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德古拉事典

    作者:[日] 种村季弘

    暗黑美学名家写就吸血鬼百科全书

    深入剖析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

    本该令人恐惧的吸血鬼,为什么我们却抑制不住地受到吸引?

    ‍ 编辑推荐

    ◎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的怪人 —— 种村季弘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 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化知识信手拈来。

    ◎《德古拉事典》—— 包罗万象的吸血鬼百科全书

    书中包括吸血鬼系谱梳理,吸血鬼与黑死病、不腐之尸以及吸血鬼预防法的历史文献记录,还完整收录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官方吸血鬼文献记录 —— 1732 年由多位军医、高级将领组成的吸血鬼官方调查团,前往塞尔维亚调查大吸血鬼事件,开棺查验而记录的《见闻录》。

    此外,经由歌德、拜伦的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吸血鬼诗选集,以及戈雅、恩斯特等人的吸血鬼绘画赏析也一并网罗。

    本书还挑选了几位历史上“活着的吸血鬼”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曾为贞德战友的幼儿虐杀者吉尔斯·德·莱斯、虐杀人数超 600 人的“人血浴缸”发明者巴托丽伯爵夫人等。

    ◎《德古拉事典》—— 揭秘吸血鬼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之源

    为什么本该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暗夜眷属,却如此长久地活跃在文学、影视作品当中,甚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作为“直至死亡降临的生之赞美”,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血液崇拜与对死亡的两极性情感,混杂着死者恐惧与尸体追慕,还有跨越生死界限的脱轨战栗……

    ◎《德古拉事典》—— 谈论吸血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的御医杰拉尔德·范·斯威登在《与吸血鬼相关的医学报告》中写道:“我不止一两次地塞给丧葬人员小费,请他们极为小心地打开了几个棺木。其结果是……”

    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则高呼:“多么令人吃惊!我们 18 世纪居然会存在吸血鬼!”

    蒙塔古·萨默思神父发出疑问:“虽属于我们的世界,也同样属于另一个世界。他果真是死者吗?”

    波德莱尔则在《恶之花》中写下:“我是我心的吸血鬼,伟大的被弃者之一……”

    美国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这样描述吸血鬼:“欧洲并不具有把关于人类灵魂某种黑暗真相诉诸表达的恰当且公认的词汇(Vocabulary)……”

    《德古拉事典》以吸血鬼切入,探讨社会性、文学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探寻人类灵魂隐秘的阴暗面。

    ‍ 内容简介

    爱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气质里加入些银莲花的谦恭。

    —— 齐奥朗

    作为吸血鬼研究的先驱性作品,本书深入讲解了吸血鬼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起源,讨论吸血鬼与血、诱惑以及死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自萨满、祭司与希腊诸神退却之时起便潜伏在基督教正统教义的暗影之内,持续不断变换形态、时隐时现的吸血鬼形象。它们活跃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王御医的报告,马丁·路德的谈话还有伏尔泰慷慨激昂的启蒙思想探讨之中……

    日本泉镜花文学赏得主种村季弘跨越文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追寻栖息于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带领你进入战栗、血腥与诱惑的世界。

    ‍ 名人推荐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

    —— 涩泽龙彦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

    ——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

    那时候,大学生们会根据读不读涩泽龙彦和种村季弘而分成两派。说出“异端”“暗黑”这样的词语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在那个时代,人们依旧热烈讨论着这些内容。

    ——《艺术的言词》作者、美学评论家谷川渥

  • 破茧

    作者:施展

    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

    一位思想者视野中的当下与未来

    ★吴敬琏、许纪霖、刘苏里、高全喜、刘擎、曾鸣、徐小平、罗振宇 诚挚推荐!★

    2020年,新冠疫情、贸易战、Tiktok禁令等“黑天鹅”事件仿佛一面面放大镜,暴露出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各种持不同观点人们之间的争论,其中有些只是情绪化的立场之争。种种乱象折射出我们对真实世界认知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与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推荐算法等导致人们处于各自的信息茧房有莫大关联。我们该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看清真实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在《破茧》一书中,外交学院教授、国际政治学者施展告诉我们,首先要破除各种观念对现实的遮蔽,在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深度相互依赖的前提下,看到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不重合,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封装式思维”的不妥之处,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也正视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经济的成长是在世界创新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种种优势实现的,中国也当之无愧是超大规模国家,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

    而在另一层面,人类秩序的每一次演化,都与技术的推动有关。在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字节跳动与华为等公司遭遇的困境,反应出各国深切关注穿透国界的数据带来的政治外溢效应,背后则是对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捍卫。

    深入理解技术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局势的机理,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我们才能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看清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化方向,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 中国切片,1900

    作者:雷颐

    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鸦片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

    ◎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先生新近著作。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 弃猫

    作者:[日]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2021新作,终于完整谈起父亲、自我、回忆与猫。

    有些事会随着时间被忘记,有些事则会被时间重新提起。

    ————————————

    “某个夏日的午后,父亲和我一同去海边遗弃一只猫。”

    故事始于猫,也止于猫。

    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串起村上家族的往事,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无穷地累积,才让我这个人长成如今的模样。”

    村上冷静书写父亲的整个人生,将自己与父亲漫长的隔阂、决裂与和解转换为看得见的文字,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展示,父亲人生中经历过的动摇与恐惧,如今成为了村上对世界的迷茫与不安。

    村上也写到真实的历史,反思战争,批判恶行,思考个体与集体间的对立,找寻单个人生与世界历史间的关联。

    自我存在意义的认同、与世界的隔阂、承接家族历史的艰难,这些村上文学的根源问题都在本书中得到展现和解答。这是村上用大半生时间酝酿终于写下的人生之书。

    “我拼了命把它写了出来。作为写作之人的一个职责。”——村上春树

    ————————————

    〇部分推荐语:

    【阎连科】

    村上春树的《弃猫》,以平实的笔墨写了父亲波澜起伏而又深水静湖的生命,在娓娓的文字背后,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不言。这本小书真正对应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的可见在海面,八分之七的不见在海下。与其说《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写的是父亲,倒不如说是写了儿子与父亲遥远的距离。这种父与子的距离和距离的空白,才是村上不言的书写。

    【止庵】

    在我读过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这是最沉重的一篇,虽然篇幅无多。历史的分量,现实的分量,记忆的分量,作为个体活着的分量,都是弥足珍贵、值得书写的东西。

    【史航】

    原来村上此生也有绕不过去的一段路。他在这条真相之路上一步一步虔敬从容地走着,比他跑步时的身影还动人。

    【李敬泽】

    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遗弃的猫是如何回来的。它在家里,但它自闭在它自己的内部,伤口愈合,但它长在了伤口中。

    村上春树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父亲比为那只弃猫。《弃猫》只是一篇散文,但对村上来说,它就是一部书,关于他的生命之根本的书。

    村上一直遥望着父亲,这个人是否杀过人?他经历了什么?

    在这样的遥望中,村上形成了他对世界的态度,他的所有小说原来是从这里出发的,他无法信任、无法理解他的世界,他和父亲的联系在于,他也成为了那只自卡夫卡的海边归来的弃猫,永远在而不在,永远在自己的内部流浪。

    这个小说家,他一直讲的就是弃猫的故事。他酷爱跑步,这或许也是下意识的身体反应,一个弃猫的奔逃。

    【祝羽捷】

    回忆从“弃猫”开始,“弃猫”像一种隐喻,无论多么不愿意面对冷峻的现实,残酷的真相总会像猫一样找到回家的路,袭上人的心头,存在于意识内部。这本书简短有力,以儿子追寻已故父亲的经历为线索,从含情脉脉的亲情中揭开了战争的残酷,反思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喟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偶然性。父亲吟诵的俳句,是平凡人生命中的浪漫,驱赶了生命的虚无感,是人性里不愿屈服的温暖。

    【荞麦】

    从历史的洪流和死亡的缝隙中召唤出父亲。是年老后的村上对自己最遥远的回眺,对生之虚空的叹息。

    【蒋方舟】

    有句话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就是开始像自己的父亲”,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遁入了他父亲的身体里,以父亲的目光去看,以父亲的灵魂去经历,其中的伤感因为父子二人共享同样的记忆而加倍浓重。

  • 浮世本来多聚散

    作者:蔡丹君

    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中写道: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的遗老遗少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花滚落下来。

    大唐盛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盛及衰,辉煌气象烟消云散。唐朝的诗人,亲历世事沧桑,风云突变,聚散离 合,起跌浮沉,诸多极致的人生滋味,体会得尤为深刻。

    这本小书并不是研究唐诗的学术著作,也不是诗歌赏析或诗评,而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把唐诗纳入诗人的一生际遇,纳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人的故事中寻根溯源,探寻他究竟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来对抗生命的无常。

    孤独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又不尽相同。李白的孤独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杜甫的孤独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刘禹锡的孤独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李商隐的孤独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孤独,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常态,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

    编辑推荐

    1、读一首好诗,就像完成了一次历史的穿越。本书以孤独为线索,以唐代21位代表诗人的故事为引子,串起一部快意恩仇的大唐简史。不仅带我们重新拾起唐诗,品味诗情画意之美,同时还借古人之幽思,探讨孤独的深层含义,也是对人生终级意义的哲学追问。读者还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唐朝的历史风云变幻,唐代的政治文化制度,唐朝人的诗意生活。

    2、我们不只是在读诗,而是一点点找回自己内在的生命元素。全书147篇诗文的沉浸式讲解,用诗意之美,抵抗人生荒凉。

    3、装帧古典诗意浪漫典雅,四色印刷,书中精选数十幅展现唐诗意境的山水人物名画,古韵悠然,清丽雅致,准确传达出孤独又浪漫的诗情画意。

    4、名家推荐:

    唐诗的辞采风华,情韵思力,唐人的洒脱豪迈,至诚用情,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嘉宾康震

    丹君在此书中对唐诗的解读,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唐诗内在深刻动人的精神力量,也能欣赏到大唐繁荣、昌明的盛世图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杜晓勤

    唐诗对孤独有着异常丰富的吟咏。空谷幽人,天涯孤旅,痛饮狂歌的寂寞,知音何在的惘然,唐人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孤独。丹君深察学理,妙悟诗心,对唐诗中的孤独做了全景勾勒,读来回味深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宁

    孤独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唐诗的深沉旋律。丹君为我们勾勒出唐代著名诗人的人生境遇,描摹他们孤独的心曲,领会他们在各自孤独处境中的幽情别绪。曾经或即将与孤独邂逅的读者们,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人生体验的同路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副教授李鹏飞

  •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

    作者:张新刚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张新刚这本书将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原的思想家,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而深刻的爱智慧者的思想图景。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多年的通识课程讲稿基础上整理形成,内容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现在面向社会读者,想必对于期待 了解古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明深层逻辑的朋友都会有极大助益。

    —— 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希罗多德著作的系统性讲解,以生动而极具亲和力的笔法对诸多严肃主题娓娓道来,这在中文世界里开了该细类之先河。该书作者张新刚教授对希罗多德的解读,不局限于历史学方法,也兼采哲学方法,不但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更能带来深度思考。

    ——刘津瑜(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张新刚教授导演了一部精彩的《历史》的预告片,体现了他研究古希腊历史、思想的深厚功底。《历史》一书中最重要的片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场景,以及闪烁其中的古希腊思想的光辉,在这部预告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

    ------------------------------------------------------------------------------------------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学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史书,记述了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一场大战,凸显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历史》一书的解读,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古代地中海世界, 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

    本书作者张新刚教授选择了希波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以及最重要的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源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这些议题是当时的希腊思想界最关切的问题,是古希腊思想的精髓,也决定性地塑造了2000年来西方文明的走向。

    张新刚教授把《历史》一书广博而复杂的内容,浓缩于12 堂课,带领读者回到“历史”发⽣的地⽅,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 内向者的优势

    作者:张瀞仁

    谁说安静的内向者没有当营销专家的本钱?谁说话不多的内向者成为职场导师没有说服力?

    坚信Success is an inside job(成功是一种内在的工作)的作者张瀞仁,就以超级内向者的身份现身说法,描述了她长期以来与外向文化之间的搏斗史,破除一般人对内向者的既定印象与框架。

    她告诉读者:内向者拥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深度的思考能力,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给予主管、同伴、客户强大的信赖感。只要精选战场、用对能量,跨出舒适圈,就能在多种领域取得成功,从事营销专家、国际业务等需要社交的工作也完全没问题。

    在本书中,她从职业规划、人际攻防、社交逆袭、自我提升四个方面,帮助内向者认识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在外向文化主导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方式成功的进击路径。

  •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作者:[法]马塞尔·贝纳布

    一本挑战悖论的不可能之书。

    乌力波文学经典。法国黑色幽默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幽默解剖写作欲、探究写作之难。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比拉-马塔斯在《巴托比症候群》中致敬之作。

    “我之所以从没写过一本自己的书,决不是意图和文学一刀两断;我从未把颗粒不收当作实现目标,或把生产乏力当作生产模式。我无意破坏,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图书界的规则。”

    ……

    主人公充满写作欲望,却又难以成篇。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写作?与文字的关系?与语言的关系?与自身经历的关系?与自我理想的关系?

    短小精悍,博学幽默,这本自称不是书的书以自嘲的笔法,或明或隐地引用、摹仿了近两百位哲人、文豪,在脱口秀般的节奏中设下一个个脑力挑战,抽丝剥茧地解剖写作欲望,令人思考写作与文学的真谛究竟为何。

    本书引用作者(不完全统计):

    《传道书》、荷马、伊索、毕达哥拉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摩西尼、伊壁鸠鲁、西塞罗、维吉尔、李维、塞内加、马提雅尔、塔西佗、德尔图良、阿普列尤斯、普洛提诺、圣奥古斯丁、迈蒙尼德、但丁、阿布拉菲亚、比特沃的阿尼乌斯、拉伯雷、佩里耶的博纳旺蒂尔、塞夫、龙沙、蒙田、培根、莎士比亚、梅纳尔、霍布斯、笛卡儿、高乃依、拉罗什富科、拉封丹、帕斯卡、斯宾诺莎、布瓦洛、拉辛、拉布吕耶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莱辛、尚福尔、利希滕贝格、萨德、梅西耶、歌德、茹贝尔、约翰•保罗、夏多布里昂、荷尔德林、斯科特、诺瓦利斯、谢林、叔本华、司汤达、维尼、海涅、德拉克洛瓦、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果戈理、坡、盖兰、缪塞、萨克雷、梅尔维尔、阿米尔、波德莱尔、福楼拜、龚古尔兄弟、凡尔纳、阿布、左拉、哈代、雷东、马拉美、詹姆斯、尼采、魏尔伦、洛特雷阿蒙、于斯曼、洛蒂、佩雷茨、兰波、康拉德、阿莱赫姆、拉弗格、勒纳尔、乌纳穆诺、赞格威尔、吉普林、塔罗兄弟、威尔斯、班达、纪德、普鲁斯特、瓦莱里、雅里、托马斯•曼、里尔克、鲁塞尔、阿波利奈尔、阿沙尔、雅拉贝尔、弗齐、弗莱、乔伊斯、卡夫卡、波扬、卢卡奇、萨克斯、伯努瓦、茹弗、勒韦尔迪、韦费尔、科克多、本雅明、阿尔托、巴塔耶、博尔赫斯、米舒、莱里斯、拉迪盖、格诺、萨特、尼赞、布朗肖、夏尔、波伏瓦、热内、劳瑞、齐奥朗、达雷尔、雅贝斯、范德梅尔施、加缪、巴特、阿尔都塞、比森斯、卡尔维诺、布尔迪厄、德里达、佩雷克……

    媒体推荐:

    此书一出,叫人以后还如何写作?

    ——法国《世界报》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讲述了对书籍、对语言的热爱,以及所有造就这一热爱的元素,纸也好,词也好。

    ——美国《出版人周刊》

    包裹在令人捧腹的自嘲之下,是对写书之难的严肃思考。

    ——美国《时代周刊•文学副刊》

    自白文学、觉醒作者及努力创作之间趣味横生的悖论。

    ——美国《柯克斯书评》

  • 文学为什么重要

    作者:罗伯特·伊戈尔斯通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就“文学”提出一个有效的定义,但每一次定义都会创造更多的例外。任何关于文学的一般定义都经不起推敲,但当我们看到一个特定的例子时,我们可以说'是的,这就是文学'。换句话说,对“文学”的定义是主观的,是可以解释的,它可以成为讨论的起点,但不会有一个定论。

    埃格尔斯通称文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 "活对话",不仅是与作者和我们自己的对话,也是与所有曾经和将要阅读、讨论这部作品的人的对话,而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它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在这个时代,这种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提供了一种无法被科技进步淘汰因而愈发显得宝贵的技能。

  • 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

    作者:[英] 罗德里克 • 凯夫(Roderick Cave) / [英] 萨拉 • 阿亚德(Sara Ayad)

    ★★★

    《小熊维尼》《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兔》《柳林风声》……

    100本世界童书,11大主题,近300张珍贵插图,大16开全彩精装

    给父母的一部童书阅读史

    给孩子的一座童书博物馆

    给出版从业者的一部童书发展史

    ……………………

    ◎ 编辑推荐

    ★ 用100本世界童书浓缩成一座小型“童书博物馆”,从粗犷的线条描绘到精美的插图制作,从耐撕的布书到可以折叠翻阅的立体书,满足孩子们对书籍的所有想象,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熊维尼》《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兔》《柳林风声》……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角色为引导,了解角色背后的故事,引发孩子思考,改变阅读和书写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

    ★ 分析了部分童书本该成为经典却没有成为经典的各种原因,概述了童书从草创至今的每一步发展,为出版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 名人推荐

    童书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也是一个社会记录仪。人类的文化传统、教育观念、文学思潮、经济和技术环境,都映射和刻印在童书里面。所以说,这不仅是一部西方视角的童书出版史,也是一部西方的儿童文学史和儿童教育史。

    ——王志庚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用100本世界儿童读物浓缩成一座小型的“童书博物馆”,介绍童书从萌芽到草创、从形态到内容、从表现形式到装帧设计的一系列演变和改进,概述了童书的阅读史和发展史。并从父母选书、孩子读书、出版者做书、评论家评书多个角度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回归本质:生产更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让家长们学会选择适合孩子的童书,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 生活的100个基本

    作者:[日] 松浦弥太郎

    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将55年经验总结为100条基本、亲和的生活实操箴言,内容涵盖烹饪、收纳、旅行、家居、人际交往、处事原则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操性极强,帮助你找回人生秩序感,过好恒常如新的每一天。

    ★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55年经验总结,100条基本生活实操箴言

    罗振宇、郑爽、郑秀文、黄晓明、范玮琪、张哲瀚、张皓宸

    张德芬、李柘远、素黑、七堇年、李尚龙、剽悍一只猫都推崇的生活美学大师、影响数百万亚洲年轻人,被誉为“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毕生追求的基本生活实操箴言,助你找回人生秩序感,过好恒常如新的每一天。

    ★松浦弥太郎作品中王牌里的王牌。

    松浦弥太郎的作品很多,“100个基本”系列是其中的王牌和经典。

    由松浦独立撰写的“100个基本”系列只有《100个基本》《新100本》和这本2020年的新书《生活中的100个基本》。

    ★内容涵盖面广,实操性强。

    内容涵盖烹饪、收纳、旅行、家居、人际交往、处事原则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操性强,幸福生活可复制。

    请偶尔停下脚步,重新审视那些平时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邂逅生活中那些因手与心相连而孕育出的美好。

    ★全四色印刷,图文并茂,锁线

    全书将近500页,配有200余张图片,全四色特种纸印刷。

  • 游戏研究读本

    作者:何威 / 刘梦霏 主编

    •国内首次以数字游戏研究为主题的原创学术成果集

    •汇聚中国游戏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精华

    •一览游戏研究的国际新近趋势

    •掌握游戏研究的知识结构

    •给渴望做游戏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建议

    这是国内首次以数字游戏研究(Digital Game Studies)为主题的原创学术成果集,汇聚了中国游戏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精华,也收录了少数海外游戏研究的重要篇目。包括“路径与方法”“美学与技术”“叙事与机制”“历史与产业”“玩家与文化”“严肃游戏与游戏化”等多个维度。它们或具备宽广学术视野,或引介关键理论资源,或提供鲜活案例,或呈现创新观点,开卷之际,游戏研究宽广而跨界的学术地图将在您眼前徐徐展开。

  • 死亡赋格

    作者:保罗·策兰

    【看点介绍】

    ※最伟大的现代主义抒情诗人之一,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痛饮虚空之物 跨越沉默之河 锻写血滴般的诗歌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译本

    呈现一位“语言来自死亡的王国”的诗人

    【内容简介】

    保罗•策兰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则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策兰的诗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影响,充斥着奇崛的意象,主题则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以艰涩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编织韵律感。他用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

  • 认识自我

    作者:[意]英格丽·罗西里尼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学、哲学和影响至今的政体?

    ★为什么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男人的自我成长?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罗马共和国的雕像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为何米开朗基罗死之前会把年轻的自己放在《创世》的画面角落?

    ★《科克斯评论》2018年度好书 /《书单》《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星级推荐,美亚读者一致好评,打出4.5星。

  • 狂言机器人

    作者:[日] 野村万斋

    梦枕貘认定的“阴阳师”、东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兼创意总监

    曾与宫崎骏、黑泽明合作,饰演过鲁迅、夏目漱石、哥斯拉,

    羽生结弦也向其致敬

    活跃于世界舞台,跨界影视戏剧等各领域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家

    亲述「狂言」这门世袭相传的古典艺术

    分享个人家学,成长历程,创作生涯中的思想斗争 、自我挑战与突破

    介绍这项传承人类身体文化、堪比“京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是“徒手之艺”,却须像机器人编程一般精确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

    「在我将“活着”的那种喜悦,分享给在场所有人的那一瞬间,答案就会宛如彩虹一般显现」

    ——————————————————————

    编辑推荐

    野村万斋,当代首屈一指的人气狂言师,活跃于多方舞台的跨界艺术家,被誉为日本未来的“人间国宝”。怎么看都是成功的人生,他却自比“狂言机器人”。生为狂言,在自我意识形成之前,身体里便被编入了“程序”。背负着宿命,只有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不断地证明自己,才能真正地活下去。

    在这本随笔集中,野村万斋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创作焦虑、不满足的自省,以及自我挑战与突破。正如狂言,有正经,才得以欢笑。当他将宿命化为活着的原动力,生命之花已然绽放。

    * * *

    ◎ 通过“解剖”狂言师的身体,从头到脚、由内及外地生动展示了狂言这门“徒手之艺”。

    ◎ 编年体讲述了个人狂言生涯的发端与修行,从武司时期的点滴到成为人气狂言师万斋。

    ◎ 回顾了留学英国期间尽情呼吸自由的现代空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切磋的宝贵经历。

    ◎ 阶段性记录了在“狂言是也座”的创作体会与演出心得,以及在海外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见闻。

    ◎ 分享了在古典艺能、现代戏剧和影视表演中的尝试与探索,以及对“传统的当下”和狂言未来的思考。

    ◎ 字里行间流露真性情,绝美写真令人惊叹,原来他是这样的野村万斋。

    * * *

    #万斋OS#

    「自我幼时起,狂言就被灌输进了我的身体里,它将我改造成了一台适合展现狂言艺术的计算机。」

    「一年的时间里,我将头发留到了肩部,长度足够在脑后束起来。但回国后第二天我就把头发剪了。要是我解释说这是为了梳成丁髻,或许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我一边在脑子里想着这些强词夺理的解释,一边惋惜地望着自己的头发像流水素面一样簌簌掉落,仿佛自己逝去的青春。」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当年我因为害怕师父万作,所以不敢这样问他。轮到我的儿子,他却很简单直白地问出了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答案而不得,于是老实地回答道:“其实我和你想的一样。”」

    名人推荐

    很早以前我就在构思《阴阳师》的电影了,蕞初是从安倍晴明的角色开始考虑的,那时就觉得万斋先生是适当的人选。刚开始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时,我就说,不请万斋先生演我就不干了。有了电影版之后,继续创作这个系列的小说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万斋先生的晴明。

    ——梦枕貘

    当SIS剧团的制作人向我提出“希望万斋先生出演现代剧”的请求时,万斋先生穿西装的样子便在我心中激起了一种良性的违和感。明明是现代人,身上却始终萦绕着一种与现代人十分不同、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气质。这让我想到了留学英国时期的夏目漱石。

    ——三谷幸喜

    表演时我非常关注细节,赋予每个动作意义,“晴明”的整个形象都变得丰富,与之前完全不同了。在滑冰时感觉到自己是生存在大自然之中的,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好像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万斋先生教给我这样去思考的。

    ——羽生结弦

    内容简介

    生的起点是无法选择的,而有时,人生的道路亦如此。就像他,出身于狂言世家,三岁初登舞台,从此走上“狂言机器人”的养成之路。

    “我为什么一定要表演狂言呢?”

    这句从未能说出口的怀疑,只有用一生的努力来寻找答案。为了毫无破绽地站立在舞台上,日复一日地在严苛的声音和身体训练中习得教养,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着对手的微妙。

    当自由的自我意识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便将抵达“人间狂言师”的境界。

  • 僧侣·士人·土官

    作者:连瑞枝

    本书运用官书、方志、家谱等材料,结合当代民族志、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讨论明代云南大理人群的身份认同问题,希望提供一个明朝“统治”该地模式的解释框架。由此,严格来说本书应算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全书除绪论和结论外,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明初(主要是洪武年间)明军进入大理后,明朝在大理周边设置府州县和土司,以管理当地百姓的大致过程。接着分三类人群(后三部分)来描写明朝大理的山乡社会。一是僧侣,明朝通过在大理地区册封僧侣,招僧侣入京赐给头衔,兴建寺院庄园,扶植宗教活动,建立一套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仪式宗教秩序,笼络当地信教之人。二是乡士大夫,明朝通过吸收当地读书人入京读书,参加国子监和乡试,来笼络他们。这些人在回到大理山乡后,被任命为当地的学官,负责宣传儒学,并编写符合明朝正统的家谱、族谱,同时将佛寺改造为祠堂、乡贤名宦祠。通过这一套程序,儒学正统观念、正统祀典文化在大理社会得到传播。三是土官。明朝在大理地区册封大量土司,土司之间、土官和州县之间形成政治平衡。土官在本地打击盗匪、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服从明朝的统治,同时本地经济的货币化促进了山乡流动、经济发展、身份分流和阶层整合。按照作者的建构,西南大理人群各有不同的族群、宗教、阶级类属,“国家”和“地方”各司其职并因应互动,“王朝秩序”由此得以在该地确立并维持。

  • 中国冷兵器图典

    作者:蒋丰维 著 / 刘子葳 绘

    耗时十余年,中国冷兵器研究巨著

    特邀3D 动画师结合手绘技术,精细复原传奇古兵器

    完整收录各门类兵器、战具与玩法,重现宝刀与英雄传奇

    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编辑推荐

    200 余幅图精彩呈现单兵、城池攻防战具、火器、车骑、水战船舰与阵形

    实拍近百件兵器收藏,精美细节一览无遗,并特邀3D 动画师结合手绘技术,精细复原传奇古兵器,成就史上翔实之兵器与城池攻防战具图鉴。

    六大板块呈现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项兵器的特点、使用手法、形制流变

    战力分析:从重量、攻速、强韧度、变化性、攻击范围、单发杀伤稳定度六个维度分析战力;兵器图解:实拍照及3D 图详解各部件名称与功能;演进小史:兵器形制流变一目了然;故事档案:英雄、兵器、传奇交相辉映;知识档案:各种延伸知识大开眼界。

    兵器×艺术

    冷兵器,颜值和性能俱佳,既是古代世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杀器,又是冷艳的武器艺术品,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完美的装饰艺术。

    英雄+兵器+传奇

    自古宝刀配英雄,英雄、兵器、传奇在幽默活泼的行文中交相辉映,英雄信念充盈于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武侠文化。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载录冷兵器时代的单兵、城池攻防战具、火器、车骑、水战船舰与阵形,以战力分析、兵器图解、演进小史、宝物档案、故事档案、知识档案六大板块,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项兵器的特点、使用手法、形制流变。

    本书既是一部古代兵器图文大观、一部冷兵器发展史,也是一部冷兵器艺术鉴赏图典、冷兵器艺术史,是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 川菜

    作者:[英]扶霞·邓洛普

    一餐一饭,体会中华饮食神髓,一朝一夕,烹饪日常生活至味。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痴迷中国美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潜心研究川菜的起源、发展与烹饪技法。

    在《川菜》一书中,扶霞将20多年的经验汇集一册。诸多关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的观察分析述诸笔端。全书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锅碗瓢盆到配料香料;从大众熟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当地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在诸多滋味中,也尝到了活色生香的生活。

    走进扶霞眼中的川菜,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坐标里认识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

    ·

    ·

    ·

    ★共赴一席中华飨宴,在餐桌上重新认识中国。穿越山水阻隔,冲破文化障碍,解读英国人眼中的川菜世界,发现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中国美食。探究美食背后的地域历史与人文风貌,四川人为什么嗜辣如命?川菜何以广为流传?川菜的原料能够追溯到哪个朝代?四川人的厨房里有什么?……文化巡礼+烹饪技巧+私房菜谱,美食与美食背后的文化渊源,一册集结。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重磅新作,20年川菜烹饪经验集合之作。取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的英国美食家扶霞,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成都,只为一探川菜的美味。经过专业学习与潜心研究,成为了英国的川菜“专家”,也是一位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使者。四次获得美食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大奖”,被陈晓卿评价是“非常懂中国菜的一位”,研究中国烹饪及饮食文化20余年。

    ★56技法,200佳肴,在这里尝到生活。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熟悉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只有四川人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从锅碗瓢盆、烹饪手法,到配料香料、料理窍门……在家吃自己做的川菜才是真的“安逸”。

    ★业内高度赞誉。获得2019年《纽约时报》“年度美食图书”、2019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受大众欢迎的图书”、2019年《卫报》“最佳美食书”,《悦游》2019年最佳美食旅行图书,美食评论网Chowhound 2019年秋季最佳美食图书。

    ★书中专业内容及食谱经过中国烹饪大师兰桂均审定,进一步保证权威性。

  •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作者:[英]安东尼·麦高恩

    12次遛狗,12个哲思时刻。一个喋喋不休的主人,一个听到哲学术语就头疼的狗狗,一场有趣的哲学脱口秀。学哲学就像遛狗,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朝哪边走,走多远,甚至目的都可以不同。

    这是一本狗狗也能“听”懂的哲学导读,当然,这本书是写给人的,而不是写给狗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做“对”的事?什么是美好生活?真的有自由存在吗?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作者用最生活化的例子讲述身边的哲学,用哲学来理解当下生活。

    现在,让我们从“犬儒”开始,走进哲学的世界吧!读完后,你会发现哲学很简单,生活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