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癌症·防御

    作者:李治中(菠萝)

    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不得晚期癌症,甚至不得癌症,才是目前解决普通国人难以负担抗癌药的更好方法。

    这一本书面对的是更广大的人群,详细解析如何科学地预防与筛查癌症,帮助更多的人远离晚期癌症。

    如果你关注健康,希望远离晚期癌症,这就是写给你的书。

    ——菠萝

    -

    本书是从预防角度科普癌症相关知识的一本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可以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防癌手册。

    一开篇,作者就对读者阐明了预防癌症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两个级别的预防的概念。正文共分为九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关于癌症基础的一些知识,然后从先天基因到饮食,再到身边风险、感染危害,按 照由先天到后天,由自身到他人的逻辑组织知识点,进行关于癌症的病因、传播的科普知识。在此基础上,第六部分着眼于体检筛查,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癌症如何尽可能地通过体检筛查的方式预防。除以上外,作者还贴心地对关于癌症的常见流言及误会加以澄清,帮助读者树立起对癌症的科学认知,并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和教训,收入了几位患者的真实故事。

  • 爪牙

    作者:[美]白德瑞(Bradly W. Reed)

    一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典范之作。深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史料,描绘地方县衙吏役的日常综合图景,颠覆人们对吏役的刻板印象,从“爪牙”透视中华帝国晚期的历史。

    【图书简介】

    书吏和差役,帝国之“爪牙”,基层社会运行和帝国统治不可或缺之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生动形象。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合理性”(不可或缺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并思考其活动是如何可能影响到清代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之关系。

    在构建以“爪牙”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对我们深入理解官僚制、国家与社会之关系、话语分析等社会科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皆富有学术启发性。

    【图书亮点】

    1.“超级教授”黄宗智主编的“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03号图书;

    2.徐忠明、赵世瑜、邱澎生、张泰苏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

    3.深挖历史细节,还原真实图景。本书深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史料,脉络清晰,论点集中,在零碎散乱、复杂繁多的档案中,尽可能还原历史细节,合理地描绘出一幅清代县衙吏役的日常综合图景;

    4.学术价值较高,学术启发性强。在构建以“爪牙”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他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

    5.译文反复打磨,力求“信、达、雅”。译者忠于英文原著,将西方一些特有的学术表述做了本土化处理,契合清朝的时代语境,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语言流畅,为中国法史学作品如何与西方演变做更有效的比较和对比,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6.本书装帧契合本书内容,融合了《点石斋画报》及渝城图—巴蜀衙门局部等元素。书中还从已影印出版的巴县档案选编、官箴书、清末的《点石斋画报》等史料中选取了若干张档案原件照片、书页和图画,并将其作为中译本封面设计的素材与书内的插图,与本书内容相互映照。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学术著作,皆漫画式地将衙门吏役普遍描述为贪腐成性、一心只为追求自身私利之辈,认为这些“为官之爪牙”的小人物在侵蚀着帝国统治的根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展示了与上述刻板形象大为不同的另一幅历史图景。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创制出了并奉行着一些非常精细的惯例、规矩与程序,但这些事实上发挥着行政法律制度之功用的惯例、规则与程序,却不被清代的正式法律所承认,其中一些做法甚至历来被朝廷视为非法并下令禁止。不过即便如此,上述这些惯例、规矩与程序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在弥补着由于缺乏正式规则所造成的空隙。

    本书超越那些将衙门吏役简单视为反面人物的刻板印象描述,它不仅在瞿同祖等前辈们所做的先行研究之基础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学术推进,而且揭示了迥异于马克斯•韦伯所描画的现代西方理性化官僚行政的另一种行政行为模式。

    【名家推荐】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以巴县档案为基本史料,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此书的一个耀眼亮点,是以“惯例”为分析工具,考察巴县衙门书吏和差役的人员构成,评估他们的人数与行为,推翻了以往那些印象式的夸张描述。特别是,基于廉洁奉公的高调职业伦理及维护这一伦理准则的律例规定,书吏和差役的定额薪资极低甚至一度被克扣殆尽,办公经费更是严重短缺,从而产生了名目繁多的规费。在清人看来,如果“规费”之外一钱不要,那么就不能算腐败。此书作者认为,吏役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腐败。律例对吏役的规制极为粗略,其所留下的空白,往往由“惯例”来填补。关于书吏和差役的利益分配、内部晋升诸问题,便是由惯例和合约来调整的。这一亮点的启示意义在于,若要理解清代中国的官场运作与民间秩序,则必须关注惯例。此书对吏役之“家族、朋党和派系”的分析,对“权力网络”概念的运用,亦有学术启发意义。

    ——徐忠明(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虽然中国学者自瞿同祖、缪全吉诸先生以来对明清时期的胥吏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但《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利用清代中晚期巴县档案为主要材料所做相同主题的研究,将这一群体置于具体的地方情境和日常行政运作的实况之中,使我们对其的认识更为深入。随着近年来清代县级档案的整理出版和各地大量地方文书的搜集与利用,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将会更为丰满、多样和细致。因此,此书无论在具体分析还是在理论讨论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国家设官,以为民也。故凡官与民亲则治,与胥隶亲则否”(光绪《澎湖厅志稿》卷3“职官”),清官与好官必定要“严打”胥吏吗?针对这类指责书吏与差役的传统中国主流政治论述,《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运用详实的巴县档案,矫正了我们习见常闻的惯性思维,并就胥吏如何作为清代政治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非正式制度”,借助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的历史社会学理论视野,进行了极有学术意义的对话与发展。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典范之作,自其出版以来,一直广为学界称誉。该书着眼于清代地方治理的制度结构与社会生态,生动且精准地描述了政府强权与社群自治的互动、交融乃至相互依赖,兼具实证厚度与理论深度。此外,在对县级档案的运用上,该书也是先驱者之一,引领了重大的方法论变革。如今它的中译版面世,对于国内学者来说,是又一次了解、剖析、学习“他山之石”的良机。

    ——张泰苏(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图书简介】

  • 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

    作者:[德] 韦尔纳·耶格尔(Werner Jaeger)

    《教化》第一卷分为“古风时代的希腊”和“雅典精神”两部分,以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作品、希腊肃剧与谐剧、智术师的论著、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为文献基础,以斯巴达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为社会背景,探讨了古希腊文明与城邦政治形态的形成、发展与危机,描述了paideia得以形成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及其在希腊文化与社会中的实践,试图阐明古希腊文化的理想从精神、心灵层面的逐步完善,到寓于城邦的政治理想之中,直至最后终结于雅典帝国及其联盟的失败与消亡的整个过程。

    第二卷从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详细分析了柏拉图对话录,尤其以近半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王制》(亦译《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以哲学这一希腊知识文化的成熟果实为核心,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德性、智识、公民的养成等希腊精神的基本方面,着重揭示了从古风时代孕育的paideia如何转变、成熟,如何体现于希腊人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塑造,并现实化为希腊城邦生活、社会交往的规范和理想形态,使得paideia成为塑造希腊精神形态的基本源泉。

    第三卷在更为广阔的希腊文化背景中,将柏拉图《法义》所体现的政治教化与神圣观念作为参照,对古希腊医学、修辞学、泛希腊城邦的政治文化、激进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伊索克拉底的修辞教育和德摩斯梯尼的政治实践,由此揭示了希腊古典时代晚期的复杂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理想,及其对于希腊精神、文化乃至paideia理想造成的多元冲突。

  • 人类状况百科全书(上下册)

    作者:[英]杰夫·戴尔

    ⭐村上春树推崇备至,毛姆文学奖、E.M.福斯特奖得主

    ⭐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全新评论随笔集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年度十大非虚构图书之一

    ⭐ 20余年时间跨度,漫谈影像、文学、音乐、当代艺术……

    既是致敬,也是重构

    每个文化奇观都是迷人的万花筒

    【内容简介】

    杰夫·戴尔用他创意非凡的浪漫小说以及精彩的、无法归类的非虚构作品,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热情粉丝的倾心。同时,他还写出了一些最机智、最精辟的评论,涉及的主题令人吃惊——音乐、文学、摄影和旅游新闻——在戴尔的笔下,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我报道。

    《人类状况百科全书》收录了杰夫·戴尔25年来的散文、评论和不幸的经历。书中,他在阿尔及利亚追寻加缪的影子,回忆80年代布里斯顿的救济金生活;他反思爵士乐的地位,也反思高级时装和当代艺术。无论他写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始终会令读者惊讶。对他来说,批评家的反思工作和小说家对生活经验的承诺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它们是相互启发的方式,以锐化我们的认知。他的作品是既能框定我们的世界又能扩大它的罕有之作。

  • 伟大的电影 3

    作者:[美] 罗杰·伊伯特

    ◆在一个害怕表现出对低级品位不敬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伟大的电影3》中100部佳作,选自罗杰·伊伯特生命即将画上句点之时,这是情真意切的推荐,不卑不亢的批评。

    ◆一句话唤出一个场景, 一部电影打开一扇窗。好的电影使人明智,能够让人跟那些与自己生活迥异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伟大的电影3》是伊伯特留给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遗赠,因为他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希冀。

    ————————————————

    【内容简介】

    《伟大的电影3》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在本书出版十六个月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书中收录的100篇影评,被作者视为构成“伟大的电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见证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启隔周一次的影评写作。在追问“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的过程中,伊伯特重温了伯格曼的四部经典,重拾对喜剧电影兴致,甚至对一些争议作品重新下了判断。

    入木三分的惊鸿一瞥带来了更深的愉悦和更大的反思。《伟大的电影3》中的伊伯特,是一位对自己品位相当自信的“自命不凡者”。他依然幽默,依然毒舌,还能感受到他正“时不我待”地将另类至极的佳品、屡被低估的影人、回怼粉丝的“敬语”统统塞进书中。罗杰·伊伯特证明了带着热情去观看电影,就可以开辟一条理解生活的路。

  • 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

    作者:[英]迪伦·埃文斯

    -编辑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拉康派精神分析师潘恒博士作序推荐

    ○ 出版近三十年来,最具经典性和实用性的拉康精神分析辞典

    ● 理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家案头必备工具书

    ○ 熟识拉康复杂、晦涩术语,推开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大门的入门级读物

    ● 超200个术语的详细定义,既展示拉康的用法及其演变,也追溯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 提供一份详尽的拉康生平与著作年表

    -学者推荐-

    ……本书令人惊叹地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概念与问题。对于真正想要理解拉康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必备的参考性著作。

    ——斯拉沃热•齐泽克

    ……对于任何对拉康和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

    ——大卫•梅西

    ……这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能给予新手和专家指引与激励。

    ——马尔科姆•鲍伊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彻底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而且还在电影研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与哲学等不同领域中继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拉康的作品以其复杂性与特异性的风格而闻名,对于受其影响的各个学科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本书针对超过200个拉康的术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既关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见的精神分析术语,又聚焦他自己的术语学如何经由其教学的不同阶段而发展起来。本书还详尽论述了拉康思想在历史上与制度上的背景,每一个主要概念皆被追溯至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本书强调了拉康思想的临床基础,对于那些处于训练和实践中的精神分析家而言,本书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对于其他学科的读者而言,本书亦是一本理想的阅读指南,是理解拉康思想的上佳起点。

  • 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

    作者:[英]迪伦·埃文斯

    -编辑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拉康派精神分析师潘恒博士作序推荐

    ○ 出版近三十年来,最具经典性和实用性的拉康精神分析辞典

    ● 理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家案头必备工具书

    ○ 熟识拉康复杂、晦涩术语,推开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大门的入门级读物

    ● 超200个术语的详细定义,既展示拉康的用法及其演变,也追溯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 提供一份详尽的拉康生平与著作年表

    -学者推荐-

    ……本书令人惊叹地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概念与问题。对于真正想要理解拉康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必备的参考性著作。

    ——斯拉沃热•齐泽克

    ……对于任何对拉康和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

    ——大卫•梅西

    ……这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能给予新手和专家指引与激励。

    ——马尔科姆•鲍伊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彻底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而且还在电影研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与哲学等不同领域中继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拉康的作品以其复杂性与特异性的风格而闻名,对于受其影响的各个学科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本书针对超过200个拉康的术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既关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见的精神分析术语,又聚焦他自己的术语学如何经由其教学的不同阶段而发展起来。本书还详尽论述了拉康思想在历史上与制度上的背景,每一个主要概念皆被追溯至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本书强调了拉康思想的临床基础,对于那些处于训练和实践中的精神分析家而言,本书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对于其他学科的读者而言,本书亦是一本理想的阅读指南,是理解拉康思想的上佳起点。

  • 90后来了

    作者:[韩]林洪泽(임홍택)

    “90后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可,但不愿意因此失去自我。

    他们追求”生活的游戏“,因为活在”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够累的世界“。

    90后一代中,年纪最长的已步入30岁。他们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以特有的简单、有趣和率真改变着周围的世界。本书作者林洪泽多年为韩国政府、企业做代际沟通方面的培训和演讲。他以轻快的文字风格、丰富的个案调查、统计数据、文化理论、社会背景分析,深入研究韩国的90后一代。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东亚90后一代青年共通的特性。

    90后讨厌

    长篇大论

    倚老卖老,爹里爹气

    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一切形式主义和人浮于事

    工作对生活严重入侵

    特权和不公平

    商业欺诈和诱导消费

    90后喜欢

    玩梗、表情包

    平等、开放的交流态度

    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决定权和参与感

    务实的工作方式

    工作与生活平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在社会各领域实现平等和诚实

    从个人喜好出发的消费

  • 岩田先生

    作者:[日] HOBO日刊ITOI新闻(编)

    本书取材于HOBO日刊ITOI新闻所刊载的岩田聪先生的大量访谈,以及任天堂官网上登出的《向社长询问》栏目,将“岩田先生的话”按照时间、主题的顺序,重新编排,汇集成册。从来自札幌的高中生“天才程序员”,到扭转巨额负债状况的小型企业社长,再到世界顶尖游戏公司任天堂主理人。岩田聪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与经验,价值观与哲学,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创意的思考,尽在这本书中。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宫本茂和糸井重里谈岩田先生的追忆文章。

  •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 / [美]威廉·L. 斯塔尔

    【编辑推荐】

    ★卡佛访谈合集首译中文,《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标配读物,精选二十三篇重要访谈。

    -----------------------------------------

    ★每一个被贫穷生活淹没的人、每一个被家庭琐事牵绊的人、每一个热爱文学与写作的人,都会在卡佛的谈话中得到共鸣。

    -----------------------------------------

    ★二十三堂大师亲授的创意写作课,清晰展现卡佛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完整收录卡佛私人作家清单。

    听卡佛谈论自己的作品:削减到只剩下骨髓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象征着创作转折的《大教堂》,仿佛天赐的诗集……

    看卡佛手把手教你写作:要真诚,不要耍花招,要开个好头,不要把好东西留到作品后面再写……

    看卡佛与文坛大师碰撞思想火花:契诃夫、海明威、庞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弗兰纳里·奥康纳、约翰·契弗、安·比蒂、巴塞尔姆……

    -----------------------------------------

    ★二十三篇卡佛本人出演的卡佛式“微小说”,亲历他的贫苦岁月、家长里短、高光时刻、生命末期。

    早婚早育的困窘、夜间扫厕所的工作、与契弗一起酗酒的教书时期、与酒精的长期斗争、与天才编辑的故事、与前妻的爱恨纠葛、与伴侣加拉格尔的相爱相助……

    -----------------------------------------

    ★二十三次敞开心扉的真诚对谈,寻找进入“卡佛领地”的路标:贫困、幸存与感恩。

    -----------------------------------------

    ★中文版由知名译者小二倾情译出。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卡佛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当卡佛谈论自己时卡佛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美国的契诃夫”,坐拥无数粉丝的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访谈录》是首度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合集,精选他去世前十多年间接受的二十三篇重要采访,清晰完整地刻画了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两次生命”,为深入了解与研究卡佛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访谈中,传奇卡佛抖落了一身标签(特别是“极简主义”),变回说话声音轻柔的大块头男人,真诚地讲述接地气的故事:钓鱼打猎、早婚早育、打工挣钱、酗酒戒酒、写作教书、投稿退稿……他对自己热爱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楼拜等人不吝赞美,对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则毫不留情。卡佛坦率、不做作的风格让陌生人放松,把正式访谈变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短暂却充盈的生命在他的话语中闪光。

  • 什么也别说

    作者:[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 帝京拼贴

    作者:高雅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东京繁阜盛景的回忆,跨越千年,直指人心,一字一句,仿佛眼前之物。虽不得再见,却要不厌其烦,将城中赏心乐事一一说与人听,落笔之时,不知是笑是泪。同样历数过长安寺塔光影的段成式,说“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的时候,大约是和孟元老一样的心情。

    读罢《东京梦华录》,我迷上了赏游旧时帝京。因是赏游,少了一本正经的科普,只由着性子寻乐,冷不防便遇上了园林建筑、天文考古、自然灾害、军事政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书画笔记、文人八卦、正史年谱……原来,这些线索绝非孤立,而是自有联系。于是,我试着将它们拼贴在一起,慢慢显现的,是古代中国城市的完整生活图景。

    并非一本正经的科普,而是诸多历史碎片的交错、重构与拼贴。作者不仅旁征博引,还真诚地融入思考与情感,以现代规划师的视角,试图拼出鲜活温暖的中国古代城市生活。

  • 我还记得

    作者:亦邻

    用一支画笔抵御遗忘。

    每天画一幅画,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备份记忆。

    *

    这是亦邻和姐姐清雅、妹妹小菀合力照 护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妈妈的真实故事。

    亦邻的妈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以前“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变成了一个被剥离了记忆、情感和正常认知能力的懵懂老人。作为一名插画师,亦邻试图用绘画帮妈妈抵御遗忘、留存记忆。看到妈妈被画里以前的场景唤起回 忆,开口说出“我还记得”,亦邻深受触动,于是坚持每天给妈妈画一幅画,画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的时光,画三姐妹小时候的故事,画妈妈曾经的理想…… 亦邻还鼓励妈妈拿起画笔作画,妈妈有时临摹亦邻的画,有时也写生,画家里的花花草草;心情好时,也提笔创作,画下三姐妹小时候的肖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涂鸦,笨拙、扭曲、凌乱,但亦邻看到了艺术给精神世界日趋荒芜的妈妈带来的改变,这鼓舞她一路坚持画了下来,她把这个系列的绘画命名为“唤醒妈妈的记忆”。

    除了画过去的事,帮助妈妈找回记忆,亦邻还用画笔记录当下,画下了三姐妹照护妈妈的日常:姐姐把妈妈当成大宝宝,负责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对待妈妈的耐心无边无际。妹妹发现妈妈在表演时表情会变得生动起来,便把唐诗、儿歌、绕口令等编配上动作,三姐妹陪妈妈玩以前的游戏唱以前的歌,帮助妈妈锻炼头脑。妈妈最常做的一个游戏是,姐姐大声唱:“我的好妈妈呀……”妈妈接着唱 :“我的好女儿呀。”然后两个人在一起用额头轻轻顶一顶、晃一晃。亦邻则用“和老二一起画一本书”诱惑妈妈坚持画画,用画笔备份妈妈终将被阿尔茨海病默粗暴擦除的记忆。

    妈妈的健康状况毫无悬念地一路下滑。从控制不住自己傻笑、“笑得花枝乱颤”到不知道怎么去笑了;从要女儿费劲心机哄劝着才肯吃饭到变得对吃东西毫无节制、贪吃、偷吃、甚至吃冰箱里的冷冻的生肉馄饨;从有洁癖闻不得异味到随处涂抹鼻涕,直至无法控制大小便;从沉迷看电视不肯活动到整夜踢踢踏踏走个不停,像上了发条一般……脑退化带来的异常行为荒唐又磨人,无药可医、不可逆转。如坠深渊般的精神折磨,一度令三姐妹心力交瘁,情绪崩溃。一天姐姐难过地对亦邻说 :“我怎么觉得越来越不爱妈妈了?” 亦邻知道,姐姐不是不爱,而是爱在这无尽的循环中消耗殆尽,被层出不穷的各种状况磨损掉了…… 直面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家庭照护困境和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问题,亦邻也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不断地自察和自省,三姐妹也各自获得了成长。亦邻以绘画为媒介帮助妈妈与现实世界重新关联,她自己也通过和妈妈一起回忆、作画,打开了心结,更加理解了患病的妈妈,重拾对妈妈的敬爱。姐姐作为妈妈的主要照护人,也在学习中找到了纾解心理压力的方式,积累了对抗疾病和衰老的经验。妹妹则用舞动和妈妈进行身体沟通,借以打开妈妈的内心。三姐妹各尽所能,帮助妈妈尽可能充实地有尊严地度过余生。 共同照护患病妈妈的过程中,三姐妹也在重新理解家庭与亲情、思考与探究生死观,逐渐懂得了,爱的本质是相互依存,照顾老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 身体与社会理论

    作者:[英]克里斯·希林

    作为身体研究的经典理论著作,《身体与社会理论》更新至第三版,旨在从理论上推进身体社会学和迅速扩张中的身体研究领域,着重分析晚期现代性下,身体、自我认同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论证与内容上,最新修订版延续前两版,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做出了及时、合理的回应,对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中身体问题的出现展开了精辟的描述,并对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章都经过重新编写,以增强整体论点: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研究身体的思路,既避免自然主义理论的化约论,也避免社会建构论学说的化约论。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作者:[英]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一部极具警醒意义的环保力作

    ★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版权发售全球27国及地区

    ★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姬十三、尹传红 力荐阅读

    ★来自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对自然的见证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和希望。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

    ★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

    --------------------------------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ZUI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

    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以逐年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ZUI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生物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

    【编辑推荐】

    1.一本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力作,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气候和生态环保是当前举世瞩目、关乎人类未来的大议题。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大加速”转向“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2.作者大卫·爱登堡备受世人尊崇,是无数人的自然启蒙者,他走遍全球,用70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具有很强的警示力。本书与同出他之手的英文同名纪录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相得益彰,并提供了影像镜头之外的更多观点和见解。

    3.原书甫一出版,版权即售出27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关注,读者反响热烈,亚马逊数千评论高达4.8。覆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匈牙利、挪威、芬兰、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捷克、韩国、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维尼亚、中国。

    4.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国内学者大咖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尹传红等也赞誉连连,力荐品读。

    5.内含24页彩色插图以及多幅黑白插图,展现了瑰丽多变的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大卫·爱登堡几十年的探索工作。随书附赠“生活醒语”小贴纸,为你的健康生活添点儿料。

    6.在国家层面,这本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绿色中国”的号召相契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策略和措施。在个人层面,本书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启发。

    --------------------------------

    【媒体推荐】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对人类的警示结合起来。第一个悠闲惬意,第二个诚挚紧迫……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临界点,爱登堡不无乐观地指出,人类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任何关心地球生态和未来的人,都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作品发人深省,向大卫·爱登堡爵士致以敬意,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热爱大自然的人。

    张辰亮 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爱登堡爵士是无数中国自然爱好者的启蒙者,他亲眼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因此他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思考。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然纪录片制作人和自然写作大家,大卫 爱登堡爵士在耄耋之年推出了这一重磅力作。这既是他一辈子钟情自然的回忆录,也是其呼吁环境保护的宣言书,值得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环境与我们未来家园的人们仔细阅读与认真思考。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

    荒野的复杂、精致和优美,胜过任何技术建造,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如此。这是大卫·爱登堡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爱登堡用一生的经历见证了这颗星球的神奇,他用朴素的语言、硬核的数据和人格的魅力展示,人类因技术能力而致命地自负,危险在迅速累积;人类世诸生命的未来取决人类能否放下增长执念、重返自然之道。“野化自然”,其实是让人类超越智人物种的局限,再次解放自己的心灵。每位知识精英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 东亚的诞生

    作者:何肯

    编辑推荐

    ◎中国的汉服、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究竟有何异同?

    ◎中医、韩医、和医是一回事吗?

    ◎端午节、印刷术、樱花起源地等一系列争议为何会引发中日韩民间严重的对立?

    ◎中华文化如何在东亚传播,汉字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撕裂东亚世界的民族意识是在何时,以何种 方式产生的?

    美国汉学家何肯充分利用现存史料与最新研究成果,回到东亚世界诞生的原点,再探汉字文化圈形成过程,揭示现代东亚各国文化冲突的历史根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秦汉至隋唐时期东亚历史发展进程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和现代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中华文化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以及东亚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他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证据,阐明了东亚各国如何通过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发展出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东亚文化。

    媒体推荐

    何肯的这部著作涉猎范围很广,包括土地所有制、贸易路线、移民和军事技术等,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他对中国与周边民族及文明的比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他的作品为更加深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 张磊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何肯的这部重要著作无疑将引发更多关于大学课程中关于区域研究重要性的争论,并将促使东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反思将现代民族国家作为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的合理性。

    —— 布雷特·沃克,蒙大拿州立大学波兹曼分校教授

  • 安乐死现场

    作者:[日]宫下洋一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 听懂另一半

    作者:[美] 黛博拉·泰南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8个月、被译为31种语言、拯救了无数读者婚姻的两性研究经典。两性各有一套惯用语言,误解常始于不对等的沟通。

    ◎ 编辑推荐

    ☆ 你以为你说的话就等于TA听到的吗?每天有多少争执是本可以避免的?有多少真挚的情感表达在对话中流失?

    ☆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8个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被译为31种语言的两性语言学代表作。

    ☆ 他迷路时,为什么宁可自己找也不愿开口问?她诉苦时,为什么比起建议更希望得到安慰?两性不同的社群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别方言”。当女性看重的关系性对上男性要求的独立性,常常让一方传达出的不等于另一方接收到的,误解和争执因此发生。

    ☆ 随语言学者深入社会的肌理,探寻沟通的逻辑。于人,明白他/她怎么想,为什么这么说,期待你如何答;于己,发觉性别方言的烙印,有效调整心态,懂别人,更懂自己。

    ☆ 无论你是与异性沟通还是与同性相处,无论你的沟通对象性格如何,本书都能从一个全新角度给你启发,帮你察言观色,知己知彼,提升情商,和睦关系。

    ◎ 内容简介

    黛博拉·泰南在本书中分析了两性沟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和女性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并非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的。女性使用的是建立联系的语言,更注重亲密性;男性使用的是确立地位的语言,更追求独立性。因此,在两性间的对话中,双方的首要目标并不一致。这种差异与感情深浅无关,却造成了不少误解,经常让双方都感到委屈。泰南会告诉你,了解了这种差异的起因和表现,你会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另一性的所思所感。

    泰南整合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提供了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会话的实例,你会在其中看到自身经历的影子。除了对两种沟通风格的基本解读以外,你还会读到两性对话中的打断现象、公开与私下沟通的差异、说教与聆听以及八卦行为的意义等引人深思的内容。

  • 聪明人的魔法箱

    作者:[英] 大卫·科顿 (David Cotton)

    本书为解决新问题而写,讲解了68个简单却极为有效的工具,就其定义、使用时机、使用策略、注意要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示例。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待解决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

    阅读本书,你将能够:

    ·面对极其棘手的问题也能游刃有余;

    ·快速确立真实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

    ·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变得更全面、更有创造力;

    ·更加自信地做出有效决策;

    ·让人生变得高效而富有条理。

    1.《聪明人的魔法箱》集合68个工具,既有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有创新思维的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协同运用,超值有效。

    2.体例完善,书中配有工具应用索引图表,助力快速解决问题。

  • 崩盘

    作者:[英] 亚当·图兹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