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

    作者:[日]川岛蓉子

    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什么样的人和产品才不易被淘汰?

    ifs未来研究所所长川岛蓉子,

    走近六位商业领袖和设计师,带来六堂有趣又犀利的设计管理课:

    茑屋书店创始人 增田宗昭

    ——一切都是「设计」,拉远一点看,这些也都是顾客价值的一部分。那这代表什么?代表设计是「全面性」的东西 。

    优衣库全球化战略创意总监 佐藤可士和

    ——今后的工作需要的是「描绘未来的能力」。对未来拥有越强的想象力,越能创造新事业,开拓新市场。

    三越伊势丹控股总裁兼执行长 大西洋

    ——已衰退的产业光靠「改善」无法起死回生。唯有掀起颠覆过去常识的「革命」,打造「压倒性厉害的卖场」。

    奥迪经典车款设计师 和田智

    ——所谓设计,要先对商品及品牌的「过去=历史」付出敬意,再对「现在」加以解释,进一步创造「未来」。

    伊藤忠商事总舵手 冈藤正广

    ——对任何企业来说,设计是决定能否继续在市场上生存的重要价值。

    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所 副主任 石井裕

    ——唯有拥有了愿景,真正新的东西、新的设计才会诞生。只设计眼前物品的时代已经结束。

    ///

    ◆零距离对话,与创业者们分享品牌发展与变革背后的秘辛。

    ◆设计思维对企业经营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什么才是好设计,怎样才能设计出令人长久喜爱的商品、店铺、服务与生意?

    ◆关于时代的解读方式、工作的创造方式以及自身的磨练方式。

    ◆洞穿企业经营和品牌战略的核心:经营即是设计——用设计,令你的产品起死回生!

  • 以慈善的名义

    作者:﹝英﹞英德杰特·帕马(Inderjeet Parmar)

    本书聚焦于美国三大著名的基金会——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介入,追溯了美国从一个“孤立主义”国家向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转变的历史,揭示了基金会对美国霸权的塑造和影响。二战后,美国希望取代英国的全球霸权角色,并创造了必要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军事的和制度的能力。作者通过美国三大基金会在尼日利亚、智利、印度尼西亚活动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这种由基金会构建的精英知识网络事实上构建了美国在20世纪主导地位的基础。作者认为“慈善”基金会并不如它们字面上的意思那样纯洁,正是借助基金会之手,美国对全球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得以实现,而所有这些都是以慈善的名义进行的。

  • 死亡的视线

    作者:[美] 刘易斯•M.科恩

    生命权与死亡权的哲学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医学实践。在濒死边缘,医学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全生命,还是减轻临终病患的痛苦?

    2001年,美国贝斯代特医疗中心的护士助理奥尔加控告两名护士谋杀了一位临终病人,作者科恩从这起真实的医疗谋杀指控案出发,列举了大量案例,探问在复杂的医学真相下,面临生命的最后阶段,医疗护理人员、病患及家属、法律规范与宗教信仰各自要面对与处理的道德难题与抉择。

  • 血路盛世

    作者:麥可.瓦提裘提斯 Michael Vatikiotis

    東南亞既是經濟快速成長的盛世,也是踩踏著鮮血前進的民主社會。

    東南亞雖然施行民主政治,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柬埔寨和印尼卻仍存在著君王;

    冒犯君主罪、國內安全法、軍人干政,這些全是東南亞的政治現實;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過世後,社會中隱隱流動的不安是什麼?

    為什麼富裕如馬來西亞,卻充滿嚴重的貪汙問題?

    為什麼滿是虔誠佛教徒的泰國和緬甸,卻持續發生暴動與政變?

    柬埔寨在赤柬之後,是否已真正成為民主國家?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宗教衝突如何影響整個東南亞地區,甚至全世界?

    東南亞,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它?

    作者麥可.瓦提裘提斯因從事媒體和衝突調停工作旅居東南亞四十年,不僅擁有豐富在地經驗,也親身參與了當代東南亞諸多重大事件。他以媒體記者犀利的眼光與文筆,從經濟與文化、殖民與歷史角度分析,講述他對東南亞民主社會、君主政體與獨裁者的觀察,描繪他與東南亞各國重要政治人物、軍方高層與精英分子的往來經驗,以及他和升斗小民、學運領袖、抗爭人士的訪談,反映出東南亞的政治與社會真實面。此外,他也聚焦該區的族群與宗教衝突,特別是近年伊斯蘭激進思想滲透此地所造成的動亂與紛擾。

    在本書中,你將穿梭於以下現場:一九八六年菲律賓獨裁者馬可仕下令刺殺反對黨領袖艾奎諾後所引發的人民力量運動、一九九八年五月雅加達街頭爆發的印尼排華運動、二○一○年曼谷紅衫軍反政府示威、二○一七年緬甸若開邦羅興亞族遭軍隊武力鎮壓所引發的難民潮……。此外,作者與泰國南部激進穆斯林叛亂分子面對面、斡旋於菲律賓南部的敵對部族之間,以及安撫印尼政治暴力受害者的實際過程,種種經歷亦逐一釐清區域性衝突的背後原因,內容發人深省。讀完本書,猶如讀完一部豐富多元的東南亞濃縮史,亦得以一窺此區現狀對國際情勢的影響。

  • 新城市前沿

    作者:[英]尼尔·史密斯

    所谓城市的士绅化,是指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空间现象,其特征是城市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取代低收入阶级重新由郊区返回内城(城市中心区)。尼尔•史密斯是西方士绅化理论的开拓者和重要阐释者,而《新城市前沿》则是理解西方城市士绅化及阶级对立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对西方发达城市重构和转型的理论阐释和经验总结,对于中国主要城市的旧城改造和转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是一部有关城市重构和转型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从阶级分析的视角解读了西方主要城市在20世纪的转型努力。传统观点认为,士绅化是新中产阶级出现的结果,是城市生活的一种需求;而本书认为,士绅化是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巨大转型的一部分。作者巨细无遗地记录了士绅化所造成的新城市前沿的冲突,探讨了城市政策、投资模式、驱逐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由此得出结论:自由主义的城市政策已然失败,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繁荣也已结束,20世纪末的城市变得更加黑暗和危险。城市的公共政策与自由市场联合起来,共谋反对少数族裔、劳工、穷人和无家可归者,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新兴的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士绅化已成为这种复仇政策的一部分。

  • 腾讯马化腾:共享创造未来

    作者:纽约金融客

    简介:马化腾是腾讯的当家者,也是腾讯的精神领袖。他低调、内敛,不善言语,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江湖”上关于他的传闻有很多,但也只是传闻,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近这位“QQ之父”。如今,他带领的腾讯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翘楚。那么,腾讯为什么如此之强马化腾到底是怎样创造出这个颠覆世界的互联网公司的呢马化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创立腾讯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带领腾讯度过...

  •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英]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 / [英]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必须面对这个基本事实: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这就是长寿时代。如果我们以为长寿时代只是意味着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那我们的视野仍然是流于表面。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

    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

    劳动力市场中空化会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

    更复杂的家庭结构和变化的代际关系会出现;

    新一轮产业变革,生物工程、计算机采集和碳替代会成为巨型产业;

    员工更少但通常更专业的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增长点;

    智慧城市和零工经济兴起,工作和办公场所分离;

    个人对灵活性和多样选择的渴望,将压倒公司对体制和可预测性的需求;

    跨龄友谊将成为常态,老人不再是一个老无所依的“独立王国”……

    面对这一切变革,我们做人生决定所参照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这个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三阶段人生变成多阶段人生,夹杂若干个过渡期;

    再创造比娱乐更重要,闲暇时间用来构建自己的无形资产;

    培养自己在创造、共情和问题解决、自由往来等比机器人更具优势的领域,那正是未来产生高薪岗位的领域;

    喜欢老一套的、可预测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经营模式上必须全面变革;

    政府的关注点要从社保扩大到全方位的教育、婚姻、工作时间及更广泛的社会安排上……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创作了一本重要而且可读性极强的书,书中所分析的问题,绝大多数政府和企业都会忽视。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享受到比我们的先辈更长的寿命。的确,今天的孩子有一半会活到100岁,这关系到我们的个人财务问题。作者雄辩地向我们证明,我们的全部生活都将重组,以适应这破天荒的长寿。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都应该好好读这本书。”——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劳伦斯·蒂施历史学讲座教授

  • 美丽的标价

    作者:[美]阿什利·米尔斯

    编辑推荐:

    本书遵从民族志参与观察的传统进行写作,呈现所有身在其中所要遭遇的惊奇与残酷。

    本书是一张邀请函,让读者走到幕布背后去探索模特制造的过程,就如同欧文·戈夫曼所说:“一场秀的核心秘密在后台。”

    本书适合关注文化产业、创意经济、身体资本与权力政治、性别与阶层研究的人群。

    =========================================================

    内容简介:

    “当我踏进模特经纪公司办公室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一个充满伦理、政治、女性主义的研究困境。”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的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以内行人的视角展现了模特世界的规则,检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美丽”是如何定义的。书中涉及对男模、女模、经纪人、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甚至随意性。在这条深藏不露的文化生产流水线上,好看不是唯一的标准,合适的外形才是时尚的起源,人们接受训练、推销、打造成珍贵的商品。该书对新文化经济中的社会分析,经济社会学中性别与阶层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

    ========================================================

    媒体推荐:

    米尔斯的致胜公式: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将时装业的深层知识与有用的社会学思想结合起来,以可读性强、机智犀利的文章呈现成果。我学到了很多,你也会的。

    ——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S. Becker),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越轨社会学、艺术社会学家,“标签理论”奠基人

    《美丽的标价》是一本勇敢而富有挑战性的书。米尔斯把我们带到了高风险时装的帷幕后面,调用自己作为模特的经验,揭露了这个行业远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迷人的一面。这是社会学最精彩的部分:对众多追梦者的生活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精彩的故事讲述和移情的视角,只是在途中发现了一些噩梦。有兴趣了解名人如何成名的人必读之作。

    ——素德•文卡特斯(Sudhir Venkatesh),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作者

    阿什利·米尔斯向我们展示的美,不是在旁观者的眼中,而是汇集在复杂的组织规则、社交网络和关键时刻之中。她颠覆了性别报酬、性取向和市场化的刻板印象。这是一个对资料的第一手分析,但丝毫无损它行文的清晰有力。

    ——哈维·莫洛奇(Harvey Molotch),纽约大学都市研究教授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写得很好,而且很复杂。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美学、性别和劳动的交集感兴趣的人。

    ——黛布拉·金林(Debra Gimlin),《身体作品》作者

    这本书给我们这些从事文化社会学、文化产业研究的人带来了很多新鲜之物,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对文化产业价值创造的细致调查,二是在关注劳动过程的同时分析了行业的权力政治,三是对身体资本和身体项目的关注意味着很多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如表演、体育、性别工作等等。——马尔科姆·麦克西姆,Goodreads书友

    这本书尽社会学之所能。米尔斯以一位模特兼研究者的独特身份为时尚的具体细节提供了丰富的见解。

    ——《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AJS)

    米尔斯为一群以展示自身谋生却不被倾听的女性发声。

    ——Slate,美国著名网络杂志

    米尔斯的著作呈现出对这一领域原创的、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贡献。

    ——Choice,美国图书馆学会书评杂志

    当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在纽约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开始为研究目的做时装模特,很难不被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吸引……她通过参与式观察和采访模特、经纪人、摄影师和其他内部人士,记录了她对这个行业的发现,刺激和剥削的两面。

    ——Stylelist,世界时装及美容咨询网站

    米尔斯的作品很有启发!我开始思考演员是如何使用这种身体资本的,我们为什么也倾向于把他们客体化。非常有趣的概念。娱乐和相关领域真的像“鲜肉市场”(meat market)。——Kate Hu(Youtube网友)

    米尔斯对时尚和社会学词汇量让我着迷。——Giovanni Wan(Youtube网友)

  • 失控的正向思考

    作者:[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你一直坚持的“正能量”正在加速失控!

    真正的正向思考不是凡事都乐观,而是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新作,不做“积极废人”!

    谁在诱导你“一切往好处想”,让你掉进失控的乐观主义陷阱?

    ※ ※ ※

    1、 当“正能量”铺天盖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抱怨、悲观、负面情绪就真的不存在了吗?

    2、 认清自我,才能更好生活。这一刻,就是改变自己的最佳时机。

    3、 引发全民关注的社会心理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最新社会观察代表作!

    4、 纽约时报、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每日新闻网站好评推荐!

    5、广受欢迎、备接地气的社会学家芭芭拉•艾伦瑞克,通过自身患乳腺癌,接受治疗时的荒诞经历,反思“正向思考”的失控风潮。一剂点醒所有人的“反精神鸦片”药,让“盲目乐观”的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继《我在底层的生活》之后,美国广受欢迎的社会学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又出口碑佳作《失控的正向思考》!

    芭芭拉不幸患了乳腺癌,在治疗过程中,被病友的“乐观才能痊愈,抱怨只能死得更快”言论震惊到,于是开始反思观察美国社会中这种潜移默化的“正向思考文化”。

    芭芭拉从工作职场、成功学产业、经济危机等方面,全面深刻地探讨,失控的“正向思考”是如何毁掉每个普通的美国人的。

    不停地被灌鸡血;只要敢想,就没有什么做不成!原本正常的乐观激励心态,一旦变得失控,也就变成了“心灵鸡汤毒药”,它慢慢磨灭我们的意志(只要乐观,事情就会变好,你什么都不用做);侵蚀我们的人生(商家利用“美好”未来畅想的消费陷阱随时都在等着我们往里跳)。

    本书的每一章、每一段话都在一一击破正向思考的虚幻泡沫!

  • 女性主义

    作者:李银河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 极简思维

    作者:S.J. Scott / Barrie Davenport

    信息化的社会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和知识焦虑也越来越严重。要想在高焦虑、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中保持清醒和高效,我们要学会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处理繁杂的生活。

    《极简思维》从整理个人的思维、生活任务、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四个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思维提升方法,帮我们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繁重的事情轻松化,迅速开启轻松高效的幸福生活。

  • 如何謀殺一座城市

    作者:彼得.莫斯科威茨(Peter Moskowitz)

    買得起房子,就有未來了嗎? 買不起房子,只要用租的,就沒問題了嗎?

    當房價地價攀升,鄰居漸漸換人,不只你沒地方安身立命,這座城市也在死去!

    用房地產帶動經濟,是台灣長年以來官方民間許多人相信的拯救景氣藥方。不過,蓋新房、炒地皮、外部企業投資和高級資產階級入住,真的能讓城市更有活力嗎?

    讓我們先設想,有個房價和租金相對便宜的社區,原本就住有一群居民,或許還有自己一套富有特色的文化。後來有些外來的人們搬進社區,有的人喜歡它房價便宜,有的人喜歡它的文化……漸漸地遷入人口越來越多,社區舊有的生活方式消失,樣貌也有了改變,原本沒有的連鎖餐飲、服飾、售貨店面紛紛駐點,銀行、房地產和大型資本集團也注意到這塊小地方。最後社區蓋起了一棟棟豪華昂貴的房屋,住在裡面的人和以前的人群截然不同,街上看起來繁華興盛,雖然店家已經換過不只一輪,難再看到舊有的老店。那麼,消失的店家和原本的居民跑到哪裡去了呢?

    這個又稱作「縉紳化」的情節在台灣各地都似曾相識,美國更是從一九七○年代以來就有許多城市陸續經歷,還有建築學者專門研究這個現象。作者彼得•莫斯科威茨就住在著名都市計畫研究者珍雅各最鍾愛的紐約一角,但即使是這樣的地方,經過房價房租攀升、居民洗牌的過程,也失去了顏色。以包括紐約在內的四個城市為例,莫斯科威茨拿出身為著名大報記者的追根究柢精神,追蹤了縉紳化怎麼蠶食鯨吞一個個街區,把原本因為人們聚居而形成的城市變身為不顧居民需求的資本生產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也以生動的實例訪談指出,這些街區變化不只是文化和消費者品味選擇的結果,而是有政府的政策和「城市即生意」的意識形態和資本在背後操盤。

    本書提點我們,城市是由強大的利益所形塑,而透過指認出這些特殊利益,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設計,去重新塑造城市。當城市回歸為人們而存在,不用再擔心居住和生活的權利被搶走,安居樂業的一天才有可能到來。

    本書重點:

    1. 顛覆「人口搬遷和社區文化改變是個人品味選擇,所以無法也不應加以限制」的成見,剝離品味與文化的外衣,提點出都市變遷背後的政治與經濟之手。

    2. 如果將土地增值視為首要目標,對房地產買賣不加限制,社區潰散、住民流離失所都是合乎邏輯的正常結果。

    3. 從微觀的個人行動到鉅觀的政策倡議,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學界齊聲盛讚

    專文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徐世榮

    具名推薦-----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舒楣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康旻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志弘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特聘教授 張金鶚

    國外佳評如潮

    紐約時報書評、舊金山紀事報、 Truthout 、華盛頓郵報、Booklist、圖書館雜誌、《裸城》作者雪倫.朱津(Sharon Zukin)、 社運作家莎拉.舒爾曼(Sarah Schulman)

  • 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作者:郑欣

    本书稿为传播学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主要以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媒介使用与生活实践为经验研究,并突破结构论、行动论、制度论的分析范式,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传播学的修辞来管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背后现代性的生成及其生存逻辑,从而探讨“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相互解构与重构的动态互动关系。

    具体而言,进城前,新生代农民工就已经开始怀揣对城市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会在其进入城市后延续、变化,从而对其心理认知产生影响,而媒介镜像是建构这种城市想象的关键。在日常生活层面,新生代农民工也经历着媒介助推下能力的提升与自我的发展。媒介的影响力渗透、延伸至整个过程,从心理认知、思想观念、生活能力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其城市适应的方式、状态与进程。

    在强调媒介效果和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农民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媒介的结合,将其传播实践融入其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这样的研究路径能更好地回归现实意义层面,还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实践的主体性,以科学、人文的精神去关怀他们的城市融入与适应,有助于对媒介与其城市适应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识字的用途

    作者:[英] 理查德•霍加特

    当一个社会变得更富裕时,它会失去其他价值吗?教育和识字能力使数百万人浪费在消费流行文化上吗?媒体是否强迫我们进入表象和物质的世界,抑或这一切都充盈美好?

    本书提出这些问题时,英国正在经历20世纪中期巨大的社会变革,然而作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今天却没有失去其针对性和力量。作者对英格兰北部消失的工人阶级社区的价值观提供了迷人的洞见,并将其与他对带有强烈影响力的美国大众文化的看法一起编织。

    本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研究领域,作为历史文献以及对阶级、贫穷和媒体的评论,都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 老后破产

    作者: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编著

    《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也是已经有良好口碑的“译文纪实”系列的第28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

    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 多样性红利

    作者:斯科特•佩奇 ( Scott E. Page)

    ●《多样性红利》创造性地提出多样性视角、启发式、解释和预测模型四个认知工具箱框架,并得出惊人结论: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认知工具的多样性!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用多样性创造更多的红利。

    ●查理?芒格的认知工具箱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智能等于智商吗?人和计算机相比谁拥有更多样性的视角?多样性和能力谁更重要?拥有Z优秀问题解决者的群体和由多样性人群组成的群体谁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多样性视角、启发式、解释和预测模型让人们找到了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人们的预测更有价值。

    ●多样性在4个条件下比能力更重要!

    ●人生一切难题,视角给你答案。好的视角可以让问题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可以让答案脱颖而出的视角。

  • 算法霸权

    作者:[美] 凯西·奥尼尔

    数据科学家凯西•奥尼尔认为,我们应该警惕不断渗透和深入我们生活的数学模型——它们的存在,很有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社会结构。

    我们生活在一个依赖“算法”的时代,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去哪里上学,我是不是应该贷款买车,我们应该花多少钱来买健康保险,这些都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大数据模型来决定的。从理论上来说,这一模型应该让社会更加公平,每一个人的衡量标准都是一样的,偏见是不存在的。

    但是,正如凯西•奥尼尔书里所揭示的那样,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些数学模型是不透明的、未经调节的、极富争议的,有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最糟糕的是,数学模型和大数据算法加剧了偏见与不公。例如,一个贫困学生想申请贷款交付学费,但是银行大数据算法根据他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判断将钱带给他存在风险,因此,拒绝给他提供贷款。他因此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可能帮助他摆脱贫困。大数据算法做的常常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儿,有时甚至是落井下石。

    通过个案追踪,凯西•奥尼尔揭示了大数据是如何影响我们将来的,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这些数据评价着我们的老师、学生,筛选着我们的简历,审核着我们的贷款资格,衡量着员工的工作态度,监视着投票者,监控着我们的健康。

    凯西•奥尼尔呼吁数据模型的创造者们要对算法负责,政策的制定者及执行者们在使用这一威力极大的“武器”前应该更加慎重。最后,作者指出,大数据几乎掌控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增加对它的了解。这本书相当的重要,它让我们有能力去问一些十分尖锐的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提出需要改变的地方,探索更好的生活。

    【编辑推荐】

     案例丰富,内容兼具深度与话题性

    未来20年,算法和大数据将席卷世界,接管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将落入自动化的数据分析之下。确保算法和大数据的公平性将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数据伦理的价值和意义将不断凸显出来。在作者看来,大数据犹如一个黑盒,规模、伤害和隐秘共存,她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发生在美国当下的、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改变个人生活的案例,并对影响这些城市生活经验的算法做了特别的观察和研究。作者认为,数据和算法的关系就像枪械和军火,数据没有价值观,是中立的,但来自人类行为的输入,难免隐含偏向,而算法创造的数据又对人类行为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更多的不公。凯西在书中指出:算法模型一旦运转,执法行为就会增多,产生的新数据又会进一步证明加强执法的必要性。形象地说,就是哪里“前科”越多,哪里就越受算法“关照”,最终形成一个失真,甚至有害的回馈环路。这个观点也正是近来Facebook干预美国大选,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热议“今日头条”推送模式的核心所在。

     权威作者的深刻洞见

    本书作者是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研究方向是数论和代数几何,毕业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并在互联网公司做过很长时间的数据科学家,如今致力于教育和媒体行业的数据知识普及工作,因此,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唱衰大数据的书,相反,作者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大数据、了解算法,反思模型,以及通过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理监管,不断改善各类设计评价体系,让更多的人受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民主。

    【英文版获奖情况】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年度书籍

    《波士顿环球报》年度最佳图书

    《连线》杂志年度必读书目之一

    《财富》年度最受欢迎的书之一

    《柯克斯评论》年度最佳作品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图书

    《自然》网站年度最佳图书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最佳科技图书

  • 低欲望社会

    作者:[日]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对症论策

    ▲引爆东亚的话题之作!

    ----

    《低欲望社会》是著名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近期出版的社会观察类畅销名作,书中针对日本当下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特点,将其他发展成熟的国家尚未遇到的社会问题,概要性地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

    面对“低欲望社会”的问题,就算股票持续大涨也不是高兴的时候。但大前研一也指出,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欲望低落,因为这种无欲无求的倾向,在时代脉络之下,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必须思考的是,身处于“低欲望社会”,国民与企业应该如何因应。

    “低欲望”的年轻族群,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其后的世代可能也拥有类似的价值观。企业必须确实分析他们的想法及行为,精准掌握他们的价值观,重新拟定各种策略及商业模式。

    针对欲望低迷、人力不足、经济不振等问题,《低欲望社会》援引欧美有类似先例国家的做法,提出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如都市再开发、闲置土地如何利用、移民政策改善、优化观光地配套建设、刺激“熟龄大人”消费、人才教育转型等等。

    《低欲望社会》所作的观察和策应,对读者了解日本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很有帮助,也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大前研一基于以上观察和“身处21世纪,成就事业的关键是培养和拥有多少顶尖人才”的认识与危机感,对家长和年轻人,提出了“要有胸怀全球的憧憬教育”的理念,这一点对国内读者同样有很好的启示。

  • 弱传播

    作者:邹振东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

    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跨出封闭的世界

    作者:王笛

    本书从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农村经济发展、区域贸易与市场网络、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统治结构与地方秩序、教育、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对1644—1911年间以四川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区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作了系统分析研究。全书综合运用社会学、计量学、都市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对广大区域进行长时段、整体性的研究,被学术界视为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次再版,作者根据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的进展,删繁就简,使全书内容更加凝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