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日耳曼尼亚

    作者:[英]西蒙·温德尔

    一幅私家历史文化导览图,带你漫步德意志;《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

    【内容简介】

    “日耳曼尼亚”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地名,英语中德国和德意志的称谓Germany即由此衍生而来。这些日耳曼人经过不断迁移,逐渐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定居下来。公元10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常处于“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的松散状态,难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统治,帝国的核心基本上集中于德意志地区。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之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自此,奥地利被正式排除在德意志之外。统一后的德意志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但都以战败收场。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德意志一直是欧洲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主角,它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影响欧洲的格局和政治走向;同时,它也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自1945年以来,许多德国人希望能够重现被纳粹的阴影遮蔽的荣光,他们不懈努力,以期重塑德意志辉煌、复杂而又无限多样的文化。

    德意志文化令人着迷,又令人困惑。德国人留给世人的严肃、偏执、冷酷的刻板印象,常常让人误以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无趣的国度。但是作者结合多年游历德国的经历,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摆脱了常规历史写作的窠臼,挑战了世俗观点。他不仅介绍了德意志的历史,展示了它独特的地理风貌、建筑和诸多文化元素,还适时提到了奇怪的食物、城堡、疯狂的王子,甚至童话故事。

    作者一直思考并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关于德国,我们是如何被既有史料误导的,我们应如何避免和摈弃这种误导,何时我们又应该忽略某些历史?这是一本饶有趣味、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的书,可以将读者一次又一次带回德意志经历过的重要年代,重新认识那些似乎早已熟悉的人物,看到一个丰满鲜活的德意志,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为何能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维京时代

    作者:(瑞典) 安德斯·温罗特

    《纽约邮报》好书推介

    美国出版商协会专业和学术卓越奖荣誉提名

    .....................

    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褪去流行文化的光晕,一览热血传奇背后维京时代的真实面貌。

    .....................

    他们来自冰封的世界尽头,带着寒意的嘶吼令人战栗。他们总是从海上蜂拥而至,瞬间遍布各处,不知疲倦地掠夺财物,展开血腥屠杀,仿佛笼罩欧洲大陆的幽灵与梦魇。

    他们满携珍馐百味与万贯金银齐聚一堂。大厅的装饰充斥着神秘的异域元素与宗教色彩,诗人的吟颂回荡着奇特的隐喻和韵脚。领主高位落座,勇士纵情宴饮,谈笑间尽显忠诚情义与英雄气概。

    这是传说与萨迦文学中的维京人,既令人抵触又令人神往,既令人恐惧又令人着迷。不可否认,神话渲染的维京世界激发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但也扭曲和限制了我们对这段真实历史的认知。维京人并不似传说中那般毁天灭地、残暴嗜血,其暴力行径比起同期的欧洲诸国来其实并不特别。他们不是只会掠夺、洗劫和奴役,也会在故土安居经营,或是凭借出色的航海技术远行探索。作为探险家和开拓者,维京人为欧洲海上贸易注入了活力。因为他们的推动,在金银制品、皮毛、美酒、玻璃器皿及各类奢侈品的流通中,欧洲、中国、阿拉伯世界等地得以联结起来,形成巨大的贸易网络。

    尽管最终融入基督教世界,但维京人拥有自己古老而奇异的信仰——一个歌颂勇士精神的神话世界。当十字架和雷神之锤共同成为他们的饰物,诸神的黄昏并未降临,新的世界伴随信仰的融合徐徐展开。维京人叱咤风云的日子已成往事,他们最终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化为欧洲的一部分,却留下无数令浮想联翩的传说。

    本书全面讲述了振奋人心的维京历史。借助丰富的文字、图像及考古证据,安德斯·温罗特在不掩盖维京人破坏性的同时捕捉到了他们的创新性及直率大胆的个性。他不仅解释了维京袭击,看到了维京人在商贸、政治、探索发现和殖民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揭示了维京艺术、文学及宗教信仰是如何以欧洲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方式演变的,让我们对传说中的维京海员构建的社会、塑造的文化及其留下的遗产有了全新的认识。

  •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

    作者:[德]威廉二世(WILHELM II)

    本书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末代君主威廉二世流亡荷兰期间,对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国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革命、德意志帝国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威廉二世是怎样对待和评价德意志统一和崛起的功臣俾斯麦的?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斗争在他的领导下为什么如此跌宕起伏、交锋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德意志革命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德意志第二帝国覆亡阶段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或令人唏嘘的事情?本书都给予翔实、充分的解答。

  • 商文明

    作者:[美]张光直

    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它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也用以称呼商国人民及其他同时代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还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本书从传统历史文献、青铜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学、理论模式这五个角度切入,依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力图全面呈现商文明的各个方面。

  • 朱明王朝

    作者: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

    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

    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

    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 中世纪史

    作者:[美] 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1.美国著名史学家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品让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学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机构变得名声大振,这样的现实影响力在所有历史作品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2.迈尔斯教授因为这些作品的受欢迎而广受尊敬,去世时辛辛那提大学降半旗为他志哀。

    3.迈尔斯教授写作这些作品时,所费精力之大,态度之严谨,功力之扎实,都是常人所远不及的。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孙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经常去教堂,但他的书秉持进化论的观点,他因此而遭受到不少的辱骂和指责,仍然不为所动。

    4.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评价极高,“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饱受赞誉。

    5.从东方文明古国,到希腊,到罗马,到中世纪,直到近代,一气呵成;断代史与通史互相参照,互为补充,理想搭配;市面之上,独此版本。

    6.内附经典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7.我国的史学大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矛盾都受其影响,强烈推荐。

    8.以一人之力,博览列国,贯通古今,体例之完善,条理之清晰,都是寻常的历史作品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9.史观明确独到,史料详实,确实是一套值得信赖的史学力作。

    《中世纪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编写的中世纪史教科书。它叙述了自西罗马帝国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期间的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作者:[英]A.H.比斯利

    1.大师的佳作。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斯利的“罗马内战三部曲”的第一部,选择特定的政治人物——格拉古兄弟、马略和苏拉,全面剖析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党争与战争,深刻揭示了罗马共和国衰落的根源。

    2.国内无其他中文版本。既能让读者一睹罗马共和国末期繁荣与矛盾交织、党争与战争交错、英雄与国运交叉的真面目,又能健全我国罗马共和国末期历史的研究。

    3.影响非常广泛。这本书从党争、战争,英雄与国运的独特视角,开辟了罗马共和国末期历史、罗马内战史研究的新路子,对后起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法国年鉴学派影响很大。《华盛顿邮报》《纽约观察家》《独立报》纷纷给予好评。

    4.全景插图,增光添彩。精选百余幅精美功能性插图。让读者在饕餮思想盛宴的同时,饮一杯美学的陈酿。思想上有碰撞,审美上有震撼。一边读文字,一边品美图。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罗马共和国横扫意大利、称霸地中海。然而,罗马共和国繁华的外表掩饰不住千疮百孔的真面目.奴隶与奴隶主、穷人与富人、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元老院乌烟瘴气,被一帮乌合之众所操控,成为个人谋权夺利的工具,风雨飘摇中的共和国呼唤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各路英雄、枭雄纷纷登场,有忠肝赤胆、义无反顾的格拉古兄弟,出身下层、野心勃勃、粗俗暴戾的马略,还有“集狮子与狐狸的本性于一身”的苏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罗马史领军学者A.H.比斯利以简洁的风格、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罗马共和国末期跌宕起伏的党争和惨绝人寰的战争,勾勒出充斥着牺牲、背叛、灾难、权谋、野心以及贪欲的图景。A.H.比斯利查阅了包括普鲁塔克、阿庇安、李维、弗罗鲁斯、赛勒斯特、维莱乌斯、塔西佗、迪奥多罗斯、奥罗修等历史学家的作品,解读了格拉古兄弟、马略、苏拉、苏尔比斯、萨图尼努斯、德鲁苏斯等人参与亲历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深刻揭示了罗马共和国中的党争、战争与其衰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逻辑。

  • 唐朝历史的教训

    作者:岑仲勉

    看得见多深厚的历史,就能拥有多深邃的未来

    ◎历史的教训经典系列图书,包括《秦汉历史的教训》《三国历史的教训》《唐朝历史的教训》《明朝历史的教训》《清朝历史的教训》,上市半年狂销30万册!深受历史类读者喜爱!

    ◎《唐朝历史的教训》作者岑仲勉,他是在唐史研究领域唯一能与陈寅恪分庭抗礼的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在唐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作者用一条主线贯穿大唐王朝衰亡的整段历史,不仅描述了唐朝衰落的详细过程,还对唐朝历史中的各种困境进行思考,史料丰富,观点新颖,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作者解读精准,深度还原了历史真相,便于读者以史为鉴,立足现实,汲取前人智慧。

    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经济发达,疆域辽阔,科学技术领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国。它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繁荣景象。然而,也是这样一个辉煌的大唐王朝,在开元盛世之后以不可挽回的趋势逐步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局面的愈演愈烈,吐蕃、契丹之侵略扩张,王仙芝、黄巢之农民起义……

    《唐朝历史的教训》会告诉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盛世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作者作为唐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对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度还原了大唐王朝被人忽略的历史真相。

  • 访古寻城

    作者:唐克扬

    访古寻城本书作者唐克扬带领读者探访世界12座名城古迹,包括:元上都:金色的荒城;琼佳臧比:天台之路;洛阳:三春流水;庞贝:幽晦的密室等,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 沙特公司

    作者:[美]埃伦·R.沃尔德

    经济发展和能源密不可分,在众多石油大国中,为何只有沙特阿拉伯如此富有?严格遵循文化传统的沙特阿拉伯如何解决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20世纪30年代,沙特阿拉伯人目睹美国石油商人“从天而降”,前来寻找工业世界中最具价值的商品。当时的沙特阿拉伯仍然保持着几百年来的固有的状态,然而,沙特人已经想好了策略,他们要用“上帝赐予的礼物”将沙特王国逐渐转变为世界强国。在这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它给这个国家的统治家族——沙特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成功与影响力。

    一个多世纪以来,沙特家族通过精心制定的策略和有预见性的合作,持续追逐着利益与权力,从沙特王室卑微的开端和美国人从8000英里之外冒险提议的第一项石油企业计划开始,到今天沙特王国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面临全新的变革。《沙特公司》揭示了沙特王室权力交替、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深谋远虑,以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全球扩张等重要历史事件背后未曾公开的细节。如今,沙特家族及其家族产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在筹备其最具野心的一次行动——将公司上市,一步步走向全球投资大国之路。

  • 实践智慧

    作者:[日] 野中郁次郎 / [日] 荻野进介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将近300万盟军士兵从英国本土输送至法国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点燃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西欧战火。作为20世纪规模蕞大的登陆战,它从根本上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势。

    在这场前所未见的登陆作战中,“伟大而平凡”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天才政治家丘吉尔、创下“不败神话”的巴顿、蒙哥马利、罗斯福、斯大林……众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共同创造出二战的决策轨迹。在战争的特殊复杂环境下,大到作战部署、组织编制,小到现场战术,都需要决策者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做出判断并推进行动。一旦做出决策,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具有“实践智慧”领导力的人,不为盲目扩大利益而动,也不只是简单地击败敌人,而要应对一系列互相关联的问题,调动一个庞大的组织。这需要用知识来推进行动,也要用实际经验来调整认知,平衡现实与理想——形成动态综合理性与实践的“实践智慧”。它帮助领导者应对复杂危机,树立团结更多人的正确目标,在各种互相关联的问题当中寻找最妥善的决策。

    “实践智慧”的诺曼底领导力,在艾森豪威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企业、组织的管理之中都会用到的智慧。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做决定的时刻,而战争只是将“实践智慧”领导力的影响放大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应该带着问题意识,思考自己能从史上前所未有的登陆战中学到什么。

  • 世界近代史

    作者:[美] 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世界近代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编写的近代史教科书。它叙述了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世界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 希波战争

    作者:[英]G.W.考克斯(George W. Cox)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西亚东部确立霸权后,开始向西亚西部、欧洲扩张。当波斯文明与希腊文明相遇,征服与反征服的较量进行了长达近七十年的较量。两种文明究竟为何会产生冲突?文明冲突为什么会导致战争爆发?文明交融真的必须通过战争形式实现吗?波斯文明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专制的基因?专制与武力扩张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希腊文明的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民主的基因?民主与捍卫自由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波斯帝国的世界霸权是如何在地缘战争中终结的?《希波战争:文明冲突与波斯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进行了深刻剖析。

  • 黑死病

    作者:[英]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凯( Francis Aidan Gasquet)

    《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一书详实记录了1348到1349年的黑死病在欧洲起源、传播和扩展的过程,对黑死病在英格兰传播过程的叙述尤其详尽。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因为该书重要学术贡献,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美国历史评论》《英国医学杂志》《都柏林评论》《演讲者》《东盎葛利亚人》等媒体给予好评。

  • 世界通史

    作者:[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世界通史(上下册)》为美国著名历史教授迈尔斯教授极负盛名的作品。它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影响巨大,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西方历史著作。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茅盾都颇受其影响。本书的内容从史前人类开始,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世界通史。全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扎实学识功底的史学大家撰写的通俗历史作品。

  • 草原王權的誕生

    作者:林俊雄

    匈人是匈奴人嗎?匈奴人和斯基泰人又有什麼關係?

    漢王朝如何被迫和親匈奴?它的復仇戰爭成功了嗎?

    探尋中央歐亞草原的騎馬遊牧民──「斯基泰」與「匈奴」在世界史被忽略的意義!

    騎馬遊牧民是野蠻和破壞的化身、而與文明無緣嗎?

    這不過是留下文字記錄的定居農耕社會單方面的看法!

    鼎盛期的波斯帝國也無法征服的部族集團──「斯基泰」;與漢皇帝具有對等軍事戰鬥力的遊牧民族──「匈奴」。他們跨越了「東方」與「西方」地理分界,串聯起整個歐亞大陸。

    「斯基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遊牧民族,約在西元前八至前七世紀的時候登上歷史舞台。而「匈奴」確切在歷史上出現,則是西元前三世紀的時候。雖然兩者的存在時間有落差,且看似一個存在於西洋史、一個存在於中國史,然而從考古挖掘的資料可以發現,兩者文化上非常的相似,屬於同一系統。同樣身為馳騁在草原之上的霸主,「斯基泰」與「匈奴」是同一群人嗎?他們又各自如何影響東西方的歷史呢?

    本書首次把橫亙東西方的騎馬遊牧民合併而寫,探尋古代草原世界的王權形成和它們的文化,藉此思考遊牧民在世界史中的積極角色。在這套「興亡的世界史」中,有三本書的主角是騎馬遊牧民(另外兩本是第六卷的《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和第十卷的《蒙古帝國及其漫長遺緒》),這種非常罕見的設計,反應了學界重新評價騎馬遊牧民在世界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騎馬遊牧民看來,「歐洲」或「亞洲」這樣的地域框架是可笑的概念!

    斯基泰和匈奴不只是中央歐亞草原的統治者,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偉大傳播者。

    從亞洲東部的蒙古高原,到東歐的黑海北方,這一片廣袤的草原上疾馳著騎馬遊牧民。對它們來說,這個世界既沒有「歐洲」,也沒有「亞洲」。這些騎馬遊牧民,與農耕定居民的文化、社會、道德處在完全不同的位置,經常創建出擁有廣大領域的國家,並帶給鄰近的東亞、西亞及歐洲很大的影響。

    騎馬遊牧民如何衝擊世界史呢?眾所周知,匈人的入侵導致了歐洲發生重大變革,雖然匈人是不是匈奴,學界依舊未達成定論,但匈人是從東方遷移到歐洲的騎馬遊牧民族則是確定無疑的。同樣的衝擊更早地發生在東亞。從所謂的「五胡亂華」開始,其中鮮卑系的北魏勢力崛起,最終銜接上隋唐帝國,統治東亞長達五百年;然後就是契丹和女真,最後是蒙元和滿清席捲了整個中國。可以說東亞受到騎馬遊牧民的影響更大。

    不受既定地理概念拘束的遊牧民,除了自身發展出的輝煌文化之外,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雙向的傳播。他們將取自西方的構想傳到東方,也將東方的發明傳至西方,並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來自西亞、希臘、中國等不同的美術風格。

    ■透過文字與考古資料的對照,還原草原上人群的真實樣貌。

    用考古挖掘的成果,具體掌握彷彿傳說般存在的古代遊牧民族。

    然而遺憾的是,斯基泰與匈奴都沒有文字,它們沒辦法訴說自己的歷史。但藉由東西方的「歷史之父」──司馬遷與希羅多德的描述,他們的戰鬥實力與習俗被書寫、留存下來。司馬遷描述的匈奴人和希羅多德筆下的斯基泰人驚人地相似。這兩人不持有偏見,承認與自己定居農耕社會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之存在。

    除了利用文獻,本書最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採用考古和美術史資料。關於遊牧社會的考古,大約是十八世紀初期才開始的。在彼得大帝兒子的生日會上,一名在中亞經營礦場的富商,獻上了他挖掘到的大量黃金器具當作禮物,大帝注意到了這些物品在美術上的價值,下令展開中亞地區的挖掘。隨著考古挖掘,馬具、兵器及黃金器具,這些斯基泰文化的代表象徵陸續出土。本書就利用了至今為止發現的考古資料,盡量「復原」湮滅的歷史。

    以草原的「古墳時代」為主,解釋了西元七世紀的草原上已經誕生了王權,而且分佈在整個中央歐亞。另外,對(1)馬具、(2)兵器及(3)黃金器具的美術史分析,也凸顯出斯基泰美術的獨創性,及其融合波斯、中國、希臘風格上所達到的極致。

    本書也將考古發現和文獻彼此印證。比如希羅多德記述的遊牧民「王的葬儀」——製作木乃伊、用割耳或傷害身體部位的方式表示哀悼、在喪禮上吸食大麻達到亢奮狀態,以淨化自己——這些都從考古發掘中加以證實。而在南西伯利亞考古發現的中國風屋舍,其主人是叛逃到匈奴的李陵,還是嫁到匈奴的王昭君的女兒呢?作者也結合文獻加以推論。

    ■擺脫農耕社會的觀點,看見遊牧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國際性!

    從遊牧民的角度出發,重新看待古代「文明」的定義。

    遊牧民通常被視為野蠻和落後,與文明無緣。在中國史料中,「華夷之辯」是一種貫通整個農耕國家歷史的意識形態,甚至至今如此。真的是這樣嗎?

    這首先要看文明的定義。「文明」一詞是從英語「Civilization」(原意是市民化)翻譯而來,原本就是城市定居社會所發明的用語。從這個角度看,以往被視為人類偉大的古代文明,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等,都有一些所謂文明的共通要素:城市、王權誕生、具有象徵性的巨大建築、官僚制度的創設、發明文字等等。

    然而,對於本來沒有「城市」的遊牧社會而言,他們難道因此就是與文明相反,生活在「野蠻」之地的「胡」人嗎?本書反對這種觀點,認為那不過是農業社會的偏見!遊牧民有自己的文明——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從挖掘出土的草原霸者們的裝飾品來看──華麗的黃金工藝品、色彩鮮豔的氈製品、以及各種馬具和武器——都凸顯出「文明」的獨特性。另外,隨著文化的交流,遊牧民也建立了更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法律的城市,更具有多樣性和國際性。

    以西元七到十世紀裏海附近的遊牧國家「可薩」為例,他們用貿易支撐其財政,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背景,與當時的大國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國並駕齊驅,備受矚目。首都裡有七位法官,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法官各兩人,薩滿教法官一人。處於對立的三宗教竟然受到平等的對待,這個事實讓近代歐洲的歷史學家大感吃驚。這樣的做法雖然並非出自近代宗教自由的觀念,但遊牧國家的多樣性和國際性由此可知。

    因此,如果擺脫農耕社會的觀點,就可看見遊牧民族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和藝術!本書即採用大量考古學和美術史的資料,從遊牧民的角度出發,重新看待古代「文明」的定義。

    ■如果放棄中國視角,從匈奴的角度看漢匈之爭,會看到什麼樣不同的結論呢?

    其實,司馬遷已經告訴你。

    關於匈奴的史料,幾乎主要來自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是持平之人,他透過一位叫「中行說」的宦官表達了匈奴的立場。中行說本是陪同和親的公主到達匈奴,但他最後發誓向單于效忠,並用他所認同的匈奴的價值觀反駁漢使。比如他認為,匈奴的政治更靈活和務實,不像漢那樣被無意義的禮儀所束縛。

    透過司馬遷的記載,我們看到,漢除了以公主和親,取得匈奴支持外,還必須每年提供大量高質量的絲綢。這些絲綢並不是遊牧民自己需要,而主要是轉賣給西方,獲得高利潤。此外,一般中國史書上多強調匈奴不守規則,即便漢已經和親、並每年提供贈品之後依舊反覆侵寇。然而本書指出,漢匈之間本來就存在民間自由貿易,這也是符合雙方利益之事。然而漢的中央政府認為不需要民間貿易、故常常閉關,從而引發糾紛。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內部的叛亂分子常常尋求遊牧國家的援助。西漢時代最大的叛亂——吳楚七國之亂,就與匈奴單于合謀而發動。

    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沒有記載匈奴掠奪金銀財寶、絲綢和穀物;他們掠奪的是人和家畜。這些人被掠奪去做什麼呢?——答案是從事農耕。本書也從考古學的資料中分析匈奴的遊牧社會中,也存在定居聚落。本書指出,漢帝國中也存在大量自發性的逃亡者,除了層級高的比如燕王,還有大量一般民眾「聞匈奴中樂」而翻越長城。官員郎中候應在反對廢除長城防衛的十大理由之一即是,長城的防守功能也包括防止漢人向北逃亡。

    ■《草原王權的誕生》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台灣是海洋島嶼國家,和中央歐亞的騎馬遊牧民國家的地理環境迥然不同。然而本書讓我們懂得,拋棄傳統中華思想中的華夷之辯,不再認為遊牧民族是野蠻和落後的化身,而理解到「文明」擁有不同的形態,遊牧民有自己的文明,擅長吸收和融合別的文化,更加尊重多元文化和價值,更具有國際性。

    本書啟示

    遊牧國家的多樣性和海島貿易國家的多樣性,都是以貿易為前提而遵重不同的價值。以本書結語中提出的「可薩」這個遊牧國家為例,近代西方史學家也驚詫於它除了擁有強大的貿易和軍事力量,首都裡竟然有七位裁判官,負責不同信仰之商人的法律仲裁。這就是台灣作為商貿國家可以從騎馬遊牧民社會中學習之處。

  • 西班牙摩尔人和地中海巴巴里海盗的故事

    作者:[英]斯坦利·爱德华·莱恩-普尔

    《西班牙摩尔人的故事》公元8世纪,伴随着伊斯兰征服的狂潮,摩尔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在此后的八百年时间里,西班牙都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下。摩尔人建立了伟大的王国,诞生了杰出的君主,并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成为欧洲中世纪开明国家的典范。然而,基督徒的“收复失地运动”逐渐进入高潮,战败的摩尔人后被驱逐出西班牙。英国历史学家莱恩-普尔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展现了西班牙中世纪历史的宏大图景。

    《地中海巴巴里海盗的故事》讲述了15—19世纪初活跃在地中海的巴巴里海盗群体的兴衰。他们是以摩尔人为主体的海盗团伙,以巴巴里群岛和北非沿海地区为据点,主要劫掠欧洲基督教国家的船只和沿海村庄,从事抢劫财物和贩卖人口的勾当。巴巴里海盗,因其实力强大而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用,在土耳其与西欧基督教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帝国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参与了马耳他攻坚战、勒班陀海战等历史上的重要战役。17世纪后,巴巴里海盗势力逐渐衰落,主要靠收取保护费为生,后来被不愿缴纳保护费的美国海军所灭。

  •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

    作者:赫尔曼·沃克

    1948~1957:第一、二次中东战争与以色列复国之路。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颁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次日,阿拉伯联盟国进入巴勒斯坦,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史称“巴勒斯坦战争”,也是以色列独立日之后的第一场复国战。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笔下的以色列复国战,充满了被阻滞的艰辛与不易。从建国之日起,以色列一边应对阿拉伯联盟国的强力军事打击,一边面临国内武器及人员短缺的危机,同时,不得不与俄、美、英、法等国进行着漫长而严酷的博弈及对抗。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依靠斡旋于各大强国、为以色列争取到政治与军事援助的兹夫·巴拉克,及英勇善战的约西?尼灿等建国功臣,使得襁褓中的以色列在与强敌的对峙之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二次中东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战争的最终结果,既夯实了以色列在世界军事史中的地位,同时对阿拉伯联盟国、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色列建国史巨著,也是一曲令人唏嘘的卫国英雄之悲歌。在持续数十年的复国战硝烟背后,巴拉克与约西的个人命运如何流转,他们的情感生活又将遭遇怎样的冲击,并因此做出何样的抉择,都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 Midnight in Chernobyl

    作者:Adam Higginbotham

    The definitive, dramatic untold story of the 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 disaster, based on original reporting and new archival research.

    April 25, 1986, in Chernobyl, was a turning point in world history. The disaster not only changed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nuclear power and the science that spawned it, but als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net’s delicate ecology. With the images of the abandoned homes and playgrounds beyond the barbed wire of the 30-kilometer Exclusion Zone, the rusting graveyards of contaminated trucks and helicopters, the farmland lashed with black rain, the event fixed for all time the notion of radiation as an invisible killer.

    Chernobyl was also a key event i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with it, the United States’ victory in the Cold War. For Moscow, it was a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atastrophe as much as an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one. With a total cost of 18 billion rubles—at the time equivalent to $18 billion—Chernobyl bankrupted an already teetering economy and revealed to its population a state built upon a pillar of lies.

    The full story of the events that started that night in the control room of Reactor No.4 of the V.I. Lenin Nuclear Power Plant has never been told—until now. Through two decades of reporting, new archival information, and firsthand interviews with witnesses, journalist Adam Higginbotham tells the full dramatic story, including Alexander Akimov and Anatoli Dyatlov, who represented the best and worst of Soviet life; denizens of a vanished world of secret policemen, internal passports, food lines, and heroic self-sacrifice for the Motherland. Midnight in Chernobyl, award-worthy nonfiction that reads like sci-fi, shows not only the final epic struggle of a dying empire but also the story of individual heroism and desperate, ingenious technical improvisation joining forces against a new kind of enemy.

  • 大明权力场

    作者:阮景东

    编辑推荐:

    明朝版权力的游戏

    明史比纸牌屋更好看

    读懂明史就是读懂今日之中国

    宣传语:

    理想主义皇帝PK现实主义官僚

    奸佞小人,忠臣能吏,昏君明君,怎样区分?

    重读明史,明辨真伪。

    朱元璋的遗产坑了自己子孙。

    名人推荐:

    鲁迅:大明一朝,以剥皮起,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

    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商业文明,

    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

    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孤独无助的君主,

    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但是,

    一个将儒家文明推向极致、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王朝,

    一个商业文明极度发展、产业时代来临的王朝,

    一个各项指标在农耕时代达到临界点的王朝,

    却在1645年轰然倒塌!

    历史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