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科技

  • 玫瑰之书

    作者:[英] 布伦特·埃利奥特

    一部蔷薇属植物的千年文化史

    一本堪比艺术品的植物科普书

    精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4个世纪珍藏插画

    高颜值插图搭配详实的植物学家解读

    从中世纪到近现代,全方位呈现玫瑰如何成为花中之主

    ◎ 编辑推荐

    发起玫瑰战争的两个家族的徽章上分别是什么品种的玫瑰?

    在粉色这个词汇出现前,粉色的蔷薇竟然用“肉色”来形容?

    不同颜色的蔷薇是如何被培育出来的?

    玫瑰为什么会成为情人们的暗语,语义又发生过哪些变化?

    ☆收录40幅世界上最大的园艺图书馆——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内举世无双的植物艺术画,另附100多幅烟画、园艺杂志插画,以绚丽的色彩和细致的局部刻画带领读者领略蔷薇属植物的风情

    ·

    ☆ 一部涵盖蔷薇习性、特征、演变史、相关文学、相关文化,跨越近4个世纪的蔷薇属植物科普书,权威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旁征博引,甄选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传说、诗歌戏剧、种植及培育轶事,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

    ·

    ☆ 按时间线讲述,从中世纪到近现代,展现不同时代蔷薇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及与人类文化的连接,涵盖欧洲、亚洲、美洲等不同地域的特色品种,时间脉络清晰,且便于对不同地域的蔷薇品种对比研究

    ·

    ☆知名园艺博主考据多方资料所作译本,其中部分物种和品种的中文名为首次译出

    ·

    ☆匠心独具,随书附赠一套大尺寸蔷薇插画明信片,可单独装裱,收藏送礼俱佳

    ◎ 内容简介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珍藏瑰宝,

    积累近四个世纪的非凡植物版画与经典文本,

    于卷帙浩繁中抽丝剥茧,

    寻踪蔷薇属植物的前世今生。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林德利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园艺图书馆,馆内藏有举世无双的植物学珍稀书籍与植物艺术画。馆长布伦特•埃利奥特博士借本书向备受人类喜爱的蔷薇属植物致敬,他带我们穿梭时空、横跨古今,见证蔷薇属植物的传奇育种历程。作者甄选出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远古传说、育种轶事和戏剧诗歌,其间穿插多幅手工彩色版画,全方面展现蔷薇属植物的美丽风情。

    ◎ 媒体推荐

    布伦特•埃利奥特博士所著的《玫瑰之书》引人入胜地剖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的过去。在这本华丽的书中,他讲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历史,共计40种最受欢迎和最有趣的品种,并用大量令人惊叹的插图和版画,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育种历程。

    ——《英国花园》(The English Garden)杂志

  • 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作者:[英] 亚历克西斯·威利特

    气泡水、酸奶、咖啡、珍珠奶茶、冰沙、果汁、碳酸饮料……

    从口感到健康,剑桥大学专家带我们一探人气饮品背后的奥秘、奇闻与陷阱

    ◎ 编辑推荐

    ★ 迷人的饮品,了解纯粹、丝滑、清爽、馥郁背后的科学

    水、乳、茶、咖啡、酒……这些我们朝夕相对的饮品究竟为何好喝?本书从极其基本的饮品入手,拓展至各种网红饮品,分析了它们带给人快乐的秘密,让我们“爱”得有理有据。

    ☆ 除了好喝,还得健康

    会让人变胖、产生蛀牙似乎是大家公认的“饮料罪状”,那么除此之外呢?均质牛奶会诱发心脏病吗?添加剂和代糖有危害吗?那些声称能美白、养颜、排毒的饮品到底有效吗?

    ✦ 喝与不喝,可能都是一盘大棋

    各行各业背后都有资本的力量。我们对饮料产生的印象,不光取决于舌尖上的体验,更会受到饮料公司对舆论的操控以及对国际政策的干预的影响。本书将带我们一窥这背后的隐情,让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饮料。

    ✧ 来到饮料们的茶水间,发掘它们各自珍藏的小秘密

    -世界上最昂贵的瓶装水与奶昔,无甚意义的奢华-

    “Acqua di Cristallo Tributo a Modigliano”,一瓶750毫升,定价是6万美元。装水的瓶子由24k金制成,选用来自斐济和法国的天然泉水,不仅加入了来自冰岛的冰川水,还含有5毫克金粉。

    LUXE奶昔,售价为100美元。除了考究的用料,它的杯子表面还点缀着三千多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好大一堆可可豆,时间与空间的魔法-

    要得到一杯热巧克力饮料,需要许多可可树努力许多年。大概要400颗可可豆才能制成1磅(约0.45公斤)巧克力。也就是说,1枚可可豆荚大约只能生产1块巧克力。

    -超级味觉,或许是你不为人知的小天赋-

    超级味觉者约占总人口的1/4,其中的一些人能分辨出一款饮品是否添加了人工甜味剂。

    -“啤酒眼”效应,越喝越爱自己的秘密-

    一项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饮酒之后认为自己比实际更有魅力,而在清醒状态下则不会有这种想法。

    ◎ 内容简介

    “0糖0卡0脂”、快乐水、小甜水……

    它们之中不仅凝聚了口感和健康的科学,背后更有营销的推波助澜。

    本书以蕞受人们欢迎的几大类饮料为框架,系统介绍了它们令人心驰神往的秘密,一口气解决饮料的“能好怎”问题。除了气泡水、冰茶、珍珠奶茶、奶昔、冰沙等时下比较畅销的产品,作者还讲解了仙人掌汁、桦树汁、枫木汁、竹子汁、冰镇柿子酒等冷门饮品俘获人心的诀窍。它带领我们从极其基础的知识入手,利用科学的数据和前沿研究成果提升对各式饮品的认识,破除“健康饮品”的洗脑包,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各种饮料。它戳穿了各种“健康饮品”通用的“忽悠公式”,替消费者拔草省钱,还分析了饮料公司对舆论的操控以及对国际政策的干预。此外,本书曾入围2019年度安德烈-西蒙食品与饮品图书大奖,是一本全面、有益又有用的科普读物。

  • 情绪修复全书

    作者:[德] 乌多·贝尔 / [德] 加布里埃莱·弗里克-贝尔

    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人生情绪问题全事典,德国首席情绪专家暖心力作

    信手拈来的心灵创可贴,对症下药的情绪成长指南

    ◎ 编辑推荐

    ☺德国首席情绪专家暖心力作,30余年的经验结晶

    贝尔伉俪被德国《图片报》誉为德国蕞著名的情绪专家,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情绪研究,并著有《情感图书馆》书系,本书为大成之作,集科学性与经典性于一身。

    ☺写给所有人的人生情绪问题全事典

    贝尔伉俪基于以往研究成果,通过筛选和考量,最终挑选了17种情绪作为本书骨架。这些情绪都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与之朝夕相处,却未能很好地捕捉它们,以至于每场情绪起伏对我们来说都像拆盲盒。作者用20余万字的细腻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剖析和处理种种情绪的方法。正如书中所言,“了解并善待自己情绪的人,才能过好这一生”。

    ☺大量能够立刻上手的练习和步骤

    ☄ “与人交流”“创造活动”“写信”“张开五指”等练习能有效驱散羞耻感。

    ☄ 通过接受恐惧、分散焦点、创作“食恐族”、积极运动来与恐惧做朋友。

    ☄ 通过转换层面、位置、方向来给攻击性情绪“降降温”;尝试生小气,以免未来发大火。

    ☺情绪疗愈系列新书

    《如何停止不开心》《整理情绪的力量》《好心情练习手册》《恰到好处的敏感》的姐妹篇,权威巨擘新作,系统而全面地剖析种种情绪。

    ◎ 内容简介

    我们无比注重情绪,渴望每天都快快乐乐。只是每种情绪问题各有特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诱导其成长和修复。

    被德国《图片报》誉为蕞著名情绪专家的贝尔伉俪,依据其30余年的治疗经验,全面盘点、深入剖析了大家熟悉或陌生的17种情绪。这其中既有快乐、悲伤、生气等常规内容,也有羞耻、好奇心、自我陌生等“不像情绪的情绪”。针对每种情绪的特点,作者分别用诗意的语言介绍了其基本内涵,立足现实生活进行了答疑解惑,并将操作指南倾囊相授。读者可以在真实案例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尝试按照作者传授的步骤,一点点见证情绪的自我修复与成长,生活得更有质感。

  • 非自然死亡

    作者:[英]理查德·谢泼德(Richard Shepherd)

    ★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

    传奇法医深度披露停尸间里的真实故事

    ·

    ★尸体会说话,每一个伤口都是真相的一部分

    对死者的照护,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泰晤士报》年度图书,BBC诚挚推荐,亚马逊万人好评

    “一本打开就再也无法放下的书”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法医病理学家,理查德·谢泼德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这个人是如何死亡的?

    从“9·11”事件、巴厘岛爆炸案、伦敦七七爆炸案,到亨格福德连环杀人案、戴安娜王妃车祸案等,《非自然死亡》记录了谢泼德执业至今所经手的国际要案,讲述了案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关键细节。

    书中还详细呈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案件的始末,例如杀婴、种族主义谋杀、伪装成正当防卫的谋杀等。谢泼德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找出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使无辜者沉冤得雪。

    常年与死亡打交道,使谢泼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但是,对他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忠实地传达死者的微弱声音是法医的职责。

    ··

    【媒体推荐】

    令人揪心的坦诚。

    ——苏·布莱克女爵士(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兰卡斯特大学副校长)

    ·

    引人入胜,一本打开就再也无法放下的书。

    ——《泰晤士报》

    ·

    读者仿佛亲眼看见谢泼德在挥舞手术刀。

    ——《卫报》

    ·

    富有洞见,坦诚直率,满怀慈悲。

    ——《观察家报》

  • 影响地球的100种生物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 编辑推荐

    ☆ 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品

    作者按照一套多角度的标准选出了100种生物,通过讲述它们的故事来展示出惊心动魄的地球生命史,包含了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经济学等各种知识。本书开篇就讲述了病毒与人类的联系:如果没有病毒,或许就没有人类。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人类与病毒的关系。

    ☆ 全新视角的生命故事

    这本书既可以看作一部从生物学角度撰写的世界史,也可以看成一部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撰写的生物演化史。作者强调了一些微妙的因果关系,将世界的历史展示为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读者可以领略到我们熟知的那些生物对地球和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 引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人类存在的时间在地球历史上不过是一瞬,却占据了生物史上的重要地位,近12 000年中所有在地球上蓬勃发展的物种几乎都是由于其对人类“有用”。人类在造就全球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机——环境问题、药物滥用、物种多样性减少等。如今的人们疲于应付这些危机,人类这个物种又将走向何方……

    ☆ 人人都能读懂的生物史话

    本书条目简明,语言平实,插图生动,通俗易懂。以不同的主题构成14 章,以对每种生物的介绍构成一节,共100 节,配以400多幅精美插图,仿佛一百张精彩有趣的生物知识卡片,带给读者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用平实的语言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不寻常的旅程,追溯从生命诞生之初到当下的历史,探索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书插图精美,内容丰富,涉及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甚至与之相关的世界史。本书第一部分回顾了40亿年前至12 000年前的演化机制,讲述了现代人类出现之前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最为成功的50种生物;第二部分则评估了从12000年前至今,人类社会中的新兴演化力量,描述了经过“人工选择”发展起来的最为成功的50种生物;作为总结,第三部分提供了一套简单但多角度的标准,评选出100种生物并根据其影响排名。

    ◎ 媒体推荐

    劳埃德在他的热情和好奇心驱使下,向读者呈现了每一位“参赛者”的纷繁历史。本书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使读者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出版者周刊》

    从大爆炸到今天,关于这个星球雄心勃勃的历史。

    ——《每日电讯报》

    扣人心弦地重述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故事。

    ——《独立报》

  • 做研究是有趣的

    作者:刀熊

    如何入手成为一个研究者?为什么要有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做研究是有趣的工作?作为学术新人,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读文献、做文献笔记、训练学术思维?如何看懂一篇实证研究?如何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如何合理地使用理论?国际期刊投稿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参加国际会议和做学术报告?在美国读博士是怎样的体验?……

    本书基于作者在美国读博士、做研究、从事教学的多年经验,以轻松、实用、近似于与朋友聊天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社会研究的底层逻辑、核心价值、操作方法,为学术新人提供入门社科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指南。

    本书所探讨的如何读文献、写论文、设计研究等话题既适合于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阅读,也适合于对世界和人类充满普遍好奇心、对社会科学拥有广泛兴趣的读者。书中展现了社科学者的日常、智识思考的乐趣、自我进阶的思索,非科研类读者将能通过了解社科研究的思路来升级个人思考世界的方法。

  • 情感经济

    作者:罗兰·T. 拉斯特 / 黄明蕙

    人工智能全面进驻人类生活的几百年里,人类智能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新的特征。作者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线索,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并以此为背景,引申出新的经济时代可能发生的工作性质、教育体系、女性地位、消费方式等的变化。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走过了体力经济时代,正在经历思维经济时代,并已经显露出情感经济的特征。在情感经济时代,随着机器被训练着开始“思考”,过去需要人类智能的许多任务现在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了自动化。然而,注重情感或情绪体验的工作却仍难以实现自动化,所以情感经济的本质就是强调“情商”和“同理心”。这一时期,人类工作中技术性的部分慢慢淡化,情感向的技能将进一步升级。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仍在继续,伴随而来的担忧和争议也将一直存在。如果人工智能进一步产生情感,打破人类在创造力、共情力领域的“垄断优势”;如果机器全面压制人类智能的“奇点”真的到来……人类未来要去向何方,人机共生的伦理困境如何突破,都是不可逃避的问题。

  • 我的脑袋里有个雷达

    作者:[美] 迈克尔·S. A. 格拉齐亚诺

    ◎ 编辑推荐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更看重“隐私”“边界感”和“社交距离”的现代社会,对个人空间的关注与日俱增,本书便旨在探索与此息息相关的大脑机制,通过轶事、图例和比喻,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理解重要的概念。

    ☆本书从距今已有几百年之久的初期观测开始讲起,一直讲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神经科学实验,为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世纪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颠覆了脑科学领域当前的智慧,成为意识研究的又一座里程碑。

    ☆作者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儿子的亲身遭遇,令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旦脑内的雷达系统失灵,会造成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以此破除偏见、增进理解,引起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深思和共鸣。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人脑如何演化出空间监测系统的故事。与此相关的初期观测距今已有几百年之久,本书正是从那时开始讲起,一直延续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神经科学实验。

    我们拥有方向感,需要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操作各种精密仪器,都是因为在这套空间监测系统的作用下,我们构筑起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不仅是一种安全边际,还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事物采取的所有行动;它既会在工具使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也会对教育产生潜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个人空间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框架,塑造了我们对他人以及人际行为的判断。绝大多数时候,这一机制都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然而一旦失灵,造成的不良后果就会波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脑袋里仿佛有个雷达,这不仅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科学课题,还是一个巨大而无形的存在。作者将通过本书带我们领略这一研究领域的丰富宝藏,了解它如何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媒体推荐

    作者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他并非仅仅宣扬其优点,更试图展示它与其他流行理论如何相容。作者没有拘泥于实验技术细节,而是通过轶事、图例和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重要的概念。本书颠覆了该领域当前的智慧,以全新的角度带给人们这样一种感觉:意识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眼前。格拉齐亚诺的理论为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成为该领域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亚伦·许尔格(Aaron Schurger),《科学》(Science)

    关于意识,格拉齐亚诺提出了一种有趣的新理论……他逐步地引导读者了解他那令人着迷且极具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这一理论能够解释许多人类知觉方面的反常现象。无论从科学还是哲学角度,任何对意识感兴趣的读者都不能错过本书。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在大多数的科学理论中,意识都是大脑物理功能的产物,就像电路产生的热量一样。在格拉齐亚诺的新书中,他的理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阐释意识,令它在现实、有形的世界中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即使它仍是大脑的产物。

    ——《普林斯顿大学新闻》(Princeton University News)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作者:[英]乔希·科恩

    内容简介:

    在崇尚工作、谴责怠惰的大环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却并不健康快乐,在追求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失去了生活。

    ——我们可以停下来吗?我们文化中“非做不可”的精神被根植于大部分人体内,以至于我们不能让自己听到,甚至很难去想象一个叫停的声音。

    ——我们要停下来了。在度过漫长的一天,经历过工作的高压熔炉,我们都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我太累了,能歇歇吗?”

    伦敦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在本书中和我们探讨了“什么都不做”的矛盾与乐趣,他发现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而这样的方式,也贯穿了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等文学艺术家们“不工作”的一生。

    作者将惰性分为四个类型:疲惫、懒惰、白日做梦、游手好闲。通过个人经历和他咨询室里的故事,带我们一探看似不合常理的处世法则下,蕴含的无限可能。

    编辑推荐:

    ☆“不要浪费时间”的教导带来了“绝不能停下”的恶性循环

    不知道今天午饭吃什么,不知道下班后可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周末要如何度过......即使疲倦地躺在床上,也要机械地滑动屏幕,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社交媒体上,让洗脑的bgm灌满自己。

    ☆“你真的不介意被人打扰吗?难道你不想待在床上吗?”

    我们梦想着去拼搏,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这种雄心壮志下又藏着另一种渴望——回到床上去,什么都不做。给爱睡懒觉/社交恐惧/过度劳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你,翻开这本书,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摸一会鱼。

    ☆在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案例中,窥见同样的自己

    “在下班后或照顾孩子的间隙中挤出一个小时来到心理诊室的人们,被工作生活所困扰,早已精疲力竭,但当手机嗡嗡声响起(“抱歉,可能是工作上的事”),他们还是会忘掉自己正是由于工作的压力才来到这里。”

    ☆文学艺术家们和你一样社交恐惧/暴饮暴食/懒散懈怠……

    安迪·沃霍尔把自己锻造成不会出错的工作机器;电影以外的奥逊·威尔斯,吃喝妄为,肆意消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把诗歌深锁在盒子里,她生前也绝少出门、亦不见客;作家大卫·华莱士则极度抑郁,疯狂看电视是他自我消解的方式。

    ☆没有说教,没有鸡汤,这本书只想和你一同放松漫步,寻找更多可能

    “这不是激情的宣言或尖刻的社会评论”,“在一个被信息淹没、被逼得心烦意乱、生活被压力、无力和疲劳所困扰的世界里,这本书有一些话要对那些犹豫不敢选择停下的人说。”——亚马逊读者真实评价

    ☆这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审视。那些“停下来”的人从他们的选择和决心中找到了救赎——他们的负担减轻了,并对生活大声说:“我宁愿不这样做”。

  • 大脑通信员

    作者:赵思家

    这是一本有关大脑神经的趣味科普通俗读物。

    爱情真的由多巴胺控制吗?为什么你的记忆力会越来越差?人的睡眠受什么影响?为什么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戒烟为什么这么难?

    想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大脑,而负责调控有关“快乐”“记忆”“上瘾”“恋爱”等重要事情的,则是大脑中的通信员——神经递质。

    作者在本书中将用生活化的语言为我们系统专业地解释什么是神经递质,它们在大脑中的工作机制是什么,将七种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内啡肽一一讲清楚。

  •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

    作者:[英]菲利普·鲍尔

    以人的尺度走进量子世界,探索数学形式背后的物理现实

    「内容简介」

    量子物体具有波粒二象性?能够状态叠加、远程纠缠,呈现出不确定性,甚至开启多世界?薛定谔的猫,真的可以既死又活?甚至,量子世界只存在于人的观察之中?……

    玻尔、费曼、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在犯误?——那他们为什么还伟大?

    各种量子“理论”迄今都还很怪,在解释力和自洽性方面都还有欠缺,但这不是量子世界“本身”的问题。人类对量子世界的理解,百年来也确实在不断进步:我们可以乐观地说,虽然还有很长的路,但我们正在一点点逼近“真相”。

    透过本书,你会一览量子力学理论发展的百年历程,站在科学巨人和精美理论的肩膀上,对量子世界多一丝了解,并对量子理论的应用如“量子计算机”等的前景抱持更为切实、合理于是也更有希望的期待。

    「名人推荐」

    多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啊。它通俗易懂、令人信服、覆盖全面地剖析了全部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到底在讲什么。

    ——吉姆·阿尔-哈利利(物理学家,科普作家)

    「编辑推荐」

    ★ 匡正你对量子力学的误解

    “薛定谔的猫”是说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死又活?不,它其实是在形象地指出量子理论的问题——但事情还没完,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获得打通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解释……同样,“不确定性原理”也不是在说我们无法准确测量量子世界中的所有量甚至任何量——因为“所有量”并不同时存在!甚至,量子力学讨论的也不是最初意义上的“量子”……量子物理学家酷爱修辞术,这给大众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误导。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到耳熟能详的量子表达,到底是何意义。

    ★ 用尽量形象的办法,确实地讲量子力学

    为什么观察发生在哪个“环节”很重要?Hmmmm,你可以想象往热水里加速溶咖啡,还是往速溶咖啡上加开水,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真·量子力学,可能有点难、有点“怪”;但如果你想了解各种量子理论如何解释世界,这些量子理论是在怎样的理论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其本身又该如何解释,那么本书会用尽量好懂的方式,直陈这些问题,而不只是为你介绍相关物理学家的生平和逸事。

    ★ 当物理学和哲学相遇

    对量子世界的理解,不等于量子世界本身——充分认识到这一区别,才是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才能理解“波粒二象性”只是量子理论的内容,却未必(甚至很可能不)是“光”本身的情形。各种量子理论只是为了数学计算便利而设,纯乎是人类认知的产物?抑或它们也在追求接近、符合客观的量子世界本身?这些融合了当代物理和哲学认识论、本体论的交叉讨论,彰显了现代科学思维的融贯性和脑力激荡特色。

  • 助推2.0

    作者:[美] 卡斯·R.桑斯坦

    卡斯·桑斯坦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入手,探讨了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告诉我们那些看似微小的扰动是如何引发巨大的变化的。

    桑斯坦从行为科学入手,探讨了助推作为改变工具的优势与局限。助推是一种保留选择的干预措施,由行为科学提供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选择。有哪些非常重要的助推手段?评估助推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究竟该往什么方向助推?什么时候助推会失败?当助推失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助推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助推与强制手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助推是如何改变社会和我们的生活的?

    我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也不总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那些不经意的“助推”刚好可以让我们在两难中找到第三条路。

  • 众神的怪兽

    作者:[美]大卫·奎曼(David Quammen)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原始的东西,正随着我们的无知而消失。

    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 解码40亿年生命史

    作者:[美] 尼尔·舒宾(Neil Shubin)

    鱼类如何向陆地生物进化?鸟类的翅膀是何时出现的?单细胞生物怎么演变成了多细胞生物?

    如果你知道该如何观察,科学研究可以成为全球寻宝之旅。,人们找寻有手的鱼类、长脚的蛇类以及直立行走的猿类化石,这些远古生物共同讲述着生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这是一本重新探究生命演化历程中诸 多重要问题的科普读物。作者带我们开启跨越数个世纪的发现之旅,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发生的动力和方式,讲述人类对生命演化的认识历程。古老的化石加上对胚胎和DNA的研究,让如今的科学家有能力重新回答困扰达尔文和他的同代人的一些经典问题,从而建立一门综合性的新科学。这门新兴的科学阐明了数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也揭示了DNA内部发生的协作、微调、竞争、偷窃和战争。

    换句话说,通过关于演化史上重要变革的宏大叙事,将DNA技术、胚胎与化石研究精彩地融合,作者带我们探索了生命的来路,揭开物种起源的核心之谜。

    ※获Goodreads Choice Awards提名※

    一位当今最有才华的演化生物学家,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由化石、发育、基因等共同演奏的生命演化交响曲。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特有的科普热情、清晰的探索思维和优美的文学笔调,生动描绘和还原了科学史上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

    ——冯伟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以杜布赞斯基在1973年的这句话评价此书再恰当不过。作者毫无疑问是达尔文的铁杆支持者,对演化论正反的意见都很精辟。他的辩才和赫胥黎一样好,然而他掌握的知识结构更为先进和丰富,才使得这本科学小品深刻又有趣。如果我们明白了从遗传物质上讲人类和单细胞生物使用同一套语言,那就必然承认这个蓝色星球上所有的物种应当平等享有权利: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尹烨(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著有《生命密码》等)

  • 万物原理

    作者:[美]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一位伟大的当代科学家揭示了十项深刻的洞见,阐明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物理世界。

    在《万物原理》一书中,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以现代科学的深刻启示为基础,对现实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探索。世界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运作的?维尔切克通过清晰准确的叙述,加上一份富有感染力的愉悦感,引导我们探索了关于以上问题的理解的基本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身处的现实——会发现,它比以前看起来更大、更完整、更陌生。

    维尔切克综合了基本的问题、事实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推测,研究了那些形成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的基础观念: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复杂性和互补性。他挖掘基础科学的历史,探索我们知道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他带领我们在科学世界的视野中旅行。精彩、清晰、平易近人,这是一场凝聚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盛宴,将扩展你的世界和思维。

  •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作者:简单心理

    一只焦虑的肥猫,一只稳重的胖狗,在大城市过着和年轻人一样的快节奏生活,也有不少烦恼:

    陷入内卷、被人冒犯,却习惯忍气吞声、强颜欢笑;

    想要躺平,却发现充满焦虑,根本停不下来;

    害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却提不起精神追赶……

    懂心理学的胖狗,带着肥猫逐步看清这些困境背后的心理问题:“习得性无助”“错失恐惧”“选择恐惧症”……它们一起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攻破这些难题,最后总结出一套“猫和狗的生活哲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并豁然开朗。

    “简单心理”基于真实生活场景创作,以漫画的形式直击年轻人的内心困惑。

    ********************编辑推荐********************

    1 全彩印刷,画风超萌!

    Q弹可爱的猫狗形象,好看又好撸!

    2 真实场景,漫画呈现!

    轻松有趣的漫画,生动还原当代年轻人的扎心日常:内卷、躺平、爱无能……

    3 疗愈技巧,清晰总结!

    每篇漫画后总结一个浅显有效的疗愈方法,带你零负担走出日常生活的心理困境!

    4 百万粉丝,品质认证!

    “简单心理”备受欢迎的栏目,百万粉丝催更,每个年轻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

  • 熊在吗

    作者:沈志军 / 朱赢椿

    “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和人气网红南京红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共同打造!

    真实再现熊的秘密生活,揭开更多不为人知的饲养内幕。

    “熊在吗?”来到动物园看熊的游客常常会问道。

    有的人将激动和期待放在心里,有的人迫不及待地宣之于口,有的人则动笔写了下来。

    有一天,朱赢椿来动物园玩,他在熊馆门口发现一个“行为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游客的观熊留言。朱赢椿看得不亦乐乎,萌发了做一本好玩的“熊书”的想法!经过反反复复的方案提出和推翻后,这本围绕游客记录和饲养员日志的观熊书,终于诞生了!它不仅展现熊的千姿百态和有趣日常,也揭开了红山动物园饲养熊的更多内幕……

    这本书等比例还原红山动物园熊馆前的“行为记录本”,设计可爱巧妙,心意满满!

    500+游客留言、饲养员日志大公开,快来和许多人一起发现熊的秘密吧。

  •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美] 贾雷德·戴蒙德

    1997年,在亚力提出那个发人深省的问题25年后,贾雷德·戴蒙德终于有底气写就并出版了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一经上市,旋即引起各界激烈争论。它的颠覆性不言而喻,现代西方社会引以为傲的文明先发优势,在这本书中竟被归因于环境和地理的深刻影响。一时间,“种族优越论”支持者 无从辩驳,因为这位生理学家将1.3万年的人类历史置于演化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证据中深入探讨,并且对比了各大洲、多民族的发展速度,有理有据。戴蒙德也凭此作品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奖。

    为什么欧洲人凭借枪炮、病菌与钢铁征服了新大陆,而不是非洲或美洲土著漂洋过海去征服欧洲?为什么有些社会已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而有些社会仍处在没有金属工具、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是什么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面貌?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在戴蒙德看来,食物生产的出现使得欧亚大陆抢占了文明发展的先机,文字、技术、政府等都是粮食盈余的“副产品”;而动植物种类的多寡和大陆轴线的走向又决定了各大洲食物生产的先发与落后,这就是影响了不同种族遵循不同历史发展轨迹的终极因。因此,环境和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在沃土上牢固生根,迅速结果,而非种族自身在生物学上具有优势。

    今天,戴蒙德在书中描绘的人类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行,现代文明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却早已远超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代表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困境。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大流行、核武器和资源枯竭的威胁时,仍然可以从《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宏大人类历史叙事中寻找答案。

    2022年全新版本,全面增补、校订译文,新增作者亲笔撰写的“致我的中国读者”中文出版序。随书附赠《解读本》,力邀15位权威专家联袂推荐、倾情解读。

  •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美]卡伦·霍妮

    ·我们如何获得内心自由?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的必备条件是,勇于承担责任和对自己负责。

    ·与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大师,层层剖析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难题。

    ·在焦虑充斥的时代,学会化解内心的冲突,活出全新的自己。

    ·知名译者、苏州大学教授潘华琴长篇导读推荐。

    ----------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写给普通人的心理自助书。

    本书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一些足以主宰我们人生的内心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但自欺欺人地虚构了各种“理想化形象”,通过“外化”把责任推给他人,还基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发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服从型选择了迎合他人,攻击型选择了对抗他人,超脱型选择了远离他人。但这些策略更像是迂回的补偿和逃避,非但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冲突,反而使我们深感恐惧、焦虑和绝望,无法真诚地投入任何关系或者工作中,在糟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本书指出了我们在被内心冲突困扰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切实方法,让我们学会处理内心的孤独、疯狂和迷失,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宁,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

  • 红山动物园是我家

    作者:沈志军 / 朱赢椿

    “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和人气网红南京红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共同打造!

    真实记录人和动物的温情故事,欢迎大家来动物家里做客。

    动物园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地方。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2亿的话题讨论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和物种保护,现代动物园也应向大众展现更加丰富的面貌和功能。

    朱赢椿和沈志军打造的《红山动物园是我家》,从饲养员的角度向读者讲述他们饲养员生涯中那些温馨、有趣又令人难忘的故事,而读者将在这些故事里领悟尊重自然、关爱动物、敬畏生命的重要意义。

    精美的图文设计,巧妙的细节构思,处处充满创作者的爱心。

    了解动物们的生活日常,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羁绊,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