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归国与再造:越南归难侨访问录

    作者:袁丁,牛军凯

    《归国与再造侨乡:越南归难侨访问录》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师生在广东上涌华侨农场、广西新港镇,对越南归难侨进行为期两年的口述史采访录。上涌镇,又名上涌华侨农场,位于珠三角西部,人口六千多人,其中归难侨约3000人,均来自越南。广西新港镇,总人口15000人,其中归难侨约13000人,绝大部分来自越南。
  • 飘逝的红颜

    作者:周游

    飘逝的红颜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沉鱼的西施》、《不羁的烈马》、《赌徒的玩偶》、《金屋的诱惑》、《落雁的昭君》、《闭月的貂蝉》等。 
  • 男人的天空

    作者:周游

    男人的天空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生命的叩问》、《委屈的廉颇》、《黄歇的教训》、《易老的冯唐》、《难封的李广》、《周瑜的风姿》等。 
  • 民国的末路

    作者:网易博客

    提起民国,人民首先想到是才子佳人的乱世爱情,是风流名仕的风骨雅趣。民国的丰富与深厚绝不仅限于此。除了这些,民国时代还有历史研究与著述的争鸣与辉煌,还有一群至今闪耀光芒的学术大师。那是晚近多样化历史研究与著述的辉煌年代,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多样化历史写作瞬间走向高潮,又是什么力量使它昙花败落,遗恨后人?站在新世纪物质繁荣的孤峰上,让我们跟随当代名家寻梦看民国。
  • 亲历抗战

    作者:光炜,周进

    亲历抗战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明年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殖民统治,带给北京的创伤刻骨铭心,在血与火洗礼中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永载史册。《亲历抗战——20位抗日老兵的口述》就是用口述方式再现北京抗战史,真实、鲜活地记录那段悲壮却光荣的历程。 

  • 朝阳史话

    作者:董国奎 孟昭凯 孙继先 著

    朝阳史话本书扼要介绍了朝阳从10万年前的鸽子洞人特别是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开始,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整个历程,重点介绍了朝阳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融历史发展、民俗风情等于一炉,把朝阳远古的辉煌、古代的文明等展现出来。 
  • 无锡史话

    作者:黄莉新 主编

    无锡史话本书从历史沿革、史海钩沉、地方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现代风貌等方面,展示了无锡悠久的历史变迁、优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名人高士、秀丽的风光名胜以及无锡人民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体现的“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作者:李晓杰 著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九五”、“十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五代十国卷提要 本卷依据相关传世与金石考古资料,全面而系统地逐年复原了五代十国时期(907—959)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政权与在此期间南北方所出现过的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北汉等十个地域政权的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同时,兼论其时曾存在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范围的变迁。其中对存在于这一时期诸多纷繁复杂、悬而未决的政区地理相关问题,作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完整的揭示与廓清。 全卷除绪论与附录外,分为概述编与考证编两大部分。 概述编系综合考证编的所有结论撰写而成。此编又分为上、下篇,以政权为视角,划分章节进行叙述。上篇析为五章,简述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及后周等五代所设置的行政区划的沿革;下篇分为十章,略叙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及北汉等十国政权所设置的行政区划的沿革。其中主要涉及这些政权所置节度使(留守)及其属州、直属京(直隶)州(军)的各自辖区的逐年变化。另外,曾与五代十国在不同时期并存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演变,亦按地域与出现时间附入此编相应各章节之中加以概述。 考证编系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区地理所作的逐年详尽考述,为全卷的重心所在。此编参照唐开元十五道的分野,按地域划分考证区域,以后梁贞明六年(920)为断,将其时所存在的各割据政权(北方:后梁、晋王、岐王、定难及归义;南方:前蜀、荆南、楚王、吴、吴越、闽王及南汉)所辖的高层政区与统县政区的置废分合及其各自辖境的盈缩作了系统而详赡的考订,共计十章,分置于上、下篇之中。此年之前或之后在南北方区域内出现的各割据政权(势力) [北方: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西汉金山国及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汉;南方:吴王、威武、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及后蜀、南平、楚、南唐、闽、殷、湖南、清源] 所辖的政区建置与领域的变动,则纳入上述相应考证区域的章节之中进行论述。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本卷还编绘了大量的图表(其中图53幅、表45项),试图从时间与地域上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论述的结论。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作者:胡阿祥,孔祥军,徐成 著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九五”、“十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三国两晋南朝卷提要 本卷旨在通过对传世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精细考证、系统分析,并充分吸取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进行全面讨论,对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建置,包括政区沿革、领属关系、治所变迁、境域盈缩以及置废并析诸般情形,作尽可能详尽的复原。 本卷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学术回顾、文献资料、基本思路、核心理论、关键原则等问题,置于“绪言”中加以说明;“结语”则从宏观的视角,统合政区制度与政区建置二者,归纳现象、指陈规律、思考利弊得失,并就相关的政治地理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地理研究”开题。 本卷的主体撰述,分为十编。 第一编概述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疆域与政区为政治地理的一体两面,政区与区划又为地方行政的一体两面。本编先就三国、两晋、南朝各别政权的疆域变迁作出梳理与分析,再就这些政权的政区制度,分为一般制度如府州郡县乡里制度,特殊制度如尉部、遥领、虚封、侨置、双头以及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加以说明与考证;所梳理与分析的疆域变迁,所说明与考证的政区制度,既为接续的九编张目,也以接续的九编之具体考述为基础。 第二编辑考三国两晋南朝都督区。都督区从临时设置到相对稳定,从单一的大军区设置到分层分级设置,逐步形成基于州、郡、县而又凌驾其上的另一套行政区划系列。本编即从实证的角度,全面展现了这一多头并进的历史进程。 第三编、第四编分别考述三国、西晋诸州郡县沿革,第五编至第九编分别考述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实州郡县沿革;又与各编之考述文字对应,分别选择断代年份,排出其时行政区划,并配以对应的政区地图,展现各别政权相对稳定的政区状况。对于相应时段内其他独立的地方政权或政治势力,如汉末公孙氏、梁陈间之后梁与王琳的政区沿革考证,则附于相关政权之后。 第十编略依《晋书•地理志》所列州郡顺序,以考表的形式,通过原州郡县与侨州郡县的对照、州郡县侨置经过的叙述、附注与备考的说明,集中处理东晋南朝尤为复杂繁琐的侨州郡县,既力求呈现其沿革之全貌,亦与东晋、宋、齐、梁、陈实州郡县各编中的相关内容彼此呼应。 本卷之“附录”,除了梁、陈两朝难以绘制外,制作了三国、西晋州郡沿革表与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实州郡沿革表。由此沿革表,可以全面直观地从时间维度考察相关各朝政区变迁的诸多细节。 本卷可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两晋南朝部分相互参照,也可供高等院校历史、地理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 中日痛史(663-1895年)

    作者:王忠和

    中日痛史(663-1895年)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唐日之战(663);第二章,元日之战(1274~1281);第三章,明日之战(1592~1597);第四章,壬午之争(1882);第五章,甲申之争(1884);第六章,甲午战争(1894~1895)。共20万字左右。“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重温这一段段历史,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对每个中国人都是有益处的。本书并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照... 

  • 黑船异变

    作者:[日]加藤祐三

    本书主要叙述了以1853年7月8日(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佩里的黑船舰队闯入日本为开端,以之后日本产生的一系列异变为重点,以1854年3月31日(嘉永七年三月三日),签订《日美和亲条约》为主要线索,阐述了日本开国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 晋国土地制度

    作者:邹昌林

    晋国土地制度本书对晋国的变革分早、中、晚三期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春秋时期土地制度乃至春秋史的研究;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彝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证等。 
  • 成都考古发现(2012)

    作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012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报告24篇,包括有新津宝墩遗址2010年、西昌横栏山新石器遗址2011年、新津柳河村宝墩文化至十二桥文化遗址、新都高桥村宝墩文化至三星堆文化遗址、新都团结村、温江天王村十二桥文化遗址、都江堰潘家祠汉墓、彭山汉晋武阳城、邛崃尖山子窑2013年、都江堰玉堂窑马家窑包2013年、杜甫草堂唐宋遗址2012年、彭州下梁山唐宋墓葬、青白江大同镇宋代窖藏等考古调查与发掘材料;还包括有郫县菠萝村遗址宽锦地点、阳光地带二期地点和中海国际社区遗址等浮选结果与分析;成都十二桥遗址新一村地点和马尔康石达秋遗址动物骨骼报告;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墓葬出土玉石器和新津县邓双镇老虎山崖墓M31墓道粘合土分析报告等。
  • 乡愁钩沉

    作者:凌岩

    《乡愁钩沉》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农村变革中的一些片段,是作者从当年工作的笔记本上整理出来的。这些片段,有些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当时是不便张扬和传播的,因而虽不能说是“绝唱”,但也确实难能可贵。书中的记叙大致有三类内容:一类是参加各种会议的记录;二类是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或当时他们“农经圈子”的同志对一些专门问题的讨论;三类是下乡调查研究的记录,其中不乏对一些县、乡、村干部的专访。这些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当时的体制、机制特征,可见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中的种种不和谐、不协调,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故事却都是活生生的事实。
  • 威震欧洲:彼得大帝

    作者:高地

    威震欧洲:彼得大帝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动荡的俄罗斯;摄政大王;战争不是游戏;放眼看世界;大国的出口;一波三折;改革与迁都;两任皇后,三个女人;平庸的太子和百年之后。 
  • 阜新史话

    作者:张海鹰 主编

     阜新地灵人杰,是大辽诗人皇后萧观音、武当始祖张三丰故里;是中国玛瑙之都,阜新玛瑙雕刻和蒙古族乌力格尔、蒙医药“血衰症疗法”、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入选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查海遗址、懿州和成州东塔山辽塔、关山辽墓、阜新万人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棠山、瑞应寺、大清沟等旅游景区独具特色。《阜新史话》把阜新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神奇景观一一展现给读者。

  • 中国历史评论

    作者:王育济

    中国历史评论本书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迎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史学会推动和支持下,联合山东省史学会共同编辑的系列学术文论集,由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王育济教授任主编,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回顾等,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关注历史学对价值、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引导,关注历史学对知识群体和精英阶层的影响力。 
  • 五代马楚政权研究

    作者:彭文峰

    五代十国是唐宋变革之际的过渡时期,为唐末藩镇割据之延续,开北宋基本统一局面之滥觞,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建立于今湖南地区的马楚政权是十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是十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本书分析了马楚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外政策方面与其他政权的共性和差异,对其兴废存亡的历史过程和内在原因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深化认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历史变迁,探索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细化对藩镇类型的研究及藩镇权力传承制度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
  • 从逃离到归附

    作者:张锦鹏

    从逃离到归附本书以民族志文本的方式叙述了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区美良河村的中国移民(国民党残余,拉祜族、阿卡等山地民族)的坎坷经历:他们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被迫离开中国到缅甸,又因躲避战争、赋役、瘟疫而主动逃离缅甸,并作为有问题的难民和山民在泰北边境求其生存。当泰国政府将其纳入了国家管理体系,他们结束了流离生活回归于安定,并最终获得了泰国公民证,成为效忠于泰国国王的公民。剖析... 
  • 边区的革命

    作者:岳谦厚

    作者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对边区的政权建设、社会经济、土改及妇女解放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结论。本书尽力克服先前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中普遍存在的宏大叙事倾向和价值预判“偏向”,以一种“新革命史”的视角和逻辑手法,通过对各种新史料的多重比对和缜密分析,使边区革命进程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形成一个大致可视的“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