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沿河行

    作者:[英] 奥利维娅·莱恩

    这是一本以河流为主题的非虚构读物。

    作者奥利维娅沿着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沉的乌斯河独行四十二英里,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从十三世纪野蛮的贵族战争到十九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作者用流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河流沿岸不同时 期的历史串联在一起,探讨河流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文化不可忽视的关联。

  • 北欧维京英雄传奇(大师插图本)

    作者:[美]拉斯穆斯·比约恩·安德松 / [英]马修·阿诺德 / [加]约恩·比亚尔纳松 / [英]乔治·斯蒂芬斯 / 绘者:[瑞典]奥古斯特·马尔姆斯特伦、[瑞典]克努特·埃克沃尔

    “萨迦”是北欧地区的一种特有文学。这些故事大多是冰岛神话和英雄传奇、维京人的远征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北地酷寒,阳光惨淡,空气凛冽而清新,雪堆似的海浪拍打着高耸的崖石和冰山;而短促的夏季则天空蔚蓝、植物丰茂。正是这样寒冷与温暖对比强烈的环境孕育了质朴动人的冰岛萨迦。

    本书收录了《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勇士弗里乔夫萨迦》两部萨迦和泰格奈尔的诗歌《弗里乔夫萨迦》,都是那个年代非凡的作品。书中展现了古老的北欧英雄时代,人物形象鲜活,永不屈服,满怀希望,又带着北欧民族的傲慢、鲁莽。推崇勇武的海上掠夺,重视荣誉的高贵胸怀,以及对待爱情的忠贞信仰,是流淌在维京人血液中的东西。这些原始粗粝又令人意志坚定的故事,值得每一个时代的人致敬。

    收录瑞典国家艺术博物馆珍藏14幅绝版彩插,131幅木版画及铜版画原版插图,12篇诗歌的珍贵乐谱

    冰岛萨迦是欧洲中古年代独秀一枝的文学瑰宝。——石琴娥 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

    ★ 版本权威,广受赞誉:书中三部萨迦是首次引进简体中文版,原版英译者均为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教授、冰岛文学协会荣誉会员,共同倾力自冰岛语译出。其中《弗里乔夫萨迦》被朗费罗赞为“瑞典为世界文学史贡献出的最宏伟的诗歌巨作”。

    ★ 茅盾所著《北欧神话ABC》重要参考书的首个中文版,再现北欧文学经典:读者对北欧文学的一般认知是北欧神话,而本书中的萨迦讲的是人间英雄的传奇故事,本书完整译自1901年初版,可从中了解一个种族突出而独特的文学代表。

    ★ 14幅彩插+156幅原版黑白插图:本书插图是此套系中数量最多的,涵盖木版画、铜版画等类型,出自瑞典艺术家马尔姆斯特伦等人之手,还包括12篇乐谱,甚至可以此唱出歌谣。

    ★ 译言古登堡计划把关翻译,专业机构保障译稿流畅优美。

    ★ 复古优雅的设计,还原经典原本模样。封面构图均采用欧洲古典精装书常用的几何形边框和角隅纹,采用烫金或烫银工艺,再现欧洲古本韵味。

    ★ 封面采用进口彩棉丝絮纸,质感独特;彩插部分采用特种纸100克超感滑面纸印刷。

  • 美丽与哀愁

    作者:[瑞典] 皮特·恩格伦

    他看见,他讲述。一代年轻的生命在死亡的怀抱中奋力燃烧。

    ……

    这一次,“真实”的战争体验将如雪崩一般轰鸣而来。

    《美丽与哀愁:第—次世界大战个人史》是瑞典作家皮特•恩格伦的非虚构文学力作,也是一部战争史书,它发源于一个问题:战争是怎样的感觉?皮特•恩格伦无意复述将帅们的功绩,他将全部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他选择23个来自不 同阶级、国家、阵营的普通人作为主角,由他们的生命史抵达“真实”的战争。

    在那场裹挟世界、疯狂厮杀的大战中,他们有过希望、愤怒、同情、悲哀,然后死在无不为人之的地方,变成故纸堆中的数字——他们不是操控战争的人,而是了解战争是什么感觉的普通人。

    他们是亢奋或消沉的士兵、对战争游戏抱有幻想的探险家、成为医疗组织司机的知识女性、后方的主妇与儿童、作家、冷眼观察军政人物的公务员;他们之中有的成为英雄,有的死伤,有的陷入疯狂。

    “死亡是那么寂静……”他们的声音不曾进入公众的听觉,只是在死神敲门时急切地写着日记或书信,而皮特•恩格伦找回小人物被遮蔽、被遗忘的声音,还原“一战”中的一天天。所谓历史,正是这些平凡人物感受的小时刻。

    ……

    ***【编辑推荐】***

    ★轰动海内外文坛的非虚构文学力作,战争文学在21世纪的新高峰。

    在海外,这部书获得历史畅销书《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等当红作家、历史学者、近百家媒体的赞誉,美、英、法、德等30国争相出版,更使得世界读者在各大书籍网站高分荐读。

    在国内,莫言、阎连科、贾平凹、金宇澄……中国文坛超一线作家盛赞推荐,称其“令人肃然起敬”,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去向和范例”。

    .

    ★刀锋般锐利的文字,一场献给敏感动物的文学盛宴。

    作者皮特·恩格伦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发机构“瑞典学院”院士、常任秘书——他是一个与文学殿堂无比亲近的人。他的文字丰沛而不煽情,情绪的炸弹一旦掷出,就“稳准狠”地击中读者,常常震得人寒毛立起,令这部非虚构作品被赞誉为“伟大的小说”。

    .

    ★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注视,而注视的尽头是泪水。

    已经有太多英雄人物的传奇,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角度来切入一场把一代人逼入绝望的巨变:以普通小人物的角度。在这里你会看到,普通人的一生未必不如“大人物”的精彩,他们真诚朴素的语言也不输诗人。在这本书中,历史是柔软的,一代年轻人的青春、幻想、希望、人性或者生命,都在熠熠生辉。

    .

    ★在一蔬一饭中,战争如生活本身一般真实。

    战争是怎样的感觉?后人的追述往往失真,亲历者的战时日记、家书、照片是更“真实”的证据,它们拥有生活的质地,带回不同的阶层、国家、阵营的声音,从西线战壕到东非战地,甚至青岛附近的海域,战争被遮蔽的一面轰然出现——它们已经被错过太久,这次不应再被错过。

    .

    ★ 中文简体版历时3年,以匠心打磨高品质图书。

    中文版曾荣获台湾开卷好书奖2014年度好书(翻译类),又经作者好友、翻译家万之先生对照瑞典文版历时1年精心审校,确保译文的准确与优美。

    作者为中文简体版专门作序,还为中文版特别收录作家卡夫卡、穆齐尔的战时经历,以及发生在青岛的战事。

    ……

    ***【名人推荐】***

    ★我认为真实的战争不在关于战争的历史和教科书里,而在亲历过、目睹过战争的小人物的记忆里。在他们的记忆里我们可以知道硝烟刺鼻的气味、耳膜被炮弹震破的宁静、看到敌人被自己射中的感受、看到战友死去的感受以及许多单凭想像无法得到的细节。而这一切,是奠定战争文学大厦的基础。皮特·恩格伦这部《美丽与哀愁》就是关于那次战争中的个体记忆集合,也是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人性的复杂呈现。

    ——莫言(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美丽与哀愁》的浩瀚与细腻令人惊讶,但对我而言,是这部巨著告诉了我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开张和铺排:它让个人的针线,穿越人类战争的缝隙,使得每个弱小的个体和家庭的惆怅、牺牲与光辉,都有了世界性和人类史的意义。毫无疑问,它做为文本的独特存在,将成为我今后写作中的一个新的去向和范例。

    ——阎连科(作家,卡夫卡文学奖得主)

    ★皮特·恩格伦对“真实”有惊人的掌控力,他布下一个细密的罗网,笼罩了日常对话和私信的所有趣味,同时也笼罩了读者。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累积着无数的记忆,《美丽与哀愁》,呈现和释放了这些能量和魅力,这是困难的写作,令人肃然起敬。

    ——金宇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战争其实并不只是大人物的事情,而是千百万小人物的命运悲歌。战争中有美丽的人性,也有哀愁的人性。

    ——贾平凹(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美丽与哀愁》,与其说是“世界大战个人史”,不如说是个体处在世界大战之中。它反映的面相远非格式化作品所能及,让人大开眼界、无比震惊,而作者的冷峻、不动声色,更增添这一画面之复杂、丰富、纠缠……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作品,别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

    ★一本伟大的书。书中的几十个人物和他们各自的命运,就如同天罗地网中扭曲、爆炸、碎裂的子弹、炸弹、原子弹……战争则退后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背景。而凡是成为背景的东西,即使电闪雷鸣,波涛汹涌,也总是有着更为庞大而宁静的特征。硝烟散去,一个真正的问题终于凸显出来——作为暴力物种的人类和衍生品:战争,它们,到底是什么?

    ——朱文颖(作家,代表作《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等)

    ★皮特·恩格伦是当代讲述战术、杀戮、战争心理至为杰出的一位作家。──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研究战争四十年来,我从来没有读过像这样一本了不起的书。──杰拉德·德格鲁特(圣安德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一次又一次,他仅借着少数几个简单鲜明的字眼,就能够召唤出当时的氛围。我热爱所有的细节……令人深感振奋。──玛格丽特·福斯特(英国历史学家、作家)

    ★ 对“一战”中的个人体验,进行了广泛而丰富的拼贴。——安东尼·比弗(《保卫斯大林格勒》作者)

    ★读完之后仍会在脑海中久久萦绕不去。冲击力极强。──朱丽叶·加德纳(《伦敦大轰炸》作者)

    ★他们被称为失落的一代,但你会在这里面找到他们的故事。──《纽约邮报》

    ★一部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历史著作。——英国《卫报》

    ★强大且具说服力。在众多关于“一战”的书当中,这部书的原创性令人注目。恩格伦的书几乎每一页都新颖且具启发性。──英国《每日快报》

    ★一部精致的书……有冒险,有战斗,但也有数不清的寂静沉思,精细观察下的街道、餐厅、车站以及荒芜的战场……精炼、抒情、华美、尖锐并且具备无穷无尽的吸引力。——《科克斯书评》

    ★恩格伦的作品很细致。做为一位历史学家,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技能。但另一面的恩格伦,是一位散文作家,精心细致,贴近人心,是位厉害的说书人。──西班牙《必读》

    ★这些人的生活既可怕又激动人心,在恩格伦用一个个小时刻所累计的细节里,他们的生命无比鲜活。──《纽约时报》

    ★恩格伦以鲜活的历史、非常规的战争视角,塑造了上个世纪……他发现了那些精彩人物背后的故事。——《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不凡的书就像伟大的小说,将美丽和哀愁呈现得既普遍又具体。数百则“一战”时期怪诞、感人、难以承受且惊人的事件……恩格伦将原本隐匿在历史和地理中的个体经验释放出来,将细节营造得像交响乐。──《星期日邮报》

  • Call Me by Your Name

    作者:Andre Aciman

    Andre Aciman's Call Me by Your Name is the story of a sudden and powerful romance that blossoms between an adolescent boy and a summer guest at his parents' cliffside mansion on the Italian Riviera. Each is unprepared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ttraction, when, during the restless summer weeks, unrelenting currents of obsession, fascination, and desire intensify their passion and test the charged ground between them. Recklessly, the two verge toward the one thing both fear they may never truly find again: total intimacy. It is an instant classic and one of the great love stories of our time.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Named a Best Book of the Year by Publishers Weekly, The Washington Post, Chicago Tribune, The Seattle Times (by Michael Upchurch), and New York Magazine

  • 圣彼得堡文学地图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白夜的独特让人叹服,“北方威尼斯”的美誉让人惊异,彼得大帝造城的奇迹让人敬仰。所有这一切都激荡着彼得堡人的精神,滋养着无数作家的灵魂。作为文学名城的彼得堡永远散发着灿烂的光芒:这里有普希金不朽的传奇、果戈理奇妙的怪异、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灵的深刻和诗人们逼人的灵气。本书将历史、地理、人文与文学融为一本,追溯城市和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环境和作家的关联,展示了彼得堡迷人的文化景观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 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安第斯山深处的小镇纳克斯连续发生三起人员失踪案,哨所班长利图马和助手托马斯•加列尼奥前去调查。他们四处奔走、打听,却在恐怖分子之外,探查到另一股力量的存在,这股力量似乎更恐怖、更令人讳莫如深,案件也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为了解闷,每天晚上,加列尼奥给利图马讲述他与一个妓女的爱情故事。他们遇到的人,讲述的事,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现实主义的秘鲁乡村全景图,展现了当今秘鲁的苦难。

    这本结合了悬疑侦探、政治讽喻和爱情故事的小说,一出版即获得西班牙行星文学奖。2001年,《利图马在安第斯山》入选西班牙《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西班牙语小说”。

  • 芒果街,我自己的小屋

    作者:  [美]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一代人的青春记号

    《芒果街上的小屋》作者最新作品

    获2016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麦克阿瑟“天才”奖

    ==========

    今天我们仍旧相信“芒果街”,

    相信用爱写下、带来力量的文字。

    我们依然像芒果街女孩埃斯佩朗莎一样,

    心怀希望地生活。

    ===========

    作为作家,作为女儿,作为女人

    40余篇美文,

    谈芒果 街小屋的诞生,谈如何成为作家,

    谈文学、音乐、艺术,谈父母、故乡,

    谈爱情、男人,谈身份认同。

    她用自己生命的故事,

    道出了我们每个人在庸常生活背后的内心渴望:

    为身体,为心灵,去努力拥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屋“。

    ===========

    ★一个屋子就是生活的救生艇,

    当风暴把所有一切扫荡殆尽,

    它能让你在海上漂浮不沉。

    ★20多岁,对任何女性来说都是苦难的10年。

    不能容许自己平庸,优秀也不够,我们没那种奢侈,

    逆境中最好的武器就是——杰出。

    这世上总有心灵相通之人,在用一生等待着倾听你的故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

    从前有个女孩,她叫埃斯佩朗莎。

    这个名字,意思是“希望”。

    许多人问我,你就是芒果街的埃斯佩朗莎吗?

    是,不是,也许。

    但有一点肯定,亲爱的读者,她也住在你们心里。

    因此,该我来问:

    你好吗?

    那些芒果街上的小伙伴,他们都还好吗?

  • 三故事

    作者:[法] 福楼拜

    《三故事》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完整的虚构作品,创作时间跨越30年,被公认为作者的成熟之作。是福楼拜小说艺术的集中体现。屠格涅夫不等法文原作成书,就陆续译成了俄文。福尔考说:“认识福楼拜的,在这里寻见他;不认识的,在这里认识他。”

    其中《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取材于一则中世纪故事,作者去芜存精,把飘渺的传说带回到现实上来;《一颗简单的心》化腐朽为神奇,把不是传奇的材料写成一篇动人的短篇小说;《希罗底》让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将矛盾冲突集中到一天时间里,从早到晚,让人想起戏剧的严谨结构。这三篇短篇小说分别呼应了作者的《圣安东的诱惑》、《包法利夫人》和《萨郎宝》。

  •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

    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 / 阿瑟·雷克汉姆

    在这本出版于1920年的故事集中,詹姆斯·斯蒂芬斯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十个经典爱尔兰神话,以想象为翼,带着读者穿行在人世与异界之间,引领我们随着图安来到无人栖息的爱尔兰,为费奥纳勇士们与异界女巫的搏斗而心惊,为芬恩失去爱人后的失魂落魄而哀伤。在这些传奇英雄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勇敢与忠诚的高贵品质,也能窥得善妒与执拗的真实人性。

    ★ 得到徐志摩盛赞的爱尔兰文学名家经典代表作。本书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与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同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对爱尔兰文化与神话传说的造诣颇深,本书是其代表作,也是爱尔兰神话的经典版本。

    ★ 英国插画大师绘制精美插图。书中插画均由英国插画黄金时代的领军人物阿瑟·雷克汉姆精心绘制,其代表作品有《爱丽丝漫游仙境》《仲夏夜之梦》《尼布龙根的指环》《柳林风声》等,他因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奇幻的风格被称为“艺术的魔法师”。

    ★ 众多魔幻巨著的灵感源泉。凯尔特神话是与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并列的欧洲经典神话,而爱尔兰神话则是这个庞大故事体系中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分支。在经典魔幻文学作品《魔戒》和《哈利波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凯尔特文化元素。

    ★ 装帧精美,极具收藏价值。封面四色印刷,采用烫金、压凹工艺,再现欧洲古本韵味。

    ★ 译言古登堡计划牵头翻译,专业机构保障译稿流畅优美

  • 如何去读一本书

    作者:[英] 伍尓芙

    该书是伍尔芙的读书随笔集,她在书中畅谈了她阅读的方法、心得和感想,表达了对诸多作家和作品的见解,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写得看似比较随意,却极为真诚和深刻。很多作家都有写读书随笔的习惯,但是像伍尔芙这般富有洞见,并且笔调活泼洒脱的却很罕见,所以她的随笔通常被诸多文学爱好者视为必读文本。翻开伍尔芙的这本书,在她的指引下品读那些名家名作,才发现我们也许从未真正懂得该如何去读一本书。

  • 天狼星的阴影

    作者:(美) W.S.默温

    透过今秋的云光

    看见我最初来的山谷

    我半生以前

    哦大半生以前的河流

    映照手掌形的天空

    从来既非已知也非未知

    从来既非属于我 也非不属于我

    在天以外的远方

    山岭此时反映着白云

    透过一个没有阴影的早晨

    河流宛如凝滞

    虽然那是同一条河流

    ——W.S.默温《没有阴影》

    ---- ------------------------------------------------------------

    当你在翻译的时候,你就是在做不可能的事。译文永远不会成为原文。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翻译并非到你的语言为止。当你写一首诗,并且顺利地写了出来,用以表达唯一可能之事的唯一可能之词,就出现了。可能与不可能,这是一对矛盾。这也会发生在翻译过程中。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你可能会神奇地翻译出那个最恰当的词或句。一旦发生,令人振奋。

    ——W.S.默温

  • 金斯堡诗全集(全三卷)

    作者:[美] 艾伦·金斯堡 / Allen Ginsberg

    《金斯堡诗全集》共三卷,收录了艾伦·金斯堡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作品,横跨半个世纪(1947-1997),是中文世界出版的首部金斯堡诗歌全译本。上卷和中卷为《空镜子》《嚎叫》《卡迪什》《美国的陨落》等十部诗集的合集(1947-1980),由诗人生前亲自参与编辑并撰写作者前言;下卷为《白色尸衣》《四海问候》《死亡与名望》三部诗集的合集(1980-1997),由金斯堡的友人们编辑并撰写前言和后记。

  • 轻舔丝绒

    作者:  [英] 萨拉·沃特斯

    因为一朵抛掷而来的玫瑰,海滨少女从此远离家乡,追随心爱的男装丽人;

    因为一场毫无预料的背叛,演员南希从此堕落沉沦,把自己放逐在伦敦阴暗的街角。

    在这部关于情欲也关于自由,关于成长也关于蜕变的小说中,萨拉·沃特斯检阅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剧院文化、男装丽人风潮、女权运动的雏形、贵族的地下情色会所,再现彼时的伦敦百态。

  • 骑兵军 敖德萨故事

    作者:[苏联] 伊萨克·巴别尔

    《骑兵军 敖德萨故事》是俄罗斯小说家伊萨克·巴别尔的代表作。

    《骑兵军》是1920年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苏维埃红军进攻波兰时,根据征战经历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有战场速写,有军旅故事,是关于人类社会文明与暴力、征服与抵抗、杀戮与死亡的鲜活记录。

    《敖德萨故事》是一 部描写巴别尔故乡,黑海海滨港口城市敖德萨的短篇小说集,他用绚烂的语言、激越的曲调书写了市井百态的残酷与美好,种种奇人异事在笔下呼之欲出,每个短篇独自成立又相互勾连,是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

    20世纪俄罗斯小说天才 险招迭出的文体家

    《欧洲人》杂志“百位世界最佳小说家”评选首奖作品

    一部流传近百年 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的奇书

    著名翻译家戴骢先生经典译本

    我从不觉得能用字数判断文章……但看完巴别尔的,我觉得我还能更凝练些。

    ——海明威

    它具有音乐性的风格,与几乎难以形容的残忍的场面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博尔赫斯

  • 剥肉桂的人

    作者:[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英国病人》作者 布克奖得主

    迈克尔·翁达杰首部诗集中译本

    集灵性与热忱于一体 写尽人世间沧海桑田

    如果说翁达杰的小说具有诗歌般的凝练和有力的意象,那么他的诗作更是极简叙述,只呈现神秘的本质。这部诗集收录的诗作风格别具,挖掘友谊与激情、家族史与个人神话,令人耳目一新。《剥肉桂的人》的写作时间跨度达二十七年,囊括已难寻觅的翁达杰早期诗作,是一部集灵性与热忱于一体的杰作,随处可见沧桑的洞见、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语言由衷的热爱。

    ————————————————————————————————————

    《剥肉桂的人》收录了跨度二十七年的诗歌。均作于长篇作品——《比利小子全集》《劫后余生》《世代相传》《身着狮皮》——的间隙。始于一九六三年,我写作生涯的开端,终于一九九〇年。

    《淘汰舞》在这里是以幕间插曲的形式出现,可以看成是流氓行吟诗人的作品,最终样貌不断有所变化——每年都会删去或增加几行。内容基于一种恐怖的舞蹈形式,由喊话者决定谁可以继续舞蹈,过程看上去十分任意。所以这篇东西(我还是犹豫是否称之为诗)模拟一个疯狂的、完全打破常规的喊话者。

    《世俗之爱》这部分中的两首诗——《河上的邻居》和《太平洋来信》—— 基于经过埃兹拉·庞德再造之手的李白和杜甫诗歌。并非翻译,只是移植,前辈诗人的几个片段在我的诗中亮相。

    诗集中大部分作品写于加拿大。有几首写于斯里兰卡。《锡屋顶》作于夏威夷。

    《刀技》献给金姆·格里芬和昆汀·格里芬夫妇。《世俗之爱》这部分献给琳达。——迈克尔·翁达杰

  • 直到孤独尽头

    作者:[德] 贝内迪克特·韦尔斯

    【编辑推荐】

    ★一个满怀悲伤却释出温暖的故事:成长是同孤独的无声厮杀与和解

    ★被350家书店评选为“独立书商年度挚爱”

    ★雄踞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长达一年

    ★荣膺“欧盟文学奖”、《图书市场》杂志“年度作者”和“年度图书”

    ★售出24种语言版权,以冷静著称的德国媒体赞叹作者为“罕见的天才”

    【内容简介】

    小男孩尤勒斯和他的哥哥马蒂、姐姐丽兹性格截然不同。一场悲剧彻底改变了姐弟三人的命运:从小在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父母。虽然进了同一所寄宿学校,他们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日渐疏远。从前自信满满的尤勒斯遁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漂亮神秘的女孩阿尔瓦是他唯一的好友,他们分享各自喜爱的音乐和书籍,或真或假地约定未来,却在高中毕业时负气疏远。直到多年之后,尤勒斯才明白阿尔瓦对于他的意义——以及她身上的秘密。成年后的尤勒斯再次与阿尔瓦相遇。他们眼看有望寻回失去的时光,却很快又被命运的洪流湮没……

    【媒体评论】

    韦尔斯的这本新书就像一部出色的侦探小说,在层层迷雾中透出生活的智慧和对主人公的同情。韦尔斯虽然才三十出头,却已经尽显大师风范。——《明镜》周刊

    韦尔斯这部小说,其力量蕴含在人物性格中。这些人物尽管满怀悲伤,仍释出温暖。这本书的成功基于韦尔斯非凡的想象力,这在如今可是一种罕见的天分。——“欧盟文学奖”颁奖词

    《直到孤独尽头》不只是众多德国书商的选择,还是各类读者的选择。书中有刻骨铭心的爱与痛,也有深邃的思考和出人意料的幽默。——《柏林时报》

    韦尔斯以惊人的生活智慧和幽默的笔法道出了生活的意义所在。《直到孤独尽头》是一本关于回忆的好书,它向我们表明:即便身处黑暗之中,即便只留下一些残迹,生活也依然值得体验。——《维也纳日报》

    这本书既是一出悲剧,也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其核心问题是:人心之中究竟有什么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失去亲人的痛苦和不幸的童年能否得到补偿?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不幸,摆脱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一个三十出头的德国作家,对语言和叙事技巧的掌握怎么能如此炉火纯青……这简直是魔法。——《南德意志报》

    新一代德国作家中罕见的天才……一个感人至深的悲伤故事,但并未任由读者沉浸在悲伤中。韦尔斯的这本新书堪称杰作。——德国电视二台,《今日杂志》

    这部年轻作家的成功作品富有哲思和智慧,它一路把读者引到了生活深渊的边缘。——《哲学》杂志

    读这本书时手头少不了纸巾,但它既不庸俗,也不造作,反倒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快乐。——西德意志电视台,《艺术在线》

    韦尔斯并不同情他的主人公:命运、生活和魔鬼这些看不见的敌人都在折磨着尤勒斯和他的朋友,也在阅读时深深打动了我。这本名叫《直到孤独尽头》的小说也诉说了爱情的力量。——德国女性时尚杂志Brigitte

  • 另一种美

    作者:  [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本书是波兰著名作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汲取了成长回忆录、人物速写、书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诗辩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长处,形式多变。利沃夫、格利维策、克拉科夫、巴黎与休斯敦,本书以作者生活过的这些城市作为背景,抛开了具体的时间线,让心灵和感觉与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

    编辑推荐

    1.波兰著名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国内最新引进作品

    2.带领读者回溯20至21世纪交替时期波兰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3.扎加耶夫斯基向以往备受尊敬现代受到冷落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被现代主义唾弃的另一种美:真,善,卓越,崇高和伟大致敬。

    名人推荐

    《另一种美》糅合了叙事、观察、人物印象记、反思、回忆等等,以极快的速度在情绪和苛评中转换,在不同话题上显示出断断续续的艺术激情。我们像在读一本诗集——当然是抒情诗。它是沉思的,准确的;狂想的;悲伤的;谦恭的;容易引起惊奇的。整部书,无时无处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跌宕起伏。一切都散发着独特、韵味、启示、隐喻。

    ——【美国】苏珊•桑塔格

    扎加耶夫斯基始终强调自我的声音、日常经验的形而上学,以及世界的丰富性与具体可感的细节,并不忘与自己的祖国订立一项道义契约。

    ——朵渔

    一接触到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就知道这是一位“精神同类”。他的作品总是处于见证与愉悦、激情与反讽之间,有一种东欧诗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力量,也正是他从诗的意义上重新发现了“脆弱性”。这使我想起了肖邦:脆弱、痛苦、尊严和美等等。这位波兰诗人还很“神秘”,在他那里,一直有一种幽灵般的存在,它时而是“奥斯维辛的燕子”,时而是音乐的“第四种成分”,而这一切,于他都仅仅是某种“神秘学入门”。

    ——王家新

  • 上来透口气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上来透口气/奥威尔作品全集》是一部令人捧腹又令人绝望的黑色讽喻小说。

    《上来透口气/奥威尔作品全集》的主人公乔治·博林—一一个惨淡营生的保险公司推销员一遭遇了一场中年危机。整日在一位无趣多疑的妻子和两个熊孩子的折磨下苟延残喘,这个中年胖子忽有一天萌发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怀揣着赌马赢来的十几英镑私房钱,博林煞费苦心地编造出一个完美的谎言瞒过妻子,开着一辆破车来到了儿时的故乡,想要寻找记忆中那个还不曾被丑陋的工业城市吞没的乡村田园,完成他此生的一个愿望——舒舒服服地在故乡那口人迹罕至的深潭边钓一回鱼。他想要在被绝望的现实憋死前,“上来透口气”。只是,在这个垃圾已经堆到平流层的世界上,哪里还有空气呢?

    《上来透口气/奥威尔作品全集》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作品中相对评价较高的一本,初步奠定了奥威尔作为一流作家的地位。《奥威尔传》的作者迈克尔·谢尔顿表示该书“有许多田园牧歌般的美妙描写,抒发了奥威尔的诗人情怀”。

    在《上来透口气/奥威尔作品全集》中,奥威尔借主人公之口道出了一条冷峻的真理:任何逃避现实的形式(寄情古典文化、回归田园故土、妖魔化敌人和煽动仇恨)都无助于改善惨淡绝望的现实。

  • 黑色星期天

    作者:[美] 托马斯·哈里斯

    在月末的星期天,八万球迷齐聚新奥尔良观看“超级碗”橄榄球冠军联赛,美国总统也亲临这场年度盛事。与此同时,密谋已久的暗杀行动正在进行,没人知道一千二百磅塑性炸药究竟藏在哪里,而全世界即将在实况转播中目睹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托马斯·哈里斯擅长以洗练而冷峻的笔法勾勒角色形象,同时拷问人性、批判现实。《黑色星期天》是其力作,一经出版便跃居各大畅销榜榜首,同名改编电影亦风靡全球。

    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激动人心,所有力量汇聚成一场末日级的爆炸。——《纽约时报》

    托马斯·哈里斯是今时今日还在写作的最佳悬疑作家。——《华盛顿邮报》

    《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原著作者托马斯·哈里斯力作

    游走心理迷宫的犯罪小说 载入经典殿堂的类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