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柏拉图

    作者:[法] 吕克·布里松

    本书是法国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吕克·布里松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首次问世,一经出版便获得广泛好评,时至今日仍然是柏拉图神话研究领域的最佳著作之一。

    神话,这一话与,柏拉图首次以“muthos”之名称呼它,它是佚名者们对过去的讲述,这些故事在以带又一代人之间传颂,成为一种实践,一种知识,一种传统。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树立了柏拉图著作中所有提到“神话”的地方,系统地分析了柏拉图对待神话这一主题所持的态度,并全面解读了其对于神话的运用。

    我们知道,柏拉图善于创作神话,而且很多对话的首位都有神话,究竟这些神话与其对话中的主要论证是什么关系,历来困扰着解释者。就此而言,布里松教授给出的解析为我们拨开了层层迷雾,也让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清晰且深入的理解。

  • 阿多尔诺基础读本

    作者:[德]特奥多·阿多尔诺

    本书汇集了德国思想家阿多尔诺(阿多诺)在各个时期发表的演讲和文章,内容涉及哲学理论、文学批评、社会学、音乐和戏剧批评等诸多方面。

    文章的写作时间从早期法兰克福大学的就职演讲,到晚期的《否定辩证法》,全面展现了阿多尔诺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

    选取的文章篇幅适中,分类清晰,且具有代表性,在阿多尔诺主要的著作译为汉语之前,这本基础读本有助于全面反映这位思想家的基本面貌。

  • 无为

    作者:(美) 森舸澜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 愛神之淚

    作者: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本書為法國當代重量級思想家巴塔耶 #生前最後一本著作,全書透過傳統圖像呈現了「原始愛欲」與「情色影像」的歷史,藉原始石雕與洞穴畫、希臘羅馬瓶繪及文藝復興以來各大流派的畫作,回顧了史前時代至二十世紀的情色、極限圖像史。愛神(Eros)與眼淚同處於一種模糊性當中。書中更以哲學觀點重新詮釋中國的「#凌遲」酷刑,點出「苦痛」與「狂喜」的極端糾纏狀態。而宗教儀式的犧牲形象與究極恐怖,遂成為聯繫欲望的深淵:一道戰慄的淚水。

  • 散文的理念

    作者:[意]吉奥乔·阿甘本

    ♠♦哲学与诗的关系问题的复活♦♠

    ♣◐真正人类语言之圆舞◐♥

    ♣♥面向海德格尔与本雅明的隐秘对话♥♣

    ♠♦「思想只有承担“诗的遗产”,才能朝向“散文的理念”」♦♠

    ♠♦阿甘本美学三部曲(《语言与死亡》《诗节》《散文的理念》)之终章♦♠

    ♣♥几十个碎片式的分析,寓言、格言、谜语、短故事,以及各种人们如今不再使用的“简单形式”,阿甘本的批评实践就在这些“离题”的作品中展演,而这种离题乃是本雅明式批评必不可少的部分。♥♣

    ================================

    本书是阿甘本的美学专著。通过对诗歌、散文、语言、政治、正义、爱与羞耻等主题的一系列碎片式分析,他进入了哲学与诗歌的区别这一主题。这些碎片式的论述没有形成贯穿全文的一致说法,但逻各斯的限制在此被打破,诗歌与哲学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

    阿甘本使用了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寓言、格言、谜语、短故事,以及各种我们如今不再使用的“简单形式”,在实践中演示出一种批评方式——它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经验、一种觉醒,在这里,思想的问题成为诗的问题。

  •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费勇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

    如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

    如何拥有不焦虑的人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身陷于各种各样的苦恼中,往往在世俗标准和内心追求中左右摇摆。而在“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看来,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做人”这颗种子。王阳明将生活的全部答案,归结为“做人”二字——做人,就是做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著名文化学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解读为五个生活法则:种子法则、心灵法则、纯粹法则、担当法则、行动法则,通过这五项生活法则,将王阳明的理论实践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指导读者从内心根源出发,从如何“做人”入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拥有根脉清晰、枝繁叶茂的一生。

  • 维特根斯坦读本

    作者:[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方面,他提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困难。

    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陈嘉映以独有的学术领悟,将一个具有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解读,为普通读者甚至是研究者呈献出一本有助于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的读本。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作者:[美]斯科特·塞缪尔森

    [未读·思想家]

    明天和苦难不知哪个先来,让我们做好准备!

    一本思考苦难与文明的哲学史,在狱中写成的哲学通识课

    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得主、TED励志演说家入门力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

    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

    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 坠入爱情

    作者:[法] 萨布里纳·切尔奎拉

    没有人爱上的是我的本我。

    坠入爱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而且从“坠入”这个动词来看,爱情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体验,它是一个过程,而且我们很难从中全身而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说“坠入”了爱情了,这种迅速的,激烈的感情是不是就是一见钟情?但假如“坠入”这个词不是指爱情是否迅速和激烈,那么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我们在爱情面前是无法做出主动选择的,无法决定自己会爱上谁,只能被动地“坠入”、“坠落”。这本书向读者提出许多有关爱情的问题,并带领读者进行逐渐深入的思考,试图以哲学之思辨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

    《坠入爱情》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作者: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从搞懂中国哲学三大流派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

    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 通向巴塔耶

    作者:张生

    ★ 一本通向“爱欲与死亡的大师”巴塔耶思想迷宫的学术指南。《色情》标配读物。

    ★ 梳理核心概念“耗尽”“色情”“至尊性”,勾勒巴塔耶思想地图,思想震荡。

    ★ 剖析巴塔耶的暗黑文艺思想——文学与恶、诗人、天才、孩童

    ★ 追忆巴塔耶生平及思想传承,绘出星群璀璨的思想谱系图,上承尼采、科耶夫…与拉康、雷蒙·阿隆、布朗肖同时代,下启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群星璀璨的思想纪元。

    ★ 通往巴塔耶,重审人的价值。透视巴塔耶思想,重申生命体验的延展与美妙。

    ———————

    ▼内容简介

    人是充满欲望的“否定者”。将生命的体验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在爱欲与死亡前,狂饮生命之泉;于世俗禁忌处越界,抖落物性,披洒人的圣性光辉。

    ——*——

    巴塔耶,20世纪法国重要思想家。杂糅尼采、科耶夫、黑格尔、萨德、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启迪了福柯、德里达、让-鲍德里亚等,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本书从巴塔耶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耗尽”“色情”与“至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在普遍经济学、政治哲学、人类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梳理出其庞杂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为研究者提供理论视角;同时,为初窥门径者绘制思想迷宫指南。

  • 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作者:[英]亨利·萨默斯-霍尔

  • 第二座山

    作者:[美] 戴维·布鲁克斯

    戴维•布鲁克斯在本书中用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深入剖析我们的日常生活。作者提出了“双峰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在攀登人生的两座山。如果说第一座山是关乎构建自我和定义自我的,那么第二座山则是关乎摆脱自我和舍弃自我的。如果说第一座山是关乎获取的,那么第二座山则是关乎奉献的。如果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独自攀登,那第二座山则是置身于有需要的人之间,并与他们手携手同行。

    作者认为,如何判断你是处在第一座山还是第二座山的关键是,你的终极诉求何在?是外在之物,还是自身名利?攀登第二座山的方式,不同于攀登第一座山的方式。征服第一座山后,辨认第二座山的峰顶,然后朝它前进。你已被你的第二座山征服了。你屈服于某些召唤,你竭尽所能,回应召唤,解决面临的问题或不公正。在第一座山上,你雄心勃勃,高瞻远瞩。到第二座山上时,你已倾向于亲密、无私和奉献。第二座山上的人,过着更宏大的生活,激活了内心深处,并承担了更广泛的责任。

    作者基于此,提出了本书的两个目的,以期能为读者有更多的帮助。

    第一个目的是展示个人是如何从第一座山转进到第二座山的,并详尽、细致地逐步展示更深刻、更快乐的生活。包括我们应该怎样超越自我,并致力于更伟大的事业。

    第二个目的是展示社会是如何从第一座山转进到第二座山的。我们的社会正遭受着一场团结危机。我们生活在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之中。自我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总是存在着紧张的关系。我们能做的是重新寻求平衡,建立一种文化,并引导人们走向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承诺。

  • 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

    作者:[法] 伊夫-夏尔•扎卡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不能绕过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以他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著称,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一书,被誉为西方政治哲学奠基之作。

    然而本书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并不止于政治哲学,要为其伦理-政治哲学的诸多论述找到一个更为终极的“道”,必须返归霍布斯的形而上学,这一方向的研究,在整个霍布斯研究当中相当欠缺。本书作者富有洞见地揭明,《利维坦》《论公民》《论人》等作品讨论的伦理-政治问题,其实是以霍布斯独特的分离的形而上学为基础——分离的形而上学关涉人与世界关系的新定义,涵盖从感觉理论到对语言推理的高层次论述的所有内容。作者由此出发,重新将霍布斯的全部作品纳入考量,发现霍布斯思想引发的对真理概念的重新思考,也就是对感知、言语与构成其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前景的世界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从而得出贯穿于霍布斯作品中的、主导伦理-政治问题之展开的思辨结构,将霍布斯重新写入形而上学史中。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降低其作品在政治和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不是降低其在英国内战史上的地位,而是要揭示霍布斯原始理论基础的内在结构。

    《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扎卡的代表作,是西方霍布斯学界的典范性著作,首版于1987年,1999年再版;曾于1988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铜质奖章。

  • 现代性的隐忧

    作者:[加] 查尔斯·泰勒

    ◆“成为你自己!”——用个人主义的本真性追求,对抗现代社会的忧虑

    ···

    【内容简介】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怀抱本真理想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

    面对现代个人主义的困境,西方思想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未停息。但泰勒试图在这场“口齿不清”的混战中另辟蹊径。他通过分析批判两种流行的误解——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探讨如何才能恰当地理解和维护个人自主性的理想,致力于从幻觉与误会中拯救这一现代性的伟大成就。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系列是著名的公民知识普及小书,体量、开本小,所涉及的论题经典、深刻,但内容并不艰涩,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形式上,该系列的书稿都是由演讲稿转变、修改而来,文字上保留了口语的一些特征,读来亲切、不艰涩;内容上,该系列囿于篇幅,没有在某一领域内深究,而是通过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方式,精辟地点出问题所在,留给读者思考空间,其中多伴随有丰富的事例与有趣或深刻的故事。

    ◆作者查尔斯·泰勒是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在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哲学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曾担任牛津大学齐切利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1986年当选美国文理学院外籍名誉院士,现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另有《行为的解释》《黑格尔》《黑格尔与现代社会》《自我的根源》《哲学论证》《今日宗教种种》《现代社会想象》《世俗时代》等。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擎倾情做序。

  • 别人的错都是我的错

    作者:[英]尼格尔·罗杰斯 / [英]麦尔·汤普森

    有趣有料!超萌超可爱!

    打开哲学之门的第一本书!

    复旦名师陈果课堂推荐

    客观公正、不报偏见,带你破除那些哲学迷信。

    爱好智慧的人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

    你对自己所信仰的哲学,所青睐的哲学家究竟了解多少呢?

    本书记录了八位伟大哲学家们与常人格格不入甚至是荒诞的、糟糕的“黑历史”,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解读其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也不能总是对的,他们天才的灵魂里也同时住着一个疯子。

    书中的有些材料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惊、让人开心、让人气愤。对于想了解哲学但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工具箱,带你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

    或许只有游历于大师们内心的精彩世界,才能找到哲学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

  • 康德的遗产与哥白尼式革命

    作者:[法]朱尔·维耶曼(Jules Vuillemin)

    本书将现代哲学史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以费希特为代表的后康德哲学、以柯恩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阐释学)分别视为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辨证论、分析论、感性论的再次阐释和进一步发展,从而揭示了康德哲学对现代哲学发展的规定性作用。

  • 论康德

    作者:[法] 亚历山大·科耶夫

    科耶夫在《异教哲学思想史》一书中曾经提出,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之间只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就是康德。当科耶夫准备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时,却将这部分内容遗失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这一相关手稿才被人重新发现。科耶夫理解的康德与他的《异教哲学思想史》和《黑格尔哲学导论》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学史。

  • ハダカよりも奥深く

    作者:薄井いろは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01)

    作者:豐田悠

    由於安達30歲了還保有處男之身,因此變得能使用魔法。

    他得到的是「只要接觸就能讀取人心」這般多餘又樸素的魔法之力。

    這樣的某日,他無意間讀取到工作優秀的同期帥哥同事──黑澤的心,

    黑澤的心中,充滿了對安達的無限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