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化
-
全民寂寞的美国
美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处处都是繁华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如美剧里那样丰富多彩吗?真实的美国到底什么样?
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亲身游历美国38个州,行驶13978英里,考察上百个美国小镇的风俗、饮食、娱乐、交通,最后惊奇地发现: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似乎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灯红酒绿,而是在平凡真实中透露出淡淡的寂寞。
美国小镇之间遍布着长得望不到边的公路。你可能得一路和平淡无奇的玉米地作伴,直到迷迷糊糊开了几百英里后,汽车成了“铁烤箱”,你才从呆滞中惊醒:“仪表盘应该这么烫吗?”
美国小镇的娱乐活动乏善可陈。居民们仅有的乐趣就是听广播电台播音员说胡话,“打击手犯规了……打击手又犯规了”,半个小时内他们可以用理所应当的语气让棒球打击手击球犯规1000次。
美国小镇充斥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口音。南方人讲话的方式就像挣扎在昏迷与清醒边缘似的,大多数人说话的速度比换鞋袜的速度还慢,“你……想看……早餐菜单吗……甜心?”“我想……我已经饿死了。”
翻开本书,领略美国繁华背后真实而平凡的小镇生活。
-
泰坦的女妖
温斯顿•伦福德乘坐私人太空飞船进入时间同向曲面漏斗后,就一直以波现象的形式存在,在起点为太阳、终点为参宿四的一条变形螺线上断续跳动,直到被地球截断。
所以每隔五十九天,他就会在太阳系地球美国罗得岛的纽波特市,物质化一小时。
穿梭时空的伦福德因此能通晓过去、预知未来。他预告,玛拉基•康斯坦特这个地球上的首富,即将和伦福德的太太共同前往火星;他还知道从特劳法玛多尔星来的机器人,在泰坦星上为了一个修理宇宙飞船的零件等了整整两千年。
伦福德不知道的是,到底是谁设计了这荒唐命运的剧本?
而依据安排踏上时空旅程的康斯坦特,又有什么在终点等着他?
谜底,就在特劳法玛多尔星人手上的那封信里……
-
被解释的美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金雯关于语言和文学的感悟之作,分为“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四部分。作者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复旦大学,并以网名“莫水田”在微博、微信公号、豆瓣等平台与英语爱好者分享语言学习心得。在书中,作者亦师亦友,谆谆善诱,倾囊分享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在文学、文化层面上的深度思考;此外,书中也有涉及英语论文、申请海外研究生、推荐信、求职信等实用写作内容,可谓囊括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
金雯(莫水田)编舟渡海之作,致敬语言,致敬巴别塔。
未被解释的美在我心里激起一阵烦躁。——威廉·燕卜逊
1、豆瓣、微博、微信公号上备受关注的英语达人莫水田首次出书漫谈英语学习观。七年来,莫水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英语知识贴,统统收录在书中,一本在手,英语不愁。
2、一本关于英语的微型百科全书,不教条,不枯燥。为你解答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上的困惑,教你领略小说、诗歌、随笔、音乐、广播、电影背后的文学、文化奥秘和趣味。语言可以被解释,美也可以被解释。
3、一本可以生长的书。除了纸质内容,书中还列有22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有趣好玩的视频、寓意深刻的文章、精心收集的英语学习网站、丰富多样的延伸阅读书单,内容罕见,形式多样,便于读者一键扫描,随时随地阅读。
4、开本和用纸考究,装帧清新雅致,版式赏心悦目,方便阅读和随身携带。
-
小说家与小说
本书评价了近八十位有影响的小说家和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到20世纪后期美国华裔女作家,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四百年间小说艺术的流变。布鲁姆教授以资深读者的品位和独到眼光,带领我们走进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点评其艺术价值,分析各位作家所受影响和流派渊源,将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层次。
-
活山
☆ 入选 豆瓣·2018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 入选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自然文学奖
...................
在这高处,没有动静,也没有声响。
人类离这儿大概还有千万年远吧。
我存在着:这就是大山赐予我的最大恩典。
.... ...............
☆ “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 ”(《卫报》)
☆ 肖像印在英镑的传奇作 家 娜恩·谢泼德
☆ 蒙尘三十余年的文学经典 中文版 初次引进
☆ 中文版特别收录 珍妮特 ·温特森 诚挚推荐书评
☆ “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 罗伯特·麦克法伦 万字长文作序
...................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途,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对山的生命体察得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伦等知名作家均成了娜恩·谢泼德的忠实读者。
...................
如《尤利西斯》之于都柏林,《达洛维夫人》之于伦敦,《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热情的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
之所以说《活山》这本书“好”,是因为它在一个特殊且微小的主题中,找到或者说提取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这趟禅宗式的“登山朝圣之旅”让人享受其中,它极具启发性地融合了哲思和纪实,反映了在她所爱的山水中,处处皆是生命的各式形态和力量。——阿莉·史密斯
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但事实上又不止:它长达一千多页,因为你将会至少读十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雷扎德,知名书评人
-
沙岸风云
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超现实主义第二浪潮”的主要旗手朱利安·格拉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一部闪烁着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精神的瑰丽而深沉的小说,一个回溯历史与影射现实的天方夜谭式的离奇故事。
内容简介
《沙岸风云》是一部闪烁着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精神的瑰丽而深沉的小说,作者虚构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离奇故事,用以回溯历史与影射现实。小说描叙阿尔多青年时代的一段离奇经历。当时奥尔塞纳城市共和国这位上层贵族子弟在一次痛苦的失恋后,要求并被批准调往西尔特沙岸,任海军指挥所的“观察员”。与西尔特省隔海相望的法尔盖斯坦共和国,在三百年前曾与奥尔塞纳发生过一场战争,此后双方一直处于不战不和状态。阿尔多的到来使平静的海面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在坠入豪门之女瓦内莎的情网之后,登上了海域边界线上的一座小岛,继而在海军指挥所大兴土木,整修要塞,后来驾舰越过海界,驶向对岸,遭到法尔盖斯坦炮击,从而使这两个国家面临重燃战火的严重危险。
《沙岸风云》是朱利安·格拉克的代表作,曾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发表后成为轰动性作品。小说构思独特,文字深沉,其用意虽在讽刺二次大战初期法德之间那场“滑稽战争”,但作者声称他无意构思一部历史小说,他所追求的与其说是讲述一个“永恒的故事”,不如说是在提炼一种“历史的精神”。
-
不定的时刻
◆ 生之现实与死之记忆的缠绕和搏斗
◆ 在奥斯维辛之后,普里莫·莱维以诗歌之眼凝视人的存在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男人:
在泥泞中劳役
不知安宁为何物
为半块面包而争斗
死于一个“是”或“否”。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女人:
没有头发没有名字
没有多余力气去回忆
眼睛空洞子宫冰冷
像冬日里的蛙。
···
【内容简介】
《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大屠杀见证者普里莫·莱维的诗歌结集,共收录莱维毕生写作的84首诗歌。在这本诗集中,莱维以饱满的感情,锻造了堪称经典的奥斯维辛诗歌——它们将真、善、美融为一体,既以最深邃的目光审视了一个幸存者、见证者乃至一群受难者的苦难心灵,又以最凝练的方式展现了这位20世纪文学巨擘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与反思。此外,莱维也思考人生、关注自然,展现出他文学的另一面。
...
【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编辑推荐】
◆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莱维毕生诗作结集,时间跨度超过40年,共收录84首诗作,其中包括两首未曾结集出版过的诗歌。
◆ 和莱维冷静、克制、沉重的小说和非虚构作品相比,他的诗歌迸发出了浓烈、饱满的感情,凝练的诗行中,蕴含着高浓度的感情,展现出莱维的另一面。
◆ 莱维用诗歌的形式再一次为大屠杀写下了属于他的证词,曾有人说“证词”不具有美学意义,但莱维的诗歌打破了这一成见,它们既是深刻的证词,也充满了艺术之美。
◆ 荣获卡尔杜齐奖。(卡尔杜齐为意大利著名诗人,19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趣的是,诗集中《虔敬》一诗却讽刺了卡尔杜齐的诗作《牛》。)
◆ 诗集中多处引征但丁、里尔克、艾略克等名家名著,意象丰富,趣味盎然。
◆ 译者特为引征之处添加详实注解,方便中文读者阅读。
◆ 编排精巧。书写大屠杀的诗歌集中于《不定的时刻》一辑;展现莱维诙谐、天真一面的诗歌则收于《其他的诗》一辑;未曾结集发表,中文版首度收录的诗收于《未结集的诗》一辑。
-
最危险的书
※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2014年《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畅销书
※2015年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类小说项大奖
※2016年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一本在连载中就被斥为色情,一度被英、美两国查禁的书,在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陆续写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拥有它、售卖它、宣传它,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违法的。而如今,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而它从地下到公开,从查禁到合法,从贬斥到赞誉的豹变,不啻于一段作家、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共同参与的冒险旅程。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最危险的书》是关于《尤利西斯》这部大百科全书伟大“命运”的交响曲。作为一部文学史的专著,史料的详尽和论证的扎实显示了作者学术水平的高度。此外,《最危险的书》突破了文学史的传统边界,进入了文化史的广阔天地,由此带来了开阔的视野。
【媒体推荐】
这是一个讲得很精彩的好故事———现代主义如何击败言论审查的权威体制。凯文•伯明翰用他杰出的想象力重现了乔伊斯和他的世界,书中描述栩栩如生,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哲学俱乐部》
《最危险的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书中聚集了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让一名小说家艳羡不已。通过凯文•伯明翰精湛的表述以及无懈可击的研究, 这个关于一本书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以戏剧性的方式宣称: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马修•珀尔(Matthew Pearl),《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但丁俱乐部》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政府言论审查制度以及反淫秽法下所受的迫害,在写作功底深厚的凯文•伯明翰这本文采飞扬的书中得到了绝佳诠释。伯明翰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旅程,穿过乔伊斯所遭受的桎梏,最终抵达《尤利西斯》的解放。这本书文笔流畅、新颖独特,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已经消逝的世界,那里有小杂志、文学资助、邮政与海关法、正风扫荡以及法庭里的英雄。
———罗伯特•斯庞(Robert Spoo)著有《无版权:盗版,出版,公共领域》
-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为“巴西国宝级诗人”安德拉德的诗歌精选集,中文世界首次译介。
安德拉德是巴西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承先启后,开创了一代诗风。风格充满俚语活力和文字游戏快感的反讽式抒情,并对巴西本土现实语境持有批判态度,融入了通过反思二战而获得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诸多复杂感受。他是那代巴西文坛,最具革命精神的人物。1980年末,他的头像出现在巴西的50元纸币上,成为国民最为爱戴的“公众诗人”。
2016年8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巴西影坛一姐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和英国影后朱迪•丹奇联袂朗读了安德拉德最负盛名的诗篇——《花与恶心》。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收入了三部重要诗集(《一些诗》《自然之爱》《人民的玫瑰》)中的诗歌作品。他解放了诗歌语言,大胆采用平民化的口语来书写日常生活,甚至糅入市井俚语,以冷峻幽默的同情心,提升了巴西日常生活的抒情表现力。
-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
专为青少年与文学爱好者写作的实用阅读指南。
从荷马史诗到哈利·波特,从阅读方法到写作实践,
轻松理解经典与流行文学的伟大之处。
..................
◎ 编辑推荐
☆ 哈利·波特和俄狄浦斯有什么共同 点?为什么名著主人公总得肺结核?如何读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荷马史诗》与《星球大战》?涵盖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体,讲解包括反讽、象征、隐喻在内的各种文学手法,让青少年读者轻松理解文学更深层次的意义。
☆ 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托马斯·福斯特专为青少年写作的阅读指南。
☆ 19堂主题文学阅读课,更有学以致用的阅读实践课程和给青少年的阅读清单,搞定阅读理解与写作的同时拓展课外阅读。
..................
◎ 内容简介
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托马斯·福斯特专为青少年写作的阅读指南。内容涵盖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南,用轻松幽默的描述与对话,向孩子们解释作家是如何使用象征、隐喻、特征、设定、策划以及其他技巧进行创作。哈利·波特和俄狄浦斯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名著主人公总得肺结核?如何读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荷马史诗》与《星球大战》?从阅读方法到创作实践,真正理解伟大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爱上文学阅读与写作。
..................
◎ 媒体推荐
孩子不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研究文学的论述,但是会发现非常有用的文学指南!让孩子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启发他们更广泛地阅读。
——图书馆周刊
这本轻薄短小的文学指南提供了孩子一扇正确的窗口,能接受文学微风的洗礼——而且绝对不会把他们吹跑。
——书单杂志
许多读者都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位像福斯特一样令人愉快的高中文学老师。
——科克斯书评
福斯特是一个诙谐、狡猾、挑衅、具有洞察力的文学评论家。
——出版商周刊
..................
◎ 读者评论
看完前言与第一堂课,心里便开始埋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再加上大学没有的语文课,我们读书时学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啊!只懂得根据套用的思维方式阅读文章,划重要语句和形容词,但是回答文章中心要点却怎么也答不准;按照高考作文模式写作,毕业后连个读后感都写得歪歪扭扭的,连看本小说都只知道他的情节与主人公喜怒哀乐,读完一本书之后仍有疑惑,为什么?因为我看不懂。在看完这本书的前言与第一课之后,我能开始渐渐发现文学的乐趣了。
——豆瓣读者评论
这本书是绝佳的补充教材。我指定了其中几个章节作为大学文学选修课指定阅读材料。学生们都很喜欢。我发现学生读过这本书后,变成了比较懂得批判,也懂得如何诠释的读者。
——goodreads读者评论
-
九故事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他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拥趸,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日语版的译者。
《九故事》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被列入《西方正典》,收录其最负盛名的九个短篇故事,其影响不亚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亦为其巅峰之作,用平静克制却又摄人心魄的语言勾画纯真与美在现实中的困境,述说人生的真相与寻求解脱的重要性,堪称美国文学艺术的典范。
《九故事》收录了塞林格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九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体,又互相关照,写出了塞林格眼中战后的一代年轻人之“爱与污秽”。故事中有纯真绝望的青年,有早慧困惑的儿童,有奋力融入孩子内心的母亲……塞林格让笔下的那些年轻人、孩子们还有不成熟的成人们经历或者看到爱、对爱的渴望、死亡、绝望与疯狂,展现爱与美在现实中的闪现与困境,揭示世俗人际关系对人的牵绊与拖累,诉说对于人生领悟的重要性,以探索与追求灵魂的解脱。文学大师塞林格用平淡从容,不动声色,却又蕴含巨大能量的致密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
拾贝人
普利策奖得主 时光地图上的拾荒人 首部精妙短篇
畅销20万册《所有我们看不见得光》作者处女作
普利策奖得主,二十一世纪全美最佳小说家
—————————————————————————————————————
《拾贝人》是由八个短篇故事构成的小说集,是安东尼·多尔最早的一部小说集,也是最先为他赢得声誉的作品。与《记忆墙》都以“记忆”作为主题不同,《拾贝人》的八篇故事各自言说,每一篇都有一个主题,但书的整体基调还是不出多尔关注的关于失去、疏离、人与人间的距离等问题,读者在《拾贝人》中不时会感觉到《记忆墙》里似曾相识的人物或者情感。
《拾贝人》:漫步在肯尼亚沙滩上的盲人每天都在收集贝壳,他用手指感受贝壳的螺纹、体刺以及皱褶,在触摸中他通灵般感受到夹在贝壳里的另一个神秘的异域世界,那里的光明与黑暗召唤着他失去的家国记忆……
《猎人的妻子》:一位年轻女子发现她可以通过触摸刚刚死去的动物尸体来探索动物的内心世界,但这对作为猎人的丈夫造成了很大困扰甚至恐惧。最终他们不得不分开。多年以后,妻子写信邀请丈夫参加她在芝加哥举行的通灵表演,丈夫在观看表演中,因分离多年而产生的越来越孤独的恐惧消失了,从妻子身上他似乎悟到走进人心深处的真谛,他决定再次向妻子敞开心扉……
《七月四日》:美国人和英国人打赌,谁能在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前钓到最大的鱼,输的一方要受到羞辱性惩罚。美国佬们自信满满,他们从挪威辗转到芬兰,又经波兰去白俄罗斯,然而他们没能如预期般钓到一条满意的大鱼,不仅如此,英国佬在世界的另一边还会不时寄来照片,炫耀他们的收获。绝望的美国人最终流落到立陶宛,在约定的最后一天,奇迹发生了,可当大鱼被钓上岸时,他们却选择向英国人认输……
《守护者》:一名利比里亚的难民亲眼目睹国家被血腥屠戮的惨状,甚至在无意间杀了人。作为难民,他逃到美国,被收容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做帮佣。然而他却把心思用在埋葬搁浅鲸鱼群的心脏上,最终被美国主人驱逐。他偷偷回到埋鲸鱼的地方,用偷来的种子经营起自己的菜园,看着种子一点点发芽、结果,他真切地找寻到了救赎自己心中血腥杀戮的方法,然而美国主人家的小女孩发现了他的秘密,一切又开始改变……
————————————————————————————————-————
“这些情节复杂、引人共鸣、独具美感的故事,唱出了作者的心声。每个故事都展现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世界,令人难忘;这些故事集中在一起,呈现了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集。”
——安德烈娅·巴雷特《“独角鲸”号的远航》和《热船》作者
“在这部作品集中,多尔见证了历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事件或者大人物的故事,而是在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发生的小故事,多尔从这一视角讲述出了最好的故事。多尔的勇敢和特别之处在于,他不屈服于任何诱惑,反而努力谱写出一支独一无二、震撼人心、又平易近人的乐曲。简而言之,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佳短篇故事集。”
——科拉姆·麦卡恩
“让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说处女集……多尔的故事唤醒了人们因为深爱某人或某物而欣喜若狂的感觉。”
——《泰晤士文学副刊》
“精妙绝伦的故事……多尔以其简洁、经典的风格成就了这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集,在他的笔下奇迹的发生变得如此自然。”
—— 《周日时报》
“毫无疑问,这部文学处女作具有超凡脱俗的魅力:怪诞不羁、 超世绝伦,却又风格明晰、纯净优雅。这些短篇故事由共同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人类情绪的复杂深奥,叹为观止的自然之美,以及令人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读完此书,多尔塑造的人物形象会久久在你的梦中停驻。”
—— Venue
“在多尔眼中,我们能够牢牢抓在手中的东西,和我们努力想要去理解的东西,如爱情、失落、记忆等,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多尔为此深深着迷……当多尔把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天赋与作为人对生活磨练朴素的思考结合在一起时,他常常能把我们推向一个更远的境地。”
—— Hampstead & Highgate Express
“一部卓越非凡的处女作品集!在这本书里,自然世界的博大精深与人类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卫报》
-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
本书是蒙元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量级作品,是作者在研究、思考中国政区地理版图的多元性、民族心理文化的整体性与蒙元历史的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而写成。
作者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刚出现的历史早期,本不包括一些非华夏地区,如西藏、新疆以及长城以北 的草原。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些部分连接为一体?如果你想理解今日中国的政治一体性、版图形态和民族心理,必须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并维护的蒙元帝国开始。
书中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将松散的草原部落联盟塑造为一个帝国的奋斗历程,和他最重要的继承者忽必烈汗对整个传统中国地区的征服和进一步的版图扩张,以及这一过程中在沿袭和扩展汉唐传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基础上,充分调动源于内亚边疆帝国国家建构模式的政治及政治文化资源,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塑造;揭示了成吉思汗和他创立的蒙元帝国对今日中国之形成的巨大影响。
本书是《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的姊妹篇,成吉思汗发动的西征惊醒了欧洲,建立的蒙元帝国打破地理、政权的阻隔,促进了各文明的交流,比哥伦布早300年揭开了“世界史”的序幕,同样他发动的南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明人的哀叹,就真实反映了蒙元灭宋对当时人们的巨大冲击,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七百多年后我们再看宋亡元兴那段历史,中国历史因之发生了巨大转向。正如日本著名学者杉山正明所说,就是从“小中国”转向了“大中国”。蒙古帝国第一次将西藏、蒙古草原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这是“统一的中国”首次完整呈现,疆域之阔大让汉唐也难望其项背。
入主中原以后,在沿袭和扩展汉唐传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基础上,蒙古统治者充分调动源于内亚边疆帝国国家建构模式的政治及政治文化资源,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塑造,这些恰恰影响了今日中国之形成。
名家评论
在元朝之前的中国是“小中国”,但中华帝国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拓展了,从“小中国”转向了“大中国”。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 杉山正明
本书所设定的框架与内容搭配,是十分契合于作者的写作宗旨的。他要叙述的那个故事的核心是,在祖父(成吉思汗)把当日中国的一部分并入幅员辽阔的“大蒙古国”的基业之上,孙辈又怎样把整个蒙古高原变成了元代中国的一部分。事实上还不止蒙古高原,当代中国版图内的其余内陆亚洲诸地域,再加上云南,合并在一起,成就为一个与汉文明区域共命运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中国”,这正是元朝留给后代中国人的最重要的一笔政治遗产。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姚大力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如果青春需要一部圣经,那它只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传奇作家塞林格成名作和代表作,让青少年的质问、怀疑和逃避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发泄,一经问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影响不衰,被评为20世纪百本英文小说,《时代》杂志推荐的百部文学经典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也深受学者重视,每一个人都能在“麦田”里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迹,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无数中学和高等院校指定《麦田里的守望者》为课外读物。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塞林格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塞林格的拥趸,并且翻译了日语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此中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为著名翻译家孙仲旭呕心译作,校订重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是十六岁的中学生霍尔顿,他出身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老师要他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出人头地,而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论酒精和女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无心学习,老是挨罚。第四次被开除时,霍尔顿没有回家,只身在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终于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
刺客之死
编辑推荐
.
◆各国读者平均1个通宵读完!肯·福莱特经典悬疑作品。
◆肯·福莱特——通宵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他的31部作品畅销80多国,累计销量已逾1.65亿册。
◆肯·福莱特的重磅畅销小说《巨人的陨落》火速横扫北半球17国排行榜
1.登顶《纽约时报》 畅 销书排行榜;
2.登顶《华尔街日报》年度畅销小说榜;
3.登顶《今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4.登顶法国《书业周刊》年度畅销小说榜。
◆文学中充满了可爱的反派、性感的坏人,这个刺客就是!——肯·福莱特
◆本书再一次将紧张感推向顶点,比一口喝下猛烈的酒还刺激!——《纽约时报》
.
内容简介
.
他是逃亡国外的亡命刺客,为阻止俄国被卷入一战,只身来到伦敦暗杀俄国使臣。丘吉尔和整个伦敦的警察向他步步紧逼,行刺过程困难重重。这时,一个女人的出现给刺杀带来了转机,却也引出一个隐藏了19年的秘密……
.
媒体评论
.
◆它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一页一页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大都会》
◆政治与阴谋、爱情与亲情,命运仿佛被无形的手牢牢攥住……这是一部让人想再读一遍的惊悚悬疑小说,它好看的程度无法言喻。——《新闻日报》
◆读完这个故事,那种紧张感久久不能消失,《刺客之死》彰显了肯·福莱特讲故事的水平。——《时代周刊》
◆一个个场景让人惊心动魄,随着故事高潮来临,心脏仿佛要跳出喉咙。——《查塔努加新闻自由出版社》
◆没有人像Ken Follett那样写小说,他将历史,阴谋和性融合在一起,大多数作家都无法做到这一点。——Goodreads读者
-
逃离疯人院:TED心理学家的疯狂之旅
这是一个关于疯狂的故事。一位科学家委托作者调查一本神秘图书背后隐藏的秘密,由此,作者走进了不可思议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并开始了一趟疯狂之旅。在这趟旅途中,作者接触了多位精神变态患者,深入他们魅力与暴力交织的精神世界。他结识了很多知名精神科医生,并学会了通过精神变态测试表发现隐藏在正常人中的精神病患者。
通过一系列离奇的故事,作者发现世界并不像那些阴谋论者所说,是由一群为非作歹的巨大蜥蜴在暗中统治着。相反,作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很多被诊断为精神变态的人其实是正常人。那么,如果你突然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未出嫁之前,弗吉尼亚·伍尔夫原本是斯蒂芬家的小姐。”《弗吉尼亚·伍尔夫传》是这样展开的,从斯蒂芬到伍尔夫,传记自然分为两卷,它是第一部探讨这位作家生平的真正完整作品。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外甥,昆汀·贝尔撰述时拥有家庭亲密关系提供的权威性,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带有偏见,采取逃避态度或感情用事;他是一位观察者,而不是一位参与者。他的意图是个人史,而不是文学批评,他达到了这个目标,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的叙述结束之际,弗吉尼亚·伍尔夫呈现出了有别于她那种莫测的艺术世界的真实形象。
书中提到很多著名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萧伯纳、利顿·斯特雷奇、约翰·梅纳德·凯恩斯、E.M.福斯特、鲁珀特·布鲁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哈罗德·尼科尔森——不过,让读者始终着迷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她凭借自己的智力、机灵和美貌吸引了他们,对于那些有幸认识她的人来说,她就是这样做的。
-
奔跑的查理
跑步,让我找到某些东西,也让我丢弃某些东西。
这是一本记录世界著名长跑运动员查理•恩格成长经历的励志小说。查理•恩格的一生都在奔跑。他从马拉松开始,接着是超长马拉松。三十五英里,五十英里,甚至数百英里,深入地球的不毛之地。他用自己的双脚,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跑步让他戒掉了持续十年的可卡因毒瘾,并让他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年保持了清醒。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新的生活。
-
奥麦罗斯
《奥麦罗斯》是一部现代人的史诗巨构,对沃尔科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歌之一”。全诗共七卷八千余行,以圣卢西亚黑人渔民赫克托和阿喀琉争夺美丽的女仆海伦为主要线索,通过一群生活在圣卢西亚的当代人物以及众多来自现实、梦中、历史、经典 的人物,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奥德修斯漫游记。诗人以加勒比海为轴,纵贯美洲、非洲和欧洲,以当代为坐标,上下五百年,在空间和历史中自由穿梭,把殖民历史、个人记忆、希腊神话、现实政治、加勒比海地区的生活经验交织为一体,用多元声音和多重线索的后现代手法,在魔幻色彩、厚重历史和后殖民语境之间形成了广阔的诗意空间,是一个蒙太奇一般眩目的文本。《奥麦罗斯》涉及真实的历史,也是内在流亡者的痛苦所塑造的心灵史诗,它更让我们认识到,所有这一切都关乎我们自身。
【媒体推荐】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歌之一。”
――约翰·卢卡斯,《新政治家和社会》
“在幽默、情感深度、语言的丰富创造性,以及表达人物思想并迫使读者跟随他们的思想和形象的快速变化的能力方面,没有哪一位诗人与沃尔科特先生相匹敌。这个奇妙的故事以螺旋的方式传播、复制了人类的思想,最后,令人惊讶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属于我们。”
――玛丽·莱夫科维茨,《纽约时报书评》(1990年最佳图书)
“人物在沃尔科特手里栩栩如生;当黑人和白人走复杂的路时,他们会得到同等的理解和同情……机智和语言游戏……活跃在这首非凡的诗的每一页……从一节到另一节,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惊喜来源,这种音乐如此微妙,如此多样,如此细腻,以至于它从未在超过8000行中出现过错误的音符。”
――伯纳德·诺克斯,《纽约书评》
-
中国革命1911
说起辛亥革命,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沉重:旌旗飘扬,革命人浴血奋战,清政府垮台,清帝逊位,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称帝……我们了解到的都是宏大的叙事、严肃的政治问题,但在其中却甚少能平民百姓的身影,他们就此沉寂在了历史的洪流中。大众的沉寂,细节的缺失,致使鲜活的历史变得枯燥无味,辛亥革命这场影响中国至深的大变革也被符号化。
而《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则是一本由17本调查日记凝结的不朽力作,书中充满了丰富、鲜活的细节,由细节重返历史现场,从而使读者全面了解辛亥前后的社会百态,更加深刻理解那场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本书创作于1912年,即辛亥革命爆发的第二年,可谓是“西方第一本介绍辛亥革命的书”,其言论之犀利,百年后的今天仍发人深省。
在此也要重点介绍下本书的作者阿瑟•贾德森•布朗博士,他是美国长老会的牧师,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著有多部有关远东问题的作品。
在《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中,布朗博士运用了整体史的理论和方法,对辛亥革命发展的政治生态做了广角度的审视,深度考察了推动辛亥革命的潜在的社会力量。在书中,他也写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他认为中国人替人顶罪、为报复诅咒别人自杀、爱面子、见死不救、迷信等被西方诟病的问题,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和社会风俗决定的,而且西方也有很多在中国人看来奇怪的习惯,诸如野外徒步、吃半生不熟的牛羊肉、男女同桌等。另外,他也对于清朝人人敌视外国人予以理解:哪个国家受到如此欺负,不会仇视反抗侵略者呢?摒弃了西方学者傲慢的观点。
布朗博士通过在中国的走访,了解到了最真实的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性格,冷静而犀利地向西方读者解读中国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与伟大意义。同时,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一手材料,尤其是引用了一系列数据,丰富了历史内容,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晚清。他认为,“要了解这场革命,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考察埋藏在他们身上的引发这场起义的伟大力量。”布朗博士客观反思了这场革命背后的东西方文明冲突、传统与守旧、经济与政治等种种矛盾,纠正了很多西方的偏见,希望西方能够正视和尊重中国的重新崛起。
此外,布朗博士从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充分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力。而且布朗博士很擅长讲故事,文字隽永,让人欲罢不能。编者在文中穿插了大量有价值的珍贵历史图片,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那段历史。相比同类书,《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是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不二选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