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

    作者:[英]卡丽·吉布森(Carrie Gibson)

    【英国《观察者报》年度历史类图书 】

    ·

    【哈德逊书店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

    1492年,哥伦布走下他的航船

    踏上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

    加勒比地区从此不再默默无闻

    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荷兰、法国和丹麦的殖民者

    海盗、甘蔗、奴隶、贸易、战争、天花病、朗姆酒……

    ·

    有人说这里是天堂的海滩,

    有人说这里是地狱的群岛,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里,

    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

    历史学家卡丽•吉布森重现了在从南美洲的北部边缘到古巴的土地上自成为殖民地以来所发生的故事。

    ·

    ·

    【媒体推荐】

    ·

    吉布森知道如何用事实和诗意的文字来吸引读者。——《纽约时报书评》

    ·

    卡丽•吉布森写了一部睿智易读的、信息丰富的加勒比史,它的历史很少被世人关注和知晓。很多人只知道加勒比地区是一个旅游胜地;然而吉布森却带领我们走进它迷人的、复杂的、不幸的过去。——亚当•霍赫希尔德(Adam Hochschild),著有《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结束所有战争》

    ·

    野心勃勃……凭借杰出的写作神韵和整合史料的天赋,吉布森将这些岛屿的历史凝聚成一部广泛而又生动的讲述。——《观察者报》(英国),“2014年优秀历史著作”

    ·

    丰富又全面地讲述了加勒比地区从殖民时期到今天的历史……卡丽•吉布森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调查,让《帝国的十字路口》极具启发性。它可读性强,研究深入……学者和学生都应该阅读这部具有很高价值的著作……充满热情和趣味。——《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

    吉布森的这部社会史聚焦于奴隶制的破坏性遗产、种族主义的痛苦分裂,以及主导加勒比经济长达300年的甘蔗种植园里的暴行和不公……吉布森流畅、多彩的语言讲述了这些故事。——《外交事务》

    ·

    500年来加勒比历史的全景式呈现……这部著作将新鲜的活力、信心和洞察力带到了一个很少被历史学家关心的地方。吉布森的研究无疑将让学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加勒比多彩、不稳定和多面的社会感兴趣的任何人,心花怒放。——《图书馆杂志》

  • 中国文化要义

    作者:梁漱溟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 袍哥

    作者:王笛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 君主与大臣

    作者:[美]白彬菊 (Beatrice S.Bartlett)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相继开放了各自保存的清朝中央档案,为学者研究清代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日常运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白彬菊教教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经过多年研究,推出了这部研究清代中央重要机构——军机处的著作。

  • 定鼎中原之路

    作者:姚念慈

    这是一部有关清初政治史研究的论文集,由四篇长文组成,分别关注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福临亲政改革和玄烨结束四大臣辅政等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片段。

    四篇文章均是从个案入手讨论清初政局演变。历史上的疑案或具体的事件其价值如何,在史学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可一概而论。同样一件疑案,研究者的需要和目的不同,其价值亦迥异。价值判断的前提是确认事实,后者必须建立在史料的鉴别和分析之上,即属于实证。清代历史上的许多疑案,原因不外是与统治者利害攸关,其原始过程和直接证据被当时的记录者或后来的编纂者有意湮灭。若能还其本来面目,不仅可以揭示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往往也是破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关键。

  • 我们这一代

    作者:李昆武 编绘

    六十岁“老李”的全新三部曲力作

    激情燃烧年代的“群像”长卷

    一代小李走过新中国五十年,成为一代老李

    昨日才排队齐步走,转身却都已白发苍苍

    ◎ 编辑推荐

    ○ 李昆武三部曲新作,《从小李到老李》的姊妹篇

    作者的《从小李到老李》大获成功,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屡获国内外大奖,是国产漫画的扛鼎之作,而《我们这一代》是作者的全新力作,内容的广度和维度更进一层,体现出作者对人生观察思考的更高成果,代表作者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 自传体纪实性图像小说,塑造“50后”的“群像”

    从中国西南一隅光着屁股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到五十年后各有所成、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起的老同学,430页的作品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一代“小李”“小王”学习、生活、成长,逐渐成为“老李”“老王”。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境遇和变化令人感慨,令人称奇。

    ○ 一代人,用漫长的一生,共同谱写新中国历史的注脚

    李昆武之所以重新讲述一代人的故事,是为了寄寓对历史的见证、对现实思考和对祖国的感情。“50后”几乎与新中国一同诞生,他们的一生无不跌宕起伏,个人命运与国家的风吹草动息息相关。本三部曲长卷既展示了一群个体的形象,又通过他们从方方面面折射出一幅更大的画面。“我们这一代”的漫长的一生,仿佛充当了共和国历史第一章的注脚。

    ◎ 内容简介

    漫画家老李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小学毕业50周年聚会即将举行。一眨眼,已经50年了!老李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一群小孩子生活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难得见一次面。他们苦中作乐,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但在外部环境的限制下,他们一度中断了学业。在懵懂中长大后,每个人都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于是如今步入老年的他们,各有各的人生归宿,居然有许多同学成了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成功人士……

    成了漫画家的老李认为,他有义务向当下的年轻人讲述他们这一辈人的故事。

    ◎ 媒体或名人推荐

    如果说《从小李到老李》是我的成名作,那么《我们这一代》就将是我的代表作。

    ——李昆武

    作者采用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为这份用第二人称讲述的文献增添了见证的力量,但同时又保留了虚构作品才有的叙述手段。

    ——《中国信息网》

    读李昆武的作品总是像经历一场实验……这是一个将中国当代史变成叙事试验场的作者,这是一部为未来世代的人撰写的历史书。

    ——《Cases d’Histoire》

  • 权力与媒介

    作者:马建标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 文明以止

    作者:冯时

    文化是传承的,只有传承才可能使数千年文化积淀而形成传统。天文作为中国文化之源,对中华文明诸核心内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本书旨在通过天文考古学研究揭示传统的宇宙观体系,重建上古文明乃至前文字时代的知识、制度与思想,从本质上阐释中国文化的特点及核心价值。全书将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和古天文学相结合,以对己身文明的理论探索为基础,完成上古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典章制度、哲学观及科学观的研究,辨析天文与人文的相互关系,是一部从天文学角度,运用天文考古学研究方法全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著作。

  • 加尔文论崇拜

    作者:[美]钟百恩

    研究加尔文思想的多数作品,都忽视加尔文关于崇拜的深刻认识。但在历史上,加尔文是建立基督教崇拜的中流砥柱,他倡导和设定的崇拜礼仪,树立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崇拜模范。加尔文的崇拜礼仪著作和他的神学著作一样尊重大公传统,又集宗教改革家之大成。本书以加尔文建立的崇拜礼仪为经纬,引导读者逐一认识崇拜的各个组成部分,介绍崇拜的具体流程,并详尽解释组成崇拜礼仪不同要素的含义,兼具学术与实用价值。

  • 亢奋战

    作者:[德] 诺曼·奥勒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的首部非虚构作品

    ☆第一次全面披露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

    ☆颠覆我们对纳粹和二战认知的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和冰毒。而这些对于纳粹军队恢复士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释了战争初期德国为何攻无不克。

    根据奥勒的研究,毒品无法解释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却能解释他们的内部混乱以及问题重重和令人疑惑的决策。本书中提到,毒品对希特勒和他的随充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战事不利于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采用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鸡尾酒疗法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些化学兴奋剂改变了我们对于纳粹高层的及其判断形势能力的认识。

    本书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面——毒品状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纳粹失败的原因,为读者更加全面认知纳粹德国提供了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学术专著。

  •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活

    作者:(法)吕西安·费弗尔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名著。本书收入了法国史学大家费弗尔的长论文五篇,运用年鉴学派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法国16世纪的社会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题涉及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是研究法国史及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必备书。

  • 汉唐礼制因革谱

    作者:顾涛

    中国礼治的生命力,藴含在从《仪礼》第一座高峰到《大唐开元礼》第二座高峰这一制度的承袭流变过程中。笔者的基本思路是将此时段各类史书所载礼制史料通盘汇辑,逐条缕析,将礼制因革回填入汉唐间礼典施行的时空背景中,予以系年,编著成《汉唐礼制因革谱》。

  • 爱德华一世

    作者:[英]马克·莫里斯

    《爱德华一世》是这位伟大而令人敬畏的英格兰君主的首部主要传记,以生动翔实的文笔还原了爱德华一世对不列颠进行武力征服和统一的一生,他用法律的统治锻造了今日英国的基础。

    爱德华一世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在英国乃至整个中世纪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他以“长腿爱德华”和“苏格兰之锤”的绰号,以及威廉·华莱士爵士劲敌的身份而为人们熟知,但这些仅仅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的片段。在少年时代,他过早地卷入父亲亨利三世的宫廷旋涡中,又在战场上斩杀拒不遵守《牛津条例》的贵族首领西蒙·德·蒙特福特;他也曾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坚定捍卫者随十字军横跨欧洲直达圣地。他征服了威尔士,消灭了当地的统治者并建立起恢宏的城堡,以夸耀自己的伟大征服;他为争夺苏格兰王位而率兵入侵,引发的战争规模史无前例,堪称不列颠历史上的分水岭。

    在本书中,作者马克·莫里斯重新分析了爱德华一世的性格、宗教信仰及使命感。爱德华原本只是英格兰人的国王,他的野心却遍及整个不列颠。源自骑士传奇的好战精神和虔诚的基督信仰贯穿了他的一生,驱使他征服并统一不列颠,通过 “模范议会”的设立和大量立法维护他的正义使命,客观上延续了英国由《大宪章》开启的千年宪政之路。时人将他的军事功绩与亚历山大大帝相提并论,后世更因他严苛正直、崇尚法制而称之为“英格兰的查士丁尼”。

    爱德华一世将不列颠全境乃至法国都拖入战争泥淖,战争中展现的勇敢、智谋、领导力以及雄辩的天赋,使他成为一位伟大而令人战栗的征服者。在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中,他的形象常被歪曲为镇压苏格兰人起义的暴君,他开疆拓土与建立法制的成就却被忽视。作者在保持公正严谨的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手法,还原了这位在英国历史上至关重要却往往被误解的国王的一生。

  • 牛史·晚清篇

    作者:谭伯牛

    【编辑推荐】

    ★ 继《战天京》十年后,谭伯牛重温晚清历史,独到视角,重磅发布《牛史》

    ★ 冯唐、罗振宇、余世存、张鸣、许知远、和菜头等一致推荐

    ★ 历史没有真相?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谭伯牛带你看懂晚清

    ★ 这些人与事,百年后思之,仍令人感佩,知者或鲜,值得一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史研究者谭伯牛关于晚清以降军政人物的另类之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故事为纬,在广博的史料基础上,从细节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这段群星璀璨历史中的诸多误读,再次展现谭伯牛对历史的精通和对人性的了然,精细打磨一个与你印象中不一样的晚清军政界。

    这里的事,知者或鲜,值得一记;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万分。这里既有爱吐槽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气的李鸿章;也有靠个人力挽狂澜的名将鲍超,有着高明的权术、却看不清时势走向的“海翁”钱阿穆……在谭伯牛笔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庄或谐,或悲或喜,尽显鲜活人性。

  •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全2册)

    作者:[日] 盐野七生

    1. 盐野七生用情深厚、着墨浓重的压轴大作。

    皇帝腓特烈二世在盐野七生眼中,无异于“中世纪的恺撒”,他既虔诚笃信,敢爱敢恨,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改革者。不幸的童年带来成长的艰辛,也造就了腓特烈强韧不屈的性格。他精通阿拉伯语、热爱学问、喜好鹰猎、重视法律、擅长外交、情感生活尤其丰富,同时,对伊斯兰文化的宽容、对法律和制度的重视、对神权独断的反感,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个性凸显的政治家。

    2. 冷知识热启发,历史硬核感跃然纸上。盐野七生通过腓特烈的故事,挖掘历史的另一面。

    什么是“神圣罗马帝国”?什么是“西西里王国”?什么是“条顿骑士团”?欧洲的官僚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

    第六次十字军和平解放耶路撒冷是怎么回事儿?为啥基督教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却葬在伊斯兰石棺?……

    丰富的冷门知识里,有热情洋溢的历史智慧。盐野七生生花妙笔,把历史脉络与精英人生融合为一。通过一个人物,看懂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故。

    3.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心理微妙,是一本磨练与成长的教科书。

    腓特烈享年不到56岁,短短一生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出生在小城耶西广场的帐篷里,2岁时自己站着接受洗礼,14岁时便任性地宣布自己已经成人,以后万事均由自己做主。他挑战神权,与教皇发生冲突,曾屡次被开除教籍,对教皇既斗争又包容。他率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对伊斯兰教徒采取包容政策,通过外交谈判“不流血”地收复了耶路撒冷,却被教皇断为基督的敌人……突破、误解、磨练与成长贯穿了腓特烈二世的一生,足以成为当代人直面生活、工作的典范。

    4.在故事中学习如何有效地自我管理,实现人生价值。

    皇帝腓特烈如何独立高效地同时进行几项工作?皇帝腓特烈如何高效处理政治、军事、宗教和私人事务。他对时间合理、精准地分配是如何做到的。

    皇帝腓特烈如何抓住工作的要点?在纷争、背叛、暗杀此起彼伏的中世纪,皇帝腓特烈如何抓住工作要点,找准核心,解开危机四伏的局面。

    皇帝腓特烈如何坚持做一件事超过10年?为了制定《梅尔菲宪章》,皇帝腓特烈为何用心十几年,最终实现了宪章的颁布施行。

    皇帝腓特烈如何管理情绪,无压工作?卓越的人物会利用好娱乐这把双刃剑。象征着勇气、智慧和决断力的“鹰猎”运动,为什么能成为皇帝腓特烈一生酷爱的娱乐项目?

    5. 在宽容与多元并非主流的年代,什么才是乱世皇帝的成功秘诀?

    皇帝腓特烈如何率领奇妙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取得胜利。外交手腕是怎么比军事实力更具有征服力的?在“一神教”剧烈冲突的年代,皇帝腓特烈为什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宽容以待?在管理用人方面,腓特烈如何做到唯才是举,坚持多元化的实用主义?在混乱黑暗的中世纪,皇帝腓特烈如何挑战权威,彰显合作共赢的精神?

    如果说《罗马人的故事》是盐野七生的英雄梦,那么《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则是她心目中多元文化奇妙共存的蓝图。

    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盐野七生“中世纪的故事”压轴之作。

    乱世精英的生存法则。

    王石、王巍、俞敏洪、司马辽太郎推崇。

    既是成长史,又是亮点与槽点并存的上升攻略。

    第一所大学、第一部宪章、第一个和平解放耶路撒冷的男人。

    绑架、暗杀、瘟疫、阴谋、背叛、情人、私生子……伴随一生。

    看懂腓特烈,看懂圈子的规则与边界。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作为欧洲中世纪神权时代的异色领袖,既虔诚笃信,敢爱敢恨,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改革者。他精通阿拉伯语、热爱学问、喜好猎鹰、重视法律、擅长外交、情感生活尤其丰富,是那个时代罕见的个性凸显的政治家。盐野七生饶有趣味地讲述了腓特烈二世的成长史,从锐气血性到看懂人情世故,可谓一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权力的游戏”。

  • 堕落之海

    作者:(英) 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 / (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

    本书讲述了从史前时期直到近代早期地中海地区人民与周边环境长达3000年的互动历史,是一部罕有的将地中海作为整体并采取长时段分析的历史佳作。本书作者强调对史前、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的比较,并通过地中海地区的微观生态及其所属的密集网络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独特解析,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地中海史学的全新理念,对全球史研究、地中海区域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 血液循环

    作者:[法]弗朗索瓦·布斯塔尼

    ☆法兰西学术院2017最佳法语作者奖得主倾力之作。荣获法语作家协会法国黎巴嫩文学奖、法国国家医药学会Jean-Charles Sournia奖、法国海外省科学院Louis Marin文化奖 。☆

    如同科学发展的历史一样,人类对于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过了数个世纪的探索、前 进甚 至倒退。在了解它的道路上,古希腊、阿拉伯地区与西方基督教国家三个区域、三种智慧、三种语言、三种历史文化不断交汇。它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这三个“世界”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现代科学的诞生,正是因为阿 拉伯人翻译了古希腊的智慧,而南欧人将它进一步丰富并发扬光大。本书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克罗顿的阿尔克迈翁区分了静动脉谈到20世纪最前沿的成果,从古罗马哲学家盖伦谈到17世纪证实血液循环现象的英国人威廉·哈维,回顾了这一段医学发展史,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史,更是文明与思想的发展史。字里行间激发了读者们去思考促进科学进步的条件,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书的最后谈到了心脏病学,这也是人类寿命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 锦衣卫

    作者:熊剑平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在谈及明朝制度建设的时候,锦衣卫是避不开、绕不过的话题,它所代表的“特务政治”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发展方向。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正是这种神秘的特性让很多人对其真实面貌不甚了然,本书正是对这一机构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讲述其中的权力纠葛与祸福兴亡。

  • 汉帝国的日常生活

    作者:[英] 鲁惟一

    作者从汉代考古文物入手,选取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吉尼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等馆藏文物,以及出土于中国本土的近百件重要文物,用文物说话,以中国*个封建王朝的断代史为叙述对象,采用“日常生活”这一独特的论述视角,从微观层面对一个历史时期宏大的历史景观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描绘。全书从汉代的历史语境出发,内容涉及政体、社会阶层、政府权力、军事、文学艺术创作、宗教与权力的关系、长安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生活、经济与贸易、农民及其耕作、手工业及工业技术。区别于其他汉学家对秦汉历史的研究,本书*特色的一方面是它的研究视角新颖,另一方面是对城市以及城市及乡村中人的社会活动的关注。

    英国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先生作品!

    从文物实证角度,从“日常生活”着手,探讨汉帝国的各个层面!

  • 国家是怎样炼成的2

    作者:赛雷

    赛雷用将国家高度拟人化的方式来讲历史,将国家化为一个有血有肉又呆萌可爱的形象,将其历史去掉细枝末节高度凝练成一条总的发展线路,用诙谐幽默且笑料百出的语言,用简单通俗且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世界各国各自的发展历史,以求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国历史的大致脉络。

    强大起来会发疯的日本、蒙古基因与海盗基因混合而成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欺软怕硬的墙头草泰国、做梦都想穿越回古代的希腊。

    贴了“愚昧”“落后”标签永不得翻身的印度、不听话就会被打屁股的小朋友越南、发展离不开鞭子的新加坡、被轮番暴揍到连信仰都改变了的伊朗。

    用高度抽象的视角来看世界各国的历史,会得到更加与众不同的历史结论。三分钟了解一个国家的前世今生,在欢笑中通晓世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