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罗盘

    作者:[法] 马蒂亚斯·埃纳尔

    荣获2015年度龚古尔文学奖

    一部博学而又诗意的鸿篇巨制

    堪称萨义德《东方学》小说版

    ※ ※ ※

    这漫长的旅程始于维也纳,并将我们带到中国海滨;通过弗兰茨的梦想和莎拉的流浪,我希望向所有痴迷于差异的人致敬,朝着日升之地或日落之处,他们沉浸于异域的语言、文化或音乐,有时直至迷失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马蒂亚斯•埃纳尔

    ※ ※ ※

    夜幕降临维也纳,降临到弗兰茨•李特尔的房间,这位迷恋东方的音乐学家徒劳地搜寻着睡意而无从入眠,他在梦想与回忆、忧郁与狂热之间漂流,回顾他的生活,他遇见的人,以及多次远离奥地利的旅居:伊斯坦布尔、阿勒颇、大马士革、巴尔米拉、德黑兰……同时也思恋着他那位捉摸不定的理想恋人——法国女学者莎拉,而她着迷于追索西方历险者、诗人、作家、艺术家在遥远东方的足迹,渐行渐远……由此展开了一幅东西方文学艺术互相影响、交汇的宏丽图景。

    形形色色的“东方学家”形塑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而真实的东方至今仍处于战火和纷乱之中。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在昨天与明天之间,就像在弗兰茨与莎拉之间,作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他者”,总在互相寻找着、探究着,而那指明方向的罗盘又在哪里?

    ※ ※ ※

    这本书将这个世界及同样广袤的内心世界中成百上千的故事、轶闻和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是怎样一本书啊!永不凋零,无可争辩。为文字内容提供养料的渊博学识丝毫不令人感到窒息,恰恰相反,它激发着文字的活力,凭借幽默与恰如其分的故事性,令人仿佛在聆听它描述的音乐和诗歌。《罗盘》是一部关于爱的伟大小说。

    ——法国《文学杂志》

    《罗盘》是一部立意高远的小说,其恢宏的气势令人着迷,引人入胜。渊博的学识不仅没有令叙事沉闷,反而自然融入小说题材中,令情节闪耀出万千轶事。对马蒂亚斯•埃纳尔来说,“东方主义”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像面具般遮掩着对自身的厌倦。他这本开启文学回归季的小说是一部令人眩晕的杰作。

    ——法国《图书周刊》

    埃纳尔的行文,句子堆叠,繁复至极……却如此吸引人。但他的写作有更宏大的计划,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在他的小说里,埃纳尔构建起一幅错综复杂而饱含历史事件的东方图景,那是一直被误解的世界另一边。

    ——美国《纽约客》

  • 敦刻尔克

    作者:[美]沃尔特·劳德

    1940年5月,二战初期,四十万英法盟军在德军快速攻势下崩溃,被围困于法国东北部港口小城敦刻尔克,在德军轰炸机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九天之内,三十多万英法盟军安全渡过英吉利海峡,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未来。

    本书作者沃尔特•劳德为还原敦刻尔克大撤退全貌,走遍世界各地,亲身访谈战争双方上百名军官、士兵、百姓,搜罗各种战争记录、图书馆文献、旧报纸、日记等,提出了当代研究敦刻尔克的新视野,于美国出版后三十年畅销不衰,成为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编辑推荐◆

    《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大导演诺兰集大成之作,全球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敦刻尔克》同名小说中文简体版独家授权,同步上市!40万人生死瞬间,扣人心弦,还原二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场撤退战!

    美国亚马逊历史小说类销售排名第一,历史叙事名家沃尔特•劳德畅销三十年不衰,是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退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泰坦尼克号’学之父”沃尔特•劳德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还原与完美再现!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巨大成功归功于他!本书对诺兰新片《敦刻尔克》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一次扭转乾坤的历史大撤退,改变了世界的未来……有时候,败退或逃亡,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华丽转身!本书超越历史与影像,具有文学高度上更为广阔的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一场奇迹。除了“奇迹”二字,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形容如此出乎预料、难以解释的命运逆转!

    敦刻尔克最首要的意义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克服逆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象征着人类身上不可消灭的坚定意志。

    ◆名人推荐◆

    我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故事长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克里斯托弗•诺兰

    只要英语绵延不绝,“敦刻尔克”一词将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永远传诵。

    ——《纽约时报》

  • 望向星空深处

    作者:(美) 蒂莫西·费里斯(Timothy Ferris)

    宇宙对所有人敞开,天文爱好可以让人意识到存在的美、理性和伟大。

    .....................

    ▼编辑推荐▼

    ☆ 写给科学与星空的情书:“旅行者号”金唱片制作人、NASA空间探索政策顾问蒂莫西·费里斯经典力作,国际天文年指定读物,获评《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好 书、美国笔会文学奖·年度研究型非虚构类作品。

    ☆ 细腻优美的星空知识科普:作者如向导一般,带你零障碍游览宇宙,欣赏土星环缝、木星大气层、狮子流星雨、指环星云、室女超星系团、宇宙泡……饱含诗意的笔触令人手不释卷。

    ☆ 全世界观星者的逸闻趣事集:作者从天文史中钩沉索隐,并亲访各行各业痴迷于星空的人们,勾画出天文爱好者的生动群像。BBC《仰望夜空》节目主持人帕特里克·摩尔爵士、皇后乐队吉他手布赖恩·梅、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用精彩故事讲述天文爱好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

    ☆ 科学与人文并举:全书从天文延伸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凝聚着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视角宏大,文笔隽永。

    ☆ 对零基础者友好:附录包含天文术语表、四季星图、星表、观测指南、经典书目等丰富信息。

    ☆ 天文科普名家力荐:天文学家、《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和天文科普作家、牧夫天文论坛创始人解仁江倾情作序,国家天文台科普工作者、天文摄影师张超审订推荐。

    .....................

    ▼内容简介▼

    皇后乐队吉他手布赖恩·梅怎样一边研究行星际尘埃,一边写歌?彗星猎人戴维·列维用什么器材发现23颗彗星?从未上过学的帕特里克·摩尔如何成为英国国宝级天文学家,并通过目视观测到月球东海?……

    自古以来,无数观星者用毕生的热情和好奇去测量宇宙、了解自然,奠定了当代天文学的基础。蒂莫西·费里斯在本书中讲述了他们探索星空的故事,并以专业、隽永的笔触,带领读者浏览从太阳系行星到遥远深空的宇宙图景。他将自己与众多观星者的人生经历巧妙地融入篇章结构,既勾画出业余爱好者在天文发展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揭示了天文学与更广阔的文化之间的联系。

    书后附有星表、星图、观测技巧和天文术语表,为我们欣赏夜空之美提供了入门指南。

    .....................

    ▼媒体推荐▼

    费里斯是天文领域的桂冠诗人,他的这部新作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必将被一代代观星者视若珍宝。掩卷之后,你会渴盼夜幕快些降临,好走出家门仰观宇宙,亲眼看看那些闪烁的奇迹。

    ——《华盛顿邮报》

    费里斯带领读者在已知的宇宙中做了一次壮游,从邻近的行星启程,直抵遥远的星系。他的叙述气势磅礴、行文典雅,充满了历史与科学的细节。

    ——《探索》频道

    一位一流的科普作家深入探究了他对观星的毕生热情,结成此书。对于志趣相投的人和未来的天文学家而言,它是必读的经典。

    ——《科克斯书评》

    费里斯拥有令人艳羡的天赋,能够描摹夜空之壮美。你会不由得被吸引到户外,仰望星空并惊叹不已。

    ——《新科学家》

    这本书为新手开启了步入天文学领域的门扉,也俘获了业已痴迷于星空的人们。

    ——《出版人周刊》

    .....................

    ▼名家推荐▼

    全书充满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激情洋溢,人文与天文并驾齐驱。

    ——卞毓麟

    无论是蒂莫西的个人感触与畅想,还是他与受访者的对话,都沉浸在散文一般的语境中,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解仁江

    这是一本天文爱好者的情怀之书,喜爱探索夜空的你一定能从中找到共鸣。

    ——张超

  • 平面国

    作者:[英] 埃德温·A·艾勃特

    很难简单概括《平面国》这本书。

    它可以是:首次解释"维度"概念的科普读物、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煞有介事的数学童话、剑走偏锋的精神启蒙、辛辣讽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寓言。

    这本一百年前横空出世的小书,通篇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散发着浓浓英式幽默,有趣、迷人,令人捧腹 。

    它启发过无数大师,深刻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平面国”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文化符号。

    *********************************

    作者在平面宇宙设定基础上,展开细节详实的“平面国”生活画卷。平面国的各形状居民操心自己的国家社会,就像我们操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住在平面房子里,通过雾气和光线识别他人,靠彼此触摸识别“角度”区分地位。平面国史上还发生通过染色消除阶级而引发的大事件,比起空间世界的人类历史也不遑多让。

    故事的主角,一位体面的正方形先生突然遇到了从三维国前来平面国传福音的“球”。他决定跟随这位导师向平面国传播立体空间的真理,却无法用平面国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高度和上(而不是北)。被人当做疯子后,他写出了这部传世的《平面国》。

    作为读者的我们,将在这个故事中获得上帝视角,得以审视自身,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科学的谦卑”

    *************

    *** 题 献 ***

    写给所有空间中的居民

    特别献给H·C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谦卑的平面国居民

    他一开始只知道两二维的世界

    后来才有幸被引入三维的空间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天空之国的臣民们

    希望本书能激励你们不断立下更高的志向

    去探索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秘密

    立体人,你们是比作者更高级的物种

    愿探索能拓宽你们的想象

    并孕育出最少见、最卓越的美德——谦虚

    —— 本书作者正方形

  • 拉康传

    作者:(法)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将拉康的思想重新放入它所萌发的场域,追溯他如何让弗洛伊德的精华摆脱奥斯维辛之后被压抑、模糊和稀释的命运……并最终构建出一个晦涩又透彻的思想体系。

    本书详述了法国20世纪的精神分析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的雅克·拉康混乱、固执而传奇的一生,作者以史为线呈现拉康非正统的、错综复杂的学术理念和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影响历程,描绘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有群知识分子互动和私人生活。

    他渴望进入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却被“逐出教门”;

    创办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派,又亲手终结了它;

    渴望得到祖父和父亲的赏识,却选择出走;

    渴望可控的爱情,又去追求得不到的女人;

    渴望获得弗洛伊德的认同,但却多次与之擦肩而过;

    与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的友谊和纷争,与巴塔耶妻子西尔维娅之间的爱恋,对科耶夫的推崇,对波伏娃的决绝,对萨特态度大转变……

    拉康一生的经历、他的学术思想和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形成了奇妙的纽结。

  • 世界尽头的图书馆

    作者:[爱尔兰]费莉希蒂·海斯-麦科伊

    丈夫背叛,女儿远走,母女失和。

    对于图书馆员汉娜•凯西来说,图书馆不是一个社交场所,不是一个互动式遗产展示机构,图书馆是这座小岛孤独和梦想的出口,是她的天堂。

    然而有一天,这个天堂要被关闭了。

    编辑推荐:

    *抚慰全欧洲的爱尔兰才情女作家治愈佳作。

    *售出20余国版权,遍布欧洲几乎每家书店和图书馆。

    *被《泰晤士报》《爱尔兰观察报》《星期日独立报》等媒体推为夏日阅读不二选择

    *插画师卤猫惊喜绘制封面

    *如果真有天堂,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 双生梦魇

    作者:[美]艾菲尼缇·柯娜

    ★亚马逊2016年度十大好书TOP5

    ★《纽约时报》百佳图书

    ★《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华尔街日报》年度最值得期待小说

    ★美国独立书商年度选书

    ★巴诺书店“新发现”年度选书

    ★《娱乐周刊》2016年必读书目

    ★Elle年度最佳图书

    ★《图书馆杂志》月度选书

    ★《 书单》2016年最佳成人虚构类作品

    他们以为我在找那个不可相信的未来,

    我却只想找一条回你身边的路

    /

    亲爱的珍珠,

    你所在的地方能听见音乐吗?

    亲爱的珍珠,

    战争结束了。动物园也解散了。妈妈、爷爷和我都活了下来。

    我们准备开一场派对为你接风,还打算特意装一个旋转木马。

    亲爱的珍珠,

    坦白说,我之前说的都是假话。没有什么旋转木马,战争也没有结束。

    既然我说了实话,你肯不肯 回来 ?

    “你知道珍珠在哪里吗?”

    亲爱的珍珠,

    妈妈还活着。你呢?

    /

    我能确认的只有一件事:我的名字。我的名字被人刻进了墙壁里。“亲爱的珍珠” ,这些文字呼唤着我。我喜欢在黑暗中触摸这文字,并好奇究竟是谁对我爱得这样深……

    ———————————————————————————————————

    1944,十二岁的斯塔莎和姐姐珍珠一同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了“双胞胎之父”门格勒的试验品。性格迥异却亲密无间的两人,遭到种种非人实验的伤害,斯塔莎逐渐变得性格乖戾,而珍珠却日益消沉。转眼冬天到来,门格勒在园内策划了一场喧哗的音乐会,珍珠就此彻底消失。震惊的斯塔莎瞬间失去了求生的意志,但仍不断说服自己姐姐还活着。

    不久,苏联人潮水般汹涌而至,集中营里的人纷纷溃散奔逃。一心复仇的斯塔莎和同伴历经险阻,最终踏上废墟之地华沙。满目疮痍的天空下,等待着年轻幸存者们的,是对世界无比艰难的重建与想象。混乱中,斯塔莎心底那个最熟悉的声音还在呼唤着她……

  • 农场

    作者:  [英] 汤姆·罗伯·史密斯

    在伦敦开园艺店的父母顺利退休后,在母亲的老家瑞典买了一个小农场,开始退休后的田园生活。我也跟相爱的男友搬到一起住。一切看起来都是完美的结局,然而这只是开始……

    父母搬到瑞典农场两年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母亲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而且拒绝治疗,已经从精神病院逃出来,赶往伦敦。

    父亲一再强调,不用相信你母亲说的每一句话,因为她疯了。而母亲到达伦敦后,给我讲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到底谁的话才是谎言?现实和真实的距离有多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只能自己去面对。

  • 留住一切亲爱的

    作者:  [英] 约翰·伯格

    “但对于这个过度拥挤的世界,对于那些除了偶有勇气和爱、其他则拥有很少或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希望产生的作用就很不同了。那时希望就是他们要用牙齿紧紧咬住的东西。”——约翰•伯格

    作为布克文学奖的得主和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激情的作家之一,约翰•伯格通过《留住一切亲爱的》这本充满力量的散文集,向我们全面描绘出后“9•11”时代的立体肖像。在书中,伯格分析了恐怖主义的本质和致使其发生的那种深刻的绝望,写了数百万因贫穷和战争而被迫四处漂泊的无家可归者,讨论了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以及界上其他任何国民被剥夺了最基本的自由权利的地方。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一如既往的行动主义立场,伯格有力地揭露出正发生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痛苦的深度,并就终结这些痛苦提出了自己的行动建议。

  • 不可能性

    作者:[法] 乔治·巴塔耶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 戴上手套擦泪

    作者:[瑞典] 乔纳斯·嘉德尔

    ★ 北欧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 作者乔纳斯‧嘉德尔因为此书获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由瑞典王储亲自颁奖

    ★ 同名影集击败《冰与火之歌》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评分9.0分

    ★ 同名影集首播创下120万人收视,瑞典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观看并为之落泪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心却不能, 太容易告别的年代,他们爱的像置身事外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拥有的人生

    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过的人生

    一个男人失去挚爱并永远无望被理解的故事

    看着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一点一点被摧毁,

    我却必须接受自己不会死去的事实。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他们站在那道漆黑的木门前,等着保罗开门。

    十年前,就在这房间里,保罗一眼认出了班杰明。在这里,他庆祝了人生第一个、以及往后无数个圣诞节。他和拉斯穆斯在这里相遇;那时他们都还只是孩子,生命中带着残缺,一颗炙热的心无所寄托。不过十年,可是,感觉就像一辈子那样长久。

    而今晚,班杰明还坐在拉斯穆斯身旁;但是拉斯穆斯已经不在了。

    八○年代的斯德哥尔摩,一个刻意被遗忘的时代,一份永志不渝的爱情,一场自由与选择的反覆辩证…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作者:[意] 普里莫·莱维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 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 纽约文学地图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布鲁克林大桥、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百老汇音乐剧……这一切构成了繁华而敏感的纽约。欧文、惠特曼、麦尔维尔、詹姆斯、克莱恩、德莱塞、华顿、菲茨杰拉德、帕索斯、米勒、埃里森、鲍德温、贝娄、梅勒、沃尔夫、多克托罗、德里罗……这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作家及其传世名作都与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纽约孕育了这些经典作家,而这些作家又挥舞生花妙笔真切地刻画出了纽约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庞杂恢宏与深刻精微……本书采用访谈、简述、评论等多种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三个半世纪以来纽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绚丽的文学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 寒鸦行动

    作者:【英】肯·福莱特

    一天中无限黑暗的时刻,正是无比接近光明的时刻,人生也如此。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秘密设立了一个全部为女性的情报部门,代号“寒鸦”。这群身份各异的女性:散漫的贵族、爱幻想的小女生、脾气暴躁的吉卜赛杀人犯、擅长撬保险柜的小偷、异装癖……她们临时集结,勇敢地展开抗击纳粹的行动。然而,她们被出卖了。一张天罗地网正等待着“寒鸦”们……

    编辑推荐

    ◆总是一不小心就读了一个通宵!

    ◆通宵小说大师肯•福莱特悬疑经典。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头号作家。

    ◆他的畅销小说《巨人的陨落》,各国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

    ◆20部小说被译成33种语言,畅销80多国,累计总销量超1.6亿册。

    ◆极具画面感的悬疑故事,紧张刺激,《寒鸦行动》无疑是福莱特极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一天中无限黑暗的时刻,正是无比接近光明的时刻,人生也如此。

    ◆在欧美出版界,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

    ◆精彩到让人一直读,放不下来,刺激至极,令人惊喜。

    ◆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巨大的阅读快感。

    ◆非同寻常的构思,惊人的写作技巧,是肯•福莱特作品的独特标志。

    ◆《肯•福莱特悬疑经典》(全五册)还包括以下精彩作品:

    《针眼》构思巧妙,一旦读了开头,就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到结尾。

    《危险的财富》高潮迭起,犹如触电般的悬疑感!

    《大黄蜂奇航》这部小说再次证明了—肯•福莱特是讲故事的天才!

    《鹰翼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像肯•福莱特一样完美地讲述这次冒险。

    媒体评论

    极具画面感的悬疑故事,紧张刺激,《寒鸦行动》无疑是福莱特极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洛杉矶时代报》

    戏剧冲突和历史真实被如此生动地展现,引人入胜,肯•福莱特是真正的大师!

    ——《纽约时报》

    小说的长短对肯•福莱特作品在各国的畅销没有任何影响:其作品累计销量1.6亿册,被翻译成33种语言,风靡80多个国家。

    ——《华尔街日报》

    高智商悬疑小说很罕见,肯•福莱特写的却每本都是。

    ——英国《书刊评介》

    “惊险刺激!”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非同寻常的构思,惊人的写作技巧,是肯•福莱特作品的独特标志。

    ——英国《出版新闻》

    罕见的惊人勇气和不同寻常的英雄角色。

    —— 美国《人物》杂志

    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巨大的阅读快感。

    ——《巴尔的摩太阳报》

  • 离开的,留下的

    作者:[意] 埃莱娜·费兰特

    两个女人 50年的友谊和战争

    那不勒斯四部曲NO.3

    全球畅销近千万册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我希望她在场,这是我写作的目的。”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 后续,

    意大利最神秘的作家费兰特(Elena Ferrante)

    探索中年的虚无、困惑、野心和近乎残暴的爱

    《离开的,留下的》 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莱娜)和莉拉躁动、紧密相依的中年。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莉拉对“我”的新作品的指责更是让我产生彻底的自我怀疑:我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是否只是让我的作品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思想,也永远无法拥有莉拉近乎粗野的表达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突然将尼诺带回了家……

  • 灵契

    作者:[英] 萨拉·沃特斯

    一个身陷囹圄的灵媒,一位渴望自由的富家小姐,一群被时代困住的女人。

    富家小姐玛格丽特见到女囚塞利娜·道斯,惊为天人。她唤起了她对于被囚的痛感,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生活的向往。她无法控制地频繁前往监狱,对塞利娜关照有加,从同情到认同,从共鸣到爱意,玛格丽特对塞利娜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但这个谜一样的女孩,到底是信口雌黄的欺诈犯,还是天赋卓群的奇才?

    该小说为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一部充满叙述力量和文字力量的作品,对女性身处的情感困境与社会困境的揭示深刻而尖锐。

  • 孤旅

    作者:[英] 尼古拉斯·托马林 / [英] 罗恩·霍尔

    1969年7月10日,人们在大西洋中部发现了一艘三体帆船。当时,这艘船正以每小时不到4千米的速度如鬼影般飘荡,船上空无一人。留在船上的航海日志证明,它的主人是金球杯环球帆船赛的参赛者——唐纳德·克劳赫斯特。

    赛前,克劳赫斯特面临着公司破产的危机。他赌上所有资产,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反转人生。航行的困难超乎想象。为了赢得比赛,克劳赫斯特不惜违规上岸修船。但是接踵不断的困难让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他一边向媒体谎报自己的位置,一边寻找坦白的时机。所有人都以为他在比赛中遥遥领先。在浩瀚无垠的大洋深处,他祈求自己接受现实,但又心存侥幸。阴差阳错,其他选手相继退出比赛,克劳赫斯特真的要“赢得”这次比赛的第一名。在英国他的家乡,一场欢迎英雄的盛大庆典正等待着他。媒体的兴奋、赞助商的期待、妻儿的热盼,还有最终将被戳穿的谎言,这一切都让克劳赫斯特无法面对。

    1969年6月29日,唐纳德·克劳赫斯特停止了无线电传送,从此消失在苍茫的海上,成为航海史上永恒的谜团之一。

  • 时光的皱纹

    作者:[叙利亚] 阿多尼斯

    《时光的皱纹》收录的大多是阿多尼斯的短诗,所选诗篇时间跨度很大,远自诗人1958年发表的第一部诗集,近自2012年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短章。全书阿拉伯语与汉语对照,并附有译者薛庆国的译序和诗人创作年表。

  • 私货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继之而来的《私货》则令他稳站高地,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这23篇热烈而光彩闪耀的文评,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埃德蒙·威尔逊这样的 重要作家,在这些篇目里,詹姆斯·伍德为我们描摹出一个现代小说的全景图貌。

    他也将自己对文学规则的百科全书般的深刻理解,举重若轻地和他对当代最重要作家所持有的同样深刻的分析联结在一起:科马克·麦卡锡、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以及V.S.奈保尔。

    收录在《私货》一书中的,还有获得2011年“国家杂志奖”最终提名的、致敬基斯·穆恩的同名篇目,以及伍德关于乔治·奥威尔的文章,这篇文章被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收入他编选的《2010年度美国最佳文选》。

    《私货》对任何关注当代文学的人来说,都可算是不容错过的阅读经历。

    “伍德是当今最好的批评家,柯尔律 治、黑兹利特、普里希特……的承继者。”

    ——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这一代里最有影响的批评家。”

    —— 威廉姆·斯凯德尔斯基,《新政治家周刊》

    “今时今日仍然在世、且作品会于未来五十年间广为传阅的少数专家之一。”

    —— 布莱恩·莫顿,《国家》

    “当今最引人注目且最具良知的批评家。”

    —— 《卫报》

    “伍德是一位绝妙的批评家。他以无可比拟的生动来呈现作家是如何写作的。就像一位非常棒的老师亲临授课一般。”

    —— 威廉姆·莱斯,《标准晚报》

    “智识的迷眩、文学上的敏锐以及精神之严肃,他的文章于此所有当之无愧……伍德的写作如同梦境。”

    —— 丹尼尔·门德尔松,《纽约时报书评》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