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历史
-
魏晋有美男
长得好看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吧?
古代网红营销/男版维密大秀
鲜*养成指南/魏晋美男图鉴
高能版《世说新语》
一本书带你强势围观魏晋风流人物
真实还原历史细节
全球外貌协会诚挚推荐:
没读过这本书,别说自己是颜控!
潘安:
古今最著名的美男子,没有之一。
如果有人说你长得“貌似潘安”,恭喜你,这是对你美貌的最高赞赏。
除了好看之外,潘安还是传说的虐狗狂魔,爱桃花,会养家,偶尔写诗有文化,最爱杨氏么么哒。
阮籍:
很能喝酒,很多基友,组建了一个文学小团体“竹林七贤”,没事大家一起开party。
为人放荡不羁爱自由,但不睡粉丝,是名士的基本操守。
嵇康:
“竹林七贤”中颜值担当。
因为长得太帅,被曹氏郡主看上甘愿下嫁;
因为长得太帅,上山采药误认为是“神仙”;
因为长得太帅,每天慕名而来的粉丝一大把;
盆友们,长得帅真是了不起的技能!
慕容冲:
这是一位少数民族选手,据说长得像混血,号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美男子”。
在他身上,发生了只有在*美小说里才能见到的狗血桥段:*童——复仇——被灭。
长得好看的人才有狗血人生,长得丑的只能围观别人的八卦。
魏晋美男养成指南:
1想成为魏晋美男?基因真的很重要【门阀制度】
2哼,身上没虱子也好意思当名士【名士仪容】
3欢迎光临,客官您需要五石散吗?【饮食习惯】
4名士必备技能:吹口哨【玩乐宝典】
5魏晋“奇葩说”开讲了【清谈大师】
6当不当官,这还真是个问题【权力游戏】
-
品人录
《品人录》,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武则天长孙无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尧……以五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有据有料地告诉你,关于他们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宫斗大戏。
作者对史实与考据信手拈来,用宏观的眼光看待个人与历史环境的相互作用。写作笔调轻松有趣,充满故事性。
-
胜者王冠
《胜者王冠》讲述了古代世界的体育竞技,以生动有趣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古典时代的起源、发展以及社会作用。作者的书写横跨几个世纪,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晚期罗马以及早期拜占庭。大卫•波特写道,对古人而言体育竞技不仅关乎宗教信仰以及政治斗争,还很可能是一种社交手段与权利,展示出与现代体育竞技有所不同的竞技风貌。是一本风趣的文化读物。
★★★ ★★★
下笔生动,将古代竞技的细节带到读者眼前。——《独立报》
写得很好,资讯丰富。这本书把一些复杂的内容讲得很清楚。推荐阅读。——S.A.莱西斯,《选择》
生动、权威。波特有技巧地深入古希腊生活中有关竞技的那一部分,并注意到了它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当他写到罗马时期,内容更为活灵活现。他追溯了运动的起源,讲述运动怎样成为一种职业、运动员和角斗士的的生活方式等,解开了一些谜团。这本书很迷人,深具表现力。——詹姆斯·麦康纳西,《星期天泰晤士报》
-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How did ordinary people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deal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state? In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Michael Szonyi explores the myriad ways that families fulfilled their obligations to provide a soldier to the army. The complex strategies they developed to manag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suggest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an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a's history as well as a broader theory of politics.
Using previously untapped sources, including lineage genealogies and internal family documents, Szonyi examines how soldiers and their families living on China's southeast coast minimized the costs and maximized the benefits of meeting government demands for manpower. Families that had to provide a soldier for the army set up elaborate rules to ensure their obligation was fulfilled, and to provide incentives for the soldier not to desert his post. People in the system found ways to gain advantages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example, naval officers used the military's protection to engage in the very piracy and smuggling they were supposed to suppress. Szonyi demonstrates through firsthand accounts how subjects of the Ming state operated in a space between defiance and compliance, and how paying attention to this middle ground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not only Ming China but also other periods and places.
-
后三国战争史
南北朝后三国是隋唐盛世的前夜。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周宇文氏、北齐高氏以及南梁衰落、南陈兴亡的过程,全面描述了从534年北魏分裂至589年隋灭陈之间的历次战争,特别是对宇文泰、高欢五次大战、侯景乱梁等著名战争进行了全景式描写。本书重点提及了北周府兵制改革、六官改革等制度改革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南朝衰落、鲜卑政权兴亡的深层次因素。
自魏蜀吴三国归晋后,中华大地短暂统一。至五胡入中原灭晋,全国又陷入分裂状态。北方汉、赵、秦、燕等胡族政权交替出现,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到北魏末年,变乱再次发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个互相仇视的国家与南朝一起构成三国对峙状态,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后三国。
后三国大体时间约有50 年,虽持续时间不如前三国——亦即魏蜀吴,然而由于这段时期是华夏文明复兴的关键阶段,探究这段历史,比前三国更有历史性的意义。后三国有统一与分裂的对抗,有胡化与汉化的湍流,有政治层面的探索,有军事维度的创革,智能之才、雄杰之士不绝于笔,奇谋密计、经典战史连番上演,它的精彩程度,绝不输于前三国时代。
探究后三国历史,还要上溯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历史之源一窥真面目。
-
人类的故事
“历史是一座经验的巨塔,时间在绵延无尽的过往岁月中,建立了这座高塔。想爬上这座古建筑的屋顶,并且从这样辽阔的视野中获得启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座巨塔没有电梯,但年轻的双腿雄壮有力,一定能够完成攀爬高塔的重责大任。我在此将打开那扇门的钥匙交给你们。等你们回来的时候,就会明白我心中的热诚究竟从何而来。”
房龙是一位迷人的说故事高手,他讲的故事,幽默而生动,温暖而睿智,既有高屋建瓴的大视野,又有敏锐细致的小镜头,既有群体性气质和思维的展现,又有个人英雄行为的刻画。
房龙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向导,他引领子孙开启一次振奋人心、视野开阔独特的人类经验之旅,从“类人”祖先诞生之地出发,循着古巴比伦城的落日和希腊文明的曙光,走过罗马帝国的兴衰,穿过中世纪的黑暗与一战的残酷……摸清了世界演变的关键脉络。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最成功的杰作,从1921年初版问世以来,已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最早的中文译本在19世纪30年代问世。全球累计销售数量已超过1000万册,是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多人阅读过的世界通史。
-
橫渡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為何重要?了解我們遺忘的亞洲,重現南亞•東南亞的時代故事★★
如果要以新的角度看世界,我們需要新的地圖――――
第一本全觀剖析孟加拉灣周邊區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專書
深入探索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的今昔興衰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美國歷史學會南亞史「約翰理察茲獎」(John F. Richards Prize)得獎作品
★收錄逾20張圖片和精繪地圖,大量口述歷史和文件檔案,自15世紀末至現代,區域發展軌跡追溯詳錄
★完整爬梳全球觀點下的南亞•東南亞近現代史,深入了解亞洲跨國移民的成因和遷徙,解析孟加拉灣周邊諸國如何從殖民地轉型成為現代國家
【專業審訂】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劉堉珊
【讚譽推薦】
宋鎮照 成大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台泰交流協會理事長
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 今天全世界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居住的國家緊鄰孟加拉灣
有數世紀時間,軍隊、經商者、奴隸和工人行經孟加拉灣,這條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海上公路成為歐洲各國與亞洲對手競逐的重要場域。橫渡孟加拉灣,代表著同時跨越自然和政治的邊界,也意味著人群和語言之間的第一次相遇。
但二十世紀後半葉,「南亞」與「東南亞」被嚴格區隔開來,分隔兩者的那條線,剛好劃過孟加拉灣的中間。孟加拉灣整體區域的興衰,見證了人類現代歷史中最大規模的遷徙之一,也是了解亞洲、乃至全球未來的關鍵。
█ 曾位居全球化歷史核心,一度被遺忘,今日重新崛起的區域
本書依時序書寫孟加拉灣這個區域波瀾壯闊的故事:
˙從十五世紀末歐洲列強前來尋找香料談起,敘述各國的勢力消長和影響,以及當時留下的歷史和人文遺跡
˙十九世紀下半葉,斯里蘭卡的茶葉、緬甸的米、馬來西亞的橡膠投入全球市場,數百萬人在這個區域內流動,寫下許多移民和移工苦難的歷史
˙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地域出現國界,「南亞」與「東南亞」截然二分,從此翻轉這個區域的發展
孟加拉灣由無數的旅程、記憶和權力來源結合在一起,這個關於經濟整合和大量遷徙的大型故事,正是一部文化接觸和混合的歷史。
█ 為什麼要了解這個區域的故事?
孟加拉灣這個區域一直被分成好幾個個別的領土各自管理,由於政治上不統一,沒有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許多亞洲國家對這片大海視而不見,不想一探究竟:看看它的資源如何發展、勞動力如何移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到貿易和財富波動的影響。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漠視這個區域嗎?
孟加拉灣今天的道德和政治問題,和進入二十世紀時碰到的問題沒什麼兩樣。孟加拉灣到底屬於誰?是熱衷於追求能源、資源和影響力的新興勢力嗎?想要從土地榨取出額外價值的資本力量?或是居住在這個海岸的各種不同的人?
對於台灣南方的這個區域、我們南方的各個鄰國,我們的理解太少。本書引領我們進入這個無法漠視的地區,面對中國、印度的進擊,洞察世界未來。
█ 對本書的讚譽
「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印度與錫蘭環抱著的那片海洋就是孟加拉灣。作者花了多年心血,從環境、移民、性別、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角度深入剖析,結合亞洲史與歐洲史的深厚背景鋪陳,把孟加拉灣當成一個完整的區域,並且是可以整合到全世界的區域,探索區域內的人民如何追求生計、追求幸福,不因時代的變化多端、不因世局的波起雲湧而卻步躑躅的歷史與現實。讀了四五百頁的書,彷彿也經歷了四五百年的歷史,發人深省。」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值得讚賞的宏大雄心,且讀來趣味盎然,本書是長久以來最吸引我的歷史著作之一。」
――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朱鷺號三部曲》(Ibis Trilogy)作者
「引人入勝……這一切研究的成果成為一部錯綜交織的區域歷史……非凡的著作。」
――阿卡什•卡普爾(Akash Kapu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閱讀本書是純然的享受。文筆優美……描繪孟加拉灣各重要時期變遷的歷史,從中世至今,含括所有環境、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複雜面向。」
――大衛•路登(David Ludden),《印度與南亞:一部簡史》(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作者
「閱讀本書可獲得豐富的資訊、令人信服的分析細節,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並且讀到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故事。」
――卡洛琳•奥塞拉(Caroline Osella),《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作者遍述歷史背景、移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以及人類的苦難。」
――拉維•謝諾伊(Ravi Shenoy),《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
-
同情者
我是一名間諜,一名沉睡者,一介幽靈,一名雙面人。
1975年4月,西貢陷入動亂。在某處別墅裡,一名將軍喝著威士忌,在他信任的軍官幫助下列出一份名單,決定誰能搭上離開這個國家的最後一班飛機。將軍和他的同胞在洛杉磯展開新生活,卻渾然不知在他們之中,那位軍官正暗中觀察著他們,並將一切報告給越共。
《同情者》講述的正是這位軍官的故事:他的法國父親從小就不在身邊,由貧窮的越南母親扶養長大,接著到美國求學,然後返回越南為共產黨事業奮鬥。作者阮越清筆下的驚人故事,帶我們探索雙面間諜複雜的內心世界:他心中的遠大理想,必須在背叛身邊親密夥伴的狀況下才能完成。
這部作品是一首氣勢磅礡、描寫愛與背叛的史詩,全書呈現驚悚小說的步調與懸疑性,以尖刻的手法探索認同問題、體察在兩個不同世界生活的難處,同時也是個關於愛與友誼、感人至深的故事。
-
哈布斯堡王朝
在六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这个11世纪末迅速崛起的皇族在欧洲叱咤风云,堪称历史的操控者。
在巅峰时期,哈布斯堡王朝曾控制从奥地利到亚得里亚海,从北非到墨西哥的大片领土。他们以胜利者姿态征服半个地球,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将欧洲带入现代历史。这个辉煌家族的一个举动便可引发巨大的蝴蝶效应——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二世因宗教政策在波希米亚引起反抗,冲突演变成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改写了欧洲版图。
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引发大战,从1701年持续到1714年,将欧洲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
即便到了王朝末路,哈布斯堡家族依然有撼动世界的力量,那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导火索便是哈布斯堡末代皇储的遇刺。
人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评价颇为极端,有人说他们是施行残暴统治的魔鬼,也有人说他们是无法融入现代世界的活化石……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卓越的历史作家卫克安还原这一神秘家族的面貌,探索这群个性鲜明统治者的智慧、手腕、巧计,展现他们的荣耀、伟业与失败。
卫克安写的是历史,用的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史学者的视角。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将看到器物、文化、事件背后的深刻意涵,亲历哈布斯堡王朝这头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从兴起到没落的全过程,并经由一个伟大王朝的起伏,感知欧洲大陆的兴衰。想要真正理解欧洲的读者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
-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所著的一部极具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是通俗写史的开山之作。房龙以幽默、流畅的笔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讲述成了一个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 “人类成长故事”。从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到罗马帝国的衰落,从城市的萌芽到机器对人类的奴役,从文艺复兴到科技进步,从耶稣受难到宗教纷争,从地理大发现到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变革等,讲述了人类的诞生、童年、成长、无知、求索、苦痛、斗争、进步……全书以全景加特写式的通俗笔法,娓娓道来,是一部能同时给人带来见识、趣味和情怀的经典之作。《人类的故事》自成书以来,被译成30多种文字,成为亿万人的历史通识阅读枕边书。
《人类的故事》既是一部极具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将镜头贴近局部和具体的英雄或普通人,讲述了具体人物的困境、情绪和选择,这其中有犹太人的漫游故事、大航海时代的探险故事、希波战争的复仇故事、马丁路德的信仰故事、埃及艳后的爱情故事、宗教迫害的恐怖故事、基督耶稣的救赎故事等,既引人入胜,更令人在读完后大涨见识、趣味和情怀;
版本特色:
◆ 邓嘉宛精译
《魔戒》译者、台湾翻译家邓嘉宛精译,译文简洁流畅。邓嘉宛在专注打磨《人类的故事》后,不禁感慨:“我将生命中的7个月交给了这本书。”
◆ 完结篇初次译入
首度纳入房龙在初版17年后所作的完结篇(第66章)。该篇犹如一擎精神火炬,激励着后世读者,克服无知与怯懦,勇敢面对变革;
◆ 无障碍阅读
全书作18438字详注,令读者无障碍领略历史之趣;
◆ 保留地图插画
房龙56幅手绘地图插画原样保留,生动再现原作风貌;
阅读价值:
◆ 带读者切身感受历史
全书既有宏大的全景场面,更不乏栩栩如生的特写镜头,奔腾跌宕的笔法和栩栩如生的细节描述,使读者如亲临历史现场,获得对历史的真正“感受”,而非仅仅是“知识”;
◆ 洞见人性、启发当下
房龙对人性具有深刻的洞见,他对许多问题的观察与揭示,对于今天的世界仍然有重大启发;
◆ 坚守理性与常识
房龙曾评价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谟“像个巨大的海狸,日夜不停地筑造理性和常识的堤坝,惨淡地希望能挡住不断上涨的无知和偏执的洪水”,而房龙的一生,也在践行这种理想。充满了爱与宽容精神的《人类的故事》,正是一道阻挡无知和偏执的重要堤坝。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本教材由部分进入国家级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高校的骨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本书在内容框架结构、章节体例安排上尽量体现本专业特点,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重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并注意吸收近年来本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全书由总论和十二章组成。2012年出版后曾三次印刷达一万余册。2016年第二版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一章,并将原书中第十、十一两章合并为新的第十一章,保持全书的总体框架,并注意体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本书主编田克勤教授为“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
-
历史与人
历史与人的命题,讨论的是历史学如何建立动态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把握变化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为什么历史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呢?那是因为,历史是由无数人和人所结成的群体所推动的。而人本身是不断变化着的。钱穆先生说过,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他说的就是历史与 人的关系。离开了人,离开了人事的变动,不仅制度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条文,历史也会被杀死。
但是,无论是历史学里的人,还是政治学里的人,都不是直观意义上的生命个体,人被转化成为分析的特定视角和范畴。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里的“人”更多的是作为机能的分析要素,而文学里的“人”更多的是生命体验本身。
——孙 歌
本书由著名学者孙歌在系列讲演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集合了作者近几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进展与突破。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章节,第一章从认识论角度重新讨论了“普遍性问题”,认为新的普遍性所对应的知识实践方式,不是将讨论抽象化,而是通过深化对于具体性、特殊性讨论,进一步开放差异性,在具体的层次建立连结。第二章处理了日本战后知识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史学者书写的《昭和史》一书展开的论战,触及了历史书写如何处理人的问题。第三章讨论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路,抓住沟口对于“自然”“心”“公私”的讨论,指出沟口对于中国历史动力与众不同的把握能力。
全书保留了演讲时的即兴和口语化表述,并有意通过大量的事例,将较为抽象的问题拉到日常生活以及较为具体的学理层面展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三个章节看似内容迥异,其实内里相通。所有的讨论都旨在在认识论的层面打破二元对立和静态的思考习惯,建立可转化的、动态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不仅仅彰显于作者重点对认识论的推进过程,也同样体现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之中。
-
金与铁
本书聚焦新德意志帝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新精英阶层逐渐崛起,政治家俾斯麦与金融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成了这种重组的缩影。本书是对一系列事件和促成这些事件的利益与情感的当事人的记录,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和理解从普鲁士强盛到德意志崛起过程之中,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这两个历史人物对德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塑造作用,以及政治和经济如何左右历史的发展。
-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
历史是怎样被抹黑,黑历史又如何洗白?
以严谨的正史精神撕掉历史粉饰的伪装,
以鲜活的野史笔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百家讲坛历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倾力打造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是国学名家、古代思想史和军事史专家黄朴民教授的历史随笔精选集。
本书分四部分,二十九篇,十余万字。本书既不同于“阳春白雪”的历史学术研究之作,也不同于“下里巴人”的历史戏说与演义,而是采用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第三种读法”,反思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功过得失。从春秋争霸,到帝王权谋,到功臣荣辱,再到思想文化鼻祖,文章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基,以活泼生动的随笔形式为文,既有对历史规律和战略大势的宏观把握,又有历史细节和人物性格等微观考察,不戏说,不颠覆,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独特价值之所在。
-
火堆上的晚清帝国
1.从政治体制等视角审视晚清到民国的变迁。
2.社会各阶层在帝国晚期有着怎样的角力。
本书讲述的是从甲午到辛亥之间的清帝国史事,以政治军事为主,以士绅及社会各阶层在激变时代的表现为辅。在尽量使用一手资料的前提下,选择性地使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专著。全书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庚子事件、同盟会革命、丁未征潮、武昌起义等大事件为线索,以慈禧太后、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等核心人物为中心,采用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想结合的思路,文笔上借鉴司马迁黄仁宇,尽量复原活色生香的晚清历史现场,展示在激变的大时代里那些核心人物的人性、选择与命运。
慈禧是改革的领头羊还是帝国的罪魁祸首?
赞成改革的李鸿章、张之洞为何不是维新派?
没了慈禧的晚清新政为何不能救帝国?
备受晚清恩惠的袁世凯、张謇为何背叛?
康有为、李鸿章为何不重用孙中山?
共和前夜孙中山为何能成为首任总统?
为什么孙中山会称赞袁世凯?……
-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这段时期的前后两个年份中,前者标志着官方开始关注西学,后者则是驱逐西博尔德出境的年份。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像本多利明这样有着充沛精力并极富热情的人们,促使日本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本多利明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其手稿中的任何一页都充分表明他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近代日本。在他的书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不安、好奇和接受。本多好奇于新的发现,乐于开阔眼界,甚至带着某种喜悦揭示日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座小岛而已。对那些认为中华文明才是源远流长的日本人,他公然宣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才更为久远、更加崇高。他发现,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物,他坚持认为日本应该取诸所长。他尝试用西方人的视角观察日本,明了时局必将扭转,如今的国家已被严重耗费德行和物力。即便如此,他仍确信日本一定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
追寻“我们”的根源
收入此书的文章共分为四组。第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本书是J.F.C.富勒这位军史大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总结性著作。
富勒从的视角把握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德、英、苏、美、日、法、中等多个角度,在战略的高度对参战各方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做了自己极具理论思考深度的论断。在富勒看来,交战双方都做了许多违背自己战略意图的行动,无论这些行动当时看起来有多么成功,都无益于整体目标的实现。举例来说,富勒认为战略轰炸不仅挤占了本可以用在登陆舰上的大量资源,而且对敌方作战能力、工业体系和居民士气产生的影响是不成比例的。
富勒本人曾因为对装甲兵理论的支持而受到军方冷落,幸运的是,他眼看到自己理论在战场上的实践,不幸的是,取得成果的是英国的敌人德国。富勒敏锐地指出,虽然武器更加现代化,但很多军事指挥者基于一战过时经验的指挥,是战役乃至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
简明大历史
这是一本比尔•盖茨“大历史”计划的普及书本解读,由《吉尼斯百科全书》主编及英国高等学府研究团队倾力创作的极简大历史百科。
·
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于一场爆炸。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在浩瀚的海洋中。20万年前,智人已经开始在非洲大陆上行走。公元前5500年,苏美尔文明闪耀在世界中央。1450年,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20世纪初,世界变革——繁华的城市建起,越来越多的机器产生,全球人口激增,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在这个不安分的星球上生存的不安分的我们,却从未停止思考——我们从哪儿来?如今在哪儿?要到哪儿去?
·
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诞生。这本书以大历史的学习方法,打破历史、天文、物理、生物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壁垒,精简地展现了宇宙、生命、文明社会诞生的过程,构建了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宏观历史框架,帮助我们清晰了解自宇宙大爆炸起每个时间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人类在浩瀚宇宙的时间线中,身处何处的漫游指南。
·
对于那些喜欢大历史或者新涉足大历史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精(精确)、简(简单)、速(快速)的大历史入门指南,更是一本结构清晰、信息丰富的实用类学习用书。无论何时何地,你想了解万年前、亿年前的宇宙和生命发生了什么,就请翻开这本书,跟随书中精心梳理的时间线,一起穿梭于历史的洪流中。
-
枢纽
▼内容简介
这本书能带你看懂:
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
中国奇迹持续的原因;
以及,该如何认知我们的世界角色。
在这个关键节点,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
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目标的设定。
而如何设定目标,取决于你怎么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
每个人,都 该思考——
在起伏的浪潮中,一个人怎么认知环境?
过去40年,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中国式奇迹能否持续?
未来,世界会有怎样的格局?
在大环境下,你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
▼作者说
《枢纽:3000年的中国》一书,核心是要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何谓中国”。
现在市面上类似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施展的这本书与之相比,有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特色。
施展找到了一个核心线索,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串联了起来,给出了统一的解释框架。用这个线索,施展连贯地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更解释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
该书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新清史学派的草原本位视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超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从而将中国史定位为一个体系史。
该书进一步阐释,在中国与西方的遭遇过程当中,中国历史的一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它表现为一个宏大的革命史的过程,并使得中国的转型呈现为一个现代的建国历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其对于世界秩序的深刻塑造,也获得了全新模式的深入讨论,并对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的探讨。
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完全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调用了地理、历史、哲学、思想、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
▼名家推荐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施展 | 著
刘吉 | 作序
许纪霖 刘苏里 徐小平 | 重磅推荐
气象壮阔的论述格局…这是这一代青年人在大时代进行大构想的一个可贵的尝试。
——刘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主任)
作者以汤因比式的历史哲学视野,考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互动中的中国大历史。如此之大手笔、大气象、大格局,为当今中国学界所罕见。在碎片化研究的时代,本书不啻为令人精神一振的难得力作。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到了中国人书写中国历史哲学的时候了。从酝酿到落生,这部作品花去作者八年时间。而作为见证人,我们跟着他的激情和沉思,从4万字到50万字,一路读来。作者力图对我们这个人群遭遇的苦难,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施展迈出的这一步,是零到一的创造。它将结束这个巨大人群如此长时段、对自我认知和定位的焦虑和迷茫,也将引起激荡,诱发更广泛、深刻地对这个人群未来命运和担其所当的思考。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第一次听施展讲述他的研究,就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让我看到了理解中国问题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也解释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中国到底从哪里来,中国未来可能会向何处去?这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相信许多人也在思考。施展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答案。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