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Lincoln in the Bardo

    作者:George Saunders

    The long-awaited first novel from the author of Tenth of December: a moving and original father-son story featuring none other than Abraham Lincoln, as well as an unforgettable cast of supporting characters, living and dead, historical and invented

    February 1862. The Civil War is less than one year old. The fighting has begun in earnest, and the nation has begun to realize it is in for a long, bloody struggle. Meanwhile, President Lincoln’s beloved eleven-year-old son, Willie, lies upstairs in the White House, gravely ill. In a matter of days, despite predictions of a recovery, Willie dies and is laid to rest in a Georgetown cemetery. “My poor boy, he was too good for this earth,” the president says at the time. “God has called him home.” Newspapers report that a grief-stricken Lincoln returns, alone, to the crypt several times to hold his boy’s body.

    From that seed of historical truth, George Saunders spins an unforgettable story of familial love and loss that breaks free of its realistic, historical framework into a supernatural realm both hilarious and terrifying. Willie Lincoln finds himself in a strange purgatory where ghosts mingle, gripe, commiserate, quarrel, and enact bizarre acts of penance. Within this transitional state—called, in the Tibetan tradition, the bardo—a monumental struggle erupts over young Willie’s soul.

    Lincoln in the Bardo is an astonishing feat of imagination and a bold step forward fro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Formally daring, generous in spirit, deeply concerned with matters of the heart, it is a testament to fiction’s ability to speak honestly and powerfully to the things that really matter to us. Saunders has invented a thrilling new form that deploys a kaleidoscopic, theatrical panorama of voices to ask a timeless, profound question: How do we live and love when we know that everything we love must end?

  • 何谓永恒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

    《何谓永恒》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世界迷宫》的最后一部。作者讲述了母亲去世后父亲的生活,尤其重点描画了母亲的密友让娜与父亲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也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全书写至一战爆发戛然而止。

    该书是三部曲中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部,尤瑟纳尔在描写身边至亲至爱的亲人时也遵循她一贯超脱冷静的原则,让笔下的人与事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体现了作家对历史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记体裁的彻底颠覆。作品末尾笼罩不散的战争阴云,也表达了尤瑟纳尔对人类命运最深切的忧虑和最贴切的喻示。

  • 练习告别

    作者:[英]玛丽安·库茨Marion Coutts

    每一个被怀念的生命,都从未离开过。

    这是一本从妻子的角度记述绝症病人最后时光的情感类佳作。2008年,《独立报》首席艺术评论员汤姆·卢布兰其被诊断为脑肿瘤,他的妻子玛丽安·库茨记录了他从确诊到病逝的两年时光。

    玛丽安以动人心弦的文字记述了这段令她倍感煎熬的经历。其间,他们的儿子艾弗正在学习说话,而汤姆的语言能力却在逐渐丧失。面对生死别离,玛丽恩和汤姆选择用爱共渡难关,用勇气和坚强面对人生中一个个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 园丁的一年

    作者:  [捷克] 卡雷尔·恰佩克

    ※卡夫卡、昆德拉推崇的捷克大文豪 ,万千花友口耳相传的园艺文学经典

    ※从明天起,关心天气和盆栽。我有一所房子,面朝花园,春暖花开

    ※传世佳作、全新版本、 暖心幽默、花痴必备

    ※让文字亲近土壤,让花香沁满心房

    ·

    没有哪个作家像他(恰佩克)一样。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作者

    .

    一位目光敏锐的捷克作家,在他的花园里你可以品味到人间喜剧。

    ——迈克尔·波伦《植物的欲望》作者

    .

    一部可爱迷人的捷克剧作家的花园纪事,一本风趣又发人深思的书。

    ——《纽约时报》

    .

    《园丁的一年》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园艺小品。原书于1929年 在布拉格首次出版,可谓是一幅活灵活现的花园生活画卷。 恰佩克笔下的园丁形象鲜活可感,尽管他经常看上去像傻子一样壮志满怀;或是浑身湿透,沦为淘气水管的受害者;或是弓着腰,将双手埋入土中,呈现在旁人眼前的往往是一副屁股朝天的形象……

    在反复描绘园丁痴迷于花园的字里行间,恰佩克奉献给我们的不仅是令人捧腹的笑料,也是“对人类无可救药的乐观精神的绝佳佐证”。

  • 被占的宅子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我们熟悉的世界仍有无数空洞,有待落笔描述。在科塔萨尔笔下,世界宛如一张折纸展开,内里的一重重奇遇让人目眩神迷。噩梦般的气息侵入老宅,居住其中的两人步步撤退,终于彻底逃离;乘电梯上二楼时,突然感觉要吐出一只兔子;遇见一个生活轨迹与自己酷似的男孩,由此窥见无尽轮回的一角……读过科塔萨尔的人,绝不会感到乏味。日常生活里每一丝微妙的体验,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即兴演奏,让你循着心底的直觉与渴望,抵达意想不到的终点。

    《被占的宅子》为科塔萨尔短篇全集第1辑,收录《彼岸》《动物寓言集》《游戏的终结》三部短篇集,其中《彼岸》为中文首次出版。《彼岸》轻灵可爱,《动物寓言集》别致精妙,《游戏的终结》深邃离奇,科塔萨尔说:“我想创作的是一种从未有人写过的短篇小说。”

  • 王尔德喜剧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

    本作品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余光中先生花费20余年翻译的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四出喜剧作品《理想丈夫》《不可儿戏》《不要紧的女人》《温夫人的扇子》。并对每一部作品翔实导读。

    王尔德,19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王尔德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取材丰富、涉猎面广。其戏剧作品尤其是四部喜剧对话中的语言,每个词汇都值得推敲,被评为“王尔德的戏剧作品,改一字不易。”

    王尔德是个勇敢的剧作家,他诙谐的语言揭示了上层社会的腐朽与混乱。很多名言警句甚至来自于一些负面角色,这使得对话显得更加有趣,也使得人物塑造更加丰满而真实。

    《王尔德喜剧:对话·悬念·节奏》一书收入其四出喜剧作品,对领略喜剧大师的锦心妙口,并学习现代喜剧创作以及影视剧创作精髓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作为国内市场上一部足本收录王尔德喜剧作品的著作,对于王尔德喜剧作品拜读、研究提供了更全更准确的范本。

  • 西南联大英文课

    作者:陈福田 (作者) / 胡晓凯 (编者, 丛书主编)

    一、品读八十年前民国英文课本,感受联大通识教育独特魅力。

    1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

    2 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二、是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课本首次完整呈现。

    1 全书荟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

    2 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时隔八十年,这一理念对今天的外语教学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清华、北大、南开、北外等多校英语名师联袂翻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首席推荐读物。

    原书为纯英文,本次出版,集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校英语名师,联合翻译其中的英文课文,编辑成英汉双语读本,旨在 方便读者的阅读和自学。

  • 达芬奇幽灵

    作者:[美] 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

    ★揭露“人是宇宙的缩影”在欧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追溯隐藏在《维特鲁威人》背后关于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全才的秘密!

    ★用侦探小说般的笔法,以一幅画为钥匙打开文艺复兴之门,为理解欧洲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解释西方世界为何迷恋“维特鲁威人”这一文化图腾!

    【内容简介】

    大约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

    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为我们展现那个艺术、科学、哲学似乎正合二为一的时代,对于人到底有多少创造性与力量的可能性给予达·芬奇般的展现与解释,也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甚至整个欧洲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与你重逢

    作者:  [法] 马克·李维

    《偷影子的人》作者马克•李维极致浪漫之作

    关于爱情的奇思妙想,抚慰无数心灵的疗愈之书

    假如人生只是一段漫长的休眠,唯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才能带我们来到梦醒的边缘

    由爱而生的勇气,足以抵抗世间所有的孤独

    旧金山医院的住院实习医生劳伦从车祸造成的漫长昏迷中活了过来,却对中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失去了记忆。她模糊记得苏醒时有个人在病房守护着她,可之后却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而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对此事绝口不提。

    建筑设计师阿瑟结束了在巴黎的自我放逐之旅重回旧金山,朋友、工作一切都恢复了原样。可只有一件事他始终无法释怀,他从不曾忘记劳伦。他曾经不惜一切代价要救活她,却在她活过来的一瞬间失去了她。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这一次阿瑟遭遇车祸住院,换劳伦来挽救阿瑟的生命。这一次,他们能结束漫长的等待,找回彼此吗?

  • 读报纸的人

    作者:[奥地利] 罗伯特·谢塔勒

    这是一匹与《铁皮鼓》并驾齐驱的文学黑马,承载着一位大器晚成作家的当代传奇。如果人生是一张报纸,谁能读懂真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去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我们终将醒悟:日子过得越长,生命显得越短。

    生活像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看着我们一次次离别和一点点成长。

    我们的情感在生活波澜的激荡中起伏浮沉,用力托起良心与欲望碰撞出的生命浪花。

    在社会欲望的驱使下,卖报翁被迫害致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远走他乡;十七岁男主人公誓死反抗命运的要挟;更多人则选择了沉默和随波逐流,将自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谨小慎微地窥视着天边的黎明。

    每个人都在面对欲望的考验,有的沉沦了,有的泯灭了,有的升华了……每个人的灵魂都在努力吟唱,且在不经意间共同谱写了一篇超越性别、年龄和种族的欲望交响曲。

    生活不是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我们都是在欲望的沙海里淘金子一样的良心和真爱的人,这不会变。

  • 遇见野兔的那一年

    作者:[芬] 阿托·帕西林纳

    这是一个关于追求自由、逃离都市的生命转折故事。瓦塔南是个33岁诸事不满、愤世嫉俗的记者,偶然撞到一只野兔后,他决定逃离自己的工作和婚姻,带着野兔私奔去了芬兰荒野,开始一系列精彩的冒险。他们在荒野生活里,历经森林大火、枪战、宿醉、意外之财、欺凌与复仇,甚至跟一头黑熊结怨展 开一场跨越国境的追逃,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后来呢?你只要相信,向往自由的心是永远不会被束缚住的。

  • 伦敦六百年

    作者:[英]马修·格林

    ◎ 编辑推荐

    ★ 企鹅出版集团出品,一部沉浸式的城市历史传记。

    伦敦从18世纪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本书回溯伦敦社会历史的六个重要时期——中世纪时期、莎士比亚时期、大瘟疫时期、工业革命前的乔治王朝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大轰炸和战后复苏期,重温大瘟疫、伦敦大火、戏剧 文化风靡、新闻产业兴起、二战大轰炸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再现了一座超级大城市的沉浮变迁、城市面貌与风格文化的演变成形。

    ★ 深入历史的微观层面,放大历史大事件下鲜为人知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的真相。

    城市的历史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写就。作者没有从政治时代、王朝更迭的角度入手,而侧重于城市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兴起,城市与人的彼此塑造。城市风景、古老建筑、文化风气、阶层冲突、社会问题……生活被录写成了文字,你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将成为剧中人。

    ★ 深入伦敦的街巷,找寻城市表象下的历史传奇,尽现伦敦的多元、包容与矛盾。

    戏院、酒肆、咖啡馆, 法庭、监狱、疯人院……走过伦敦的大街小巷,观看五行八作的生活日常,时代的传奇故事逐一上演。城市文化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着野蛮、愚昧,大都市的华彩乐章之下隐藏着丑恶、阴暗,我们将看到人性的复杂多变,真相的盘根错节,以及历史必然与偶然的纠结。历史被赋予生动的色彩,残酷而又精彩。

    ★ 文学笔法与历史讲述相结合,呈现出纪录片式的画面感。

    关于历史,本书提供了一种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同时严谨深入的呈现方式。全面的史实考据,再现历史的真实细节;引人入胜的精彩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伦敦的形、色、声、味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吐槽优雅而又犀利,评论含蓄又带着薄凉,尽显伦敦人特有的骄傲、幽默和睿智。

    ◎ 内容简介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你若厌倦了伦敦,便是厌倦了生活,因为伦敦拥有生活所能赋予的一切”。

    《伦敦六百年》记录了伦敦六个时期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引领我们无限走近这座城市。

    从中世纪圣保罗教堂广场的私人书摊到舰队街现代新闻业的摇篮,从白教堂区的贫民窟到二战后各处拔地而起的摩天楼,从千人一面的妆容到追求个性的时装店,我们将看到伦敦逐渐挣脱中世纪罗马教会的枷锁,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都市。

    伦敦不断地被时代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时代,它的过去也变成了当下的一部分,编织进了21世纪。

  • “民主”与“爱国”

    作者:[日] 小熊英二

    本书考察了战后日本关于民族主义和公共性的论说,梳理了其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的变迁。所用史料涵盖了日本战后主要政治学者、政治党派、政治运动的观点,不仅探讨了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吉本隆明、江藤淳、鹤见俊辅等战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还涉及了宪法问题、旧金山媾和、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安保斗争、全共斗运动等领域。展示了日本人在战后如何面对自己的战争经历和记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和政治。

  • 乡下人的悲歌

    作者:[美] J.D.万斯

    在《乡下人的悲歌》中,J.D. 万斯真实讲述了社会、地区和阶层衰落会给一生下来就深陷其中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万斯的外祖父母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北迁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离那可怕的贫穷。他们通过努力跻身中产阶层,最后他们的外孙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这是传统意义上成功实现一代人向上流动的标志。

    但是随着家族故事慢慢发展,我们发现万斯的外祖父母、阿姨、叔叔、姐姐,以及最重要的他的母亲,都在极力适应中产阶级生活的要求,却从没完全逃离过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万斯便是在这样混乱又令人心碎的环境中成长,但也是这群“乡下人”的爱与忠诚,使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然而综合来看,像作者一样成功脱离贫困的案例,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美国白人蓝领仍旧摆脱不了世袭的贫穷与困顿,仿佛是一条与生俱来的枷锁,牢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无法在美国这个以自由为豪的国度中,找到合适的出路?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回忆录,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诸多幽默元素,记述了向上流动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也对一大批人丧失美国梦的现象作了思考。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通过作者的成长故事与经历,以“局内人”的角度,带领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深入探视美国蓝领阶层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 極北

    作者:馬賽爾.泰魯(Marcel Theroux)

    「這本書我非翻譯不可!」、「我想沒有任何一本小說比這一本,讓我更想聽到讀者的感想了。」──村上春樹

    中文版特別收錄村上春樹x賴明珠譯後記

    ‧榮獲法國Prix de l'inaperçu獎

    ‧榮獲《書單》評選為年度文學小說類.「編輯首選書單」

    ‧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毛姆小說獎得主最新力作

    ‧《洛杉磯時報》評選年度最喜歡的小說之一

    ‧《追風箏的孩子》資深譯者李靜宜執譯推薦

    「如果要為人情而讀完一本和自己性向不合的小說,也相當辛苦。不過我到書店去買回來,一開始翻閱起來,卻出乎意料之外的有趣,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到底。而且讀完不久後,甚至開始想『這本書我非翻譯不可』。這是我近來讀過的小說之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故事的發展強韌有力,讀後留下相當沉重的感觸。更重要的是充滿意外感。」──摘自村上春樹.譯後記

    每個人都料到總有一天會來到某件事情的終點;

    沒有人料到的是,我們竟然會來到一切的終點……

    我每天帶上槍,出門巡視這座黯淡無人的小鎮。

    在這座無人的城鎮中,天地之間以雪作為連結,觸目一片灰白;鎮上沒有半點生氣,比最寂寥的天堂還要空蕩。但在這之前,時機曾經糟到我幾乎要慶幸成年男女都被殺光了。

    那天,我一如往常出門,卻在街道上的廢棄小屋撿回一個乾瘦的藍衣少年,他發出類似「平」的聲音。我第一次想到,說不定我與平是最後剩下的兩個人了。一兩個月之前,我知道至少還有三家人住在城裡的不同區域。然而從瞭望台向下俯望時,我看不見他們存在的跡象。

    但是到了夏天,六月,平死了。

    好不容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生存意義灰飛煙滅,我不想再度獨自孤絕地活在這片白雪之中,於是我來到湖邊想要自我了結,然後……

    一架意味著這世界某處尚有文明存在的飛機,出現在我眼前──

    裝幀設計:井十二設計研究室

    以義大利描圖紙訴說出故事中的孤寂與荒涼感,襯以表面帶有特殊藍色反光之紙材,充份表現出雪地裡光線折射,手繪字體以工業風的管道感點出「文明已死」的概念,幾項要素組合成精準符合《極北》一書的意象,並留有空間讓讀者得以在讀後重新思考書封與內容的細膩呈現,讓餘韻靜靜停留在掌心。

    故事一開始,梅克皮斯已是城鎮裡唯一的倖存者,其他鎮民不是死於暴力和疾病,就是絕望地逃離。這一個破碎的世界幾乎成為人類文明遺忘的歷史。每天梅克皮斯帶著自己的手槍,在這個空曠陰鬱的城鎮中遊蕩,學會如何在廢墟中生存,學會種植食物自給自足,甚至還學會製作子彈。

    《極北》這本小說最為精采和最令人難忘的時刻在於:認識當時間終點來臨時的生活裡,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孤獨和恥辱,同時,作者讓主角梅克皮斯這個角色來證明一個人的自信、正直、誠實的美德能夠挽救一個垂死的世界。

    《極北》刻劃出一個有關未來的冷酷光景,引領讀者們進行一場難忘的北極大陸之旅,從人類的起源到最後可能的終結。文風簡樸,難以釋懷,卻充滿希望,讓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脆弱與美麗。

  • 迪士尼大电影双语阅读·美女与野兽

    作者:迪士尼公司

    从前,有一座城堡,里面住着一位王子,他英俊不凡却冷酷高傲。有一晚,他拒绝了一名丑陋老妪的请求,被施咒变成了野兽,而王子的仆人也都变成各样家具。要解除魔咒,王子需要学会真心待人。小镇上的姑娘贝儿美丽又聪颖,为救父亲甘愿留在野兽的古堡。同样寂寞孤傲的两个人在长久的相处之中,了解彼此,互诉衷肠,美妙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滋生。而来自小镇恶霸的阴谋却悄悄地逼近了……

    Belle has dreamt of adventures like the ones she reads in her books, of traveling the world outside her small town. When Belle's father is captured, she takes his place as a prisoner of a fearsome Beast. But life in the enchanted castle isn't as terrible as Belle imagines, and she ultimately finds friendship and love.

  • 月神园

    作者:[法]埃尔莎•特丽奥莱 (Elsa Triolet)

    “布朗诗,与您相遇的人中是否有不爱您的?”

    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儒斯坦•梅朗刚刚执导完一部影片,在巴黎近郊买下了一座旧房,不意却走进了房子的前女主人——布朗诗的世界。她是一位飞机试飞员,心脏不好,却渴望成为宇航员。当她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即将飞向月球之际,却因机械故障,发生意外,在撒哈拉沙漠失踪。读着若干封不同男人寄给布朗诗的情书,儒斯坦也渐渐狂热地爱恋起她来……

    本书是“法国文学经典译丛”的一本,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推荐给中国读者的、深入法国文学的必读书目之一。

  • 一条狗的使命

    作者:W.布鲁斯·卡梅隆

    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同名原版小说,一个让无数人欢笑与泪水齐飞的故事。

    《一条狗的使命》,给你讲述世间最珍贵的爱与忠诚,暖心催泪……

    本书改编的电影由《忠犬八公》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亲自执导,全球热映。

    2017年3月全国上线,书中的狗狗主人公“贝利”深入人心,好评如潮。

    《一条狗的使命》的主角、叙述者是一条名叫“贝利”的狗狗,以一条狗的独特视角,讲述它经过四世轮回,每次都带着前世的记忆,执着地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故事。本书思想内容积极阳光、轻松幽默、温情脉脉而又充满人生哲理,具有强大而深入人心的魅力。成长蜕变、温馨爱情、人生意义在幽默感人的故事中流淌,暖心催泪,让人“在欢笑中流泪、在流泪中领悟”,非常适合青少年及白领阅读。

  • 众妙之门

    作者:  [英] 阿道司·赫胥黎

    ★西方世界的“迷幻圣经”,全译无删节中文简体版初次出版,精装插图版。

    ★《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亲试迷幻药物、经历神秘体验的真实记录,也是一部影响广泛的现代艺术评论集,同时还是探索人生极限以及通往天堂、地狱或炼狱等神秘经验法门的先锋之作。

    ★与荣格的《回忆•梦•思考》、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等同列现代50部灵性经典。

    ★深刻影响垮掉的一代、摇滚乐、嬉皮士、雅皮士、杰克•凯鲁亚克、约翰•肯尼迪、艾伦•金斯伯格、威廉•博罗斯、史蒂夫•乔布斯、鲍勃•迪伦等,是20世纪西方世界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颇负争议的摇滚乐团——“大门”乐队,名字就源自《众妙之门》。

    本书包括阿道司•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和《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 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麦司卡林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第一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官极限与非常态的心智体验。

    【评价】

    他是融科学家与艺术家于一身的人,也是这支离破碎的世界最最需要的人。这世界是一面砸碎了的大镜子,我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小块变形的碎片。他的责任就是把这些碎片重新拼凑起来,至少在他努力之下,人类又成为一个整体。

    ——小提琴大师 梅纽因

    当我大约十八岁的时候,《众妙之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有一段,赫胥黎谈到能够在布料的褶皱中看到无限和涉及它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绘画,令我终生难忘。

    ——美国画家 汤姆•休厄尔

    ……大脑是禁锢者。它会收束我们的知识,然而一旦我们的大脑被迷幻药炸得粉碎,那些禁锢便消失了。我们固然都得生活于此时此地,局限于我们的特殊观点,然我们若想成为类似托马斯‧曼、乔伊斯、保罗‧克利与毕加索那样的艺术家,就须进入其他观点,进入总体的全局幅度。这是一个极深刻的挑战。

    ——神话学大师 约瑟夫•坎贝尔

  •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作者:[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 / Etgar Keret

    一个男人的漂亮女朋友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个热爱足球的粗汉,而这个男人发现自己和这个粗汉相处得很好;一对不断缩小的父母;一个思想会化为形状的世界;一条悲观主义的会说话的中东鱼。

    在这部短小的睿智讽刺短篇集中,以色列最畅销作家凯雷特描述了很多折磨他笔下人物的令人啼笑皆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