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技
-
健身饮食的科学(第4版)
运动营养学界巨擘助你消除身材焦虑,实现饮食自由
用科学粉碎伪科学饮食法
风靡北美健身圈20余年,中文版首度面世
◎ 编辑推荐
★ 北美健身饮食顶流IP,国际运动营养学会(ISSN)联合创始人的经典代表作。
☆ 曾获Muscle & Fitness杂志年度饮食图书No.1,入选Shape杂志伟大的5本健身图书。
◆ 基于海量科学数据和随机对照试验,揭穿各类虚假饮食套路,粉碎谣言,打破偏见。
◇ 热销20余年,多次再版,真正职业级的指南,众多奥赛选手、NBA和NFL球员亲测有效。
▲ 好懂实用的5项饮食原则和12步营养策略,把吃饭变得自由简单。
△ 包罗食物神经生物学新发现,从分子和基因层面破解饮食迷惑,让你健康地瘦,踏实地壮。
◎ 名人推荐
《健身饮食的科学》涵盖了所有基础,并告诉你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这本书可让你根据自己的营养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我强烈推荐此书。
——阿尔·韦尔梅伊,旧金山49人队、芝加哥公牛队体能教练,体能教练名人堂成员
克莱纳博士的建议提高和延长了我的职业生涯。让我的感觉、运动和状态更好!《健身饮食的科学》会帮你改变体形,提升运动表现。
——苏·伯德,西雅图风暴队控球后卫,2届WNBA冠军球队(2004、2010)成员,4届奥运会金牌球队(2004、2008、2012、2016)成员
了解营养重要性的运动员拥有巨大优势。《健身饮食的科学》是运动营养学的最前沿。
——比尔·福伦,迈阿密热火队体能总教练
“苏珊•克莱纳在为职业运动员提供高效营养方面有多年经验。她开阔了我的眼界,指导我如何以及何时补充能量,把我推向极限,让我保持在运动高峰。”
——吉尔·金特纳,北京奥运会小轮车个人赛铜牌,2005、2006、2007山地自行车世锦赛4人对抗赛冠军
◎ 内容简介
这是所有健身者都能读懂并应用的科学饮食指南。
当你已经为健身花去大把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关注一下自己的饮食,让健身事半功倍呢?你是否吃了大量蛋白质,但肌肉依旧生长缓慢?尝试过各种节食法,但体脂不降反升?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运动时提不起劲,休息时很难恢复?还不了解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所有这些有关运动营养学和人体代谢的困惑,本书将为读者清晰解答。
市面上的健身补剂越来越多,它们真的安全、有效吗?到底要不要吃补剂,该吃哪些补剂?本书提供了充实、可靠的补剂信息,让读者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无论是保持身材、增肌、减脂、提升体能,还是参加比赛,针对不同的健身目标,本书推荐了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菜单,便于读者自主选择食物和用餐方式,不受时间、地域和饮食习惯的限制。
当读者掌握了吃什么、怎么吃,以及什么时候吃,理想身材就指日可待了。
-
量子宇宙
世界公认的量子力学科普经典,一本书让你弄清楚宇宙的本质,看到科技的未来。
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量子世界的"怪异"有很多丰碑“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不确定性原理”,它常常导致混乱,坦率地说,是糟糕的科学。
英国明星科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和他的同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杰夫·福修共同编写了这本科普经典《量子宇宙》。书中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量子力学如何为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模型,其本质可与牛顿的运动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为了让大众读者更好地走进量子力学的物理世界,本书从物理的发展进程切入,追问哪些实验观察使量子力学成为必要,它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我们能从中看到科技的未来,尽管它有明显的怪异性,它仍然是一个好理论。
-
挑战古人100天
一本完全解析古人名媛日常生活的手册
手把手教你如何回到古代做咸鱼
煎茶、投壶、打双陆、制香、逛街吃宵夜
一百天变身大家闺秀COSPLAY
◎ 编辑推荐
☆ 抛弃枯燥的讲解,全文沉浸式代入,回到古代如何当好一条咸鱼。在几百几千年前,没有新科技加持的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没有网络和电子产品,生活会不会很无聊?本文以当代人视角描写古人日常生活,包括娱乐休闲,诗词歌赋,节日文化等,呈现古人的三餐四季,恣意人生。
☆ 全四色印刷,30张精美古图,梦回大宋,走进那个少年鲜衣怒马的年代。
从喝茶到踏春,从投壶到打双陆,从焚香到逛夜市,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 内容简介
为什么古人养猫叫“聘猫”?
古人的夜市里都有什么?
古人也会喝下午茶吗?
一本完全解析古人的日常生活的手册。
走进大宋,走进那个少年鲜衣怒马,纵意而歌起舞袖的年代。
那些我们眼睛到不了的地方,
文字可以。
-
癌症·免疫与治愈
如今,癌症与每个人近在咫尺。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迅速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估计,仅2018年新增1810万癌症病例——其中有48%在亚洲,死亡人数高达960万。这样下去,到本世纪末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因此有人将肿瘤视为“众病之王”。
一直以来,在癌症和人类之间,有一场艰难的、代价惨重的战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切割、燃烧和毒杀”癌细胞的技术,不但有强烈的副作用,而且只能够治愈一部分癌症患者,而剩下的另一半癌症患者急需更好的治疗方法。
与化疗等损伤性旧疗法不同,主动免疫的应用和被动免疫(预示了一种新的、经过改进的武器的诞生,它将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充分释放巨大的潜能。这种前景光明的新疗法就是2018年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免疫疗法。它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借助免疫系统的力量来对抗癌细胞。
这本书是一部免疫肿瘤学的演化史,主要讲述了免疫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功——尤其是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包括人类对癌症的理解如何演变,以及肿瘤与免疫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如何得到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这段鼓舞人心的历程中,我们将会见到各种用来瞄准难以捉摸的肿瘤细胞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看到突破性科学进展的积累如何迅速转化为拯救生命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已开始极大地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数量。我们也会看到无数科学家、药物研发人员和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了怎样可歌可泣的贡献和牺牲,有着多么动人心弦的故事。作者还在书中穿插了自己的科研和人生故事,作为这段癌症免疫疗法发展史的有力佐证。
免疫疗法改变了患有转移性黑色素瘤等疾病的患者的预后,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部分患者已经被治愈,更多的人会很高兴地同意这种预后方案。这种光明的前景属于IO(Immuno-Oncology,免疫肿瘤学)。展望未来,正如1942年11月10日丘吉尔发表的题为"The End of the Beginning"的演讲中所说那样:“这不是结束,甚至这也并非结束的序幕已然到来,但或许,这是序幕已经结束!”也就是说,免疫疗法有望成为癌症的终结者,结束艰难对抗癌症的时代。
-
什么心理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在书中你会遇到:
迷失方向的年轻人、狂热的粉丝、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亲子关系、虐你千百遍的领导和“奇葩”的同事……
作者通过有趣的案例结合学了就能用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向你解释:
什么是自我、什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态度、我们为何为情所困以及社会上那些令我们难以理解的现象。
你会发现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本书可以让你真正将社会心理学思维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变身为生活中的心理学家。
用讲故事的方式助你轻松获得心理学知识;
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升级你的思维模式;
用幽默的讲述打开你观察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心理学视角;
用贴心实用的心理学测验和练习提升你的生命质量。
·念念不忘,真的必有回响吗?——自证式预言
·领导总骂我是不是跟我过不去?——三维归因理论
·小王子为什么独爱那朵玫瑰花?——认知失调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外表吸引力
·读书无用论是怎么来的?——偏见的影响原因
……
你所好奇的问题,都将在这本书中看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
长江文明
人类文明是江河的赠礼。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印证。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长江孕育并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勃兴与流变。本书纵览古今,在全球视野之下,综合介绍了长江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化优势,及其发展历程、文化分区。长江全流域资源丰厚、人文兴盛、经济繁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符号,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历数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与长江文明进行对比辨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区域阻隔,从中华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对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详解长江、黄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本书提纲契领、面面俱到,从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同时又简明、易读、丰富、权威,是史学名家面向大众推出的文化读本,一书通晓长江文明分支及内核。在长江文明的统一概念之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成体系,因此本书也是剖析长江全流域自然条件与人文理路的指导性书籍,对长江地区未来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江水滔滔而逝,奔涌数千年,长江沿岸孕育了太多中华文化地标、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英杰,形成了推动中华大地不断更新发展,塑造我们共同的民族品格与家国记忆的强大文化力量。在长江文明这一统一的概念之下,文化记忆与遗存将更成体系,唤起对长江流域历史与将来的更多关注。
-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
《语言的发展》由儿童语言研究国际协会主席琼·伯科·格利森领衔编写,众多优秀学者和前沿研究者担任各自擅长领域的作者。书中讨论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言语产出、词汇、语法、语用、读写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同时关注导致儿童语言环境和语言发展特征出现群体及个体差异的文化影响。
帮助人们更好驾驭和使用语言,双语语言发展和第二语言学习,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1.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教材,在儿童心理语言学方面是一面旗帜。
2. 学科专家领衔,第一编著者琼·伯科·格利森博士是心理语言学家、全球儿童语言领导专家、语言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每章都由她挑选的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本书就像一本语言学的百科全书。1985年出版,成为美国各大高校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课程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
3. 译文流畅。译者毕业于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书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陈思担任主审。
4. 本书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独立的色彩系统,方便根据需要查找、选择阅读,图表清晰美观,术语也单独颜色标出,可以作为收藏价值的案头工具书使用。
-
人类进化史
本书循《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的路径,告诉我们人类如何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改变自身物种的命运,让人类这种弱小的物种取得了不可能的成功。
刘北成、陈嘉映、张小军、王笛、赵世瑜联袂推荐!
40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诞生,而到2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从一群简单的觅食者变成了支配地球的力量,能够同时制造艺术品和原子弹。是什么让人类摆脱了其他物种的命运,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这些独特之处如何改变了人类自己,又如何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加亚·文斯给我们的答案是四个关键驱动力:火、语言、美和时间。火把我们从能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突破了动物的局限。语言让我们比其他动物能传递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文字、故事、记忆创造了累积性的文化。70万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美的感受,通过共同的信仰和身份凝聚在一起。时间是客观、永恒的,但我们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来记录时间,使用时间,获得理解世界的动力,科学由此产生。
通过考察群体遗传学、考古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本书使我们重新想象我们自己。本书挑战了认知革命改变人类的主流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是基因、环境和文化三者共同进化的独特产物。使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我们的集体智慧。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和基因、环境、文化的共同作用,人类进化的反馈循环过程正在将我们转变成一个超级有机体:“全能人”。
人类真正的非凡之处,并非在于我们是拥有强大的工具的聪明的黑猩猩,而在于我们成了所有外在事物的设计师,也创造了我们自己。
-
生命的起源
我们要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本书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小时。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运动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海洋,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出现的。根据2017年找到的新证据,最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经典的类比,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凌晨3点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生物,宏观的动物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点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科学读物津津乐道的“进化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植物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最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潜入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命科学在最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最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环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接触许多化学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接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阅读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
---------
【编辑推荐】
赠送海报(阅读导图+生命起源的图景)
廖祥忠、马伯庸、邢立达、河森堡、刘朋昕诚挚推荐!
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在40亿年前是怎样诞生的?这本书要回答“生命源自何处”这个生命科学的根本问题。在中文读物中,你再难找到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全面的。
作者亲自绘制的大量形象鲜明的图示,轻松愉悦的文笔阐释深刻有趣的知识,图文结合,生动有趣。
----------
请不要把这当作一本常规的“科普书”。
因为如果那样,你会期待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些确定的科学结论转达给你,解答一些你想不通的问题,让你明白“背后的规律原来是这样的”,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感。
这种领悟当然是很好的事情,“给出确定的回答”也正是科学在公众心目中关键的魅力,它消除了许多的惶惑,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掌握本质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
但请不要以为科学只敢说确定的东西,不要忘了科学是“认知的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不可替代的工具,科学更加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抵达了怎样一处从来没有企及的秘境,在那里邂逅了怎样光怪陆离的现象,收获了怎样新奇的知识。我们在课本上,在科普作品里看到的那些“确定”的知识,都是科学远征归来,陈列在展厅里的标本,如果以为这些静止的标本就是科学的全部,那就未免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与奇遇。
所以,你手中的是一本“科学读物”,因为它并不耽溺于那座宏伟的、已经落成的科学大厦,它想要大着胆子,带你去看看科学在人类的认知边界上,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道路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它并不畏惧科学那尚不明确的一面,乐于给你引荐纷纭的假说。它要提醒你,科学从来不是唯唯诺诺,只负责“正确”的东西,即便对于那些尚无定论的未知问题,科学的回答也总比其他的回答更深刻、更扎实、更可信。
---------
【名人推荐】
读过这本书,觉得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视角独特,颇具探索的精神,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更对这本书背后,那些科学前沿的智者由衷的钦佩。
——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追溯本源,乃是深藏在人类基因中的天性。寻找过去的动力,反而会引领我们迈向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方知身是眼中人。这本书就像偶开的天眼,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自己从烟灰走向智慧的奇妙历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这本书太好了,虽然对非生化背景的人稍有些挑战,但却是极少见的、正儿八经说生命起源的、逻辑清晰的书。而且因为是国人所写,在很多细节处,没有引进版那层戳不破的窗户纸。我会向我所有的学生,所有对大自然,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从一顶原始的烟囱,到自私的RNA,再到我们为什么放弃永生。一场知识盛宴,一幅万物浮世绘,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
——邢立达 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部书很有野心,作者试图在生命领域里去追问底层的所以然。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有着共同的源头,所以生物之间的互动,抽象上看,就好像是那个原初的生命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这就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河森堡 《进击的智人》作者
把一个学术问题讲清楚是很难的事情。刘大可先生不是生物学科研从业者,但出于好奇深读文献,多方求问,把生命起源这个很宏大的科学问题搞清楚,已经相当难得。他愿意把弄懂的事情写下来,花心思作图,这就更难得了。
——刘朋昕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家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跟医生有效沟通?
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得癌症了?
癌症病人饮食有哪些禁忌?
工薪阶层该如何有效应对癌症带来的经济压力?
什么时候该放弃治疗?
临终关怀该怎么做?
本书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主治医生为癌症病人家属写的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以幽默诙谐而不乏温情的叙述,解答了癌症病人及家属广泛关注的困惑和问题:如何正确就医?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如何正确看待癌症?怎样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掌握哪些护理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如果大限来临,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作者不仅分享了科学、系统的医学指导意见,便于病患和家属查询、借鉴,也揭示了很多“只有医生知道”的行业内幕和医学从业者的酸甜苦辣,富有亲和力和实用性,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愚蠢心理学
当所有的书都在教人学聪明,这本书来教你看愚蠢!
学聪明,不如学愚蠢。避开所有愚蠢就是绝顶聪明!
·
这是一本专门分析愚蠢心理的书。
愚蠢不可避免,而且无处不在!
要想抵制愚蠢,就得先了解愚蠢!
·
愚蠢分很多种,有人造蠢、集体蠢、幼稚蠢、智力蠢、能力蠢、疯癫蠢。
愚蠢也分等级,有笨嘴拙舌的愚蠢,有理解力低下的愚蠢,有喜欢炫耀的愚蠢,还有精明的愚蠢。
那些容易轻信、总爱马后炮、缺乏情商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聪明的人都是蠢货!
身边人越愚蠢,受害者就越百口莫辩!
·
本书由31位全球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联合编写,将带你——
★真正摸清蠢货套路:蠢货貌似无所不知,如果你不苟同,他们就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轻视你、羞辱你、伤害你!
★透彻了解愚蠢心理:蠢人被抵制时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所以千万别和蠢货讲道理,更别妄想改变蠢货!
★自如应对愚蠢行为:当身边一群人在犯傻时,我们敢于不盲从不偏信!
·
从此再也不被花言巧语的蠢货洗脑,不与自信爆棚的笨蛋合作,不跟固执己见的傻子较真!
-
经济学有什么用?
你是否幻想过,让亚当·斯密亲手教导你如何购买彩票?或者让杰里米·边沁(利用经济学原理)帮助你摆脱宿醉困扰?又或者,让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你的圣诞节礼物提一点经济实惠的建议?
本书旨在通过分析和比较古往今来众多伟大的经济学家会如何利用他们各自的经济学原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让读者在激发思维、获得启迪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重要的经济学知识。
-
我们为什么上瘾
成瘾问题专家,亲身诉说25年成瘾自救之路
通过药物、大脑与学习的机制,解开人类成瘾之谜
禁毒专家包涵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1.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亲身经历写成的心理学力作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专业高材生、成瘾问题研究者、资深媒体人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科学理论加生动案例,全面讲解人类成瘾的神经学和心理学机制——原来,成瘾是大脑的一种复杂的学习障碍,成瘾也是许多复杂症状的统称,决不可一概而论。
2.关心成瘾者个体,揭露美国法律对待成瘾者的不公平
成瘾并非一种天生的道德标签,上瘾者也不应该被社会歧视。出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对待药物成瘾者的法规体系非常不合理、不健全,导致了无数个人与家庭的悲剧。每个成瘾需要具体被关心和对待,由社会和家庭协助他们戒瘾成功。在近30年对成瘾的调查研究和写作期间,作者与其他专家一起推动了美国成瘾治疗相关法案通过,保护了许许多多成瘾者的身心健康。
3.一部坦露与真诚之作
虽是一本心理学科普,却是用作者本人的回忆录来讲述。作者出身优渥,从小天资聪颖,却在青春期后深陷环境造成的药物上瘾泥潭,但是她也通过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学习与家人的支持重回正轨,并且最终解开成瘾的谜题,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一个被成瘾折磨多年的患者,发自真诚的自我坦白,唤起药物成瘾弱势群体的共鸣,令人信服。
「内容简介」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一刀切”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最终解开上瘾之谜。
-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
概率论是数学学科里很基础、很年轻、应用很广泛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当今大火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不学概率论,就没法看懂前沿科技,没法理解现实世界,更没法预知和抓住未来。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从通识的视角,带读者学习正态分布、幂律分布、大数定律、贝叶斯计算、方差和期望,让这些内容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概念,而是你能运用于自己决策的数学工具。
只要会四则运算,你就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概率论的相关概念,培养概率论思维,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升决策能力。
-
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丢人现眼的酸爽时刻,
可你知道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尴尬这种感受吗?
所谓的尴尬时刻,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呃,尴尬?
除了找条地缝钻进去,我们能用什么有效方法化解这种感受,
或者让自己直视这种感受?
大众科普网站“我们的科学”联合创始人、
《纽约》杂志前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从“社死”
到“复活”的妙趣旅程。看完本书,或许你以后
就能轻松笑对你所遭遇的每一个尴尬时刻。说到底,
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给“尴尬患者”的“强心”处方
针对“尴尬”这种普遍心理进行研究,并非教人规避,而是为其正名,告诉读者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让人在尴尬时能勇敢大笑,敢于面对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自己。
★亲身经历,让人“尬”同身受
身为“尴尬易感人群”一员,作者主动报名真人秀,当众朗读自己中二时期的日记、站在路口唱儿歌、参加即兴表演课程……这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亲身经历给予读者超强代入感,也让本书绝非纸上谈兵。
★幽默喜感,读心理学就像在刷“社死”段子
语言活泼轻松,笑料十足,一本心理自助读物也能像“社死”段子一样让你缓解压力,轻松一笑。
★资深作者,权威材料支持
作为资深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科普网站创始人,作者在亲身实践的同时深入研究,以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科学文献为理论基础,权威性、科学性有保障。
-
寻找金丝雀树
摇摆于彻底的绝望和持续的乐观之间,是现代环保主义者的困境。环保主题重磅作品,屡获殊荣的新自然文学,呼吁人类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编辑推荐:
《芝加哥书评》2018年“最佳自然写作奖”
《科学星期五》2018年“最佳科学书籍”
Buzzfeed 2018年“最佳书籍”
2019年环境记者协会“蕾切尔·卡森环境图书奖”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和工程通信奖”
《寻找金丝雀树》将科学与信仰完美结合,探索边疆与文明、荒野与社会之间的断层,诉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北美金柏无形的价值无可取代,森林给了人以身份,以“联系”替代“资源”才能使自然和人类重新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
内容简介:
早年间,矿工将金丝雀带到矿井中来判断井中是否有一氧化碳泄漏。因此,现代人用“金丝雀”指代环境中的指示性物种。
在阿拉斯加,濒临死亡的北美金柏便是当地人的“金丝雀树”。为了找出这一金丝雀树所揭示的环境变化,奥克斯和她的团队在阿拉斯加偏远的沿海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书中用积极的文字重现了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此外,她还采访了当地人,以探讨北美金柏对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各领域的深刻意义,及当它灭绝时森林和居民会如何应对一系列的变化。
奥克斯深信,应对环境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科学研究要和当地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相关评论:
奥克斯对待写作和她对待科学一样一丝不苟、令人信服。这是一本捕捉生态研究实地工作经验的罕见书籍。——《科学》杂志
这个故事将科学、哲学、人类的奋斗以及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对生命意义和复原力的追求编织在一起。——环境记者协会推荐语
《寻找金丝雀树》是一项努力,它超越了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脆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该书通过数据和更多的哲学论证表明,我们也可以改变和适应,最终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生存下来。——《洛杉矶时报》
奥克斯将个人的视角、回忆和如何面对失去的希望带入了她研究阿拉斯加海岸濒危的北美金柏的故事中。——《美国科学家》
-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
★ 专业又好懂的 心理学入门读物+生活指南
★ 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拖延症、社交恐惧、原生家庭、中年危机…
★ 78位心理学者的会诊: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艾伦·贝克…
★ 助你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引发社会热议,由于行为不当或心情不悦造成的尴尬与不适,你是否感同身受?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境出发,配以通俗易懂而又专业严谨的分析,带领你初步认识心理学的同时,也能帮助你获取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涵盖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从性格分析到习惯养成,从家庭关系到职场社交,都可谓日常生活中难以言说又司空见惯的“心灵痛点”。同时,全书集结了87位心理学大师的著名观点,在你身处窘境或郁郁寡欢时,用温柔而直接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
根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的根源,《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旨在用科学、理性的视角带你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与自己和解。因此,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
【书系简介】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属于“日常人文课”系列(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7781)。
该系列还包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等。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跟动物交换身体
★ 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重磅作品,尚未出版就已走红网络!
★ 风靡日本的科普神作震撼上市!魔性画风+专业知识+奇趣解读,以独一无二的脑洞向你展示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怎样一种体验。
★ 绝佳脑洞创意,前所未有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内容独特,画风清奇,吸睛搞笑!
★ 图解4大类20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成因、特殊功能、生活方式、进化故事等,专业知识全掌握。
★ 知名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作序审定,日本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特别推荐!
《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本以人体作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全书用多幅生动幽默的插画描绘了爬虫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4大类,乌龟、大象、长颈鹿、企鹅等二十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及背后的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
外科的诞生
全球领先骨科专家,撰写外科手术400年诞生、完善与突破的“深度传记”
从令人作呕的中世纪“坏医学”,到今日全面修复人体的移植手术革命
一段科学、艺术、想象、疯狂、勇敢和耐心构造的医学奇迹
==========================================
在过去的300代人当中,只有最近的5代人才享有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而在此前医生的“照护”几乎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致命。只有最近50年里,我们才凭借移植对身体进行“以旧换新”。外科手术从何处诞生?下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外科技术会是什么?
大卫·施耐德医学博士以自身亲历的鲜活手术室故事,切入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外科学历史。文艺复兴以来杰出而疯狂的医生,凭借其勇气、耐心与想象,剖开人体,探索疾病的成因、认识细菌和感染的由来,用外科技巧干预人的生命进程。今日的医生重访医学先驱的时代,见证这些孤独天才的人生。
20世纪以来外科学的重大突破,则不仅停留在知识探索的层面,也关系到医疗设施的变革,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和医疗保健制度的突飞猛进。这些共同促成了施耐德医生最为熟悉的领域——植入手术的革命。一百多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以合金替代磨损的关节,用小巧电子装置维持心脏跳动,甚至在大脑中放入电极,调节我们的神经。
而今体内植入物遍及全球,仅在美国一年的植入性手术超过1 700万例。未来我们将很难找到一个身体中不存在植入物的现代人。外科学的进步从未停止,能够植入我们身体的新零件也不断增加,未来的手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体,改造我们的功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半机器人”时代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
- 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 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气?
- 我长大后会变丑吗?
- 为什么我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
- 为什么害怕考低分?
……
孩子是通过自己思考问题以及向大人提出问题来发现世界的。
大人能够妥善地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本书收集了60个儿童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恐惧、信仰……
本书提供的答案可以算作一个出发点,每个人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答案。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还要继续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这些问题。也许今天找到了一个觉得还不错的答案,但明天又找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其实,重要的是去思考、分享、发现、娱乐……
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并让你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