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欧洲

  • 欧洲精神

    作者:[法] 莱涅尔-拉瓦斯汀

    1935年,当时已被纳粹封口的哲学家胡塞尔预言:欧洲的未来无非走向两端,要么在仇恨和野蛮中沉沦,要么在哲学的精神中重生。他得出结论,欧洲面临最大的威胁,是自我懈怠。 作为一个精神国度,欧洲在“哲学精神”中究竟应该恢复些什么?几十年来的欧洲问题——关乎它的意义和职责,从布拉格、布达佩斯和华沙的知识分子们中间传播开来。为了探索欧洲建立的意义与价值,许多中欧知识分子贡献出了他们的作品、智慧甚至生命。 本书主述的三位思想家——波兰诗人切斯拉夫•米沃什,捷克哲学家雅恩•帕托什卡,匈牙利思想家伊斯特万•毕波——向我们证实,哲学欧洲是存在的,人们坚持去探索欧洲的意义,探究它的终极精神目标及意义之所在。 米沃什、帕托斯卡和毕波,恰恰是在他们身陷黑暗期间,给我们带来了最重要的哲学探索,改变我们对欧洲、世界、民主诉求,乃至自身的看法。他们都可以进入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良心之列。 这个美好的精神团体,还包括卡夫卡、伊姆雷·凯尔泰斯、柯斯勒、米兰·昆德拉、穆齐尔、胡塞尔、汉娜·阿伦特、桑多·马芮以及齐格蒙特·鲍曼……本书重现了他们关于欧洲文明道德基础的讨论。通过追溯,被湮没的欧洲文化将重新出现,我们亦据此得出启示:欧洲的再次统一不应以人性与民主的消亡为代价。 欧洲首先是一个精神国度,或者说一些精神的家园,它的重心是对人类尊严的维护,它的优越性存在于新的“政治道德”之中,跨越了国境。 ——捷尔吉•康拉德 (匈牙利作家) 有了米沃什、帕托斯卡和毕波,中欧,甚至整个欧洲,或许都能寻找到最完整的关于哲学、道德和政治的表达方式。这便是未来思想欧洲的开端。 ——亚历山德拉•莱涅尔-拉瓦斯汀
  •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 第一卷

    作者:[美] 唐纳德·F. 拉赫

    第一卷《发现的世纪》的重点是16世纪欧洲对亚洲的认知与想象.作者拉赫对16世纪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的研究具体而深入,从航路的开辟到传教点的建立,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日本、中国,他追索着西方商贸、传教与求知的足迹而深入更深更远的亚洲腹地。首先,他分别叙述欧洲国家在东方扩张中的作用与相互之间的竞争,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相关文献,从商务与传教报告到虚构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献是如何形成、如何传入欧洲并在欧洲不同国家传播的。欧洲不同国家语言的文献,不仅介绍了亚洲主要国家诸如印度、中国、日本的状况,也没有忽略诸如马来亚、菲律宾、中南半岛一些次要国家或地区,并援引当代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详尽的文字论述的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多幅地图和地图说明,以及书后长达75页的分类文献索引。拉赫的著作不仅对欧洲史研究有贡献,他所提供的欧洲文献,对亚洲历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 嬉游城市光影间

    作者:谢国钟

    《嬉游城市光影间》记录了一趟四十二天的欧洲六国七城的建筑之旅。爱好文学与旅行的建筑人谢国钟,终于一偿夙愿,搭乘火车及渡轮绕行了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瑞士巴塞尔、意大利的罗马和佛罗伦萨、西班牙巴塞罗那及英国伦敦一周。透过建筑人的眼睛,我们温习了欧洲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种种演变历程,领略空间设计中蕴涵的诗意与创意,也彷佛看见了千百年来在建筑师心中不断回旋的主题乐章:轻与重、纯粹与复杂、光等建筑元素,在不同的城市中流动、变奏着。
  • 多瑙河

    作者:红石

    红石,一个深具人文关怀的摄影师,扔有海外与国内工作,生活的双重阅历,带着对欧洲文明与市井变迁的好奇,对欧洲地理及其人文风貌深入了解的兴趣,用了近一年的准备时间,完成了从多瑙河源头到出海口的探寻。他的旅途见闻,有对当地文化的重新发现与交融体验,也有对历史文明的评述与感叹,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200多张图片从超过1万张胶片中精心选取出来,从场景、人物、细节,到自然风光,无所不包。其地理跨越之大,时间跨度之长,题材内容之丰富,均为国内罕见。同时通过桥梁、宗教等专题介绍,读者将更进一步领略到一个真正的欧洲,一种系统而深具生命力的欧洲生活。某种意义上说,对多瑙河的探索,亦是对家园与区域、文化与记忆、技术与生态、政治与战争的思考,这不仅是当今欧洲,也是全世界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本书副标题“欧洲文明的守望者”之题中意。
  • 未竟之蓝

    作者:黄宝莲

    《未竟之蓝》由黄宝莲编写。《未竟之蓝》主要讲述了:一张三个月的火车证,一本欧洲火车轮船时刻表,从荒芜的西伯利亚到风情万种的欧洲,止于埃及人的亚庐之野,一个行云女子,一段如歌行路!
  • 乘一艘慢船去远方

    作者:苗叢

    生命中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困扰。 少年离家,从呼伦贝尔草原到欧罗巴大陆,他的慢船始终划向远方。 俄罗斯、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丹麦、西班牙、安道尔、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 …… 下一站? 4年101城, 在每一座城池刻下诗意的足迹,反复思考思量这里的人文、历史、艺术,抑或生命的感悟、成长的经历和情感趣事。
  • 那只大大熊

    作者:[美] 沃德

    小强的爷爷一直认为,“宁可留一头熊在果园里,也不能被熊吃掉”。所以,至今小强家都没有一张熊皮。然而,全村除了他们家之外,几乎每家的谷仓上都晾着硕大的熊皮,这让小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而小强的父亲却不以为然。所以,小强决定自己去猎杀一头大大的熊回来,他要得到全村最大的一张熊皮。 小强扛着猎枪走进了森林,不曾想,最后带回家的,却是一头很小很小的小小熊。小小熊在小强家渐渐长大,而它给小强带来的麻烦事也接踵而至…… 孩子和小动物之间,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关联,他们之间的情感和故事,就显得格外动人。 这是一个充满了森林味道的故事,而木刻版画的绘画,让这本书有了非常质朴的厚重感。 ……你的书架里怎么能没有它?
  • 小酒馆之歌

    作者:萧耳

    《小酒馆之歌(插图本)》抓取了20世纪最让人心跳的14处小酒馆风景。都柏林。维尔诺。巴黎。纽约。格林威治。伦敦。布拉格。布宜诺斯艾利斯。苏黎世……它们不再默默无闻,它们在20世纪那些著名的文件事件、文化人物有关。它们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地标。 男人天生就是小酒馆的主人,“每个时代,男人总是在小酒馆里密谋些什么”。20世纪的精彩物事,有一半是在小酒馆里完成的。那是一段在意识形态上革命和动荡横流的时期。小酒馆回转着一个时代生活的气息,娼妓、作家、流浪汉都在这里想入非非,满脑子的野心,想要出人投地,表现出来的却是放浪形骸。小酒馆是个公共的地方,也是私生活的床榻。小酒馆里的朗诵与辩论、狂欢和滋事、情爱与争风,一样也不会少。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都歌颂过那些像蘑菇一样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小酒馆。
  • 布鲁塞尔的浮木

    作者:陈升

    《陈升:布鲁塞尔的浮木》内容简介:旅行是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吧。他的不太一样。也许是基于对流浪的憧憬,也许是体内原本就带有不安定的因子,陈升踏上了这段他所谓的“粗鄙的旅程”。从巴塞罗那外海的Mallorca,到马德里、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科隆、米兰……一路上,他遇见了几个来自台湾的留学生,他们就像漂浮在欧洲大陆的黄色人种浮木,每个人都有自己漂浮的行迹,虽然不清楚前方有些什么,但就是决定向前走,不留在原地等待。而每一块浮木之间,竟冥冥中有着一条丝线,牵系着彼此…… 而陈升,则一路将满溢的情绪化为文字与图像,呈现在《陈升:布鲁塞尔的浮木》里的,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流浪与宿命的氛围。爱陈升音乐的人,一定也会爱上他的文字。且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一起流浪去吧。
  • 梦想季全球最具价值的50旅行地

    作者:本书编委会

    《全球最具价值的50旅行地》(梦想季1)出于一种好奇的习惯,我们的思想常常越过身体的束缚向外延展,有时是无尽的天空,有时是涌动的汪洋,还有时是风沙弥漫的广漠。灵魂因为太入迷而走失在这片奇妙视域的尽头,一些问题开始没有头绪地跃然脑际——在世界的另一边,会有什么样子的山川?人群又怎样?在他们的信仰里,住着怎样的神明?有梦想的人才懂得享受生命。居于一隅、却可以凭心情在世界版图上幸福行走的人生是快乐的。那些流动的风景,那些纷飞的意味,某些瞬间潮水般的冲动……将这些片段连缀起来,就是一季新的旅程。真正的乐趣不在于你去得了或者去不了,而是你想过了,知道过了,也就拥有过了。你手中的这册书也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制作出来的,放眼世界,精心遴选出的50个旅行目的地以及有关它们的种种,藉着摄影的震撼,藉着文字的热情,为你带来50个放飞梦想的方向,许一个共同的希冀——世界可以由此进入我们心中。
  • 欧洲经典美食游

    作者:林莹,毛永年

    《欧洲经典美食游》是作者亲历欧洲的所见所闻,娓娓道出了历史悠久的意大利玛格丽特比萨、色彩缤纷的西班牙什锦菜饭、如梦如幻的法国舒芙里点心、花样迭出的德国香肠……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欧洲美食的经典食谱,更是一部饱蘸文化笔墨和优雅情致的旅游牛皮书,让人品味出浓郁的欧洲风情。毛氏夫妇曾常年旅居欧洲,又深具事必躬亲的实践精神,遍游欧洲各国,在欣赏秀丽风光之余,四方探寻特色美食,怀揣赤子之心,DIY出一个个精致食谱,与我众人共享那美食触动味蕾的美妙感觉。
  • 水恋欧洲

    作者:程萌

    本书是关于多个著名水边城市及其河流的原创时尚读物。 ——剑桥、伦敦、圣彼得堡、莫斯科、巴黎、海德堡、布拉格…… 这些地方曾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们通过水上的航程,来体验欧洲水文化的温暖、深厚与清澈,并引发对人居环境的思索。 本书是一本关于流的文学读本。作者依次记录了河、敦运河、涅瓦河、莫斯科河、赛纳河、内卡河沃尔塔瓦河…的河畔风光以及人文风貌。作者在无数个远离东方的城市留,他不地拍摄、写作,本书记录了那些临水的城市、街道,以及当地的人们。以此呈献出一幅幅柔美的欧洲城市画面。读者随之可以了解到许的细节,以及当地的人文风情。一方面欣赏图文之美;方面可以作为旅行的最好参照。
  • 欧洲人文地图

    作者:蔡天新

    地图不仅可以是陆地、海洋、城市等等地理元素的集合体,它还可以是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小说人物的群像。在都柏林过“布鲁姆日”;游走在以数学家命名的巴黎街道;探访英格玛-伯格曼终老的法罗小岛;在斯洛文尼亚的墓地里朗诵科索维尔的诗歌……蔡天新所著的《欧洲人文地图》尝试用小品文集粹每一个欧洲国家(作者仅漏访一个)的文化精神,并配合私藏图片及国家简介构成关于这个国家的人文地图,《欧洲人文地图》可视为一本极具个性、独一无二的旅行手册。
  • 反思欧洲

    作者:(法)莫兰

    《反思欧洲》主要内容简介: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欧洲的论述中别树一帜的著作。作者从欧洲的地理、文化、政治、思想等层面高屋建瓴地鸟瞰欧洲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莫兰从欧洲的概念与文化信息两方面论述欧洲思想文化发展历程,给我们传达欧洲的文化自我批判精神。莫兰关注的不仅不是学派的分梳,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思想的起承转合。莫兰关注的是思想史上的大开大合;是观念与观念交锋之后的峰回路转,起死回生;是思想源流相互碰撞时的火花飞溅;最新旧学说更替时的静寂与空旷;是阴阳互动中一以贯之的精神脉冲。在莫兰的精到、辩证而富有张力的笔下,欧洲文化宛如一幅光色对比强烈的现代水彩,多元而又统一,相反而又相成,冲突而又互赖。 欧洲的特征是什么?莫兰在此书中谈到欧洲文化的多源、融合、探索精神、认同紧张及其脆弱性等多重特点,笔者希望在此沿着莫兰的思路着重从两个角度来谈谈欧洲的特点。
  • 欧洲书简

    作者:(法)勃莱尔等

  • 印象欧洲

    作者:王亚军

    巴黎的韵味,柏林的风范,慕尼黑的纵情,寂寂的布鲁日,永远的伊帕尔,烦恼的申根,别样的卢塞恩,都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还有那法国的奶酪,百里香槟路,山中SPA都是每个游客到欧洲的必游项目。在很多人眼里,欧洲代表着浪漫,大家都向往追寻着他。作者可以带你不出门就能到那浪漫的城市做个一日游,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了解欧洲,让你触感到这股浪漫气息。对即将打算去欧洲的旅游的人也是有很好的参好作用。
  • 在欧洲的街巷中徜徉

    作者:张菊如

    以唐诗宋词的神韵,以东方女性的情怀,徜徉在欧伦的大街小巷,体会西方的风俗,读解欧洲的文化,品尝异国的美食,欣赏他乡小巷田间的经典。古文学硕士、美籍华人张菊如女士新作《在欧洲的街巷中徜徉》集作者发表在美国《世界日报》副刊上的“在旅途中”的系列文章,从平民的角度,写自己生活游历欧洲的见闻感受,举凡风景、古迹、建筑、饮食、风土人情尽收笔下,用生动优雅的东方写意,绘出一幅欧伦大陆栩栩如生的世俗画卷!本书视角新颖,文字清新,雅俗共赏,既有观赏性又具实用性,是游览欧洲不可不读的必备之书!
  • 咖啡馆里的欧洲文化

    作者:(德)提勒多曼

    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那天花板及墙壁都被烟熏黑的小咖啡馆里,有人组织艺术家协会,有人撰写剧作、编辑期刊或写诗,浓郁的咖啡刺激着艺术家的各种创作灵感。   本书便是对已经消失的咖啡馆文化的怀念与回忆,因为著名的造坊者,这些咖啡馆再次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罗马的希腊人咖啡馆、威尼斯的伸缩罗里安咖啡馆、维也纳的哈维卡咖啡馆、柏林的罗曼咖啡馆、布拉格的斯拉维来咖啡馆、布达佩斯的纽约咖啡馆、苏黎世的欧笛翁咖啡馆、巴黎的双叟咖啡馆、伦敦的威尔咖啡馆……这些欧洲咖啡馆、曾经散发出眩目的光与热。
  • 开着F1寻找天使

    作者:童言

    作者的话: 寻找天使,还不如说寻找生活的意义。那时候虽然已经对生活没有什么兴趣,毕竟还有些许的好奇心,我力求放肆地随心所欲,试图完全开放地接受一切能引起我感觉生活美好的东西。一个又一个新的地方,一种又一种新的人,那种经常性的观念被改变甚至颠覆让我心神专注,就像开着F1赛车,时刻处于紧张刺激的状态。虽然感觉很累,但至少能忘却现实的悲伤。我已经打算沦为一个享乐主义的人,那么多的痛苦只是因为年轻。 我的故事从德国开始,一个出产黑格尔和尼采的地方。感谢那个哲学的城市让我体验到生命的无趣,明白及时行乐的无奈。然后我在欧洲流浪没有目的地,也没有目的,只记得有一年的时间,还有十几个国家,才知道意义是寻找不到的。好奇心是满足不了的。骨子里的悲观厌世不会变,我最终变成了一个无动于衷的自私自利的人,就像现在这样。还可以称为善良利已决不损人。
  • 欧罗巴的苍穹下:西方古建筑文化艺术之旅

    作者:宇文鸿吟,何崴

    《欧罗巴的苍穹下》是作为文化史来书写的,所以始终尝试着容纳和穿插尽可能多的视角和层次。在《欧罗巴的苍穹下》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的联系和东西方的横向比较对“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这一传统论题进行“非传统”的剖析。正因为这样,我们希望《欧罗巴的苍穹下》不仅仅能够激起建筑爱好者的兴趣,更可以成为更大范围内读者的历史参考书、旅行指南书、艺术风格参考书、工程美学参考书和文化心理学参考书等。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贪心不,但是其中的用心其实还是指望通过自己提供一些思路和提示,去启发和帮助读者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和还原一种全面而真实的历史。 《欧罗巴的苍穹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欧洲的古建筑文化,作者通过自己提供的一些思路和提示,去启发和帮助读者开始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和还原一种全面而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