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读库1803

    作者:张立宪 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七篇文章。《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与深渊同行》、《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从工厂到大学》、《中考魔方》、《黎曼假设平话》和《穿越时空去救你》。

    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拍摄了六位作家:他们把故乡的土地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为世界文学创造了一片陌生的风景。摄制组觉得,故乡和童年是一个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宝藏和资源,看到流动的水,丰饶的土地、庄稼以及淳朴的村民,人们会隐约感觉到这其中的对应关系,尽管有时候作家自己可能并不明确,《文学的故乡》的宗旨是找到这种隐蔽的对应关系。

    2017年3月31日到4月14日,摄制组跟随作家毕飞宇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导演张同道与他做了一次室内访谈和多次现场随机访谈。《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是这次原始访谈的整理稿。影片出来之后,毕飞宇说,我会看这部影片,因为真实不是恒久的,真实是刹那的;我们经历了无限的真实的刹那,这些真实的刹那,组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大真实。

    创作《人间日常》系列的插画师李彬,原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通过自己的琢磨成了一名儿童插画师。《与深渊同行》在展示四十幅作品之前,让画家写下了自己的创作缘由及心得,“一切的源头就是那个路边卖花的男人”,随着系列的深入,“我不再满足于谈论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而是需要下潜到深处,去观察那些很少见到光的部分”。

    詹姆斯·萨默斯的《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原文刊于2015年9月3日的《鹦鹉螺》(Nautilus),探讨的是若人类说出来的话被识别成文本,记录并保存下来;大部分会被公开,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进而被引用、搜索和挖掘——这些我们还没想好该怎么应对就已经到来了的事,对人类是福还是祸?

    《从工厂到大学》记录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作者个人生活的转变,也折射出武汉一个老工业区的变迁。一个普通青年工人,不靠金钱,不靠房产,不靠股票,用书籍筑起一道心灵的墙,把自己安置其中,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艰难。

    继《读库1503》的《家长的小升初》之后,马国兴老师又带来续篇《中考魔方》,记录陪儿子马骁备战中考的过程。孩子们走出考场,家长们继续战斗,泡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关注各种官方公众号的消息。“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000年,美国克莱数学促进会宣布了七个具有最重要意义且最难以攻克的数学难题,涉及拓扑学、数论、量子场论、密码学、计算理论等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中大多数最迷人的领域,以每个问题一百万美元的赏格寻求答案,这七个问题从此被称为“千年难题”,黎曼假设毫无悬念地被选为“千年难题”的第一题。作者贾辉军老师曾在《读库1701》发表《无穷大平话》,这次又交来了《黎曼假设平话》,深入浅出的梳理黎曼假设何以如此重要。

    丁文江是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后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1936年12月初,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煤气中毒,1937年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作者罗逊根据当时留下的救治记录及书信、电文、日记,辅以现代医学观点,还原丁氏从被发现中毒到最后离世的救治过程。

  • 做工的人

    作者:林立青 / 赖小路 (摄影)

    一栋的大楼的建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投资者、设计师的理念、独特的外形、造价的咋舌云云,谁会关心“施工危险、闲人勿进”的铁皮围墙里面把建筑物从无到有,一点点建筑起来的工人呢?这些工地上的水泥匠、焊接师傅、外劳、女工、以及工地大嫂,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围绕工地而生的 小吃店、冷饮店、槟榔西施、陪唱的阿姐,每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感到无奈和动容。

  • 城市与国家财富

    作者:[加]简·雅各布斯

    如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有极富创造性的进口替代型城市、产业多元化的城市腹地,也有众多产业单一、缺乏活力的落后地区。给落后地区提供贷款、拨款和补贴,引入大型企业,常常被视为改善其经济面貌的手段。然而,本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这些手段并不能为落后地区培育出进口替代型的城市。它们除了暂时性地缓解贫穷以外,只会造成有惰性的、不均衡的以及永远依赖其他地区的经济模式,无助于创造能够实现自我运转的经济。所以,本书认为,这些被经济发展遗弃的地区只有依靠彼此间活跃的贸易往来,才能走出停滞的局面。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种断裂发展模式的设想,观点独特,讲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新思路,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城市经济

    作者:(加) 简·雅各布斯

    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经济的重要性,本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城市经济》却得出了城市和城市经济先于乡村和乡村经济出现的惊人结论,彻底颠覆了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数百年来给我们灌输的思想。雅各布斯认为,聚居、交通、贸易、分工、语言文字……所有这些人类跨入文明时代所必需 的要素都与城市的诞生密不可分。城市主宰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城市的兴衰影响着广阔的腹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有效率的城市未必能发展得好,相反,存在必要的无效率的城市反而会繁荣发展。本书层层递进,生动地讲述了世界史上许多城市生老病死的真实故事,为我们解开了城市发展之谜,开启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

    【编辑推荐】

    1.解答有关城市和经济的重要问题:

    城市和乡村谁先出现?

    城市经济如何运转和扩张?

    未来的城市会有怎样的发展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如何分析和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什么样的城市化才能健康、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的本质该怎样描述?

    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有何种关系?

    经济的发展、扩张、崩溃到底怎么理解?

    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雅各布斯的野心之作,从城市出发探寻经济本质。

    雅各布斯还积数十年之功,从城市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扩展,最终走向探究经济本质属性的事业,写出“城市-经济”三部曲。

    3.中国城市的扩张时代过去了,下一个风口是城市更新。对解决中国城市目前的问题和开启新的发展动力有直接指导意义。

    雅各布斯针对城市经济的内部与外部循环、外向型经济的前途、城市发展的健康与均衡等问题,都做了清晰的分析和解释。对后发国家遇到的发展瓶颈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解决办法。正好契合我国改变城市粗放型扩张、追求生态平衡的发展时机,对地方政府和相关经济机构有重要指导价值。

    --------

    【评论】

    几年前,我忘记了是由于怎样的缘分,我在谷歌搜索中开始阅读简·雅各布斯的文章,并被她感动,被这样一位曾饱受失业折磨并由自学而取得举世敬重的家庭妇女写出的林肯那样朴实而深刻的文字感动。

    ——汪丁丁(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像简·雅各布斯那样挺身而出向权力讲授真理,勇敢地承担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呢?如果说民众与权力和资本的这场较量是一场稻草和骆驼的对抗的话,稻草的命运也并不一定那么悲观,因为简·雅各布斯让我们看到了稻草是如何压倒骆驼的!

    ——冯果川(知名建筑师)

    并无故作高深的方法,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睛与心灵,但它以其精妙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何处。

    ——威廉·H.怀特

    在和城市有关的所有议题上,简·雅各布斯都是极有发言权的分析家。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简·雅各布斯又一次证明,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犀利的观察家之一。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简·雅各布斯始终满腔热情地捍卫社区。现在,她扩大了关于社群的观念,论及普遍的文化……我们应该驻足停留、屏息聆听。

    ——《新闻周刊》(Newsweek)

    简·雅各布斯是如此的明晰。她以开阔宽广的视野和简洁优雅的文字解读着我们周遭变化中的世界。她的观察依然产生着广泛的共鸣,依然如此凝练。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简·雅各布斯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她是当之无愧的圣哲。

    ——《纽约太阳报》(The New York Sun)

  • 韩国式资本主义

    作者:[韩]张夏成

    张夏成教授认为,韩国的资本主义跟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大有不同,其他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核心问题是收入的不平等,贫富加剧,没有雇佣的增长,极度不平等的市场竞争结构,财阀过度占有的经济力等等。作者集中分析了这些先进国的资本主义特点和韩国的资本主义的不同的原因和过程, 阐述了作者作为资深经济学家对其提倡的“正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洞察和思考。本书首先对韩国资本主义的现实进行诊断,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然后提出“股东资本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吗?三星为什么自行引发M&A争论?”等问题,同时对韩国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各种争论进行批判与重新审视。最后,探讨韩国资本主义的出路。作者强调,为了走向“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资本主义”,关键在于实现真正的民主主义,实现所有、分配及竞争公平的正义社会。

  • 生命的探问

    作者:[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

    在经历创伤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弗兰克尔年轻时经历战争,一家人经历了很长的集中营生活,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不幸在集中营内丧生。

    他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恐怖。他经历了人类最悲惨的经历。

    他从集中营获救 11 个月后,在维也纳工人区奥托克林的成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这位后来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解释了他关于生命意义和韧性的核心思想。

    “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本书是弗兰克尔重新被发现的一部杰作,其中所收录的文章是弗兰克尔于1946年发表的三篇演讲的抄本,其内容强大有力,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以自己经历的丧失、失去自由、饥饿和对死亡的恐惧等这些痛苦的经历为支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将希望、友谊和使命感传达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毕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着,凡事都有可能。

    1.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遗珠之作,简体中文首次引进出版!

    2.由心理学大咖,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协会创立者,李仑老师亲自翻译、导读!

    3.弗兰克尔提供了一条寻找希望的路,哪怕是在那些最黑暗的时刻。——《纽约时报》

    4.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

    5.“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6.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 天下英雄谁敌手

    作者:刘勃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部。

    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人,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 厘清:三国历史的人物真相,史书文学的形象演变

    ★ 还原:锚定曹刘的历史坐标,茧剥人物的文学形象

    ★ 融合:人写的历史说得通透,写人的小说谈得到位

  • 能量与文明

    作者:[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 Vaclav Smil

    比尔•盖茨2017年度书单图书

    高效利用能量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引擎

    华语世界首次引进,加拿大历史学家、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能量研究重磅之作

    从远古采集社会到化石能源时代,全景展现能量利用与文明进化互相交织的历史

    以能量为标尺,对人类社会的进化进行的一次有文化的、精确的分析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开篇语振聋发聩,奠定了本书讨论的基调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无所不包”的大书,既大气磅礴,宏观地回溯了采集社会到油气时代,人类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搜寻食物,到创造出足以更改地球面貌的毁灭性武器的壮阔历程,又细致入微,从都江堰的具体建设与规划思路到阿兹特克浮园的天才设计,从冬宫广场上美丽的亚历山大石柱的竖立过程到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电流之争。……有趣的小故事,缀满了这部注定不易阅读的著作。不论是想要从能量的角度一窥人类文明史,还是希望看到一本另类的“百科全书”,抑或因对人类的化石能源使用现状感到忧虑而希望找到出路,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答案。

    ◎ 内容简介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唯一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全景式的视角。本书基于斯米尔1994年的《世界历史中的能量》,并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在本书中,斯米尔组织了大量的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在能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 专业推荐

    《能量与文明》一书的作者从人类发展进程对能量的依赖谈起,诠释了能量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提出了一方面需要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能量,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能量的来源,从两个方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作者对能量与文明的相互关系做了严谨的思考,期望能量更多用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而不是相反。总之,《能量与文明》一书值得能源工作者阅读和回味。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平。全书通过俯视人类的文明史,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使用能量这个标尺。《能量与文明》一书能够让我理解文明如何发展至今,又将向何处去。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

    这是一本基于扎实研究的心血之作。只知道什么时代的人用什么方式取得能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级知识都在细节之中:这种方式和那种方式相比,消耗多少、取得多少、浪费多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当时的人被能量限制而未必能意识到能量这条线索,我们却可以掌握这个思考维度。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有些读者试图从思想和主义的角度理解文明,但实际上,那些都是被修饰过无数次的说辞。想要拨开各种迷雾,就要从资源、武器、人口上入手。而这三要素都是由能量转换效率、获取能量的成本决定的。这本书,扎实就扎实在这里。

    ——卓克,科普作者

    能量是贯穿宇宙运行、文明演进、社会建构、产业创新的通行货币。这本《能量与文明》揭示的这个道理,令我震撼。全书糅合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综合功力,帮助读者在一个全新侧面,重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与之互动的社会。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社会数千年,如何生产与使用能量始终是最大的主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人类社会运用能量的轨迹清晰地描述了出来,堪称智者的深邃思考。喜欢思考底层逻辑的你不应该错过。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能量与文明》追溯了人类的故事,以及能量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生产、使用、食用以及浪费的。能量在很多方面统治着我们人类社会。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似乎有些出于意料。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总结了能量对文明所有主要领域的影响。这是一本让人类思考自身命运与未来的好书。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教授通过一个有趣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控制能量的演化历史。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能够利用的能源形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能量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且驱动其进步的,很是值得一读。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在《能量与文明》中,斯米尔深入而广泛地解释了人类将能量转化为热、光和运动的能力方面的创新,是如何在过去一万年中推动我们的文化和经济进步的。——比尔•盖茨

    一部充满智慧、饱含怜悯的重要著作。

    ——《外交》(Foreign Affairs)

    他(斯米尔)悄悄塑造了整个世界对能量的看法。

    ——《科学》(Science)

    斯米尔是一个不允许真相被政治遮蔽的作家。

    ——《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人类所完成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获取能量的能力。有关能量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瓦茨拉夫•斯米尔是全世界顶尖的研究者。毫无疑问,《能量与文明》将是21世纪有关这一课题的最重要的指南。

    ——伊恩•莫里斯,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斯米尔的非凡见解为我们阐释了能量在创造文明、维持文明的延续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立足于科学,对文明之间的差异保持敏感,内容翔实,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权威性著作。

    ——大卫•E. 奈,历史学家,《百年流水线》《电气美国》作者

  • 海洋与权力

    作者:[英] 安德鲁·兰伯特

    这是荣获了2018年吉尔德·勒曼军事历史奖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全球海洋史领域知名学者、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兰伯特的核心著作。

    这本有着“大思考”意义的作品,讲述了海权国家曾经的辉煌时代与未来的方向,探索古往今来中等国家如何有意识地打造以海洋为核心的特色,深度剖析海陆文明的根本冲突与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

    在这书中,作者着眼于五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海权国家: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英国,探讨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海权文化如何使得它们获得了超越自身疆域规模的成功,成为盛极一时的“海洋霸主”。但当陆权与海权的冲突日益鲜明,全球格局因之发生剧变之时,“海洋”的地位开始被重新思考和定义,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成长的边界

    作者:[加] 大卫·爱泼斯坦

    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

    通才时代,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刻意尝试。

    万维钢、李笑来、古典、采铜、成甲齐声盛赞

    跨界是为了更好地终身成长!成长不设界,未来才可期

    ◎ 编辑推荐

    刻意练习?赢在起跑线?成为专业精英?

    瞬息万变的AI时代,你的成长路径在哪里?

    一万小 时定律真的能够打造超强人才吗?通才为什么能战胜专才?

    后刻意练习时代,你的能力还有什么可能?

    你关注的自我成长问题,都能在本书里找到全新的答案:

    ☆ 终身学习者:保持广度探索的精神,跳脱单一成功路径,积淀潜在的多面能力,给未来登顶留足后劲。

    ☆ 创业者、投资者:掌握横向类比的思维方式,会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家长:不必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起步晚、没有固定专长、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都不会让你的孩子落后他人。你要教给孩子的不是暂时领先的封闭技能,而是受用一生的开放优势。

    席卷各大主流媒体的自我成长领域里程碑式力作,上市以来收获名人媒体好评不断!

    ☆ 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一本戳穿专业化神话的好书”

    ☆ 万维钢精英日课强力推荐,颠覆《异类》作者的观点却赢得其高度肯定

    ☆ 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盛赞本书为“对于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书籍”

    ☆ 终生学习者李笑来、百万册畅销书作家古典、自我管理导师采铜、“最会学习的人”成甲、亲子教育博主大J小D强烈推荐,你绝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为什么更需要通才?

    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大多都是由身兼多能的通才完成的。达尔文之所以能提出伟大的进化论,要得益于他广泛求知的精神和博物多闻的能力;“苹果教父”乔布斯也曾表示,苹果电脑的优美字体完全得益于他在大学旁听的书法课。

    本书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最终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未来社会趋势万变,我们需要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用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成长再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

    ◎ 媒体推荐

    书中的故事如此富有戏剧性,数据运用如此巧妙,案例的框架又如此引人注目,读起来简直是超乎想象的愉悦,通篇旁征博引了大量发人深省的材料。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论据充分、文笔流畅,饱含发展广度和晚起步的案例。正如大卫·爱泼斯坦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培养广泛涉猎的能力让我们面对邪恶的、永远充满意外的世界做好准备。

    ——《华尔街日报》

    本年度最重要的育儿和商业书籍。

    ——《福布斯》

    ◎ 名人推荐

    我自己的职业经历非常切合通才模型……我对计算机的热情总是与许多其他的兴趣混合在一起……我相信微软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比那个时代的其他初创企业更广泛地思考。

    ——比尔·盖茨,摘自“我们需要更多的罗杰·费德勒|盖茨书评”

    大卫·爱泼斯坦为我们展示,在大多数领域中,通向成功的路是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涉猎广泛,尽可能多地获得经验,敢于走弯路,坚持做人生的样本实验。《成长的边界》是一本对于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书籍,对于领导、父母、教练及任何人想要提升表现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入门读物。

    ——丹尼尔·H. 平克,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时间管理》和《驱动力》作者

    具体原因我无法言明,但大卫·爱泼斯坦让我充分沉浸在这种阅读体验里——借此了解我之前对事物的错误看法。我爱《成长的边界》。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全球影响力100人之一,《引爆点》和《异类》作者

    爱泼斯坦这本书代表有关“人才”的最新科学理解。你可能知道“通才”的好处但是从未舍得花时间去探索不相关的领域,明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对但是不敢不强迫孩子多学习少玩——这本书能让你下决心做正确的选择,你会认识到其中的真道理。

    ——万维钢,得到名师,《高手》《万万没想到》作者

    这本书用数据和科学向你证明跨界对终身成长者来说只能是常态。

    ——李笑来,投资人,终生学习者,《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

    你是否还在犹豫要走专业还是管理路线?是进入大平台当螺丝钉,还是去小公司做万金油?让孩子有一项特长,还是兴趣广泛啥都沾点儿?这些问题在这本书里会逐渐清晰起来——人工智能时代,通才比专才更灵活、更抗波动,比机器更有竞争力——还有,他们活得更有趣些。

    ——古典,《跃迁》作者,生涯规划师

    我想对于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采铜,心理学博士,畅销书《精进》作者

    这本书非常深入地回答了: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为什么应该有跨领域的学习经历和在实践中反省改进自我的能力。短期的走弯路,多实践,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人生舞台。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能和我一样愉悦有启发。

    ——成甲,《好好思考》作者,查理·芒格思想研究者

  • 抑郁症

    作者:(英国)玛丽·简·塔基 / (英国)简·斯科特

    抑郁症正日渐渗透我们的生活,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痛苦。它绝不是单纯的悲观或抑郁情绪,而是有着复杂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是全球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本书从历史早期的忧郁症开始追溯,继而讲述了现代精神病学对抑郁症的诊断和分类, 又逐一介绍抑郁症的高风险人群、抑郁症的病因理论和治疗手段的演变,与之相关的一些争议及由它带来的社会负担等议题也得到了探讨。

    ☆“本书并不全然是一本患者指南,但作者在书中对抑郁症进行了极为客观的呈现,尽其所能用通俗易懂而简短的语言展现出抑郁症研究和诊疗的前世今生。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通过此书对抑郁症及其患者群体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来对抑郁症患者有更多的包容,形成一个理解、尊重、关爱、陪伴、支持的氛围,帮助身边的每一位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抑郁症是一种令人痛苦、常见又复杂的疾病,这本优秀的小书总结了当前人们对它的本质、病因及治疗手段的认识和理解。

    ——牛津大学社会精神病学荣誉教授 汤姆·彭斯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它清晰的风格、简洁的表达和开阔的视野。作者在一百多页的篇幅内,试图将有关抑郁症的各种话题囊括在内,并且不乏深度和准确度。

    ——《超心理学》杂志 丹尼尔·J. 邓利维

  • 迷人怪物

    作者:[阿根廷]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小红帽与朝圣者但丁带领我们穿越人生路上的黑暗森林;我们听见浮士德在追问,在人人都渴望得到金钱和名誉的时代,灵魂价值几何;梦游仙境的爱丽丝引发了一场讨论——用理性面对疯狂,同时在疯狂中寻找理性……

    ▼文学、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人物,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重量和厚度,如独角兽,他们是来自永恒的虚构之境的原型形象,带领我们驰骋在奇想幻象的国度,体验多样人生,成为无数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

    ▼我们随着时间之流长大,经历生老病死,而书中人物始终是我们第一次阅读故事时的样子,但也会随着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而变化,给予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新启示,教会我们爱、失去与世界本身的复杂之处。

    ▼本书是世界文坛著名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所写的阅读随笔,描述和分析了伴随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文学与影视、童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的不朽形象,比如小红帽、爱丽丝、德古拉、睡美人、超人、鲁滨逊、卡西莫多、约伯等的历史演变,以及对他人生的影响。作者一生以书为伴,他将书中人物当作良师益友,与他们一同成长、经历,共同思考。在作者看来,书籍关涉的是永恒的人生议题,书中所谓的“怪物”教会了他处世之道,教会了他对爱与真理的坚持。全书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随笔构成,充满新奇有趣的思考,并配有作者所作黑白插图,图文并茂。作者也借此书鼓励读者去建立自己的文学友谊,以阅读丰富自己。

  • 鸟鸣时节

    作者:[英]布雷特·韦斯特伍德 / [英]斯蒂芬·莫斯

    自然爱好者的宅家观鸟指南,247种鸟类的故事,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

    ▼编辑推荐▼

    ◆ 宅家观鸟指南,自然文学典范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 秉承英国深厚的博物学传统

    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Brett Westwood)、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和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用优美而通俗的科学语言描述鸟类的外形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态环境的变迁,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 提供发人深省的保育案例

    《鸟鸣时节》通过游隼、燕隼、赤鸢、红背伯劳、反嘴鹬等鸟类的经典保育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

    ◆ 含274帧精美版画插图

    英国知名画家、版画家卡里·阿克罗伊德(Carry Akroyd)为《鸟鸣时节》特制258幅黑白鸟类插图和16幅表现生境的彩色插图,形态准确,风格复古,意境悠远。

    ◆ 扫码可听鸟鸣

    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每个章节开头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当月鸟类的学名和特写照片,聆听有代表性的鸟类鸣声及相关音乐作品。

    ◆ 知名鸟类学家力荐

    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马敬能(John MacKinnon)作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主编刘阳倾情推荐。

    ◆轻盈柔软,便于携带

    内文和彩插分别选用65克、75克进口北欧蒙肯纸印制。全书色彩柔和,质地轻软,方便在户外或旅途中随手翻阅。

    .....................

    ▼内容简介▼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

    ▼名家推荐▼

    《鸟鸣时节》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本书所描述的247种鸟类几乎也都分布在中国,或是与中国的鸟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马敬能(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鸟鸣时节》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鸟类是地球演化出来的独特动物类群,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研究和保护。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

    这本美丽的书令人不忍释卷,优美的行文与卡里·阿克罗伊德的插图使它成为难得的珍品。

    ——《BBC乡村档案》

    我喜爱这些非同凡响、包罗万象的诗意描述。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要踏出家门,亲眼看看那些鸟儿,亲耳聆听它们的鸣声。

    ——米兰达·克列斯托夫尼科夫(BBC自然史节目主持人)

    对于200多种鸟类的简短描述,组成了这本美妙的书……你随时都能翻阅书卷,在匆匆一瞥中将鸟儿和它们的歌唱带进你的生活。然而一旦你拿起它,你将发现自己会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读下去。

    ——马克·埃弗里(鸟类学家、博物学家)

  • 好好接话

    作者:[日]山口拓朗

    在职场、交友、学校、告白等场合,你我都常有以下感受:

    ●没讲几句,话题一下子就冷掉了!现场尴尬到不行……

    ●一开口讲话,就好像会得罪人,真不知该如何说出讨人喜欢的话

    ●看见大伙聊得好开心,我该怎么做才能快速融入说话圈?

    ●当我讲话时,大家总是面无表情……我不想被认为是个“无趣的人”

    《好好接话》,一本帮你有效化解尴尬的万用接话秘籍宝库,帮你有效消除说话紧张,学会接话绝技,让你人生际遇大不同!

    ★害羞、嘴笨也能学会的“接话公式”,轻松创造话题

    想让人觉得你是个“很会聊天的人”,从日常生活开始,对他人的发言或事物,积极地做出反应。

    ★听出“暗示关键语”,顺势漂亮回话,谁都喜欢你

    “听别人说话”就是“提供说话情境”,建立一个能给别人“倾吐心声”的园地,轻松塑造好聊氛围。

    ★万用话库预先练习,消除说话紧张感的第一步

    不擅聊天的人往往一讲话就紧张,可以先把适合闲聊的题材学起来,不需把话讲得漂亮,只要敢开口说,无论跟谁都能聊不停。

    ★听懂表情、动作、语气的暗示,比说话内容更重要!

    许多觉得聊天很难的人都有“话一定要说得漂亮”“一定要讲对方爱听的”“必须说到对方会笑”的观念,才叫“完美对话”。其实“对话要活用”,根据聊天对象、时间、地点有所不同,并没有完美谈话类型。不求对话说得尽善尽美,只要懂得适时接话,不仅能摆脱压力和恐惧,还可从中了解人们价值观、看见对方“本质”。

    ★数千真实案例验证,能成功克服“说话恐惧”

    不论是工作、聚会、聚餐、约会等,请各位将此书所学活用于各种不同场合,就会开启一条别于以往的人生道路。

  • 新留学青年

    作者:廖元辛

    《新留学青年》介绍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达到60万。与走出国门时囊中羞涩、为国外发达的经济技术所震撼的早期留学生不同,这一代留学生是在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当这些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经过了应试教育体系塑造的年轻人走出国门,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们在国外笑吗,为什么笑?哭吗,为什么哭?他们在国外如何融入异乡文化,怎样处理两性关系,又将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归留的选择?

    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前财新记者廖元辛走访三十余所美国高校,浸入式采访百余位赴美留学生,以微焦对准这一群体,零距离记录下他们在海外经历的成长与彷徨、身份认同与文化碰撞。在这本324页的纪实作品中,我们将看到12岁赴美的小留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艰难融入,看到沉溺于无数光环中的“北大才女”在异乡碰壁时的失措与茫然。我们将看到异地多年的学霸情侣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看到随夫陪读多年的妻子在出走和留下间犹豫不决。我们将看到无数留学生在“中国人”与“美国化”之间进行艰难取舍,也看到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一个纽约人”的北京爷们儿踏上归途。

    专家评论:

    《新留学青年》用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描绘出新一代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高兴地向留学家庭和有意出国深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读一下,你会知道自己准备好没有,你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俞敏洪

    看了元辛的文章,一时间五味杂陈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留学英国的日子。我曾经是一名留学生,也曾经是留学生的父亲,对留学生活有难以割舍的眷恋。出国留学说到底是一种生活体验,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如鱼吞水冷暖自知。元辛通过留学生自己的讲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留学生活,难能可贵,远胜于说教和评论。我真诚地向读者推荐此书,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对海外学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桑澎(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

    元辛宽广的知识结构,让他在审视新时代留学问题时的视角独特而深邃。这种独特和深邃体现在他与访谈对象交谈时的睿智激发,也体现他对驳杂丰富素材的细致拣选和精确呈现。在“新留学时代”,这本书将帮助我们理解留学,理解留学生,理解时代和“人”本身,并成为我们当下和未来选择的“地图”。

    ——卢晓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前副院长)

    作为一名“90后”,元辛有着这个年龄留学生的共同特点——自信、勇敢、充满活力。与上一代留学生相比,他和他的同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开阔的眼界,却也依然会在异国他乡遭遇文化的碰撞,经历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在《新留学青年》中,元辛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这一代留学生的奋斗、彷徨、内心的自省,以及勇于表达自我的青春张力。兼具感性的表达和睿智的思考,这样一部纪实作品将成为所有留学家庭的福音。

    ——王铁军(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元辛的文字有种踏实感,这种踏实感不仅来自于细腻的文笔,更来自于他尊重事实的描述,以及结合自身经历对受访人和事件的深入反思。作为一名美国高校的招生官,也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学生,我相信这本《新留学青年》会让中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留学生在国外的真实生活,也会让那些计划送子女出国的家庭和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年轻人,为即将面对的异乡生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万晓峰 (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招生办国际招生录取主任)

    元辛是一位深刻的观察者,能够在琐碎的细节中捕捉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也是一名包容的写作者,能够不带偏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话者的立场讲述他们的故事。感谢元辛用真实的记录撕下公众对于留学生群体的刻板印象,相信他娓娓道来的饱含酸甜苦辣的异国生活,将给所有计划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带来启发。

    ——Fran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友,棕榈大道留学教育公司创始人)

    我们知道现在的留学生和我们当年不同了,我们知道他们不用再去中餐馆打工,知道他们掌握了更好的英文,为留学做了更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这样一个世界越来越扁平化的今天,我们依然不清楚这一代留学生的真正面貌。他们的肖像是什么?他们的痛苦和希望是什么?他们在国外的奋斗与成长,将对国家、对历史意味着什么?很高兴,《新留学青年》通过勾勒一幅新时代留学生的群像,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书中讲述的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勇敢去闯的青春永远值得歌颂。

    ——孙玉红(哈佛大学梅森学者、“问校友”创始人)

  • 全球化时代

    作者:[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一项连接菲律宾、古巴、中国、日本、美国的广阔研究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深度论述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

    ....

    【内容简介】

    19世纪晚期,电报、万国邮政联盟、铁路与蒸汽船使得跨国连接成为可能,早期全球化已然开端。人口迁移与观念传播同时进行,无政府主义与民族主义相遇,其信奉者实施了目标和次数都引人注目的暗杀行动,引发了早期的“反恐怖主义”立法;古巴与菲律宾作为西班牙帝国仅存的两处重要殖民地,几乎同时爆发民族主义起义,其间革命者互通有无、协调行动,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合作。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从菲律宾下笔,逐渐向欧洲、美洲和亚洲发散,聚焦于以菲律宾国父、小说家何塞·黎萨尔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主义者,再现了“一战”前的世界政治与文化图景。在此基础上,他试图阐明早期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如何影响了民族主义,而全球组织网络又如何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

    ....

    【媒体推荐】

    本书的焦点集中在一批杰出的人们和那段意义重大的岁月,非常本土化,同时又具备全球视野。

    ——T·J·克拉克《伦敦书评》

    一段不同寻常又引人入胜的历史。

    ——《卫报》

    本书为无政府主义和反殖民思潮的全球性传播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出版社人周刊》

    这份研究文字优美,异常博学。

    -—-英国《独立报》

    ···

    【编辑推荐】

    ◆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是国际知名的历史政治学家,曾获2011年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赫希曼研究奖、2000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其早年著作《想象的共同体》已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并成为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

    ◆安德森早年师从康奈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专家乔治·卡欣。在卡欣的影响下,安德森在东南亚、美洲研究方向成果斐然。本书汇集了安德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以流畅优美的文字重现了当时的伦敦、巴黎、香港、马尼拉、新加坡等截然不同的情景。本书从文学和政治双重维度,探索世界各地的激进民族主义之间蕴藏的无政府主义力量,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如何利用包括小说、杂志文章等在内的文化途经扩散其政治理念。

    ◆本书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亮点是安德森对“早期全球化时代”(指19世纪晚期)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电报、邮政和铁路系统的完善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科学发现、文化传播甚至军事斗争的相互影响也变得更加明显。这种比较历史研究视角包含更大信息量,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趣味。

  • 惡血

    作者:[美] 约翰·凯瑞鲁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即將改編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

    ◎榮登《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美國Amazon當月最佳書籍,超過800名讀者高度評價5顆星

    ◎已售出多國版權,讀者熱烈期待(德、荷、意、日、英、韓等多國)

    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因為一場暑期實習(檢驗SARS病人檢體),

    開啟了她對於疾病檢測新科技的想望,企圖打造「改變世界」的生技新創。

    因此,19歲時她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用一份26頁的文件開始了日後高達九十億美元的「創新」:

    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從常見的血糖檢驗到癌症篩檢,費用還只要傳統檢測的十分之一!

    短短十年,她成為矽谷第一個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女性科技創業家,

    《富比世》全美四百大富豪、《時代》(Time)雜誌更封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

    ●美國前國務卿、國會議員、軍方高層、矽谷創投傳奇人物、甲骨文公司創辦人、

    全美最大連鎖藥局及各大媒體,如何聯手將這隻「獨角獸」推向世界舞台?

    所有成功故事的關鍵字都已備齊:史丹佛休學、改變世界、女版賈伯斯、

    顛覆醫療產業、矽谷第一位從無到有的女性創業家……。

    藉此吸引了--投資馬斯克(Elon Musk)SpaceX的德豐傑投資(DFJ)、

    傳奇創投家唐納‧盧卡斯(Donald L. Lucas)、甲骨文公司的共同創始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

    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茲(George Shultz)及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柯林頓政府及川普政府的兩位國防部長威廉‧裴瑞(William Perry)和詹姆士‧馬提斯(James Mattis),

    還有媒體大亨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他同時是《華爾街日報》大老闆)……

    黃金陣容的董事會成員,等於給Theranos 蓋上正字標記,吸引無數知名人物投資,

    讓Theranos一舉成為矽谷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之一。

    ●一個爆料、一封匿名檢舉信!如何讓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在六個月內使高達90億美元的生技獨角獸極速崩解?

    這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由一封內部匿名檢舉信開始瓦解。

    而這個寄件人,正是董事會裡喬治‧舒茲的孫子--泰勒‧舒茲(Tyler Shultz)。

    即使受到告訴要脅、不知名人士跟蹤,作者約翰‧凱瑞魯仍是花了三年多時間,

    深入訪談超過一百五十人(其中有六十幾位是Theranos前員工),極力促成報導上線、完成此書出版。

    更讓《書單雜誌》(Booklist)書評盛讚:「他費盡心思投入於揭發霍姆斯的犯罪,確確實實有拯救生命的價值!」

    而有如電影情節的Theranos真實故事,是改變世界還是走向毀滅?目前仍未結束……

  • 霓虹灯外

    作者:[美]卢汉超

    《霓虹灯外》是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上海市井生活的著作,在城市史、上海史、社会生活史等领域有着无法回避的地位。第一部 “寻求都市梦”梳理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转变的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上海各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层次,并以人力车夫为例,描摹了移民群体在当时的生存状态。在第二、三部 “立锥之地”和“上海屋檐下”,卢汉超以细致的笔触再现了上海棚户区及石库门里弄的生活场景,对上海中下阶层市民的居住空间和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叙述和细致的描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近代上海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全方位体现了传统力量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非凡韧性。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卢汉超的代表作,2001年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

    ★ 在上海史、海外中国城市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等多个领域,《霓虹灯外》均是无法回避的经典论著,也是城市中下阶层平民生活研究的开山之作。

    ★《霓虹灯外》有着辉煌的学术成就,史景迁、罗威廉、彭慕然、柯文、周锡瑞、林培瑞、史谦德、柯博文、王赓武等海外汉学名家对本书都有很高的评价。

    ★ 本书聚焦非凡之地的普通人民,让“大众”回归到历史书写的中心。如作者所言,“在城市精英投射出的令人晕眩的光影映照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显得模糊不清。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众多而又地位微贱的‘小市民’编织着城市经纬中*丰富多彩的部分。”

    ★ 此次修订再版,增加了致谢、索引及地图,并对译文进行了全面修订。

    卢汉超的《霓虹灯外》再现了拥挤不堪又充满生机的上海里弄家庭,它们构成了旧上海市民的主体。他为我们呈现了商贩和收粪工的吆喝、购物和学堂的节律、男欢女爱和穷困苦难、房间和阁楼的布局,以及空间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共产主义的兴起和犯罪的普遍性。对于丰富多彩和不断发展的民国上海研究 而言,本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如果你问西方人,他们知道中国的哪个历史名城,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上海”。但他们的“上海”是那个有外滩和南京路,有赛马场和百货商店的城市,而不是卢汉超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所描述的上海街区。如果要了解普通上海人在民国时期是如何度日的,他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他们如何在城市生活、他们如何谋生、他们如何玩乐、他们如何在社区里相互交流——这是你必须读的一本书。

    ——罗威廉(William Rowe)

    我们印象中的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国最西化、最现代化的城市。但通过卢汉超对于上海大多数居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呈现的是另一个上海。这些“小人物”主要是来自贫困农村的移民,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生活是“西化”还是“现代化”。正如卢先生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所言,他们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熬过周围发生的巨变,有时以创造性的方式适应这些变化,有时遵循中国过去的传统,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卢汉超建议,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就必须摒弃“现代”和“传统”等简单的二分法,超越“中国人”和“西方人”等定义松散的概念标签,尽可能不要盲目关注上海人是如何应对人类基本需求的。

    ——柯文(Paul Cohen)

    上海日常生活的这一面从没有像本书这样表现得如此鲜活;这是卢汉超先生研究的核心贡献。使我们对这个备受关注、至关重要的中国大都市的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新的重要认识。本书的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这项庞大研究的细节密度和文献记录的完整性,让我心生敬畏。在我看来,《霓虹灯外》的学术成就极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引人入胜、深具启发性的著作。

    ——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从卢汉超先生对二十世纪初上海清晰鲜活的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弄堂的形态、成排房屋的设计、转租的规则、门环的形状、人力车坐垫上的弹簧、小贩的吆喝、街角的剃头摊、工厂的工作、如何倒空和清洗马桶,以及对邻居私事守口如瓶的责任。简而言之,我们对当时上海的一切都应该从这个基础上理解。这是一本令人愉快又有启迪性的书。

    ——林培瑞(Perry Link)

    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本书将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城市绕不过去的一环。研究成果很有说服力,令人振奋。所呈现的材料生动而引人注目。文笔流畅。

    ——史谦德(David Strand)

    卢先生笔下的上海不是外滩,不是外国居民,不是政客,也不是南京路。相反,他再现了居住在上海的绝大多数平民——穷人和中产阶级的生活。在这个引人入胜的研究中,他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上海”的日常节奏、景象、声音,甚至气味。

    ——柯博文(Park M. Coble)

    《霓虹灯外》是对中国平民生活讨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提醒我们,在坚持传统的情况下,普通民众是多么享受上海的秩序。这本书描述了传统如何延续,市民是如何在截然不同的条件下开始新生活的,以及他们如何为未来的现代中国人创造新的欣赏和学习条件。本书记录了一段历史,为所有中国人提供了新的生活选择,值得被广泛阅读。

    ——王赓武(Wu Gungwu)

    卢汉超先生这本组织严密、叙述生动的著作,讨论了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城市研究的一个基本分析性问题:资本主义、西方影响和区域历史文化在塑造非西方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平衡。卢汉超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中国最大城市的本地居民和农村移民(即所谓的小市民)是如何在西方殖民统治对城市工商业影响的高峰时期生活和谋生的。《霓虹灯外》所利用的材料范围宏大,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到对七个街区的老市民调查。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卢先生对上海里弄住宅,也就是石库门的生活写照。本书所显现的,是上海的城市化反映了来自中国农村的外来移民涌入城市的态度和愿望,以及他们由城市的街道、商店和房屋所形成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卢先生强调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是从中西文化的各种影响中编织出来的,他挑战了上海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的传统形象。本书证明了中国城市研究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城市学者将在这部城市社会史的典范作品中找到理念和方法。

    ——城市史研究学会(The 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

  • 滾出中國

    作者:畢可思(Robert Bickers)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掌權間的歷史,進一步述說北京政府如何站在過往基礎上推進「新中國」,外強如何在冷戰期間與中國建立關係,而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之後的中國又是何模樣。

    本書呈現的並非中國現代史的全貌,卻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今日,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國,在國際各處以強權姿態橫行,不斷上演著古怪、敏感、霸道又愛鬧脾氣的外交風格。然而強國的背後,卻是兩百年來沉重的屈辱,以及未竟的中華偉業。使用「玻璃心」一詞時,我們亦無法忽略「中國」這個名字身上背負著討回百年公道的心理脈絡。

    本書描述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反帝的社會、文化與心理根源。作者試圖探索像義和團那樣的狂熱排外心態是如何產生?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超英趕美?對作者而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衝擊不只是船堅炮利或外交折衝導致的喪權辱國,而是深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這些一點一滴的傳播使中國國內的歷史充滿了國際的因素,藴育出波瀾壯闊、愛恨交織的民族情緒。本書既能掌握歷史細節,又不忘記思考宏觀議題,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上乘佳作。

    ──黃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以往一個多世紀,觀察和研究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西方著作幾乎都無法控制自己將中國放置在基於西方歷史經驗而設想出的「應有」的位置之上,強迫性地加「批判」或「同情」的慾望。《滾出中國》是一部從中國以外的角度理解中國,但克服了這種慾望的著作。

    ──吳啟訥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畢可思不僅從史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撰寫此書,也透過細膩與鮮活的筆鋒,如報導文學般讓人親臨歷史現場;每個場景的串連,刻畫過去百餘年來中國現代化的艱苦歷程,以及民族主義得以滋長的養分。這也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層原因。對臺灣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能檢視自身認同以及評估臺灣在兩岸關係處境的好書,值得一讀。

    ──王信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 小趋势²

    作者:[美] 马克•佩恩 / [美]梅勒迪斯▪法恩曼

    未来十年,能够再次影响商业、政治和文化的下一波小趋势有哪些?《小趋势2030》为我们预判近在眼前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

    这本书大胆地指出能影响未来的势力,并非是社会中的大多数群体,而是占人口比例较小的群体。这些少数派内部出现了很多不引人关注的变化。10年前,马克▪佩恩就在自己的畅销书《小趋势》中,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少数派的行为是如何产生作用于整个美国的巨大影响力的。他所描述的从网络约会激增到今天美国共和党内部的决裂,都被言重。

    如今,整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变化,今天出现的小趋势的影响力比以往更大。这本书对今天世界出现的变化进行了合理的解释。通过列举出50个新出现的小趋势,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十年内将会发生的变化:新权力崛起背后那只无形的手,互联网媒体的风头盖过了传统媒体、零工经济继续蚕食传统行业……他阐释了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创业、人类工作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