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小说
-
蚁群
2137年,501城。在女性主导的高度智能化社会,人类被无数设备监控和服务着,“社会管理系统”通过打分来评判人的价值。一个宣称要解放男性的组织SFH却反对这种制度,她们在系统的监控下东躲西藏,进行反抗活动……
编辑推荐:
“未见闪电降临,已闻阵阵雷声”
501城的风波将导向何方?人类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们,也是你和我。
★细腻的文笔、宏大的视角
★观念的争辩、思想的交锋
这本不足20万字的科幻小说将带给你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
鸽翼
★屹立于欧美文学之巅的小说艺术大师、意识流小说先驱、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亨利•詹姆斯代表作,与《奉使记》《金碗》并列为“最后的三部曲”。
★被美国现代文库评为“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第26位;格雷厄姆•格林、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明威、博尔赫斯等诸多名家都深受影响……
★当清白、丰富、民主的美国遇上古老、腐朽、堕落的欧洲,两种文化将催生怎样的矛盾与冲突?
★亨利•詹姆斯说:“对于理想的读者,我的书一天只能读5页!”
★一段畸形的三角恋:为了攫取财富不择手段的苦命鸳鸯,家财万贯、重病缠身的清纯女孩,陷于感情泥潭的三人终究不复初心。
-------------------------------------------------------------------------------------------------------------
家境平凡的凯特•克罗依与记者莫顿•丹什是一对经济拮据的英国恋人,两人情投意合,却因囊中羞涩无法结婚。一次凯特偶然结识了富有的美国女继承人米莉•蒂尔,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米莉来到英国后,其巨大的财富吸引了形形色色之人来到她身边,有人真心诚意,有人图谋不轨,年轻的米莉见识到了古老欧洲的复杂人心。不久,米莉身患绝症,临终前得知了凯特的计划:她试图让莫顿接近米莉,骗取她的财产。最终米莉给莫顿留下一笔巨款后撒手人寰,凯特与莫顿是否能够如愿获得财富、过上向往的生活呢?
《鸽翼》曾两次被搬上银幕,1997年由伊恩•索夫特雷执导、海伦娜•伯翰•卡特主演的这版电影更广为人知,口碑票房双丰收,后者还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
虎辞山
老话儿说得好:“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世上走一遭,活的就是一分“意气”。然世事无常,偏不遂人愿。一旦人离了倚靠,虎离了山林,这分“意气”还在不在?看官您上眼,且瞧书中这八位!
光绪己亥年(1899),大清朝风雨飘摇,列强鲸吞蚕食,江湖鱼龙混杂。车夫甲四擂台打拳,不料因此惹怒洋人,祸及自身。除了车夫甲四,另有木匠、镖师、屠户、探花、厨子、乞丐、刀客——天津卫民间八大奇人,各自因故卷入这桩夹杂着内忧外患的公案,却不料牵扯出一段四十年恩仇往事。面对船舰炮利的冲击,在生计和大义的取舍下,在命运车轮的碾压下,习武之人将何去何从?
——————————
用多视角叙事风格,讲一段硬核武侠故事
以传统说书人腔调,再现天津卫八大奇人的江湖恩怨与家国情仇
拳术、曲艺、兵器、中医、江湖黑话,扎实呈现传统行当硬知识
90后作者猎衣扬武侠新作,冯骥才、阿来推荐
——————————
【编辑推荐】
武侠小说,说到底还得好看。本书回归传统现实主义武侠的壮阔路径,江湖侠义,恩怨情仇,波澜跌宕,犬牙交错,是能够让编辑不忍释卷的作品。这本书用传统说书人的腔调叙述,八个人物的故事和清末老天津的市井气息相得益彰,初看是一部通俗的武侠小说,但内容其实也有严肃、纯正的文学追求,作者虽然年轻,但是功夫颇深,书中对于诸如拳术、曲艺、兵器、中医、江湖黑话等等,都能引经据典,且融于叙事之中,加之精巧的故事,八个章节单拎出来也是相当漂亮的中篇故事。
-
山魈考残编
-你从未阅读想象中的事物,你的阅读本身即是想象-
当代实力派隐流作家 首部长篇力作问世
一个神秘的部族、一部散轶的典籍
牵引出一段追源溯真的曲折故事
探文字、翻经典、量时间、知生死
编辑推荐
•《山魈考残编》是通过虚构另一部书即《山魈考》的缺失而完成其自身的书,它在建构中拆解,又在拆解中建构,但亦非蹈虚之作,它暗示了对于“寻根”的逆反,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根基建立在了无根之上。书中反复出现的数字11代表着重生——在消失无踪中重生。《山魈考残编》是黎幺多年前的作品,我相信他在未来还将给出更了不起的小说。——朱岳
•国内原创作家黎幺,继《纸上行舟》后推出首部长篇作《山魈考残编》,贯彻其哲思文绪,造就一次跨越时代、地域与种族的文字实验。
•故事设定破格缜密,黎氏构架出一段疑幻似真的历史背景——由一个没落的部族、一部散轶的典籍出发,带领读者们拾起一片片为世人所遗忘的记忆碎屑、踏上一段追源溯真的曲折故事。
•秉承黎氏的作品风格,通篇洋溢警世而意味深长的诡辩与寓言。在追寻散失典籍与其主人鬾阴族的过程之中,读者更可领略到黎氏对文学创作与阅读、生与死、时间乃至伦理的哲思见解。
内容简介
“他们像一堆行走的灰烬,消散在漫天的尘土中。而时至今日,他们的心脏还在大地之下跳动。”
据闻《山魈考》的最后一章以类似古人或巫人的口径,就鬾阴人的命运作出了如此预言。对于今人而言,这个古老的部族仍然是一个谜团。在命运的捉弄下,关于鬾阴族的历史资料几乎散轶,连带关系到整个部族的典籍——《山魈考》亦残缺失传。物换星移,一群后来学者决定重拾时代与记忆的碎片,苦奔各地、掀翻群书,从茫然大海捞觅任何一丝线索,试图重新拼揍出这段鲜为人知的部族历史……究竟他们觅寻到的是弥足珍贵的史料,抑或难以违抗的时代宿命?
既然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们,所读到的究竟是一则消失部族的故事,抑或一群穷追时代影子的后人挣扎,还是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古老诅咒?
书本开首,为上述问题引出迷思——你从未阅读想象中的事物,你的阅读本身即是想象。
-
不对称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
爱伦·坡暗黑故事集
文学鬼才的暗黑系杰作,篇篇动魄,字字惊心
八场光怪陆离的暗夜残梦,一段欲罢不能的致幻之旅
2000年西班牙国家插画奖获奖作品
爱伦·坡研究专家曹明伦经典译本
装帧典雅大方,封面覆进口触感膜,内文采用高档特种纸,全彩精印
随书附赠金属烤漆书签1枚
随书附赠主题明信片4张
*************
爱伦·坡素以恐怖小说闻名,他曾在《怪异故事集》序中如是说:“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爱伦·坡暗黑故事集:插图典藏版》从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宝库中精挑细选了极具代表性的《厄舍府之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陷坑与钟摆》《泄密的心》《黑猫》《瓦尔德马先生病例之真相》《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跳蛙》等八篇,选用爱伦·坡研究专家曹明伦教授的经典译本,配以三夺西班牙国家插画奖的插画大师赫苏斯·加万的全彩获奖插画,无论对于初读坡神的读者,还是重温经典的坡迷而言,都是读藏两宜的不二之选。
-
俄罗斯套娃
【编辑推荐】
十二个好故事,十二次对生活的沉潜,直指生命的孤独本质
《俄罗斯套娃》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却以一种巧妙的时间顺序将整本书连缀起来,构成了一年首尾相连的闭环。在内容上,晚年与旧爱重逢者、黎曼函数的研究者、一场家宴的参与者、收到补天者求救信息的人……十二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同样经历着循环往复的生活,仿佛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寻找着、期待着生机。三三的故事直指生命的孤独本质,也给从深水中上岸的人们带来疗愈。
做一名诚恳的生活观察者,走向文学的开阔之地
本书是三三的第二本作品,与处女座《离魂记》相隔八年。在这八年间,她经历了种种变化,从知识产权律师到专业作家,从职场回归校园,离开故乡上海到北京读书。近年来,三三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小说家,作品多发表于《收获》《花城》《钟山》等文学刊物,曾获2020年“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奖。
译林出版社“现场文丛”新增品种,聚焦中国青年写作现场
《俄罗斯套娃》是继陈思安《活食》、周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朱宜《我是月亮》、王苏辛《马灵芝的前世今生》之后,“现场文丛”书系的第五部作品。
“现场文丛”是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主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连续书系。以瞩目汉语文学未来的可能性,推动中国青年文学图书出版为目标。书系勘探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写作现场,鼓励文学探险和实验,旨在遴选世界文学视野的青年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者。
【内容简介】
与处女作《离魂记》相隔八年,灵气少女再度归来。她从世界更深邃处穿过,收集了十二则分别发生在十二个月的短篇故事。
晚年与旧爱重逢,是否可以逃过往日阴霾;一个想去补天的人,向我发来可疑的求助信;终其一生研究黎曼函数的数学家,究竟是疯子还是掘秘者;一次发生在冬日的家庭聚餐背后,隐藏着何种变奏……进入人生循环的人们,寻找着“脱轨”的瞬间。
【媒体评价】
《俄罗斯套娃》是一次奇妙的相遇。“套娃”意味着可能与阻滞的始终循环,这种无尽直指生命本质的孤独,而成就这一点,需要语言的天赋异才和悟性,而三三不仅具备这些,还巧妙地将外部世界的诸多显像汇于叙述的肌体,从而在小说中熔炼出人性的多面明暗和内心深处绝境的诗意,乃至一个时代年轻人最独特的心灵镜影。
——阎连科
渊流不可穷尽,这是深潜者们容易忽略的问题,以致常常拘泥于眼前有限的真实,而三三的创作早期,就显露出一种凝视世界厚度的决心。
——孙甘露
三三的小说兼具诗性和坚实的质地,前者源于她充满延展性的感受力,后者则因为她始终是一个诚恳的观察者,足以透析生活素材的奥秘。她的小说有开阔、超然的一面,也不乏尖刻、锋利的时刻,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梁鸿
未老先衰的身心,无可奈何的疏离,不期而遇的病痛,接二连三的死亡,以及盗梦空间般的梦境,三三的小说常让我想起美国女作家奥康纳。
——李伟长
三三的小说强烈而决绝。她所使用的语言缀满华丽的小装饰,有时使人分心,不经意之间,读者已经被带入一片凛冽荒凉之地。她的人物总是被她逼到墙角,在失控中卸去身上的矫饰与伪装,袒露出黑暗的心灵深渊。但等待他们的却并非毁灭,而是某种疗愈的可能——在很多作品里,三三都显现出一种奥康纳式的决心,要在一败涂地的废墟上重建家园。
——张悦然
-
归来
◎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诺曼·马内阿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归来》获得过2006年法国美第奇小说奖,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因为社会环境,从罗马尼亚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教书写作10年后归来。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走后在美国的生活。第二部分是写出走前的人生岁月,也是马内阿个人和家族的历史。第三部分是我在归来的10天做了什么。这是一个大致的概括,但实际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空线索,总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中跳跃,在罗马尼亚、美国的空间中转换。叙事忽然中断,又再三重复,是这本书的写作特点。
------------------------------------------------
★作家评价
马内阿是一位一流的作家,他透过笔下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那精彩又坎坷的一生:早年经历了荒谬又残酷的独裁统治,后又走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可上下行文间,既不见他满腔苦楚,也不见他牢骚满腹,相反,读到的恰是他精神中的高度自由,他的天马行空,还有他的幽默诙谐。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内阿的小说和故事从内部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彼时的罗马尼亚。那里恐怖气息肆意蔓延,东欧社会主义正走向衰落,人人兜售着政治乌托邦的幻想。诺曼·马内阿以真实又压抑的笔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描绘出了独裁统治下的社会气氛。
——君特·格拉斯
-
等边三角形降临那一天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实验性先锋文学作品。书中包含四个故事:《吉肯之神》从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开始,经由博物学与自然科学,又通过解读中西方艺术对于“平面绘画”的“真实”的不同认识,到达一个对“自我”深刻剖析的未来。《当一只鸟》通过悬疑故事,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小说风格带给世界的不同转变,而在这真实与虚假、理性与疯癫的角逐中,让人看到一丝传播真实的希望。《当一座城市》讲述了荷马与雅典、兰波和巴黎、中国诗人与北方城市、阿波利奈尔和“东方生命”亦真亦幻的故事。《黑色房子》作为《吉肯之神》的衍生故事,可以看作“缸中之脑”悖论的艺术化呈现,表达了“我”与“爱”的关系。
作品中的故事虽短小精悍,却是大量跨领域知识在清晰脉络下的综合体现,同时也结合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及哲学等领域的理论,使作品内容充实饱满,呈现出一个奇特而丰富的理性世界,兼具科普价值与文学价值。
*名人推荐
世界对他来说,至多一半意义上是有秩序的,而其所交融的这些秩序,在作者的未来岁月中,又至少有一半会被他重新判断。而如果我们静心想一想,便知道在当今,能够设法将自己置于无秩序——哪怕是部分,一小部分——之中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作家 刀尔登
*编辑推荐
本书从奇幻到科幻、从传统哲学到前沿科学、从诗意语言到抽象思辨,跨越诸多维度,探索人类心灵、意志本质和“真实”世界。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感想,也表达了对珍惜和爱的呼唤。相信作品会给读者带来具有冲击力的阅读感受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
宇宙跃迁者
《宇宙跃迁者》讲述了2080年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发现宇宙文明体系的故事。
2080年,地球上处于战乱状态,太平洋联盟和大西洋联盟常年征战不休,在这种纷乱的背景中,掌握家族秘密使命的年轻女孩云帆,确认外星飞船即将造访地球,隧与青年天文学家江流、军事研究所所长齐飞、退役战斗机飞行员常天组成行动小组,飞入太空,与外星人发生了直接沟通,并了解到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外星文明多次造访,协助人类历史发展,并希望人类可以加入宇宙协作文明,共同捍卫宇宙和平秩序。面对各方势力的争夺,宇宙跃迁正式开始……
-
耻
从来没有哪个作者两度获得布克小说奖,直到这本书出现。
------------------------------------------------------------------------------
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教授离了婚;他充满欲望,却缺乏激情。一段和学生之间的情事使他失业后,他遭到朋友的回避,遭到前妻的嘲笑,只好退居于女儿露西的小庄园。卢里教授的短暂拜访演变成一次长期的逗留——他试图在这一仅存的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然而,一场难以想象的暴力事件迫使父女俩不得不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新南非社会中复杂的种族状况。
-
她们
♦ 美国国家文学奖作家代表作!外科手术般犀利剖析现代女性的困境,读者落泪推荐:“一本值得反复看的书,越看越是想哭!”
♦ 话题涉及到性、爱、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写尽现代女性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渴望。
♦ 震撼全美的现象级畅销书:所涉话题因过于前瞻、描写“过于犀利而坦白”而被澳、意、爱三国列为禁书,作者直到去世都因此备受非议;私底下读者疯狂传阅,出版一年,即卖掉30万册!
♦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纽约时报》连续两年度畅销书、《格兰塔》杂志年度最佳图书!三大布克奖获奖作家、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洪晃、张莉齐声推荐!
♦ 人气剧集《欲望都市》灵感之书、《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广告狂人》女主书单。
-----
凯、多蒂、波莉、海伦娜、莉西、普瑞斯、波奇、莱基,八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刚刚从美国知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
身为受过最好教育、也自认最新潮的年轻女性,她们个个满怀理想和热情,不甘于像母亲一辈那样,做一个没有姓名的家庭主妇,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在纽约这座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而当她们一出校门,种种现实问题却让她们应接不暇:婚前性行为、避孕、丈夫出轨、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却发现社会留给她们的选择少之又少。
在这本书里,作者麦卡锡犀利而全面地剖析了现代女性的种种困境。看似冷酷无情,却又直指人心。麦卡锡仿佛看透了女性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或许我们和她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却又面临着极其相似的选择。她们即我们。而什么是女性力量,她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她们》或许会给你答案。
-
九重葛与美少年
金鼎奖作品,跨越半个世纪呈现李渝完整创作轨迹。
收录代表作“温州街”系列,学者钟秩维专论评述。
一篇篇往下坠落的日常,记忆着向上的个人救赎。
编辑推荐
☆ 本书是李渝生前最后出版的作品。从 1965 年实验性质浓厚的青春少作,经反思家国历史的代表作“温州街”系列,再到 2010 年晚期以流畅文字回归传统故事,收录篇章的时间将近半世纪,是一部全面呈现其创作轨迹的小说集。
☆ 李渝走过生死幽谷后交付的这部珍重之作,字里行间的搏斗,不仅是美学上的,更比以往作品逼近其生命情境。融入自身经验,让现实与幻梦如曼陀罗般纠缠于故事之中,并在日常塌陷的边缘,展现艺术向上升华的可能。
内容简介
十五篇小说,述说着那以想象、自然、动物、宗教、艺术力量所拯救的人生。疯魔的内心、生死的交关,我们看着一个个受困现实之人,遭逢挫败,但也走向救赎。是啊,如果你注意,将有美的善的真的物事引领前路,就算你的心神躯体再灰暗败毁、低荡无告,存活下去,总会留下一点为生命而努力的痕迹。
从透露青春气息的冒险少作,到跋涉人生幽谷之后的回首,始终不散的,是文学,也是李渝的坚韧意志:“如果文学依旧可以使人面对逆境,从生命的无奈中振作起精神,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那么写小说,或者写作,就仍是一座坚守的壁垒,一道顽强的防线,一种不妥协或动摇的信念。”
名人推荐
☆ 李渝小说中的人物总在面对伦理世界的倾斜与失衡。李渝总是淡淡的,在深渊之前,总要维持一种生命的优雅。总有一个人会理出生命庄严的本质,告诉你,再怎么难堪,人总可以活下去。就有人可以在失衡的边缘,以一种抒情的姿态抵住那些无可回避无可名状无可掌握的人生难题。
——范宜如(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 曾在抛掷与安定、怀疑与重信中走过,李渝总是辩证着一个问题:现实中的丑恶与不满,由什么,或谁,来拯救?《待鹤》即以八个小节,出入真实与改写,病与梦,生者的幻境与亡者的旅程,仿佛是散文又仿佛是小说,从遥远的事情说起,让鹤的隐喻翱翔串联,回到了挚爱的人身上,回来把心重新安放。
——杨佳娴(台湾诗人)
☆ 李渝糅合了古典艺术和异国情调,现代行旅和私人告白,几乎像是要试验多重渡引作为一种叙事技术的极限可能。这些素材彼此承接对应,又彼此抗颉纠缠,然而经过李渝娓娓道来,俨然形成一种起承转合的顺序。离题是为了回归做准备,幻相投射出实相,轻描淡写埋藏了至深难言的创痛。
——王德威(哈佛大学教授)
☆ 在《九重葛与美少年》后记《最后的壁垒》中,李渝自觉而且非常沉重地表达了在新媒体时代的当前此刻,写小说,或许也包括了读小说,它的其实不是非如此不可。不过正是因为坦然接受了“小说”,以至于“文学”的可有可无,仍坚持走在写作的道路上所意味的,遂也就是自己对于文学不随时空条件改变而消失的使命与信任。在这个意义上,“最后的壁垒”不啻为一个小说家之风骨的比喻。
——钟秩维(台湾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获奖记录
☆ 本书荣获 2014 年“金鼎奖”图书类出版奖文学图书奖并入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类。
-
沉默的永和轮
♣日本赠给大清的永和轮上发生离奇命案,死者死状奇异、死因不明……
一卷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出现的铜箔、一个不为人知的日本家族、一艘暗示着大清与日本关系的轮船,交织成一段惨烈而异色的尘封的往事。呈现一次科幻与推理的盛宴。
♣推理诡计的精妙编排,历史写给现在的难解之谜。
科幻与考据的转换呼应,现在交给历史的试探性答卷
♣封面硫酸纸+烫金,质感高级,谜面画在封面,邀请读者解开谜底
♣大惠和实、陆秋槎、韩松,孙沁文、陈楸帆、赵婧怡、华斯比倾情推荐
♣包含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品
♣推理爱好者必读,科幻爱好者必读,历史考据爱好者必读。
-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本书包含四篇中篇小说,分别写了20、30、40、50岁的四位当代女性。作者用“梅兰竹菊”给她们命名,她们生而多艰,却以柔软与坚强抵抗现实,在时代的狂潮中沉浮挣扎,也乘风破浪。她们的故事里有人性的温暖,也有时代的残酷。她们跨越了城乡,跨越了身份,也跨越了年龄,她们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群像——她们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拥有难以解释的倔强和野蛮能量,在夹缝中腾挪辗转,每个都“活着,且活得盛大”。
【编辑推荐】
★ 一本写实的女性城市奋斗“指南”。四个不同年龄、身份的女性,她们的人生故事,绘就了我们的时代幻梦。
★ 她们是生活中的失语者,却是这个社会的的主流人群。我们常常忘记她们有自己的口音、偏好,有自己的坚韧、勇敢,“她们就是生活的万千表象”。她们没有理性的精致,更不是批判者和反省者,她们在我们身边,漂浮在生活的热流之上。
★ 虽是一次女性主题书写,但作者刘汀表示自己只是想要把她们塑造为“人”。既是性别议题,也是生活议题。文学性与社会性并重。
★李敬泽、梁鸿、张莉等共同推荐。篇目曾获《十月》文学奖、丁玲文学奖,并连续两年位列城市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首。
【推荐语】
梅、兰、竹、菊四位女性的跨越,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关键性的一个节点,能连接起我们这个时代各个侧面的复杂经验。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这四部作品非常柔软,非常敞开,刘汀也少有性别的壁垒,他是一个自然、自在的生活者和观察者。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梁鸿
四姐妹最迷人的地方,是真实反映了我们时代各个阶层女性的处境,让边缘的、没有进入主流价值系统的那些女性往前稍微走了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张莉
这四篇小说非常现实主义和日常生活化,没有过多的传奇和戏剧性的色彩,完全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写出那一部分人,构成了总体性上的寓言化。
——诗人、评论家杨庆祥
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这一切,却更爱这四个人,觉得她们其实都是自己?可能在这四个人身上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心气。
——青年批评家岳雯
这四个中篇对生活细节几乎是原影重现,刘汀像是用他非常现实的笔法,为每个人照了一张照片。
——小说家、诗人蒋一谈
-
团圆总在离散前
《团圆总在离散前》是郑在欢继《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全新小说集。以「无尽的谈话」、「无底的旅行」、「折返跃迁」三辑故事演绎当下生活图景,从不得不说的话、总要选择的路、迟早会回的家三个面向考察人的存在与超越。话与路的不确定,家的确定,构建了每个人的摇摆不定。
「无尽的谈话」一辑以对话推进故事,重新评估话语的功能与边界。「无底的旅行」从古时科考途中的鬼故事到近未来的轻科幻,从返乡的复仇之旅到对世俗生活的一次次逃离,四个“在路上”的故事,在不同的时空追寻。「折返跃迁」收录同题小说《团团总在离散前》,一篇充满烟火气的春节故事。节日的流变,仪式的退化,团圆的浓情与离别的仓促,恐怕只有再一次置身其中才知况味。
絮谈、旅行、团圆,无尽、无底,折返,在作者归纳的这些关键词中,幽默始终发挥着作用。写小说的郑在欢一直是眼含笑意且不动声色的,就如同最新结集的这些故事,在不经意弯起的嘴角上挂起摇摆不定的世相。
-
沙丘序曲:厄崔迪家族
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年迈老朽,储君蠢蠢欲动,暗中密谋杀父弑君。
哈克南男爵占据厄拉科斯星,霸道独裁,垄断香料,敛财滥权。
厄崔迪老公爵意外身死,年轻的雷托·厄崔迪成为新一任厄崔迪公爵。
光鲜隆重的登基庆典背后暗流涌动,暗藏阴谋与杀戮。
王座之下,血流成河。
风云汇聚,帝国的未来扑朔迷离……
-
今夜通宵杀敌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驻马店青年郑在欢强势回归!
驻马店的故事仍在继续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时隔四年,上海文艺再度推出郑在欢短篇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全书分为两辑。“昔时少年”部分以一组从少年视角出发的往事,回顾了九零一代的生存环境与成长历程。无论走到哪里, 驻马 店的血液,都流淌在郑在欢的文学血管中。
以回归者视角重新审视家乡
“U型故事”部分,郑在欢跳出乡村,凝视乡村,在对故土的审视中,着重探寻小说本身的形式与目的,题材与结构更加多变,也更具游戏性。一种崭新的叙事正从驻马店的泥土中抬升,怪人怪事,cult电影般的场景,在小镇、青年、音乐、文学、梦想、爱情等各种元素与主题中,穿梭跳跃,大放异彩。
即便只是打一局游戏,热血的少年也会动用所有英雄情节
昔日的少年必将成长为强悍的男人,但每个男人体内,都住着一个不死的少年。在郑在欢的写作中,藏在深处的少年于文字中被一点点唤醒,某个瞬间,热血回涌,仿佛再度回到年轻的起点。
花十块钱,彻夜战斗,在心里咆哮着喊出:“今夜,让我们通宵杀敌。”
男孩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热血少年的故事里,暴力、欢腾、欲望、青春,是悲的也是喜的。郑在欢的故事常常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有一种既放肆又克制的微妙气质。在一片混沌中,郑在欢朝着身体与心灵的敌人,喊出了石破天惊的“今夜,让我们通宵杀敌”,掩不住的少年侠气扑面而来!
如果说《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写的是“病”,那这一本写的最多就是“死”。围绕那个不死的少年,很多乡亲轻易地死掉了,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横死:大车撞死、贩毒枪毙、喝农药自杀、偷电缆被电死等等,还有一个屠狗者被狗活活咬死。他们死得惨烈却无声无息。在文学传统中一直有着这种少年不死的传说,那个少年苦苦思索自己为什么能够幸存,为什么那么多一起长大的伙伴都被生活毁掉,唯独留下他在这里徘徊?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是被选择的,他有责任说出他们的故事。
——朱文
郑在欢相当“杂食”,作品从语言到题材选择都呈现出别样的生机。加之天生的幽默感,游戏精神便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当你透过这层郑在欢式的文字娱乐接受邀约(他的作品很具诱惑性),才可窥见到作者可怕的严肃、尖锐、精准以及难以名状的热诚和能量。
——韩东
依我之见,郑在欢的小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最畅销的故事,残忍、沉痛,却又极其有趣,完全吻合这个世界存在的现象和本质。当然,如果不畅销,又似乎更加吻合上述。这不是悖谬,亦非硬币的两面,而是这个世界的幽默感再次发挥了作用。
——曹寇
这是一个关于故乡、城市、世界、人生、爱情的悬疑惊悚文艺片。不能再赞,结尾喝茶的镜头帅爆炸!还有,作者真的是驻马店人吗?
——豆瓣网友前夜的腊八粥评《驻马店女孩》
-
华丽人生
一本值得读很多次的书,一本有些费神的书
一次仿佛行走于莫比乌斯环的阅读体验
改编电影由堺雅人扮演黑泽
-
是一团乱麻,但请抓住藏于乱序叙事中的线索啊!
内含25个新鲜出炉的中国读者与伊坂老师的互动问答,非常可爱!
-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
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
作品改编电影有瑛太、松田龙平、堺雅人倾情出演
------------------------------------------------
★内容介绍
世界有什么规则吗?
小偷黑泽打开房门,遇到了从未见过面的邻居,他热心地帮助邻居抬走醉酒的友人后,捡起了一张写着外国文字的纸片;热爱绘画的河原崎在咖啡厅里等人,他在顺手拿到的传单背面涂鸦,传单正面是寻人启事,上面详细描述了失踪青年的特征;心理咨询师京子一大早接到了丈夫的电话,丈夫提出离婚,而她本打算今晚和情夫联手除掉各自的现任伴侣;无业中年丰田第四十次应聘被拒,他在车站附近闲逛,听见路人聊着“流浪狗”的话题。
如果世界以此为开端,后续会有怎样的发展?年轻画家志奈子和中年画商户田想就此打个赌,你认为谁能赢呢?
-
马与人
美国现代文学先驱和教父
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沃尔夫、斯坦贝克、塞林格、卡佛、奥兹……共同的老师——舍伍德·安德森经典短篇作品集首次中文译介
用内心最喧嚣的故事,言说最沉默的自我——舍伍德·安德森不容忽视的转型力作
中年离家出走、弃商从文,代表作《小城畸人》位列20世纪全球百佳英文小说第24名
他帮助福克纳出版第一本书,被福克纳视为“授业恩师”;他引荐海明威进入巴黎文艺界,是海明威的“文学引路人”
阿摩司·奥兹、塞林格、卡佛崇拜的文学大师,早将心理分析引入小说创作,对后世诸多作家影响深远
————————————————————————————
他是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的生父,代表了美国文学的传统,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永远继承这个传统。他始终没有得到他应有的评价。
——威廉·福克纳
现代美国文学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舍伍德·安德森的创新,如果没有他,我们也许现在还在亦步亦趋地模仿欧洲文人别扭的贵族文风。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欧内斯特·海明威
安德森是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F.S.菲茨杰拉德
安德森是唯一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国作家。
——托马斯·沃尔夫
越过舍伍德·安德森先生的肩膀,我们可以初步瞥见这个世界的景象。
——弗吉尼亚·伍尔夫
安德森比他之前的所有美国作家——以及自他那个时代以来的大部分美国作家写得都好,写得更加准确、更富有同情心。
——雷蒙德•卡佛
哥白尼表明,我们的世界不是宇宙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罢了,相形之下,舍伍德·安德森让我睁开双眼,描写周围发生的事。因他之故,我猛然意识到,写作的世界并非依赖米兰或伦敦,而是始终围绕着正在写作的那只手旋转,这只手就在你写作的地方:你身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中心。
——阿摩司·奥兹
《马与人》是安德森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马与人》等十余个短篇,生动克制地描写了美国小镇中的边缘人物和乡村生活,对人性和欲望有独到的体察。经由《马与人》这部小说,安德森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作家。他笔下那些通过谎言企图躲避人群的人,那些在自我杜撰的时间里诞生并扭曲的人,他们都在欲望的时代和时代的欲望中打转。而这一代的美国人,不再是马克·吐温笔下借助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从天真到经验转变的个体,而成了一个个浸润在精神堰塞湖中的“畸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