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历史
-
北朝论稿
北朝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本书围绕北朝政治与社会做了深入讨论,颇具学术价值。
-
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本书是作者研治康熙朝政治史的论文结集。
全书从三藩平叛、兴废太子、道学观念、满汉关系、出兵准部等问题入手,系统批判业已在学术界和民间形成的所谓“康乾盛世”和“千古一帝”玄烨。
玄烨在位六十二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最为长久的一朝,这成为他及其后嗣得以宣扬其圣明和“康熙盛世”的资本,也是一种“既成事实”。然而,玄烨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如何维持祖宗家业不堕。他政治活动的全部内涵,就是要保持满洲贵族在政治上的绝对支配地位,亦即政权的合法性。由玄烨首倡,胤禛、弘历所弘扬的所谓大清得天下最正,正是其具体表现。
作者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努力揭示康熙朝的专制特质和“康乾盛世”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角度新颖,结论发人深省。
-
利玛窦书信集
《利玛窦书信集》收录了本书收录了利玛窦1580年至1609年之间从印度和中国寄出的50余封信件,几乎包括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利玛窦书信,其中还有两封信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这些信的收信人包括利玛窦的领导、师长、朋友、家人,内容多为传教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个人见闻,这些信从另一个角度还原出明末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从无到有的大概发展轮廓,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因为收信人也有朋友和家人,所以其中必然有利玛窦本人的情感流露,从中可以窥见利玛窦的内心世界。
★精彩内文选读
几天前,我送给他一架精美的石制日晷,上面有中文的标识和我们的道德警句格言,工艺相当精美。我还送了他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四分仪,他对这些东西赞不绝口。王爷把那架日晷放在了王府花园的一座新房子内,他带我在王府中走了一哩路才到达那座房子,他为日晷做了一个石座,我们在那里调适日晷,他还设宴款待我,后来在我告辞的时候,他又送了我一份礼物,这是中国的惯例。总之,我敢说,这个人“距享受天国真福的时刻不远了”。我现在还不想住在他的王府中,因为我不想在这初始阶段仅为他一人服务,而是要广泛结交朋友,为今后到来的神父们铺平道路,把这项伟大的事业进行下去。
在这里拜访别人时都要持有拜帖,拜帖有时会有八至十页,上面写着造访者对自己的谦称,极为谦逊,还写着“顿首”“拜谒”之类的话。当邀请别人赴宴和用餐时也要用这样的东西,一般要提前一天将拜帖送到,而当要馈赠礼物时,还要在拜帖上写下礼单。我准备了七八册这样的拜帖,留在身边记录姓名,特别是我送出的拜帖,提醒我不要在回访时失礼。我出门总是乘轿,很有气派,因为若不是这样便有礼数不周之虞。当我登门拜访他们时,神父您要知道,他们都用世界上最隆重的方式接待我,我亲身感觉到他们的儿女、妻子和家里的其他人都跑来看我,能请我吃顿饭和相处一整天的人会感到很有福气。但由于时间紧张,还有很多人都想请我赴宴,与我共度一天的时间,但我不得不拒绝他们,因为我的确没有时间,所以拒绝了很多人的邀请,有时候为了保持友谊,我一天之内要去两家赴宴。除了建安王以外,还有不少人请我住在他们家中,非常恳切,但我与朋友们商量之后,决定除那位医生家外,其余一律谢绝。医生把他家中一部分房间腾出来让我住,我至今仍住在这里。
目前我已开始传授记忆术,很多人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还有些人向我学习数学知识,但他们也知道我没有太多时间教他们,因为每天来拜访我的客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南昌是一座大城市,住着很多显贵,况且我在这里又很有名望。也有些人是来学习教理的,我白天没有时间,只能让他们晚上来,他们拜我为师,还毕恭毕敬地给我下跪,他们在拜帖上都写着:“您的弟子”。
现在我让一个仆人去韶州,再从那里去澳门,把这些消息告诉澳门的神父们。此外,我还寄去一份由一位皇家官员颁发的许可证或通行证,准许一位神父与一位修士来南昌与我为伴,相信这份文件正在途中。我还得到消息,郭居静神父请求韶州知府准许一位神父进入中国去他那里,知府很容易就批准了。
我还想和您谈谈南昌一座书院的院长章斗津,他是一位善良的老人,一天我身体不适,他见来拜访我的人很多,怕我吃不消,也不利于我的健康。他让我命仆人前去推说我不在家。但我告诉他,我们从不说谎。他笑着说,这在中国并不为过,这样的谎话并不可耻,特别是像我这个样子,说谎话不仅无害还很有必要。于是,他与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谈。我告诉他我们都不说谎,因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不说谎的。最后他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说谎,毫无顾忌。”他牢记我的话,到处宣扬我们不说谎的事,并称之为奇迹。倘若中国人能相信他的话,那对我们的传教事业将大有裨益。他完全相信我,有人对他说曾来拜访过我,但仆人说我不在家。这位老者坚决地说:“要是仆人对你这样说,那他就一定不在家。因为这家人从来不说谎。”
中国人嘲笑我们在守斋时吃鱼,因此我已开始在周五、周六小斋时不再吃鱼和鸡蛋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们也热爱这种苦修的方式,因为在中国有非常多的人终生保持这种斋戒方式。
-
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
编辑推荐
根据之前读者的反馈,编辑在此发布重要提示:
可爱的单身狗们,如果你还想继续享受单身生活,请不要阅读本书!因为读完之后,你很可能就会成为社交圈“博学红人”,脱单指日可待!
如胶似漆的情侣们,如果你不想恢复单身,请不要打扰伴侣阅读本书!因为本书的吸引力局不亚于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好的办法就是再买一本——一!起!读!
内容简介
如果没有医学,人类如同生活在黑暗的角落之中,当这缕光芒来临时,不仅照亮了健康之路,也带给我们的文化以丝丝温暖。
一种平凡的虫子如何被奉为神的“代言人”
神秘的古埃及人缘何成为*早的“吸猫一族”
“剁手党”竟然古已有之,他们是群什么人
为何说《爱在西元前》透露着让人唏嘘的味道
……
从生死一线的非洲大陆,到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从神秘的法老安眠之地,到满目疮痍的永恒之城
这本书无法帮你认识整个世界及人类发展史,
却可以教你打破知识的壁垒,用颠覆的角度解读既往的认知。
-
坚守与突围
李鸿章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镜鉴?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和国家该如何自处?张鸣、金满楼、徐焰、姜鸣、雷颐等精彩评述,王鲁湘、田桐、陈晓楠等诚挚推荐。为官从政、为人处世必读之作。
全书回顾了李鸿章从拜曾国藩为师起至暮色年逝的一段历史,分析了李鸿章作为当权大臣的得与失、功与过、罪与悔,肯定了李鸿章作为清代末期改革者的客观形象。他早年落拓,任曾国藩幕僚抱负不得,而后创立淮军,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成为封疆大吏。创办洋务运动而使其声望达到顶点,甲午战争却粉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怀着忍辱负重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直至死去。
李鸿章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和“探照灯”。他的一生,不止是晚清数十年的写照,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全书清晰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悲壮鲜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此书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诸多国内外优秀的军事、历史文化学者,客观公正,史实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1、“大视野”下重新解读李鸿章 本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在晚清宏大的背景之下,复杂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近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在人生沉浮进退之间,看李鸿章如何突破大清帝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之困局。
2、为官从政、为人处世必读。
李鸿章敢于做事,又精于自保;他顾全大局,又自有主张;他倡导洋务,以求国富民强;他周旋于各路势力,游走列强外交……
从一个无名幕僚成为朝廷重臣,突破重重艰难困境,到达人生巅峰。
→读懂政治家的处事方法和成功之道。
3、一个李鸿章,相当于半部近代史。
李鸿章是传统士大夫和现代改革者的矛盾体,而近代中国则充满了困惑和清醒的交织。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他为清朝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中西杂糅,“开拓”“因循”毕具,抗争与妥协并存。
以史为鉴,守住底线,韬光养晦,面向未来。
4、众多专家学者和凤凰卫视主持人共同打造。
张鸣、金满楼、姜鸣、徐焰、雷颐等22位专家学者精彩评述。
王鲁湘、田桐、陈晓楠等凤凰卫视主持人诚挚推荐。
-
大唐兴亡三百年3
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
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
20世纪德国史
这本关于20世纪德国历史的小书描述了从具有专制国家色彩的君主政体到扎根西方的民主与福利共和国的德意志道路。这其间横亘的是那些烙印在20世纪德国与欧洲历史中的经历:世界大战与民主的失败,独裁与罪行,分裂与统一。安德烈亚斯· 维尔申的描述以追问德意志“特殊道路”为主线,尤其对常常充满矛盾的长时段社会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
-
过年
1937—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关键期,春节亦成为一条融合革命与民众的动员路径。本书以春节为研究对象,集中于两个层面的考察:一是春节革命化,即春节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政治意义,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力量介入乡村社会后利用、开发春节价值的政治活动;二是革命化春节,即春节对于乡村民众的民俗意义,表现为乡村民俗对于政治改造春节的因应过程。通过这两个层面分析春节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革命意识形态过程中认知和处理乡村传统的政治难题,及乡村传统给予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技术的张力。
-
大唐兴亡三百年2
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
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
内亚史
★图书亮点:
原著重印9版,一本畅销国外的内亚史著作
了解、学习和研究内亚史的“必备”参考书
★编辑推荐:
本书有助于填补历史文献领域的一个巨大空白,在对作为整体的内亚研究方面而言是一座里程碑。……本书对于大多数潜在读者可能一无所知的这一世界上重要区域的历史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
——D. O. 摩根(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英国历史评论》第115卷,第464期(2000年)
★摘录试读
公元622年,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年份,没有大战和巨变产生。这一时期的主要强国,中国唐朝、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希拉克略王朝(Heraclian)各自从最近的对抗中恢复过来,正忙于加强国力,或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河中地区的小王公们正陶醉于他们自己繁华的弹丸之地乐不思蜀,而如有必要的话,他们也乐于承认突厥游牧民的宗主权。此时的突厥人建立了一个东起唐王朝北部边界,西至里海草原,绵延于内亚的强大汗国。与此同时,丝绸之路之上的粟特人和其他商人继续辗转于中亚,他们自古以来就从事着贸易,并将继续经商,直至中世纪末期。
伴随其璀璨文明和悠悠史载,在中国、波斯和拜占庭都出现过比当时统治王朝历史更古老的帝国。相对而言,突厥人直到最近,也就是公元6 世纪中叶才建立起他们自己的汗国。这个汗国并非是在那些脆弱并昙花一现的诸多游牧帝国基础之上而猛然崛起的。被现代史学称为突厥帝国的这个汗国从公元552 年延续到744 年,其疆域是一片相对狭长的横向草原地带,只是被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所支配的山链所阻断或环绕。这一疆域构成的地理特殊性也许在这个突厥汗国分裂成两部—长支和幼支的趋势中起着辅助作用。长支即阿史那王朝(Ashina Dynasty),统治着阿尔泰山脉以东地区,并以今天蒙古国西北部鄂尔浑河谷为中心,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部分被称为“东突厥汗国”(或“北突厥汗国”,一个令人困惑的名称,但对于中原来说,却容易理解,因为位于其北部)的缘故;幼支统治西部,以天山西部和七河地区为中心,因此也被称为“西突厥汗国”。
★内容简介:
内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央,在古代是众多游牧民族的定居地,向欧亚周边地区扩张征服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古希腊、波斯、中国、印度等东、西方文明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和纽带,多种宗教文化争奇斗艳之地,因此倍受众多学者的青睐,他们以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视野从事内亚研究。由此,这一片区域亟需人们解读。美国著名内亚学和伊斯兰学者斯瓦特·苏塞克先生(Svat Soucek)的这本著作,侧重于宗教文化角度,主要对于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该书描述了自在突厥汗国、唐朝争霸内亚的背景下,阿拉伯异军突起从西入侵内亚,并传入伊斯兰教以来,由此开启了内亚西部逐渐伊斯兰化和突厥化进程为开端,分别叙述第一个本土穆斯林王朝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哥疾宁王朝和塞尔柱王朝三足鼎立,蒙古帝国统一内亚地区,帖木儿汗国、昔班尼王朝先后崛起,随后再度出现三足鼎立的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分庭抗礼局面直至被东扩的沙皇俄国所征服,历经俄(苏)统治,直至苏联解体五国独立。朝代年表与地图补充并佐证了文字。当代的焦点停留在这七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欧亚大陆的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中国新疆。自1991年起,对于这一区域的兴趣持续高涨,因为它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争论。尽管关于这一区域的卷帙浩繁的作品先后涌现,但是对这一区域的简史尚未问世。斯瓦特·苏塞克这本历史书将填补这一空白,这对于任何想研究或访问这一地区的人们将绝对是必备的入门资料
-
“圣王”的想象与实践
本书主要以合法性信念(价值规范)这一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对帝制中国的君权合法性展开研究。首先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合法性象征系统和表现形式,对君权合法性进行了“观念还原”,认为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的基础,是一种以“尚德”为基本取向的圣王型合法性信念模式,从而回答了帝制中国的“好皇帝想象”“是什么”的问题;然后通过考察合法性信念发生的各种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经济生活等条件,全面解析了君权合法性信念生成演变的机理,以及君权合法性从“应然”(观念)到“实然”(实践)、合法性危机的演变过程,认为帝制中国这种合法性观念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君权合法性,既是由统治者的合法性实践加以直接表达和维持的,又是历史的“集体作品”,是在儒家文化传统、宗法农业社会与小农经济条件、以及当时的阶级结构等复杂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那个时代关于“好皇帝”和良好政治秩序的集体想象。从研究方法到概念体系和研究结论方面,本书对开拓君权合法性领域、乃至推动整个合法性研究都有大胆的尝试和突破。
-
日軍檔案中出現的平型關大捷
本書是利用戰前日軍保存的第一手檔案史料,對國內教育宣傳的熱點「平型關大捷」進行的全面考證。意在指出近代戰爭史記錄、研究面存在的病理。研究結果端正了平型關大捷(共產黨)與平型關戰役(國民黨)的位置關係,還原了至今未有人所知的戰鬥全部過程細節,計算出了精確到姓名的日軍死傷者資料,並澄清了許多有爭議的史實。通過研究還指出了國內抗戰史研究的方法面的問題及原因,並提供了大量日軍檔案資料線索,力圖為今後的學術研究開展,開拓出一個在方法面,資料面進行國際接軌的平臺。
-
图说神圣罗马帝国简史
公元962年,教皇为奥托一世加冕,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民众满以为能乐享荣耀与和平,但事与愿违,帝国自有其宿命。八百四十多年后,在拿破仑铁蹄的蹂躏下,帝国终于行将就木。
1806年8月6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终于摆脱了枷锁,宣布神圣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伏尔泰是这么形容神圣罗马帝国的:“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事实真如他所形容的这么不堪么?帝国究竟是靠什么力量维系了八百多年呢?让我们从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编辑推荐:
◆查理五世差一点就实现独裁的野心,却不得不退隐在修道院度过余生。
◆纵情于声色犬马的强力王做了什么,让妻子拒绝王妃的称号?
◆开明的腓特烈大帝得罪了三位贵妇,险些亡国自尽。
◆一条主线贯穿神圣罗马帝国整段历史,有趣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历史不再古板。
◆一百五十多幅图片,包括重要的战役、人物、地图、文献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简述历史。
◆着重描绘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读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
美國華人史
從勞工到網路新貴,跨越150年華人史詩
★本書榮獲《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評選為2004年年度好書
「內容豐富而鉅細靡遺。在類似的導論式書籍中,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過這本層次分明且字裡行間充滿情感的《美國華人史》。」──耶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美國華人史》是一個離散飄泊、橫跨一百五十年的史詩故事。每個年代都有許多華人離開故鄉,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來到異國,有的前往美國落地生根。在十九世紀中葉華人開始大舉遷居,當時年輕的美國仍百廢待興,今天能有這番成就,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華人移民在獲得美國收留後,在各個領域都有所貢獻。
本書是張純如的第三本著作,她在〈前言〉指出,該書的誕生與南京大屠殺的書有關。當《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後,她應邀到各地巡迴演講,結識了各種不同背景的華人,有十九世紀鐵路工的後代、拿獎學金來美國唸書的新移民、不識字的工廠工人、頂尖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躲過日軍殘酷暴行的年邁倖存者,還有被白人父母收養的華人小女孩,加上她身為第二代美國華人的背景,因此對華人多元複雜的歷史產生高度的興趣。華人在美國的種種遭遇,尤其是受到的不公與歧視,再度激發她的義憤,成為觸發她撰寫這本書的動機。
美國華人的歷史與美國、中國、臺灣甚至國際局勢都有密不可分的連動關係,美國華人移民的境遇在各個動盪的年代起起伏伏。在其筆下,我們看到華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來到美國,除了決心重塑自己的身分與命運,他們為了功成名就,必須克服重重險阻。作者記錄下一波波在各個年代美國華人與其後代子孫的種種經歷和成就:他們幫收留他們的國家興建基礎建設、對抗種族歧視與各種排華法案、在黑人與白人的緊張對立中夾縫求生、對科技發展卓越的貢獻,也曾寫下許多文學經典,同時影響了美國人對於種族與族群的想法。這是一本交織了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史書,作者並將許多個人故事安插在敘事中,而她的觀點往往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讓人了解「美國華人」這個族裔身分有何涵義,並擴大了「美國人」的定義,也打破了長久以來對於美國華人的迷思。
如果說《美國華人史》是一個離散飄泊的旅程,那麼對作者張純如來說,寫這本書也是一個旅程。因為寫書讓她埋首數量龐大的史料中,包括口述歷史、自傳、華文報紙、日記、法庭和移民記錄等,她從中看到華人的種種經驗,也看出華人如何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書中,她試著展現出美國華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實際狀況,還原他們多樣化的真實面貌,把他們描繪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追夢人。
名人推薦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文推薦
卜大中(《蘋果日報》前總主筆)
林添貴(翻譯家、業餘史學研究者)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馬英九(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
陳靜瑜(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湯熙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內容豐富而鉅細靡遺。在類似的導論式書籍中,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過這本層次分明且字裡行間充滿情感的《美國華人史》。」──耶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作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發人深省的概觀,而且顯示出華人是美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的成就堪稱典範。」──《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引人入勝!……張純如的《美國華人史》以華人在美國的奮鬥經過為主題,細數他們曾付出的代價與受到的傷害,是一本鳥瞰全局並且可讀性極高的史書。……非常吸引人,充滿熱情。」──《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無所不包,文詞優美,分析鞭辟入裡且充滿熱情,是新世代美國華人歷史的最佳代表作。張純如以精彩的手法將美國華人的種種經歷融入一百五十年的美國史。」──曾以《蝴蝶君》與《花鼓歌》榮獲奧比獎與東尼獎的劇作家黃哲倫
「充滿戲劇性的一本書。……張純如的《美國華人史》不但訴說著美國採礦營地與中國城的許多故事,也把故事場景拉回到中國的農村與城市,寫來充滿說服力。張純如找到一個很棒的主題,她的故事也都值得一讀。」──《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圖書世界」專刊(Book World)
「值得美國借鑑的一本書……張純如這本書的出現時機非常恰當,值得家家戶戶與各級學校閱讀,因為她記錄了華人族群如何辛苦奮鬥,贏得與其他美國人一樣獲得公平對待的應有地位。」──《聖路易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
「作者把故事說得鉅細靡遺,請態度充滿自信……對我們的歷史來說很重要。在二十一世紀初,如果我們想了解現在的美國人,必然要先了解過去的美國人是怎樣過活的,為何會來到這裡。張純如書中的故事面面俱到,而且是美國史的重要部分。」──《洛杉磯時報》(Los Angelos Times)
「這本書記錄了一場永不停歇的人權與自由之爭,內容充滿戲劇性,而且觀點往往能鳥瞰全局。」──波特蘭市《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深具知識性與啟發性,讀來也很有趣。」──美國《亞洲人週刊》(Asian Week)
「這本書有可能成為訴說美國華人經驗的最權威史書。」──《亞特蘭大憲法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觀點令人信服,透過許多人物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華人在美國的際遇。……散文文筆清麗且意蘊深遠。」──《聖荷西信使新聞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記錄了美國華人的奮鬥史與種種成就。……張純如可說是如今年輕史家中的佼佼者,她把無所不包的研究材料透過犀利的筆法化為文字,成就出這本可能會廣受讀者歡迎的獨一無二史書。」──《沃斯堡星報》(Ft. Worth Star-Telegram)
「如果你嗜讀美國史,想了解美國人的經驗,那麼這本《美國華人史》是你非讀不可的。我們何其有幸能遇到張純如這位無與倫比的作者及時把這重要的故事說給我們聽。」──《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作者詹姆斯.布萊德利(James Bradley)
「敘事相當可觀……雖是史詩鉅作,但讀來毫不費力,整個閱讀過程深具吸引力而感人,且可以吸收許多資訊。……這不只是一本所有美國華人該讀的書,所有新來的移民,還有想要了解美國民主制度有何缺陷的善良公民,都該一睹為快。」──太平洋新聞社(Pacific News Service),顧屏山(George Koo)
-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羅馬人奉為神明崇拜的亞歷山大大帝,
當今的文明世界,仍未脫離他巨大的身影。
馬其頓人開創的時代,何以稱為「希臘化時代」?
擺脫「希臘中心史觀」,以多元觀點重新定義「希臘化」。
亞歷山大大帝,三十歲時便已打下前所未有龐大領土的神話般人物,卻在不到三年後就留下未完成的帝國而逝去。亞歷山大帝國的範圍從希臘西方的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包含希臘、波斯、埃及等各大古文明世界。
羅馬的凱撒三十九歲時讀到亞歷山大的傳記後曾潸然淚下嘆道:「在我現在這個年紀時,亞歷山大早已成為眾民族之王,我卻尚未達成任何輝煌的成就。」奧古斯都皇帝也曾至亞歷山卓瞻仰亞歷山大的遺體,甚至模仿他的站姿製作雕像。該如何評價在後世成為西方文明榮耀的亞歷山大?他是偉大的領導者嗎?
本書不採取將希臘文化視為較東方文化優越的「希臘中心史觀」,而是重新檢討以往同時存在、卻不曾被放在一起思考的「東方史」和「希臘史」,重新探討究竟何為「希臘化時代」。事實上亞歷山大的「東方遠征」,並沒有帶著希臘文明向征服地區全面擴散,只是加速了原本便已存在的東西文化的融合。
■亞歷山大在只有三十三歲、疾馳而過的短暫一生中,
如何創造橫跨古文明世界的龐大帝國?最終,帝國又為何四分五裂?
西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從希臘往東方出發遠征,僅花費八年時間,便征服整個中亞地區與埃及,並越過阿富汗,抵達今日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行軍過程穿越重重山脈、沙漠、大河等各種嚴峻地形,甚至還曾探索沿海的航路。
亞歷山大在所到之處,都變身成為符合當地統治者的形象:在埃及接受法老的稱號,在古都巴比倫也遵循當地傳統的宗教禮儀。滅掉領土廣大的波斯帝國之後,還用東方儀式舉行馬其頓士兵與波斯女性的集團婚姻。然而,在印度河流域的戰爭,終於導致疲憊不堪的士兵們拒絕行軍,而歷盡艱辛返抵巴比倫後,大帝便因熱病而去世。
大帝的征服並未摧毀東方各國的統治體制,反而相當尊重各地的多元文化。大帝的到來只代表了統治者的更迭,而非社會與政體的劇變。不過,這個鬆散的帝國終究只是大帝一人的獨裁帝國,在他去世後旋即崩解。
■「希臘化」概念只是後人以「西方中心史觀」創造的認知!
要真正理解亞歷山大開創的時代,首先須拋棄「希臘化的幻影」。
教科書的西洋史分期,將希臘古典時代到羅馬興起之間的時期稱為「希臘化時代」,而這段長達三百年歷史時期的起算,便是從亞歷山大逝世開始。但是,這樣的定義其實隱含著嚴重的誤解。
十九世紀普魯士的歷史學者,因為有著民族統一的渴望,視亞歷山大為統一古代世界的偉大征服者。因此,為了讓歷史研究也能重視大帝征服過後的希臘,強調希臘被馬其頓征服後並未進入文化衰退期,而在當時創造出了「希臘化」的概念。
然而,「希臘化」隱含著以歐洲人為主體的「希臘中心史觀」,將亞歷山大塑造成希臘文化向東方的傳播者,正是忽略了在大帝到來之前,希臘人其實已積極進入東方世界。只有拋棄「希臘化」的單一史觀,才能以多元視野重新評價「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留給了後世什麼遺產?
──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新世界,以及神格化偉大皇帝的傳統。
亞歷山大的遠征加速了希臘風格的生活與文化能達到的範圍,創造出東西方文化得以融合、並在下一代茁壯的沃土。這是只有身為軍事天才的亞歷山大才能達成的成就。
即便大帝實行的諸多新政策,才剛起步便畫下句點,但許多措施仍在之後的希臘化時代諸王國中落實。大帝在遠征過程中於各地建立了十多座以自己為名的「亞歷山大城」,其中最知名的,即之後成為古文明中心的埃及亞歷山卓。
亞歷山大之所以會被西方世界視為偉大的王者,得歸功於在他逝世後繼承帝國的將軍們,仍強調自身與大帝威信之間的連結,以作為各國權力競爭的手段。因此大帝的神格化在他去世後更為強化,使他成為不朽的存在,此種作法甚至為後來的羅馬皇帝們仿效。
■是偉大的解放者還是殘忍的侵略者?
回到萬花筒般多彩形象的原點,還原大帝的真實樣貌。
逝世後的亞歷山大大帝,彷彿更為真實地存在著。大帝留給後世無數的形象,不斷地被重新解讀,每個人、每種觀點、每個時代透過「亞歷山大」這面鏡子所反射出的影像都不相同,彷彿此人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
本書帶領讀者從大帝形象的原點開始,解剖近代歷史學中的亞歷山大樣貌。解析大帝著名的各種故事背後的歷史意涵,例如:一刀斬斷哥迪姆之結、戰場上的漂亮戰術、酒醉時在藝妓慫恿下放火燒毀波斯王宮、大帝與身邊女性的關係等等。
究竟亞歷山大具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讓他執著於遠征至世界的盡頭?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亞歷山大的身影又將反射出什麼樣的形象?在我們重新思考現今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之時,或許會發現大帝的身影,至今仍壟罩著我們。
-
帝国之衰:奥斯曼帝国史六论
本书探讨奥斯曼帝国史中的若干重要议题,从民族问题、外债问题、边患问题、对外关系、世风之变、遗留问题六个部分渐次展开。深入剖析奥斯曼帝国由衰落到解体的过程,从不同层面解释奥斯曼帝国分裂和瓦解的根源、伴生条件,以及帝国瓦解的深远影响,力图澄清奥斯曼帝国史的一些争议问题。
-
战争史
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从远古部落纷争到现代全面战争,从毁灭一切的核轰炸到无差别杀戮的恐怖主义
战争为何从未远离人类?战争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
军事史权威集大成之作,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真正理解战争
多学科宏大视角,从战争的角度,重新讲述15000年的人类史
《战争史》是战争史巨擘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战争,绝不仅仅是政治的延续,它几乎和人类一样古老,植根于人类意识的深处,并与人类文明共同演化。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而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全书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形式单线罗列战例,而是从石、肉、铁、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遗迹;从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罗马帝国的重兵方阵;从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的战车对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原子弹爆炸。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和社会文化中,战争的逻辑也各不相同,这些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演化的历程。
约翰•基根通过历史学、军事学、政治学、人类学、进化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非凡视野,从战争的视角,引导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人类文明。《战争史》从战争的角度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中,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本书荣获:
【军事史协会杰出图书奖(1994)】
【达夫•库珀奖(1993)】
-
历史•声音•学问
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以及崩解后的传统碎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催生、转化与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造中国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方式、声音文化的兴起如何引发知识变革中的“声音转向”、“道”的意识怎样参与现代学术理念和制度的型塑、科学概念怎样刷新传统宗教的形象、新旧文学怎样直接间接地对新史学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援。这番回顾表明,激活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赖于对我们自身传统丰富性和开放性的肯定,又依赖于对这些素质的强化和提升。
-
宋朝进行时
《宋朝进行时》(王朝开启卷)主要讲述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两朝的历史。
五代十国乱世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赵匡胤应募从军,在实战中成长为手握重权的将领,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此后,赵匡胤调兵遣将逐步消灭各个割据政权,并着手推动政治军事体制变革。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突然去世,弟弟赵光义继位。
宋太宗赵光义一心想建立超越兄长的功业,但在两次对辽作战中均遭到惨败,面对西北党项政权引发的边患也束手无策。对内,赵光义一面用严酷手段消除威胁,一面大力推行文治。开国权臣赵普、一代名相寇准、治蜀能臣张咏、传奇将领杨业等人物相继登场。
-
伊本·赫勒敦
他被称为人类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
汤因比认为他的著作堪与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相媲美
.
伊本·赫勒敦(1332—1406),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他总结了阿拉伯诸王朝兴衰的历史,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的观点。他的学说为近世欧洲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推崇,被称为“人类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他 的历史著作:"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雅维利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
.
罗伯特•欧文对最伟大的阿拉伯思想家之一进行了全新思考。正如太常被表现出的那样,人们将伊本•赫勒敦从十四世纪中拿了出来,重新放在模子中做成了现代设想中的样子。这本生动又博学的著作把伊本•赫勒敦还原到了正宗的非现代状态,令人着迷。
——诺艾•玛科姆(Noel Malcolm),牛津大学万灵学院。
.
很少有学者能够像罗伯特•欧文那样对伊本•赫勒敦有如此广泛的涉及和敏锐的洞察。他的这本书是对伊斯兰文明的卓越有远见者的精彩研究。这本书不仅将会成为世界史学生的必读书,而且对所有想要掌握历史的未来的读者也是如此。
——布鲁斯•劳伦斯(Bruce B. Lawrence),《英语的古兰经:一本传记》的作者
.
罗伯特•欧文利用他几乎无人能及的对马穆鲁克世界的知识,把伊本•赫勒敦放在他的时代大环境中,这样的做法没有别人做过。欧文还精彩地论述了从奥斯曼帝国至今的东方学家、历史学家、殖民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们是如何对伊本•赫勒敦加以阐述来为他们的目的服务的。这是欧文的学术巅峰之作。
——弗兰西斯•罗宾森(Francis Robinson),《莫卧儿皇帝》作者
.
给传统上对伊本•赫勒敦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这本重要著作反映出了罗伯特•欧文渊博的学识和对中古穆斯林世界思想的理解。
——休•肯尼迪(Hugh Kennedy),《哈里发国家:历史与思想》的作者
.
在罗伯特•欧文的笔下,伊本•赫勒敦终于找到了几乎和他一样多才多艺又学富五车的传记作者和阐释者。
——埃里克•奥姆斯比(Eric Ormsby),《华尔街日报》
.
一本关于十四世纪的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和博学多识者激动人心的新作……欧文带来了一本典范之作。
——盖文•杰卡布森(Gavin Jacobson),《金融时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