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舞者

  • 為世界起舞: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作者:古名伸等

    碧娜.鮑許一九四○年出生在德國西部以金屬加工製造業聞名的索林根市。十五歲即進入至今仍以音樂與舞蹈聞名的福克望學校學習舞蹈。因成績優秀,畢業後獲政府獎學金赴紐約繼續深造。一九六○、六一年間得到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特殊學生獎,同時也開始了她職業舞者的生涯。返回歐洲後,碧娜在許多著名的編舞家旗下演出許多重要角色。一九七三年德國北萊茵西法稜州政府頒予碧娜.鮑許藝術新人獎的同時,她接掌了烏伯塔爾舞團芭蕾總監的職位。初時,碧娜因前衛的理念與不尋常的表達方式,飽受本地觀眾的質疑與排斥,然而,碧娜仍能秉持著ㄧ股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不斷自我要求、自我超越。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終於能在歐洲的舞蹈及戲劇界日漸嶄露頭角,並且建立了今日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舞蹈與戲劇的結合。正如諾貝爾特.賽佛斯(Norbert Servos),這位長久以來伴隨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成長的作家兼藝評家,在他最近出版的《碧娜.鮑許之舞蹈劇場(Pina Bausch /Tanztheater)》一書中談到:「烏伯塔爾之舞蹈劇場模式,在以透過對人性心理,如:渴望與盼望、恐懼與勉強為主題的表達方式,誠然已創造出了在造型、色彩、氣氛及動感的畫面上,一個極其豐富的世界性戲劇。」碧娜也一再強調,她的舞蹈劇場是以一種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與人的行為。它代表著她的一種不帶成見的處世態度。它所要告訴人們的是:他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他們「該是怎樣的人」。它也不立下任何人所該追尋的理想或是道德標準,卻是說明人們在不斷追求幸運的嘗試與誤解過程裡,即使常有失敗挫折,仍然要保持幽默的心情。因為唯有如此執著,方能使得人們對獲得幸運與愛,這「人類基本要求」的希望,不至破滅。 碧娜舞蹈劇場的內容多來自與現實生活接近的童話、神話及夢境的片段。經由類似交響樂般的作曲方式,將真實與幻想的層面相互交織在一起,使兩者間近乎沒有界限。這不是說真實將為夢境所取代,而是「醒著的夢」同樣能說出人真正的一面。在舞蹈劇場裡、在想像與真實之間,使得感情與理智結合在一起。就如碧娜心中常引用來自法國作家聖.修伯里在他著名的《小王子》所說的:「只有用心來看,才能看見美好的。」 碧娜.鮑許不僅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舞蹈形式、新的呈現方式 ,她也讓「舞蹈」這個名詞有了新的定義。它的影響不僅及於舞蹈;今天,全球在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影響啟發下的戲劇、歌劇以及影片的實例已比比皆是。
  • 跟雲門去流浪

    作者:林懷民

    雲門的舞者很習慣奔波,彷彿舞者的生涯就是一齣「流浪者之歌」。而當觀眾的我們,則很習慣看到舞台上技藝精湛的舞者,鮮少去探究幕後是什麼樣專業的團隊,撐起這一幕幕撼動人心的表演;更無從得知在緊湊的行程中,舞者們如何從累成人乾的狀態,回復舞台上精神飽滿的表演者。 今年七週的歐洲巡演,雲門去了六個國家、八個城市,表演三齣舞碼:〈狂草〉、〈水月〉和〈流浪者之歌〉。旅程中,老師每天寫日記,記錄幕後的點點滴滴。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窺見雲門世界級的工作團隊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實生活,了解雲門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並且藉由老師的雙眼,以一種寬闊的視野看舞,看世界,看雲門。讀者讀到舞,也讀到了旅途中的風景。 老師說,「表演藝術在我們的社會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許多人以為雲門舞者才華洋溢,到戲院化好妝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認為場場滿座,一定賺翻了,或者,『你們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這個旅行,老師說他「總算老老實實每天在旅館、劇場,甚至在飛機上寫字。希望這本書讓大家對於這個『逐水草而居』的行業,能夠多一點認識。」 如果你對表演藝術,以及這個以世界為舞台的人生,有過想像和好奇,那麼,就以林老師這本親筆著作,和雲門一起,去歐洲流浪。
  • 碧娜 鮑許 - 舞蹈 劇場 新美學

    作者:尤亨.史密特,Jochen Schmid

    碧娜‧鮑許是德國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為世上無人像她這般地寫下輝煌的舞蹈史。 這位當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學校的神童、以及當今身為烏帕塔的芭蕾總監的編舞家, 在不到十年之間排除萬難,確立了這項舞蹈類型。如今,舞蹈劇場這個名詞已和碧娜‧鮑許的名字劃上等號,無法分捨。 德國重量級舞評家史密特長期觀察、採訪碧娜‧鮑許,細膩描述了碧娜‧鮑許的從舞經歷, 她的個性、感情、生活與作品,反映出碧娜‧鮑許的創作哲學及活力來源。 為台灣第一本關於畢娜‧鮑許的中文譯著,是認識碧娜‧鮑許並感受舞蹈劇場魅力的最佳書籍。 【推薦文】一個蛇人的故事 陳玉慧(本文作者為劇場導演及旅歐作家) 知道尤根史密特為碧娜鮑許寫書是很晚的事了。那是在前幾年雲門舞集在柏林演出劇院的大廳, 我當時便很感興趣,我在想,那位不常說話,又瘦又蒼白的女子,人稱現代舞蹈皇后之人, 排戲時沒有表情但思考不斷的編舞家,那個只一根接一根抽煙的女人,會向一個男舞評透露什麼呢? 讀完此書,我得到了答案。 我非常喜歡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史密特問讀者,你們覺得碧娜鮑許是如何做到的?什麼是她舞蹈事業的真正動力? 他提了碧娜鮑許各種轟轟烈烈的人生事蹟。但都不是,而是她的家鄉索林根(製造雙人牌小刀的城市)的一位芭蕾舞老師, 在看到小碧娜在把一隻腿環繞在脖子後面,將身體完美打結的時候,做了這樣的評語:這女孩真是個蛇人啊。 史密特說,此讚美可能這個餐廳老闆的小女兒日後人生大有成就的主因。當時碧娜只有五六歲, 第一次被帶到一個兒童芭蕾舞團,她從來沒看過芭蕾舞,也不曉得芭蕾舞者要做什麼?﹂我就跟著去, 別人做什麼,我就努力跟著做,我還記得,那時老師要她們趴著,把雙腿放在頭上,然後老師便說出那句評語」。 蛇人,碧娜鮑許把蛇人當做讚美,並且勤於練習,離開家鄉,再練習,加入舞團,考驗自己的想像力,成立舞團, 尋找舞蹈的新語言,發明新動作及結構和形式,跨越美學界限和藝術藩籬,給予現代舞蹈新定義, 讓傳統主義者吐口水或憤怒或驚愕,最後征服全世界。她的舞蹈風格成為人類舞蹈史上的典範。 蛇人(schlangenmensch)這個字對德國人居然是如此有作用的禮讚詞,是否因為他們多半高大僵硬? 這位小蛇人後來也受到許多在父母餐館(就在劇院附近)用餐的職業舞者鼓勵, 在一九五五年進入了當時德國舞蹈劇場的孕育地___ 福克旺學校,大多數重量級的舞蹈劇場編舞家後來也都來自這個學校, 碧娜後來也曾在該校執掌了十年。 在未讀過這本書前,我在廿年前便看過碧娜最重要的作品如一九八零年,米勒咖啡館或春之祭等, 那是我在巴黎及紐約學習戲劇的時光,很少人的作品那樣感動過我,那時,我還不知道她的作品深遠地影響著我, 那麼久。到今天,無數的心靈畫面仍然留在我心中。我被她的美感驚嚇,她以詩意入作,那麼女性自覺,那麼悲傷, 她把悲傷混合了幽默,她用身體說話,說出那些永不滿足的欲望和渴望,她可以把社會儀式排成蛇形運轉, 也可以把物質或形狀映入舞作。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碧娜鮑許。 後來,我才知道。我也逐漸發現,原來她是這麼美的人。高貴的外表,清明的心,無比堅定的意志, 她的個人特質如此清晰明顯,六十年代便是全歐洲最出色的女舞者,她編過及跳過許多獨舞, 我曾經看過一段她從頭到尾在咳嗽的舞碼(從此難忘),當然,我也非常喜歡她在穆勒咖啡館裡為自己保留的那個角色, 那些年她都自己跳,她的舞台設計師與生命伴侶玻濟克和她最重要的舞者梅西兩人在台上奮力撥開桌椅, 以便讓前面的女舞者有空隙繼續舞蹈,而碧娜在後面的動作像夢遊般,沿著布景的後緣前行和後退, 接著穿過一道旋轉門,便消失不見蹤影。用史密特的話: 猶如脫離了一切世俗。 我總驚覺:在跳舞的靈魂多麼與我似曾相識?或者與我的靈魂似曾相識? 原來,那位為碧娜創作一個擺滿數十張桌椅的舞台空間的設計師,最終放棄其幕後身份來到舞台上的那個男人, 那也是他唯一一次的露臉,那人便是碧娜的親密愛人。而他卅五歲便死了。我略略感到驚訝的是, 碧娜強調那些舞台設計全出自她自己的想法,玻濟克只是執行者而已。 沒有人知道碧娜的情感世界,史密特也不知道。她像個嚴守秘密的賭徒,握著手上的牌緊緊貼靠胸前, 唯恐洩露天機。史密特只告訴我們,她有個兒子,現在有個男友,他們雖不住在一起,但那人為她煮飯, 那人也照料她,否則碧娜一根又一根地抽煙,工作到深夜還不會回家。 不必史密特說,很多人也都知道,碧娜那溫柔的外表下卻有猶如花岡石的堅硬個性。 那或許是因為她剛好是獅子座,而月亮在金牛,她永不放棄,是的,她不會放棄,正因如此, 她從來對﹂這不行」或﹂沒辦法」這些說詞非常不滿意,也不會接受敷衍。 她可能是第一個堅持不在硬實滑順的舞台地板跳舞的編舞家, 她的舞者不是在一片花海裡便是在游泳池不然便是在溜滑梯上跳舞,不但如此,舞者不但不必穿舞鞋,也可以穿高跟鞋。 碧娜和舞者的工作方式是提問,她問舞者問題,﹂且必須拐彎提問,」因為直接問不會有什麼結果, 她經常向舞者提出上百個問題,舞者給了肢體的答覆,但她說,﹂許多問題並沒有答案。」 她也曾為此沮喪,後來發現,那並非是她無能,而是生命的本質有可能便是如此, 還有,碧娜也並非每次都清楚自己在找尋什麼?我一向對碧娜鮑許向舞者提問的問題很感興趣, 那些問題包括:做什麼,自己會覺得羞愧?最喜歡移動自己身體什麼部位?會和一具死屍做什麼? 碧娜為什麼提出那麼多問題?因為她的舞蹈信念那麼根深蒂固,「我在乎的是人為什麼動,而不是如何動,」 她的舞者動作僅管經常重複(尤其是手部)和中斷重來,有時近於歇斯底里,但卻能貼切真實傳達悲哀和苦楚, 甚至於恐懼和暴力。但要的話,她的女舞者抽煙也賣弄風情,是多麼性感,是的,性感,美感,卻又悲傷,絕望。 碧娜說過,基本上,她的舞蹈動作從來不是從腳出發,而腳步也經常不是由腿部開始, 「我們在動機中找尋動作的源頭,然後不斷地做出小舞句,並記往它們」,她也說, 「以前我因恐懼和驚慌,而以為問題是由動作開始,現在我直接從問題下手」。 正如碧娜在羅馬的一場記者會上所說,她的舞作如果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是她的作品並非是縱向的時間發展, 而是舞作繞著一個特定主題核心,由內向外生成。這個創作態度,與其說是女性創作與女體的關連暗示, 勿寧更應視為推翻傳統劇場的關鍵因素,現代劇場和後現代劇場從此走上可以區別的分水嶺, 碧娜的創作方式和態度決定了舞蹈劇場的基本氛圍和調性。 史密特提及當年碧娜被人吐口水,一路到獲得德國國家最高文化勲章, 但碧娜自己說她在創作時﹂總是充滿無法達成的畏懼」,有時也非常猶豫徬徨,幾近絕望, 這一點我們在﹂一場悲劇」的敘述文中可以讀到,碧娜要告訴我們,悲劇不是只發生在非洲, 荒蕪的大地其實便是孤寂的個人棲息所在。碧娜對舞作感到膽怯和裹足不前, 絕望地回頭在傳統芭蕾中尋找創作的可能,還記得多明尼克.梅西如何重複他的芭蕾舞動作? 他不停跳,也不停問觀眾:這樣夠了嗎?你們要再看一次嗎?再來?再來? 碧娜的作品如何產生?容我引述史密特的訪談:當然是靠編排,剛開始時只有一些問題,一些句子, 某人示範的小動作,一切都很零散,不知何時,時機便來到,「我會把一些適當的動作與別的事情組合, 如果我有了結確定的方向,我就會有更多更大的小東西,然後我再從不同的面向繼續探尋, 它從相當微小的事物開始,逐漸變來愈大。」 史密特的書以評介碧娜鮑許的創作題材和表現風格為主軸,間而帶入鮑許的編年史和創作的心路歷程, 有誰在一九七七年會想到那時風格已臻成熟的碧娜鮑許,在接著下來的卅年會引領全球舞蹈界的前衛風騷? 史密特對碧娜的成功下的結論有二個,一是她的主題是人類核心問題__恐懼和孤獨,正因如此,人類渴望被愛, 渴望被愛成為對抗恐懼的方式,而這二者之中的相生和予盾,便是碧娜舞作的原型內容。 第二個原因,是碧娜對她主題的堅持不捨,所有因之而來的衝突,她不會隨便輕輕帶過, 她堅持她對存在和社會或者美學的省思。她太堅持,以致於觀眾有時被迫面對那少人能完整揭發的主題核心。 碧娜以她那的絕對美感和編舞長才說服了觀眾。 我相信這本書不但適合碧娜迷一讀,也很適合有心暸解碧娜鮑許的觀眾, 有些初次觀看碧娜作品的人會感到震驚不解,讀過這本書,這些人應該會更清楚自己的震驚,也會對現代舞蹈有更進一步的暸解。
  • 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作者:許芳宜,林蔭庭

    許芳宜,這個被媒體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舞者, 為了追求舞蹈之夢,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與體驗, 不循常規地堅持走出自己的路。 從學生時代就脫離父親為她描繪的人生藍圖, 隻身獨闖舞者聖地紐約,吞下所有現實環境的不平等和嘲諷, 忍受離鄉背井、快樂悲傷都沒有人分享的孤寂, 這一切,都是為了跳舞。這個愛跳舞的女子,以自己的例子證明—— 敢於夢想,認真實踐,我行,你一定也行。 本書分為兩部分,「PARTⅠ:芳宜說芳宜」,許芳宜現身說法, 從小時候的舞蹈啟蒙說起,娓娓道來她的家庭、求學過程、 隻身獨闖紐約時期、影響她的師長、愛情與工作的兩難…… 跟著她的敘述,深入了解她成功背後的心情。 「PARTⅡ:他們說芳宜」則採訪了數十位藝文界、 媒體界重要人士,透過他們的眼睛來談「許芳宜」這個人, 更能體會到她的成功並非僥倖, 而是來自高度自律,以及比其他人更認真與持續不斷的努力。
  • 云门舞集与我

    作者:林怀民

    《云门舞集与我》是蜚声世界舞坛的云门舞集创始者林怀民的散文集,作者的文字与他肢体语言一样丰沛,道净对舞蹈的痴情,创业的艰辛,以及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收入文章25篇,内容包括《断简与残篇——舞蹈十五年的回想》、《现代舞蹈的滥觞——从垂死的天鹅到玛莎·葛兰姆》等。
  • 舞者(冰卷)

    作者:海岩

    金葵排除万难回到北京,并费尽周折找到了高纯,爱人终于相见,却已无法相守。金葵以保姆的身份进入高家,竭尽全力帮助高纯重新站立起来,她用满腔的爱恋与舞蹈的激情引导高纯,高纯终于找回了自信与快乐。 周欣知道了金葵与高纯的关系,但因为种种缘由产生的误会,她认为金葵只是为了高纯的钱才再次接近他,并进而将金葵辞退。高纯再次与金葵离散,病情加重,遂立下遗嘱,执意要将自己名下的财产赠给金葵。不久,一个神秘的计中计出现,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金葵已将高纯的巨额存款以及房产转至自己名下。周欣随即报警,警方也在金葵那里搜出巨额存折。高纯与金葵的感情被成功离间,金葵背上了以爱情之名贪利骗财的恶名,绝望也让高纯的生命走向油尽灯枯,伤心欲绝的周欣对金葵痛恨入骨,坚决不让金葵再与高纯见面。 纯爱蒙冤,爱人的误解令金葵心痛欲裂,她决心向高纯证明爱情的纯洁。金葵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寻找事件的真相,拨去层层迷雾,真相终于大白之时,高纯却已经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带着对金葵与舞蹈永恒的爱恋离开了人世。 伤心欲绝的金葵回到了云郎,在高纯度过少年时代的舞校做了一名舞蹈老师,而高纯继承的巨额遗产也依照高纯的遗愿,用于母校的建设与舞蹈发展事业。在高纯故居的平台上,金葵以一段双人合一的《冰火之恋》将对爱人与舞蹈的忠诚定格在天地之间。
  • 舞者(火卷)

    作者:海岩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 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在金葵的鼓动下,两人决心离开故乡,见见高纯的父亲,并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寻找共圆舞蹈梦的机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高纯父亲朋友的生命,除了父亲的名字和一张北京某俱乐部的会员卡外,他们失去了所有的线索。而到了北京他们发现,高纯父亲用了一个假名,而会员卡也没有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决定留在北京,一面工作挣钱,一面练习舞蹈。 漂在北京的生活充满艰辛,但萌动的爱情与对舞蹈的痴迷还是让两个年轻人感到充实与幸福。他们为自己的舞蹈《冰火之恋》设计了服装——冰一般纯洁的白纱裙,火一般热烈的红绸巾,并晨昏苦练,渴望有朝一日能梦想成真。 为了尽快挣足上学的费用,高纯成为一个老板的私人侦探,全天跟踪一名叫周欣的女子。一天,金葵被家人劫回云朗,深夜从家里出逃后在慌乱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竟被卖婚到山村。高纯遍寻不着金葵,后辗转打听到金葵已嫁给有钱人并出国深造。 周欣是一位颇有前途的女画家,却屈身公司做了老板的助理。在跟踪周欣的过程中,高纯发现周欣表面上与老板虚与委蛇真正的动机是为了替母亲复仇,两人不知不觉间建立了信任,在高纯的帮助下,周欣最终拿到确凿的证据举报了偷税漏税的公司,完成了母亲未竟的心愿。高纯却因此被对手致残,陷入生命垂危的困境。为筹到救高纯的钱,周欣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找到高纯的生父,但在高纯同父异母姐姐的阻挠下,高纯的财产仍掌管在姐姐手里。为了挽救高纯的生命,报答高纯的恩情,周欣毅然与瘫痪的高纯结婚,以妻子的身份获得了掌管高纯财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