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歌

  • 仙后

    作者:[英]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

    《仙后》是埃德蒙·斯宾塞诗歌创作的巅峰,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以及英语诗歌的重要代表。全书分为十二卷,描写年轻的王子亚瑟与仙国一年一度的十二天宴会派出的十二位骑士相遇并共同冒险,每位骑士均代表着一种品德,通过与十二位骑士的探求,使年轻的亚瑟成为最高品德的化身。直到去世,斯宾塞只完成了全书的前六卷和第七卷的一部分,共三万五千余行,但这丝毫无法掩盖这部宏篇大制的光辉。通过斯宾塞对古代作品的通晓,他独创的格律形式——“斯宾塞诗节”,以及将骑士传奇、民族史诗、道德寓言融为一体的完美技巧,我们将进入这部巨匠创作的典范。
  •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作者:[奥]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编辑推荐 ●里尔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诗人之一,达到了德语诗歌的最高成就,影响了从冯至到北岛的整整几代中国诗人。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诗歌创作的巅峰,向古希腊神话中的诗人原型俄耳甫斯致敬,也是里尔克整个末期作品的出发点。 ●译者林克积数十年之功翻译,并辑录了关于《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的重要研究文章,堪称全面、权威的阐释和解读。 ●“如若尘世将你遗忘,/对沉静的大地说:我流动。/对迅疾的流水言:我在。”——《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内容简介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最后一部重要诗歌作品,与《杜伊诺哀歌》并列,是一位伟大诗人的自我确认。诗集的第一部几乎在短短四天内完成;第二部在九天之内诞生。诗人自己曾言及,“哀歌与十四行诗始终互为奥援。”《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谈论的是对大地的“俄耳甫斯式的转化”,也是里尔克整个末期作品的出发点。 █媒体评价 里尔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 ——瓦莱里 上帝本身一直是里尔克诗歌的对象,并且影响他对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存在的态度,上帝是终极的也是匿名的,超越了所有自我意识的界限。 ——莎乐美 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 ——冯至 里尔克堪称中国新诗中历久不衰的神话。无论是在30、40年代,还是在现时,对中国诗人来说,他都是一位令人着魔的伟大诗人,一位风格卓越、技艺娴熟、情感优美的现代诗歌大师。 ——臧棣 我是怎样将它做成的,当做献给俄耳甫斯的一个“祭品”!——何为时间?——何时为当下?跨越如此漫长的岁月,怀着完满的幸福,它驰入我豁然敞开的感觉之中。 ——里尔克
  • 宝塔及其他

    作者:王璞

    千高原诗系新一辑中的一种。这本诗集选录了王璞从2000年到2012年的诗作。第一辑包括了诗人在北京大学七年间的作品若干,勾连着血肉与岁月。第二辑也属于这一时期,夹带着当代世界之苦闷和地方“风物”志。第三辑是爱情诗的编年。第四辑代表了诗人对组诗的最初尝试,历险中等待转变。第五辑收录了诗人出国后的一系列新探索,在远方怀远。最后一辑的《距离的阻滞》,是一部有分量的试验性组诗,诗人在巴黎、纽约和北京间辗转完成,附录的创作谈记录了它的抱负和难处。
  • 圆环清晨

    作者:黎衡

    黎衡的第一部诗集,收录2006到2012七年的七十首诗。是为个人精神编年史。
  • 弓与琴

    作者:(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天下大师·帕斯作品:弓与琴》是帕斯的诗论和文学创作论集,包含帕斯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弓与琴》《淤泥之子》《另一种声音》。是帕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40余年间关于文化、文学、诗歌、艺术的思考和总结,穿越浓厚的历史烟云而仍不失深邃、犀利、睿智和超前的光彩。其中《淤泥之子》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拉美文坛,不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唯独在文学理论上稍显薄弱,帕斯的文论,恰好弥补和充实了拉美文坛,并且以纵横开阖、广征博引的气势成为西方20世纪最著名的重要文学理论。帕斯的文论,溯源遥远的玛雅文明(墨西哥文化的古老源),立足但不局限于西班牙语文学,从《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到中世纪哥特文化、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到19、20世纪流派纷呈的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星罗棋布、文学艺术应有尽有,既有学者论家博大精深、鞭辟入里的思想见地,又有汪洋恣肆、激情四射的文学意味。
  • 飞鸟集·新月集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飞鸟集•新月集(权威中英双语插图典藏版)》简介:中英双语,名家郑振铎翻译,精美装帧,配合泰戈尔原创插图,意境优美、文笔隽永。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现代派诗选

    作者:蓝棣之 编

    《现代派诗选(修订版)》是《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套丛书。这套丛书,大都由著名高校的名师担纲编选,基本囊括了自五四文学革命至1949年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流派和一些作家群体。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集中展示各流派的代表作,帮助读者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千姿百态,为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史料。 这套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热烈的欢迎。其中不少品种,被列为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书”。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决定出版部分品种的修订版。修订版对入选作家、作品,有的有所调整,由编选者精心结撰的《前言》也有所增删。时代在发展,学术在进步,各流派的渊源发展、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尽管不会有大的变化,然而我们观察的视角与方法却不能不有所改变与修正。学术研究和我们的阅读,都需要与时俱进。
  • 新月派诗选

    作者:蓝棣之

    《新月派诗选(修订版)》讲述了: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最长、诗人辈出、有鲜明艺术纲领,并在创作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个重要诗派。它活跃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前期的诗坛上。
  • 纳兰词

    作者:人间菩提

    《纳兰词》主要内容是:王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浮:“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准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 海子纪念文集(全四册)

    作者:

    《海子纪念文集(全4册)》讲述了: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新诗确切地说,是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过后的诗歌,在一大批当时文化巨擘如郭沫若、刘半农、戴望舒、徐志摩等诗人的推进中,一举冲破了两千多年的文言文樊笼,获得一片崭新的精神天地,初步实现了与世界文化的接轨以及抵达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原野。那个时代的诗歌所获得的历史成就主要是一种开创和转变。至40年代,又涌现出浦风、穆木天、臧克家、艾青等一批以“写实”、“大众化”为主要写作特征的诗人群。
  • 中国诗歌的脸

    作者:宋醉发 主编

    世界上第一本由一位摄影师拍摄泱泱大国百分之九十有影响诗人的影像画册式诗集《中国诗歌的脸》(正卷第一辑)2008年出版。该书主编宋醉发是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历经五年,自费走访拍摄了当代三百多位诗人、诗歌理论家,从中遴选出一百五十位诗人和二十位诗歌理论家集结出版。 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我们印象深刻的诗人与诗歌文本群像(排名不分先后) 食指《相信未来》6-7 北岛《回答》8-9 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10-11 多多《歌声》12-13 舒婷《致橡树》14-15 杨炼《森林中的暴力》16-17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8-19 严力《还给我》20-21 林莽《夏末十四行》之五22-23 哑默《形象》24-25 王小妮《月光白得很》26-27 海上《黑陶宣言》28-29 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30-31 于坚《八月十五寄李白》32-33 韩东《有关大雁塔》34-35 欧阳江河《公开的独白——悼庞德》36-37 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38-39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40-41 翟永明《独白》42-43 柏桦《在清朝》44-45 杨黎《谁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了》46-47 杨克《夏时制》48-49 肖开愚《嘀咕》50-51 周伦佑《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52-53 黑大春《圆明园酒鬼》54-55 尚仲敏《门》56-57 马松《情歌》58-59 唐亚平《黑色洞穴》60-61 石光华《明天是旧日子》62-63 吕德安《父亲和我》64-65 宋琳《扛着儿子登山》66-67 默默《懒死懒活》68-69 刘漫流《归来》70-71 陈东东《点灯》72-73 车前子《城市雕塑》74-75 吉木狼格《爱情和马》76-77 小海《田园》78-79 张曙光《岁月的遗照》80-81 邵揶《一个汉字的六十七种说法》82-83 宋炜《少小离家》84-85 郁郁《十二月》86-87 莫非《街道》88-89 小安《种烟叶的女人》90-91 林雪《紫色》92-93 刘涛《船》94-95 大解《飘忽不定》96-97 唐欣《兰州》98-99 万夏《度光阴的人》100-101 梁晓明《各人》102-103 孙文波《反风景》104-105 臧棣《抽屉》106-107 伊沙《结结巴巴》108-109 杨键《古别离》110-111 余怒《守夜人》112-113 沈苇《开都河畔与一只蚂蚁共度一个下午》 114-115 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116-117 南野《在雪地里打鸟》118-119 李元胜《走得太快的人》120-121 陈先发《秩序的顶点》122-123 朱朱《下午不能被说出》124-125 海男《门下的风》126-127 蓝蓝《野葵花》128-129 鲁西西《失而复得》130-131 贾薇《你说苹果》132-133 殷龙龙《洗脑》134-135 叶辉《底片》136-137 叶舟《状态》138-139 庞培《我和黄昏擦肩而过……》140-141 祝凤鸣《持烛者》142-143 唐丹鸿《他们骂弯了清晨一米》144-145 雷平阳《从东川方向看大海梁子》146-147 何拜伦《官能症》148-149 树才《自由的星期天》150-151 西渡《当风起时》152-153 森子《刮雨器》154-155 汤养宗《我是人间的一件遗物》156-157 祁国《自白》158-159 宋晓贤《一生》160-161 侯马《一束花》162-163 古马《大雨》164-165 梁平《城市血型》166-167 海岸《灯塔》168-169 桑克《信件这种古老的通讯工具》170-171 史幼波《吐》172-173 哑石《黎明》174-175 徐江《猪泪》176-177 潘维《种植在旷野上的那片雨》178-179 娜夜《我挨着你》180-181 周瓒《慢》182-183 路也《单数》184-185 安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186-187 寒烟《伤口》188-189 孙磊《风吹我》190-191 宇向《理所当然》192-193 黄礼孩《谁跑得比闪电还快》194-195 胡续冬《在北大》196-197 尹丽川《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198-199 沈浩波《我的北京》200-201 朵渔《暗街》202-203 刘川《地球上的人乱成一团》204-205 第二部分:我们关注的诗歌评论群像(排名不分先后)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节选208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节选209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节选210 吴思敬《诗的鉴赏与心灵的自由感》节选211 陈超《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的想象力之光》节选212 唐晓渡《重新做一个读者》节选213 程光炜《诗歌时评》节选214、 王光明《在非诗的年代展开诗——论90年代的中国诗歌》节选215 沈奇《从“先锋”到“常态”——先锋诗歌二十年之反思与前瞻》节选216 陈仲义《诗歌在哪里?》节选217 蓝马《什么是非非主义》节选218 张清华《关于现今写作中的中产阶级趣味问题》节选219 谢有顺《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节选220 姜涛《“标准”的争议与新诗内涵的歧义》节选221 刘翔(《当代抒情诗与诗歌精神》节选223 张桃洲《寻找话语的森林》节选222 世宾《“完整性写作”的惟一目的和八个原则》节选224 梦亦非《九十年代诗歌梳理与批评》225 董辑《诗歌活水中的三股浊流》节选226 李少君《只有诗歌还能使我们动心》节选227 第三部分:我们关注的诗人与诗歌文本群像(排名不分先后) 田晓青《罪行》节选230-231 路茫《最后的晚餐》232-233 吉狄马加《时间》234-235 郭力家《特种兵》236-237 大仙《丙寅年十月二十二日对弈遇雪》238-239 余刚《博物馆世界》240-241 张小波《减少》242-243 吴晨骏《锄草机》244-245 王明韵《与己书》246-247 郁葱《随心所欲》248-249 老巢《我的态度就是时间的态度》250-251 王性初《返回家园的乌鸦》252-253 谯达摩《穿睡衣的高原》254-255 苏历铭《带着流浪的麻雀回家》256-257 柔刚《超现实主义诗歌遗产》258-259 余笑忠《饮酒歌》260-261 古冈《终结》262-263 格式《给你脸你不要》264-265 南鸥《断碑,或者午夜的自画像》266-267 曾宏《一点不装蒜》268-269 张洪波《雄牛》270-271 杨子《月亮的悲伤形象》272-273 赵丽华《想着我的爱人》274-275 潇潇《伤痛的蝴蝶》276-277 李轻松《飞鸟和鱼》278-279 施玮《芝加哥的雨晨》280-281 叶匡政《愿望》282-283 中岛《花朵和病句》284-285 凌越《夜晚,我们停下来》286-287 道辉《在赶着的响声里遇见……》288-289 谢湘南《雨大一阵小一阵》290-291 李海洲《这些年》292-293 蓝角《了字歌》294-295 张小云《忙碌的猫》296-297 孙家勋《一个汉人在非洲》298-299 蓝野《烟袋斜街》300-301 东荡子《空中的梦想》302-303 符马活《一片羽毛的坠落》304-305 康城《空烟盒》306-307 芦哲峰《对面》308-309 徐南鹏《风从北来》310-311 石破天《家神》312-313 朱庆和《这一刻我看见…… 》314-315 欧亚《爱情》316-317 荆溪《十三月》318-319 叙灵《安静》320-321 蝼冢《在书房》322-323 魔头贝贝《此生》324-325 阿斐《解放》326-327 三米深《从前》328-329
  • 箕雅校注

    作者:[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

    《箕雅校注(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箕雅》编辑者是朝鲜王朝肃宗时代著名诗人南龙翼《一六二八-一六九二》,字云卿,号壶谷,谧文宪,宜宁人。朝鲜肃宗时文臣,文科及第,历任两馆大提学及礼曹、吏曹判书。己巳换局时流配明川,死于配所。以文章书法见长。着有《壶谷集》、《扶桑录》。壶谷深于诗学,于朝鲜各家诗人之作沉潜吟咏,发之评论在在多有,撰为《壶谷诗话》,载于《诗话丛林》中,读者可以参看笔者《诗话丛林笺注》。
  • 我的靈魂

    作者:黃燦然

    《我的靈魂》是黃燦然在香港出版的第二本詩集,距他的第一本詩集《十年詩選》(素葉出版社,1997)已有十二年。本書收錄他一九九四年至二○○五年的詩作, 包括獲二○○一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冠軍作品。 「黃燦然近年的詩越來越澄明,猶如清潭照人而不知水有多深,他往往不動聲色,以 散文化的日常語言,娓娓細說一點一滴的生活感悟,教人讀來每有會心微笑,或於微笑過後,才深感潛沉其中的溫愛與悲憫。」 葉輝 (香港詩人、評論家) 「這是一種洗盡鉛華的詩歌風格,一切意在炫耀的因素都被當作阻礙觀察的事物而遭放棄。在平淡中見神奇,在平靜中顯激情,這是黃燦然正在追求的境界,同時這也是詩歌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凌越 (廣州詩人、評論家) 选读http://site.douban.com/widget/articles/172398/
  • 英国经典诗歌阅读与欣赏

    作者:[美] 尼古拉斯·H. 纳尔逊

    《英国经典诗歌阅读与欣赏:从多恩到彭斯》介绍17、18世纪英国主要诗人和他们的某些代表作品。全书选择了这两个世纪的十五位诗人,包括多恩、琼生、弥尔顿和德莱顿等七位17世纪诗人,以及斯威夫特、蒲柏、约翰逊和彭斯等八位18世纪诗人,细致地赏析诗歌六十余首,其中主要是短诗,但也有某些长诗的名段。应当提及的是,在现代以前,英国诗歌出现过两个高潮,一个是伊丽莎白时代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鼎盛期,另一个是19世纪前三十年以浪漫主义诗人为代表的鼎盛期。显然,《英国经典诗歌阅读与欣赏:从多恩到彭斯》涉及从多恩直到彭斯的众多诗人,他们上承莎士比亚,下启华兹华斯,恰巧处于上述两个高潮之间。
  • 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

    作者:周伦佑 编

  • 苍虬阁诗集

    作者:陈曾寿,张寅彭,王培军校点

        陈曾寿是中国近代诗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沉哀入骨,而出以深微澹远”,“深醇悱恻,辄移人情”,有较多艺术价值。本书为陈曾寿之诗词合集,是研究其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 渴望之書

    作者:Cohen, Leonard

    《美麗失敗者》作者最真摯動人的繪本詩集, 極限音樂巨匠菲利普.格拉斯費時6年為本書譜曲, 全書中英對照,同名音樂會歌詞、影像原著! 向大師致敬,邀集藝文名家傾心合譯: 李三沖、林蔚昀、周月英、臥斧、張照堂、張世倫、郭品潔、楊澤、詹宏志、詹偉雄、廖月娟、黎煥雄、鍾永豐、鴻鴻、尉遲秀。(依姓氏筆劃排列) 《渴望之書》的情感是跨越國界的。這些詩是李歐納‧柯恩在南加州伯地山的禪修中心,在洛杉磯、蒙特婁,在孟買寫的,距他上一本詩集的出版已經超過二十個年頭。這本燦爛動人的詩集同時收錄了詩人頑皮挑釁的畫作,這些作品和玄思冥想、無始無終卻又隱隱透露著晦暗幽默的詩作相映成趣。 極限音樂巨匠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和「搖滾樂界的拜倫」、加拿大籍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兩位當代最重量級的藝術家醞釀多年,首次以柯恩2006年發表的詩畫集《渴望之書》為名,掀起跨界合作的話題。格拉斯以六年的時間,為柯恩的22首詩譜曲,運用四位歌者與小型樂團的編制,融合柯恩過去20年來的插畫投影,成為一場文學、視覺與音樂相互交合的盛宴。本書完整收錄台灣藝術節《渴望之書》亞洲首演,中英歌詞對照收藏之用。
  • 昭告幽微

    作者:劉小楓

    本書是劉小楓最新作品,收六篇品嘗古希臘詩的佳作。通觀人類各大文明的早期詩文,不能不承認古希臘詩文卓爾不群——為什麼如此,很難解釋……也許可以反過來問,古希臘詩文有什麼獨特的東西?但要說清楚獨特之處也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古希臘詩文中,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政制)最好,討論得最為充分——尤其通過對比我們的古人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民主政制。對于百年來面臨政制困惑的我們來說,僅僅這一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應該特別珍視古希臘詩文。
  • 吴伟业诗选

    作者:(清)吴伟业

    《吴伟业诗选》由叶君远选注,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共近六百年问,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