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记

  • 魏特琳日记

    作者:明妮・魏特琳

    已尘封60多年的《魏特琳日记》,首次以全貌与读者见面。� 日记全文50多万字。《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之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淇日记以保持原始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人,一位女性、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日记具有其他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首先,《魏特琳日记》记载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的全过程,它的翻译出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和沦陷时期南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其次,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所写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第三,魏特琳女士爱憎分明,感情真切,想像力丰富,其日记文笔优美流畅,可读性强。正是由于魏特琳日记的重要价值,章开沅先生编译的《天理难容》和朱成山先生主编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都曾节译魏特琳日记中有关记载南京大屠杀的部分。
  • 梅贻琦日记(1941-1946)

    作者:梅贻琦

    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本书收录他在抗战时期的日记,并由整理者加以适当的注释。其内容不仅涉及梅先生个人的活动事迹,更有关于西南联大校务等近代教育史迹的直接记录,是研究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的重要资料。本书部分内容曾分两次刊出,此次重加校订;大部分内容为首次披露。
  •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

    作者:吴宓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 蒋中正日记揭秘

    作者:阮大仁

    225篇珍贵日记, 11场重大事件, 128位国民党高官将领上演过的历史舞台剧。 《蒋中正日记揭密——从风雨飄搖到大局初定》选择在蒋中正人生起伏最大、事业最重要、斗争最激烈关头的历史事件,力求真实再现蒋中正的心境: 蒋中正准备撤守台湾; “外蒙古案” “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阅读本书,你将进入中国当代历史上这个风云人物的精彩内心世界。
  • 亚历山大・普希金秘密日记

    作者:普希金

    真伪难辨的《普希金秘密日记》 今年6月6日,是普希金200周年诞辰。一部用密码写成的《普希金秘密日记》已在全球以16种文字出版。 在当今,名著仍然是名著,而作家却纷纷从英雄的宝座上退位。普希金的情况亦如此,他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有缺陷的普通人。 《亚历山大·普希金1836-1837秘密日记》由朱哈依尔·阿尔马林斯基于1986年在美国的MIP出版公司出版。阿尔马林斯基系俄罗斯作家、诗人,1977年离开苏联定居美国。 MIP出版公司总编写道: “围绕着这部日记有不少谜团。传说普希金本人在遗嘱中规定,这部日记要等到他死后100年才准许发表。但有些人声称根本不存在这样一部日记。 “日记里坦白了普希金同妻子、两个妻姐及其他许多女人之间的关系,这给他带来了悲剧式的结局。这些普希金生活中未为人所知的细节,显示出他是19世纪俄国的‘唐·璜’。” 尽管1994年俄国还未出版这本书,但它仍然被某杂志评为该年度“最坏的书”。 1998年6月6日(普希金诞辰199周年),莫斯科主要的日报之一《莫斯科青年报》发表长文《秘密的普希金》,认为俄国人对《普希金秘密日记》的反应可以同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西尼雅夫斯基的《与普希金一起散步》的反应作类比。“12年来俄国报刊上经常为这部几乎无人有机会阅读的书争执不休,而现在终于是出版这部书的时候了。” 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沙俄上流社会寻欢作乐的奢糜风气在普希金身上有所反映,应该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代他感到名誉受到损害。揭示普希金的复杂性格及他的许多弱点甚至道德缺陷,丝毫不会损害他的天才诗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反,更加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日记》以大量的篇幅记录了他同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关系,间杂着一些他对女人、婚姻的看法,他的心理和感受以及忏悔的心情,其中也不乏玩世不恭的社会评论。日记的真伪,有待俄国文学学术界的进一步考证,但是其字里行间阐发的一些思想,颇令人玩味或深思。 《普希金秘密日记》(秦艳译)将由珠海出版社出版(《文汇报》99.5.15林骧华文)
  • 余纯顺风雨八年日记选

    作者:余纯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胡适日记全编(1)

    作者:胡适,曹伯言编

    《胡适日记全编(一)》是胡适十七卷《留学日记》的(一九一零——一九一四年)期间的札记。是参照了各种版本的《胡适日记》整理而成的。   《胡适日记全编(一)》收集了胡适的藏晖室日记、留学日记及1910—1914年间的日记。《胡适日记》充分展示了胡适这位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独特风采。其中有他的读书治学、朋友交往的札记,有他对社会时事的观察和分析、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记录,有他的诗文和往来书信的存稿或摘要;胡适的日记中有不少外文,其中绝大多数是英文,也有极少量的德文和俄文。为了方便一般读者,这里对外文作了必要的翻译。《胡适日记》的内容,涉及中国近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和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因此,它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为学术界研究胡适先生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

    作者: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套装上下册)》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 我的脑中有个洞

    作者:(英)诺伯

    三十个月,与脑癌同在,2002年8月,当BBC记者伊万・诺伯(Ivan Noble)走出医院的时候,他眼前的世界一片灰暗,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确诊为脑癌的论断书。 起初,将自己的治疗经历和生活状况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在BBC网站公布,诺伯只是为了给最后一程人生留下些痕迹。然而,当成千上万网友的心弦被他的遭遇牵动,当无数素昧平生的电子邮件送来无声的祈祷,摇曳在朔风中的生命之烛,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他诺伯一个人。 女友不改“执子之手”的初衷,洁白的婚纱在死亡的阴霾中熠熠闪光。生活在继续,爱情在燃烧,一双儿女在希望中出生、成长、微笑……诺伯的乐观通达,让人无法相信,他在近三年时光里先后经历了两次脑部大手术,化疗,以及无数实验性治疗。 在写完最后一篇日志后的第四天――2005年1月31日,伊万・诺伯在一家小医院里谢世,平静而无憾。 日志有涯,勇气无边。
  • 失而复得的日记

    作者:宋尚節

    當你打開這本靈程實錄時,會看到:捨棄榮華,決不後退的非凡心志;四出佈道,不辭辛勞的瘦弱身影;痛斥罪惡,使人悔改的生動講章;靠著聖靈,顯明治病趕鬼的大能;無數信徒得救重生,振奮人心的見證事蹟……二十世紀上半葉,著名的奮興佈道家宋尚節為主奮戰,足跡遍及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地,為華人教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復興,其影響力延續至今。本書摘錄整理自他四十多本失而復得的日記、許多珍貴的資料及老照片,帶我們進入宋尚節那短暫卻為主燒盡的一生──深夜蒙主呼召、入精神病院、?世上的尊榮於太平洋、主領無數激動人心的奮興會、硝煙中南下北上、飽受疾病無情的煎熬……他生命中的軟弱與失敗、剛強與得勝,一一展現人前。主僕人在世時大聲疾呼,曾使無數人悔改得重生;如今,他仍藉本書向你發出呼喊,要你徹底認罪、復興成聖!
  • 情人们的陵墓

    作者:艾尔维.吉贝尔Hervé Guibert

    本书是吉贝尔的日记选编,是从他1976年到1991间的日记,尤其是他生命最后几年的日子的精选出的片段编成的。书中真实的描写了吉贝尔及其“朋友们”的生存状态,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尤其写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友爱关系、是法国社会某个文化人圈子的人
  • 失而复得的日记

    作者:宋天真编

    二十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奋兴布道家宋尚节主为奋战,足迹遍及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地,为华人教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复兴,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失而复得的日记:宋尚节日记摘抄》摘录整理自他四十多本失而复得的日记,许多珍贵的资料及老照片,带我们进入宋尚节那短暂却为主烧尽的一生——深夜蒙主呼召、入精神病院、抛世上的尊荣于太平洋、主领无数激励人心的奋兴会、硝烟中南下北上、饱受疾病无情的煎熬……他生命中的软弱与失败、刚强与得胜,一一展现人前。 当你打开这本灵程实录时,会看到: 舍弃荣华,决不后退的非凡心志; 四出布道,不辞辛劳的瘦弱身影; 痛斥罪恶,使人悔改的生动讲章; 靠着圣灵,显明治病赶鬼的大能; 无数信徒得救重生,振奋人心的见证事实。
  • 上蒼選了妳

    作者:張承中

    這是一本張承中(Selina的男友)所寫;關於selina從上海拍戲灼傷到出院的90天連續日記,透過他的近身記錄,真實呈現,她所受到的苦,一個膽小、怕鬼、愛哭、又愛漂亮的女孩,在承受上蒼給她考驗,90天猶如地獄般的日子後,她,仍然樂觀的面對人生。阿中曾在網路上表示: 我是個比你們幸運一點點的歌迷,可以比較接近S.H.E跟Selina,可以默默地近距離支持她們、喜歡她們。現在,上蒼給了Selina一個巨大的考驗,我也比你們幸運一點點,可以默默地近距離照顧她、守護她。 如此膽小的她,怎麼可能捱過這種驚嚇?聽著曾被燒傷的藝人形容三度灼傷的疼痛,如此怕痛的她,怎麼可能受得了?不能想像,根本不敢去想,卻還是會想。現在的她呢?聲音有一點不一樣,樣子有一點不一樣,但她的人一點都沒變,平常的她就跟舞台上的她一樣,而現在病床上的她,就跟平常的她一樣,膽小怕鬼愛哭怕痛但樂觀開朗,可是樂觀免不了沮喪,不過沮喪過後還是樂觀。 痛得受不了她會騙自己一下就過了,或泛著眼淚卻笑著說我好像習慣這個痛了,換藥更痛她會求醫生給她多打幾針止痛針,然後說服自己說換藥才會快好,忍不住痛時她會不停的要求加嗎啡,哭喊、發抖、生氣、埋怨、洩氣,然後隨著嗎啡漸漸昏迷,帶著淚光安慰自己……每天重複害怕劇痛,每天依然堅強面對。 善良的全民女孩Selina在受了這麼多苦之後,她想了想還是說:「其實,燒傷發生在我身上比較好。因為有這麼多人關心我、照顧我,如果發生在替身身上,可能受到的待遇會比我糟吧?」 這是一條漫長的復健之路,感謝上蒼,讓她有這麼多人鼓勵、關心她。
  • 程砚秋日记

    作者:程砚秋,整理/程永江

    共和国元老习仲勋同志夫人齐心女士亲笔题词:一代宗师的心路历程 共和国开国领袖周恩来、贺龙亲任程砚秋入党介绍人 二十五年人生记录、六十年秘藏手稿 抢救采访多位大师,珍稀影像绝品剧照 八十年珍贵文献首度公布
  • 夏鼐日记

    作者:夏鼐

    他是中国第一位埃及学专家,他是李济主持安阳殷墟发掘时挖小墓的大学生,还是定陵、马王堆汉墓等重要考古工程的现场指挥者。长期以来,他的日记既记载了国内外学术界重要的人物事件,又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风土人情。是了解我国考古学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 周璇日记

    作者:周民,张宝发,赵国庆

    《周璇日记》片段节选: 1951年9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早上六点多起身,打了针就睡觉了。醒来吃早点。吃完我们就打牌。正在打牌,王姐姐来了。一会儿爱珍同春花来了,我就停止打牌与她们聊天。王姐姐要我记日记。我答应她,从今天起就开始。 注:这是周璇在病中的第一篇日记,其中王姐姐是王人美,周璇在演艺圈最早的朋友。 1951年10月3日 星期三 四时去托儿所看敏敏,这几天孩子们都在伤风咳嗽,敏敏也瘦了一点。他们照顾得很好,因此可以放心。等敏敏咳嗽好了,抱他回来。照管的人倒是很难请到,只好慢慢地再说。再给大李写信,心里烦死了,邵老二说定的事情,怎么到现在还不快办,张善琨他们也应该帮忙的。 注:这一天日记,周璇写得很少。这一天很关键,她在1951年9月29日出虹桥疗养院,停止打针治疗后,不到5天,显然,精神又出了问题。 1951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几天没记日记了,事情差不多也都忘了。昨天王人美来,没想到她来,听她讲了半天话,知道她的阴险,太可怕!看看她吧,心里正笑着呢,我自己也对不起一个人,良心在当中,我怕什么?我周璇就不爱说谎,可是你们要强迫我,有意危害我,我能服你们的贴吗?神经上的刺激,心地上的创伤,没有法子弥补,这一切的事情谁能知道啊!痛苦只有自己忍受,我看错人!对不起人!唉!忘了过去吧!往事如烟云,有什么可回忆的呢? 1951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好几天没有记日记了,事情想起来真是太使人害怕,不写了吧!没有什么可写的。总之做错了事是一样的倒霉,可是太冤枉了呀,总有一天要水落石出,等着吧! 注:这是周璇病中的最后一篇日记。
  • 洛克菲勒日记

    作者:[美] 约翰·D. 洛克菲勒

      约翰·D·洛克菲勒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的创建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本书详细披露了洛克菲勒本人的发家之秘与经营智慧。为约翰·D·洛克菲勒本人所写日记,由美国《财富》杂志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D·波顿整理、点评而成。书中记述了洛克菲勒从1000美元到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其中的经营管理智慧和个人品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书前言

  • 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作者: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生前的日记在1967年出版后,引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争议: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山祖师式人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岛考察期间,所记日记与他在严肃著作中对于当地人的态度相去甚远、充满矛盾。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当地人的鄙夷和痛恨(甚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而且他还不断怀疑自己和工作的意义,并饱受情感、健康的困扰。 本书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马林诺夫斯基在1914-1915年间和1917-1918年间的两本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一本从未打算发表的私人日记,他的记录简单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窥到新几内亚土著在当时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普通人较为阴暗的一面和他对于个人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思考。 现在,这本日记已经被广泛用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的伴侣读物,因为它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类学家在实际调查工作中的困惑与坚持,更将人类学家中的“人”回归到了其原原本本的含义,将人生的这种困惑与坚持扩大到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心有戚戚焉的层面上。
  • 阎锡山日记

    作者:阎锡山

    《阎锡山日记(1931-1950)》内容简介: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为何能执掌山西长达38载,被蒋介石两度誉为“模范省长”,其为政、处事有何过人之处,政坛“不倒翁”的智慧格言,何以让贾樟柯、冯仑倾服不已。这是一本走进阎锡山内心世界而求证其成败经验,探寻民国人物大事机缘,遥望民国政经风云变幻的最佳读物。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军政之余,勤于著述,这本1931—1950年间的日记,多由阎本人于每日晨起洗漱时口述、秘书笔录而成。阎锡山说:“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他的日记多为做人、处事、为学、为教、为政的心得感想。阎锡山曾经商、习武、留洋,而一生服膺儒学,日记中精辟格言处处可见,洵为一代“山西王”的智慧语录。 注:本书为第1版一次印刷
  • 清华园日记

    作者:季羡林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时间跨度为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曾分别出版过影印本与排印本(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本册以排印本为底本,注释为作者的学生高鸿所加。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