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化
-
主体性与真相
在本书中,福柯将视角转向“关心自己”,由此来解读超越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范围:不再是西方的现代性,而是古希腊—罗马;这不是一种根据权力机制所做的政治解读,而是一种根据修身实践的伦理解读;它不是一种对各种体系的考古学,而是一种对主体的置疑。本书主要是通过婚姻和性来探讨古代的自我技巧。这一课程将斯多葛学派—罗马的转向提升到问题论的高度来研究。福柯谈到在公元前1世纪到基督教成为一种稳固的力量之前,“生活技巧”和“自我关怀”实际上是一种与爱欲和性有关的行为,并从斯多葛学派的夫妻模式所代表的伦理革命里推出三个重大结果:性生活的非社会化;同性恋的降格;欲望的“诞生”。 福柯在古典希腊、希腊化和罗马化时代的文献里发现了理论着眼点,从之出发可以将主体性和真相重新概念化。
-
科学的专横
本书辑录了费氏在去世前两年所做的五个讲座。这些讲座面向普通大众,聚集了费氏一生讲课的精华。在这些讲座中,费氏探讨了“科学是什么”和“知识是什么”等问题,紧紧围绕西方理性主义和科学世界观兴起这条主线来讲授哲学内容,强调科学家的伦理责任,批判科学成见。普遍认为,费氏、波普尔和库恩是20世纪重要的三位科学哲学家,但我本人认为费氏在思想深度方面超过了后两位。此外,费氏研究和影响的领域远远超出了科学哲学。费耶阿本德哲学内容广博,包含物理学哲学、一般科学哲学、本体论、知识论、科学与政治、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宗教、古希腊哲学、科学文化、艺术哲学、后现代哲学、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对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梦
那就让我们假定我们是睡着了。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语:“如果梦境是晦涩的,那是为了不让我的意识所反对的潜在想法遭到泄露,是迫不得已。”诗人亨利·米肖又认为,做梦的我们身上有着“午夜人”般奇特的经历,他是我们自身的“反面”。人类总是被 定义为理性动物或政治动物,那么,我们能否将人类定义为“做梦的动物”?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课题,本书将对弗洛伊德所称“梦的工作”展开分析,这一心理过程也引发诸多哲学家的兴趣,从斯多葛学派到大卫·休谟,从笛卡尔到狄德罗,乃至斯宾诺莎和尼采,无数哲学家都曾诠释过梦,甚至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其众多作品中所描绘的遐想的流动,也被人们认为是“白日做梦”的典型案例。
梦的外延在文学与电影创作中被不断扩展,甚至在政治生活中被赋予了意义。一九六三年,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一九八四》中,温斯顿经历了极权主义的摧残,从此不再做梦了;而纳粹高层领导人罗伯特·莱伊曾写道:“在德国,唯一有着私人生活的人,是那些睡着了的人。”最终,人们说“人生如梦”。 做梦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慰藉吗?一个梦境不复存在的世界会使人类变得更加幸福,还是将成为一个泯灭人性的世界?
“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威廉·莎士比亚让罪行骇人的麦克白夫人夜夜梦游,在噩梦中聊度余生。梦的奥义,或许就隐藏在这出人类的悲剧之中。
《梦》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
斐德若篇
《斐德若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以斐德若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要线索,以莱什阿斯和苏格拉底作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术的看法。文章中涉及对爱情的讨论渗透了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
-
时间
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我们的,卢基里乌斯,除了时间。
——塞内加,《给卢基里乌斯的信》
时间,人类所创造出的最难以琢磨、也无法轻松谈论的概念;与时间的关系,是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中最为独特的一环。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写下:“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 ,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人类能否准确定义“时间”呢?从贺拉斯、塞内加、海德格尔到亨利·柏格森,哲学家们探寻时间的本质,但正如我们至今无法实现像科幻小说描写的那样在时间中旅行,时间不曾理会人类的判读与研究,仿佛永远是“逝去的”,是马塞尔·普鲁斯特只能追忆的似水年华。而时间见证的剧变与它一手锻造的财富,影响着人类使用的工具,人类的创造物,甚至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当有人声称“时间就是金钱”、可以被赢得和掌控时,我们又给予流逝的时间以物质性。面对时间的定义,本书阐释了人类思想企图靠近答案的诸多尝试。
尼采曾指出人类的奇怪处境:因为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人不停地在计划和记忆间徘徊,而又是宿命般地,人类总是试图与遗忘对抗,连同时间一道,这些概念也成为基本命题。在时间中踽踽独行的个体和因为时间而联结的人类社会,最终使人类对时间的遐思回归于其自身的复杂性。“逝去的”时间——这个问题因此比我们所认为的要深刻,通过这个问题,最终我们必须要问:应该把我的自由奉献给谁?奉献给哪件事?
《时间》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
反抗者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作品
★ 一个个体的勇敢反思
∽ ∽ ∽
《反抗者》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最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
∽ ∽ ∽
“加缪的作品是从战后混乱中冒出来的少有的文学之声,充满既和谐又有分寸的人道主义声音。”
——《纽约时报》
“加缪的作品始终与追求正义紧密相连。”
——法国作家、文化部长马尔罗
“加缪在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
“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瑞典文学院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
“加缪有着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
——美国作家福克纳
“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加缪是20世纪文学具有“理想丈夫”般形象的作家,同样描绘自杀、冷漠、罪咎、绝对的恐怖这些现代文学主题,“却带着一种如此理智、适度、自如、和蔼而不失冷静的气质,使他与其他人迥然有别。”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
《精神现象学》讲读
本书是以作者多年开设的“《精神现象学》导读”课程录音为底本,浓缩作者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神现象学〉义解》(80万字,逐段解读原著)而形成的通俗读本。本书以黑格尔与现代性之间既批判又重叠的复杂关系为主线,按照《精神现象学》原书十个主要部分的顺序,分为九讲,以讲座形式逐个部分进行通俗的讲解。本书既适合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具有一定学力的对黑格尔思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世界观(原书第2版)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
牛顿世界观 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
卡尔弥德篇 枚农篇
柏拉图对话著作中的两篇,《卡尔弥德篇》所讨论的主题是“节制”(sophrosyne)。 《枚农篇》的对话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枚农,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必先清楚“美德是什么”才能确定地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它问题。
-
极简西方哲学史
《极简西方哲学史》真正做到了一本书讲透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本书从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写起,一直写到当代“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福柯,全面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到20世纪的各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成就。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在英国影响力很大的哲学学者,长期致力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为了向大众普及哲学而创作了这本哲学入门书。书中语言轻松、幽默,内容通俗好读,尤为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翻开这本小书,斯坦格鲁与加维两位博士将带你推开哲学之门。
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对人性问题的思考,或是一种思维方法,抑或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你支持哪种观点,都会有数位伟大的哲学家支持你。哲学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在这么长一段时期内,如果所有哲学家的想法都一样,那真是个奇迹!不管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仍在继续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和辻哲郎与日本哲学
和辻哲郎与日本哲学
[日]熊野纯彦 著 龚颖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1
ISBN:9787108063182 定价:48.00 元
日本的“哲学”如同中国的哲学一样,都是近现代以来在西学影响下建构的产物。,本书既是日本现代哲学的精要小史,又是同时代知识人的代表、“文人哲学家”和辻哲郎的人生和思想素描。
17岁的青年和辻,怀揣浪漫文学梦,从古老乡村来到大城市,又从大城市去往异国他乡,开始追寻那些源自西欧的哲学、伦理学的真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东瀛与西欧、文学与哲学,穿越这些交汇点,和辻哲郎走过了困惑与清醒、徘徊不前与积极作为相互交织的艰难历程。
和辻哲郎是日本近现代哲学和思想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著名的“京都学派”中的一员,与西田几多郎一起被称为京都学派的“双壁”。本书作者为东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致力于西方哲学与日本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他将和辻哲郎的学术思想置于以京都学派为代表的日本近现代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通过细笔勾勒日本现代哲学的发展简史,不仅呈现了在东西文化的折冲交错中和辻哲郎的人生路途及其思想图景,同时也直面他在日本迈向军国主义的历史关节中的与世浮沉和所思所想。
————
编辑推荐
日本的“哲学”如同中国的哲学一样,都是近现代以来在西学影响下建构的产物。因此,说到日本的哲学,多是指明治维新以来一百多年中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流派等等。
本书由东京大学著名学者熊野纯彦为普通读者写的两本小书合并而成。一本是短小精悍的哲学通史,一本是现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辻哲郎的专论,两本小书互相配合和补充,非常适合中国读者了解我们东邻现代思想发展的轮廓和脉络。日本学者均擅长撰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类读物,本书是为典范。
本书的两部分,日文原书名一为《和辻哲郎——文人哲学家的人生历程》(岩波书店,2009年初版);一为《日本哲学简史》 (日本“中央公论新社”,2009年初版)。
《和辻哲郎——文人哲学家的人生轨迹》(作者在本书中将标题改为“文人哲学家和辻哲郎”),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哲学家论”,全面介绍了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人学者和辻哲郎(1889—1960)一生的思考和行动。和辻哲郎既以《古寺巡礼》、《风土》等语言优美的文化史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同时他也是日本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著述《伦理学》的作者。他经历了自甲午战争至“二战”结束后的风云变幻,记述他的一生就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录。这一部分可看成是对于第二部分的通史性著述《日本哲学简史》的最佳“举例说明”。
《日本哲学简史》(作者在本书中将标题改为“近现代日本的哲学与思想——以京都学派为中心”),是有关日本近代哲学的通史性学术文化读物,读者对象不限于哲学专业,而是面向广大的哲学史、思想史爱好者。本书是著名丛书“中公新书”中的一册,该系列的特色定位即是有一定学术性的大众文化读物,为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指南。
这本《简史》有重点地概述了自明治初年传入日本的“哲学”在近百年中连续上演的多幕精彩活剧,在选取介绍福泽渝吉、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等哲学史上著名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同时,还介绍了夏目漱石、森鸥外等明治时期文学家们的哲学表达,展现了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一书在当时的青年人中获得的巨大反响,以及哲学家广松涉在“二战“后的思考与表达等。作者在文中穿插了一些既有说服力又有一定趣味性的细节描述,可读性很强。
-
盗窃
啊!美德如此崇高,连窃贼们在自己洞穴的深处也敬重着她。
——德尼·狄德罗,《百科全书》,“自然权利”词条
《荷马史诗》中,宙斯之子赫耳墨斯在出生的那一天就偷走了阿波罗的神牛。赫耳墨斯说:“我将驾驭一门最精湛的艺术……我将成为盗窃之王。”从荷马诗篇中走出的神祇创造了窃贼的第一副面孔。
窃贼为何盗窃,他偷走了什么?又在反抗什么?为何我们一边赞赏与众不同的大盗,一边唾弃偷东西的小贼?躲藏在树林间伺机而动的罗宾汉,将财物分给街头乞丐的卡尔图斯,以及在偷盗中寻找自由的“圣人”让·热内——“圣人对抗世界,亦抛弃世界,违背这个世界的规则,因而圣人应该是窃贼的榜样”,还有普里莫·莱维笔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互相盗窃的关押犯,本书首先分析了人类历史上的窃贼形象:小偷、侠匪、盗匠与莽贼,这些人是不道德者还是艺术家,是英雄还是庶民?对“窃贼”对比鲜明的形象描述使我们最终逐渐逃避了“盗窃”本身这一问题,换言之,我们几乎不会提问:什么是盗窃?
本书随后将从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谈起,探寻盗窃行为究竟是针对剥削者的夺回、还是社会隐形的重新分配,亦或是一种纯粹的背叛和越轨。沿着圣奥古斯丁、卢梭、福柯、蒲鲁东与马克思的思想轨迹,问题最终将引向人类与财产权的关系。
当我们谈论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或是无政府主义,甚至认为“穷人对富人的存在有罪”、“所有权就是盗窃”时,其实不过是在谈论人类的财产关系——《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为了不让亲人饿死,从面包店偷了一条面包,随后被判处五年苦役,他的人生就这样被彻底改变了。冉阿让的命运应当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
《盗窃》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
当下的启蒙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理查德·道金斯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尤瓦尔•赫拉利2018年最爱的书之一。
●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一部关于人类进步的英雄史诗。
●《当下的启蒙》用数据和事实揭示出世界的真相: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丧,而是燃;我们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进步,还将继续进步。用这本书点燃生活的勇气,亲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一上市就火爆,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0年来,启蒙运动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科学家展示出来,雄辩地证明:通过理性和同情来促进人类的繁荣,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类进步的故事,是富有英雄色彩的,是光荣的,是令人振奋的。这个故事属于全部人类,属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众生,它只要求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
-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该研究力图以现象学的视角,重新反思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由此达致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方法论问题以及作为方法论问题之核心的主体间性问题,本身就是现代性之表达——社会科学的问题,乃是现代人的问题。这就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能够贴近现代人并解答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问题的科学。本书立意宏大,志向高远,填补了国内学界在西方当代社会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一处空白,亦在理论上深化了国内的现象学社会学研究。
——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着力疏解现象学及社会学展开的学术传统与核心概念,并探求现代人内在最隐秘、最焦虑的生命处境,一反迄今现象学界较为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转入对于具体生命的关照。在这个意义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深深打下了现代中国人自我认识的烙印,这是一种难得的学术追求。作者功力深厚,熟稔文本,却也能从思想本身的脉络中跳脱出来,呈现出生活经验的底色。有气韵,有深度,有活力。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新政治科学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政治哲学的纲领性文献。本书首先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自我理解的符号与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主张新政治科学的研究旨趣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先前存在的符号予以批判性地阐明,探索关于人性和秩序的知识。本书基于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提出三个类型的代表,即初级型的代表、存在意义上的代表和超越意义上的代表;进而指出,就社会将自身理解为超越真理的代表而言,人类历史上有三种类型的真理符号化,即宇宙论真理、人类学真理和救赎论真理。现代各色意识形态是真理的败坏形式,即所谓的灵知主义。本书着重阐述了灵知主义的内涵、在前现代的根源,以及灵知主义支配下的现代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新政治科学》对西方政治观念的生成机制、传承历史及观念和现实的互动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诠释和批判,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西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
★★★
首印限量赠送完整音频课程!
傅佩荣新作,一本书,一个课堂,一次先秦儒家的真正复兴。
聚焦论语、孟子、易经、大学、中庸五大原典要旨,开启叩问经典的哲学大门。
……………………
◎ 编辑推荐
★ 台湾大学公开课中点击量近200,000的先秦儒家哲学课首次成书;得到App订阅量超30,000的哲学老师傅佩荣教授再出力作。
★ 能读懂、可实践的哲学。傅佩荣教授学贯东西,集四十年研学心得,以哲学理性诠释儒家思想精髓。借孔孟智慧,破解人生的孤闷虚无,还生活应有的色彩。
★ 阅读与听课无缝结合,随时以恰当方式呈现当代人需要的知识与智慧。这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随时相伴的课堂。眼睛累时,扫码听课;听不分明,请来看书。
……………………
◎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以今日哲学视角考量,唯有儒、道两家具备成为普世哲学、永恒哲学的条件?儒家又称“孔孟之道”,孔子是出发点,孟子是中继点,那么荀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算真正的儒家吗?
在这本书中,傅佩荣教授将给你完整详尽的答案。
本书根据傅佩荣教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授的“先秦儒家哲学”讲稿修订整理。书中依序介绍五大儒家经典《论语》《孟子》《易经》《大学》《中庸》要旨,系统串讲孔子的一贯之道、孟子的发挥完善,以及先秦历代孔门弟子的总结积累。在这个学习儒家思想的黄金时代,傅老师跳脱“秦政荀学”的限制,不做“阳儒阴法”的妥协,以哲学理性、学术良知、传即所习的态度,完整呈现孔孟之道的真正精神与光辉。
这本书将让你发现,真正好的哲学,是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并能带来巨大快乐的。
-
表象与本质
● 神书《集异璧》作者侯世达重磅新书!
● 侯世达亲自参与《表象与本质》中文版的翻译,体会侯世达式的中文。
● 既是译作,也是原创,《表象与本质》中融合了作者与译者共同碰撞出的中文例子,让你身临其境地体会表象背后的本质。
●《集异璧》译者,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莫大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当下的启蒙》作者史蒂芬?平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科学家芭芭拉?特沃斯基,圣塔菲研究所客座教授、《复杂》作者梅拉妮·米歇尔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漂浮的能指
黄作著的《漂浮的能指——拉康与当代法国哲学》以能指问题为研究导向,纵向分析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特鲁别茨柯伊和雅各布逊的结构音位学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中相关能指概念对拉康能指理论形成的影响;横向比较了拉康与其他几位结构主义冒险巨头如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以及后结构主义标杆式人物雅克·德里达等人在能指问题上的异同。作者从拉康断言“主体只不过是一个能指”的观点出发,通过探讨能指概念在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即能指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处于心理实体两面体其中一面的身份到后结构主义中以能指游戏充分表现出来的能指至上性地位,具体揭示出拉康在这一当代法国哲学思潮中所占据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本研究属于当代法国哲学范畴,既是以能指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又兼顾结构主义一后结构主义断代史和当代法国哲学的全局。
-
说理
哲学通过说理达乎道。这让哲学与艺术、宗教等精神领域区分开来。
说理并非只是展示逻辑的强制力了事,说理需要与向之说者的自我连起来。深刻的道理要透达人心。
观念的舞台上,演出着五花八门的主义 :个人主义、 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科学主义,更不消说 消费主义。唱都在唱,但没有互相聆听,热闹之余,我们这个 时代始终没有培育起厚重的意义。在没有绝对标准的世界中寻求贯通之理,辨别虚幻与真实,对于思想者来说,还是一件刚开始学习的课业。
-
这是艺术吗?
人人都可以读懂的现代艺术指南
七个关键视角,与现代艺术作品轻松对话
编辑推荐
摒除流派、运动等繁琐分类,与19件经典的现代艺术作品对话
本书通过与一位艺术家的某件艺术作品对话,试图通向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或抵达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这里不仅有亨利·马蒂斯的《红色工作室》 、巴勃罗·毕加索的《老玛克红酒瓶、玻璃杯、吉他和报纸》、勒内·马格利特的《空面具》,还有弗里达·卡罗的《剪头发的自画像》、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阳具原野》等。本书并非向我们展示如何去看作品,而是帮我们用这些作品去“看”。
作者有多年美术馆的现场讲解经验
西蒙· 莫利曾在伦敦各大博物馆和画廊(比如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做自由讲师和导览员,并担任相关课程或研讨会的负责人。作者深知读者欣赏现代艺术的困惑所在,因此,本书写作尝试以读者的切身体验进入作品本身,从多维度审视、拷问和逼近艺术本身:杜尚的《泉》何以能被称为艺术品?那些简约到几乎没有形式的作品究竟该如何欣赏?现代艺术作品还具有恒久性吗?
七个关键单刀直入,轻松打开现代艺术之门
“七个关键”的问题书写模式,以一种多维的、分析的、去中心化的言说方式谈论现当代艺术。这种书写者对作品的敞开,化解了现代艺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冷氛围,同时也挣脱了传统或客体化的艺术欣赏方式的束缚。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每个关键词都有自主权,同时也与其他关键词合作。本书教给我们一种在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真正去“体验”和“观看”艺术的有效方法。
精致小开本,方便携带的现代艺术指导书
32开的精装小读本,简约雅致的内文排版,精选高白胶纸张,方便携带,营造舒心阅读体验。带上本书去逛现代艺术展吧,它教您举一反三,就现代艺术之美提出更多有趣的问题来。
内容简介
现当代艺术往往因其自我表现力、独创性和抽象的表达而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从历史、生平、美学、体验、理论、质疑和市场七个维度透视现当代艺术中知名度很高却不容易被理解的19 件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解释现当代艺术中看似奇异且常常令人费解的感性层面的工具。解读现当代艺术的七个关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度实用且普遍有效的艺术解释和欣赏的方法。
名人推荐
艺术家和艺术学教授莫利带领我们走进通常难以理解的现当代艺术世界。学生、艺术爱好者和博物馆参观者都会喜欢这份严谨的指南及其精妙的观察。
——在线书单
莫利总结的一些观看和理解的方法能帮助外行和专业读者深入地了解艺术和观念。
——白教堂画廊经理 艾沃娜·布拉兹威克
《这是艺术吗?——现代艺术的七个关键》是一本有创意的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重建了艺术家的创作视角和语境,邀请读者共同解开一些世界上有趣又有争议的艺术之谜。作品提出的七个关键问题,也可以说是解答现当代艺术难题的七把钥匙, 为读物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欣赏艺术和理解艺术的方法,艺术爱好者、艺术创作者和艺术史学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亦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