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商务印书馆

  • 逻辑学(上卷)

    作者:黑格尔,杨一之

    逻辑学(上),ISBN:9787100011457,作者:(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
  • 政治中的人性

    作者:〔英〕格雷厄姆·沃拉斯

    《政治中的人性》内容简介:经常有人要求我推荐一份关于政治心理学的书目。我认为,在该门科学的现阶段,政治家根据其切身经验阅读那些不专门涉足政治的心理学论文获得的好处,要胜于从阅读实用政治心理学文献着手。然而,非政治家的读者将会发现已故G.塔德先生的著作,尤其是《舆论和民众》和《模仿的规则》两书以及1908年7月号《社会学评论》所载w.特罗特先生《群居本能》一文中引用的书详尽论述了一些要点。
  • 马氏文通

    作者:马建忠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可还是值得一读。它是我国第一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可是我说值得一读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把它当作考古学标本向读者推荐的。我推荐它是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它学到些东西。 首先,《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比它后出来的讲古汉语语法的书好像还没有一本里边的例句有它的多。这些例句里边有不少,作者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就是现在也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分析。但是《文通》把它们摆了出来,而后出的书,包括我自己的,却把它们藏起来了。也许,为了教学的方便,不能不这样做,但是对于这门科学的进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其次,《文通》的作者不以分类和举例为满足,他要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都是《文通》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的。又如吾、我、予、余用法的异同,尔、汝、若、而用法的异同,作者都尽可能加以分辨。有时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也不放过,例如他说:“吾、我、予之为偏次也,概无之字为间,而余字有之,故特表之。”尽管这些规律不见得概括得很周到,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又其次,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例如他说:“偏正两次之间,之字参否无常。惟语欲其偶,便于口诵,故偏正两奇,合之为偶者,则不参之字。凡正次欲求醒目者,概参之字。”又如:“樊哙传,《史记》云:‘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汉书》云:‘东攻秦军尸乡,南攻秦军于犨。’曰‘尸’曰‘犨’,两地名皆单字,皆加于字以足之;至‘尸乡’,则双字矣,不加于字者,殆为此耶?”又如:“凡外动字之转词记其行之所赖用者,则介以以字。置先动字者常也,盖必有所赖用而后其行乃发,故先之。《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诸句,其转词皆介以字。又若《尽心上》:‘附之以韩魏之家’……诸句,转词介以以字置于止词之后者,盖止词概为代字,而转词又皆长于止词,句意未絶耳。”又如:“《孟子•滕文公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于义当云‘梓匠轮舆之志……’,用其字,所以缓其气也。”这样的话,全书很多。语法和修辞是邻近的学科。把语法和修辞分开,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把语法和修辞打通,有利于作文的教学。后者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晚近许多学者所倡导,在这件事情上,《文通》可算是有承先启后之功。 《马氏文通》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它用“字”表示汉字和语词两个意义,它把皆、众、具、悉、徧、都、咸都归入代词,等等。这些都容易看出来,也可以不算大毛病。对读者说来,主要缺点有两个。第一,《文通》分析句子成分,既有“起词、止词、表词、转词”这一套,又有“主次、宾次、偏次、同次”这一套,体系殊欠分明,论述自难清晰。第二,“句”和“读”轇轕不清,虽经何容(《中国文法论》作者)爬梳,其间仍多疑义,只要细读卷一和卷十所列整段文字所加句、读,就知道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闹清楚。 至于书中取例不分时代,论述自然笼统,那当然是不够科学。可要是想到在《文通》问世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也还没有比它前进多少,那末,我们就更应该多要求自己而少责备《文通》的作者了。
  • 有闲阶级论

    作者:[美] 凡勃伦

    本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 法学总论

    作者:[罗马] 查士丁尼

    《法学总论》是《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三部分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它是当时的罗马法学家根据查士丁尼的要求编写的,因此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它融会了罗马法的全部基本原理,是罗马法的精髓;第二、条理清楚,概念明确;第三、文字浅显,易于阅读;第四、内容翔实,包括了民法的各个方面。所以,查士丁尼对它十分重视,认为它是“包括全部法学的基本原理”,是学习罗马法的主要教科书。
  • 人类理解论(上下)

    作者:[英]洛克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书从1671年写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人类理解论”这一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洛克作为唯物主义路线上的一个哲学家是西方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判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天赋观念”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天赋实践原则”这样一个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即认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不过,洛克在经验论上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是妥协的一样。所以他的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被唯心主义者(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曲。 本书的汉文译本早由本馆出版过,现在经原译者对照原文重加修改、校订,交由本馆出版。
  • 政府论(上篇)

    作者:[英] 洛克

    第一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第三章 论亚当由于为神所创造而享有主权 第四章 论亚当由于神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八节) 第五章 论亚当由于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第六章 论亚当由于父亲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作为统治权的共同根源 第八章 论亚当的最高君主统治权的转移 第九章 论从亚当承袭下来的君主制 第十章 论亚当的君权的继承者 第十一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
  • 纽约客随感录

    作者:董鼎山

    《纽约客随感录》精选收录了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随笔和文学评论。文章有的批评或引介西方文学作品及文坛翘楚,如对V.S.奈保尔和诺曼·梅勒的生平轶事的全面描摹;或借文学作品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予以毫不客气的披露,如批评CIA笨拙无能、曝光戴安娜悲剧内情、揭露君特·格拉斯的纳粹隐私等;或故旧忆往和评议世情,如对弟弟董鼎山,以及故交巴金、英若诚的回忆。 董先生文笔轻松雅致、准确精到,议论辛辣、直逼事件核心,文章读过,他的形象仿佛已由作家变为记者——似乎总是亲临其境地采写到最吸引眼球的素材。对于国内读者而言,《纽约客随感录》内容新鲜而精彩,兼顾可读性与资料性,同时也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优秀外国文艺作品。
  • 哈佛遗墨(修订本)

    作者:杨联陞,蒋力 编

    著名汉学家杨联陞先生言其治学如开“杂货铺”,本书即为其“杂货”诗文集。书中主要收录杨联陞学术随笔与诗歌联语:追怀忆旧,记叙其与赵元任、陈寅恪、萧公权的往来论学;评骘学术,精选其为胡适、孟森、余英时撰写的序跋书评;诗歌唱和,辑录其与台静农、张充和、吉川幸次郎的友声回响;从而全面展现这位海外汉学家的学术意趣与情怀。
  • 吃货辞典

    作者:崔岱远

    饮食,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它最牢固,也最顽强。当你回味着那些酸甜苦辣,往往更为留恋吃东西时的某种意境和心绪。萦绕于心头的滋味,隐匿着属于自己的甘香或苦涩,人世间是无法买到的。于是有了这本活色生香的“辞典”,为那些销魂于碗筷之间的“吃货”。 《吃货辞典》以八十多篇精致散文介绍了中国天南地北的几百道大菜小吃,无论是在家吃个舒坦,街边吃着随意,还是上饭店吃个名气,都饱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情。 全书配有近百幅手绘插画,着眼于美食的各种细节,连筷子都各不相同,深藏着关于美味的幽默表达,与读者一起去寻味。
  • 蔷薇园

    作者:[波斯]萨迪

    《蔷薇园》为伊斯兰教劝谕性的故事诗集,写了各地奇闻、圣人训谕、故事诗歌、帝王言行,以及作者萨迪本人的部分宝贵的生活经验。《蔷薇园》数百年来广传于世界各地,被译为几十种语言,是穆斯林修身养性的必读著作;而作者萨迪则为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该书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作者:钱锺书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有《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学术著作,小说《围城》、散文集《人•兽•鬼》等文学作品。 钱锺书先生酷爱读书,一生用于读书的时间远多于写作,且每读一书必作笔记。完全可以说,业已出版的钱先生的著述只显露了他的学问之冰山一角,更丰富的宝藏是在尚未付梓的读书笔记里。这些笔记的手稿由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妥善保存至今,手稿共分三部分,即《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既反映了一个伟大学者的阅读和研究历程,也是一个精华荟萃的思想宝库,宛如一座体现了钱先生个性的特别的图书馆。商务印书馆本着对文化积累和文物保护的责任心,决定将这些读书笔记分三批陆续出版。其中由钱先生手写的笔记一律影印出版,将其原貌公诸于世。
  • 人性论(上下)

    作者:[英]休谟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 政治学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本书是作者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
  • 斯宾诺莎书信集

    作者: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书信集》在消除一些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过分夸大的理解方面也起了明显的纠正作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其“规定就是否定”的理解。众所周知,黑格尔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想(与广延相对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 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全二册)

    作者:[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

  •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作者:[法]卢梭

    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比他同时代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百科全书派人物,更富有激进性。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卢梭此书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同是18世纪中辩证法的杰作。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 本书1755年出版后,很快就有了两种德文译本。1756年和1761年又有了两种英文译本。1770年有了俄文译本。在我国,直到解放以后才有了两种译本。一是1957年吴绪译,三联书店出版,自1959年改由本馆出版的本子。这个本子是根据1915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卢梭政治著作集》译出。另一是1958年李常山译,东林校,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本子,译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个本子是根据法国巴黎社会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勒赛克尔评注的版本译出,其中除了评注以外,还收有勒赛克尔所撰《让-雅克·卢梭》一文,对卢梭的生平、著作和思想有较详细的介绍。1962年,我馆商得法律出版社的同意,借用该社原纸型予以重印发行,并于1982年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由于李常山译本因故不再出版,我们特约请李平沤先生重译此书。 李平沤译本是根据巴黎伽里玛出版社1985年本译出,书名按照法文原名译作“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正文后面附有卢梭针对伏尔泰、费罗波里斯和一位博物学家对他这本书的批评所作的回答。
  • 树的秘密生活

    作者:[英]科林·塔奇

    我们常以严肃甚至枯燥为特征看待科学著作,而本书不仅知识严谨,探究深刻,而且文笔抒情,发生在大自然间的小故事起伏跌宕,对自然的真爱流露笔尖,读起来既像科学论著又像浪漫诗文。——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 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追本溯源树的进化,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描绘树的遥远过去和现今分布。不仅可供学者参考,更能满足普通读者的好奇心。——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整合生物学》杂志主编刘春明 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文笔饱蘸激情和科学活力,读起来欣欣然。塔奇的作品总是充满温情和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任何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都会喜爱《树的秘密生活》。我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向朋友们朗读整段的内容。——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榜 精彩!无价而且及时。塔奇是令人梦寐以求的导师。——英国《每日邮报》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性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能指望的。还是让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中的朋友来了解它们,欣赏它们,并怀着息息相依的感情对待它们,因为这是我们持久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持久存在的基础。有人心甘情愿写了一本关于树的书,告诉我们许多它们的,以及我们和它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翻开来阅读。 这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在书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树木,以及树木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本书所讲述的科学不像通常的那样,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大加歌颂,而是真正体现了一种尊重的精神。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

    作者: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印书馆创于1897年,迄今已经有112年历史,以出版语言类工具书及社科学术图书为特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自1982年出版第一辑50种书到现在,已出版十辑400种,这套丛书将国外丰富精深的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开阔了几代读者的视野,滋养了几代学人的情操,曾被国家领导人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 为向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建国六十周年致贺,商务印书馆特别制作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集合1~10辑的绝大多数作品,另选新出版的第11辑的十余种,组成400种,整套限量发行,并附有收藏证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制作精良,装帧考究。丛书采用软精装大32开,外封设计精致典雅,内文版式简洁大方。两层封面强调品味:里层硬封为白卡纸,外层护封则采用专为本套图书定制的珠光特种纸、专色墨以及精细的烫银勾边工艺,处处细节体现别致尊贵。 近二十年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经在学界享有盛誉,很多学者渴望收藏全套丛书,以整套收藏为荣。但由于时间跨度久远,很多珍贵的图书难以寻觅,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一套完整的名著。此次珍藏本整体亮相,给广大学人提供了一个整体收藏的良机。 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和高校师生而言,汉译名著珍藏本是案头必备参考书,是了解西方思想精髓的知识宝库;对于图书馆、资料室而言,汉译名著珍藏本是馆藏必不可少的图书;对于热爱读书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汉译名著珍藏本体现了收藏者的独特品位,也对子孙后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谓书香传世,笔墨流芳,汉译名著珍藏本无疑是给子孙后代的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每套书均配有一份收藏证书,购书者请及时与客服人员联系索取证书。
  • 判断力批判

    作者:[德]康德

    本书为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中译本分上下卷出版,上卷包括导论和审美判断力的批判,表述美学思想;下卷是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把审美和道德联系起来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