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历史
-
九月的十三天
1978年秋天,三个人,代表三个不同的宗教的人,在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了十三天的会谈,为的是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宗教导致的一项争议。建立在古老经典和传说上的信念,造成了当代历史上最为棘手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中东地区不断地陷入流血冲突,让当时的超级大国面临核战争的险境,让整个地区难民如潮水涌动,并催生了恐怖主义运动,这种恐怖主义运动给全世界带来混乱,让全世界心碎。这本书记录了三个各有缺陷的人,他们坚忍不拔,但同样也囿于各自的信仰,是如何达成了一项部分的、不完整的和平的。这是二十世纪外交历史上的最重大胜利,至今尚无任何其他事件可以比肩。
技艺高超……精彩绝伦……莱特提醒我们,卡特组织戴维营峰会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非常优秀的作品……在对会谈细致入微的描述中,莱特穿插讲述了自摩西出埃及以来的埃以关系简史。更为重要的是,莱特对萨达特、贝京和卡特的独特理解,理解他们不仅仅是政治领袖,也是圣地上三个争斗不休的宗教传统各自的代表性人物。
——《纽约时报书评》
对一个重大事件的富有启发的阐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波士顿环球报》
在描述三个主要参与者的个性和动机的过程中,莱特先生展示了他对中东地区的敏锐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精妙的写作技巧。——《经济学人》
引人入胜……悬念迭出……爱不释手。——《芝加哥论坛报》
富有引人入目的人物和历史细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出色而又深刻的学术作品……清晰地阐明了依旧困扰中东的有关问题……莱特高超地把握住了这场三方角力的政治棋局的每一步。 ——《娱乐周刊》
格外均衡,可读性高,而且保持了恰当的清醒。——《洛杉矶时报》
对最终达成了戴维营协议的有关谈判进行了精彩绝伦而又悬念迭出的描述。—《明尼阿波里斯星坛报》
这是一个外交成就的记录……本书的核心是在1978年的13天中,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生的战术、姿态、立场的改变。”——《平原商报》
精巧把握住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时刻……对塑造了那次历史性会谈的紧张谈判逐日进行叙述……是莱特的又一次成功。”—《科克斯书评》(星级)
研究细致入微……非常权威而且引人入胜。——《出版人周刊》
-
太平天国兴亡录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对各地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不歪曲,不编造,客观还原真实的细节。
-
布汶的星期天
本书为伽利玛出版社推出的“缔造法国的三十天”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现已更名为“缔造法国的重要之日”),由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史学家乔治·杜比撰写,记录法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天——1214年7月27日,周日。是日,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佛兰德斯伯爵 斐迪南和布洛涅伯爵雷诺率领的强大联军在布汶平原交战。法兰西国王得到上帝的庇佑,成为战场上最终的胜者。皇帝奥托落荒而逃,两位反叛的伯爵被俘。这是一场具有奠基意义的胜利,它大大巩固了法兰西君主制的根基。虽只是一场战斗、一起事件,但一战之微,亦有远旨。
勒高夫认为,《布汶的周日》是杜比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完美地将“结构”与“事件”结合在一起,向我们说明,对一个事件的分析离不开对长时段结构的理解。造就布汶的是之前长时间内的军事技术的进步、骑士比武和战争引发的经济行为的改变、权力的变化、心态与想象的变化。而布汶在历史中的意义也需要依靠记忆获得,依靠“布汶之后的布汶”去把握。
本书荣获1973年“大使奖”(Prix des Ambassadeurs)。
-
美国南北战争回忆录
美国的格兰特其人,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对历史的突出贡献是,亲自指挥了北方军队,打败了南方军队,赢得了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本书正是根据他指挥这场战争的经历写成,让读者有幸了解这段弥漫着硝烟、充斥着杀戮、上演着鏖战的历史。书中细致地描写、生动的记述、全面的分析、完美的战役、疯狂的人们……令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混乱的南北战争之中,身历其境地感受硝烟和战争的可怕。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南北战争一手资料。
-
另一半美国史
这是一部美国主流舆论刻意忽略的历史书。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通过对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各阶层人士的言论材料研究,客观重现了从发现美洲大陆到21世纪的美国历史。
该书内容广泛全面,毫不避讳地涉及了白人对原住民的奴役和种族灭绝、奴隶制的建立与反抗、独立战争中英国与美洲的矛盾、妇女的权利运动、印第安人的迁移政策、美墨战争、南北战争中美国作为国家的危机,以及从19世纪一直持续至今的民权运动等美国主流文化不愿触及的方面。
除了作者睿智而犀利的叙述外,本书还引用了当时的相关日记、演讲、书信、新闻报道,充分向读者展示了冰山下的另一半美国史。
-
英雄的棋局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从军事地理的视角解读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构建中字模型,借助近百张卫星地形图,立体解析三国时代的军事地理。
名人推荐:
赵春阳是位年轻有为的学者,他的新作《国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选题角度、史料组织、语言论述都具有新颖性、知识性、可读性,是国内新的三国军事地理著作,为此,我特别推荐。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秘书长 郑铁生
本书通过地理的矩阵,破解演义和历史当中的荒腔走板,呈现三国的本来图景和影像,在方法论上找到了一把非常关键的钥匙,相信这把钥匙能带领大家发现真正属于三国的奇珍异宝。
——《人民日报》香港分社社长 曹宏亮
在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上,考察三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春阳君提出的中字模型是有道理的。清晰的地理脉络有助于理清复杂的历史线索。中字模型对认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角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作者 饶胜文
本书作者跳出了传统的人文思维,从解构地理板块入手,以中字模型解读三国时期的政治博弈。相信这个模型,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换个角度了解三国历史,更能借此一窥中国古代地缘政治博弈的规律。
——《地缘看世界》作者 温俊轩
读到春阳的新作《国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激动万分,虽为同行,实乃长江后浪。这本书呈现了三国地理研究的又一新手段,且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犹如数学模型,可喜,可贺。数十万字的著作,全为干货,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
——《三国风云地图说》作者 许盘清
三国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谓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所收藏各种书籍即超百种。但是,从地缘研究切入,分析三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以及地缘人才组群,并形成专著,本书可谓开风气之先。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作者 董志新
本书以《三国志》为依据,以《三国演义》为参照,把三国版图抽象成形如中字的11个军事地理单元,从地理角度分析了三国时期发生的数十次战争,解释了东汉崩溃、三足鼎立、西晋统一的深层原因,把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讲述得别有新意。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本书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再现;既有重大国际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
1913
【内容简介】
1914年,一场大战粉碎了世界经济秩序,撕裂了欧洲,削弱了它的全球优势,而1913年是它的前一年。但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中,作者将1913年的世界从那种“战争序幕”的狭隘观点里解放了出来,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
1913年的世界,远比我们记忆中的更现代,比我们所预期的更像我们这个时代。金本位奠定了全球商品和货币流通的基础,而大规模移民重塑了全球的人文地理学,轮船和海底电缆环绕了地球,伴之以新技术和新观念;福特的第一条流水线在底特律启动,伍尔沃斯大楼在纽约拔地而起,墨西哥正陷于流血革命的深渊,而温尼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正走向繁荣;伊朗的石油政治时代降临,中国开始从沉睡的帝国时代醒来;巴黎庆祝自己是一个光之城,而柏林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电之都……
作者为一个失落的世界恢复了勃勃生机,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其中蕴含着如何理解过去、如何思考未来的深刻启示。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约翰·R. 麦克尼尔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科斯塔
《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等
《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以色列]S.N.艾森斯塔特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和现代中东的诞生》 [美] 西恩•麦克米金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美]雅克·巴尔赞
《科学的发明:科学革命新史》 [美]戴维·伍顿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美]威廉·麦克尼尔
《无义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美]约翰·W·道尔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塔万·迪克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美]威廉·麦克尼尔
…………
【编辑推荐】
在一种线性的时间观和历史观里,1913年不过是1914年的前一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粉碎了世界经济秩序,撕裂了欧洲,削弱了它的全球优势,那么1913年就是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宴狂欢,伴随着权力的争夺和对抗,对革命的恐惧,以及巴尔干半岛的暴力事件,之外毫无特色。但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中,作者将1913年的世界从那种“战争序幕”的狭隘观点里解放了出来,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还原了它所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欧洲各国的首都,那时它们正处于全球控制的巅峰,到加拿大和美国正在形成的大都会,到亚洲和非洲的帝国都城,再到澳洲和南美洲的新兴城市,作者为一个失落的世界恢复了勃勃生机,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其中蕴含着如何理解过去、如何思考未来的深刻启示。
(1)生动鲜活的文笔,别开生面的叙事手法,澎湃激情与深沉理性的完美结合,使作者和作品充满感人的力量。在众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争前后世界的研究作品中,本书堪称独树一帜。
(2)广阔的视野,奠基于广泛的文献资料,使本书在有限的一年时间里,写出了大历史的恢弘气势。23座城市的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科技、经济、社会,尽现眼前,栩栩如生,宛如一次穿越时空的环球之旅,让读者产生某种魔幻主义的阅读快感。
(3)作者对单向度的时间观念和线性历史思维的批判与超越,在历史写作乃至哲学理论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前后发生的事件并非就是因果相续。所有的历史(曾经)都只是无限可能,而并非命中注定。一个开放的世界胜过被决定的世界,一部丰富的历史优于专断一统的历史。战争既非必然,亦非必要,然而为什么要有战争?如何避免战争?作者提供了自己的解释和解答。
关注人类文明和历史走向,关注战争研究,以及感兴趣文化、社会等问题,不甘于因循守旧、不甘于人云亦云的思想者和阅读者,力荐!
------------
【媒体评论】
在大量的当时文献的基础上,包括旅行指南和游记、新闻报道和外交备忘录等,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在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中迅速发生的变化。埃默森抓住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希望和兴奋,宛如那是一个经济上的黄金国。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每座城市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观,这令人感到兴奋;《1913》是一个通行证,是一个时光机;战后一百年来,很多优秀的历史书很好地描述了当时的冲突和斗争,但很少有人愿意并能够描画出已被战争毁掉的曾经那个迷人的世界。
——Washington Post
埃默森是一位出色的作者,他的叙事手法充满热情,并且拥有令人吃惊的丰富资料储备。
——Daily Beast
《1913》是一部富有热情和洞见的著作。
——The Guardian (UK)
古老的帝国开始崩溃,再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地位。在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中,埃默森抓住了黑暗降临之前的最后一个闪耀的瞬间。
——The Times (UK)
埃默森并非意在解释战争的起因或者造成的损失,而是希望从偏见中复原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有点像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它的第一部恰好是在1913年出版,作者希望找到散乱的事物之下隐蔽的关联……最终展现出来的是一幅丰富的图景和一系列重要的观点。
——The Economist
-
私家历史1
《私家历史1》通过大量的史料典籍为基础,分析并还原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真相、发掘出了故事背后的种种原因,揭示了长筱合战、本能寺之变、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阴阳师安倍晴明、明帝国对日关系等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在历史上的实像,去伪存真地给读者打造一本真实、有趣的历史读物。
-
守夜人的钟声
【内容简介】
加速增长的复杂性超过了人脑发展出应对世界的新技能的速度,这种现象自古已然,于今尤甚。玛雅文明、高棉文明、罗马帝国的盛衰,深刻反映出人类在面对危机时治标不治本的短视和欲速而不达的狭隘。问题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反而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终 于,人类文明走到崩溃的边缘,人类整体的生存和灭亡成了真正的问题。
在深夜中保持警觉和清醒的人,在危机到来的时刻,敲响警戒和召唤的钟声,激励人们共同参与到一个关乎自身的伟大行动中。本书正是这个“守夜人的钟声”。以史为鉴,运用社会学理论并引证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揭示了使人类面临认知门槛的根源性因素——非理性反对、指责个人、假关联、筒仓式思维和极端经济学这五大超级文化基因,阐明了洞见式思维的必要意义,指引人们在解决文明危机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
“见识丛书”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和现代中东的诞生》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科学的发明:科学革命新史》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无义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未完待续......
---------------
【编辑推荐】
1、一部思考根本性问题和根本性解决方案的勇气之书,托马斯•弗里德曼、贾雷德•戴蒙德、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思想传统中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声音。
2. 以史为鉴,运用社会学理论并引证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守夜人的钟声》揭示了使人类面临认知门槛的根源性因素——非理性反对、指责个人、假关联、筒仓式思维和极端经济学这五大超级文化基因,阐明了洞见式思维的必要意义,指引人们在解决文明危机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3. 《守夜人的钟声》是一部严肃,甚至可以说是严峻,但又严谨,而且言近旨远的书。关心文明社会和人类命运等大问题的人们值得一读,并能从中看到新的希望。
4. 装帧设计别具一格,不为“造型”,而是“造空”,通过中文书名的设计展现作品主旨。见识丛书封面装帧皆为黑白双色,经典而独特。封面用纸采用国际FSC环保认证的特种凯斯棉,内文纸为月白纯质,精装圆脊,再加上内封独特的压纹工艺,为读者呈现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
---------------
【名家推荐】
如果真有一个在危机中保护我们的守夜人,他现在是时候拼命敲响他的警钟了。人类正处于灭亡的危机中,文明崩溃的迹象非常明显,正如丽贝卡·科斯塔在本书中揭示给我们的一样。
本书的主题可以用玛雅社会的遭遇来概括:虽然奠基于精密与审慎的科学之上,但最终却被神秘的信仰所取代,这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不可避免的失败之后,灾难随之而来。
与生俱来的傲慢,让人类以为自己是能够不断进化的物种,但如果我们不留心过去留下的教训,如果我们继续忽视威胁人类存在的凶兆,比如全球经济衰退、大规模流行性病毒、恐怖主义甚嚣尘上、犯罪猖獗、气候恶化、资源迅速匮乏、核武器扩散,以及教育体制的失败,人类注定走向灭亡。然而,科斯塔已经提出了一个避免崩溃模式的卓越计划。
这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具有激发性的观点和洞察性的建议,对于避免人类和地球的毁灭,科斯塔提出了警诫和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强烈推荐。
——格里·斯皮尔勒,《纽约书评》
我支持丽贝卡。我们要做寻找出路的实干家,而不是推断末日的预言家。
——E. O. 威尔逊
丽贝卡写了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关于我们时代最迫切、最复杂的话题。她所传递的信息是充满希望的,她发展了一套迷人的理论,证明人脑能够随着危机的发展而发展出相应的解决危机的能力。必读!
——唐纳德· J· 特朗普
-
波斯人
西元前兩千年與一千年,被認為擁有眾多成員的遊牧民——亞利安人,向外移民出走來到了歐亞大陸的邊陲。其中一支抵達了裏海南岸,在上古史時代,這些早期移民者建立了當時一個最強大的文明:波斯帝國。
波斯人將告訴我們關於古代社會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本書將描寫新移民者波斯人所遭遇的環境艱難,而且就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創建了阿契美尼德帝國。它將與希臘人展開對於東地中海霸權的殊死戰,雙方的競賽將決定古代世界的地緣政治。
本書也將生動地描繪許多偉大的波斯城市,並且說明這些城市是如何以包容的政策讓不同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的各族群被吸引至此,而在融合下共同打造了一個卓越的文明混合體。我們將仔細品味這個文明令人讚嘆之處,這包括四通八達的皇家大道,以及為了克服乾旱而發明的供水系統(卡特納)。
《波斯人》將提供啟發式的眼光,深入理解其早期波斯人文明的影響、傳統與歷史,探究波斯人的過去依然在今天形塑當代的伊朗與整個伊斯蘭世界。
-
协和医事
• 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以世界一流标准锻造的“协和”,经历了百年的沉淀,这里有几代人的青春、有失败摧不毁的理想、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和久被遗忘的历史。在《协和医事》中,作者用饱含感情又克制理性的笔锋细细揭秘百年协和的传奇故事,带你感受那种纯净而顽强的力量。
• 说历史:协和是如何建立的?风雨飘摇的1942年发生了哪些故事?
• 品人文: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 说奇事: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故事、孙中山最后的岁月如何度过?
• 讲医道:什么是为医之道?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
• 《协和医事》以文学的笔法再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来的历史全貌,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对中国医学教育,解决医疗现实中的某些困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重读协和百年传奇故事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
• 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尤其是对思考当前的医患关系、医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编辑推荐]
• 为何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为何东单9号院诞生了如此之多的好医生?作者一针一线、细细揭秘百年协和传奇故事,带你领略新鲜的趣闻和久被遗忘的历史。
• 一段故事,一个理想,和沸腾的生活。《协和医事》全面修订,112幅珍贵老照片,25万激情文字,回顾协和百年传奇故事,洞察新时代医学之道。
• 对中国老百姓和医疗界人士来说,“协和”这两个字形成的品牌已无法估价,其意义跨越协和本身。作者为了此次“协和百年纪念版”的修订,特意远赴美国用思辨的深度观照当下,揭示着新时代的医学之道。
• 湛庐文化出品
-
美国画报上的中国
中美两国之间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漫长而复杂。本书编者从近现代美国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的海量资料中,精选有关中国的近千幅画作珍品,生动呈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以及生活在美利坚的华人的普遍认知,这其中,既有鲜明的歧视与恶意的攻击,也有美好的误解与善意的认可。这些题材丰富、描绘细腻的画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多事之秋的中国自然景观、社会生态与国际交往,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自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和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以后,中美两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接触。本书编者从美国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哈泼斯月报》《哈泼斯周刊》《格立森画报》《马蜂杂志》《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等报刊中精选了有关中国的代表性画作珍品,从大清军政、泱泱中华、市井人文、大洋彼岸、亚美利坚等几个部分,深入解读美国社会对中国以及生活在美利坚的华人的认知,形塑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假装生活在宋朝
本书选择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富庶、政治最开明、“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为文本对象,形成一部“漂”在宋朝的全新生活指南,一部开启宋朝穿越之旅的完全攻略。作者以近100万字的史料阅读查证为依托,以通俗幽默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宋朝的整个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职场奋斗,精英文化,婚姻家庭,时尚娱乐……每份史实,皆有出处,绝无乱造。
打开《假装生活在宋朝 : 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读者便是这本书的主角,以一个宋朝人的身份,原汁原味地体验宋朝的民俗民风、社会生活,使读者获得历史知识的滋养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魅力。
这些你造吗?
1.汴梁的时尚达人怎么穿?
节假日黄金周如何度过?
2.夜市都有哪些娱乐?
美男天团、相扑宝贝更胜于当今!
3.名人朋友圈都晒哪些?
不懂斗茶、品酒、香道?
怎么能称自己是宋人?
4.别再为早点烦恼,
宋时早点的丰富超乎你想象!
5.单身狗如何脱单?
宋时的婚礼到底有多讲究?
6.在宋代开封,做京漂的你
怎么办理居住证?如何买房?
7.异地高考办理哪些证件?
怎样考公务员?
8.在宋朝开店,都办哪些手续?
屌丝怎样才能逆袭成霸道总裁?
9.在高薪高福利低风险的
文官仕途中怎样进阶?
……
-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是拜占庭帝国中期形成的一部史诗。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其顿王朝时期拜占庭社会内忧外患的独特现实,体现了继承希腊文化、歌颂东正教、渴望边境安宁稳定和不同民族和谐相处的思想,表现了拜占庭人独特的英雄主义风貌。这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拜占庭史诗作品。这部作品曾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与《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等齐名的欧洲史诗。在国外对这部史诗的研究和版本很多,成果也较多。但在国内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专门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甚至中世纪文学研究的学者,都没有见过此书。因此,出版中译本,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它的出版,将对被我国学界一直忽略的拜占庭文学研究,丰富对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总体认识,起到较大的作用。
-
Americana
From the days of the Mayflower and the Virginia Company, America has been a place for people to dream, invent, build, tinker, and bet the farm in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Americana takes us on a four-hundred-year journey of thi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ambi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Next Big Things -- the inventions, techniques, and industries that drove American history forward: from the telegraph, the railroad, guns, radio, and banking to flight, suburbia, and sneakers, culminating with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technology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esult is a thrilling alternative history of modern America that reframes events, trends, and people we thought we knew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value that,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this nation holds dearest: capitalism.
In a winning, accessible style, Bhu Srinivasan boldly takes on four centuries of American enterprise, revealing the unexpected connections that link them. We learn how Andrew Carnegie's early job as a telegraph messenger boy paved the way for his leadership of the steel empire that would make him one of the nation's richest men; how the gunmaker Remington reinvented itself in the postwar years to sell typewriters; how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Mafia mirrored the trend of consolidation and regulation in more traditional business; and how a 1950s infrastructure bill triggered a series of events that produced one of America's most enduring brands: KFC. Reliving the heady early days of Silicon Valley, we are reminded that the start-up is an idea as old as America itself.
Entertaining, eye-opening, and sweeping in its reach, Americana is an exhilarating new work of narrative history.
-
重释内亚史
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对内亚史研究的心得为主,对世界著名内亚史研究学者波西和傅礼初、丹尼斯.赛诺等的论著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书,并对具体的内亚史问题进行解读。本书从伯希和、丹尼斯?赛诺、傅礼初、乌瑞夫人、王明珂、森部豊六位学者入手,分别评述他们的内亚研究成果、方法及影响,梳理内亚研究的脉络。本书随着评述人物的变化,涉猎的时间、空间范围比较广,既有地理意义上的北亚、阿尔泰,又有方法论层面民族史、历史人类学等分野,还有日本西域研究的新动向等学科前沿。内容丰富、概况性强是本书的优点,本书既可以成为青年学生内亚研究的入门读物,也是学术界内亚史的一次总结。
-
伯希和北京日记
▼内容简介
《伯希和北京日记》是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录。1899—1901年,伯希和在越南、中国各地游历,义和团运动爆发时,他恰好在北京,亲历了使馆区被义和团围攻的全过程,随时局的发展,他抽零碎的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小纸片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写出的日记是零散的 、碎片化的,然而极具现场感。法兰西学院的编者将日记手稿详加辨认、整理,原样呈现出来,并且补充了伯希和第二次在远东地区生活时的日记,尽可能完整呈现这位学术大师青年时代充满冒险性的东方学术之旅。
▼媒体推荐
历史的研究不能不注意于搜集台前之外的幕后史料,主角之外的配角表演,政治军事外交以外的经济文化往来,正式使节会谈之外的私人交往与接触,典籍公文记载以外的私人信函日记,冠冕堂皇演说背后的流言蜚语,只要有助于历史真相的披露,就无一不是可用的史料,就无一不可以用来使历史显露其本来的真相。
——周振鹤
《伯希和北京日记》(Carnet de Pékin 1899-1901)是伯希和的学生韩百诗(Louis Hambis)和法兰西学院图书馆馆员Duverdier根据法兰西学院收藏的伯希和笔记整理出版的。这份笔记一直与他的其他著作手稿、札记放置一处,在他身后陆续刊出。日记起于1899年8月15日至1901年6月21日止,包括了前两次的行程。入华路线是从河内到海南,再转经香港到上海……又在法租界徐家汇结识了一些知名教士和三个环游世界的旅行者。随后,他经烟台、天津,3月29日抵达北京,4月24日转道天津返回。义和团运动爆发时,伯希和及其同行者正在长辛店一带。此后伯希和的北京日记就成了义和团运动亲历记,记载了对峙各方的官私消息进展。
——王楠《伯希和的三次中国之行与早期汉学研究》,原载《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期
-
重塑中华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
海怪
《海怪 欧洲古〈海图〉异兽图考》 一书将带领读者航行于这张闻名于世的海怪地图中的危险海域中。这幅地图便是奥劳斯.马格努斯于1539年创作的《海图》。当这些海怪在这成熟且惊艳的艺术品中
现出身影之时,它们都会被一一介绍。在海洋深处,人类能够想象到的神奇且恐怖的海洋生物正在缓缓相继浮出水面,比如海彘和挪威海怪克拉肯。在本书中,约瑟夫.尼格先生将带领读者精细地浏览这幅地图的制图细节,并且领略它非同寻常的图像与想象元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