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欧洲

  • 欧洲五十年

    作者:[英] 简·莫里斯

    本书是莫里斯于20世纪下半叶50年内在欧洲各国游历的一部“印象集”,虽是旅行文学,却远超过描写视野所及的景物和感官感受的层面。莫里斯的参战经历、国际记者的从业背景以及历史知识的深厚积淀都使其作品能够更多深入到历史与文化中,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挖掘、梳理,虽如作者自己所言,“纯粹是个人的,完全是主观的”,却令人惊喜。
  • 维也纳情感

    作者:冯骥才

    《维也纳情感》内容简介:“游”的最大快乐是遭遇,“记”的意义是把这快乐记录和保留下来。然而,为什么把遭遇视为快乐呢?什么样的遭遇可以成为快乐?这里所说的遭遇,不是邂逅旧友熟人,或重逢阔别已久的事物,而是突然进入一片不曾见过的全然一新的天地。无论是风光、面孔、文字、语言,还是习俗、审美、生活与思维的方式,这种遭遇让你亮起眸子,竖起耳朵,敞开心怀,感觉空前的鲜活。然后,陷入思索:这一切为什么与自己不同。因此说,“游”的快乐是遭遇不同。
  • 塞纳河.莱蒙湖

    作者:郭宏安

    我在巴黎的时候,去过一些作家和教授的家里。他们各自家里都有些什么摆设,似乎已在记忆中淡漠了。惟对他们的书,我却始终记忆犹新。有些人的书摆在并列在一起的若干大书柜中,更多的人则是满墙皆书,书架从地面一直伸到顶棚,一面墙,两面墙,三面墙,甚至四面墙,都被开本不一的书籍盖了个严严实实。他们的书大都多而全。我曾略微仔细地看过一位作家的书房。他的书中有一套最新的20卷本大百科全书,还有所有法国大作家的全集,也有莎士比亚等人的全集,此外,他还有时贤名流的著作和他自己的作品的不同版本。他每天就在这间四壁皆书的房子里,坐在一张小小的写字桌前。或读书,或写作,或沉思,或与友人倾谈……
  • 我们都是少数人

    作者:贺海仁

    《我们都是少数人》讲述了170多年前,一个叫托克维尔的法国人,颇具浪漫地行走在19世纪的美国大地上,他详细记录途中的所见所闻,之后写下了不朽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一个叫贺海仁的中国人来到了欧洲大陆,同样是浪漫地行走,同样是记录所感所悟,于是便有了这本小册子。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笔下展现的虽然是异国的民主,心中却思量着祖国的民主发展。
  • 欧行杂记

    作者:储安平,韩戍 编

    本书分《欧行杂记》、《英居漫记》两编。前者是储安平留学欧洲时的旅行观感,后者是储安平在伦敦和爱丁堡两地居住的日记。 本书文字第一次整理出版,对研究储安平生平与思想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欧洲细节

    作者:素素

  • 走吧,去欧洲

    作者:朱自清

    《走吧,去欧洲:朱自清经典散文名篇选(全彩典藏版)》是一本体验欧洲“人”、“情”、“味”的旅游行走书,带领你我走过欧洲丰富多变的历史和四季光阴,相遇最好的风景。 书中选编了朱自清20世纪30年代游历欧洲后所写的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游记》20篇,以及写于国内浙江、江苏、四川、北京等地的游记9篇。作者以写景为主,再现了苍茫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描摹,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对艺术、文化、自然历史、社会,以及世界有了更多了解。看似古老难以渗透的欧洲文明,在朱自清细腻、简练的文字下,那饱满丰富的“人”、“情”、“味”顿时灵动了起来。 这里有最美的欧洲:阳光灿烂的巴黎、公园城市瑞士、浪漫水都威尼斯、郁金香飘香的荷兰;这里有最好的人生:初夏时逛荷兰、微雨中划船游威尼斯、街边的咖啡小店里品味地道英式美食……游览着数百幅美轮美奂的高清风景插图,彷彿可以看见一幅幅动人光景在眼前浮动,挥洒着别样的浪漫气质。或许旅行最好的意义正在于此:走出去,发现比想象中更宽广的世界! 除了经典游记,书中还收录了若干朱自清最著名的散文名篇,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散文大部分借景生情,擅长把感情编织进对事物景态的叙述描写之中。《背影》是广为流传的散文名篇,寥寥几笔白描,情深刻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则华美浓重,充满诗情画意,读之新鲜自然,如清风指面,绿茶弥香。
  • 另一个欧洲

    作者:何力

    《另一个欧洲》是继《不安的生活》和《傻世界,笨生意》后,何力主编的另一新书。介绍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和波兰这些欧洲国家目前的经济、生活状态,以及经济危机对其的产生的影响。深陷欧债危机,慵懒的意大利人正在重新奋起,西班牙人也在中国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转型之路,一枝独秀的德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仍旧持续增长,作为危机导火索和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希腊依旧享受着度假,几乎没受到危机影响的波兰正勇敢地领导着欧盟走出经济泥潭……透过《另一个欧洲》你会看到一个完全颠覆你想象的欧洲。 海报:
  • 从凯旋门出发

    作者:利明

    “你无法把美好的东西永远占有,而最美好的也许就是时间……”这是旅程结束时的必然感伤吗?抑或是生活本身不被我们所轻易察觉的真相?如果你也是一位时不时带领着“先富阶层”游逛在欧洲的“首领”,每每从凯旋门出发,马不停蹄的揽胜之余,是否也会生发上述思索?在这本十分有趣耐读的欧行漫记里,作者以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式的冷幽默记录了生活、工作和行走在欧洲期间妙趣横生的种种。当然,在捧腹之余,你也会感染只有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才能真正体味的无法逃避的脆弱。透过这盘味道驳杂的“什锦菜”,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生活除了在真实的残酷之外,还依然保有那么一丝摆脱不掉的感动
  • 欧洲建筑纲要

    作者:(英) 佩夫斯纳

    《欧洲建筑纲要》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以接触的建筑物为中心,讲述了建筑的故事。自1942年问世以来,《欧洲建筑纲要》这部著作成为有关欧洲建筑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佩夫斯纳生前曾多次修订,使此书与时俱新,保持生机。时至今日,它并未随着作者的离世而失色,仍然是学习西方建筑史的经典读物。
  • 拜占庭简史

    作者:[美]沃伦·特里高德

    本书作者通过对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史的叙述提供了帝国兴衰的全景图。他特别着力驳斥了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错误观点,强调在中世纪的欧洲,帝国的政治管理、经济、文化都处于领先地位;拜占庭的元素,通过天主教的理论、罗马法、古典希腊的学术著作仍然在今天得以存在,尤其是在东欧和俄罗斯。
  • 近代欧洲的生活与劳作

    作者:[法]勒纳尔 等

    《近代欧洲的生活与劳作(从15-18世纪)》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之《近代欧洲的生活与劳作》,全书共分9个章节,对大国经济运作的历史作了详细的阐述。均衡的经济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什么样的制度有碍于经济的进步?
  • 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

    作者:[英]唐纳德·萨松

    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欧洲比较史研究专家唐纳德·萨森的著作,对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的兴衰起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研究。本书一经出版,即获得著名的伊萨克·多伊彻奖,并被《纽约时报》高度赞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一本书”。此外,《经济学家》、《金融时报》等杂志均对其好评连连。从那以后,欧洲和美国的多所重点大学将其作为教科书使用,该书亦成为研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书中笔调新颖、讽鉴机智、活泼睿智、多富隐喻。
  •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作者:(英)A.J.P.泰勒(Allan Jo

    本书以“势力均衡”为主题,评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七十年中欧洲英、法、德、奥、意、俄等国武装冲突,特别是运用外交计谋争雄称霸的情况。
  • 让欧洲微笑的建筑

    作者:朱沛亭

    在欧洲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古典端庄的建筑群中,有着一些宛如天外来客般的新潮设计,这一座座梦幻般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怪诞建筑,会让你忍俊不禁。弗兰克·盖瑞的建筑会让人有吸毒一般的感觉,建筑居然还分“科幻派”和“奇幻派”斗个不停,变成博物馆群的鲁尔区旧工业基地类似于北京的798工厂……而在不计其数的严肃说教的建筑书籍中,建筑旅行家朱沛亭先生以带有台湾气息的幽默文字来调侃建筑,讲解它们的“酷毙”和“闷骚”,这样一本建筑书本身同样会让您微笑甚至捧腹的。
  • 欧洲19世纪美术

    作者:余丁

    《欧洲19世纪美术(上下册)》简介: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是19世纪欧洲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艺术史中备受瞩目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欧洲19世纪美术(上下册)》以画派、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演变为线索,对以法国为中心的这些流派以及它们在其他国家发生的影响和反响作了系统的论述。《欧洲19世纪美术(上下册)》采用画家个案研究与艺术流派整体评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艺术家及其作品放在19世纪中后期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加以讨论,力图客观地再现艺术史的本来面目。
  • 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

    作者:[荷]扬· 卢滕· 范赞登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如何起步的?本书将这些欧洲经济史里的大问题放到全球视野中,通过对西欧工业发展的整理,经数据跨时段测量其作用,并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做比较。比较了1000—1800年中国、日本和印度的人力资本发展。同时,本书还展示了欧洲的婚姻模式对理解欧洲过去的重要性。本书的结论,对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来说,是全新的。
  • 战后欧洲史04:新欧洲 旧欧洲(1989-2005)

    作者:[美]托尼·朱特

    分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卷四《旧欧洲 新欧洲1989—2005》内容简介: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由市场的新信徒推行私有化政策,原本想要使公民人人成为资本家,将国家带出经济的泥潭。结果却是,公共机构分崩离析,公有资产被权力者据为己有。政治上,循环再生的“共产党员们”到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结盟,痛苦的大众被抛向社会边缘。 东欧,在欧洲的大门外张望,极力想重返“欧洲”——为了获得援助,实现经济现代化,或者是为了防止退回“民族共产主义”,稳定国内政局,都必须同“欧洲”捆绑起来。繁荣的西欧又一次面对它的孪生兄弟东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谁是欧洲人?什么是欧洲?欧洲人想让欧洲成为什么样? 繁忙的公路网络、便捷的铁路系统、流行的英语,促进了欧洲内部更密集的交流。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欧元和欧盟正式将欧洲凝聚为一体,一个真正完整的欧洲正在形成。欧洲不再只是地理的概念,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欧洲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与“美国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欧洲模式。 欧盟没有取代传统的边界意义上的国家。随着时日渐长,繁复的议程、民主的缺失、大国的操控,使这个超国家组织越来越难激起欧洲民众的热情。外来移民的增加,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新右翼党派如虎添翼,整个欧洲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紧张气氛中。 如果欧洲的爱国之心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像海涅所说的理想的法国式爱国主义那样,展开双臂去拥抱整个文明世界,也许欧洲能成就另一番新局面,21世纪将可能是属于欧洲的世纪。 这是欧洲的机会,也是欧洲的挑战。 ======================================================== (套装全四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 《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 《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 编辑推荐: 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出版商周刊》 精彩绝伦……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卫报》 欧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萨缪尔•琼森奖决选名单; ◎连续荣获2006年亚瑟•罗斯图书奖、2007年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欧洲图书奖; ◎《卫报》《独立报》《纽约客》《观察家》《旁观者》《新政治家》《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近20家世界顶级媒体“年度最佳图书”;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尼尔·弗格森、弗朗西斯·福山、诺曼·戴维斯、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等欧美著名学者高度赞誉; ◎《纽约客》《旁观者》《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伦敦书评》《美国历史评论》《出版商周刊》全球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中文版获托尼·朱特基金会全球独家授权,历时两年精心译校、审校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部史学巨著以全新面貌震撼面世。 ======================================================== 媒体评论: 精湛地剖析了今日的欧洲如何从1945年的灰烬和疲惫中站立起来。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精彩绝伦,这部著作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描述1945年后的欧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一部精彩且引人入胜之作。 ——《卫报》(The Guardi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综合型的、分析型的、反思型的优秀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值得高度赞赏的著作……任何评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褒扬它。 ——《旁观者》(The Spectato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卓越之作……文笔生动;朱特的叙述超人般地几乎覆盖到了欧洲大小国家。 ——《纽约客》(The New York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精彩巨著,文笔有力,阐述清晰,具有许多来自个人在政治、社会领域敏锐观察的深刻洞见。全书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展现出对已发生、正发生且需要予以面对和了解的改变的深刻理解。 ——《观察家》(The Observ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托尼•朱特以其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走过1945年后欧洲的通衢大道和偏僻小径……他不只探索了这个现代大陆的what和when,最重要的是探索了why。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这部书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荐,还应作为全欧陆学校的必备教材……一部旷世巨著。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一旦了解这本书的卓绝出众,你会大吃一惊……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使40岁以上的读者想起他们所曾感受、盼望、参与或逃离的东西。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随着朱特笔下动人的描绘,“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几乎展开了一幅令人难以承受的悲惨画卷。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945年后的欧洲复兴史和那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讲述过许多次,但少有人讲得像朱特那么清楚,那么从容自信……对朱特来说,以如此易读、公允的方式叙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乃是一大成就,而他的著作……在未来多年里仍将是标杆之作。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在《战后欧洲史》通俗易懂的各章标题背后,涵盖的是近千页对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深入研究。然而,本书不只是在摆放于书架时让人印象深刻;朱特是一位明敏的思想家,以及一位能够将丰富的文化知识——电影、音乐和文学——载入他艰难课题的作家:大屠杀,斯大林治下的东欧,20世纪60年代思潮变化,铁幕的崩溃, 欧盟的政策,新的欧洲生活方式……一些评论家将朱特充满洞见的研究方法归因于他在美国将近几十年的经历。在那里,他成立了纽约大学雷马克研究所,以“支持和推进有关欧洲的研究和讨论”。 ——《书签》(BookmarksMagazine) ========================================================= 名人推荐: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 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 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二战”后的欧洲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不可不读。 ——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 de Madariaga,欧盟外长) 我大力推崇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它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崭新而富启发性的观点。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 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只有已经成熟的学者,才能依据二手阅读和对当代史的观察,成就如此伟大的历史著作。当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随着时事演进而被埋没在书海里,但如果兼具叙事的诚意、机智的巧辩和独特的风格,这样的著作就能一直被传颂。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史学大师,著有“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的最新著作《战后欧洲史》叙述了1945年至今的欧洲历史,已经成为广受好评的历史杰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实际的东欧经验和捷克语的学习,使得朱特不同常人,他同时兼具东西欧的知识,这些优点都展现在《战后欧洲史》中。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托尼·朱特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观点贯穿全书……他时时谨记宏观的观照或跨文化的主题探讨。文笔流畅、优美、引人入胜,全书八百多页,几乎每一页都能予人乐趣和启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 托尼·朱特用天衣无缝的叙述,总结1945年以来的欧洲历史。这是具有慧思与人性的历史书写。短期内不可能有人超越托尼·朱特的成就。 ——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 《战后欧洲史》是历史研究的杰作,带我们综观过去60年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地缘政治,无缝交织在一块的欧洲……权威之作。 ——约翰·格雷(John Gray,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托尼·朱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是一部重要的、享誉学术界的巨著,它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清除谬误的知识,而且还有对于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甚至人性本身的严肃思考。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战后欧洲史》以传统的史学论述方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是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这是高屋建瓴的历史大视角的“大气之作”。作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显然是超越了个人能力之作,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读来之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的著作能够同时对史学研究和现实政治都发生重要影响,《战后欧洲史》是一个很出色的楷模。它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充满思想性的大跨度追问描绘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图景,全面而又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了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通往未来之路。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 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

    作者:许丽雯

    《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新版)》内容简介:前往欧洲旅行,每到一地,都会对那些随处可见的建筑、雕塑、绘画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新版)》这本书,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带您用通俗的眼光欣赏欧洲经典艺术。我们发现:原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有了建筑师这个行业;哥特式建筑是没有墙壁的,他们将屋顶盖得又高又尖,是要与上帝好好沟通;原来“巴洛克”这个词,意思是长得不好看的珍珠,是指怪诞、扭曲、突兀的艺术作品,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浪漫、愉悦、多姿多彩的象征。书中所介绍的精彩作品现在都仍然耸立或者陈列在欧洲某处,各自述说着它们当年风华绝代的故事,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个世纪、下下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之后的后继创作者。阅读《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新版)》这本书,让您看到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时,能从书里发现其中的精髓与奥妙,和这些艺术大师们跨越时空的樊篱,交换共通的记忆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