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歌

  • 张枣诗文集

    作者:张枣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 梅花便落了下来”

    ● 张枣逝世十一周年后,迄今全部诗文首次结集

    ● 全新收录张枣书信、佚作等大量珍贵文字

    ● 附《张枣年谱简编》,可做张枣研究重要材料

    ——————————

    诗人张枣迄今发现的全部诗文,共五卷:《诗歌卷》《诗论卷1·现代 性的追寻》《诗论卷2·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卷》《译作卷》。


    《诗歌卷》:迄今发现的张枣诗作全收录,包括近年新发现的《拉丁黑门》《北京城的碎片》等13首首版《张枣的诗》中未收录的新诗;

    《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张枣在留德期间的博士论文,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

    《诗论卷2·讲稿随笔》:收录张枣的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极其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数万字,以及《雪花》等数篇短文;

    《书信访谈卷》:张枣书信内容首次出版,萃集张枣写给友人、同行和学生的六十余通信件,收信人均为当年书信的背景和缘由作了笺释;

    《译作卷》:张枣的译诗、译文合集,卷末附有编者颜炼军编纂的《张枣年谱简编》。

  • 李金发诗全编

    作者:李金发

    ● 李金发诗作首次集结,中国象征派诗歌研究的“参考书”

    ● 纪念中国象征派诗歌开创者李金发诞辰120周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丰碑,备受蔡元培、朱自清、谢冕等名家推崇

    ● 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宜宾学院等知名教授历时近30年汇编,搜集齐全、校勘精细、注释确当、史料翔实

    ——————————

    《李金发诗全编》汇集了李金发自20世纪20年代从事创作以来的全部诗歌作品,其中包括《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异国情调·诗》《集外诗汇编》等等,附录收录李金发搜集整理的578节民歌《岭东恋歌》及陈厚诚教授整理撰写的《李金发年谱简编》。同时,编者为本书添加大量注释,既有外文词汇的鉴别、勘误和翻译,也有流传与发展过程中李诗字词变化的考证与校正。

    除诗歌作品外,本书还收录了李金发各个时期的生活照,具有搜集齐全、校勘精细、注释确当、史料翔实等特点,堪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现代翻译史、中西文学交流史等领域的第一手资料。

    ——————————

    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刻画臣能为。

    ——蔡元培

    留法的李金发氏又是一支异军……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著瞧。这就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

    ——朱自清

    他是促进东西方诗风交流的积极参与者,他的工作与“五四”前后那些向着西方的盗火者的业绩一起,被记载在中国新诗史上,不会也不该被遗忘。

    ——谢冕

  • 沙拉纪念日

    作者:〔日〕俵万智

    ◆「恋爱版」的石川啄木,400余首情诗短歌,定格生活里纤细而甜蜜的瞬间

    ◆ 日本首印3000册,半年畅销280万册!30年前旧版绝版多年,终于再次与读者相见

    ◆ 捂住嘴巴, 从眼睛里跑出的喜欢,"天才歌人"俵万智的温暖代表作

    ◆ 角川短歌赏、现代歌人协会赏、紫式部文学赏

    ◆ 封面由亚洲知名设计师孙晓曦亲自操刀,独具匠心的文艺左翻页设计,珊瑚橘色手写英文搭配纯白色封面,尽显诗歌的温度与唯美

    跟你一起吃三百日元的寿司

    居然品出无上美味

    这一定是恋爱的滋味

    《沙拉纪念日》(サラダ記念日)是日本天才诗人俵万智(Tawara Machi)于1987年5月出版的三行情诗短歌集,定格生活里纤细而甜蜜的瞬间。当时俵万智仅仅26岁,日本首次印刷3000册,仅半年创下狂销280万册的惊人记录,夺下日本文坛最受瞩目的第32回角川短歌赏。

    俵万智打破历来短歌常规用词,以柔软自在的现代口语写就,一转语风,成为日本短歌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沙拉纪念日》融合了古典诗的形式与现代诗的韵味,将生活中细微的小动作,常被人忽略的小事物,其间包括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对爱与被爱的犹豫、以及朋友间的随性交谈等等,寥寥三行,纸短情长。一行行扣人心弦的优美诗篇,温暖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清新像山间的一泓泉水,温暖治愈。

    本版装帧设计由亚洲知名设计师孙晓曦亲自操刀,采用文艺的左翻页设计,将珊瑚橘色手写英文与纯白色封面作为主色调,书名设计还原手工刻印效果,尽显诗歌的温度与唯美。内文长短句错落有致,如短歌的韵律一般起起伏伏,悠扬动人。

  • 诗人X

    作者:[美]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

    15岁的苏美拉是一个既普通又惹眼的多米尼加女孩,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在最普通的高中念书,却因为火辣的身材经常受到同学的注目。她也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对于成长的困惑和家人的要求从来都是默默承受。由于和母亲关系的日益僵化,她开始将自己的内心写成一首首诗,并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找到释放自己内心声音的出口,也在外界的种种“质疑”中找到完整的自己……

  • 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

    作者:[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叶芝以来爱尔兰最重要诗人

    ☆希尼亲自编辑、精选,毕生文学精华,现当代诗学集大成之作

    ☆知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 全新修订版

    “像花了很多光年从远方而来,又要花很多光年才能抵达的星光”

    ◎ 内容简介

    《希尼三十年文选》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已出版文论集《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和《写作的地点》中的精华文章,以及此前从未正式出版过的经典作品,包括一些正式的文学演讲、对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极具 启发性的文学评论,是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为爱尔兰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及著名的诗学专家,希尼在这里对众多欧美现当代杰出诗人做了非常深入透彻的分析。他们是叶芝、彭斯、华兹华斯、菲利普·拉金、伊丽莎白·毕晓普、奥登、米沃什、布罗茨基等等。

    无论是自传性的、主题性的,还是批评性的文章,希尼这样描述,“这些文章结集在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反复思考的中心问题:一个诗人应如何适当地生活和写作?他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地方、他的文学传承和他的当代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媒体推荐

    谢默斯·希尼的作品有一种抒情美,并含有伦理的深度,它使日常令人惊奇的事和生动的经历得以升华。——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卫报》

    如果想要弄明白诗作之于诗意的关系,希尼的文章必不可少。——《文学评论》

  • 灰烬的光辉

    作者:[德]保罗·策兰

    集结保罗·策兰近400篇诗作、散文、书信精华,翻译家王家新30年心血译作

    20世纪最重要、卓异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经典重磅作品

    纯粹译丛之“王家新译文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约360首诗作从策兰一生十余种诗集中选译,全面体现了策兰一生不同阶段的创作。作为“奥斯威辛”的幸存者、流亡者和天才诗人,策兰的诗既深刻见证了犹太民族的苦难,体现了时代“内在的绞痛”,又以其卓异的“晚期风格”,把现代诗歌的艺术探索推向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境地。本书的译者长序全面介绍了策兰的生平和创作,揭示了策兰一生的精神和艺术历程及对我们时代的启示;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傍晚降雨

    作者:吕德安

    汉语诗歌的沉潜之作,倾心于微物之神

    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吕德安四十年诗歌创作集粹

    “有谁像我这样躺卧在天空下,起伏着,像尘土。”

    【编辑推荐】

    被称为“中国的弗罗斯特”,吕德安40年诗歌生涯的全面文献性总结,由诗人亲自编选的诗歌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吕德安从1979到2019四十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年代分为四辑,并特别收录吕德安的长诗若干作一辑,书末特附吕德安创作履历表,可以说是对诗人吕德安创作生涯的一次较全面的文献性总结。

    如果说诗是可分享的秘密,那么抒情性则是这些诗作一以贯之的内在出处,也是催生这些富有情感的写作的伦理焦点。吕德安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他笔下那些简单的事物,石头、大海、光和大地都成为一种孑然独立的纯然存在。吕德安拥有一种驭繁为简的能力,在他的诗歌中,技巧和真诚达成高度的融洽,字里行间由内而外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他人荐语】

    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入围评语

    我们终于可以面对几位如大树般临风独立的,具有明确的风格和石头一样沉重的文本的诗人了。在这里我指的是吕德安。——于坚

    吕德安是一个“向后寻找理想的人”。——韩东

  • 安妮·卡森诗选

    作者:[加] 安妮·卡森

    假如散文是一座房子,诗歌就是那火燎全身飞速穿堂而过的人。

    ——安妮•卡森

    ◎ “在世诸天才之一”(哈罗德•布鲁姆),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在世诗人之一

    ★ 深受哈罗德•布鲁姆、桑塔格、翁达杰、艾丽斯•门罗、托宾推崇

    ★ “智慧作家”,承继艾米丽•勃朗特和艾米丽•狄金森之后的诗学传统

    ★ 当代古典造诣最为深厚的诗人、古典学教授、萨福残篇断章的当世译者、跨界艺术家,活跃在艺术圈和戏剧舞台。

    ◎ 为什么读安妮•卡森,而非其他一千个仍在写作的诗人?

    ★ 刻意打破传统思路的天才作家,善于引用典故,以幽微的情感、冷凝的观察和简约的笔触创作出具有实验性、艺术性、极富神秘感的作品。

    ★ 永远都在盒子外思考,诗学创作走得很远,从不循规蹈矩。将诗歌、日记、历史、纪实和小说等以零碎材料和拼贴文本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是当今女性书写和篡改“正典”的颠覆方式。

    ★ 血液里流淌着古典与哲学的基因,有不落俗套的超凡诗境。在她的作品中,刚与柔、古典与新锐、隐喻与典故、极简的文风与拼贴的文体,所有这些都被她调和得如此完满,熔冶出简洁而稳重的风格,文字纤瘦、硬朗、富有坚实的质感,但描写手法细腻优美。

    ★ 擅长用当代的方式、创新的形式来重新阐释古典。翁达杰评价安妮•卡森说,“她从伟人们中间抽取了理性、巧智和情绪,放到自己独特的声韵之中。”

    ★ 诗集多次获奖,赢得数额可观的奖金,被媒体称作“写诗也能赚钱的女诗人”。

    ◎ 首度引进重要代表作:《红的自传》《丈夫之美》

    ★ 均代表其最高文学成就,且叙述性和形式感强,带有传记色彩,具有故事脉络,兼具可读性。

    ★《红的自传》:给希腊神话中的革律翁改写了人生轨迹。长着红色翅膀的少年和他的红色世界,折射出纯粹的美与灵性。它是一幅深刻感人的肖像,讲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坦然面对自己异于常人的身份。

    ★《丈夫之美》:卡森第一段失败婚姻的记录。她以强烈的情感与真切的笔触描绘了

    这段劫数难逃的婚姻历程。

    【内容简介】

    内含安妮•卡森最具分量的代表作《红的自传》《丈夫之美》,均代表其诗歌最高成就,且带有传记色彩。《红的自传》中,卡森改写了希腊神话中革律翁的人生轨迹。《丈夫之美》则记录了其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兼有人物与情节、神话与魔法;诗中既具态度、才思,又暗藏悲伤。

    《红的自传》:诗体小说,最重要代表作。安妮•卡森从斯特西克洛斯的纸莎草碎片中重构了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猎杀怪物革律翁的故事。她还安插了对斯特西克洛斯的虚构采访和关于革律翁的论文。一部精彩的杂糅之作,是“架在古典文本与当代自传诗之间一座雄心勃勃的奇特桥梁”(翁达杰)。

    《丈夫之美》:准自传作品。安妮•卡森舞动着二十九式死亡探戈,探讨爱情与欲望,记录其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并将取自济慈、乔治•巴塔耶和贝克特等人的作品片段重新拼贴组合,充满惊人的新意,力量充沛,却又暗藏悲伤。“探戈,就像婚姻,你必须跳到最后。”

    【媒体和名人推荐】

    我比卡森大二十岁,或许我离世时的遗憾之一会是看不到她穷其一生的作品。

    —— 哈罗德•布鲁姆

    安妮•卡森是一位大胆,博学,让人不安的作家。我会读安妮•卡森写的任何东西。

    ——苏珊•桑塔格

    这本书如同安妮•卡森的所有作品一样让人惊喜。多年来,我未发现其他任何作品能如此令人惊叹。她的存在,让我感到十分幸福。

    ——艾丽丝•门罗

    她的作品充满了惊人的新意与美感。这些诗兼有人物与情节、神话与魔法;诗中既具态度、才思,又暗藏悲伤。如果她是一位散文家,她会立刻被称之为天才。

    ——科尔姆•托宾

    学者兼诗人安妮•卡森汲取了希腊诗人斯特西克洛斯的片段,以抒情风格创作出了一个深刻的爱情故事……四十七首长诗引人入胜,充满了电影般的细节。卡森的写作语言是任何诗人都梦寐以求的:感性,风趣,伤感,悦耳,温柔,聪颖。

    ——《纽约书评》

    当代诗人中最具敏锐的洞察力……她拥有广博的才智和情感,并赋予它们以强烈的洞察力和新鲜感,就像响亮的敲门声一样令人震惊。

    ——《纽约时报书评》

    卡森用迅捷的笔触描绘了一段腐坏的婚姻中的幻觉与幻灭。她成功地让知识分子生活变得十分时髦。在她的笔下,柏拉图的引文自然得如同流行语……那些纯粹的抒情诗句带我们重拾美与真理的概念。

    ——《迈阿密先驱报》

    一曲为一段失败婚姻所作的怪异、隐晦、凄美的挽歌……她的诗句似一束激光般穿透心灵。

    ——《纽约时报》

  • 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

    作者:[希腊] C. P. 卡瓦菲斯

    ☆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愿你旅途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 奥登、希尼、米沃什、布罗茨基、蒙塔莱、塞弗里斯、埃利蒂斯……

    众多名家推崇备至的现代诗歌先驱。

    ☆ 无人能像卡瓦菲斯这样,简约朴素而又高贵静穆。

    自在穿行于希腊神话、重大历史时刻和诗歌幻想。

    ☆ 译者在旧版基础上进行细致考证,全面修订译文。

    ☆ “沉默的经典”继诺奖诗人格丽克后再出新辑,

    精美装帧,诗歌爱好者必读。

    ——————————

    本诗集精选了卡瓦菲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卡瓦菲斯的诗可以分为两类:当代的和历史的。前者表现诗人的生活,反而类似于虚构;后者很多是虚构的,却显得真实可信。卡瓦菲斯像是一位时空漫游者,在历史和现实的缝隙间自在穿行,虚构出自足的家园。他的诗歌因为风格简约,朴素自然,因而显得异常高贵,具有独特的韵味,这源于诗人对各种环境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的心智和灵魂的深刻透视。

    译者黄灿然选取了卡瓦菲斯生前私下刊印、校订或认可的全部作品,并增补了其生前部分未刊印的诗歌,较为完整地还原了卡瓦菲斯的创作图景。

    ——————————

    阅读卡瓦菲斯的《城市》,我改变了看待我的伊斯坦布尔的方式。——帕慕克,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卡瓦菲斯与艾略特并驾齐驱,从诗歌中消除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达到结构简练和词语精确的完善境界。——埃利蒂斯,希腊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们时代一位伟大的诗人。──福斯特,英国小说家

    与他某些伟大先驱者不同,他绝不是民族诗人,不是国家之父,即是说,他没有遭受希腊那些“复兴”诗人的命运,他们被希腊神圣化,并被外国人视作不适合出口的土特产。──蒙塔莱,意大利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倘若我不知道卡瓦菲斯,我写的很多诗就会大不相同,也有可能根本就写不出来……随便读他的哪一首诗,我总感到:“看得出这个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奥登,美籍英国诗人

    他的诗中,至少有一些属于二十世纪艺术的正典,而他则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先驱者。──米沃什,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那不是神的视点,也不是完全充溢着人间事物的泪水。他既不说“我父,原谅他们!”也不说“这些凡人多愚蠢啊!”──希尼,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是一种成熟的简练,而为了进一步达到简练,卡瓦菲斯诉诸“贫乏”的手段,使用原始意义的文字。──布罗茨基,美籍俄罗斯诗人,诺贝尔文学将得主

  • 万叶集

    作者:佚名 / 宋再新、宋方洁整理 / 吉田博、川濑巴水、土屋光逸、小原古邨、歌川国芳等绘

    本书是针对日本和歌《万叶集》的大众插图版选编。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享有“日本《诗经》”的美誉。全本收录了从公元四世纪到八世纪六十年代末450年间长短诗歌4500余首。翻译家钱稻孙从中选出800余首,并加上详尽的注释和评语。以精准优美的语言重现了这一古典文化宝藏,深入浅出地介绍日本古代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等。此译本兼美信达雅,被公认为日本文学翻译史上的经典。

    本书邀请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宋再新教授担任文学顾问,搭配吉田博、川赖巴水等日本国宝级画匠的画作,兼具文学体验和美学享受。

    编辑推荐:

    1.日本版《诗经》,日本文学的入门必读!

    ◆日本现存最早的和歌集,被誉为“日本版《诗经》”;

    ◆跨越450年时空,涉及狩猎旅行、婚恋思归、悼亡追忆、四时风物等题材,记叙了古代日本在唐文化下迅速发展的社会文化;

    ◆作者上至天皇、皇妃、皇子,下至浪人、乞丐、妓女,是一部展现日本风土人情的风俗志;

    2.超高好评!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新海诚频频引用!

    ◆新海诚豆瓣热门电影《你的名字》《言叶之庭》纷纷引用!

    ◆日本“令和”年号的出处;

    ◆诺奖作家川端康的灵感来源,夏目漱石的美学渊源;

    3.全新选编、绝美译本、精装典藏!

    ◆译本选自与周作人齐名的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大家钱稻孙先生作品,有“最美译本”的美誉;

    ◆由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宋再新教授汇编整理,并作专文导读,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

    ◆化繁为简,由专家将内容按主题分为“四季歌篇”“恋歌篇”“美景歌篇”“羁旅歌篇”“哀伤歌篇”“杂歌篇”六个部分,每部分前有简单的导读介绍,清晰易读;

    ◆本版收录吉田博、川濑巴水、土屋光逸、小原古邨、歌川国芳等多为日本国宝级画匠近500幅作品,随文彩插,兼具艺术感和美学享受;

    4.特种纸四色彩印,五面体函套精装打造!

    ◆全书内文采用艺术纸象牙白四色彩印,锁线校订;

    ◆上下双册,五面体函套烫金设计,阅读、收藏、馈赠佳品!

  • 我的心迟到了

    作者:[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情诗集结

    北岛、舒婷、西川、阿乙诚意推荐

    葡萄牙“圣地亚哥宝剑勋章”获得者、澳门大学葡文系教授,诗人姚风葡语直译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疯狂地爱过,但又决绝地逃离了爱情,也写下大量关于爱情的文字。这本诗集选译了佩索阿本人以及三个主要异名者卡埃罗、雷伊斯、冈波斯有关爱情的诗作,佩索阿与恋人奥菲丽娅互写的七封情书,以及佩索阿以唯一的女性异名者玛丽娅·若泽虚拟地写给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男士的情书。

    特别收录佩索阿创作的民谣体四行诗。

  • 浮世本来多聚散

    作者:蔡丹君

    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中写道: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的遗老遗少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花滚落下来。

    大唐盛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盛及衰,辉煌气象烟消云散。唐朝的诗人,亲历世事沧桑,风云突变,聚散离 合,起跌浮沉,诸多极致的人生滋味,体会得尤为深刻。

    这本小书并不是研究唐诗的学术著作,也不是诗歌赏析或诗评,而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把唐诗纳入诗人的一生际遇,纳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人的故事中寻根溯源,探寻他究竟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来对抗生命的无常。

    孤独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又不尽相同。李白的孤独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杜甫的孤独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刘禹锡的孤独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李商隐的孤独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孤独,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常态,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

    编辑推荐

    1、读一首好诗,就像完成了一次历史的穿越。本书以孤独为线索,以唐代21位代表诗人的故事为引子,串起一部快意恩仇的大唐简史。不仅带我们重新拾起唐诗,品味诗情画意之美,同时还借古人之幽思,探讨孤独的深层含义,也是对人生终级意义的哲学追问。读者还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唐朝的历史风云变幻,唐代的政治文化制度,唐朝人的诗意生活。

    2、我们不只是在读诗,而是一点点找回自己内在的生命元素。全书147篇诗文的沉浸式讲解,用诗意之美,抵抗人生荒凉。

    3、装帧古典诗意浪漫典雅,四色印刷,书中精选数十幅展现唐诗意境的山水人物名画,古韵悠然,清丽雅致,准确传达出孤独又浪漫的诗情画意。

    4、名家推荐:

    唐诗的辞采风华,情韵思力,唐人的洒脱豪迈,至诚用情,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嘉宾康震

    丹君在此书中对唐诗的解读,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唐诗内在深刻动人的精神力量,也能欣赏到大唐繁荣、昌明的盛世图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杜晓勤

    唐诗对孤独有着异常丰富的吟咏。空谷幽人,天涯孤旅,痛饮狂歌的寂寞,知音何在的惘然,唐人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孤独。丹君深察学理,妙悟诗心,对唐诗中的孤独做了全景勾勒,读来回味深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宁

    孤独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唐诗的深沉旋律。丹君为我们勾勒出唐代著名诗人的人生境遇,描摹他们孤独的心曲,领会他们在各自孤独处境中的幽情别绪。曾经或即将与孤独邂逅的读者们,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人生体验的同路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副教授李鹏飞

  • 德古拉事典

    作者:[日] 种村季弘

    暗黑美学名家写就吸血鬼百科全书

    深入剖析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

    本该令人恐惧的吸血鬼,为什么我们却抑制不住地受到吸引?

    ‍ 编辑推荐

    ◎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的怪人 —— 种村季弘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 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化知识信手拈来。

    ◎《德古拉事典》—— 包罗万象的吸血鬼百科全书

    书中包括吸血鬼系谱梳理,吸血鬼与黑死病、不腐之尸以及吸血鬼预防法的历史文献记录,还完整收录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官方吸血鬼文献记录 —— 1732 年由多位军医、高级将领组成的吸血鬼官方调查团,前往塞尔维亚调查大吸血鬼事件,开棺查验而记录的《见闻录》。

    此外,经由歌德、拜伦的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吸血鬼诗选集,以及戈雅、恩斯特等人的吸血鬼绘画赏析也一并网罗。

    本书还挑选了几位历史上“活着的吸血鬼”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曾为贞德战友的幼儿虐杀者吉尔斯·德·莱斯、虐杀人数超 600 人的“人血浴缸”发明者巴托丽伯爵夫人等。

    ◎《德古拉事典》—— 揭秘吸血鬼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之源

    为什么本该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暗夜眷属,却如此长久地活跃在文学、影视作品当中,甚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作为“直至死亡降临的生之赞美”,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血液崇拜与对死亡的两极性情感,混杂着死者恐惧与尸体追慕,还有跨越生死界限的脱轨战栗……

    ◎《德古拉事典》—— 谈论吸血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的御医杰拉尔德·范·斯威登在《与吸血鬼相关的医学报告》中写道:“我不止一两次地塞给丧葬人员小费,请他们极为小心地打开了几个棺木。其结果是……”

    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则高呼:“多么令人吃惊!我们 18 世纪居然会存在吸血鬼!”

    蒙塔古·萨默思神父发出疑问:“虽属于我们的世界,也同样属于另一个世界。他果真是死者吗?”

    波德莱尔则在《恶之花》中写下:“我是我心的吸血鬼,伟大的被弃者之一……”

    美国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这样描述吸血鬼:“欧洲并不具有把关于人类灵魂某种黑暗真相诉诸表达的恰当且公认的词汇(Vocabulary)……”

    《德古拉事典》以吸血鬼切入,探讨社会性、文学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探寻人类灵魂隐秘的阴暗面。

    ‍ 内容简介

    爱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气质里加入些银莲花的谦恭。

    —— 齐奥朗

    作为吸血鬼研究的先驱性作品,本书深入讲解了吸血鬼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起源,讨论吸血鬼与血、诱惑以及死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自萨满、祭司与希腊诸神退却之时起便潜伏在基督教正统教义的暗影之内,持续不断变换形态、时隐时现的吸血鬼形象。它们活跃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王御医的报告,马丁·路德的谈话还有伏尔泰慷慨激昂的启蒙思想探讨之中……

    日本泉镜花文学赏得主种村季弘跨越文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追寻栖息于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带领你进入战栗、血腥与诱惑的世界。

    ‍ 名人推荐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

    —— 涩泽龙彦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

    ——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

    那时候,大学生们会根据读不读涩泽龙彦和种村季弘而分成两派。说出“异端”“暗黑”这样的词语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在那个时代,人们依旧热烈讨论着这些内容。

    ——《艺术的言词》作者、美学评论家谷川渥

  • 死亡赋格

    作者:保罗·策兰

    【看点介绍】

    ※最伟大的现代主义抒情诗人之一,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痛饮虚空之物 跨越沉默之河 锻写血滴般的诗歌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译本

    呈现一位“语言来自死亡的王国”的诗人

    【内容简介】

    保罗•策兰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则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策兰的诗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影响,充斥着奇崛的意象,主题则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以艰涩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编织韵律感。他用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

  • 塔朗窃贼

    作者:[法]皮埃尔·勒韦迪

    - 编辑推荐 -

    ★“1917年,在《塔朗窃贼》中,他通过叙事的网状结构,对谵语和梦幻记录的虚构进行了实验。在这方面,他显然先于超现实主义者。”(勒贝尔·萨巴蒂埃)

    ★“当我们——苏波、布勒东、艾吕雅和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对我们来说是世界上的所有纯粹。我们的兄长,诗人的榜样。”(路易·阿拉贡)

    ★“我曾喜爱,至今仍然喜爱——对,充满了爱——对一切缀饰每天生命的东西进行大幅度剪裁而成的这些诗,这一飘浮在我们的行为和印象周围的感知和预示的光晕。”(安德烈·布勒东)

    ★“勒韦迪的许多诗,充满活力地发展,像是一次探寻,在滔滔不绝的事物间的一次前行,或者更确切地说,像是在意识和意识努力追赶的‘那个更真实的生命’之间一场注定要失败的奔跑。”(让-皮埃尔·里夏尔)

    ★“勒韦迪的诗如今以它的高度、它的幽默和它的严重性而存在着,因为它‘剥去心脏的皮’,平静地复述着人类的孤独。”(伊夫·梅兹埃)

    - 内容简介 -

    皮埃尔·勒韦迪的诗体小说《塔朗窃贼》(1917)诞生于一个事件:某天他去拜访住在巴黎的好友马克斯•雅各布,看到一个装满手稿的箱子,顿生好奇,但雅各布担心朋友会窃取他的写作灵感,便当着勒韦迪的面关上了箱子。这一关闭箱子的举动提示勒韦迪,他与文学之都巴黎的友谊是不可靠的——他后来与雅各布、布勒东等人不欢而散,并于1926年离开巴黎去索莱姆隐居,其诗作中始终萦绕着面对现实的尴尬与无力。同时,“关闭”也是勒韦迪极钟爱的一个词,它表明世界和他者的不可进入性。《塔朗窃贼》正是围绕现象世界的无基底性展开的,一切生活在白昼中的人与物都处于巨大的悬浮状态,随时可能坠落,相互之间有观看的窗户,但绝没有紧密维系的纽带。

  • 船在海上,马在山中

    作者:[西班牙]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费德⾥科·加西亚·洛尔迦(1898-1936),在西语⽂学的殿堂中是全球知名度仅次于《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世界里,美国有惠特曼,智利有聂鲁达,英国有叶芝,西班牙有洛尔迦。对于西班牙来说,洛尔迦是永远的“安达卢西亚之子”,他以纯真热烈的赤子之心,歌颂安达卢西亚澄澈的泉水、芳香的橙花、辽阔的⼤海、灿烂的星空,他的诗歌中蕴藏着西班⽛的灵魂。1936年8月19日,年仅38岁的洛尔迦因反对法西斯主义叛军而惨遭枪杀。洛尔迦之死,是西班牙现代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本书收录31首洛尔迦的传世之作,采用著名诗人北岛推崇的戴望舒经典译本,并收录北岛2万字长文,讲述洛尔迦的传奇一生,解析他的诗歌艺术及对中国诗坛的巨大影响。本书为精装、全彩印刷,配有墨西哥画家加布里埃尔·帕切科专为洛尔迦诗歌绘制的唯美梦幻插图,以及洛尔迦基金会官方授权的洛尔迦珍贵历史照片和绘画手稿,为读者呈现洛尔迦诗歌极致的浪漫与纯真。

  • 以吻封缄

    作者:[英]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三十七部戏剧,均是以诗体写成的。正是这些被称为诗剧的创作及其演出的成功,为莎士比亚树起了高耸云天的丰碑,令时人击节激赏,令后人流连不已,被视为人类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书的每篇诗作都是从莎士比亚诗集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既有对浪漫爱情的倾诉,也有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的表达,莎士比亚豪迈高亢的爱国之情和温暖柔美的爱情,是诗人心灵的抚慰、灵魂的呐喊。全书配以唯美的彩色插图,让喜欢莎士比亚的读者不光从戏剧作品了解他,也从诗歌这样一个视角,更深刻地去感受他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

  • 大山里的小诗人

    作者:人民日报出版社

    大山里的孩子

    托笔尖诉说

    孤独与渴望

    诗便在他们心中流淌

    黑夜隐身了

    星空不忍淹没灵性的光芒

    《大山里的小诗人》是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携手中国银联策划出版的一套公益诗歌作品集,辑录了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的诗歌200余首。全书分归期、童心、野望3辑,所有征集诗歌,均来自中国银联诗歌POS机公益项目。该公益诗歌项目旨在让山里孩子们的才华被看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的才华继续成长。

  • 萨福的情歌

    作者:[古希腊] 萨福

    《萨福的情歌》是迄今收录最为完整的萨福诗篇合集。诗歌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读她的诗歌,犹如冒险去远航。

    人都说九个缪斯——你再数一数;请看第十位:莱斯博斯岛的萨福。——柏拉图

    如火焰一般炽热的萨福。——拜伦《唐璜》

    谷色中的嘤嘤之声萨福萨福亲我一下/你装饰额角的诗歌何其甘美/你凋零的棺木像一盘美丽的棋局。——海子《给萨福》

    堇色头发,纯净的,笑容好似蜂蜜的萨福啊。——阿尔凯乌斯(古希腊诗人)

    (萨福的诗)虽然不多,但朵朵都是蔷薇。——《希腊诗铭集》绪言 米雷格(约公元前100年 历史学家)

  • 众多未来

    作者:[美]乔丽·格雷厄姆(Jorie Graham)

    ☆ 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战后美国诗坛中心性的诗人四十年间代表作首度在中文世界结集出版,实力青年译者金雯倾力翻译并导读。

    ☆ 被约翰·阿什贝利称赞的后辈,被娜塔莉·波特曼称为“聪明又性感”的文学导师。

    ☆ 继承艾略特、毕肖普诗学技艺,兼具智性与抒情的诗人。以精密的观察重新挖 掘微小平凡之物,探索人类情感和思维的边界,见证当代美国诗风与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

    -----------------

    《众多未来》精选了乔丽•格雷厄姆从1976年到2014年创作的诗歌,包括过去十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和最近的新作,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格雷厄姆诗歌的面貌。在这些诗中,能看到她对幼年生活的回忆和深度情感的挖掘,她对亲人的深情,她重新改写神话传统、从中发现人类心灵秘密的努力,以及她对更平和、理智、远离暴力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格雷厄姆是“二战”后美国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与大多数女性诗歌有所不同,她的写作呈现出一种富于思辨并且更具有雄心的中性气质,足以和伊丽莎白•毕肖普媲美。有人认为,她之于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就如同鲍勃·迪伦之于1960年代以后的摇滚:她改变了诗歌艺术的形式,使之能够呈现比以往更为深刻而广阔的内容。她最擅长的是用连续滚动的句子来捕捉人在特定场景中的细微体验,从静止到运动再回到静止,从完整到分裂再回到完整……

    --------------------

    格雷厄姆是过去四十年中美国诗坛的中心性人物。

    ——《纽约时报》

    在语言上最为优秀、机敏的作者之一……无论是她诗歌的节奏,还是她强有力地开启、分剖甚至颠覆我们的时空体验的这种做法,都令她的写作独一无二。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精心编选的诗集……展示了美国最重要、最受赞誉的诗人在诗歌技艺上的发展和伦理考量上的加深……这些思想和感知的体量证明了格雷厄姆的努力和她不断拓宽领域的勇气。

    ——《出版人周刊》

    她的作品比任何当下仍在写作的诗人都更能洞察人生与世界……格雷厄姆之于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就如同鲍勃•迪伦之于1960年代以后的摇滚:她改变了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向前拓展,令诗歌能够吸纳和呈现比以前更加深广的内容。

    ——《纽约时报书评》

    格雷厄姆的诗是过去四十年中英语世界最好的诗歌。她诗歌的成就,不仅仅在于能够让某些事件发生:她的诗总是关于一些正在展开的过程……如果我们想了解过去四十年的美国诗歌,我们必须阅读乔丽•格雷厄姆,并且细致地读她。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部选集记录了这位最重要的诗歌形式开拓者在艺术上的演变。她向我们证明,她的写作有力地描绘了自然、守卫了神话。

    ——《奥普拉杂志》

    格雷厄姆是一个描绘空间环境的魔术师。

    ——《纽约客》

    格雷厄姆的诗是我们见过的最具有感性力量和想象力的写作。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