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科技

  • 现实不似你所见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

  •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作者:赵序茅

    棕熊会埋葬死去的同类?螳螂食夫并不是普遍现象?滇金丝猴阿姨行为,携带死婴行为?大熊猫是多夫多妻制?杜鹃寄生的原因?

    如果纠缠于人性与动物的区别,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不妨换个角度——从动物的角度探讨人性的答案。便一下子豁然开朗,从复杂变为简单。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会合作分工,会思考,也有感情,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全书从求偶策略、婚配制度、亲本抚育、合作利它四个角度出发,展开动物与人性的思考,解开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探寻,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关爱野生动物,明白生态文明的尺度在于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

  • 水果

    作者:(英) 彼得·布拉克本-梅兹

    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我们的食物增添了色彩和风味,也是生活中最好的甜点。心情不好时,吃一根香蕉;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作为编辑,特别想把这本好吃的水果书推荐给读者,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书中精彩有趣的叙述和优雅的图画、令人垂涎的色彩页面,让你得到放松,让你产生对水果的热爱!

    从李子到西番莲,从草莓到酸橙,水果的演化历史纷繁复杂,好似一座迷宫。不同的水果是怎么出现的,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如何变得更有吸引力,以及它们如何在千百年里传播到全世界……它们的历史和演化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故事。而

    · 官方授权的珍品画作

    《水果:一部图文史》包含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300多幅精美画作。书中画作涵盖了近六十个种类,几百个品种的水果,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 迷宫游戏般的演化历程

    苹果是如何从一个生长在中亚地区的野生物种到风靡了全世界的水果,并在几百年间发展出了成千上万个品种?梨子和橙子的故事和苹果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又有哪些水果起源于中国却又披上了别国的名字?……水果演化的历程就像一个迷宫游戏,复杂而有趣。

    · 一本让你更加爱水果的书

    这是一本属于“吃货”的书,看书时最好准备纸巾擦口水!《水果:一部图文史》的文字风趣易读,全书每一张精致的图片和完美的印刷,令人几乎能透过纸面,闻到阵阵果香。阅读这本书,很容易会勾起你想吃水果的欲望!

  • 那些你以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科技篇

    作者:[美]大卫·波格

    TED爆红演讲者、艾美奖科技记者得奖者口碑力作

    现代人顺利生活必备的基本科技知识集

    ...................

    ※编辑推荐※

    ◎ TED爆红科技演讲者、艾美奖获奖科技记者 科技界顶级作家的科普力作

    大卫·波格先后举办三次TED演讲,单次获得超过400万次点击 ,全美科技小白疯狂追捧!

    两次获得艾美奖,两次获得威比奖,堪称科技界雅俗共赏的顶级作家。

    ◎ 《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亚马逊4.6星高分热评,风靡全美的口碑之作

    超过1000000读者评价本书“难以置信的有用”!

    本书多篇内容高居全美科技类文章top10!

    ◎ 彻底改变你与科技产品的关系,让生活从hard模式切换到easy模式

    科技产品迭代更新太快?掌握本书提供的基本原则,即可轻松应对。

    从智能手机到PC,从常用APP到工作软件,全面方便你的生活和工作!

    超实用225条技能,每一条至少能节省你半个小时的时间,根治陈年的低效和拖延症!

  • 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

    作者:刘薇

    本书是儿科主任医师刘薇20余年从医经验的呈现,全书围绕宝宝的新生、喂养、发育、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疫苗和实战等10个方面,用50篇文章全面解析宝宝的成长细节,360°情景再现儿科的真实问诊过程,“手把手”帮助各年龄段尤其是新生宝宝的家长全方位护航宝宝健康成长。

  • 树的秘密生活

    作者:科林·塔奇

    一封写给大树的情书。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性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能指望的。还是让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中的朋友来了解它们,欣赏它们,并怀着息息相依的感情对待它们,因为这是我们持久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持久存在的基础。有人心甘情愿写了一本关于树的书,告诉我们许多它们的,以及我们和它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翻开来阅读。

    我们常以严肃甚至枯燥为特征看待科学著作,而本书不仅知识严谨,探究深刻,而且文笔抒情,发生在大自然间的小故事起伏跌宕,对自然的真爱流露笔尖,读起来既像科学论著又像浪漫诗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 饶子和

    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追本溯源树的进化,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描绘树的遥远过去和现今分布。不仅可供学者参考,更能满足普通读者的好奇心。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整合生物学》杂志主编 刘春明

    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文笔饱蘸激情和科学活力,读起来欣欣然。塔奇的作品总是充满温情和智慧。

    ――英国《金融时报》

    任何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都会喜爱《树的秘密生活》。我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向朋友们朗读整段的内容。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榜

    精彩!无价而且及时。塔奇是令人梦寐以求的导师。

    ――英国《每日邮报》

    《树的秘密生活》把科林·塔奇对树的知识和深情交揉在一起,他的足迹从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巴西的热带雨林,到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美国……,他在与树息息相伴的岁月里锤炼出这本书。

    这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在书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树木,以及树木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本书所讲述的科学不像通常的那样,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大加歌颂,而是真正体现了一种尊重的精神。

  • 创造共享价值

    作者:汪若菡

    【编辑推荐】

    推荐一:世界食品产业巨头雀巢,稳健经营150余年, 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64位,业务跨越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3万名员工、几千个产品品牌,其中10亿瑞郎级别的品牌超过20个。20世纪90年代,雀巢进入中国,目前雀巢中国已经成长为拥有34家工厂、5万多名员工的企业。

    推荐二:除了看得见的业绩,雀巢还是一家有鲜明性格的企业。它用接近20年的时间“帮助中国的农场改善奶牛”,在云南扶植小农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基地,而冰激凌项目则把大量时间花在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上,等等。那么,慢性子的雀巢如何做到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快速胜出?

    推荐三:在并购企业上,雀巢这只巨鳄食量惊人,也能很好地消化,实现了并购品牌平稳顺畅地管理,而且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正不断被强化。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四:倒金字塔式的创新机制。雀巢有着庞大且先进的产品创新系统,所有创新的需求都可得到迅猛快速的技术支持,保证了雀巢在瞬息万变的食品行业快速反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五:雀巢有备受同行以及研究者追捧的产品质量体系,产品链条上所有的元素都被纳入这个体系,雀巢的“大包大揽”,也让其产品受到世界消费者的认可。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六:2008年,雀巢确定了“创造共享价值”这一理念,它是雀巢公司始终保持可持续稳健增长的“秘诀”,雀巢又是如何确保这一理念在全球拥有业务的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的?

    推荐七: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做百年老店或者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雀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吃过或用过雀巢的产品,但对雀巢这家企业可能知之不多。

    雀巢是一家瑞士企业,至今已然经营150余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4位。它的业务跨越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3万名员工、几千个产品品牌,其中有超过20个10亿瑞郎级别的品牌,涉及领域极广,可谓体量极大,历史悠久。1990年,雀巢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工厂,目前雀巢中国已经成长为拥有34家工厂、5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而且做到了在中国销售的90%的产品都是本地生产的。

    雀巢是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组织的?它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产品创新模式,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并引领食品消费趋势的?它的产品质量体系又何以成为同行以及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书作者深入调研雀巢,对雀巢的经营管理、产品创新、质量监管以及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研究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做百年老店、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论】

    对于雀巢这个品牌,中国的消费者可能并不陌生,但对雀巢这家企业,大家可能所知不多。作为一家已经经营了150余年的食品产业巨头,雀巢已经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研究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科技产业遵循的是18个月的“摩尔定律”,这很容易改变人们的态度,诱导企业发展跳出本应该遵循的逻辑和节奏。雀巢虽然是一家追求盈利的企业,但它更强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长远的战略考量。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食品领域的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以巨大的热情和速度投入全球化进程,进行跨国收购与兼并,尽管《创造共享价值》一书的焦点并非雀巢的全球化,但雀巢确保“创造共享价值”理念在全球落地的实践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包括那些已经、正在和即将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中国企业。毕竟,全球化与否,可持续的稳健增长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目标。

    ——忻榕,管理学教授,拜尔领导力教席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欧洲事务)

  • 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美] G.伽莫夫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 和宏观世界 (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可供广大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 求知简史

    作者:马塞洛·格莱泽

    内容简介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人类认知发展史。

    作者用简洁优美而不乏幽默风趣的笔法,展现了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众人是如何拓展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从宇宙的起源及其物理性质,到世界的物质构成及物质特性,从元素说、原子论到日心说、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量子力学,其范围大至太空小到量子世界,涵盖了奇点、弯曲空间、暗物质、多元宇宙等广泛主题。

    在《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中。作者指出在人类的求知之旅中,哲学家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探索工具的逐渐改善,都不同程度地动摇了人类原有的知识根基,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关系。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主旨还在于阐明科学知识的边界。局限主要表现在探究工具和物质的本质上:宇宙边界的未知性、量子的不确定性等。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科学进步,反而使人类的求知尝试变得高尚、不可预测和充满惊喜。

    媒体评论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

    ——《今日物理》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他所描绘的求知历史非常全面,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有条有理地延展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在描述过程中,他的笔触涉及从哲学到光学乃至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

    ——《科学》杂志(Science)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人类用智慧来发现事物意义的历史。数百年来,哲学和科学探索所闪耀的光辉从未像现在这般显著。马塞洛·格莱泽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骄傲与自豪。

    ——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 玛里琳·罗宾森(Marilynne Robinson)

    我们现在所知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祖先的想象所及——我们的无知程度也是如此。格莱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这一神奇的悖论描绘得栩栩如生。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行文优雅,描述准确,一针见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描述人类探究其在宇宙中所处地位的宏篇巨著。从有关星体运动的古老智慧到时空起源的现代科学理论,格莱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是怎样努力去理解富饶而新奇的宇宙演变的。

    ——麻省理工学院量子力学专家 塞斯·罗伊德(Seth Lloyd)

    格莱泽书中所涉及内容之广——从认知能力和弯曲时空到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以及多重宇宙——他用全面而易懂的叙述风格使得哲学和自然科学在书中相得益彰。

    ——《出版者周刊》星级书评

    马塞洛·格莱泽用物理学家的知识、哲学家的智慧和诗人的语言来向我们阐明了人类关于宇宙的疑问。如果读完《求知简史》后你的观念和开卷之前无异,那就翻回第一页再读一遍。

    ——《谷歌总部的柏拉图》作者,麦克阿瑟奖获得者,里贝卡·戈德斯坦(Rebecca Goldstein)

    格莱泽有关宇宙学和多重宇宙的讨论颇为引人入胜……《求知简史》深入探索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智力问题……这本书对于原子世界本质所形成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深入而透彻的指南。

    ——《华盛顿邮报》

    探索永不停息,新事物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好奇和惊叹。正如格莱泽先生在此巨著中所证明的,倘若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和新奇感,那么科学研究将毫无意义可言。

    ——《华尔街时报》

    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当前时代的科学知识比前人更为完善和完美。

    ——《哥伦比亚电讯报》

    本书既回顾了人类的进步,又对于我们在面对科技进步时所应作出的合适反应作了温馨提示,即我们不应像过去那样对于所取得的知识沾沾自喜,而应面对未知永葆谦卑之心,尤其对于那些可能永远无从知晓的谜团更要如此……《求知简史》是一部颇具启发性的大作。

    ——来自Brain Pickings网站

    编辑推荐

    我们人类,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有一种冲动,想要理解世界和看到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科学是对于我们求知欲的回应。而如今的人类求知,说到底,是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

    众所周知,2017年诺贝奖物理奖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引力波”的发现,标志着人类的求知史迎来了历史新起点,意味着我们将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去了解我们未曾想象却真实存在的新事物。

    在这样的时代与契机之下,阅读《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这样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全景展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征程的作品,回望与反思人类的求知和认知史,意义重大。

    能将深奥的宇宙学、物理学用易懂而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作者少之又少,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个中翘楚,而《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格莱泽是另一奇才。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美国著名物理科普杂志《今日物理》如此评价。这并非夸张的虚言,而是真实的赞叹。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马塞洛·格莱泽并非平凡之辈。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知名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马塞洛·格莱泽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备受尊重的量子宇宙学家亚历山大•维兰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等人是好朋友。马塞洛·格莱泽所著的5部科普佳作,在美国都是畅销书,曾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

    《求知简史》首要的魅力和过人之处,在于马塞洛·格莱泽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用一种诗性的语言讲述人类求知史。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枯燥感和畏惧心理,反而觉得异常享受,并不时会心一笑。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次都被作者优美而略微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不信,你看看以下这些来自书中的段落:

    重复是令人愉悦的,如果自然拍鼓,我们或许也会随之打拍子。一个循环时间带给我们的是重生的承诺,并在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故世界在。

    也多亏了多普勒,一些世俗小事也能勾起我们对宇宙浩渺博大的联想——每当你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时,你可以想到数十亿个星系在苍穹之中呼啸而过的情景。

    这是一种紧张的三角关系。只有在光子失去活力后,这种三角关系才以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结合而告终。结果最简单的原子得以产生;剩下的光子则从痛苦的爱恨纠葛中解脱,从此在宇宙中无拘无束地四散漫游。

    “云不是球形的,山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环形的,树干不是光滑的,光同样也不是以直线传播的。”人们发现最多的不是高于万物的单一秩序,而是有序和无序,对称和非对称,它们在我们描述自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流向河里的水成为天空中的云彩,然后通过降雨云彩再次成为河流中的水;长成橡树的种子会在成熟的树上重现,最后会再次成为橡树;世界毁灭,然而从其废墟之中,新的世界又兴起了。

    有关物体下落的实验是民主科学的,因为对所有物体都一视同仁。但当一片羽毛和一辆凯迪拉克都从十英尺高的地方坠落,其落地所需时间是不同的,原因是二者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

    《求知简史》所涵盖的内容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他所涉及的话题是如此之广,但驾驭起来却如此轻车驾熟,足以彰显他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人文底蕴。

    有赖于格莱泽的文笔,哲学家们(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等)一流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们(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而人类的求知历程也显得格外鲜活、饶有趣味、令人感叹又发人深思。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对格莱泽的《求知简史》也同样不吝赞扬,而这个评价,揭示了格莱泽写作的另一大特点:深入浅出。

    《求知简史》的深入浅出到了何种程度?坦率地说,即使是初中物理学得一塌糊涂的文科生也能看得懂,并被深深吸引。无论是相对论、时空弯曲、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理论,还是奇点、暗物质、暗能量、多元宇宙,或者量子力学、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德堡不确定性原理、哥德尔证明等,格莱泽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从前对这些天文学、物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立即秒懂!(关键问题是,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根基。)即使是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的理科生,也因为作者生动、深入的讲述而产生阅读兴趣,并从书中获得过往没有在教科书中获得的深度理解。

    而《求知简史》的另一可贵之处,是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国内科普书所缺乏的。《哥伦比亚电讯报》评价《求知简史》:“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

    格莱泽的“敬畏”和“谦卑”源于他对“科学的边界”的清醒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有个基本界限,不仅受限于探索自然的工具,而且受限于自然本身。‘自然喜欢把自己藏起来。’经历过无数磨难和成功后,我们发现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这场躲猫猫游戏中,自然是不会输的,它让人看到的永远只是局部。”

    在此基础上,格莱泽颠覆了传统的对于科学的目的的认识——科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并最终理解未知。格莱泽却认为,科学不是所有奥秘的征服者,也不是获得绝对知识的虚幻目标。科学的目标在于凭借我们的能力最大程度弄清自然运行的方式。这一还原科学本来面目的思考方式使得科学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也使得对知识的探求是开放式的追求,求知因而变成与未知之间永不间断的浪漫。

  •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

    作者:  [法] 马克·拉谢兹-雷伊

    ★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马克·拉谢兹-雷伊写给大家的相对论普及读本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星云计划研究员、《星际穿越》译者李然(狐狸先生)作序推荐

    ★丢掉数学公式,文科生也读得懂的相对论

    ★20幅精美插画呈现相对论关键概念和实验,助你轻松脱离日常 的时间和空间观,踏入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

    ★直接引进法文2017年修订版,新增内容专门介绍引力波的探测过程,帮你快速理解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价值和意义

    -----------------------

    我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习惯把它当像“一台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卧室里靠墙摆放的一张书桌”这样客观存在、每个人接受起来差不多的东西。

    但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以来,这种客观的“时间”消失了,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可以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如果在宇宙不同位置发生两件事情,我们无法有意义地谈论它们哪个发生在前哪个发生在后。

    相对论的神奇还不止于此。当物理学家们把广义相对论的原理投入到宇宙学的研究中,原本备受同行质疑的黑洞理论忽然间变得十分合理。

    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是近几年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三位物理学家也因观测引力波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翻开本书,你可以一一了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来龙去脉、回顾相对论对宇宙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揭开宇宙的面纱并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时间版本。

    -----------------------

    ※内容简介※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将带领我们回到20世纪的物理学界,讲述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物理学家们提出、完善和验证相对论的历史,还原物理学家们在发现既有的牛顿物理学、伽利略运动学无法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时,如何提出种种新的解释,最后怎样不可避免地跨出革命性的一步,走向更加精妙、简洁的相对论。人类对于时间、空间、速度以及引力等基本概念的认知就此改写。

    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开创了全新的宇宙学,本书会在超过一半的篇幅里介绍相对论和宇宙学是如何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给宇宙学定下基本研究框架的,爱因斯坦之后的科学家们如何结合观测实验数据推翻其中的关键假设并得到了新的结论:宇宙从未停止膨胀,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神奇的是这些新的观点非但没有把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一起埋进故纸堆,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有效性!

    最后的章节里,作者讲述了物理学家们观测中子星(脉冲星)、发现引力透镜和引力波的故事,解释了物理学家们如何利用相对论来探测和研究黑洞。

    -----------------------

    ※媒体评价※

    “爱因斯坦整天懒洋洋地在海滩上无所事事?……精彩!相对论和宇宙史在这本小书各个章节逐步展开,两者经作者调教之后都变得十分好懂了。” ——Sciences et avenir(《科学与未来》杂志)

    “马克·拉谢兹-雷伊决定带你从相对论漫游到黑洞,整个过程你只要保持躺在帆布椅上的姿势就好。” ——Valeurs Actuelles(《现实价值》杂志)

    “空间与时间是全部人类经验中无法分割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而相对论迫使我们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看待它们的眼光。” ——Les Echos du week-end(《回声报》周末版)

    “作者生动又清晰地带我们回顾了相对论提出以来的一个世纪发生的事情,我们能看到期间宇宙学所发生的巨大进步如何为当前的宇宙学研究添砖加瓦。” ——L'astronomie(《天文学》杂志)

    “(本书采取了)一种专业又易懂的方式(来解读相对论)。” ——La Recherche(《探索》杂志)

  • 纸上动物园

    作者:[英] 夏洛特·斯莱 / 大英图书馆

    世界文明的诺亚方舟,荡气回肠的自然史诗!

    《观察家》杂志年度书籍 《爱尔兰时报》年度非虚构类作品

    《自然》杂志年度选书Top5

    这部伟大的作品汇集、界定、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动物珍稀插图,这本书是真正的宝藏。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深深感动你的脏腑,请走进艺术与美的纸上动物园。 ——《艺术简讯》

    我们在孩提时代第一次见到世间各种动物,不是通过遥远的丛林旅行或危险的登山之旅,而是在某间书房的地板上,某本书的书页之间。

    在这部令人惊叹的作品中,科学史学家夏洛特·斯莱用终极的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的藏品——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性握手提供了绝佳例证。书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稿、印刷品、画作、珍本书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插图,让我们跟蝴蝶、甲虫、蜘蛛、贝壳、鱼类乃至珊瑚面对面。这正是永垂不朽的纸上动物园。

  • 人工智能简史

    作者:尼克

    本书全面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遗传算法、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超级智能、哲学问题和未来趋势等,以宏阔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点评。

    本书作者和书中诸多人物或为师友或相熟相知,除了详实的考证还有有趣的轶事。本书既适合专业人士了解人工智能鲜为人知的历史,也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作为入门的向导。

  • 统计数据会说谎

    作者:达莱尔•哈夫

    这本书是美国统计专家达莱尔·哈夫的传世之作,该书引发的“编造虚假信息”话题受到美国社会持续普遍的关注和美国权威媒体的激烈争论。书里面大胆地揭露了至今仍然被销售员、广告撰稿人、记者甚至专家频频使用的大量的统计操纵技巧,同时还配有别具一格的风趣插图以及众多幽默的案例。神秘的统计学在这里被哈夫像讲故事一样一一道来,莞尔一笑中让你知晓深奥的统计学基本原理,掌握揭露“虚假数据”的最有力武器……

    自50年代出版以来,此书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的影响力持久不衰,被誉为美国商业人士、研修人员的重要入门必修书之一。

    ------------------------------------------------------------------------

    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弥天大谎和统计数据。

    统计思维与读写能力一样,是帮你了解真实世界的必备技能。

    本书帮你会看图表,会做比较,分辨虚实真假的统计数据,

    拨开媒体、销售员、广告文案向你抛来的数据迷雾,

    是揭露“虚假数据”的有力武器。

     整数总是有问题。

    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怪我不说实话。这就是利用统计学撒谎的奥妙所在。

     在没有重要数据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个平均数,一张图表,或是一条趋势线。否则你就会像一个只凭平均气温选择露营地的人一样盲目。

     图表说明的是统计学家能“从包中掏出任何他想要的东西”。

    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并非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知道但并不正确的东西。

  • 草地上的嗡嗡声

    作者:[英] 戴夫·古尔森

    ▼内容简介

    2003年,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在法国中部乡间买下一片荒废的农舍。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努力恢复这片草地的生态系统,而落脚在这片草地的昆虫和植物,很多都是他在科学生涯中研究过的种类。

    本书中,古尔森介绍了报死窃蠹如何报死讯、讨人厌的苍蝇究竟多重要、蝴蝶斑点有什么用处、花朵如何尔虞我诈地争取授粉等生物知识,设法说明这些生物在行为与生态方面的诸多迷人细节,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的角色,进而提醒读者珍惜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蹲下身来仔细观察,领略以往未曾发现过的美妙生命光谱。

    ▼媒体推荐

    太壮丽了!阅读本书最愉悦之处是听着多样性物种在字里行间嗡嗡鸣叫。

    ——《泰晤士报》

    这不是一本灌输知识的自然科普类读物,它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渺小,以及对自然的无知。

    ——《旁观者周刊》

    古尔森的作品不仅内容翔实,更富含高度的娱乐性。对任何一位喜欢自然生物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必读书籍。

    ——《独立报》

    古尔森巧妙融合了爱德华•威尔森与巴里•洛佩兹的笔法,才华洋溢。后院里的博物学家,不管他们身居何处,都乐于有这本机智、风趣又深刻的指南作伴。 ——《书单》

    本书绝非漫谈野生生物的浪漫见闻录。古尔森擅长将深奥的生物学概念与生动有趣的描述交织,全书俨然精致迷人的生态史宝库。

    ——《BBC野生动物》

    古尔森是近年来横跨自然写作、博物学与科研报告三界最亮眼的新秀之一。

    ——《观察家报》

  • 半个地球

    作者:  [美] 爱德华·奥斯本·威尔森

     “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深情讲述全球的物种灭绝故事,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出路与方法。

     阅读《半个地球》,就如同威尔逊在带领我们领略地球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整个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史。但随着人类足迹的扩展,我们也逐渐将众多物种带向了濒危与灭绝的不归路。只有将半个地球交还给大自然,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众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现存的有生力量,实现人类生存所需的稳定与发展。

  • 黑洞与暗能量

    作者:[法] 让-皮埃尔·卢米涅

    本书围绕黑洞与暗能量两大主题,详细阐述了恒星、黑洞等宇宙天体诞生、演变与陨灭的精彩历程,揭示了黑洞与暗能量的真实面貌,在围绕人类揭秘宇宙的恢弘人文与历史背景中,讲述探索宇宙的物理与天文知识。

  • 加拉帕戈斯群岛

    作者:[英]亨利·尼科尔斯

    加拉帕戈斯,查尔斯·达尔文称之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世界”,水手把它称为“Las Encantadas”—— 迷人的岛屿。它位于东太平洋,跨越南美洲西海岸的赤道,是热带地区最原始的群岛。它地处偏远,因而少有干扰,以至于当你第一次涉水上岸时,你会觉得你是第一个登岛的人。然而,加拉帕戈斯远远不只是地球上的野性天堂——它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它的海岸拥有超过4000种植物,其中约有40%属于特有种,群岛还经常被成为“演化的实验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收集的雀鸟启发了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革命性的理论在《加拉帕戈斯》一书中,科学作家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为我们介绍了从无的荒野到生物测试场和作全球生态旅游热点等,关于群岛的鲜活的自然和人类历史。还描绘了岛链在炙热地质中的起源以及物种与岛屿相互作用的漫长历史,他还描述了在加拉帕戈斯发现的生命形式的生动形象,捕捉到令人惊叹的景观,包括低调的植物群和迷人的野生动物。尼科尔斯还透露了岛屿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必须不断平衡保护和发展的过程。尼科尔斯将群岛的自然历史、演化理论和他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完美地编织在一起,从而表明加拉帕戈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关注,它反映了我们这个物种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地球的命运的未来。

  • 牛顿的苹果

    作者:[美]罗纳德·纳伯斯(Ronald Numbers) / [希]科斯塔·卡波拉契(Kostas Kampourakis) 主编

    ◎本书旨在消除从古至今那些有关科学的重大突破的迷思,为读者展现科学历史真实的画面。

    ◎本书视角非常独特,便于读者发散性思维,运用思辨,不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运用辟谣似的讲述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20世纪的神话故事。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事件、科学人物,还可以了解科学重大突破的相关的细节知识,涉及面广,趣味性高。

    ◎本书26位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对自然科学史了如指掌,引用大量一手资料来证明推论,内容丰富,涉及到的科学史事件和人物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

    一颗苹果掉到牛顿的头上,从而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随之而来科学革命——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但这是真的吗?尽管不少历史学家已经根据确凿的证据推翻了这种说法,但是这类故事依然在我们的脑海根深蒂固,科学家单枪匹马改变世界的故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本书两位编者5年内陆续邀请了26位来自生物学史、医学史、地质学史和科学与宗教关系史等科学史和科学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就自己所擅长的专题各写一篇文章,挑战从古希腊到20世纪若干“科学迷思”普遍流行的成见。

  • 社会机器

    作者: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

    早在70年前,维纳发表了其旷世之作——《Cybernetics》。该书在中国被翻译为《控制论》,中文与“control”一词同义。但实际上,Cybernetics具有控制、反馈、通信、人机交互等多重含义。特别是,维纳敏锐意识到人与机器协作所组成的人机系统将具备强大威力。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认知计算等AI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各类虚拟助手如Siri、Cortana、Echo等的出现,人与机器的交互正日益变得频繁和紧密,某种程度上正在颠覆或者重塑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对此,欢欣鼓舞者有之,沮丧悲观者亦有之。《社会机器》一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充分了解这一社会变革背后的AI技术以及AI、社交网络和人类三者碰撞所产生的社会机器的内涵与外延。

    该书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首先,作者从与人类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医疗与游戏着手,为读者揭示出人类与计算机各有千秋,说明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人类与计算机在“思考”方面的差异性并试图探索两者应如何结合以造就社会机器,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之后,作者详述了人类与计算机各自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对此,作者认为,一方面AI技术可以在诸如增强人类决策能力、拓展人体机能以及影响我们与他人互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机器的某些局限性(例如获取世界知识以及准确使用上下文语境来帮助解决问题)亦可以通过人机接口技术实现的与人类交互来得以改善。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未来人与机器的共存模式必然是相互取长补短,协作共生(此即社会机器的内涵),并探讨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部署以及新兴社会机器的出现使得社会可能会面对的潜在问题和挑战。

    诚如本书作者所言,本书将使“那些对AI技术持乐观态度的人学习到足够的知识以理解技术真正承若了什么;哪些倾向于悲观主义的人看到真正的挑战是什么”。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必将深刻认识到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入一个人与社会机器共存的新时代,我们要以激动之心、敬畏之心与平常之心共同拥抱这一新时代的降临。

  • 超越人类

    作者:[美] 伊芙·赫洛尔德

    人类的下一项重大突破——克服与生俱来的“缺陷”,战胜疾病与死亡。

    ------------------

    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寿命延长到数百年,甚至摆脱疾病和死亡的困扰,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

    在未来的新世界里,是否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技术带来的奇迹?科学 突破和技术创新,将如何帮助我们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我们会拥有一个被科技解放的未来,还是成为人工智能的奴仆?

    本书作者、美国基因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伊芙·赫洛尔德,细致入微地分析了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纳米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细胞、基因疗法和机器人技术的相互关联,医疗技术将如何延长我们的生命,显著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既从医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角度探讨了医学前沿新技术的发展,也讲述了一些病患勇于尝试还未正式使用的新疗法的故事。

    ------------------

    一本光芒四射的著作……这本书里关于“超人类科技”的描述,会让读者大开眼界,也许还会让一些垂垂老矣的读者懊恼,为什么自己不能晚生若干年,好亲眼见证书里的世界。

    ——《科克斯评论》(Ki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