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化
-
中国玛丽
★内容简介:
采药女孩黄真旗意外搭救了太平军残部的幸存者叶龙,两人一见钟情。为躲避官府追杀,他们踏上前往美国的轮船。一直暗恋真旗的林阿招也追随而来。九死一生后抵达美国,黄真旗取名玛丽,与叶、林前往西部世界闯荡,与牛仔科比不打不相识。闯荡之路上,在华工内部、华工与华人帮会 、华工与白人以 及黑人间,上演了一段段传奇故事。黄真旗经历了异域成长、爱恨情仇,战胜一个个挑战,终成为柔情侠骨、扶危济困、心怀家国的唐人街女王,被当地社会亲切地称为“中国玛丽”……
★编辑推荐:
1、《抗日战争的细节》系列畅销50万册之后,魏风华再度发力,与康蚂共著热血仁义之作!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急转直下,其残部幸存者叶龙带着神秘藏宝图流落民间,结识主人公黄真旗,阴差阳错中,引发了蝴蝶效应,改变了二人甚至旧金山唐人街的命运。
2、讲述唐人街“女王”传奇的生涯,从女孩到“女王”,其手腕、道义、格局无人能及,堪比“教父”!
主人公黄真旗于乱世颠沛流离,裹挟在巨大的秘密之中,后有追兵,前临深渊,清王朝在她身后轰然崩塌。个人命运在历史浪潮中虽无足轻重,但要想漂亮光荣地生活在旧金山这片土地上,她知道,必须让唐人街立起荣耀!
3、无根无底的女子黄真旗,藏巧于拙,以屈为伸,智斗手眼通天的金矿主,拯救无数海外华工逃离困境与压迫。
黄真旗血刃杀父仇人后,逃离家乡,踏上旧金山淘金之路,经历了异域成长、爱恨情仇,战胜了一个个挑战,终成为柔情侠骨、扶危济困、心怀家国的唐人街女王,被当地社会亲切地称为“中国玛丽”。她始终保持一颗正直的心,铁肩担道义,能辨是与非,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也见证了旧金山唐人街的起起沉沉。
4、故事气势磅礴,乱世之中,人性的纯洁与贪婪显露无遗。
书中人物命运的走向,印证了这句老话: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各色人等,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残酷现实面前,各怀心思,只有主人公黄真旗始终宽容大度、温文尔雅,在遭遇误解、背叛与陷害时,依然秉持一颗仁义之心,完成了从女孩到女王的惊人蜕变。
-
缺失的终结
《缺失的终结》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时代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书。作者认为,我们都曾渴望有一段远离现实生活烦扰的“瓦尔登湖”时光,悠闲地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从飞速变化的漩涡中暂时“缺失”。然而,互联网生活让我们每时每刻被互联网化,手环监测着我们的心跳和睡眠,微信、脸书、推特让我们人在床上就与世界链接起来,跑步了吗?走路了吗?英语单词背了吗?早餐的卡路里是否超标?坐在办公室,无数亟待处理的信息狂风暴雨般地涌上电子屏幕和手机屏幕,十几个窗口同时打开,每个人都成为数字移民,在虚拟的世界中真实地活着,不再具有专注力,不再耐心,无法深度思考。我们的记忆还有用吗?我们还需要背诵诗歌、名字和史实吗?维基百科可信吗?网络欺凌能被制止吗?我们会不会是最后一批做白日梦的人?作者担忧的是,我们这代人还能够短暂地远离互联网,而出生在00后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用拇指和食指放大一本杂志上的照片。“缺失”被永远地终结。
此必灭彼?大可不必!
作者认为:技术已经来了,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删除或归零呢?技术无所谓好和坏,我们每个人各自决定要与技术进行多大程度的互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真正能够从中获益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现在要如何生活?
这本书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反思,而不是开出一张救世良方。不加思考地拥抱和一味地拒绝,都不是答案。绝对的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依赖。但你可以尝试告诉你5岁的儿子,圣诞节期间,互联网放假了;也可以像中国人一样,挤上春运拥挤的火车,和家人有一个真实的团圆。
-
鸡征服世界
鸡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一个种类,数量超过20亿只。鸡与人类有多密不可分?如果猫和狗从世界上消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鸡一旦消失,就会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鸡是最早被豢养的家禽、从医药发展、文学、美学到文化宗教研究都能看见其踪迹。鸡也是人类最大的蛋白质来源,在养鸡场里它们是最工程化的动物,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肉和蛋。鸡是如何从远古时期一种东南亚丛林中的野鸟变成现代社会肯德基里的食材的?作者以多角度分析,从罗马帝国、维多利亚时尚、部落神话到基因与科学发展,足以令读者大开眼界。鸡之于人,可不是只有肉食而已。
你知道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全民运动就是养鸡,维多利亚皇后甚至痴迷到下令禁止比赛斗鸡吗?天主教教皇、非洲的巫师、中国哲学家和穆斯林神秘主义者都曾经称赞过鸡,它还是信使神,是性符号,是复活的象征,是邪恶的缩影,是万灵药……达尔文和巴斯德,都曾利用鸡为现代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在本书中研究了集团性逐利行为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可以归结为三个主题:集团规模、集团之间的偏好及禀赋上的不对称性以及制度安排。奥尔森在关于国家兴衰的原因的研究中运用了他的集体行动理论,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国家总体实力的衰落,利益集团难辞其咎。因此,本书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对经济学家是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学家和社会学... -
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
信息科技一方面创造了人们互联的需要,另一方面让人们在互联中抱团以寻找归属感,因此创造了大大小小各类群体的认同和圈子力量的兴起,即互联的同时又产生了聚群,甚至聚群间的相斥。要如何分析这张网?如何预测它的未来变化?如何在网中寻找机会,实现突围?本书提出了4个关键概念──关系、圈子、自组织与复杂系统:
• 关系
关系是人与人的连接,又可以被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就是和你拥有亲密关系的人,弱关系指仅有点头之交。在复杂网络,弱关系比强关系更加重要。因为如果只有强关系,社会网络就会被独立成众多可以被各个击破的孤岛。而弱关系使圈子和圈子之间得以连接,社会关系才得以形成一张大网。
• 圈子
圈子是一群人的连接,是一种连接方式。圈子和圈子之间存在的空洞,称为“结构洞”。填补结构洞就是做桥,可以将原来分散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带来新的机会,还能够提供通路、先机、推荐和控制利益。
• 自组织
自组织是一群人连接后,在互动中维持秩序的治理机制。自组织成员就是镶嵌于社会网中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看重情感和关系逻辑,既不过分追求市场秩序下冷冰冰的交易和竞争逻辑,也不完全迷失在政府秩序下的权力关系中。
• 复杂系统
复杂是因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形式。从复杂系统层面看管理,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非线性演化。不能只关注个体现象的因果关系,而需要在系统层面上进行把握。这就是布局。
-
参与的胜利
《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是一场学者之间的对话,三位学者(亨利·詹金斯、伊藤瑞子和丹娜·博伊德)虽然来自不同的代际、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他们在相同的参与文化项目中展开合作,并试图解决相似的问题。
希望《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能够进一步激发团体内部及团体之间的对话,这些团体包括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学者、关注参与文化的公民、业内人士、粉丝及其他任何关心我们文化的未来的人。理想的参与文化取决于集体协商和共享的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理论应该以一种尽可能公开和合作的方式来得出。我们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展开讨论,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基于自身多样化的经验、价值观和知识,就参与的未来与我们进行争论。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循着我们举的例子,聚集起朋友、合作者、批评者、学生和陌生人,就目前媒介变革的情况来讨论有关参与文化的问题。
-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王汎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不多。而佐藤仁史最近 谈近代中国乡土意识的书,便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充分吸收中、日史学界对地方社会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方性史料”,大量运用地方刊物、报纸、杂志,而且尽力掌握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新旧政见与各种势力,这些势力既是思想意趣的,又是现实利益的,它们层层套叠又循环取利,构成了一幅色块斑斓的印象派油画。
-
谁统治美国?
• 《谁统治美国?:公司富豪的胜利》的作者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G.威廉•多姆霍夫。本书1967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经重版至第七版,多个历史版本都曾是当时的著名畅销书。
• 本书在美国具有相当的经典性和权威性,经常被指定为社会学教科书,是读者全面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美国21世纪头10年社会剧烈变化的一个窗口。
• 本书接续了韦伯、马克思、米尔斯等人的研究传统,从而发展出一套既从组织维度出发,又强调阶级支配和阶级冲突的“权力结构研究”范式,在精英研究中自成一派。尽管多年来围绕本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几乎所有从事“精英研究”的社会科学家都认可本书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 本书旨在反对美国上层阶级的权力和财富的集中。多姆霍夫指出,一个权力精英阶层通过对智库、基金会、委员会和学术部门的支持来掌控美国的权力。此外,他认为,权力精英们通过公开的权威而不是隐蔽的影响来控制各种机构。
• 访问本书网站www.whorulesamerica.net,获得进一步了解。
那么,究竟是谁在统治美国?
统治整个联邦和统治地方的是同一群人吗?
他们是否像阴谋家一样在幕后进行秘密操纵?
民主选举究竟有没有用?
社会学研究对于社会变革有何意义?
本书是考察美国社会权力运作的一个极具价值的工具,它将阶级、组织以及制度视角有机结合,同时汇聚了诸多独特而新鲜的实证信息。而经过全面的修订,这一经典之作更记录了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前十二年中所经历的巨大变化的全貌。
第七版特点
• 详细分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公司共同体中的保守派如何为里根政府的上台以及此后的收入不平等创造条件。
• 考察了竞选资金法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选的影响。
• 提供了与免税慈善基金会、智库以及政策研讨团体有关的新信息,公司富豪正是通过这些机构力图塑造公共政策。
-
一切与创造有关
这是一部关于什么造就了我们人类以及我们如何成为人类的著作。人类学家奥古斯汀·富恩特斯大胆地将古生物学、考古学、遗传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综合研究成果交织在一起,推翻了人们对种族、战争与和平、人性本身的误解,回答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是什么让人类在地球上的物种中如此与众不同?
答案是想象力使得人类与众不同。富恩特斯认为,想象力这股强大的力量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使我们变得如此成功。想象力给我们带来了一切,从刀和热腾腾的饭菜到iPhone和火星车。正如他所说,孩子的手指画本质上来自数百万年前狩猎和采集时的创造力,来自在形成战争与和平的整个历史中,在改造世界时,在所有的艺术、宗教,甚至科学中的想象力。
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将个人的想象力与集体的力量结合起来,进而变成全人类的创新。富恩特斯强调,如今为了让某种东西持久而有用,你需要了解你与他人合作的本质是什么,想象力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后,还要了解我们的创造如何造就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这本书数百万年的恢宏历史将激发读者,也会激发出各种创新。这是了解人类世界演变的指南,任何对我们如何到达现状感到好奇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刻意练习的精准话术
向别人传达你的智慧、知识、专业和个性的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谈。不论公平与否,当人们判断你是个怎样的人时,他们不仅基于你说了什么,还基于你是如何说的。但是大多数人对他人听自己说话的感觉毫无概念。即使他们有一些概念,他们还是认为说话和身高一样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刻意练习的精准话术》(It's the Way You Say It)是一本深入的指导,致力于让读者意识到和他人的交流并有意控制这一过程。
卡罗尔·弗莱明(Carol Fleming)博士在书中提供了很多意见和练习,包括理解他人是如何听到你的话语的、如何解决例如说话速度太快、声音太高、声调太柔等特殊的语言问题。她还追踪研究了口头交流中更微妙的方面。她向读者展示了怎样通过改变声线来使演讲更加充满活力、引人注目;怎样使用语法和词汇以增加语言的清晰度和影响力;以及运用非语言暗示来强化信息传达。书中有一整章内容集中讨论了职场面试、展示会、语音邮件等场合的交流问题。并且,作者生动地罗列了那些向她求助的人们的前后对比。
无论你有多聪明,只要你不善交流,工作和生活中你都将深受其害。作者给予了你需要的工具,令你的声音不止用来传递信息,更成为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工具。
本书中包含以下建议与实操练习:
• 了解对方如何聆听你的言语
• 解决具体的沟通问题
• 变换你的发音方式,从而使你的演讲富有活力
• 利用语法与词汇增强你话语的清晰度和冲击力
• 利用非语言暗示增强你的语言效果
• 战胜上台或人前演讲的恐惧心理
-
资本与共谋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世界经济整体在稳步增长,但仍有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几乎停滞。传统观点认为,是资本的匮乏抑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创新。
然而,本书作者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之所以在经济绩效方面差距悬殊,根本原因是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些国家公共治理不善,政治腐败成风,社会不平等加剧,经济改革和创新成效甚微。为此,作者建议通过建立机构与制度将不确定性转化为风险,从而缩小国与国之间日益增长的财富差距。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东亚、拉丁美洲、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发展实践,作者试图发掘主权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落后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总的来说,要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构建一个领导阶层与广大民众休戚与共的制度。
-
公平之怒
为何英国人比日本人相互信任度低?为何美国少女怀孕率比法国高?为何瑞典人比澳大利亚人更瘦?……一切社会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
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之宽令人惊讶。本书以大量精确的统计学实据,展现了不平等对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相互信任度、寿命、青少年怀孕、肥胖、精神疾病、犯罪率、社会流动性、教育等方面造成的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
1994年,Deschooling Society的繁体中文版《非学校化社会》(吴康宁译)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强烈的关注和持续的研究兴趣。为了满足我国大陆读者阅读该书的需求,万千教育编辑部约请有名教育社会学者吴康宁教授重新翻译了这部巨著。
作者伊万·伊利奇是当代世界很负盛名的教育思想家之一,而译者吴康宁教授是我国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二者必将使《去学校化社会》这部译著成为不朽的经典。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对美国教育趋之若鹜、靠前推崇的今天,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透过伊利奇对美国教育和社会的炮轰,我们亦可反思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理智地去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习化社会。
作者简介
-
乡路漫漫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既着眼于历史变迁的纵向展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前期制度性变迁所引致的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脉络,又着力于区域角度的横向展开,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在乡村变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力求透过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异揭示隐含其后的共趋性和普遍性特征,并通过区域演进的不平衡性呈现整体历史进程的同质性意义。
-
蝶变
本书以极为丰富详实的田野资料为底,运用科学的人类学调查方法,为我们描摹辨析澳门博彩业的方方面面——中外“赌戏”的规则玩法,全球资本的竞相争夺,帮会社团的纷争,政府的监管和控赌,赌场周围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呈现的独特社会面相与文化。
围绕赌场的百态人生,本书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处,探究化茧为蝶的瞬间紧张与社会、日常的结构嬗变。百家乐、21点、轮盘、牌九,方寸赌台;沓码仔、赌客、荷官、妓女,众生面相。说不尽的赌场,说不尽的故事。有人四面光鲜,一掷千金,但还有更多的人依附着博彩业过着并不如意的生活,等待着蝶变。蝶变象征着变迁与过渡,同时也意味着不稳定与风险。或破茧成蝶,或殒命其中,就像在赌台上,结局难以预测。
-
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愈力
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天生的修复力。但往往是那些愿意珍惜痛苦时光的人,在后来的日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要为自己而活,那些疼痛结下的疤终会变成铠甲。
-
好好听话
继《好好说话》之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又一力作重磅来袭与您分享佛陀的听话之道。
★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史上最强科研实力寺庙”北京龙泉寺方丈,中国佛教界“博客第一人”精彩开示。其博客点阅量突破千万;微博开通16个语种,读者涵盖全球3/4的国家和地区。
★史上首次将佛经中的听话之道化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智慧学经典。
★与市场上宣讲听话之道的同类书相比,本书中展示的听话技巧更高妙、更神奇,其背后的智慧更令人叹服、受用。无论是孩子、成人、老人、男女,都能够从中享受到发善心、说善语、做善行的当下福报。
★本书作者学诚法师曾受邀至印尼首府雅加达、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国多地进行演讲和座谈。
★专门从“好好听话”的角度讲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佛学励志经典,透过大量古今禅门公案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听话的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予以激励和指引。
★好好说话是启发别人,说别人需要的话;好好听话是启发自己,是修自己。无论是好好说话,还是好好听话,都是为了消弭主客,都是修行。所谓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用心倾听别人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如何好好生活中国佛学院院长,“史上最强科研实力寺庙”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继《好好说话》之后,第二大力作《好好听话》重磅来袭听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容一个人比较乖巧、懂事;另一种是听别人讲话。好好听话,也有这样两层意思,一种是表达一个人谦虚,爱学习,尊敬师长;另一种是表达能听得进去别人讲的话。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能力,但事实上,很多人理解得并不够深刻,也并不能真正做到。
2017年10月,一本教人好好听话的书——《好好听话》将出现在公众视野。在书中,法师娓娓道来,透过大量古今禅门公案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听话的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予以激励和指引。
听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容一个人比较乖巧、懂事;另一种是听别人讲话。
好好听话,也有这样两层意思,一种是表达一个人谦虚,爱学习,尊敬师长;另一种是表达能听得进去别人讲的话。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能力,但事实上,很多人理解得并不够深刻,也并不能真正做到。生活中虚心学习、谦冲自牧是一个人进步和成长的重要素质,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能力。但是,这样的素质也是要靠训练和培养的,那就要学习如何听得进去别人的讲话。
好好听话的次第:首先是要听得见。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自己的想法,急于表达,那么,别人讲什么,有可能只能听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因为自己的心已经被自己的想法塞得满满的。
其次是要听得懂。就是对方讲的话,字面的意思要能听明白,知道人家要表达什么,在说什么。
最后是要听得明白。不仅要听得懂字面上的意思,也要听得懂字面背后的意趣——依意不依语。
这三个阶段,是好好听话的次第,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要掌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我们总是紧抓着自己内心的某个东西,死死不放,这时候我们要想听进别人的话就非常困难,就要吃很多的苦头。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类似的问题,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见解和想法,先按照听得见、听得懂、听得明白这样的次第好好听话,才有机会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真正听得进去别人说话,其实是要我们空出心来,如此才能精准地接收到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原有的认知,扩大自己的心量。
内心如果经常这样自我训练,我们就有可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帮助。所以,懂得了如何好好听话的智慧,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
超人类革命
【内容简介】
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
【编辑推荐】
在这场颠覆人类生活的革命到来之前,先颠覆你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认知!当医学从治疗转向增强,当基因的编辑如整容一样普及……这场超人类革命势必会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如果你可以定制一个婴儿,如果人类可以长生不老……未来会变成怎样?一切从前不可想象的,都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法国前教育部部长警世之作,点燃热议的前沿议题
-
自由的忠诚
【内容简介】
借用生动真实的日常情境,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史蒂茨引人入胜地论述了:平等自由的价值只能通过合法的国家权威来实现,公民对正义的国家有政治义务,且应将普遍的正义原则,而非民族文化,视作效忠国家、团结同国同胞的理由。本书充满原创性地构想了一种开放的公民身份,主张将正义的国家看作以实现普遍价值为目标、如交响乐团般的日常团体,而民主政治应是实践普遍价值的集体行动。
《自由的忠诚》这部前沿著作为当下每个人所面临的关于正义与忠诚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
◆我们应该对怎样的国家保持忠诚?作为公民,我们对国家有何种义务?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参与政治?
◆我们可能跳脱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局限,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念吗?
◆为每个怀抱理性的公民而写,为每个在正义与忠诚之间抉择的独立个体而作
···
【学者及媒体推荐】
存在有力的自由主义立场来重视国家权威吗?单是公民权的政治事实能够作为民主国家中团结的基础吗?史蒂茨极好地表明了,这两个问题应该一起问,而她的回答独特、极具想象力且论述有力。
——帕琴·马克尔,芝加哥大学
·
这是一部行文清晰、论证严密和异常理智的著作。史蒂茨将诸如忠诚和义务的概念从学术界民族主义者的手中拯救了出来,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为世界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者所用。就此,她已经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著作为民主理论、全球正义和自由事业本身的道德基础都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迈克尔·布莱克,华盛顿大学
·
史蒂茨的杰出之处在于为团结这一在大多数自由主义构想中缺席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这种团结是建基于一种具有集体意愿的个人主义理论上。
——约翰·费雷约翰,斯坦福大学
·
史蒂茨为一个当代政治思想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鲜的解决方法。她充满原创性地捍卫了宪政爱国主义的理念,强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扬-维尔纳·米勒,普林斯顿大学
·
自由主义是否只剩下一种令人厌恶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者一种浮动的世界主义?自由主义者能否基于公民对特定国家保持忠诚做出自洽的自由主义论述?史蒂茨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可以。史蒂茨巧妙地揭露了世界主义者和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驳斥了有自由倾向的无政府主义者,她从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处寻取灵感,提出,自由主义者应将忠诚设想为一种政治责任,支持促进自由主义自由的制度。
——《选择》
·
史蒂茨非常清晰、逻辑自洽地提出了一个用以替代政治义务和民族主义的同意理论。这个替代理论将获得许多的支持者,并值得我们甚至它的批评者的严肃对待。
——蕾雅·衣匹,《圣母哲学评论》
···
【编辑推荐】
1、作为当今政治哲学界的前沿著作,本书为一些古老的、关于政治义务的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且新颖的回答,作者主张把国家看作拥有共同目标的日常团体,呼吁让国家更接近“俱乐部”的功能,使读者思考现存国家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作者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论及国家道德重要性、公民认同、宪政爱国主义等,并以交响乐团、棒球队等情境类比,论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3、本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自由主义的机会。在作者笔下,自由主义并不一定刻意避讳国家问题,或只关注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自由主义不仅可以对国家问题做出一个明确回答,而且能够去肯定正义国家的积极职能。
-
正义与差异政治
在这部女性主义政治思想的经典作品中,艾丽斯·M·杨挑战了将社会正义还原为分配正义的主流理论。杨长期关注甚至积极参与女性、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同性恋者等等边缘群体和被排斥群体所发起的各种社会运动,正是对这些新兴运动的经验与观察构成了本书的批判起点。她认为,民主理论家们假定公共空间本身是均质的,从而无法对那些在文化上不符合欧洲白人男性规范的人们加以制度安排,由此也就难以纾解包容性参与框架内产生的困难。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杨的思考直接面对着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多元文化网络,并以此为基础,着重指出规范理论和公共政策应当去确认而非掩盖社会群体差异,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地消除群体压迫。
丹尼尔·艾伦在本书序言中为杨的理论还原了语境,也阐述了本书自初版面世以来,对那些围绕社会正义展开的辩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实现了怎样的改变。
杨的这本著作极为重要,为挑战自柏拉图以来直至罗尔斯的各种正义理论,提供了一个确切的位置。——安德鲁·墨菲(Andrew Murphy),《政治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s)
这是一部杰作,为正义理论打开了许多新的视野。问题需要得到正义理论的回应,同时也需要有能力思考这些问题的理论,杨在这两方面都有着诸多深刻的见解。——威尔·凯穆利卡(Will Kymlicka),《加拿大哲学评论》(Canadian Philosophical Reviews)
这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对女性主义理论与政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精彩地阐发了普遍主义的后现代批判和具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就个人阅读经验而言,艾瑞斯·杨最为令人信服地阐发了后现代主义所包含的解放内涵。——塞拉·本哈比(Seyla Benhabib),耶鲁大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