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化
-
伦理
★法国思想巨擘、世纪老人埃德加·莫兰的睿智思考和真切关怀——历经20世纪复杂纷呈的世界变幻和精神革命,哲学家莫兰将一生的哲思、智慧和关怀融入本书。
★广博的知识与视野,坚强的意志与信念——“针对当下世界的全面危机,在“元视角”下追寻伦理深邃的生物—人类—社会的三维源泉,对其进行人类学、史学、哲学和科学等多方面的整体检视,阐释了伦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伦理与道德、知识、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老人面对充斥20世纪的双重恐怖主义与文明向新的野蛮倒退,面对麻木的科学盲症与无节制的政治犬儒,仍然抱持希望,为善打赌。
★致力于沟通中法文化二十余年,译者于硕十年诠释——香港理工大学中欧对话中心主任于硕教授与莫兰先生多年挚交,将“超文化”研究、本书翻译及与作者的精神交流深度结合,十年耕耘,奉献本译作。
面对双重恐怖主义与文明向新的野蛮倒退 面对麻木的科学盲症与无节制的政治犬儒 面对“全球的铁器时代”与“人类精神的史前状态” 哲学家邀请我们一起为善打赌:反省自我,管束科学,文明政治,连结人类,寰球共生。
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
《伦理》一书是法国哲学家莫兰(Edgar Morin)《方法论》系列的第六卷。作者从生命之初世代繁衍提炼出一种复杂循环思维,直接挑战将理性变得残缺不全的线性简化范式,针对当下世界的全面危机,在“元视角”下追寻伦理深邃的生物—人类—社会的三维源泉,对其进行人类学、史学、哲学和科学等多方面的整体检视,阐释了伦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伦理与道德、知识、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作者指出知识碎片化的严重性,同时剖析道德癖和虚无主义,批判“铁器时代”的量化观和发展观,提出多学科整合的“行动生态学”,呼吁在社会——个体——种群的整体思维中寻求伦理再生的源泉,恢复人性意识,创造人性政治,建设人类伦理。这一切的前提是,全球公民应当承认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唤醒共生伦理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具体的方式向文明化了的野蛮作战,参与全面革新的世界社会的建设。
这是写给知识分子的书是写给教师的书是写给科学家的书是写给政治家的书这是写给地球公民、写给你我每一个普通人的书!
在全球自组织的大蜕变中《伦理》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概念工具,其深厚的人类关怀将成为人类重建的一面精神旗帜。
-
论道德的谱系
《论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论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而读者也很快 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这本书深入到了人类心灵史的深 处,是一部深刻的书。
-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该书晓畅明白,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国内也曾有多个译本刊行。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
哲学符号学
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注中心是意义,哲学符号学,或称符号现象学,关注意识与意义的关系,或者说,意识中的意义,以及意义中的意识。因此本书从意义的产生,讨论到意义的经验化,最后讨论意义的社会化。无论讨论任何问题,意义与意识,是本书不敢忘的两个核心概念。
-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本书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哲学畅销书作家 丹尼尔•克莱恩经典之作,全新精装珍藏版,精致小开本,值得拥有。
★精致、幽默、内涵的哲学随笔,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金句进行解读与遐思。读了之后,我们也许会惊讶:你怎么现在才说?!
★《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每日邮报》等主流媒体热评推荐。被评为“大众读者与哲学系学生都会喜欢的哲学读本”。
【内容简介】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其实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伪君子。——我们刚以为找到了人生意义,他们又把答案改了。丹尼尔•克莱恩带我们进行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在金句中带我们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
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
《上帝之城》是西方早期基督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晚年耗费13年写成的浩繁巨著,被称为“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其写作背景是410年罗马被蛮族攻克之际,异教徒乘机对基督教信仰进行攻击、责难。奥古斯丁写作本书予以严正批驳,通过对罗马史的评论,以及阐述他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人性论,告诉世人罗马的历史只是毫无光荣的“霸欲”,罗马帝国和地球上的任何世俗世界都无足轻重,以罗马为代表的“地上之城”终将毁灭,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即人类精神和心灵秩序的进步,永久和平和终极神义将在末日后的上帝之城得到实现。而基督教则是实行这种进步和获得拯救的媒介。
本书将奥古斯丁和《上帝之城》置于西方思想史的古今之间,也就是西方古典哲学(古希腊罗马的思想与文明)与中世纪神学之间的过度环节,从四个层面——“心灵秩序”(本体论)、“原罪”(人性论)、“历史”(世界历史观)、“末日”(价值论)——对这部冗繁的巨著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阐释;并对奥古斯丁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心理动因,以及他对后世的广泛影响和后人对他的挑战和批判,也做了简要的陈述和分析。
-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经历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主要阶段。“三大批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其批判时期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是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判断力批判”是要消除前两个批判所造成的自然和自由、现象和本体、知识和道德的分裂与对立。与过去印行的许多康德著作汉译本从英文转译不同,本书的全部译文均据德文本由邓晓芒翻译、杨祖陶校订,其译文精良,能更好地传达康德哲学的原貌,堪称佳作。书后还附有德汉术语索引、汉德术语对照以及人名索引,方便使用。
-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
古代宗教与伦理
本书是陈来老师的代表作,初版于1996年,再版于2009年。本次与三联书店合同到期之后,陈老师将对此书转到北大,并进行增补。本书试图用西方学者的文化观念去讨论中国文化的根源,作者从黑格尔到雅斯贝斯再到帕森斯发展起来的轴心时代理论入手,运用大量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进行理解,从整体信仰的转变和政治权利的强化的角度,论述了从巫觋文化到祭祀文化再到礼乐文化的演进。周代文化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统统都纳入"礼"的范畴下,形成一个政教德法合一的体系。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三代的宗教活动来探讨先人对世界及其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
四种分叉
★ 具有高度原创力的中国当代哲学家赵汀阳,曾提出“天下体系”这一概念,引发西方学界热议——如今,他再度提出“分叉”概念,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试图重新汇通中西哲学。
★ 作者的论证平实却又明晰,尽管跳跃于文学(博尔赫斯、《三体》)、畅销历史(《人类简史》)、伦理学疑难、人工智能等话题,但最终都直指形而上学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存在?
★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前沿科技对人类生存的终极挑战: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于人类命运到底意味着什么?
“万物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自古代以来,就萦绕在中西思想家心头。《四种分叉》从时间、语言、道德、意识这四个维度,对这个古老问题进行了新颖而富有深刻的见解,从而揭示了存在与非存在、可能性与必然性问题,并不仅仅是学院派技术性的讨论,它们更关乎人类生存的独特性、历史性与伦理尊严。
-
西方思想的起源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是一本从中国学者自己的思想视野出发对古希腊哲学的正本清源之作。它不重在知识的梳理与介绍,而重在思想的分析与检讨,上溯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下迄公元6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上下1200余年的古希腊哲学,深入其思想内部,探寻其内在的本体 论和认识论的思想根底与究竟,力求勾勒出西方思想最初的源流与脉络,指陈其思想深处的得失与转捩,阐明其对二千余年西方思想的奠基意义与形塑作用。
西学东渐近百年,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讲清楚。解决这个问题有许多途径,其中一条道路就是首先从文本事实说起,《西方思想的起源》的任务就在于此,在作者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之途。《西方思想的起源》的出版,将会为西方思想的起源的专门研究树立一个值得称道的标杆。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和大师聊哲学
好玩的对话 有趣的插图
直达大师内心深处
聊出可爱可信的哲学
这是一本介绍现代哲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及哲学史的图书。它将现代哲学的流派及其代表的哲学大师其哲学思想,结合形象的生活例子,配合原创的插画,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领略了逻辑严密的现代哲学史,是一本很适合作为入门读物的哲学书。
-
旋转与升腾
作家残雪与哲学家邓晓芒的对谈辑录,两人分别从哲学和艺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入对诸多问题的探讨,话题涉及中西哲学和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
-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是一把可以打开所有智慧系统天窗的金钥匙,当你能够自如掌握和使用这把钥匙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从此就不同了。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一书从求同存异到求同尊异,超越生命中的认知局限,从求同尊异到归同了异,提升你的意识维度并将其融合为万有归一,从归同了异到无同无异,唤醒生命的终极圆满。
-
导读福柯
-编辑推荐-
通过《疯癫与文明》和《知识考古学》等文本,米歇尔•福柯确立了自己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理论革命中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地位。福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其后期出版的作品,更在于福柯1984年去世后,围绕其作品的争论从未间断。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导读书,介绍了福柯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它们的背景以及被各种批评家引用的方法。通过剖析一些关键概念,如权力、话语、知识、性、主体性和疯狂,本书作者引导读者了解那些奠定了今天多个学科领域基础的理论作品。她还提供了作品到作品的阅读指南,包括福柯的主要文本和进阶阅读书目,以帮助那些想在更高水平上从事研究的人们。
如果你想要理解福柯及其作品引发的复杂争论,这本书是重要的第一步。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专注于福柯主要理论文本的特定章节,而是关注了福柯在不同时期的职业、访谈和论文,以及作品中他所关注的问题。
在第1章,作者回顾了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识和政治环境。
在第2章“权力和机构”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权力和反抗的作品,特别是关于社会结构和机构的作品。
在第3章“话语”中,作者讨论了福柯关于话语的自治规则和功能的作品。
在第4章“权力/知识”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挑战知识和真理的常识性地位的作品,以及他关于这两个概念运作方式的理论作品,这两个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机制中,其目的是排除其他信息。
在第5章“身体和性”中,通过考察福柯关于性的作品,作者关注了福柯理论中权力在身体中被建立和抵制的方式。他记述了性的历史,引发了对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化的广泛研究。该作品不仅对性理论具有影响,而且还对文学中个体本质和再现个体形象具有影响力。
在第6章“质疑主体”中,作者分析了福柯对主体或个体,特别是关于疯癫与理性概念的作品。
在最后一章“福柯之后”,作者考察了使用和阅读福柯的方式,并勾勒出在不必严格遵守他所写的一切的情况下,使用福柯的方法。
-
阿伦特:关键概念
-编辑推荐-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她的影响横跨哲学、政治、法律、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阿伦特提出了全新的思考人类自由和责任的有效方式,这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和争议。
•本书汇集了知名的阿伦特研究学者的文章,探讨了她思想的核心观念,如自由、行动、权力、判断、恶、宽恕和社会。这些文章清楚地描述了阿伦特的基本主题及其伦理和政治影响。阿伦特所使用的这些用以理解人的境况,政治暴力、恐怖和极权主义等现象的特定概念,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阿伦特思想的不同脉络,也清晰地呈现于本书的字里行间,它为任何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重要智识人物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易于进入且必要的指引。
-内容简介-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的重要代表作,如《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论革命》等,均已在国内出版。本书呈现了一份对阿伦特全部思想的概览和导引。书中所收录的多篇论文,关注了阿伦特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人的境况、现代性的危机、政治和公共世界,并讨论了她主要著作中的关键概念,如行动、权力、公正、邪恶和社会性。本书为那些初次学习和希望更深入了解阿伦特思想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易于进入且方便查阅的指引。
-
居伊·德波:遭遇景观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思想家手帐”(Philosopher’s Notebook)选取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一批思想家,由权威学者择其重要语录,配合珍贵的一手图片资料,制成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独特手账书。 “思想家手帐”第一本选取的居伊·德波(Guy Debord,1931-1994),是法国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情境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同时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和传奇经历。他提出的“景观”(Spectacle),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刘冰菁博士精心选译了居伊`德波的六十余条语录(中法对照),配合独家插图,制成的这本《居伊·德波:遭遇景观》,既是进入德波精神地图的最佳选择,也是一本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手帐。 本书内含《居伊·德波:遭遇景观》手账书,及首本“思想家手帐”附赠限量版收纳封套1个+空白内芯1本。
-
美的六种命名
本书主要介绍了六种语言对美的不同命名:英语的欲念之美、希伯来语的射放之美、梵语的神圣之美、希腊语的理念之美、日语的残寂之美、那伐鹤语的和谐之美,并进行详细讨论,从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民族是以何等迥异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美的。美存在于我们的眼中,也存在于我们使用的语言和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本表面优雅风趣、通俗易懂,实则极其深奥的美学专著中,萨特韦尔考察了六种不同文化对美的命名,从而打开了六扇通往世界和生活之美的大门,让我们用不同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并欣赏此世与彼世、世俗与崇高、残缺与理想的一切美,不论它们是物还是景,是雅还是俗,是虚还是实,是听觉上的还是嗅觉上的。
-
读《资本论》
《读<资本论>》第二版的主要部分是阿尔都塞于1965年初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资本论》研究会上所作的几篇哲学报告。这些哲学论文是阿尔都塞在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斗争中构思、写作和发表的。阿尔都塞本人在1970年5月《读(资本论)》英文版正文前面的按语中写道:“关于这部著作写作时(1965年)的形势,关于它作为对这种形势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干预的性质,以及关于它在理论上的局限、缺陷和错误,读者应该读读《保卫马克思》中的介绍——《致我的英语读者》。”阿尔都塞这里所说的形势就是指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在法国共产党内和法国哲学界出现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形势。阿尔都塞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就是对这种形势所作的“干预”和“反应”。
阿尔都塞著作涉及的不是这种形势的政治方面,而是在这种政治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关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与成熟期著作之间关系的争论;二、关于“斯大林主义”问题的争论。阿尔都塞进行“干预”的目的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间划清界限。
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等法国学者合著的《读<资本论>》一书发表于1965年。该书在1968年再版时,只保留了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的著作。这个版本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该书的英译本和德译本都以这个版本为原版本。我们这个中译本也是根据这个版本翻译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