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歌
-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选(上下册)
塔杜施·鲁热维奇(1921― )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家,他在战后创作和上演的一系列荒诞派戏剧在波兰具有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在西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根据波兰文艺界的定论,他是继十九世纪中叶曾长期担任波兰作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作家雅罗斯瓦夫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之后,创作门类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他那数量极大而又丰富多彩的作品已成为波兰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 鲁热维奇1921年10月9日出生于波兰罗兹省腊多姆斯科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他在腊多姆斯科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诗作。1938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中学不得不提前毕业。翌年年初,他考进了日罗维策的一所林业中学,但在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后,他又辍学了。此后他在腊多姆斯科的政府机关里当过职员和联络员,在索拉特金属工厂里当过工人。1942年,鲁热维奇在国家军军官学校(由当时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在国内开办)学习了一段时期后,第二年便参加了国家军游击队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他不仅参加过瓦尔塔河和比利查河的涧叉之间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游击队的战斗,而且还主编过报纸《武装行动》,负责部队里的教育工作。由于他在这时期的爱国行动和他在争取波兰民族独立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战后他曾获波兰军队奖章,1974年获国家军伦敦十字奖章,1981年8月15日在明山又获“暴风雨”行动勋章。 1944年,鲁热维奇以萨蹄尔的笔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歌、散文和幽默作品集《林中回声》。1945年,进入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学习艺术史。1946年,出版了诗集《一小勺水,讽刺作品》。1949年大学毕业后,曾迁居克拉科夫省的格利维采县,从1968年至今,一直定居在弗罗茨瓦夫。鲁热维奇真正处女作诗集《不安》出版于1947年,这部诗集中的作品大都取材于波兰战前和法西斯占领时期的社会现实,因为在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表现了新异的特点,受到了波兰评论界的重视。翌年他又出版了诗集《一只红手套》。此后连续发表了诗集《五首长诗》(1950)、《正在来临的时代》(1951)、《诗和画》(1952)、《平原》(1954)、《银穗》(1955)、《微笑》(1955)、和《一首公开的长诗》(1956)等,这些都属于诗人早期的作品。从1958年出版的诗集《形式》开始,到后来的《和王子谈话》(1960)、《绿玫瑰》(1961)、《普洛斯彼罗的大衣里什么也没有》(1962)、《第三张脸》(1968)、《皇城》(1969)、《心灵》(1977)、《受了外伤的短篇小说》(1979)、《浅浮雕》(1991)、《永远的片段》(1996),一直到2003年出版的两部诗集《灰色地带》和《附录》都属于诗人中期和晚年的作品。 鲁热维奇的诗歌创作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含意深刻,诗人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艺术典故,或者采取以景移情,情景交融以及拟人化或拟物化的描写,赋予他的作品浓郁的诗情画意,使读者欣赏到其中艺术的美,感受到其中回味无穷的至真至理。鲁热维奇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多次阐述了他的诗学观点。他崇尚创作自由,认为“现代诗歌就是为了自由的呼吸而战斗”。但他同时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艺术家们要有责任,创造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特别是要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比做一棵大树,把诗人比做一群孩子,孩子受到大树的保护,爱在它周围唱歌跳舞,人民的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泉源。诗人曾经谦虚地说:我的诗什么也不解释,什么也不说明,什么也不排斥,它不包容一切,实现不了人们的希望。 -
艾兴多夫诗选
艾兴多夫诗选 -
水渍
西川的这个散文集,显现出诗人极具风格的多种笔调:三辑中,"想象我居住的城市"对人物情状的描写,文笔老辣,妙趣横生;"边幻想边旅行"中的旅行,多伴随着沉郁的哲思:"不存在的月色"中的篇什多与诗有关,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对于诗歌的一些思考与观点。 -
金发下的黑眼睛
本书就是著名诗人李笠的最新诗集《金发下的黑眼睛——一个漂泊者的忏悔》。李笠旅居瑞典至今已17年,这部诗集原用瑞典文写成,后由诗人亲自翻译成中文。对于诗集中的意境,李笠如此解释道:“编完诗集,发现我无意中写了一部忏悔录,一部以诗歌形式勾画的一个在东西文化间漂泊达17年之久的孤魂。这是一面冰冷的镜子,现被挂在了时间的长廊里,等待另一个孤魂在那里看见自己。” -
隐秘的汇合
一套共6本,包括欧阳江河\西川等人 -
我爱过而又失去的女人
外国情诗集萃包括《我曾 经爱过你》《我看到开满了花 的小径》《我愿意是急流》等 共十本书。集萃内容以爱情诗 为基调,以国别为分册标准, 精选了世界四十七个国家三百 多位诗人的菁华之作。既有英 美俄等大国文学大家脍炙人口 的精典名篇,又有我国读者不 甚熟悉的小国诗人的诗歌珍品, 这些真挚动人的诗从各个方面 阐释描绘了人类的爱情生活。 丛书自1988年初版后已重印多 次。 -
法国诗选
法国诗歌在世界诗苑占据数一数二的地位,但在我国并未得到全面介绍,这次出版的三卷本《法国诗选》就做了拾遗补缺的工作。本诗选所收的数百首诗均为名家名作,在法国脍炙人口,无论抒情诗、爱情诗、叙事诗,还是讽刺诗、歌词、战斗诗篇首都精妙绝伦,且形式丰富多彩 。加以译笔传神,文采斐然。一册在手, 含英咀华,陶冶性情。 -
游泳池畔的冥想
本书收录了《美丽的情人》、《长久缄默之后》、《日渐衰落》、《倾诉》、《报复》、《彭斯》、《无端忧郁》等184首诗。 -
Poets Thinking : Pope, Whitman, Dickinson, Yeats,
Poetry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an irrational genre, more expressive than logical, more meditative than given to coherent argument. And yet, in each of the four very different poets she considers here, Helen Vendler reveals a style of thinking in operation; although they may prefer different means, she argues, all poets of any value are thinkers. The four poets taken up in this volume--Alexander Pope, Walt Whitman, Emily Dickinson, and William Butler Yeats--come from three centuries and three nations, and their styles of thinking are characteristically idiosyncratic. Vendler shows us Pope performing as a satiric miniaturizer, remaking in verse the form of the essay, Whitman writing as a poet of repetitive insistence for whom thinking must be followed by rethinking, Dickinson experimenting with plot to characterize life's unfolding, and Yeats thinking in images, using montage in lieu of argument. With customary lucidity and spirit, Vendler traces through these poets' lines to find evidence of thought in lyric, the silent stylistic measures representing changes of mind, the condensed power of poetic thinking. Her work argues against the reduction of poetry to its (frequently well-worn) themes and demonstrates, instead, that there is always in admirable poetry a strenuous process of thinking, evident in an evolving style--however ancient the theme--that is powerful and original. -
皮箱
诗人育邦在《向内的和向外的》中这样评价朱朱:“朱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他是基本上不写小说,他的诗在冷峻中蕴藏着不可言及的孤独和悸动”。 蔡天新在《一头狮子的相互撕咬》中认为“诗人朱朱的内心存在着某种冲突,犹如一头狮子的两个侧面:慵倦和敏捷”。 在新生派诗人中,朱朱是国内不多见的激情内敛、沉静而博思型的诗人,本书为其最新诗集,分为四辑,共收入其近年来创作的25首诗歌,其中包括其代表作之一组诗《清河县》——朱朱因此获得第二届“安高诗歌奖”,以及许多新作,如《皮箱》《鲁宾逊》等。 [看更多] -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
新诗的生成是现代汉语及其语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书旨在探讨:处于“现代性”境遇中的中国诗人,如何运用结定的语言材料——现代汉语,和言说空间,将自身的“现代”经验付诸“现代”表达?或者说,现代汉语如何被中国诗人用来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诗?语言和经验如何在诗人的倾力熔铸下获具“现代”的诗形? -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本书以早期“新诗集”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新诗集”的出版、接受、编撰及历史评价等环节,重视审视“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命题。从一种整体性的社会、文化视角,尽量回到原初现场,从共时角度展现错杂、纷乱的历史表象,从而对一般的有关新诗的线性历史想象,提出自己的质询。 -
七里香
來自天上的樹「我知道這世界不是絕對的好我也知道他有離別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機會 上主啊 請俯聽我的祈禱請給我一個長長的夏季 給我一段無瑕的回憶給我一顆溫柔的心 給我一份潔白的戀情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 所以 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裏呼喚我 在奔馳的歲月裡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別人有時後要用一生才能經營出的才情,席慕蓉卻不經意地同時擁有多樣的成功──她的油畫氣勢磅礡、她的素描繁複空靈、她的散文細膩婉轉,而她的詩更是清麗柔媚,讀來如讀一地的澄澈透明的月光。 席慕蓉是一棵來自天上的樹,在人間開滿了馥郁繁花。本書甫出版即打破台灣詩壇的紀錄,一年內再版七次,在國內掀起了一陣讀詩熱潮。現在,就讓我翻開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靜靜地進入她筆下那深刻情真的詩的世界吧!作者簡介席慕蓉 生於四川。祖籍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台北師範藝術科、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專攻油畫。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為國立新竹師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並任世界蒙古聯盟副主席、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等三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 -
東西
《東西》收作者近兩三年間最新作品七十首。作者在1998年應德國文化交流署之邀任駐柏林作家,在柏林開始了本書首三輯詩的寫作。 作者繼承詠物詩的傳統,詠寫現代事物尤其是食物的諸般特色,從不同東西寫出人情與世情;另一方面作者往來東西文化之間,回看嘗試跨越文化各有得失的歷史人物,亦看到今日由於遷徙移民產生的混雜文化。作者發覺不是有一個東方和一個西方,而是由於越界、雜混與滲染而歧生的許許多多東西。 全書分為八輯,詩作形式上的探索也比較多,因隨不同的題目發展出不同的詩體,有比較嚴格整齊,也有比轉舒緩寬鬆,有從傳統典籍翱新之作,亦有強調音韻節奏歌謠式的嘗試。 -
波德莱尔诗歌精选
《波德莱尔诗歌精选》内容包括:《恶之花》序、致读者、忧郁与理想、祝福、信天翁、飞天、通感、灯塔、患病的诗神、唯利是图的诗神、坏修士、大敌、恶运、前生、漫游四方的波希米亚人、人与海、地狱里的堂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