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歌

  • 我纷纷的情欲

    作者:木心

    《我纷纷的情欲》是木心的诗集。
  • 追忆

    作者:(美)宇文所安

    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的焦虑;更体现了“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全书不按年代排序,也不求分类阐述,作者通过新颖独到而又论证充分的阐述与分析力图为我们建构一个一追忆的殿堂:“诗、物、景划出了一块空间,往昔通过这块空间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 失败之书

    作者:北岛

    《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
  • 唐诗鉴赏辞典

    作者: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旨在介绍唐诗之精华。它搜集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余篇作品,出自大家、名家之手,流传万口的名篇,固然都在网罗之列;同时,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同时,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 《唐诗鉴赏辞典》约请国内古典文学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撰写赏析文章,文后均有署名。对诗的理解、分析,当力求正确,但从来诗无达诂,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容许有不同见解。附带要说明的是:唐诗版本流传较多,常有异文,本书择善而从。除必要时在释文中略作交代外,一般不作校勘说明。
  • 席慕容诗集

    作者:席慕蓉

  • 在黑暗的河流上

    作者:席慕蓉

    当灯火逐盏熄灭,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听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 时间的玫瑰

    作者:北岛

    作者北岛用“诗歌传记”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20世纪最为辉煌的诗歌时代——“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洛尔加、曼德尔施塔姆、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特朗斯特罗默、艾基、狄兰·托马斯。这些诗人也是北岛最喜欢和热爱的。用平等、理性的眼光,雕琢20世纪的“黄金时代”。一种完全出自个人思想,又完全超越个人思想范畴,面对诗歌与历史的理性思想。 在手法上,作者把诗、诗歌和时代有力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谈到人的文论创作,在整个过程中,北岛再现了诗人的生平、时代。“我采用的是一种复杂的文体,很难归类,依我看,这和现代诗歌的复杂性,和个人代和作品,也分析了外诗中译面对的困局和荒诞,迫使读者直视文化穿越的可能和不可能与时代、经验与形式、苦难与想象间的复杂性有关。”
  • 纳兰容若词传

    作者:夏如意,毛晓雯,苏缨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之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北宋卷)》: 容若对历代诗词名篇多有评述,以他自己的眼光筛选并议论前辈们最顶尖的作品,从不曾人云亦云、随声俯仰。 容若的点评,大多只是寥寥几笔,甚至只有三四个字,并不像一些前辈评论家那样把这当成一件工作或是一种事业,似乎也没有结集出版、流传于世的意思,倒更像是自己读书时随手作的笔记,话都是对自己说的,不加修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评选既不用考虑世俗的口味,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论,更不会形成什么成体系的文艺理论。 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顾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独,并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后不多的解人之一。
  • 北岛诗歌集

    作者: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动荡不安的世界里,诗人的喊声永远是最响亮的,他们的眼睛如锐利的手术刀剥去了世俗的外衣,直入世间万物的本质。
  • 既见君子

    作者:张定浩(waits)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 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陈婉俊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博引旁征,字梳句栉,对今天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春天责备

    作者:周云蓬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 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做见证。
  • 青灯

    作者:北岛

    《青灯》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 诗经

    作者:孔丘 编订

    这本《诗经》收录全部305篇,每篇诗歌都配有相应的解释及译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 顾城的诗

    作者:顾城

    《顾城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黑眼睛》的再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删节和补充。其中有些诗是第一次发表。突出了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特点,稍兼顾全面。编排上基本上按照写作年月,但又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以利阅读诗感的连贯。
  • 海子的诗

    作者:海子

    本书收录了已故诗人海子的诗作精华,其诗以独特的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从这些诗中反映出诗人那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 英国诗史

    作者:王佐良

    关于怎样写外国文学史,曾经几次有所议论,这里只扼要重述几点主要想法:要有中国观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叙述为主;要有一个总的骨架;要有可读性。 也许还可加上一点,即要有鲜明个性。就本书而言,作者让自己努力做到的是:第一,在选材和立论方面,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第二,要使读者多少体会到一点英国诗的特点,为此作者选用了大量译诗,在阐释时也尽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地位,说出切身感受。 古英语、中古英语都同近代英语相差很大,特别是古英语更大,但又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只不过中间经过若干次不同民族语言的冲突、融合和演进,才出现每一时期的主导语言:三种西日耳曼语形成的古英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相结合的中古英语以及吸收更广但又以英格兰东南部方言为基础而进行标准化的近代英语。在这过程里,英语从一个岛国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古英语与中古英语各有不同的诗风和诗律,近代英语诗兼取两者之长而又有所侧重,同时又吸取欧洲大陆以及晚近美国的诗歌精华,进行创新,使得英国能有一种特色鲜明、大诗人迭出的韵文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被逼得上山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19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它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取得了新的活力,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所受的基督教影响又是贯穿整个英语诗歌三个时期四种文化的一个精神因素,到了现代才有所减弱。
  • 浮士德

    作者:[德]歌德

    在广阔的天庭,上帝正在召见群臣,仙官侍立左右。三仙长出位,以宇宙的浩瀚,变化的无穷景象,颂扬上帝造化万物的丰功伟绩。
  • 现代诗100首(红卷)

    作者:蔡天新

    《现代诗100首》(红卷)是丛书中的一本,本套丛书的主编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备的学者、周游世界的诗人,由他参与并约请十位国内享有盛誉的诗人兼翻译家,精心挑选、评注了二百首诗歌,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囊括了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纽约派、自白派等众多诗歌流派,涵盖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的诗歌版图。值得一提的是,评注者均为年轻一代热心于译介外国诗歌的当代著名诗人,他们是:黄灿然、西川、王家新、张曙光、汪剑钊、树才、桑克、胡旭东、周瓒、赵霞、蔡天新,其中有八位还是大学和研究院的教授或副教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成了诗人们的一项民意测验,例如,大多数入选诗人的作品都只有一首,而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则多达七首。
  • 苇间风

    作者:叶芝

    《苇间风》是一部爱的诗集,它由80首诗歌组成,是从叶芝1 889年到1 939年十二部诗集中精选而出的。所选诗歌有的节奏低缓,犹如一曲从长巷里飘出的大提琴曲;有的明亮欢快,宛如爱尔兰草原上一曲优美的风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