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学

  • 你不在的时候

    作者:【美】艾伦·费尔德曼

    贝比、格蕾丝和米莉从孩提时起便成为了好友。故事始于1941年,二战刚刚爆发不久。 天真不经事的贝比来自第六大街以南的贫民区,像男孩般刚毅果敢,最大的犹疑在于是否嫁给不同阶层的克劳德;格蕾丝初为人母,担心丈夫出征后,她和襁褓中的女儿会从此没了依靠;米莉自幼父母双亡,只想获得安全感和有人爱护,同一个一直不甘安稳的男孩结了婚,甘愿忍受丈夫的玩世不恭。 此前从未想过的离散因为战争而必然发生,姑娘们都成为了留守之妻。她们一边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一边勇敢地继续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乱世里的每一天都是不可测的,她们对生活即将发生的剧变毫不知情。 此后的二十年间,这三位好友不再天真无邪,强加而来的转变带她们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然而历经风霜之后,她们真能摆脱过往的束缚,改变残酷的命运吗?
  • 欧亨利精选集

    作者:欧·亨利

    欧·亨利的小说从内容题材分,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小部分作品涉及拉丁美洲的生活。另一部分是描写美国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还有一些作品是写骗子的。但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则是写大都市生活的。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这部书收了欧·亨利小说一百又一篇,透过作家的泪与笑,看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仍在镀金时代余风中的美国人的百幅生活图景。
  • 屠场

    作者:[美] 厄普顿·辛克莱

    “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 传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吃早点边读《屠场》。突然他大叫一声:“我中毒了。”紧跟着,把吃了一半的香肠统统扔出窗外…… 在今天的中国,除了生老病死,在空气与食品安全问题上,每个人的待遇是同等的,别无选择。 当我们被苏丹红、三聚氰胺之类一次次毒伤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维护人们安全健康的焦点。 欧美完善的食品保障制度在它诞生完善之初,都曾经历了发展中的阵痛。 《屠场》,改变了美国食品安全史,催生了美国食品安全守护神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发霉变质的香肠经过硼砂和甘油处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鲜肉和着被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这样的食品制造,让人想想就恶心。这就是《屠场》所描写的20世纪初美国食品工厂的真实场景。 该书描写了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尤吉斯一家的悲惨遭遇。他们满怀憧憬从家乡来到美国寻梦,在芝加哥屠场区找到工作,以为美好生活将从此开始。不料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尤吉斯工伤失业,接着妻子奥娜被工头奸污,尤吉斯怒打工头而入狱,随后妻子难产死亡,幼小的儿子淹死。亲朋好友中男的流落街头,女的被逼为娼,美国梦演变为可怕的梦魇。更悲哀的是,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机器不仅害得他家破人亡,更毒害了他的心灵。他自暴自弃,干起合伙抢劫的勾当,甚至还在屠场罢工时当上了工贼。所幸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吉斯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的阶级觉悟被唤醒。小说结尾时,他深信社会主义是唯一的出路,而这也正是辛克莱的信仰。
  • A Little Princess

    作者:Frances Hodgson Burn

    在线阅读本书 The heart-warming rags-to-riches tale of Sara Crewe, whose grace and generosity endure through happy times and sad. A beloved classic, this tale of timeless good will and imagination rewarded is now a major motion picture.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4 cassettes.
  • All My Friends Are Still Dead

    作者:John, Jory

    From the authors of the breakout national bestseller All My Friends Are Dead (more than 100,000 copies in print) comes a brand new illustrated compendium of the humourous existential ruminations of people, animals, legendary monsters, and inanimate objects. Readers will appreciate the plight of the light bulb whose only friends are burnouts, the caterpillar whose friends have all really changed, the cookie whose friends are crumbs, the cactus whose friends always kind of look like they're flipping you off, the robot who was not programmed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friendship, and many more, and fans new and old will laugh (and cry) out loud with this new, darkly funny celebration of the inevitable.
  • 折翼天使

    作者:(美) 尤金尼德斯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迷惘的小说。其中糅合了爱情和恐怖,情爱和自杀,以及回忆和想象。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演,由著名新人影星克里斯滕·丹斯特担纲主演。作者把我们引到美国七十年代的郊区,一座四周环绕着榆树的房子里。李斯本夫妇一共养了五个漂亮女儿:有头脑的特丽萨、挑剔的玛丽、虔诚的邦妮、放荡的露卡斯以及纯洁而脆弱的塞西莉亚。但这五姐妹却神秘地接连自杀。小说通过一群邻家男孩的眼睛,开篇就写了玛丽服安眠药而死,继而又回顾了塞西莉亚的割腕自杀。故事在倒叙中开始:这五姐妹的言行情状,男孩们的困惑,神秘的青春以及青春时期的信仰,还有隐隐约约的忧愁恋爱。五姐妹性格迥然不同,有时却又像是同一个人,男孩们总是通过一扇窗口向对面观看着、迷恋着、迷惑着这五姐妹……
  • 贝恩诗选

    作者:(德)戈特弗里德·贝恩

    ●贝恩在早期作为一个狂热的圣像破坏者活跃在德国诗坛,其创作主题多为肉体的崩溃:疾病和死亡。1912 年贝恩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诗集《陈尸所和其他诗歌》,该诗集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德国文坛。组诗《陈尸所》由五首诗歌构成一个尸体解剖系列,诗人以跳跃性的、涩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恐怖的死亡场景,其细节描写令人作呕。然而正是这种极端化的表现形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932年4月贝恩当选为普鲁士艺术院院士。1949年贝恩在出版家尼德迈尔的帮助下重返德国文坛。1951年8月21日他在马堡大学作演讲《抒情诗问题》,引起轰动。1951年10月他荣膺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1952年荣获联邦德国一等勋章,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诗人在思想上与传统的欧洲文化决裂,在语言上也打破了语言规范的束缚,文法和句法被粉碎了,诗的语言要么变得简短、破碎,要么变得笨拙、艰涩。 ●从总体上看,贝恩的诗歌创作是一场语言的暴动和形式主义的革命,是一种带有虚无主义色彩的唯美主义。他的诗歌和诗学继承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格奥尔格和瓦莱里开创的“纯诗”传统,启发了二战以后的抽象诗和具体诗,并对当代德国诗人雷曼、克罗洛夫、皮翁特克、赫勒雷、吕姆柯夫、恩岑斯贝格、格林拜恩等人以及当代欧美和日本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恩诗选》精选了贝恩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诗歌代表作,是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完美呈现。贝恩的早期诗歌在题材上沿承了波德莱尔,在内容上直面人类的恶之花——丑陋和病态,在语言上打破了文法和句法,被评论家称为“纯粹的丑学”。步入中年之后,贝恩徜徉在神话、幻想和哲学的国度,创作了大量辞藻华丽、形式完美的诗作,为他赢得了“静力学诗人”的美誉。
  • 银河铁道之夜

    作者:[日]宫泽贤治

    《银河铁道之夜》收录宫泽贤治的作品共14篇,其中《银河铁道之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叙述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作者以其神妙之笔建构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银河世界,美不胜收的景致下又隐含了一个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其他各篇作品亦各有其独特的想象和寓意,耐人寻味,值得一再品读。
  • 少年小树之歌

    作者:(美)卡特

    《少年小书之歌》一书是由一位美国印地安血统作家佛瑞斯特・卡特所编制的一本书,他主要是在描写一位带有印地安血统的小男孩-小树,他的成长过程以及生活趣事。 在小树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死亡,后来,小树就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山中相依为命。由于他的爷爷、奶奶都是正统的印地安人,所以这也让小树得了一些得天独厚的生活方式和经验。 从小祖父就教导小树成为一个勇敢、负责的印地安人,他们以身为印地安人感到骄傲,小树的爷爷淳朴的山野性格,自然成了一套依附自然生存的生活哲学,他教导小树观察动植物生态和大自然法则。 小树的爷爷以登山的事以及到火鸡场,教导他如何倾听随着林监低声呼啸的晨间微风和各式各样的声响,且告诉小树:“山逐渐活起来了!”又告诉小树老鹰攻击的大自然规则,也譬喻猎鹿时要抓弱、瘦的,这样强壮的也才能夫演出强壮的后代。“生命的终结是一件自然的事,有死亡才有新生”他还说“只要你跟森林和平相处,他会供给你生活所需的一切”。仔细咀嚼梦欧拉的智慧,就会明白大自然。 如果你不知道过去,就不会拥有未来,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小树奶奶说:“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所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给任何你遇见的人,这样,美好的事物才能在这个世界自由的散播开来。” “当你给一个人鱼,不如教他如何钓鱼。”如果只是给他现成的帮助,那你极可能要供养他一辈子,反而毁了一个人。小树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思想中,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 世界禁书文库(全52册)

    作者:

    世界禁书文库:野性的呼唤,ISBN:9787801146564,作者:,出版社:九州
  • 金鱼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她,没有名字,没有父母,没有亲人,六七岁被偷走,辗转贩卖为奴,从北非到法国、从巴黎到波士顿、芝加哥、加州,再回到欧洲南部。潜逃、流浪、越界、偷渡,即使最后得来匿名护照,甚至美国移民局证明,仍没有任何归属感:“我的心还是跳得很快,就好像有人要把我往外丢。我想,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属于我的,无论我到哪里去,人家都会告诉我,这不是我的家,总要我到别的地方去试试。”无家可归,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如果我们跟着第一个收养她的嬷嬷叫她“莱伊拉”——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夜”,那么莱伊拉的自我就如同黑夜。令她惊惧、迷惑,直到最后回到最初被偷走的原点——沙漠…… 《金鱼》讲述的是一个叫莱拉的非洲少女所遭遇的辛酸与不幸的故事。莱拉六岁时被拐卖到摩洛哥,由于她不堪忍受女主人左娅对她的虐待而出逃,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就像一条可爱的小金鱼一样渴望自由,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无论是在摩洛哥,还是在法国,或是在美国,到处都是向她张开的美丽的网,使她饱尝了人间无数的辛酸,同时也使她看到了一些人的虚伪、好色与无耻。 本书系1997年法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 北岛诗歌集

    作者: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动荡不安的世界里,诗人的喊声永远是最响亮的,他们的眼睛如锐利的手术刀剥去了世俗的外衣,直入世间万物的本质。
  • 千阳

    作者:hansey 主编

    内容包括: 新概念人气作家颜歌最新短篇小说《刘全全》、《花疯子》。 《爱丽丝》王牌作者黑熙,《海夏》系列再延续——时空交错,带领读者追寻上一代的故事,母亲父亲的故事。 《知更鸟》最受欢迎作者奥岚纪,人气延续——《耶路撒冷2》。 人气搭档LALA+夏无桀,延续精致华丽,讲述残酷童话。 人气图作者12,一改残酷清冷画风,打造温暖亲情写照。 新人作者李狐的作品《流奶与蜜》。以基督讲义来显示人性的感情怠惰、“父母无恩论”来体现身为父母的情怀的根本思想。 新人画手小抽,夏日清凉登场。 2001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2008年星云奖得主,美国作家阿耶莱·沃尔德曼最新小说《爱与其他不可能的追求》节选。
  • 所念人,所感事

    作者:李荷西

    李荷西说,我走过很多的山,见过很多的人,听过太多的故事,可总有几个故事,让我动容。 时间,总是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 却偏偏是爱情。 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 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读者推荐」: ☉爱情,永恒的主题,不管是诗经年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背景、传达爱的方式、爱的载体或会变化,但人对爱情的追求,出乎本能,永恒不移。谢谢这本书让我重温爱情的美好和忧伤。就算历尽沧桑,也要相信爱情;就算世事沉沦,也要追求美好。 ——萧秋水 ☉求不得,爱别离,多少恨,李荷西的一支笔,写尽了痴男怨女的爱情百态。人人都说要爱得清醒,但这里看到爱的深情。 ——慕容素衣
  • 中国“诗史”传统

    作者:张晖

    本书是我所见讨论“诗史”这个文学观念最为详切深明的著作。是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提其要,钩其玄,既“读入”也能“读出”。张晖于细致剖析“诗史”这个概念之时,常常将相关论述置放在中国诗学的“抒情传统”主潮中思考,指出两个论述传统往往互为作用,或者互相牵制。这种“诗史”与“抒情”关系的观察最能启发人思,相信对往后学界于中国批评观念以至文学思想的探索,有很大的帮助。 ——陈国球 张晖这部著作,不仅在文献上下了一番深挖的功夫,广泛地占有史料,更本着尊重历史复杂性的态度,力求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把握不同时代人们对“诗史”的不同理解,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并对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蒋 寅
  • 知堂回想录(上下)

    作者:周作人

    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周作人日记云:“拟写《药堂谈往》寄与聚仁,应《新晚报》之招,粗有纲目,拟写至五四为止。”十二月十日云:“下午努力写小文,成第二节,备寄香港,有千余字,晚灯下修改了。”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云:“上午抄《谈往》本文了,只须再写一节后记,便全文告竣,总计五百五十余纸,约计三十八万字,拟分四卷,或易名为《知堂回想录》。”十一月三十日云:“晚写《谈往》后记了,计五五四纸也。”一九六四年八九月间,《知堂回想录》曾在香港《新晚报》上刊登了一小部分,旋告中止。一九七○年五月,《知堂回想录》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其时已在作者去世将近三年之后了。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毕生篇幅最大的著作。最初曹聚仁代《新晚报》向周氏约稿,曾要求道:“写得愈通俗越好,因为我们是无法适合读者要求,写得很下流的。不必掉文,尽可能趣味化。”(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信,载《鲁迅研究资料》一九八二年第十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对本书写作有所影响,然而周氏亦未完全按照要求去做,如一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给曹氏写信说:“兄前信嘱务为浅近,如对中学生讲话才好,奈此事颇所不能。”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信中更说:“文中多有跑野马处,或者还跑的不很够,亦未可知。但野马也须在圈子里跑,才有意思,这却极不容易耳。”大致仍旧遵循一己惯常路数,行文风格亦是典型的“知堂体”,即系“写话”而非“作文”,平淡而亲切,态度始终相当克制从容。如前引日记所示,《知堂回想录》本拟写至五四为止,末了却将一生经历写出,其中多有过去未介绍者,叙述往事间或移用此前有关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谓之“集大成”亦无不可。 《知堂回想录》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明确体现了作者的“自我视点”,即在他看来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又是不重要的,或许与世人的看法有所不同;实际上这早已在过去一系列序跋和《过去的工作》之类文章中表明了,对周氏来说,也是“吾道一以贯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始终守定的叙述原则。用《后序》的话说就是:“我写的事实,虽然不用诗化,即改造和修饰,但也有一种选择,并不是凡事实即一律都写的。”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诗”与“真实”的辨别,一是“说”与“不说”的取舍。二者都涉及对“真实”的理解,在周氏看来,真实是无限而又有限的。叙述者无可造作,但是可以在此范围之内有所选择。如果说前者是他的义务,后者就是他的权利。这样选择的标准就与前述自我视点有关,而关键是一切由己而不由人。在只说真话的前提下,作者只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说别人想听的话,他的自由主义精神就这样地贯彻于《知堂回想录》之中,而《后序》差不多是他最后写的文章,这也就是他始终坚持的立场了。这让人联想到《知堂文集·知堂说》所引孔子和荀子的话。终周氏一生,他都是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发,而归结于“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的。这是他的“智”。因为说与不说取决于自己,所以也就不存在回避什么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作者确实觉得有些东西无须向外人(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报告,譬如所说“凡我的私人关系的事情都没有记”(《后记》),“关于家庭眷属的,也悉不录”(《后序》),等等,都涉及到公众人物之公众性的限定问题。周氏显然认为是应该加以限定的。而他在这一界限之外,已经通过《知堂回想录》对其一生行事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解释。 《知堂回想录》三育版错漏之处甚多,此次据周氏家属提供的作者手稿复印件整理出版。原稿目录题为“药堂谈往目次”,共八页,前列“序文”一项(按此或即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日记记载之《药堂谈往序》,已佚);中缺“六○北京的戏”,而以“鱼雷堂”列为“六○”,以下顺序排列,故共二○六节;分为四卷。正文共五百五十四页,未分卷,前题“药堂谈往”,署名“岂明”;“六一”重出,即“鱼雷堂”与“吴一斋”,以下依次排列,故亦为二○六节;“二四”作“几乎成了小流氓”,“二五”作“风暴前后”,“四一”作“老师”,“四三”作“风潮”,“五八”作“在北京”,“一六四”作“北大感旧录十之上”,“一六五”作“北大感旧录十之下”,“一六六”作“北大感旧录十一”。原稿之错漏衍字,特作校记予以说明,附于全书之末。原稿无《后序》,此文取自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一九七○年五月初版本《知堂回想录》。
  • 宋元戏曲史

    作者:王国维

    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王国维戏曲研究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延,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它的意义。戏曲研究之新学科次后应运而起。 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 安静的位置

    作者:周国平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 边城・雪晴

    作者:沈从文

    抓住本选文的两端来阅读沈从文,一端是写实到把湘西人生活的原本状态一一展示,一端是浪漫到将湘西人的精神提升到天上人间,运用“抒情”把湘西人的生活样式和生命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即沈从文的精髓。  沈从文的湘西故事繁复多样,摇曳生姿。《边城》,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小说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
  • 阪急電車

    作者:有川浩

    戀情的開始、分手的徵兆,以及中途下車…… 單程15分鐘的電車旅程×偶遇乘客共演的奇蹟物語 「我的男人被人家拐上床了……都已經交往到準備結婚了,對方卻在我們因婚前症候群而焦頭爛額的時候趁虛而入。而且不但拐上床,還刻意把肚子都搞大了。我連哭都不知道該去跟誰哭。」 --翔子,寶塚南口?上車,小林?中途下車 電車上面無表情的他/她, 也許正經歷著人生中最重大變化…… 一輛電車上搭載了多少人, 就承載了多少段不同的人生…… 有川浩轉型暢銷國民小說家之作! 在日狂銷105万部突破! 《阪急電車》為日本暢銷作家有川浩感人愛情新作,以總共只有八站,單程只有15分鐘的「阪急今津線」電車為舞台,短短的電車旅程,載滿了偶遇乘客間交織而成的人生戲劇。電車上的乘客,有OL、女大學生、婆婆與孫女、主婦、女子高中生、御宅大學生等等,以第三人稱細密描寫每個人的心境,各自不同的故事,在電車途中巧妙地交織,不知不覺中讓 人受到莫大感動。看完會禁不住想去坐一回這樣的電車,好讀、快讀、且溫暖人心。 改編電影由中谷美紀(電車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戶田惠梨香(死亡筆記本、流星之絆、詐欺遊戲)主演,破十億日圓電影票房!已出版三年的《阪急電車》原著小說再度重回暢銷書籍榜冠軍,書籍銷量突破105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