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

    作者:[英]乔纳森·诺思

    丛书介绍:指文图书正版引进的世界军服图解百科系列,聚焦于历史上数个重要的时期,如罗马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19世纪中的重大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以精美的图文,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民族的军服、兵器、战术。该系列不仅是难得的军服目录,也是展现各个时期内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的壮丽画卷。

    本书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英国、美国、德国、苏联及其他盟国与轴心国》是一本以二战各参战国军队制服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囊括战争多方面题材的图解百科。书内含有超过600幅有关二战时期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波兰、挪威、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芬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军官及士兵制服、装具、武器、徽标,以及作战地图的精美插图,或是摄自战场的实拍照片。此外,本书在图文并茂介绍各国军队制服装备的同时,也对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新的科技技术发展与进步有所涉及,从多个不同方面对二战进行了广泛的描写。

  • 始皇帝

    作者:(日)鹤间和幸

    秦始皇嬴政,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结束乱世,是开创大一统王朝的“千古一帝”;他以“始皇帝”自称,追求千秋万代的功业。但他创造的却是一个短命的帝国。《史记》在2000多年来一直是解读秦始皇的重要史料,但《史记》成书于秦朝灭亡的百年之后,无疑会掺杂后世的想象与成见。真实的秦始皇,是一位贤能的明君,还是残酷的暴君? 鹤间和幸说:“始皇帝并不是上帝,应该从人物的角度来看他”。依托对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北大竹简《赵正书》等新史料的解读,他还原了这位帝国缔造者的一生,从秦始皇身世的秘密、即位的经过,到帝国的统一、焚书坑儒的真相、遗诏的谜团,尽可能地贴近与秦始皇同时代的一手信息。

    撕下皇帝的外衣,这个名叫“赵正”的秦代男子,既有与三皇五帝比肩的气魄,又有对长生不老的执迷,他以强大兵力征服吞并六国,却对被征服的齐鲁文化怀着复杂的敬畏。秦始皇展现的是多面的、充满人性的形象,他的多面性格创造了秦帝国维系的政治根基,也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光,对今日中国的面貌产生深远的影响

    ======================================

    【还原真实的帝国开创者形象,解读秦始皇生平的众多谜团】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结束战国乱世,成为开创大一统王朝的“千古一帝”。有关秦始皇的生平,无论是《史记》等正史经典,还是当代影视剧的戏说重现,都无可避免地增添着来自后人的神话色彩。然而始皇帝并非神明 ,应当从解读“人”的角度看待他。他的一生八个谜团:身世的秘密、即位的经过、内乱的真相、荆轲刺秦的始末、帝国统一、五次巡行、突然身亡和遗诏的真实内容——中国历代皇帝中,还没有谁的生涯像秦始皇这样跌宕起伏,追溯秦始皇作为一个人的生涯,来回望这段历史,必然别具意义。

    【实地考察秦始皇五次东巡路线,追寻帝国开创者统一中华帝国的梦想】 作者鹤间和幸曾多次来到中国,重走秦始皇巡游中原的路线。从泰山等地的石刻上,从秦的万里长城上,从他对齐鲁文化的吸纳中,一个胸怀统一的“中华梦”的皇帝形象浮出水面:既希望与天上的“三皇五帝”比肩,建立千年的帝国基业,却又有畏惧死亡、执迷长生不老的凡人一面;凭借武力征服中原六国,但又因六国的文化而深深震撼。理解这个帝国开创者内心的复杂人性,也可帮助理解秦代政治,虽然统治短暂却又源远流长的原因。

    【超越《史记》的视野,以新近考古证据,重现秦始皇生平和秦代社会】 《史记》在千百年来都是解读秦始皇生平、评说功过得失的范本,但《史记》成书于秦始皇身后一百多年,司马迁塑造的始皇帝,难免与他的真实形象有了一定的距离,添加了汉代人的想象和成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秦始皇陵、秦代简牍等考古资料的出土,为学者们研究秦始皇生平开启了新途径。凭借北大汉简《赵正书》等珍贵史料,作者不仅补充了《史记》中的疏漏,解释了史料中的矛盾之处,也还原了秦代社会的真正风貌。将始皇帝作为一个普通的秦代男子,来考察他所生活的时代。

    作者鹤间和幸长期致力于中国秦汉史专业,特别是对于秦始皇及秦代政治的还原,被日本学术界誉为“日本研究始皇帝第一人”。他重视实地考察,曾多次访问秦始皇陵,并依照史料记载重走秦始皇巡游中原的五条路线。在写作上,脱离了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以往的浓厚理论色彩,常使用平易近人的文笔,并且重视图像的作用,利用文物图版、地图,构建出具有情境的历史。

  • 亚裔美国的创生

    作者:[美]李漪莲

    在过去的50年里,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族群,大大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历史学家李漪莲在《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讲述了亚裔美国人从第一代直至今天,在美国扮演的富有争议的角色。

    从16世纪登上第一艘跨太平洋船只的水手,到“二战”期间被监禁的日裔美国人,本书展示了亚裔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后代在美国如何转变的历程。在过去数十年里,新的亚裔族群因新移民和难民的到来而形成、崛起。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也代表了今天在美国仍十分复杂的种族问题。

    本书考察了亚裔美国人在过去数个世纪如何创造和重塑美国,提供了这一重要且多样的共同体的全新历史。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为理解美国本身,其种族与移民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它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之选”,被《柯克斯评论》评为2015年最佳非小说类图书,被历史爱好者评为“2015年10本不容错过的历史书”,《洛杉矶时报》称之为“迟来的激动人心的编年史”。《纽约客》《NBC新闻》《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经济学人》《明尼阿波利斯星报》等知名媒体重磅推荐。

  • 气候改变世界

    作者:(美)布莱恩·费根

    1000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至为关键、祸福相随的升温期。长达500年的温暖气候,让全球人类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让欧洲步入兴盛期、复活节岛立起巨石像,却也让中国北方发生大饥荒、吴哥窟加速覆灭、玛雅文明土崩瓦解。作者运用考古学知识,从北极区零星散布的古斯堪的纳维亚人铁钉、吴哥城淤积的灌溉沟渠中,交叉比对各种替代性气候资料,重现中世纪的大暖化现场!

  • 法国大革命

    作者:[英]伊恩·戴维森

    18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今人兴奋而又焦虑不安的时期。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和美国革命的实践,似乎向欧洲的知识分子表明,他们翘首以盼的以自由民主为标志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无异于证实了这个时代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法国与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一起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它所产生的长远影响,一直延伸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然而,这起看似熟悉的历史大事件仍然让人觉得难以捉摸。它的意义因读者而异,这场革命让法国进入恐怖统治时期:张牙舞爪的暴徒嗜杀成性,断头台刀片的滑落声没完没了,令人胆寒,这些画面构成了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因而若干历史学家认为,恐怖统治时期的暴力事件足以定义法国大革命,它一无是处。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误解。在这本书中,伊恩·戴维森对这项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进行了全新的审视。这场革命永远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它在欧洲打开了通向解放与民主的新时代的大门;它破旧立新,立足法治,一手创建了首个现代化的、日后唯理性主义至上的世俗国家;它阐明了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被概括进“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

  • 19世纪大转型

    作者:[德]贡德·弗兰克 著 / [美]罗伯特·A. 德内马克 编

    【内容简介】

    贡德・弗兰克教授于1998年出版的《白银资本》,从全球视野考察近代早期的经济史,颠覆了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学和社会理论,堪称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经典之作。在弗兰克看来,中国是亚洲的中心,亚洲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对1500—1800年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做了气势恢宏的论述。

    《19世纪大转型》接续前书,将考察范围扩展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体系,继续挖掘亚洲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中心力量。书中,弗兰克破除 “英国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出口市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没有回报”“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19世纪是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等诸多神话,重建事实,对19世纪时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做了新的论述,继续纠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观。弗兰克认为,直至1870年代,亚洲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编辑推荐】

    ◆当代知名学者、依附理论的重要代表、世界体系理论奠基人、极富争议的经济学家贡德·弗兰克的遗作,同时也是曾在国内外引发巨大关注的世界历史协会图书奖头奖图书《白银资本》续篇。

    ◆19世纪真实的世界格局依然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继续引领世界。西方超越东方、东西方位置互换,实际发生在1870年代。本书破除西方中心论的诸多神话,映照21世纪的世界格局,对关注世界格局变迁的政界、商界、学界、知识界皆有启发。

    ◆重新界定“大分流”,将时间确定在了1870年代,极富争议又价值巨大。弗兰克对19世纪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将“大分流”的时间确定在1870年代,严格区别于彭慕兰“1750—1850年之间”的时间界定,颠覆了西方既有的社会及历史理论,力图建构真实的世界历史图景。

    ◆充分肯定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核心作用,挑战西方中心论,重新定向19世纪的亚洲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弗兰克破除 “英国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出口市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没有回报”“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19世纪是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等诸多神话,对19世纪时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做了新的论述,继续纠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观。弗兰克认为,直至1870年代,亚洲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19 世纪大转型”既是19 世纪世界历史图景的大转型,也是有关19 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转型,更是19 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大转型。

    ◆一部有着全球视野的开拓性、争议性作品。弗兰克是全球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主张无论是世界性的进程,还是地区性的变革,都必须至于全球视野中才能被正确地理解,这一观点无疑对全球化时代具有典范意义。

    【名人推荐】

    作为《白银资本》的续篇和未完成稿,《19世纪大转型》可能更会引起争议。两部著作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极具特色的近代全球史,会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追问,对新世纪的思考。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北成

    贡德・弗兰克是新兴的全球史研究的先驱,还就世界体系及其历史提出了新看法。弗兰克本人非常喜欢这一标语:“多样而统一”(Unity in Diversity),这也概括了他对现实的立场与期待。一种有关全球史的新的整体性理论,一种有关世界体系的新看法,都是朝向这一目标的。可喜的是,因为弗兰克促成了它们的出现,我们已经朝着这个目标走近了几步。

    ——赫尔辛基大学政治和经济学系教授 巴里· K. 吉尔斯(Barry K. Gills)

    ---------------------------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 [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 [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著

    03:19世纪大转型 [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 [美] 罗伯特·A. 德内马克(Robert A. Denemark)编

    04: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美]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著

    05: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德川时代日本的相遇 [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著

    06:近代早期世界的全球互动(1400—1800年)[美]查理斯·帕克(Charles Parker)著

    07: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年)[美]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著

    08:蚊子帝国:1620—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美]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著

    09:美国宪法的全球史(1776—1989年)[美]乔治·A.比利亚斯(George Athan Billias)著

    10: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年)[英]C. A. 贝利(C. A. Bayly)著

    11:交换之物:荷兰黄金时代的商业、医学与科学[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著

    12:鸟粪与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生态史[美]格里高利·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著

    13:气候变化与全球史[美]约翰·L. 布鲁克(John L. Brooke)著

    14:大转型:中世纪晚期世界的气候、疾病与社会[英]布鲁斯·M. S. 坎贝尔(Bruce M. S. Campbell)著

  • 欧罗巴一千年

    作者:[英] 伊恩·莫蒂默

    ☆印刷、火器、方言、时间计量、知识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城市化……哪个是给人类社会带来最大影响的改变?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彼得·阿伯拉尔、教皇英诺森三世、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哥伦布、马丁·路德、伽利略、马克思……谁是改变世界最大的人?

    ☆为了安全便利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人类不断打破神圣、地理、等级、语言、时间等的边界。11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见证了这些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现代生活。

    ☆然而,石化燃料即将告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类,还能继续前行吗?

    ---------------

    本书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文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档案学硕士伊恩·莫蒂默对欧洲自11世纪至20世纪以来社会基本面貌、政治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全面梳理。作者将写作重心放在了每个世纪与此前世纪相比较而言发生的变化之上,由此凸显了欧洲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一趟关于探险、发明、革命与剧变的旅程,莫蒂默教授娓娓道来,哪十个人、五十件大事,改变人类的生活。计算机的出现比全民教育更重要吗?废除奴隶制比发明计算机更重要吗?还是发现美洲大陆最重要?是移动电话、冷冻食品、避孕方法,还是时钟、枪支、印刷书籍的出现,改变人类的生活呢?

    ---------------

    继《坎特伯雷故事》后,最有趣的欧洲生活记述。——《卫报》

    莫蒂默独创的书写风格,是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作品。——《泰晤士报》

    感人的成就!莫蒂默引领读者清晰见识千年来的人类生活。——《出版人周刊》

    以文学之笔,生动描绘千年来的众生相。——《每日电讯报》

  • 父亲的军装

    作者:

    该书为家族三部曲“家园徐望”的第一部。作者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主人公是徐静蕾的祖父徐成沄,现年103岁,曾获抗战勋章。

    徐家家族产业曾在湖南湘潭盛极一时,后经商失败,家族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徐成沄作为军医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淞沪抗战,立有战功,蒋介石曾签署嘉奖令。不久,徐成沄因牵扯进“桃色事件”退出国民党。此后,参加共产党,挺进大别山,亲见赵锡田被俘,曾为刘伯承医治眼睛。

    作者在父亲和母亲口述的基础上,遍查两岸档案,寻访故地。全书史料扎实、情感节制,言有尽而意无穷。

  • 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

    作者:裴安平

    《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套装上下册)》是国内外一次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和线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等五大历史问题的专著。不仅研究方法新颖,一次将史前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置于血缘组织与聚落群聚形态的平台上进行考察,还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城市起源方面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认识,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想与方法。

  •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作者:[英]尤金·罗根

    ·《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大西洋月刊》《苏格兰人报》年度好书

    · 破解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讲述五百年来阿拉伯人的希望与失望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中东史研究专家 哈全安教授等极力推荐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开始,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竞争,再到现在的美国霸权时代,罗根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

    在世界不少地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对于任何想要清晰、高效、可靠了解近现代阿拉伯世界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最佳选择。

  • 庞贝古城

    作者:(意)马里萨·拉涅里·帕内塔

    这本书通过庞贝为你打开一扇打开古典世界的窗户。由于维苏威火山的灾难性喷发,许多庞贝的庙宇、房屋、公共空间和艺术珍品都保存完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早已逝去的时代的非凡遗产。这本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包括照片、三维重建、绘画、精心绘制的地图和平面图——对于任何想要游览这座城市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科学发现和研究的帮助下,你将会发现这个迷人的古城的许多方面:从绘画风格到本地区的历史,从植物学到建筑,从宗教生活到公共生活,从经济到居民的私人日常生活,书中展示了庞贝的考古遗址、文化世界和日常生活的丰富信息,图片精美,文字丰富。

  • 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

    作者:[法]阿明·马洛夫

    ★沿着不朽者的足迹,追寻法兰西四百年的沧桑与荣耀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佳作,知名翻译家马振骋倾力翻译推荐

    ★法国至高荣誉殿堂法兰西学院小史,一把椅子背后的法兰西四百年巨变

    ·

    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被誉为法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殿堂,40位院士皆为终身制,各有其坐席,只有某位院 士辞世之后,方会选出继任者。

    作家阿明·马洛夫当选为第29号坐席的主人后,追溯自1634年建院以来的18位前任院士的人生奇遇,让读者在院士“向导”的引领下,身历其境般游览法国 四百年的壮阔历史:这把椅子上曾经坐过路易十五时代的首席大臣、被判过两次死刑的历史学家、敢于把耶稣称为“人”的宗教学家,而大文豪高乃依、莫里哀、雨果等却与之无缘……从封建王朝的繁盛与颓败、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萌生、大革命风暴的洗礼、政体的“轮回”反复与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把椅子面向塞纳河,背负着温暖厚重的记忆,见证了辉煌而又沧桑的法兰西四百年历史。

    ·

    他们前后相继坐上了这第29把椅子。他们坐在那里时经历了辉煌或恐怖、虔诚或启蒙、史诗、迷失、溃败……而这时巴黎、法国、欧洲和全人类都在发生变化。——阿明·马洛夫

  • 时光博物馆

    作者: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时光博物馆”,用5大主题展馆,9项创意活动深度解构几十年来人民衣食住行的变迁,带你重温一段难忘的时光。

    《时光博物馆》图书保留了现场精彩图片、观众留言以及人民日报公众号相关文章,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献给读者。全书分六个章节,分别为:“时光 杂货铺”“奇妙时空屋”“年代照相馆”“岁月交通局”“声音博物馆”“时光故事”。

  • 赛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

    作者:赛雷

    【简介】

    爆笑三分钟,通晓一段历史。全网千万粉丝矩阵大号“赛雷三分钟”最新漫画历史作品。欧洲中世纪的人为何一年只洗一次澡?一纸禁酒令,怎么就让美国黑帮崛起?鸟粪有何威力,竟然引发了两场战争?日本天皇为何大力推广广播体操?……几乎每页都有让大家会心一笑的梗,同时又有扎实的历史事实基 础,让你在哈哈大笑中通晓一段历史。

    =========

    全彩四色印刷,精美装帧,考究细节,大开本方便翻阅。

    随书附赠一张“赛雷最后的晚餐”爆笑海报+一枚精美书签!

  • 拉丁美洲的精神

    作者:[美]霍华德 ·J.威亚尔达

    在这本富有睿见的著作中,霍华德•J.威亚尔达既探讨了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几大主题,又探讨了拉丁美洲诸民主模式及其迥异于美国民主模式的原因。此外,本书还聚焦于伊比利亚和拉丁美洲的政治理论,考察了这种理论对于民主发展和美国外交政策的意义。威亚尔达跳出拉美政治史的思维范式,分析了从古代到21世纪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和宗教因素对伊比利亚和拉美文明的影响。

    ************************************************************

    作者极易引发争议的综合分析法,将加剧当前关于拉丁美洲民主前景和局外人推动民主的局限性等方面的争论。

    ——《外交事务杂志》 (Foreign Affairs)

    对任何一个有兴趣了解拉丁美洲或该地区国家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一本极富睿见的入门读物。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拉丁美洲的精神:文化与政治传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那就是对拉丁美洲的政治传统给予了通识性介绍。

    ——《历史新书评论》(History:Reviews of New Books)

  • 死刑

    作者:[德]卡尔·布鲁诺·莱德

    死刑是人类社会的所有刑罚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刑罚。本书是由德国学者卡尔•布鲁诺•莱德撰写的一部概述死刑历史的著作,德文版初版于1980年,出版近四十年来被频繁引用,已产生较大影响。

    卡尔•布鲁诺•莱德在书中通过引用丰富的史料,探究了死刑的不同缘起,论述了从远古到近现代数千年间死刑的历史与各种具体行刑方式。通过分析不同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观点,他以细致的论述论证了死刑的社会功能。最后将那些支持和反对死刑的论据加以对照,并且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观点明显地为反对死刑辩护。

  • 六千零一夜

    作者:[英]克里斯蒂娜·里格斯

    ☆编辑推荐:

    关于埃及的故事,你听过多少?

    也许你见过欧洲教堂中的马赛克镶嵌画,一美元纸币背面的全知之眼;也许你听过拿破仑命文艺界描绘的胜利凯旋,考古发掘后玄之又玄的诅咒;也许你知道威尔第歌剧中的埃塞俄比亚公主,还了解巴黎服装设计的埃及风尚,好莱坞电影中的艳后与毒蛇。

    这本书不打算戳破你的埃及梦,但它想让你知道,西方文化中的“埃及”是如何一天天被建构成如今的样子。

    ☆媒体推荐:

    里格斯向人们指出了一点:古埃及是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许多假设,归根结底也只是假设。那些对古埃及有着浪漫的憧憬,并“享受”其中的人(即大多数对此感兴趣的人),将迎来一次并非全然愉悦、但绝对充满惊奇的震撼之旅。对于众多“流行”埃及学的消费者、兴趣社团和大众读者来说,这本书堪称是一剂消除浮华的良药。这将是一次真正大开眼界的阅读体验,极力推荐。——《古埃及》杂志

    从古埃及的考古遗迹,到罗马时代的惊险故事,直到今天象征式的艺术作品,里格斯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探险,向人们展现了这个“失落的”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无数仍在催生蔓延的连锁反应。——《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信息丰富的“失落文明指南”。但它没有止步于对古埃及的历史研究,而是聚焦于一个优雅而有趣的主题——从古至今,文明对人类想象力的深刻影响。——密涅瓦大学

    ☆内容简介:

    《六千零一夜》从知识考学角度,讲述了作为“知识”的古埃及,过去6000多年间在东西方语境中构建和演化的历程。从月亮神和亡灵书,到弗洛伊德书桌上的小雕像;从尼罗河和图坦卡蒙陵墓,到拉斯维加斯的金字塔形赌场;从神庙估计和英国“冒险家”,到歌手蕾哈娜的伊西斯女神文身;从史料中的克娄巴特拉和恺撒,到油画与好莱坞电影中的埃及艳后……作者剖析了那些关于埃及的异彩纷呈的故事背后,叙述者或主角的不同态度和目的,带领读者认识金字塔以外的古埃及。

    知识考古学史当代西方思想的前沿话题之一,本书则是这些最新思想成果的集中呈现和运用。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将重塑脑海的埃及印象,更能学会一种思考问题、理解世界的新方法。

  • 俾斯麦战争中的普鲁士军队

    作者:[英] 布鲁斯•巴塞特-珀威尔

    解读普鲁士军队的战役、编制、兵器与服饰,见证霍亨索伦家族的帝国崛起之路。

    随着1848年革命的失败与1850年《奥尔米茨条约》的签订,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在整个德意志地区确立了优势。此时,作为普鲁士王国的世袭统治者,霍亨索伦家族的事业陷入了低谷。但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普鲁士涌现出数位站在历史舞台中心的杰出人物,除了国王威廉一世,还有俾斯麦、毛奇与罗恩。他们继承了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遗产,将普鲁士军队打造为一支充满战斗力的近代强军。此外,德莱塞与克虏伯改进了步枪和火炮,使普鲁士军队如虎添翼。在1864年普丹战争中,普鲁士从丹麦手中夺取了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施泰因两个公国。随后,普鲁士与奥地利就这两个公国的归属问题产生严重分歧,战争一触即发。1866年7月,普鲁士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击败奥地利,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军事格局,为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书聚焦于1860—1867年间的普鲁士军队,不仅叙述了这一时期普军进行的主要战争的具体过程,还详细介绍了其编制、兵器与服饰,并深入分析了罗恩军事改革的细节与影响,是19世纪中叶德意志军事的百科全书。

  • 简读中国史

    作者:张宏杰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并未改变中华文明的本质,反而更彰显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本书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同时,本书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 国家根本与皇帝世仆

    作者:鹿智钧

    “脱卜赤书系”由东方出版中心胭·砚工作室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蔡伟杰一同打造。

    脱卜赤源自蒙古语tobči,意为总纲或纲要。在蒙古历史上,脱卜赤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称史书。例如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的蒙古喇嘛罗布桑丹津所著之《诸汗源流 黄金史纲》(Erten-ü qad-un ündüsülegsen törö yosun ǰokiyali tobčilan quriyaγsan altan tobči),一般在蒙古文里就简称为《阿勒坦·脱卜赤》(Altan tobči)。也就是《蒙古秘史》蒙古文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γol-un niu’ča tobči’an)中的“脱卜察安”。主编蔡伟杰以脱卜赤命名,希望出版雅俗共赏的另类历史图书,主题上则着重于探讨各种形式的边缘议题,包括地理上的边疆与外国、人群中的少数民族、性别上的妇女等。

    所谓“旗人”,广义来说,即八旗组织的各种成员。清朝皇帝为求巩固政权,相当仰赖旗人的力量,但在维护旗人特殊性的同时,亦需留意帝国内部多元族群、文化的兼容并蓄。本书具体呈现了清朝入关后的法制变迁,以及旗人在清律中的特殊地位,并且或许还能对满洲政权何以长期统治中国,提供一些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