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拜占庭简史

    作者:[美]提摩西‧E‧格里高利(Timothy E. Gregory)

    本书是Timothy E.Gregory广受好评的拜占庭史的新版,叙述了从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6—337年)至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这段拜占庭帝国历史。作者以拜占庭帝国政治编年史为叙述框架,并结合以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描述,同时辅之以诸如艺术和建筑照片等想象生动的文件档案图片,带领读者走进拜占庭帝国的历史。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作者:赵省伟

    本书取材于法国《全球画报》《画刊》等画报、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笨拙》,以及日本《日清战争写真图》。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画刊》《世界画报》等法国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一批以图像为主体内容的期刊。书中 5万余字特约记者的现场报道、100余张罕见版画为国内首次出版。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创刊于 1842 年,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像为主体内容的报纸,仅在 1857—1901 年间,就刊登了上千张与中国有关的图片和几十万字的新闻报道。《笨拙》创刊于 1841 年,是英国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幽默报纸。它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直接影响了中国首份幽默刊物《论语》的创办。

    日本《日清战争写真图》是唯一一本用照片系统记录中日甲午战争进程的摄影集,其作者是日本皇家摄影师、随军记者小川一真。

  • 必然帝国

    作者:[美]格雷格·格兰丁(Greg Grandin)

    《纽约时报》编辑之选

    .

    《旧金山纪事报》推荐书目

    .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

    .

    捕捉19世纪早期新世界民族、经济、思想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世界上三大一神教——西兰诺的天主教、德拉诺的新教和西非人的伊斯兰教——在作为舞台的轮船上彼此交锋。

    .

    《必然帝国:奴役、自由与新世界的骗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奴隶控制将他们运往美洲的船只,制造骗局,瞒住沿途经过的白人船只,发起叛乱。

    .

    故事发生在1804年的南太平洋上,在美国奴隶制中心地带5000英里之外,时间是奴隶制在南方扩展并且向西部推进之前的几十年,并且故事的主人公是新英格兰人亚玛撒•德拉诺、西班牙人班尼托•西兰诺和西非人莫瑞。奴隶头目莫瑞控制了船主班尼托•西兰诺,共同欺骗正好航行经过的亚玛撒•德拉诺。

    .

    这个故事捕捉了19世纪早期新世界民族、经济、思想和信仰之间的冲突。非洲奴隶巴波、莫瑞和他们同伴中的一些人是穆斯林,这意味着世界上三大一神教——西兰诺的天主教、德拉诺的新教和西非人的伊斯兰教——在作为舞台的轮船上彼此交锋。

    .

    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是它揭露了一种范围更广的谎言,而奴隶制整座意识形态大厦都建立在这个谎言之上,即奴隶是忠心耿耿、头脑简单的,而且没有独立的生活或思想,如果他们有真正的内在自我意识,那也是甘愿接受其主人的管辖,奴隶只是一种财产而已。

    .

    但是,事实上这些西非人使用了各种才能(狡猾、理性和纪律),他们并不愚笨,能够控制情感并且驾驭自己的思想来扮演各自的角色,完成骗局。

    .

    在西方国家,这一真实事件在19世纪末就引起了文学作家的关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班尼托•西兰诺》正是取材与这一事件,但进行了文学化处理,将两位主要的西非奴隶莫瑞和巴波合为一人。

    .

    在《必然帝国:新世界的奴隶制、自由和欺骗》这部结合了奴隶制、人性、宗教和史实的作品中,作者采用了亚玛撒•德拉诺的视角,但他的重点并非要揭露特定的社会罪恶,而是要揭露奴隶制的基本骗局:不仅仅是有关某些人天生是奴隶的幻想,还包括其他人可以获得绝对自由的妄想。

  • 幻影恐惧

    作者:[英]亚当·查莫斯基(Adam Zamoyski)

    对于18世纪后期的执政者和有产阶级而言,法国大革命之后的那些年他们被强烈的焦虑缠绕。君主及其臣子生活在对叛乱的持续恐惧中,认为他们的权力和性命都处于危险之中。在他们自己偏执的想法推动下,他们选择通过监控网络、暴力手段和秘密警察镇压所有的威胁和叛乱,无论这些威胁和叛乱是真 实的还是虚幻的。从此,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在《幻影恐惧》中,屡获殊荣的历史学家亚当•查莫斯基认为,旨在防止动乱的严厉措施产生了灾难性的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些措施激起了那些他们想要去镇压的叛乱。到这一时代结束的时候,在整个欧洲大陆,恐怖运动的第一次萌动已然十分明显。欧洲君主们的担心终于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

    《幻影恐惧》探索这个麻烦不断而又引人入胜的时代,从埃德蒙•伯克到玛丽•雪莱的政治家和文化领袖被迫选边站,他们要么支持,要么反对蕴含在新生全能集权国家中的反革命精神。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形势将直接导致1848年的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秩序的崩塌。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一政治妄想时代的遗产之下。这些怀疑和镇压的狂暴岁月是欧洲历史接下来发展的关键。在查莫斯基对这段专横的历史时刻的记载中,绝望的君主逼着世界走上了革命、恐怖和世界大战之路。

    .

    充满才华和原创力。——《经济学家》

    .

    查莫斯基的写作极富天赋,充满奇思妙想,尤其擅长讲述关于俄罗斯的故事。——《大西洋月刊》

    .

    查莫斯基对荒谬的审查制度和无能警察的敏锐观察及其精彩刻画,定会让读者停不下来。——《现代史期刊》(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

    查莫斯基展示了暴政是怎样带来这些触目惊心、荒诞无稽的可怕结果……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泰晤士报》

    .

    (这本书讲述了一段)从1789年到1848年国家管制在欧洲日益加强的历史……从作者对国家审查、监视、暴行的客观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查莫斯基对于政治史和国际关系令人印象深刻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是这些暴政本身最终引来了不断的革命反抗。——《华尔街日报》

    .

    这本经勤勉研究、完美撰写的学术著作论点丰富,让人十分信服。亚当•查莫斯基为反动的欧洲正统王朝专制提供了确凿的案例,华丽的贵族式辞藻也恰如其分地将其表现了出来。他在这个过程中将一整队不可侵犯的人物带进了历史的屠宰场。毫无疑问,这是一段修正主义的历史。

    ——安德鲁•罗伯茨,著有《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

    .

    亚当•查莫斯基凭借独有的资质,优雅地剖析了紧接着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偏执、疑惧和阴谋论。他描绘出这个年代里现代警察国家的诞生,欧洲专制主义的起源以及后来我们所谓的阶级斗争的起点。《幻影恐惧》是一部及时的原创性历史书,它是一部通往过去的指南,同时也让人对当今有所反思。

    ——安妮•阿普尔鲍姆,著作《古拉格:一部历史》,获普利策奖

    .

    一部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重要著作。《幻影恐惧》具有学术性,文字优美而富有趣味,在纵览革命时代的反动欧洲过程中,几乎每一页都有令人赞叹的洞见。

    ——奥兰多•菲吉斯,著有《俄国革命史:1891-1991》

    .

    极具吸引力……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和鲜明的旁白。亚当•查莫斯基像宫廷舞会的舞者一样书写:优雅、高贵、技艺精湛、步履稳健。

    ——英国《旁观者》杂志

  • 二战史诗三部曲 (修订珍藏版)

    作者:[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新版套装内含 精美诺曼底登陆地图

    分别于1959、1966、1974年出版的二战史诗三部曲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代表作品,这三本气势磅礴的巨作通过对二战欧洲战场三次重要战役的纪录,描绘了这场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战争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惨烈景况到战士的可怕经历,从战役的策划运 筹到实际部 署,本书都有详尽的叙述,加上作者小说般的叙事手法和无数次的战争亲历与幸存者采访,使得这三本书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二战历史珍贵的第一手记录。“二战史诗三部曲”主要涉及二战中三次规模较大、较为关键的战役,分别是诺曼底登陆、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柏林战役。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也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最长的一天》权威、生动地记述了整个登陆的策划和过程,也描述了战场个人所遭遇的传奇命运以及痛苦、迷茫与抗争,“犹如在诺曼底海滩安装了上万个摄像头”,是非虚构战争史典范,了解诺曼底登陆不可替代的佳作。该书也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盟军决定发起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的联合攻势,试图在1944年年底前结束整个二战的欧洲战事,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面对着焦虑、绝望、恐惧,仍然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修订珍藏版)】

    柏林战役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第三帝国覆灭之时,柏林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创痛。这一刻,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一部关于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不朽著作。

    【编辑推荐】

    战争史殿堂之作,非虚构写作典范,了解二战历史不可替代的经典。瑞恩改变了美国新闻界非虚构写作,尤其是战争纪实写作的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二战史诗三部曲”一直在各类二战史非虚构作品、战争纪实作品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常销不衰,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000万册,其中两部还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同样成为经典。。

    三场战役的幸存者与见证人,不划分立场,共同讲述二战极为真实的历史记忆。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痛彻的理解。瑞恩亲历三场战役,并在战后20多年中寻访5000余人,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从隆美尔、蒙哥马利等高级将领,到前线上的年轻士兵和逃亡的德国平民,每个人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立体可感,呈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二战是第一场作战人员有意识瞄准平民的战争。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瑞恩讲述的不再是军事史,而是战争中人的故事。1959年《最长的一天》面市,读者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过什么”。历史转折中个人的希望与绝望、命运与抗争,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更深刻地体味战争。

    国内资深二战历史研究者全新修订,重译内容几乎占全套书的90%。新版译文具有文学作品的阅读美感,流畅易读;术语译法专业,不再让读者不知所云。

  • 火的记忆2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火的记忆2从18世纪到19世纪,从加拿大到阿根廷,美洲大陆试图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控制,却又落入英法等其他国家大银行和大公司的掌控之中,黄金白银被劫掠一空之后,总有新的事物被掠夺:糖、烟草、棉花、硝石、鸟粪、橡胶……与此同时,反抗的浪潮也此起彼伏,从古巴种植园到库斯科的图帕克·阿玛鲁举事,从尤卡坦半岛到巴西农民起义,却惨遭一次次的镇压、屠杀,每一个死者身上的子弹比骨头... 
  • 大明帝局

    作者:程万军

    精明乖巧唯君命是从,才华横溢循规蹈矩,敢于死谏却死也不反,明朝士大夫是个很奇异的群体,这个样子的他们是怎么炼成的?

    大明帝局通过讲述明朝二祖皇帝密设两大棋局,及其两颗弃子的“犯罪经历”,尝试给出一个深度答案。这两颗弃子为朱元璋父子的两大宠臣,是承上启下的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是末代丞相胡惟庸,另一个是开山首辅解缙,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两类传统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通览此书,不仅能使读者管窥洪武、永乐两朝对士人的驯化改造,了解大明王朝“君尊臣卑”的内情,而且还能对中国士人自明朝之后丧失野心与个性,由国臣退为家臣、整体二化(奴化、僵化)的逆淘汰政治根源一探究竟。

  • 国家、经济与大分流

    作者:[荷兰]皮尔·弗里斯

    该书从全新的角度讨论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历史上的欧亚经济大分流。作者开篇率先梳理了历史学家的各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并不同意东西方相似论,或亚洲优越论。对于近些年来引起众人颇多关注的加州学派,作者也持不同意见。在加州学派看来,西方率先开启现代经济增长进程是因为欧洲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资源,放宽了资源约束。相反,作者以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为例,从政府收支、财政和货币体系、官僚体制、军事与经济政策、国家的形成与建设等角度,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认为,清朝时期中国羸弱的国家能力和低效的财政货币制度及官僚体制等导致国家无力支持经济发展,这才是清朝无法开启现代经济增长历程、东西方经济大分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书对我们理解全球经济史,尤其是东西方大分流提供了重要启发。

  •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

    作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编

    本书的口述资料几乎涉及所有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诸如包产到户、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经济特区、证券市场、分税制等以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的制定。这些亲历者的口述,有对历史现场的生动描述,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有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为 深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提供了丰富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后记】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2006年,世界银行前官员林重庚先生为该项目介绍了口述历史的国际经验。

    在他的资助下,中国改革资料库项目于同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总顾问为安志文、杜润生、高尚全,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为刘鸿儒、吴敬琏、杨启先、许美征、林重庚,项目工作小组为杨启先、石小敏、鲁利玲、苏国利等。该项目执行至今,已经12年了。

    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基础文献包括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文件、法律法规和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其中,口述历史部分,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

    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我们本次从资料库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多为第一次发表。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这里,需要提请读者和研究者注意的是,由亲历者口述历史,可以使人们回到历史现场,深入了解改革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的具体过程,这无疑是对正式文献的诠释与补充。

    然而,由于亲历者所处角度和地位不同,对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同一个历史事件常会有不同的描述和结论。对此,我们尊重亲历者本人的认知,留待读者进一步辨别。

    本书的编纂工作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同志主持,鲁利玲、马役军、胡玉平、余希朝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在编辑本书时,我们努力做了大量的考证和修订工作,以求尽量展现给读者一个全方位、丰富多彩而又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

    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因此,研究者在使用这些资料时,需要谨慎对待,如有遗补修正意见,亦请见告,以备再版时补正。

    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本书,献给中国改革事业的无数参与者和奉献者,对他们几十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深切的感谢与纪念。

    本书对当前和未来的改革者们也寄予着历史的厚望和企盼,祝愿他们高举旗帜,不忘初心,勇破改革征程上的艰难险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进击的智人

    作者:河森堡

    ★ “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河森堡首部作品。同名演讲《进击的智人》播放量破亿次。

    ★ 用故事表达人文之趣。国家博物馆讲解员8年知识沉淀,听河森堡讲故事,知百万年人类史。

    ★ 文化界、历史界、科普界倾力推荐。他的作品让马未都感叹后生可畏;蔡康永说“他一张嘴就能带你追溯上千上万年的历史”;陈晓卿评价“河森堡的文字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过往和人类拥有的巨大能量。”行走的科普教科书尹烨一口气读完30万字,感叹道“出众的讲故事能力,酣畅淋漓”;众多青少年表示河森堡让他们爱上了历史。

    ★ 《进击的智人》是一部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将刷新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匮乏贯穿着人类进化史,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今天。

    ★ 《进击的智人》是一张充满知识点的寻宝图。奇趣的历史故事,融汇博物学、化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知识点,是一部难得的跨学科知识佳作。

    “现代人类都是早产儿?瓜子脸的审美是自古有之?“会制作工具”并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男性为什么永远分不清楚女友口红颜色的细微差异?你竟然还没有听说过“外祖母假说”?……

    ★ 读完这本书,你将成为这个周末聚会上特别有趣的人。“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内容简介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

    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之中。

    智人是如何顺利通过造物主的层层考验,*终拥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而同一时空的其他人种比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呢?为何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成为智人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陪跑者?

    河森堡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实现自我的平衡与进化?

  • 法兰西世界史

    作者:(法) 帕特里克·布琼 编

    由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布琼主编,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巴黎政治学院、国家档案馆等学术机构的122位历史教授和研究员参 与创作。这部著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的法国史,也不是传统的世界史,而是“以世界史为资料解释的法国史”。作者们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至2015年),在政治、文学、医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摘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论述了法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联系。法国与世界在这部书中自然交融,这在全世界的历史类书籍中都属于一种有趣的创新。

  •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

    作者:[英]胡司德

    在早期中国,食物的制作、消费与交换,以及在宗教祭祀时准备食物、祭献食物的行为,与个人的修身养性、君主的治国之道以及古代的圣人观念息息相关。在餐桌与祭台合二为一的礼仪世界中,人们借由食物体验现实世界的声色耳目等感官享受,却又试图通过食物超越世俗世界。胡司德的这部著作利用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试图揭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在人的感知、感觉经验中的地位,在与神灵交流时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本书生动易读,在短短五个章节内有条不紊地穿插了丰富的二手文献……胡司德提供了一个足够宏大的理论假设,将诸多看似彼此独立的推论关联起来,整合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戴梅可(Michael Nylan)

    胡司德成功解决了一项古代中国研究中至关重要却长期受到忽视的课题:烹饪艺术与相关词汇中的隐喻。……烹饪术语折射出了个人教化、治国良策以及得道成圣等诸多重要主题。而胡司德正是通过翔实的文献考证,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写作者们是如何发展这些主题的。

    ——蒲慕州(Mu-chou Poo)

  • 帝國暮色

    作者: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

    十九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中英之間因為走私鴉片和貿易問題開戰,史稱「鴉片戰爭」。這場百餘年前的衝突,在中西雙方的歷史想像中都占有獨特地位。對中國來說,鴉片戰爭代表的是帝制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的結束、「百年恥辱」的開端,在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威脅下,淪為半殖民地。對西方而言,戰爭是因中國閉關自守、只准西洋商人在廣州一地通商而起,象徵著中國冥頑落後、莫名抗拒自由貿易。

    事實遠比這些簡化的想像複雜太多。

    《太平天國之秋》作者裴士峰,這次要追索的歷史事件,正是這場影響甚鉅的中英戰爭。但他的敘事重心並非放在戰爭本身及其餘波,而是從一七五○年代清廷決定採取廣州單口貿易政策、一七九三年馬戛爾尼使團遠赴中國覲見乾隆講起,一路講到一八四○年戰爭爆發。作者不僅以極具畫面感的文字,清楚描摹了這數十年間中英及中美之間的交流景象,更企圖藉此傳達一個重要的論點:鴉片戰爭絕非如許多論者所言,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文化衝突,而是在種種錯誤選擇下結成的惡果。

    總而言之,是人推動了這一切。為展現此力量,作者在他搭建的歷史舞臺上,放上了各色人物,有中西商人、有中國官員和英國議員、有各國傳教士,還有海盜。這些人物的神情外貌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內心世界也被深描細剖,在兩百年後的讀者眼前袒露殆盡。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政治格局跟鴉片戰爭爆發的那個世紀大不相同,中國也已今非昔比,躍居強國之列。儘管如此,有一點仍沒變:它和西方列強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張。如果十九世紀中英開戰不是必然,那今日重新認識、回顧鴉片戰爭便有其必要。鑑往未必知來,但歷史教訓或許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

    作者:[美] 理查德·马里厄斯(RICHARD MARIUS) / [美]梅尔文·E.佩吉(MELVIN E. PAGE)

    历经30年时间打磨的经典写作教材

    本书旨在教会你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

    史学之美与写作之美的交织

    ◎ 编辑推荐

    史学家应该有一个承诺,那就是“理解、阐释,

    甚至是超越文本与实物解释这个世界”。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旨在教你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试着去解决一些谜题,并且组织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使人迷惑的数据来重新讲述过去的故事;从证据中寻找联系,指出原因,追踪缺陷,做比较,发现模式,找出最终结果,并揭示它如何通过一代一代人对现在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原始资料中,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判断加在证据之上,写出既可信又真实的历史故事。

    理查德·马里厄斯历史学家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赋予这本书独特的气质:它不仅具有历史学的严谨、清晰,以及能够洞穿本质的理性,并且饱含一种温情脉脉的人文气息。这两种特性在理查德·马里厄斯的笔下被完美地融合。阅读本书,你能感受到史学之美与写作之美的交织。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和写作者必然激发起读者对研究的兴趣和对写作的渴望。但愿本书能为你的历史研究与写作的漫漫路途亮起一些火花。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教会读者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本书不仅关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非常细节的、技术的层面,比如,如何确定研究题目,如何有效地做读书笔记,如何引用和查找史料等,同时作者以其极好的专业修养和学识娓娓道来,将读者很自然地带入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之中,教会他们如何真正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写作。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3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掀开拉美百年孤独的历史真相,深入审视拉美的政治经济环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罕见的历史记述与调查。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用大量富有说服力而鲜少被披露的材料,剖析了拉丁美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五百年来得崎岖历史,揭露了这片大陆贫穷与动荡的根源。这也许是自马克思以来对原始资本积累的最好描述。

    ★本书自问世以来,曾被拉美数国独裁政府列为禁书,但仍不断再版,并陆续被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巴拉圭前总统费尔南多·卢戈、约翰·伯格、法国《世界报》等推荐。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这些“血管”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本书试图揭开拉丁美洲孤独百年的真相,也让我们聆听失败者的声音:那些追求拉美独立富强的英雄和他们失败的革命。这是整个拉丁美洲悲剧的缩影。与书中所揭示的历史被官方掩盖和篡改一样,本书在出版之后不久即遭到拉美右翼政府的禁令,然而它却以几十种语言的译本走遍世界,被一代人长久地当作叛逆拉丁美洲的象征。它的论断带着时代的烙印,它的命运却已经融入历史。

  • 安南史研究I

    作者:[日] 山本达郎

    第一编介绍了元世祖忽必烈经营南海的整体情况,指明其对陈朝政策乃是以占城为据点支配南海整体大战略中的一环,进而阐明了元朝与陈朝的外交、以及1284-1285年及1287-1288年元朝出兵的详细经过。通过使用地图对战斗经过的研究,相对于“不知晓实地仅使用中国文献来研究”的中国史、元史研究者,山本达郎对陈朝方面动向的详细解明,并加以正确的地理考证,实现了前者无法达到的精度,使读者叹为观止。研究明朝永乐帝的对越政策、对越出兵,明朝统治越南的实际情况及黎利等人反抗而致使统治崩溃的第二编,也同样细致且高瞻远瞩。即便在当时引领越南史研究的法国学界,也尚未存在如此研究。其对明朝设置府州县的位置的考证,直到现在也仍然是各种研究的基础。

  • 无情之战

    作者:[美]约翰·W.道尔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人看来,太平洋彼岸的岛国日本生活着一群“小男人”。这些人时而恭顺,时而好战,是原始人、幼童和疯子的综合体。

    相反,在日本看来美国才是威胁亚洲的魔鬼和野兽。日本作为神选之民,有责任带领亚洲其他国家抗击列强,吊民伐罪。

    种族主义一旦成为战争工具,其威力堪比任何枪炮,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精心设计的宣传策略下,种族偏见助长了暴行,暴行又煽动起更严重的种族仇恨。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种族主义并未消失,反而扎根于现代社会,伺机再次燃起战火。为了将人们从种族主义和战争的恶性循环中解放,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约翰·W. 道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我们剖析并展现出了“二战”中日本和美国间的那一场“无情之战”。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者作品,《拥抱战败》姊妹篇,前美国驻日本大使推荐。

    ·从独特角度解读日本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变化与挣扎。有助于理解现代美国对华政策。

    ----------------------

    【名家推荐】

    一本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一本日本和美国双方都需要的,有力、动人、公正的历史作品。

    ——约翰·托兰(John Toland)(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日本帝国衰亡史》作者)

    美国和日本战争史上最重要和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之一。

    ——纽约时报

    战后的一代最需要的一课,行文流畅、细节丰富,充满说服力。

    ——埃文·O·赖晓尔(前美国驻日本大使1910—1990)

  • 书写民族

    作者:[德] 斯特凡·贝格尔 主编

    《书写民族:一种全球视角》是斯特凡·贝格尔教授主编的“书写民族”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论文集。该书收录了来自四洲八国的著名历史学家的论文,集中讨论了19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在各地民族国家建构中的角色,用全球比较的视野呈现了历史书写在不同时空中的异同分合,进而把“书写民族”这样的举动内嵌到全球性知识生产与流播的过程里。

  • 古物的声音

    作者:杨泓

    本书以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代遗物为标本,复原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日常起居习惯、日用家具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礼仪。作为一名辛勤耕耘五十余年的考古人,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细致解读,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帮助我们走进博物馆,聆听考古标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魅力。

  • 武士的女儿

    作者:(美)贾尼斯·宝莫伦斯·二村

    国内首部以女性和留美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

    窥见动荡年代的女性解放和历史滥觞

    ..... .............

    ※编辑推荐※

    ★ 本书是第一本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与一般的明治维新史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了日本女性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在明治维新这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中,日本女性既是受益者,地位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是直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对女性这后一种角色,及其对明治和此后日本社会巨变的作用与影响一直没有充分的考察。本书通过详实、生动、丰富的叙述填补了这一空白。

    ★ 东亚史学者数十年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档案资料、百余封书信的迷人编织,展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深刻转折。

    ★ 诸多学林人物掌故轶事荟萃于此:伊藤博文曾用一点腌菜抚慰了小留学生们的神经;岩仓具视因害怕被美国民众围观而躲在酒店不肯出门;中国首批留学生之一的谭耀勋与这些日本留学生一同寄宿于美国家庭,并结下友谊;日本第一留美女性最后嫁给家族仇人,成为“鹿鸣馆之花”;津田塾大学的创始人津田梅子犀利批评其学生平冢雷鸟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日本小说家德富芦花的《不如归》竟扭曲了山川舍松的形象,作家于作品发表十九年后,才正式向读者及当事人公开道歉……一段段轶事串联起一部生动的明治维新名人录。

    ★ 可读性强,文笔生动,资料充实,出色的非虚构历史写作。 日本文化爱好者必读的精彩故事!

    ★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艺伎回忆录》作者Arthur Golden、普利策奖得主Stacey Schiff、普利策奖传记类得主Megan Marshall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小说奖得主 Ruth Ozeki强力推荐。亚马逊四星好评,《纽约时报书评》、奥普拉杂志、《西雅图时报》《出版人周刊》好评推荐。

    ...................

    ※内容简介※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这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不仅是全面现代化的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时刻。处于时代的锐变中,武士家族的女孩们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她们又如何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景观?

    1871年,明治政府开拓使选派5名女留学生随岩仓使团前往美国留学。她们的使命是学习西方文化和规则,学成后归国协助培养将要领导国家的新一代开明日本人。5名女孩中最后只有3名留在美国学习。山川舍松、津田梅子和永井繁子都生长于传统的武士家族,作为日本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一到美国,她们立刻成了名人。留学期间,她们寄宿于美国家庭,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的熏陶下,几乎彻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了典型的美国女学生。 10年后,她们学成归国,却发现自己已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在异质文化的融合和冲撞下,女孩们坚定信念,踽踽前行,立志为日本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在这场女性教育的革命中:山川舍松推动日本外交,协助创立日本红十字会,津田梅子创立日本知名学府津田塾大学,永井繁子也成为当时知名的教育家。

    《武士的女儿》是国内首部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作者贾尼斯·P.二村细心地串联起信件和档案文件,为这些文化遗孤和时代先锋者书写了一部精致而细腻的集体传记,生动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在这部读起来犹如小说的非虚构历史著作中,我们不仅得以窥视三位非凡女性传奇的生命历程,更是通过个体的命运了解日本现代化初期,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变迁,以及日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深刻转折。

    ...................

    ※媒体推荐※

    二村用其优美的文笔巧妙地编织出三位女孩迥异个性,犹如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

    ——Christopher Benfey, 《纽约书评》

    《武士的女儿》的真实故事读起来如小说:三名女孩在命运的捉弄下离开故土,成为连接日本和美国的桥梁。作者以电影的笔触呈现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Arthur Golden,《艺伎回忆录》作者

    你很难找到能够游刃有余地刻画人物关系和人物内在思想的小说家……二村做到了!在本书中,她通过三位少女的故事切入讲述了大时代的变迁,成功地构建起日本和美国文化的桥梁。

    ——Becky Krystal, 《华盛顿邮报》

    二村实现了很多历史学家们无法企及的成就,她的这部作品得到了学术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的青睐。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叙述了三位女性的传奇经历,展现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日本社会的图景。

    ——Miriam Kingsberg,《洛杉矶书评》

    关于三位非凡女性的精彩绝伦的故事,敏锐地扑捉了现代社会中异质文化间的冲撞。《武士的女儿》是日本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历史著作。

    ——Ruth Ozeki,《不存在的女孩》作者

    通过历史与传记的迷人编织,作者讲述了日本面对现代化势不可挡浪潮中的生动故事——关于日本女性的教育和解放启蒙,独特而优雅。

    ——Kirkus Review

    作者书写了一部精致细腻的集体传记。传记爱好者、对美国镀金时代或日本明治维新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艺伎回忆录》的书迷,将对其手手不释卷。

    ——Library Journal

    作者细心地串联起信件和档案文件,在这部关于日本内战后三位武士之女被送到美国的传记中,讲述了巾帼英雄的真实故事。

    ——Publisher Weekly

    本书对于这些文化遗孤和时代先锋者的描述如同小说一般精彩,让人动容。

    ——Julia Pierpont,《奥普拉杂志》

    读起来犹如小说,在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窥视三位非凡女性传奇的生命转折。

    ——Elizabeth Bennett,《达拉斯早报》

    本书记录了日本女性主义的萌芽,作者非凡的非虚构历史叙述技巧增强了整体的真实感。

    ——Historical Nove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