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商务印书馆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作者: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 新史学

    作者:詹姆斯·哈威·鲁滨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新史学》,本书作者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学与政治学,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 俄国史(全五卷)

    作者:[俄] 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原书名为《俄国史教程》,今去掉“教程”两字纳入世界历史文库,以与其他著作相统一。本书是俄国学术著作的代表作,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唯一的一部从远古写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多卷本俄国史书。它不同于前人的著作,打破了王朝体系,突出了社会经济。全书史料丰富,条理清晰,对讲述的问题经常及时做出小结,而且叙述生动,文笔优美。对系统地研究从古代到十九世纪的俄国历史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日本文化史

    作者:家永三郎

  • 犹太文明史话

    作者:[美]伯纳德·J.巴姆伯格

    犹太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从它形成到现在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犹太教出现之前或者之后,古代世界还曾经有过其它一些宗教(如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的宗教),但它们都先后衰落、消亡了。而犹太教尽管历经劫难,却能生存下来,直到今天仍充满着活力。而且,犹太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还作出了巨大的影响。犹太教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它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起伏盛衰对犹太教本身又产生一些什么影响?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必须对犹太教的历史进行研究。本书是一本犹太教史著作,可作为研究犹太教的一项基础性作品。
  • 寻城记•杭州

    作者:田飞,李果

    该书带领读者重温发现一座城市的内涵,提出问题,居住于此,你是否真的了解这座城?匆匆游客,要看怎样的风景呢?作者带你一一解答,在城市中考古,在行走中惊喜,重新认识一座熟悉的陌生城市。作者从几个角度入手,将杭州的历史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本书就是一座闪光的路标。它是时间上的路标,从东汉华信筑塘,隋炀帝开凿运河,到吴越钱镠和宋王朝对杭城的营建;它也是空间上的路标,从南朝四百八十寺,九厢八十坊,到石库门里弄和湖畔公馆别墅群;通过这座路标,我们走进了杭城的街巷,寻访这些失落的记忆碎片,同时惊喜地发现:在失去时间感的现代的都市下,还深藏着浓厚的历史。
  • 美国史

    作者:[美]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兰迪·罗

    该书兼顾所有美国人的历史,对妇女、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拉美裔美国人和土著美国人的历史重大事件都做了论述,而且特别完整地讲述了原来是西班牙殖民地的那些地区的情况。阅读本书的读者会发现,作者们不仅对美国历史上文化、外交、经济、军事、政治、宗教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细心剪裁,使他们尽量得到体现而无赘述,而且对构成了美国历史的思想碰撞和人物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展示出一副五色斑斓的美国历史画卷。
  • 三十年战争史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

    三十年战争史,ISBN:9787100070676,作者:(德)席勒 著,沈国琴,丁建弘 译
  • 法国文明史(第一卷)

    作者:基佐(法),沅芷等译

    本书系作者根据1828—1830年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分为四卷,共四十九讲,另有各种附表,为基佐主要著作之一。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论述:法国文化的特征;五至八世纪高卢的行政组织、社会状况、异教和基督教的文学;五世纪、六世纪的宗教社会;关于灵魂性质的讨论;日耳曼人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日耳曼入侵后的高卢状况;中世纪的罗马法律和各蛮族法典的性质;六至八世纪高卢的主教团,西方僧侣的特殊性质;六至八世纪的世俗文学;墨洛温王朝的社会状况;查理曼治下高卢的精神状态;查理曼帝国的分解;法国统一的形成;封建制度的逐渐形成;封建制度下君权的性质,骑士的起源;封建制度的乡村及其人口状况、封建义务;第三等级的起源与各成分的内部组织;中世纪罗马市政府和市镇;市镇的没落及其原因。本书是研究法国历史和文明史的重要书籍。
  • 巴布尔回忆录

    作者:[印度] 巴布尔

    《巴布尔回忆录》内容简介: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97年先后分七辑印行了名著三百种。现继续编印第八辑。到1998年底出版至34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基督教简史

    作者:G.F.穆尔

    《基督教简史》内容简介:圣经考证学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恩格斯曾指出,它“达到了一个神学派别所可能做的最高限度”。正象作者在书中所介绍的,这个学派是“历史学家把用在古籍研究上的批判的原则和方法,用到了圣经上来,并把属于近代史学基本概念的发展观点,应用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的研究上。”资产阶级学者们还企图“用历史方法,解决整个宗教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穆尔是采取了这种态度来写《基督教简史》的。
  • 中国疆域沿革史

    作者:顾颉刚,史念海

    本书是1938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的一个分册。本书记叙了中国自传说中之黄帝始,就出现了疆域区划的痕迹;夏代的疆域就有一定范围,西到华阴,东到济水上流、北至今山西长治县、南至今河南西部;其中重点记叙了殷商、西周、春秋列国、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晋、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直到民国成立初年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还附有31个表和27幅地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绩 第三章 夏民族之历史传说及其活动范围 第一节 大禹治水分州之传说 第二节 从夷夏交争与少康中兴等传说中观察夏代中世之疆域 第三节 晚夏之疆域范围 第四章 殷商民族之来源及其活动区域 第一节 殷商民族起于东方说 第二节 殷商之建都与迁都 第三节 殷代之势力范围与其征伐所及 第五章 西周之疆域范围及东周王畿之区域 第一节 周民族起于西方及其东侵 第二节 周灭殷后之东方封国 第三节 周室之东迁及东周王畿之疆域 第六章 春秋列国疆域概述 第一节 春秋时期华夏之疆域 第二节 春秋时夷蛮戎狄之分布 第三节 春秋时代诸侯之互相吞并及夷狄之同化 第七章 战国疆域变迁概述 第一节 战国之形势 第二节 战国时华夏疆域之扩张及民族之同化 第三节 郡县之起源 第八章 先秦人士之区划地域观念 第一节 九州说及大九州说 第二节 十二州说 第三节 畿服说 第九章 嬴秦统一后之疆域 第一节 六国之灭亡及秦之统一 第二节 秦郡考略 第三节 长城 第十章 西汉疆域概述 第一节 汉初之封建制度 第二节 西汉之郡国区划及其制度 第三节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第四节 西汉对外疆土之扩张 第十一章 新莽改制后之疆域 第十二章 东汉复兴后之疆域 第一节 东汉初年郡国之省并 第二节 两汉地理制度之比较与其疆域之消长 第三节 汉末九州制之复兴 第十三章 三国鼎峙中之疆域 第一节 曹魏之疆域 第二节 蜀汉之疆域 第三节 吴之疆域 第四节 三国时之地方制度与特殊制度 第五节 三国时北边汉族之南徒与南蛮山越之征服 第十四章 西晋统一后之疆域及其地方制度 第十五章 东晋南北朝疆域概述 第一节 五胡乱华及汉族之南迁 第二节 侨州郡县制度之建立 第三节 江左诸朝疆域之变迁 第四节 北魏周齐疆域之分合 第五节 南北朝时代地方制度之沿革及其紊乱 第十六章 隋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隋代疆域之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运河 第十七章 唐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唐代疆域之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府制之确立及其种类 第三节 节度使区域之建置 第四节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节 唐代疆域之扩张及羁縻州县之建置 第十八章 五代割据时期疆域概述 第一节 五代递嬗期间中原疆域之演变 第二节 十国之割据与此期疆域之变迁 第十九章 宋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北宋之疆域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宋室南渡后之疆域 第三节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章 辽国疆域概述 第二十一章 金源疆域概述 第二十二章 元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元初领土之扩张及四大汗国之建立 第二节 元代中国本部之疆域区划与其制度 第三节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章 明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明初布政使司之建置及其疆域区划 第二节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节 都司卫所之分布 第四节 明代九边之建置及边墙之修筑 第二十四章 清代疆域概述 第一节 未入关前之满清 第二节 清代行省之区划 第三节 蒙藏底定后之四方藩属 第四节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节 清代西南土司制度 第二十五章 鸦片战后疆土之丧失 第二十六章 民国成立后疆域区划及制度之改革 重 排 本 前 言 六十年前,商务印书馆创编《中国文化史丛书》,独辟新径,分门别类,各为撰述,既显示当年学术思潮和学人治学风格,亦发扬中国固有文化,为功至巨。故发刊伊始,即已蜚声士林,见誉人口。迄至今日,犹受人称道,盖有由也。 丛书之中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请顾颉刚先生撰述。顾先生慨然应允,然以诸务萦身,无暇执笔,要我先为搜集材料及起草。1934年禹贡学会初创,翌年得张石公(国淦)先生捐赠房舍,作为会址。顾先生邀我先期移居禹贡学会之内,以便着手进行工作。 当时正是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凌日甚一日,东北三省早已沦陷,其锋芒及于山海关内,北京(当时称北平)势同前线,几有不可终日之势。顾先生曾感慨地说:“吾人处于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故承应撰著此书,实有深意。顾先生一再指出,必须详细论述疆域损益及其演变踪迹,借以使国人具知创造祖国山河之匪易,寸土皆应珍视,不能今其轻易沦丧,这不仅是口头的指示,而且在书中开篇明白写入。 顾先生上述指示,实为本书框架轮廓,大纲目录即依此制定。目录中特设《明代长城和九边》、《清代后期失地》等章节,亦有所指。论述历代疆域,涉及许多具体地名,若一一备举,悉以入于文内,显得繁琐累赘。顾先生又指示,应分别列成表格,既清眉目,亦可少占篇幅。顾先生还指示,讲地理不能不用地图,讲现代地理如此,讲沿革地理更不能舍之不用。根据这个指示,书中先后列表31个,附图27幅。 以前我在大学学习时,曾听过谭其骧先生讲授《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的课程。谭先生很会讲课,上课时只带一些卡片,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既不发讲义,也不绘制地图和表格,学生只是听讲记笔记。在起草中,我翻阅过我所记笔记,由于和顾先生的指示以及写作要求差距较大,很难配合。特别是顾先生在本书目录开端绪论之后,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已有的成绩”一章,笔记中无此内容可资参考,而疆域沿革之学有其历史渊源,历代学人咸有撰著,非一朝一代史事,起草此章要遍览前哲时贤的著述,我深感难于措手。这些情形,我皆曾坦率地向顾先生谈过。顾先生鼓励我从头学起,而且给我一年多的时间,作为我在禹贡学会的工作。在这不很长的时间里,我只好埋头苦读,翻检有关图书。这使我能博览和参考古今许多学者的著述和学说,不囿于一家之言。在苦读中,时时得到顾先生的指点,又不时和当时在禹贡学会工作的韩儒林、童书业、张维华诸先生共同研讨,使我得到不少进益。在起草工作中也曾征询过诸先生的论点和意见,其中尤以童书业先生的为多,但都没有注出他们的大名,因为都仅是口头的谈论,不是著作,无从为之注出。 总的说来,全书的框架轮廓以及大纲目录都有顾先生的指示,有规矩可依,所谓起草工作只是就章节题目做文章,看起来似乎不会很费力,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吃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已有的成绩”一章外,由于这本书以论述历代疆域变迁为主,旧日所谓正史大都有《地理志》或《郡国志》,就是有缺的,后来也有人为之补撰,可以据以论述,不过有些志中也还有若干问题,前代学人于此都有论述,这就不能不多事翻检,博采众议,斟酌取舍。又在此书撰写之前,顾先生曾经著有《两汉州制考》,对于《汉书·地理志》的讹误有所校订。既已创立规矩,就须一律踵行。再有疆域规划时有变迁,历年既久,其间自多增并损益,而改朝换代之后,改易更多,尤其是接近边地各处,又时有盈亏。凡此种种,皆须一一董理,方不至有所讹误。更为繁琐的则为图表的制定清绘。前代学人于此颇著功力,成果累累,但仍有不甚确切之处,需要考订,而且要与现代地名对照,自不能不再下功夫,逐一为之查勘。因此,以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全书起草,极为紧张。但是经过这次锻炼,使我能够深入其中仔细钻研,今日能够稍有过进,确实是由顾先生谆谆的教导,为我奠定治学的基础,这是我没齿难忘的。 此书自出版迄今已六十年,本来已是往事一宗,无烦再为道及。现在商务印书馆决定重印,因就回忆所及,略述当年起草过程,亦雪泥鸿爪的微意。当年顾先生承应撰著此书,如前所说,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日甚一日,其时国力衰弱,难于阻遏强敌,故欲借此书以昭告国人,不使大好河山继续沦陷。现在国力日强,国运鼎盛,边圉安谧,民康物阜,与六十年前迥然不同。顾先生在天之灵亦当为之欣慰无已也。 史念海谨述 1998年2月
  • 风俗论(下册)

    作者:伏尔泰

    《风俗论》(下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这《风俗论》(下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风俗论》(下册)的一句话来说这《风俗论》(下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

    作者:(法) 费弗尔

    费弗尔的代表作,也是心态史学的经典之作,分析了拉伯雷时代的群体心理的历史。费弗尔的名著《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致力于历史学与集体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探索。在《16世纪的无信仰问题》中,费弗尔力图表明在拉伯雷所处的时代,看起来好像与现代人极为接近,但其实却是相当遥远的,而这是由于心态器具上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由此观之,费弗尔的心态史研究乃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并以长时段的历史时间作为其历史观察的主体架构,强调心态本身的不易变动性。
  • 风俗论(中册)

    作者:伏尔泰

    《风俗论(中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风俗论(中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风俗论(中册)》的一句话来说《风俗论(中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罗马史(第三卷)

    作者:[德] 特奥多尔·蒙森

    《罗马史》是蒙森卷册繁帙的巨著,国内至今没有全译本。瑞典文学院授予蒙森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理由是由于他里程碑著作《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形象丰富,生动且值得记忆。变幻跌宕的战事,优美如画的描绘,晚年陷入精神失常而苦闷之至的该约·马略,迟疑不决的庞培将军,在阿尔卑斯山以及在扎马抗击大西庇阿的汉尼拔,读者心中的罗马史充满了这众多形象。蒙森用熟练的语言技巧,配以充满自信的学术知识,使罗马生动地跃动于读者面前。本书该套书的第三卷,也是首次在国内与读者见面。
  • 西域考古记

    作者:[英]斯坦因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域考古记》是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作者:[英]E.H.卡尔

    作者E.H.卡尔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该书包括绪论、历史现状分析和地图插图,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强制时期:联盟国家(1920--1924),讲述了法国和它的盟国,战败中的德国,欧洲的其他风暴中心;第二部分,和解时期:国际联盟(1924—1930),讲述了和平的基础,全盛时期的国际联盟,反战运动;第三部分,危机时期:回到强权政治(1930--1933),讲述了经济崩溃,远东危机,裁军会议;第四部分,德国的重新崛起:条约体系的终结(1933--1939),讲述了纳粹革命,毁约,欧洲以外的世界和战争重新开始。
  •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作者:汤普逊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上)作者汤普逊,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 古代社会(上下)

    作者:[美]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