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记

  • 蔡元培日记(上下)

    作者:蔡元培 著,王世儒 编

    《蔡元培日记(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蔡元培先生的日记,始自1894年止于1940年,在时间跨度上历经47年。在这47年之中,实际记有日记的仅有31个年份,而且其间有的年份中,还有时断时续的情况。虽然如此,这本《日记》基本上是蔡元培先生三十多年经历的原始记录,对于了解认识蔡元培先生在清廷翰林院、绍兴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学、留学德国及参加辛亥革命活动、执掌北京大学与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主持中央研究院工作等各时期的思想态度、工作情形及生活状况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一个女大学生的秘密日记-清华北大学生日记

    作者:丛苏韦

    真实日记,写于1998-1999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市,现在北京大学读大三。这本日记上我感动的却是题外的东西。她无意中看到了若干年前,妈妈写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的信。这样和睦温暖的家庭,怎么能不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呢!她们生活得多么健康!作者的家境很好,富裕的生活让她跟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的生活方式的生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也可能是女生的缘故吧)。大学生活跟高中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能看到社会给大学生的影响
  • 黄侃日记(全三册)

    作者:黄侃著,黄延祖 重辑

    黄侃曾对弟子陆宗达说:“记日记是很好的方法,既可留下心得,又能锻炼手笔。”黄侃作为一位经学大师、现代语言学大师,他的日记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访书、购书、借书、还书、理书、翻书、点书、钞书、订书、评书、讲书、写书,日记中在在皆是,构成了《黄侃日记》的主要内容。
  • 启功日记

    作者:启功

    《启功日记》内容简介:这批日记是在启功先生去世后整理遗物时发现的。跟他熟悉的人向来认为,启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此颇感意外。惟其如此,这些特殊时期和因特殊事情而留下的日记,才显得如此珍贵。
  • 心灵爱语

    作者:卢云

    《心灵爱语》是卢云的“秘密日记”,写于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当时,他突然失去了自尊、被爱的感觉以及生活工作的动力,甚至失去了刘神的盼望。他虽然经历了极大的煎熬和绝望,却仍然能够坚持写日记。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每一天的“死荫幽谷”,感悟均来自他与帮助者之间的对话。
  • 海上日记

    作者:薛原

    本书是作者根据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随《科学一号》考察船在赤道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的生活日记整理撰写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专题集。 对于二十年前这次一百多天的海上生活,用作者的话说,至今回想起来:搭乘《科学一号》在海上的科考生活恍如仍在眼前,也再次重温了当时在海上寂寞的生活,正是在这种寂寞的生活,可以看出船上的考察队员们和船员们在大洋上的生活面貌,年青的考察队员们在精神生活上的孤独和战胜孤独的努力。因为是取材于当年的船上日记,因此船上的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来,再加上二十年后作者的重温青春的反思和解读,也使得该书具有了为时代留下一份精神标本的意义。 船上的生活虽然寂寞孤独,但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另一面,例如,与鲨鱼的较量,与人性自身的较量,遇见非洲美女黑珍珠,拿腰带去换当地的工艺品,在船上的读书生活……
  • 越缦堂日记

    作者: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套装共18册)》是李慈铭积四十年心力,铢积寸累而写成,日记共包括《甲寅日记》、《越缦堂日记乙集-壬集》、《孟学斋日记》、《受礼庐日记》、《祥琴室日记》、《息荼庵日记》、《桃花圣解庵日记》、《荀学斋日记》、《苟学斋日记后集》九部分。洋洋数百万言,不仅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足资后世学者参考,同时书中也记录了他的大量读书札记,“略如四库全书提要之例,而详赡过之”,学术价值极高。因此,该日记也可谓是李慈铭治学的大成,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其他三者为《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和《翁同龢日记》)之首。日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印出版后,曾风行海内,士林争以一睹为快,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高度重视,鲁迅、胡适、黄裳及孙犁等著名学人都有所撰述。
  • 两个民国女大学生的日记

    作者:蔡文星,简玉璿

    本书收录了20世纪30年代初两位民国女大学生的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两位民国女大学生在生活、职业、教育、恋爱、出路等方面真实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们在经济压迫与世俗传统束缚还普遍存在的社会中不断奋斗,努力争取个人自由和平等的经历。虽然日记内容多与生活琐事相关,看似平凡、琐碎,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新旧文化激烈碰撞时代的“大历史”,即 20世纪30年代初的女性,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的生活奋斗史。
  • 德拉克罗瓦日记

    作者:(法)德拉克罗瓦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与他的画向来是齐名的。日记不但展示出画家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反映出18世纪上半期法国的人文景观,虽说点滴琐事,读来却兴味盎然。书中附有德拉克罗瓦的著名作品若干,并配以详尽说明,与日记可相互参照。
  • 张元济日记

    作者:张元济

    本书是“近世学人日记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张元济的大量日记,并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其日记简洁明了,在反映作者生平往事的同时,也极具参考研究价值,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 昨夜我梦见了和平

    作者:【越南】邓垂簪

    这是一个少女对越战的真实记录。 死亡和流血每一天都在发生,反复磨砺着她柔软的心灵,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她学到了什么是名誉,什么叫恻隐之心,什么是责任感;她学到了应该怎样为理想鞠躬尽瘁;也学习着怎样去爱与报答被爱…… 但战争并没有因此而体恤这个热情洋溢的生命。在一次转移中,为了掩护战友和伤员撤离,凭着一只CKC半自动步枪,她以一人之力对抗120个美国士兵……日记戛然而止在此时。 几天后,她的遗体被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发现,一粒子弹深深地穿过了她的前额。
  • 许宝蘅日记(全五册)

    作者:许宝蘅,许恪儒

  • 醇亲王载沣日记

    作者:载沣

    载沣是清王朝从衰败到最终覆灭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亲历者。载沣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清王朝王室成员、醇亲王、军机大臣及炙手可热的摄政王时期的重大政事及其他社会史实,私人事件也有用心记载。由此可知,醇亲王载沣日记无疑是研究清末历史、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该项目已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此一珍贵日记由群众出版社独家收藏,完整无遗,从来不曾正式出版。群众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系中央级出版社,曾出版过《我的前半生》等享誉中外的文学、历史著作,拥有较强的文史编辑、编审队伍。近年来,群众出版社聘请相关研究专家,认真研究、整理载沣日记,并加以校订、注释,将其作为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拟以《醇亲王载沣日记》为名结集出版。
  • 管庭芬日记

    作者:管庭芬

    管庭芬(1797-1880),浙江海宁人。清学者、画家。其日记记事起于嘉庆二年(1797),止于同治四年(1865),前后共六十九年,非常完整,这在现存的古人日记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管庭芬日记》之价值,概而言之,大致如下:一、科举史资料,二、生活史资料,三、刊刻史资料,四、诗文资料,五、气象资料。
  • 汪荣宝日记

    作者:汪荣宝,韩策,崔学森

  • 朴槿惠日记

    作者:朴槿惠研究会 编

    《朴槿惠日记》内容简介:划时代伟人的生活都有很多相似点。在波澜壮阔、起落沉浮的人生境遇中,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苦难、获得成功;在经受了所有的痛苦之后,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确立自己人生的目标,这就伟人们的共同之处。林肯、甘地、史蒂夫•乔布斯等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人生。 朴槿惠的生活也是如此。虽然实际上比较艰辛,然而代行第一夫人的职责,仍是一件万众瞩目的事情。但是随着父亲的离世,朴槿惠又突然变成了“需要照顾两个弟妹的孤儿”,同时还要承受众人对父亲的歪曲和责难……突变的生活、亲信的背叛,让朴槿惠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生活在一瞬间跌进了人生的最低谷。 朴槿惠的魅力,作为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正是由这样的生活磨练所造就的。把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用自己的内心静静地去消化,并使之升华,最终实现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这在于外人看来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那个时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些只有通过朴槿惠公开的日记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日记最真实地记载了朴槿惠的成长历程。如果不去考虑写作背景,这本日记完全可以看作一本自我启蒙书,或是一本人生指南,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本包含了人生哲理的著作。但是如果了解当时写日记时的状况和心情的话,就更能体会朴槿惠的内心成长和由此而产生的魅力。
  • 微观历史-1957-1965

    作者:祝伟坡

    《微观历史:1957-1965》内容简介:建国初期,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岁月?获得新生后的民众在改天换地的豪情中,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坎坷?历次大规模的运动中,个人命运发生着怎样戏剧性的变化?党和人民在探索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迷茫?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整风整社运动、四清运动的当事人,作者依据当时的主流意识,以日记的形式,从个人视角记录了历次运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我们走进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重温历史,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风貌。这些日记,既是火热年代平民的心灵史,更是时代的活化石。
  • 玻利维亚日记

    作者:(古巴)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最后一本日记。最机密的游击战教科书,最后的话。 “他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 ——让•保尔•萨特 “这部日记生动地表现了非凡的人格, 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事中写就的游击战教科书, 是如同火药一样的易燃物。” ——菲德尔•卡斯特罗 ★ 32帧珍贵旧照重现惊险跌宕游击生涯 ★ 斯皮尔伯格电影《切•格瓦拉传:游击队》原著 ★ 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授权完整版本 ★ 切•格瓦拉遗孀亲自审定 其子专文作序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是游击队武装建立十一个月纪念日,一上午轻松悠闲,如同享受田园生活一般,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 他并不知道,这会是自己的最后一篇日记。 在第二天的尤罗山谷之战中,切负伤被捕,落入了玻利维亚政府军手中,翌日未经审判即被处决,尸体也被当局藏匿起来。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本日记。 《玻利维亚日记》是见证切•格瓦拉生命最后阶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料,经迅速而未加修饰地翻译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玻利维亚山区中惊险跌宕的游击战经历,从秘密化装进入玻利维亚,到勘查地形、发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战、与敌人的遭遇、队友的牺牲……堪称游击战教科书。同时收录三十余张从未在中国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呈现游击队的日常生活、战斗场面。读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乔装改扮后的假护照、游击队员在树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边整理步枪等情景。 斯皮尔伯格导演电影《切•格瓦拉传:游击队(Che: Part Two)》,即以《玻利维亚日记》中所述历史为蓝本。片中饰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尔特洛凭此片获得戛纳影帝。 ★ 各方推荐: 格瓦拉是三人执政中最引人注目和危险的一位。他脸上充满着使许多妇女为之动心的带有伤感的微笑,他用冷静的头脑、超凡的能力、过人的智力以及幽默的情绪领导着古巴。 ——《时代》周刊 他的光辉成就并不在于取得胜利——所以胜利与否实际上并不重要——而在于将现实化为符号。 ——福柯 他的意志迫使他养成一丝不苟的纪律性。他将去做事先确定的事情,将在事先设定的道口拐弯,将触摸到事先指定的树林和铁栅门,以便未来的前途也能像过去的那样留芳人间。 ——博尔赫斯 游击队隐喻的理论,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游击队一直在向世界启示说:学会转战异乡,放手声东击西,在如此一场漫长的价值战争中,不拘用笔用枪。也许在未来,那时也许会出现的总结家,会惊异于这么一个游击时代。它是那么深潜不露而又真实存在。它突入了前辈们没有涉足的领域。它的战略,它的技巧,它的尊严,它的美感。 ——张承志:《切•格瓦拉与游击时代》 这个多次在丛林中迷失方向的人却从来没有在日记中走失过一次。他没有一次回过头去光顾他作为革命者的历史功绩,作为政治家的国际影响以及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特权和待遇。他全心全意地生活在“现在”;他完全彻底地生活在“现在”。这也许就是“最完美”的意思,因为这迫在眉睫的“现在”既是他正在面对的最残酷的现实,又是他一直追求的最崇高的理想。 ——薛忆沩《切•格瓦拉:硝烟中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 他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 ——萨特。1960年2月,萨特访问古巴,与格瓦拉会面后如此评价格瓦拉。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典范的人,一个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的人,一个属于将来的典范的人,我衷心地说,这样一个在行为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如果我们想表达我们要我们的子女成为怎样的人,那么作为热情的革命者,我们一定会从心底说:“我们要他们像切!” ——卡斯特罗。1967年10月18日,百万古巴人云集革命广场,卡斯特罗致悼词。 格瓦拉的模样很像一个波西米亚流浪汉。他言行诙谐,具有阿根廷人好挑逗的幽默感。他光着上身来回走动,好象是在自我陶醉。他中等身材,皮肤微黑。他喜欢抽烟斗,也爱喝马黛茶,他像一位运动员,但又是哮喘病患者。他常读斯大林和波德莱尔的著作,不断在诗歌和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选择。” ——卡洛斯•弗朗基《十二名人传》 他纯洁而坚强。……是最不易被腐蚀的人。 ——法国作家德布雷《切的游击战》
  • 唐君毅日记

    作者:唐君毅

    唐君毅一生著书立说,为建立一个道德理想主义的人文世界而殚精竭思,埋头笔耕,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本书为唐君毅先生1948年至1978年的日记汇编,文字简约而浅白,但却完整而直观地勾勒了一个跨时代学人的生活与经历。
  • 战时笔记

    作者:(奥)维特根斯坦

    《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于1914-1917年的战时笔记。记录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记录了作者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思考。《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重点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