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技
-
双缝实验和量子力学
☆2018年度《史密森尼杂志》最爱图书
☆《福布斯杂志》2018天文、物理及数学类最佳图书
☆《柯克斯书评》2018最佳图书
☆《对称》2018年最佳物理图书
☆《出版人周刊》2018年秋季十大科学书籍
☆《科学美国人》《华尔街日报》《科学》《福布斯》《华盛顿邮报》《柯克斯书评》《史密森尼杂志》《对称》《图书馆杂志》《物理世界》好评如潮!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都会学到,一道光穿过两道狭缝后将会发生干涉形成明暗条纹,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双缝实验。如果只让单个光子进入设备,光子竟然也会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在多次实验后同样形成明暗条纹。更神奇的是,一旦研究者试图探测光子到底通过了哪道狭缝,干涉条纹即刻就消失了,仿佛能感知到我们的意识一般。
托马斯·杨在19世纪早期设计了这个模型,以证明光像波一样运动,这与艾萨克·牛顿的粒子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一个世纪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证明了光以量子或粒子的形式存在,这个实验成为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之间关于现实本质的激烈辩论的关键。可以说,双缝实验串起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乃至现实本质的探索。十年又十年,一个又一个假设,科学家们以这个实验为蓝本,回答了关于宇宙结构的越来越深的问题,它也催生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这本书中,作者周游世界,穿越历史,深入探索了我们尚未了解的物质现实的最小尺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兼具科学与美感的画卷。
-
性与美
借助先进的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手段,以及作者自己对巴拿马丛林深处的小型南美泡蝉的重要研究,瑞安探讨了几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动物认为某些特征是美的,而另一些则不是?还有,动物是否拥有与生俱来的对性的审美?如果有,它的根源又在哪里? 瑞安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大脑——尤其是雌性的大脑中,她们才是生物演化这部木偶戏的幕后演员,引导着雄性进化出了美的特征。 这种关于性之美如何进化的理论解释了动物届里惊人的多样性,并为人类对美的感知与其他动物的相似程度提供了新的见解。
编辑推荐:
★什么是美?为什么我们认为孔雀的羽毛很美,为什么一条彩虹是美的?是文化还是基因决定了我们对美的判断?为什么我们总从异性身上寻找美?世界顶尖的动物行为学家瑞安从神经科学和进化论的角度给出令人惊讶的答案。
★ 达尔文用性选择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在动物的世界中到处充满着令人惊叹的美,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美会从动物身上进化出来,瑞安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性选择的理解,并为人类解释自己类似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 “谁抓住女性,谁抓住消费”的商业定律在进化上的深层逻辑,女性对美的偏好是重要的进化力量,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抓住女性偏好的才能把握未来的方向。
-
星座的故事
【编辑推荐】
★介绍星座本源的集大成之作
《星座的故事》是天文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星空辞典,也是文学艺术爱好者理解古典神话的绝佳参考资料。本书全面辑录天文学界据以划分天空的88个连续星座,以及24个在历史上出现过又被废弃的星座,逐一介绍其名称、起源和演变、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相关绘画创作,还有它们所对应的中国古代星座。
★知名天文科普大家多年打磨的精品
本书作者伊恩·里德帕思是英国天文科普作家,《牛津天文学词典》《诺顿星图手册》等经典天文学书籍的编者。《星座的故事》是他几十年间持续观测星空、在天文史中索引钩沉的心血之作,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
★收录107幅珍贵的古典星图
书中的每个星座都配有近代重要天文制图师精心绘制的古典星图,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代表了人类以科学精神探索星空时迸发的浪漫想象。
★中文版特别增补中国古代星座信息
译林出版社征得作者同意,在《星座的故事》英文原版书基础上增加了他近年来整理补充的中国古代星座内容,从天文学视角呈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在星空中投射的独特文化结构。
★天文科普工作者潜心翻译
《星座的故事》中文版由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王燕平、国家天文台编辑张超翻译。两位译者长年深耕天文科普领域,分别著有《星空帝国》《星光收集者:小天文望远镜简史》等天文类书籍,译有《云彩收集者手册》等图书。
★名家力荐
本书由卞毓麟、朱进、吴国盛、徐刚联袂推荐。
------------------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在天空中幻想出的形象,星座表达了古人在黑暗混沌中创立秩序的渴望,也滋养了后世无数动人的文学艺术作品。
本书详细介绍了全天88个星座和24个被废弃星座的故事与历史,呈现出一幅以科学精神与浪漫想象织就的灿烂星空图景。作者伊恩·里德帕思带领我们徜徉于天文学、文学典故、古老星图和词语构筑的迷宫,钩沉有关星辰的点点滴滴,将每一个星座的划分、命名、相关神话和沿革过程娓娓道来。
本书收录了107幅珍贵的古典星图,还特别增补阿拉伯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容,展示了不同文明在星空中投射的独特社会文化结构。
-----------------
【名家推荐】
星空是讲故事的绝佳舞台,世界各民族长期流传的星座故事荟萃了人类对星空的丰富想象。星座神话传说历来是世界名画的重要题材,精美的古典星图更是让夜空异彩纷呈。本书既详述了星座神话传说的历史演变,又展示了人类为夜空天幕留下的艺术瑰宝,如此两全其美,真是难能可贵!
——天文学家、科普作家 卞毓麟
本书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伊恩·里德帕思几十年星空观测与研究的结晶。里德帕思对星图、星座历史所做的严谨考证构建了本书的内容基础,也构建了天文爱好者的星空资料宝库。本书还讲述了古今星座中跌宕起伏的神话传说,适合所有喜爱星空、喜爱故事的朋友阅读。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 朱进
星座是镶嵌在天空中的神话、艺术和科学。它虽然是想象的产物,却承载了一个民族对存在意义的理解。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读懂星座,领会古今世界图像,思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吴国盛
当古人从纷繁杂乱的群星中勾勒出图案时,星座便诞生了,它是人类想象力的杰作,并发展为天文学划分天区的标准。一代代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共同塑造了现代人的星座认知。本书带你探寻星座传说的本源,回溯人类规划星空的历程,品味星图的独特魅力,见证科学与艺术在星空中的融合。
——天文美术家、科普作家 徐刚
-
工程帝国
工程师是帝国的建设者,即政治和经济帝国的活跃代理人。他们致力于建立和扩大工程技术的个人和商业帝国,这些帝国建立在持久的信任和专业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并由其维持。本书旨在从内部重新审视帝国大规模技术的文化建设路径。从勘探、测绘和测量维度,分析集体冒险精神;从蒸汽技术维度,彰显煤与火在蒸汽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蒸汽船技术维度,拨开蒸汽笼罩的迷雾;从铁路建设维度,书写了大英帝国铁路文化发展的篇章;从电报维度,揭示了电力及其应用进行调查和控制的通信机制。
在这部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的作品中,本·马斯登和克罗斯比·史密斯向我们展示轮船、铁路和电报如何造就了英国及其成长的帝国,并且讲述这些和其他技术是如何在其时代的工业和帝国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挖掘了工业革命全盛时期的技术及其文化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意蕴。该书不仅适合科技史研究者和学生参考,而且是对科学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相关知识的补充。
★简明而精彩地分析了19世纪英国工程师的形象,以及工程工作在社会和技术方面的意义。
-
何以为鸟
“观鸟圣经”作者 西布利 畅销新作
从新手到进阶,给所有人的鸟类常识书。
从这里开始观鸟吧,你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迷人世界!
首发定制烫金印签 随书附赠2张大装裱画
ོ ོ ོ ོ ོ ོ ོ ོ ོ ོ ོ ོ ོ ོ ོ ོ ོ
【“观鸟圣经”《西布利观鸟指 南》作者突破自我新作!】英文 版上市一年销售10万+册,掀起家庭观鸟热潮。当代观鸟、画鸟大师戴维·艾伦·西布利,浓缩50余年经验写下的鸟类常识读本,配合真实鸟类大小的手绘图案,带领大家进入真实而深刻的鸟类世界。
【50多年观鸟经验,他懂你要问什么。】西布利从小开始观鸟,观鸟时间已超过50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源于对自然中鸟类的深刻观察,每一个总结都来自对鸟类的长时间记录。
【专业人士用心翻译,中山大学教授刘阳审订。】瑞典隆德大学动物生态学硕士、《中国鸟类观察手册(英文版)》译者之一蔡上逍倾心翻译,特约中山大学教授刘阳审订全书,为中文版的科学性把关。
【特别定制西布利“印签版”,精装大开本,随书附赠2张大装裱画。】采用高水平的色彩管理和印刷技术,装帧用纸考究,另有印金、烫金工艺,质感满满。西布利本人为中文简体版读者书写专属签名,特别定制“印签版”。
ོ ོ ོ ོ ོ ོ ོ ོ ོ ོ ོ ོ ོ ོ ོ ོ ོ
本书是西布利总结数十年探索鸟类世界的心得,用手绘形式呈现的他眼中的鸟类世界。这不是一本鸟类辨识指南,而是一本全方位介绍鸟类生活的画册,跟随大师的笔触,你会惊觉鸟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丰富、复杂以及“深刻”。
鸟类时时刻刻都在做各种不同的决策,比如应该在何时何地筑巢,吃种子的山雀还会思考应该选择哪一粒种子,还要决定是把种子藏起来还是直接吃掉。本书从形态、生理构造、行为、演化等多个维度解析常见鸟类,其中包含了很多最新的科学研究。全书涵盖200多个鸟种,虽然大多是常见类群,但也研究了某些不常见但容易观察的鸟种,比如住在海边的北极海鹦;收录330余幅西布利的全新画作,其中84张主视觉图为真实鸟类大小,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
西布利严谨的艺术作品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堪称世界一流。本书英文版一经上市即成为爆款,目前已畅销全球,既适合观鸟者收藏查阅,也适合非观鸟者作为入门书籍。
ོ ོ ོ ོ ོ ོ ོ ོ ོ ོ ོ ོ ོ ོ ོ ོ ོ
我无数次惊讶于人类和鸟类的诸多共通之处,但是同时也诧异于彼此之间有多么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读者获得一些知识和启发,更积极地观察自然世界的方方面面,并且更深入地了解、欣赏和赞美鸟类以及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星球。
——戴维·艾伦·西布利(David Allen Sibley)
北美观鸟、画鸟大师西布利介绍北美常见鸟类的形态、行为和功能适应性的大型绘本。从飞翔、筑巢、觅食到鸣唱,了解鸟类日常的一举一动和背后隐藏的原理。我们去观鸟不仅要去辨识和记录“鸟”;更需要去“观”,在好奇心驱使下去深入了解和体会鸟类生活的细节。读完本书,我觉得即使是身边最为常见的鸟类都会有让人称奇的本能和适应。
——刘阳 生态与演化博士,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委员
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鸟类学绘本,几乎适合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欣赏。作者对不同类群鸟类的身体结构、行为,都做了深入介绍,并巧妙地将一些鸟类“通用”知识穿插其间。全书信息量非常大,涵盖了诸多大众感兴趣的话题;收放自如、充满活力的插图,更是打造出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张瑜 自然题材画家、生态摄影师、科普作家、《博物》杂志插图主管
就像词典给单词下定义,西布利是在给鸟类下定义。
——罗杰·J· 莱德尔(Roger J. Lederer)鸟类学家、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西布利回答了人们对鸟类的各种问题……(他)严谨的艺术作品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使他观察到的鸟类行为生动起来。
——《观鸟》(BirdWatching)
-
微生物大历史
比肩《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医学史诗,聚焦宏大历史中的冷线索
是无形之敌,也是看不见的盟友
在与微生物的对决中,直到最近我们才真正转守为攻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叙述微生物与社会互动的生物社会学著作。作者描绘了人类与微生物之间永无止境的斗争史程,介 绍了诸多影响对决结果的关键因素。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经历了五次流行病学转型,诸如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等大流行对历史进程、文明兴衰、心理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人类不仅取得了疫苗、抗生素等医学突破,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者还细数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新病大患,如抗生素耐药性、生物武器、新发传染病等微生物威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
【编辑推荐】
❆ 临床医学权威学者,横跨微生物学、免疫学与传染病史的跨学科巨著
挪威奥斯陆大学免疫学教授为普通读者写就,融会专业通俗的医学科普与惊心动魄的瘟疫史诗。不同于英雄史观的宏大叙事,聚焦帝国与战争的历史中被忽视的流行病因素,也着墨于科学巨擘身后的小人物。“不仅是一部流行病的历史,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多重奏,鼓励我们重新思考历史研究的技艺与方法。”
❆ 地理与时间跨度极广,将疫病置于社会与生态框架下
从万物黎明到飞向太空,从中世纪瘟疫到新冠大流行,作者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人类自远古社会经历的五次流行病学转型,并提出人类-微生物-环境的三位一体模型,分析三者的相互作用。
❆ 图文并茂,附有16页精美彩插,一览西方艺术中的瘟疫与人
辅以百余张黑白插图,既有触目惊心的罹病图景,也不乏流行文化与艺术的经典之作。书中甄选的彩插绘有中世纪宗教画中的天花病人、黑死病横行年代的“死亡之舞”,北欧民间传说中的瘟神……一睹疾病背后的生死观念、审美情趣、社会变革。
——————————
【各界推荐】
这本书包罗万象,既有对引起流行病的病原体生物学的精彩论述,也有对其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的讨论,以及疫病在艺术中的表达。弗勒兰出色地展示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如何助益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并将历史上肆虐的瘟疫置于更宏大的社会政治视角下。
——尼尔斯·斯滕塞特,奥斯陆大学生态与进化学教授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到智人的迁徙,再到历史上的大瘟疫,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画卷。他将流行病置于社会框架中,引人入胜地描述了传染病如何摧毁文明根基。
——挪威网站Bok 365
作者饶有趣味地分析了不同生物学因素对流行病后果的影响。书中还有介绍新发传染病、生物恐怖主义、抗生素耐药性以及气候危机如何导致大流行的章节,清晰易懂,切合当下。
——《挪威晨报》
本书可与《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历史知识渊博,图文并茂,地理与时间跨度极广。弗勒兰凭借其文学天赋和医学背景,描绘了人类与传染病惊心动魄的前沿对决。
——伊瓦尔·巴克,挪威评论家
-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
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由此重构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
--------------------
古尔德文风清晰、生动,极少拖泥带水,巧妙地引领我们穿越那些早已褪色的争论和观念迷宫。他以一种近乎抒情的激情,主张科学要有回溯性的宽容,反对将那些同样致力于真理事业、同样沉浸于其文化和时代的隐喻和假设的人塑造成英雄和恶棍的刻板教条。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纽约客》
古尔德以明示和暗示的方式证明,科学是人类思想的创造物,而人类思想始终受到远离那些摆在科学家眼前的自然现象的压力影响。这部作品应该受到比思想史和科学史更广泛的读者青睐。
——戈登·戴维斯(Gordon Davies),《自然》
古尔德解释说,你在教科书上读到的和老师告诉你的纸板历史其实都是错的。正如我们所期待的,这本书趣味盎然且通俗易懂。
——尤金妮亚·斯科特(Eugenie Scott),《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
--------------------
关联书目
《科学哲学导论》(第四版)
Philosophy of Science,Fourth Edition
《技术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观念的发明者》(第三版)
Inventors of Ideas,Third Edition
《物理学的概念》(第五版)
Physics:concepts and connections,Fourth Edition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
Time’s Arrow,Time’s Cycle
《现代宇宙中的空间与时间》
Space and Time in the Modern Universe
《牛顿传》
The Life of Isaac Newton
《瓦特传》
The Life and Legend of James Watt
-
技术与德国
本书是一部德国技术史著作,研究时段为19世纪初至当代,核心观点为“技术塑造现代德国”。本书探讨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介绍了在200年的现代德国史中,技术呈现出的多种形式。全书正文共8章,分为“追溯历史”和“新的方向”两部分。译稿共20万字、22幅插图。作者是德籍学者卡斯滕·乌尔(Karsten Uhl),他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教授现代史和技术史,并且是米特堡-多拉(Mittelbau-Dora)集中营纪念馆负责人。译者为朱任东,曾出版多部历史译作,其中包括我社出版的《1918年11月:德国革命》。
作为一部概述性著作,本书涵盖了技术史的多个方面,例如城市技术、农村技术、高科技、日用技术、技术使用者等,相对完整地描绘了现代德国技术发展的面貌。此外,本书对曾被忽视的研究领域给予了关注,例如,在工业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农村地区,对技术史及其社会和文化应用至关重要的技术使用者。
————————
⭐一部严谨的技术史著作,完整地描绘了19世纪初至当代的德国技术发展面貌。
⭐本书聚焦于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形塑作用,关注技术发展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历史上的技术与社会、文化、具体的“人”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充斥着更多未知技术的更遥远的时代,进行理性思考、保有人文主义精神。
-
赌命
每一个医疗决定,
都是一种风险。
面对不确定性时,
我们如何做决定?
无论你选择化疗、X光检查还是心脏移植,每一个医疗决定,都是一种风险。
保罗•奥菲特医生指出,从三百多年前人类的第一次输血到现如今的新冠疫苗开发,风险,伴随着每一种新治疗手段的出现。
20世纪,美国人的人均寿命整整增长了30年,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同时,每一项医学突破都伴随着胜利与悲剧。
我们是否要接受,以及何时接受新技术?
输血、麻醉、化疗、疫苗、抗生素、X光检查、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制剂,《赌命》从现代医学九种伟大成就入手,讲述每一种医学进步背后的风险故事。
-
拐点
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手册,助你理解AI,适应AI,驾驭AI!
站在AI即将颠覆世界前夜的那个拐点上,你应该怎么办?AI 正在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迭代,面对这个局面,教育应该怎么办?公司应该怎么办?人应该怎么办?
这本书会为你拆解ChatGPT代表的大语言模型AI,到底有什么底层运作逻辑?它的能力边界到哪里?哪些是AI做的比你好的?哪些是人类不会被AI取代的?它还为你解读了当今最厉害的几个头脑对AI的理解,以及一些帮助你变AI为助手的实操经验。
你,要比AI凶。使用 AI,以你为主。
-
“好人”只会越当越委屈
不要让讨好型人格,成为你的坏习惯。
◎ 编辑推荐
热衷于取悦他人的你,为什么好心却没有换来好报,反而被人排挤、惹人讨厌?
累计临床经验超过80000例的日本超人气咨询师彻底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心理模式,告诉你“讨好型人格”害己又害人,让你拥有无尽底气,跟“讨好型人格”说再见!
◎ 内容简介
“好心”没有好报的人生,你还要继续吗?
总是当“好人”的你,不仅“好人没好报”,还让自己的人生暗无天日。
☆ 时常帮助他人,自己困难时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 好心分担同事的工作,最后全部的黑锅都由你来扛。
☆ 老是同情他人,到处救火,忙得焦头烂额。
☆ 你总是在意他人感受,凡事都以他人为首要考虑。
对人掏心掏肺的你,为什么既没有得到回报,还被人排挤、惹人讨厌?当“好人”这么不开心,你为什么要继续?累积临床经验超过80000例的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从心理学的角度,彻底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心理模式,告诉你“讨好型人格“害己又害人,让你拥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勇敢跟“讨好型人格”说不!
你自以为的同理心还有泛滥的圆情心,只是内心小剧场升华的结果:每当一次好人,你就会累积内心的压力,让大脑产生“全能感’。你会开始进一步想象别人多可怜,有多需要你的帮忙,如果你视若无睹,他将会陷入多么悲惨的境界……
“讨好型人格”不会让世界更幸福,只会让你活得很辛苦,告别一切委屈,你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讨好型人格”!
-
过敏的真相
坚果过敏、花粉热、哮喘、湿疹……对大多数人来说,要么自己被令人沮丧的过敏困扰,要么身边有人存在这种情况。
过敏的问题,或许比你我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目前,全世界有数十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过敏症,据估计占全球总人口的30%~40%。
过敏并不一定致命,但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多年遭受过敏困扰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时常需要集中精神关注自己的症状。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即使如此,有时也很难忽视过敏带来的影响。一个吸入花粉的糟糕日子、一块发红发痒的皮肤、一场聚会……都有可能带来麻烦。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这么容易被扰乱得躁动不安?
流鼻涕、眼睛发痒、皮肤干燥、胃肠道不适、呼吸困难……这些过敏症状在试图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关乎21世纪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显然,我们的身体对每天接触到的大量天然和人造过敏原越来越敏感了。
这本书是一场对过敏的科学探究之旅、一个关于过敏这个现代医学谜团的完整故事,也是一场对过敏现象的全方位剖析:什么是过敏,为什么我们会过敏,为什么过敏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以及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过敏对人类的命运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
---------------------------------------------------
尝试解开过敏谜团的科学探究之旅
重新审视万变世界中的躁动之躯
---------------------------------------------------
过敏不仅是免疫力的邪恶双胞胎,也是物质进步中意想不到的阴暗面……作者没有就过敏危机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她富有同情心的见解令这本书引人入胜。
——《华尔街日报》
经过了全面研究,这本书的巧妙讲述散发着智慧和激情,是任何对我们的身体和所处世界感兴趣的人的必备读物。我很感激能与我的过敏症患者分享这本书。
——卡里·纳多,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肖恩· N.帕克过敏和哮喘研究中心主任
这本书是关于过敏的完整可靠的传记……患有过敏症的人和关心过敏症的人都应该阅读,而这几乎包括了所有人。
——迈克尔·莫斯,《盐糖脂》作者
这正是那种体贴人心、易于理解并且内容全面的书,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快速变化的现代环境如何与古老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过敏症可怕的爆炸式增长。
——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锻炼》作者
-
白洞
【内容简介】
从已被证实的疯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测中的疯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罗韦利邀请你展开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进入黑洞内部。我们经过黑洞的中心,绕开恒星的残骸,来到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白洞诞生的地方。白洞是黑洞的反演?从黑洞进去的东西会从白洞出来?跨过奇点,越过时间的尽头,会发生什么?
视角的差异、时间的弹性、因果关系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能决定未来,而非过去?在《白洞》中,罗韦利的讲述比《时间的秩序》更进一步,再一次颠覆你的直觉。
【编辑推荐】
1、《七堂极简物理课》《时间的秩序》作者、“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 卡洛·罗韦利 重磅新作
2、深入探究令人着迷的黑洞,诗意又清晰地讲述前沿概念——白洞:罗韦利带着轻松与魔力,让你到黑洞的中心看一看,在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见证白洞的诞生
3、充满哲思与启发,再一次颠覆你的世界观:关于过去与未来,时间与因果,罗韦利提供了比《时间的秩序》更深刻的解释
4、小说家心爱的优美科普,珍妮特·温特森、罗伯特·J. 索耶、尼尔·盖曼盛赞!《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新科学家》《新政治家》2023年度图书,欧美媒体好评如潮!
5、精美装帧,颜值爆表:小开本优雅精装,英国原版封面艺术 + 炫酷烫金工艺
-
昆虫的艺术
本书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作品集。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 列文·比斯
※ 昆虫超微距摄影技术开创者列文·比斯全新昆虫画册,历经4年打磨,每幅作品需要拍摄10000张后再处理方得佳作,只为记录一个正在消失的昆虫世界。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官方授权, 珍稀藏品震撼公开。有“全球杰出科学文化机构”之称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官方授权,科学家团队全程保驾护航,2000万件昆虫标本中精选出40个物种。
※ 40个濒危和灭绝昆虫的肖像巨作,足以持续影响一生的世界观。放大到300倍进行摄影创作,独创的手法给一件件沉寂的科学标本注入了活力,展现前所未有的细节,极致的微观之美。每个人看完都不得不重塑自己的生物认知,足以影响一生的世界观。
※ 每个物种配有约500字的科普文字,理性与感性平衡表达。除了震撼心灵的影像,还包含科学的文字信息,既有基本的物种信息,还有当今的保护研究进展。
※ 科研人员实力翻译,“无穷小亮”张辰亮审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王建赟倾心翻译,特约博物君“无穷小亮”审订全书,为中文版的科学性把关。
※ 艺术品级的画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收藏之作。与“国际印刷大奖收割机”雅昌艺术印刷联手,采用高水平的色彩管理和印刷技术,高质量呈现每个物种的细节与颜色。护封采用起凸工艺,还原九星瓢虫的立体感,壳面采用特种镭射纸印刷,还原蝴蝶翅膀变幻的结构色。
※ 附赠惊喜小海报,触手可及的“昆虫艺术”。
-
古罗马史与自然科学方法
这本跨学科著作汇集了最新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罗马和古代世界的历史。没有第二本这样杰出的书了。
—— 克里斯蒂娜·基尔格罗夫,西佛罗里达大学
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该书由在各自领域领头的学者撰写,介绍了自然档案和人类档案的整合如何改变整个历史事业。我强烈推荐所有历史学者阅读这本重要著作。
—— J. G. 曼宁,《最后的法老》作者
这是一部从气候学、动物学、植物学、骨骼学等自然科学学科考察古罗马历史的论文集,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瓦尔特·沙伊德尔汇集了处于领域前沿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的七篇论文,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重建古罗马世界的生活。他们讨论了气候变化及其对古罗马史的影响;以丰富的人类骨骼材料记录构建了一个生物档案库,其中保存了有关健康、营养、疾病、工作等重要信息;展示了如何将古代 DNA 用于追踪传染病的扩散,以及牲畜和农作物随人的传播。
-
技术之外
凯特·克劳福德通过引入地图集的方式来讨论塑造人工智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力量,只有将人工智能与这些更广泛的结构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才能够摆脱纯粹技术概念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行使权力的形式和一种观看方式,也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资本表现,人工智能完全依赖于一套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在如今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世界里,通过不断对人工智能进行追问和批判性思考,才能够逐步接近真实的答案。
《纽约客》《金融时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交口称赞。比起进步,AI更有可能让整颗行星走向毁灭。
揭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ChatGPT给科技界带来的巨震不仅在于开放共享的新业态,也在于残忍无情的资源争夺战。
现在开始考虑并预防AI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并不算晚。
专业评论:
本书证明了人工智能既不“人工”,也没有那么“智能”,是一次令人惊奇的对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的历史梳理。——《纽约客》
是对目前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误解的有力纠正,也是一本有用的未来手册。——约翰·索恩希尔 《金融时报》
人工智能既非人工,也不智能,它是对劳动和资源的剥削
《纽约客》《金融时报》《自然》《科学》交口称赞。比起进步,AI更有可能让整颗行星走向毁灭。揭示人工智能运作的底层逻辑,思考和预防人工智能的社会后果。
-
我能帮上什么忙?
★精神科医生能做什么?三十多年临床经验写成的希望与慰藉之书,真诚、坦率、感人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赵敏诚挚推荐
【内容介绍】
现代社会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但多数患者却没有接受过治疗。这背后既有精神疾病污名化的问题,也有精神科医生常被误 解、不受信任的问题。
当一个人想要寻求精神科的帮助时,他/她 能得到怎样的支持?精神科医生可以帮上什么忙?资深精神科医生戴维·戈德布卢姆和皮尔·布莱登在这本书中讲述了真实的精神科故事,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及人们想要了解的更多问题。
在精神科,戈德布卢姆医生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妄想性障碍、进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看诊、治疗,书中描绘了真实的诊疗过程。
同时,作者向我们分享了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精神疾病患者的困境、精神医学的局限、治疗方案背后的权衡、人身限制与强制治疗等伦理问题、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医患关系……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观点,将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
作为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医学人文作品,本书通俗易读,既有知识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
【专业推荐】
⚪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与幸福人生的基石,心理疾病可能影响你我中每个人,但人们对心理疾病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诸多认知误区,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公众更是神秘而好奇,从近年来“600号”网红现象可见一斑。正值与上海广播电台策划“600号心医录”之际,我有幸阅读了《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此书真实记录了加拿大精神科医生日常临床工作,他们用更深沉的医者仁心,运用各种当代医学与心理学治疗手段,拼尽全力帮助患者康复或与疾病共舞,这分明也是一本鲜活的600号医生的心医录。作为600号的管理者及一名资深精神科医生,我推荐您阅读此书,帮助我们共同构筑心理健康社会支撑网络。
——赵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
【编注: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址位于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民习惯用“600号”代称。】
⚪迄今为止,依然有不少民众,对精神医学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对精神科医生更是避而远之。究竟精神科医生能给公众提供怎样的服务,或者说,精神科医生如何给出现精神困扰的个体提供帮助?针对这个问题,加拿大的两位资深精神医学专家戴维·戈德卢布姆和皮尔·布莱登从医生的视角,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在《我能帮上什么忙?》这本书中详细地予以解读。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展现了精神科医生在职业活动中提供服务的内容以及形式,也提及了精神医学服务所涉及的文化、法律以及伦理问题。通过这本书,公众不仅可以了解到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日常,而且可以获悉当自己出现精神困扰时能从精神科医生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对精神医学服务中的一些特殊、敏感课题(包括强制治疗、电击、隐私保护等)有更深入的思考。
——甘照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情感障碍亚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
⚪全书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借由娓娓的描述、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带领读者触感神秘的精神科学,随着时间和场景的转换,身临其境、酣畅淋漓!!凡此种种,读一书,而窥斑见豹。
——郑宏(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我拜读过很多出自于心理咨询师的科普作品,形式丰富,日记体、寓言体、小说体、书信体,不一而足,而出自精神科医生之手的科普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上一本这样的书应该就是《躁郁之心》了);因此,当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是有些惊喜——被科研和临床挤占了生活的精神科医生,怎么能腾得出时间来写科普作品(而且作者在书里也确实提到,每年40多场社区演讲,光这个工作就有够要命的)?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能看到很多引起共鸣的地方 —— 不愧自称”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作为加拿大的顶级精神科医师,戈德布卢姆教授的行文温润、富有讲述感,却又不失专业性和写实性;书中有许多精辟的论断和觉察,在我这个年资看过去,实在是有种“被击中”的感觉。但正如书名《how can I help》所传达的,作者希望说明的不仅是我们(精神科医生)能帮到你什么,也希望说明哪些方面我们是无能为力的(至少是目前) —— 而比起前者,后者更需要超人的勇气和见地。这些话在我选择精神科到现在,体会确实不断在加深:我们并非无所不能。感谢戈德布卢姆教授,他的作品和他落落大方的态度,为我们行业卸下了一些不必要的自负。
——Alex的精神小窝(B站up主,精神科医师)
⚪ 精彩!真的太精彩了!关于精神科工作中的同情与科学、局限与天赋、医学与人文根源,这本书给出了极好的观点。写得非常好,阅读体验很棒!
——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躁郁之心》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 在21世纪初,戈德布卢姆和布莱登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心灵仍然重要——精神医学也很重要。这本书内容很丰富,讲述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用学识和智慧去照护病人时,他是如何思考和感受的。对于那些生活或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精神障碍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或者说,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
——威廉·G. 霍纳(William G. Honer)医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主任、教授
⚪ 如果你想知道如今的精神科是怎样工作的,这本书里有答案。这本书在精神医学的成功与局限之间找得了平衡,由此成为一副完美的解药,可以祛除精神疾病带来的病耻感,也可以消除对精神疾患照护者的误解。
——乔尔·帕里斯(Joel Paris)医学博士,《DSM-5临床医生指南》作者,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 戈德布卢姆和布莱登联手描绘了一位英雄般的医生一周的生活,他优雅而有尊严地坦承了自己的局限。作者清楚地传达了戈德布卢姆的同情心、智慧和对病人实际护理的重视,以及他对当前治疗方法局限性的沮丧。关于电痉挛疗法的那一章可能是这一主题写得最好的。
——保罗·加芬克尔(Paul Garfinkel)医学博士,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精神科医生,加拿大勋章获得者
⚪ 在《我能帮上什么忙?》这本书中,戈德布卢姆和布莱登两位医生特别描述了临床精神医学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和具有吸引力。通过个人经历的视角,作者为现在和未来的医生们生动地展示了临床工作的诸多挑战和收获。一本真正深思熟虑、引人入胜的书。
——L. 特雷弗·扬(L. Trevor Young)医学博士,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院长
⚪ 这本书提供了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教育,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以及精神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戈德布卢姆和布莱登两位医生用幽默和人性的笔法,打破了那些阻碍人们接受治疗和信任医生的错误观念。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克拉拉·休斯(Clara Hughes)奥运会冠军,精神健康倡导者
⚪ 精神疾病被笼罩在秘密、羞耻与恐惧之中。戈德布卢姆和布莱登两位医生在消除精神科及其患者的污名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精神疾病看起来像什么,听起来像什么?人们真的能得到帮助吗?能治愈吗?我们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到底了解多少?两位作者的回答诚实、感人、充满希望。
——瓦莱丽·普林格尔(Valerie Pringle)播音员,精神健康倡导者
⚪ 戈德布卢姆对待病人那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令人感动。
——《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
⚪ 这本书传达了……塑造精神科实践的人类戏剧。
——《加拿大精神病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编辑推荐】
世界上每八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障碍;在加拿大,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正在经历某种形式的精神疾病。这个数据往往使人惊讶,但这恰恰说明精神疾病遭到了隐藏。人们并不会像谈论其他疾病那样去谈论精神疾病,而这让人误以为精神疾病比较少见。挣扎于精神疾病之中的人,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还要承受社会加诸其身的歧视与压力;而精神科工作也常常饱受误解,使许多患者怯于接受正常的治疗。《我能帮上什么忙?》是一本恰逢其时的书,它从一个资深精神科医生的视角出发,以案例和故事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大众读者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科的作用等,对于大家普遍关心和容易误解的议题,本书也给出了真诚和中肯的观点。
-
地心之旅
◤我们从那里面走出,又见到繁多的星辰。——《神曲·地狱篇》◢
★通往地下宇宙的求知之旅,对世界和自我的深刻探寻。
★北大教授罗新、旅行文学作家刘子超、资深户外媒体人宋明蔚、人气探险up主极限探索王浩诚意推荐!
★《时代周刊》“下一代领导者”、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得主、欧洲航天局CAVES项目总监、世界知名洞穴探险家、地质学家弗朗切斯科·绍罗重磅力作,邀我们共赴一场大开眼界的地下世界之旅!
二十多年探险经历,四十余次探险活动,绘制一百多公里新洞穴地图。法国皮埃尔·圣马丁深渊,墨西哥奈卡巨晶洞,格陵兰岛冰川瓯穴,世界已知zui深的维洛夫金娜洞穴,越南韩松洞,委内瑞拉特普伊山……
★全彩插图,汇集世界知名洞穴探险家摄影作品,带我们身临其境感受神秘浩瀚的地下世界!
★澎湃的探险热情、科学的智识与诗意的文字完美结合,冒险故事与探险科学相映成趣,胸有宇宙却又饱含温柔,文笔动人且富有视觉冲击力!
---------------------------------------------------------------------------
只要地球提供一个开口,就有新的东西可以发现。
在岩壁的那头,在风声呼啸的窄道之外,在群山的腹地,在绿林中敞开的竖井里,在冰川闪闪发光的洞穴中,无不掩藏着一种欲望,一种探索未知的欲望。
跟随绍罗的探照头灯,扑朔迷离的地下世界在我们眼前缓缓打开:巨大的空庭、极高的瀑布、发光的生物、神秘的回声、梦幻的水晶洞、地狱般的蒸汽、原始的祭祀雕塑、被遗弃的骸骨和无处不在的黑暗与未知。地下世界既恐怖又魅惑,既让我们焦虑又似乎一次次在传递着启示:世界之深和太空之浩瀚是同一的。
石子向着未知的方向一路滚去,那滚动的声音告诉我们,一场新的冒险就要开始了……
--------------------------------------------------------------------------
大地掩藏着地球探索最后的边疆,岩石上一条不起眼的裂缝可能导向一个新世界。《地心之旅》是青春躁动英勇冒险与科学探索追求新知的完美融合,暗黑的地下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和丰富,认识它,你必须挑战自己身体和智力的极限。这一探索不仅带领我们达至地球的边界,也让我们触及人性的边界。——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地表之下的世界,原来如宇宙一般神秘浩瀚。绍罗的《地心之旅》改变了我看待世界与自身的方式。
——刘子超(旅行文学作家、译者,代表作《失落的卫星》)
人类探索地球内心的科学旅程,也是一场探寻内在、回归自我的心灵旅程。在这部如散文诗一样的作品中,作者用充满灵性的语言邀请我们赴一场大开眼界的地下世界之旅。
一宋明蔚(资深户外媒体人,《户外探险》杂志前主编)
《地心之旅》是一本描述洞穴探险家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洞穴探险家弗朗切斯科·绍罗讲述他的洞穴探险经历和他的研究方向。人类最早从洞穴里走出探索海洋和大陆,如今再次深入洞穴探索求知。同时作者的目光已经触及到月球和火星洞穴,未来人类可能在那里找到打开更高维度空间的钥匙。——极限探索王浩(知名探险家、人气UP主)
-
宇宙
《宇宙》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具影响力的一部巨著,他在这著作中将那些被刻意分离的知识溶于一炉,所涵盖、集合的学科远超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但《宇宙》与同样著名的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不同,它远远不止是事实与知识的简单罗列或集合,而更注重的是万物之间的关联,其广博程度令其他书籍望尘莫及。正如洪堡在《宇宙》“引言”中说写的:自然是一个活着的整体,有机生命体在其中以“精妙的网络纹路”交织在一起。
1845年,《宇宙》一经出版便迅速成为畅销书,几个月内便卖出了两万多本,几年之内就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俄语等多个版本。德国的出版商惊讶于如此巨大的订单,在英国,达尔文公开表示自己正焦急地等待该书英文版的面世。洪堡对自然的崭新理解,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作家与科学家。
《宇宙(第一卷)》首次出版中译本。
-
小铃的脑袋瓜
“小铃妈妈,为什么小铃都上大班了,还不会自己穿鞋?”
成年人一般难以开口问及孩子的病症,但孩子们想和小铃做好朋友、想了解小铃,他们出于这些简单的想法,向我提问,并且立刻就理解了我的回答,速度快到几乎让我措手不及。——引自 后记
——————
什么是自闭症?为什么小铃不会讲话,也用不好勺子?小朋友们好奇的“小铃之谜”是什么?保育园的毕业典礼上,小铃妈妈写信回答了保育园小朋友的疑问。这是一个让人迅速理解自闭症的,好像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通过小铃妈妈的叙述,带读者快速且有效的了解自闭症:“自闭”二字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心理问题,其实它是大脑功能的问题。
✨通过小铃和朋友的相处,感受发生在小朋友间的温柔与爱,探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的相处方式。在这样的相处中,了解尊重、包容与爱。
✨文末依据小铃和妈妈相处的真实情况,整理了自闭症的主要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自闭症。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