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世界人民的历史

    作者:[英] 克里斯·哈曼 (Chris Harman)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谁来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历史书,更非戏说历史,而是秉承正统的理念:“只有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以人民大众追求一个幸福平等的社会这一独到视角为明线,以技术变革力量(生产方式)和革命思潮的相互影响为暗线,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 征服西伯利亚

    作者:(俄罗斯) М.И.齐保鲁哈

    本书介绍了俄国自11世纪中叶开始到18世纪末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发,征服、殖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历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在于,它是一部详细并且完整介绍哥萨克东扩的专著。另外,作者在运用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语言学的方法对丰富的俄国和外国的文字资料、图片、考古发现、当事人的回忆等进行梳理、分析之后,对于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历史不乏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了与前人不甚相同的观点。对于我们了解相关历史事实及研究动态,具有参考价值。

  • 剑桥德国史

    作者:[英] 玛丽·富布卢克

    德国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不同诠释。本书是一部具有“导论、入门”性质的德国通史,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用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勾勒出德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德国从中世纪早期至今的曲折历史,简明扼要地探讨了德国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剑桥德国史》是英语图书中既是单卷本,又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德国史书籍,畅销二十多年,是德国研究、欧洲研究、德国历史、欧洲历史专业学生的必读书。同时也由于其篇幅不大,言简意赅,又是大众读者、商界人士或赴德游客的参考指南。

  • 人类简史

    作者:[美] 海斯 / [美] 穆恩 / [美] 韦兰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影响世界的人类历史经典读本!此次出版,经历了严谨的修订,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让你更全面了解人类历史。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海等三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世界历史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影响全球的传世经典。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内容生动、全面、严谨,是美国大中学校的学生指定阅读的世界史著作!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了吴文藻、费孝通、翦伯赞等历史大家的强烈推荐。倘若您想阅读一部充满吸引力的人类史的著作,那么,这本《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无疑就是您要找的那一部!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装帧大气典雅,是市面上性价比更好的人类史读本。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海斯和穆恩、韦兰等三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世界历史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影响全球的传世经典。

    此次出版,经历了严谨的修订,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读者全面了解人类史更好看、更系统的著作。畅销80年历久弥新,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

  • 原来你是这样的艺术家

    作者:齐晓晶

    美术课上听不到的知识点,爆料艺术大师的真实人生!你一定看过许多世界名画,却不知道那些画家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一次,并非教你看懂一幅画,而是让你认清一个人!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配以诙谐的笔触讲述了艺术大师们从生到死传奇而有趣的一生。书中不仅描述了大师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西方艺术史,还交代了大师每个时期重要画作的创作背景。包括的大师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伦勃朗、莫奈、凡高、米勒、丢勒、莫迪利亚尼,图文结合。这是一本轻松了解艺术史的大众读物。不仅适合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更是一本连大众都爱读的艺术史书。

    究竟一个人渡过怎样的一生,

    才能创造出如此令人着迷的作品?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大师一生的故事,使读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多刺激啊!

    了解了大师的经历、思想、情感之后,再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看见的不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好像可以听见大师的倾诉。

    为了一些戏剧化的设定,本书情节略有夸张,如有雷同,那就是真的!

  •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

    作者:“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采访,得知1980年曾对清光绪帝及清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帝、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在清西陵管理处库房保存至今,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专家初步研讨之后,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同意,将多根(两小缕)清光绪帝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的有关专家逐步形成了目标清晰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鉴证)》。

  • 大明朝(1368—1644)

    作者:宗承灏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 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 三国全史

    作者:南门太守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刀兵四起的时代。

    三国,一个智计并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时代。

    鲁迅曾说,中国是一个有三国气的民族,一直以来,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对三国所发生的事都似乎早有定论,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误读误解?

    南门大守耗费2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历数十处三国古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数易其稿,撰写了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

    真相往往会颠覆观念,超出想象!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人们素以为关羽温酒斩华雄,其实历史并非如此,华雄是被孙坚斩于阳人!

    比如,人们一定以为赤壁之战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但是历史真相并不如此,它只是一场小小的遭遇战!

  • 最后的女权王朝

    作者:江觉迟

    古老的祖母王朝一直是由女性掌权执政。然而,上一任甲姆拉(老女王)神秘地猝死,新任女王苏墀不得不在匆忙中即位,女国的多事之秋到来了。广袤的女国领地,有着森严的宫廷生活和神秘的原始宗教,迷人的锅庄传统和独特的碉楼文化;也同样有着最令人觊觎的王朝宝藏,最入戏的真情假意,最心痛的悲欢离合,最看不透的叵测人心……在王城以外,东西南北四方城池中,各地区的大小部落各怀目的,外域人更是连年入侵,因此引发了一桩桩错综复杂的战事。为了生存,为了王朝,也为了一己私欲或无法控制的本性,每个人都用尽手段,付出所有,踏上了艰难而又凶险的不归路……权谋暗战、金戈铁马,人们在那遍领地上生根、壮大、疏离、背叛……这里讲述的,正是女国最后一任女王——她的王朝,她的故事。那些凌厉又清朗、灿烂又凄凉的梨花女子,她们是如何壮丽于世,又如何神秘消失——本书将以它壮阔的笔力,揭开一段失落千年的草原文明。

  • 伊朗

    作者:威廉‧波爾克(William R‧ Polk)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本書涵蓋過去兩千年的伊朗歷史。從最早可追溯的中亞民族開始,涵蓋土耳其(突厥)、波斯、蒙古、伊斯蘭教等影響,直到今日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核武爭執。全書脈絡紮根於「什麼構成伊朗人?」細述種族、宗教、文化、科技如何影響這片土地,和如何孕育出成近代的伊朗建國及政變,最終導致當前的核武問題,並結於可能的解決之道。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Ⅰ:伊朗的石油,英國拿到最多好處

    二十世紀初期,俄國與英國持續在伊朗進行角力,派出他們各自的代理人,企圖在伊朗的獲得最大的利益。一次大戰後,這樣的角力不但白熱化,而且聚焦到石油資源上,並且引起國民對皇室的不信任。在英國取得上風後,由英伊石油公司透過出口石油獲得的利潤,伊朗最多只佔十七%%,伊朗人只能擔任非技術性工人。而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合作的阿美石油公司呢?是五五分帳,而且製造沙烏地阿拉伯的中產階級、企業家與建設者。

    ◎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Ⅱ:由美國一手打造的「邪惡軸心」

    二○○三年,小布希指責伊朗是「邪惡軸心」,美國政府提出這項指控的重點之一在於伊朗的核子武力。美國輸出的各式影集、電影中,恐怖主義往往與伊朗有關,連伊朗政府都總是「企圖顛覆世界和平」。但不會有人告訴你:在尼克森總統時期,美國賣給伊朗的新式武器就超過一百億美金。國務卿季辛吉並指示:讓國王買到所有他想要的(武器)。猜猜看其中包括什麼?

    核子武器設備與設施。

    而這也就是三十年後,小布希所謂「邪惡軸心」的起點。

    ◎從世俗化到「神」的國度

    一次大戰前,伊朗曾在禮薩國王的主導下進行一連串的現代化措施,其中也包括為西方價值觀所推崇的解放婦女。然而,在一九七九年,主導現代化的巴列維王室終結,革命政權--「真神的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何梅尼上台,重新把伊朗帶回伊斯蘭的教義下。

    為什麼伊朗要走回頭路?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但這真的是「回頭路」嗎?在現代化、西化、解放婦女的背後,是國王穆罕穆德‧禮薩過於追求現代化建設而導致的經濟危機。另一方面,國王的現代化建設也沒有能夠有效改善伊朗人的生活,大多數的伊朗人依然貧窮、失意並且缺乏教育與知識。經濟危機則造成更多人失業,這讓伊朗人轉而投向與他們生活更貼近的宗教集團--烏里瑪。一度被流放在外的宗教領袖何梅尼也因此獲得機會,跨海主導超過四百萬名群眾參與的示威活動,結束伊朗的君主政體,也開啟了延續至今的「真神的政府」,何梅尼打造的伊斯蘭國度。也開始了伊朗與歐美世界的對立時代,直到歐巴馬解除對伊朗的禁運。

    「國王的理想」與「人民的期待」之間產生的落差到底有多大?宗教對伊朗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本書作者透過實際接觸伊朗人,甚至伊朗國王穆罕穆德‧禮薩、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運作,深入分析伊朗局勢的變化。

    ◎最不西方的觀點

    本書作者威廉‧波爾克(William R‧ Polk)不但是美國的中東歷史與政治專家,外國政策顧問,曾參與古巴飛彈危機處理小組。主持第二十屆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核武會議。此外,他並曾接觸伊朗最後一個國王,巴列維王朝的末代君主穆罕默德-禮薩,與其討論國政。他雖然是美國學者,但能夠在最大限度內跳出美式視角,除了帶讀者看盡伊朗從帝國到共和國的興衰。也因為他曾經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執行與歸化,因此也更能夠細數歐美諸國對伊朗的影響、甚至壓迫。

    ◎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

    你能夠想像,當一個伊朗留學生到美國,他將面臨開戶時獲得「不能把錢匯回伊朗,否則是犯罪」這樣明確的警告嗎?生活在川普時代的美國,一個普通的伊朗人又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本書同步收錄中文版「一個普通伊朗人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接觸到更真實的伊朗,以及一窺生活在歐美世界的伊朗人懷抱的期待與遭遇的困境。

    名人推薦

    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立樵

    專欄作家、《茉莉花開》作者 陳婉容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楊三億

    「若你想了解伊朗,本書是絕佳的入門書。」——法里德・札卡利亞(CNN主持人及《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威廉・波爾克針對伊朗歷史及波斯文化的演變撰寫出精湛而富洞察力的歷史記述,對所有參與伊朗政策制定的人及那些有意了解這個關鍵國家及社會的人來說,《伊朗》是必備讀物。」——安東尼・辛尼(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將領,及《新時代指揮官》及《為和平而戰》的作者之一。)

    「一位偉大的學者對伊朗文化及歷史所做出的出色評鑑。」——霍達達德・法爾曼法爾馬博士(伊朗前副總理)

    「必讀之物……這是一份對伊朗深入而清晰的研究。」——特雷爾・阿諾德(美國國家戰爭學院的國際研究系前系主任)

    「簡明易懂且令人獲益良多的一本書——使讀者細緻入微的了解伊朗這個複雜的社會,透過深入淺出的歷史、宗教傳統及近代經歷來了解伊朗人的觀念及政治是如何形塑而成。波爾克的作品廣博而切合現實,他的文字清晰易懂並展現出他的政治經驗。如果你認識在美國政府中負責伊朗及中東事務的人,請推薦他《伊朗》這本書,如此一來,美國政策成功的機會將會大幅度的提高。」——查斯・弗里曼(美國大使,前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伊朗》的巨大價值在於本書以深思熟慮而清晰的視角來看待美國和中東事務的糾葛。本書是波爾克針對美國理解不足的區域新近寫就而成的睿智分析,其中所提到的內幕消息說明了美國和伊斯蘭共和國的關係有多麼接近戰爭,但更重要的部分在於讀者可以透過這本書深刻理解伊朗的歷史及文化,波爾克講述了一個關心美國和伊朗的人都應該坐下來好好一讀的故事。」——大衛・伊格內修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增量》一書的作者。)

    「引人入勝而富有穿透力,一部我們迫切需要的出色作品。」——威廉・麥克尼爾(美國歷史協會的前會長,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伊朗》是一本名符其實的作品。」——羅伯特・基雷(前美國大使,寫於《外交學報》)

    「《伊朗》一書完全沒有辜負它的標題,波爾克以伊朗這個迅速成為中東地區主導力量的社會為主題,為我們帶來一番周密而生動的介紹,這本書提醒我們,現在的伊朗人不只是置身於現在的領導人的統治枷鎖中,同時還受到英國、俄羅斯及美國的間諜活動、入侵及主導等痛苦回憶的束縛,我們往往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經驗,而波爾克自漫長而豐富的歷史中梳理出這些重要的教訓,他強調在現在及未來的幾十年中,真正去了解伊朗是至關重要的大事。」——羅伯特・基雷(前美國大使,寫於《五和十通訊》)

  • 擁抱戰敗

    作者:約翰‧道爾

    全方位完整解析 戰後日本如何擁抱美國帶來「現代化」革命

    2000年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經典

    釐清東亞近代歷程 提供承先啟後的瞭望台

    本書以極其簡潔優雅卻力道沉重的敘事筆調,為讀者梳理美軍佔領期間日本的政治制度、經濟、大眾文化、社會風俗各個方面。既批判麥克阿瑟主導的美國意志邏輯野蠻加強迫在戰後日本推行「美國化」、「民主化」以及「現代化」;同時也細膩剖析日本作為戰敗者的複雜心態,有悲慘、迷茫、悲觀和怨恨,也兼具希望、韌性、遠見與夢想,還原社會各階層民眾的聲音。顯露出戰勝與戰敗,並非單方面的佔領統治而是雙方互相的「擁抱」。

    作者約翰.道爾一方面致力於批評美國的佔領政策,包括麥克阿瑟本人的作為。將麥克阿瑟在這場政治盛典中扮演的角色形容為「新的君主,藍眼睛的幕府將軍」。批判美軍以專制的方式強加非軍事化、民主化構想於日本。保留天皇制度為昭和天皇免除戰爭責任、東京審判做秀式的調查助長了大眾對於戰爭罪行的輕視傾向,追求非軍事化卻駐紮美軍基地等作為。諸多歷史問題,源於美日間複雜作用共同產生遺留至今。

    書寫戰敗者日本。本書也詳盡記錄下曾「一億一心」、打算「全員玉碎」效忠天皇的日本百姓怎樣轉身擁抱民主、擁抱現代化。另一方面,戰後日本自帝國主義體制下解放的個體自由,展現出貪婪、自私、頹廢卻旺盛的生命力也編織出一種奇異、天真、淺薄的戰敗文化。自荒蕪廢墟重建不僅是加蓋地面的實體建築,也意味著精神層面日本反思什麼是好的生活、好的社會。這一切顯得混亂不堪;這一切也充滿活力。

    除了政治制度的變革,日本形象上的變化,在書中也有著豐富而生動的記錄:從戰時美國媒體將日本人描述為野蠻殘酷暴虐、狂熱的「猿人」(Monkey-man)。到了佔領期,由於「潘潘」、「夜之女」等專門服務於佔領軍的性工作者普及,戰敗日本被美國「女體化」「色情化」,也從此造成美日關係中男女角色的假想。日本形象弱化為易於操縱、百依百順和以備享用的女性胴體。

    例如「潘潘」以個人貞操保衛日本血統、黑市反映現實經濟與追求感官刺激盛行情色雜誌的粕取文化,更是透過大眾文化現象作為具體例證,翔實地描寫日本戰敗後的社會風貌景況。

    在今天美日同盟逐漸強化的年代,對於戰敗、美軍佔領經驗是日本部分新民族主義者眼中恥辱的時期;對另一部份日本人而言,「和平與民主」也是在戰後獲得的新觀念以及理想社會的追尋。美日安保條約所牽動到不單單戰後的日本,直至今日整個太平洋地區,都仍是影響範圍中。戰勝國與戰敗國交互糾葛的關係,更是台灣於二戰後複雜處境一個鮮明的對照。

    得獎記錄

    2000年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

    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圖書獎

    2000年班克羅夫特獎

    1999年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

    2000年美國圖書館學會著名圖書獎,並列入「美國讀者書目」中「2000年著名圖書目錄」

    1999年《洛杉磯時報》歷史圖書獎。

  • 不漏洞拉

    作者:黃雋慧

    不漏洞拉是越南話「從今以後」的音譯

    是難民潮的標記,也象徵越南船民渡海的絕望、希望與聚散飄零……

    「從今以後,香港已對越南船民實施新政策。從此,凡因經濟問題以船民身分設法進入香港者,將被視為非法入境。非法入境者不可能移居第三國,他們將被監禁並等待遣返回越南。」——一九八八年,香港政府向越南船民解釋新的難民政策的廣播文

    上個世紀七〇年代,基於對共產黨統治的恐懼,以及政治與經濟上受到的種種壓迫,大批越南人逃出家鄉,跨越海洋,試圖尋求新生活。這樣的一群人,被稱為越南船民(the Vietnamese Boat People)。七○年代至今,世界仍不斷發生一波波令人震撼心痛的難民潮,成為國際必須共同合作面對的人道問題,而從援救、難民營到收容國的機制,就是從越南船民開始的。

    在海上沉浮的船民們,據聯合國統計,大約有二十萬到四十萬船民死在海上,獲得救援者,往往也在各難民營與收容國間輾轉,希望獲得西方國家的移民資格,不幸的遭遇讓馬來西亞比東島被稱為父老悲痛島。當時,被指定為第一收容港的香港湧入大量船民,讓原本人口密度就已吃緊的香港更顯逼仄;船民與香港人之間,固然有摩擦與扞格,但收容越南船民的義舉,卻也成為香港史上最大的人道救援行動。

    本書作者黃雋慧是香港出生的七〇後,在一九九七年政權移交前移民加拿大,認識了幾位同樣移民當地的越南船民。同為離散的移民者,卻曾是收容者與被收容者的不同命運,喜歡歷史的她因此展開對船民記憶的考察之旅,以七個越南家庭第一手的訪談資料,保存一段在世代交替間記憶逐漸滑脫的歷史。

    本書特色

    @越南船民的第一手口述歷史

    有關於越南在國際出版上的呈現,多半以越戰為主,難民潮至今只是印象式的記憶,以及當時國際會議的處理,本書作者深入採訪越南難民網絡,呈現當時船民搭船的逃難細節,以及各國難民營情況。本書呈現真正的第一手資料,甚至超越目前國際版權市場所能提供的出版品。

    @不間斷的難民潮及衍生的思考

    二〇一三年開始,大量的難民從敘利亞逃出湧向歐陸與土耳其等國,三歲男孩趴在沙灘上的屍體,以及美麗月光下漂浮的難民船震撼了全世界。其實,自聯合國難民公約擬定六十六年來,難民浪潮從未停止,一場戰爭或是局勢改變,就會讓原本安居的人們在一夕間失去根底,而在無須流亡的國度中,接納難民以及給予身分,也是不斷在擴大中的問題。越南船民的那一段過往,除了是必須被記載的歷史外,移民的安置與融入,對於面臨難民問題的各個國家來說,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官方的詮釋以及生命史的對照

    越南船民的故事,曾經在上個世紀六七〇年代,因為符合臺灣當時的政治需求,在島內以「南海血書」喧騰一時,但後來「血書」被疑為偽作,人們的記憶則在世代間隱去。由中我們也可看見歷史的荒謬性:因為合於政治環境所以被大肆宣揚,因為不再合用就棄置不顧,但是難民們個人的生命史並沒有因此就不值得被閱讀,人性的醜惡與無私,往往在極端狀態下更被彰顯。史觀轉換的荒謬本質以及人抵抗橫逆奮鬥的過程,構成了本書不一樣的閱讀魅力。

    @東南亞二十世紀延續至今的問題

    經過二十世紀的分裂與殖民動盪,東南亞各國在歷經發展與倒退之後,在二十一世紀重新回到全球化的舞臺,成為經濟大國眼中的發展應許之地,臺灣政府在面對中國與國際市場的困境時,也把前進東南亞市場做為重點項目。然而我們並不曾建立對東南亞脈絡的立體認知,甚至因為移工引進,造成偏頗的刻板印象,因此,如何從出版的角度,逐步建立對東南亞的深刻理解,以及與臺灣的關係,這本書會是其中一個入口。

    名人推薦

    廖雲章(曾創辦四方報,現為獨立評論@天下主編)

    劉致昕(商周、報導者特約記者)

    劉吉雄(紀錄片導演)

    黃宗鼎(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维米尔的帽子

    作者:卜正民

    《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 史学理论手册

    作者:[加] 南希·帕特纳(Nancy Partner) / [英]萨拉·富特(Sarah Foot)

    “这部讨论史学理论(而非历史理论)提纲挈领的新文章汇编,是一本科学的手册(一种可敬的但近来已经因商业化而被大大降格了的学术体裁)应该有的样子……这部书是给人印象深刻,其脚注中肯、全面、信息量大,参考文献涵盖广泛。整本书被打上了其两位主编帕特纳教授和富特教授的学术风格烙印 。任何了解她们学术成就的人,都只会认为她们的研究水准处于最高层次。这些文章以某种方式构成了一个整体,从历史研究领域拓展至包括了在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方面所有其他学科——它们把‘过去’而非仅仅‘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我对那种方式印象最为深刻。对于任何一位对过去之研究有着某种职业的乃至‘业余的’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加利福尼亚大学意识史荣休教授

    “编者们汇集了大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其他从各个角度来审查并提出历史知识理论的理论家们。这部集体作品涵盖面广、学术性强,并且处处呈现新洞见。”

    ——大卫•卡尔(David Carr),美国埃默里大学荣休教授

    “在本书中,理论在历史学中应用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各种意味深长的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被分析并被质问。在汲取一流学者们的见解基础上,这部不可或缺的著作拓宽了我们关于过去的研究的范围,并且深化了我们关于历史知识的诠释和理解。”

    ——乔伊•达姆斯(Joy Damousi),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学教授

    “南希•帕特纳和萨拉•富特广泛征集了一大批最新的史学理论文章。特别之处在于半数以上文章系由当前活跃的脚踏实地的历史学家们撰写。这本书对于历史编纂学专业的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践行者们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约翰•托什(John Tosh),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对历史书写当前状况的一次重要概览和批判分析。从历史学在19世纪的现代主义基础出发,这本手册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如何以其多种多样的历史类型造成了我们今日后-后现代主义的困境。”

    ——克里斯•洛伦茨(Chris Lorenz),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学院,德国历史文化和史学理论教授

  • 德国文化简史

    作者:[德] 威廉·格斯曼

    本书以威廉•格斯曼在东京大学开设的德国文化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撰写而成。出版后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得到德国学术界的高度肯定,成为介绍德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迄今已7次再版。

    这是一本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德国文化史的书,作者深入浅出,从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日耳曼三大文 化起源出发,系统梳理了德意志两千余年的文化发展脉络,对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启蒙主义、狂飙突进运动、浪漫主义等思潮进行了重点剖析。

    此外,威廉•格斯曼还重点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哲学、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为读者铺设出一幅脉络清晰的德国文化史图,堪称德意志千年文化史的微型百科全书。

    ▼媒体推荐

    《西德意志报》(Westdeutsche Zeitung):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威廉•格斯曼:它是为想了解德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写的,包括中国学生。

    ▼编辑推荐

    1.德国文化大师,献给普通读者的经典小书

    威廉•格斯曼,德国文学理论家,海因里希-海涅协会主席,他以无所顾忌的心态,用短短322页素描了德国千年文化史,铺设了一幅简要明晰的文化地图,引路读者,在复杂的历史云霭中接近德国。

    2. 德意志千年文化史的微型百科全书,一本快速了解德国文化的极简书

    本书从史的角度梳理了德意志文化两千余年的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思潮;并深入浅出,重点评述了各历史时期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脉络清晰,简明扼要。

    3. 七次再版,首译中文,经久不衰的经典佳作

    1959年本书出版后,受到日本和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随后也得到德国学术界的肯定,成为介绍德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60年来在德国7次重印。

    4. 德文版为国内德语系研究生学术入门选读书。

  • 航海、财富与帝国: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历史

    作者:波音

    香料贸易的丰厚利润让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大陆:从美洲带来的黄金毁灭了西班牙王室;一纸空文让英国人开创了美国殖民地,税收要了法兰西的命拒交3便士茶税,却催生了美国。本书从经济的视角,讲述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世界主要大国的崛起与衰败,包括大航海时代、奴隶贸易、金币银币之争。揭示了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近现代历史的推动,以及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

  • 德国人的战争

    作者:尼古拉斯·斯塔加特 (Nicholas Stargardt)

    在《德国人的战争》中,著名历史学家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利用私人日记、法庭记录和军人信件等非常多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前所未见的战时德国,这里面既有东线战场上的步兵和坦克指挥官,也有大后方的平民。以一个个普通战士、指挥官为出发点,再现战争时他们在纳粹蛊惑和控制下对战争的狂热以及失利后的沮丧和无奈、反抗。本书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为读者提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前线和后方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 田中义一

    作者:纐纈厚

    本书是关于田中义一——所谓“田中奏折”的主角、被称为侵华战争主谋——的传记。主要围绕田中义一的政治生涯的展开,探讨在日本近代的政治军事史上田中义一究竟占有怎么样的地位,扮演了何种角色。作者为日本近代政治史、军事史学家纐纈厚。 在作者的论述中,田中义一是日本近代的举国为战的国家体制,即总体战体制的构思者、先导者,其通过在军部掌握实权(作为陆军大臣)、铺设人脉、进行种种改革,和转身入政界后与政党的合作斡旋(作为首相),将总动员体制构想从军界渗透至政界、官僚阶层以至财界,开启了日本的战争道路。所以,田中义一的政治生涯,可以视为日本走上近代化直至军国主义化的缩影。从这个角度来看,田中义一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人物。

  • 潮来潮去

    作者:[英] 方德万

    近代中国海关始于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期间,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赢得政权后未几结束。一个世纪中,它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中国的内陆腹地,还出现在远在西北的乌鲁木齐,甚至是西南的喜马拉雅山。

    无论沿海,还是内陆,海关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重要机构,也是weiyi一个未有中断且势力几乎可达全中国的机构。

    近代海关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所提供的监管加速了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及支持了涵括中国、欧洲、亚洲和美国在内的跨国人际网络。它不但支持中国以平等的民族国家身份加入到新的外交体系,同时促进中国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打造国际惯例,譬如航海公约。海关职员在私人闲暇时,是收集者、翻译者、语言学家和学者,通过他们的活动,使中国在国际文化和学术组织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晚清到北洋,再到抗日战争乃至国共内战,海关的历史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并且触及许多面向,进而影响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崛起,以及抗日战争等。海关同时也从根本上形塑了这一时期统治中国各个政权的形态。

  • 晚清最后十八年4

    作者:黄治军(皇家礼炮)

    大清主动将改革推上了快车道,但改革最后无可避免地成为了朝廷权贵的党派斗争。

    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居首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

    随着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革命者喊着激动人 心的口号踏入权力中心,袁世凯、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新一轮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又揭开了序幕……

    辛亥革命终结中国千年帝制,各方势力、各个利益集团的生死搏斗,也在晚清最后十八年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