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欧洲
-
资本的年代
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继一段激昂短暂的革命前奏后,平和稳健的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大批农民远离沦为商品的土地,流向城市、工业,在无垠的环境里缓慢凝结其工人意识,受人敬重的资产阶级,在其坚实的家庭堡垒中,创造出自由主义的不朽传奇。进化论引领着科学奋进,写实感压制了艺术创意。 一八七五年,一场空前漫长的大萧条,悄悄滑入帝国的年代。 -
西洋史
《西洋史》内容简介:我们要知道历史,就要先知道怎样会有人类。要知道怎样会有人类,就要先问怎样会有地球和生物。地球和生物的起源,都在无数万万年以前,我们对于他们的智识,自然不能十分确实和贯澈。但是经过了五六十年各种学者的考据和研究,那长夜漫漫的太古时代,也就渐渐的有了线光明了。以下便是各种学者人类学者,地质学者,生物学者,古物学者和历史家考据研究的结果…… -
穆斯林发现欧洲
在西方传统中,“发现”的主体通常是欧洲人,比如哥伦布“发现”美洲本书却不同,这里的欧洲人并非陌生、遥远蛮族的发现者,而是受到伊斯兰国家发现与观察的化外之民。在中世纪时,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欧洲,在数学、医学乃至各门科学上,学会阿拉伯文就可以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知识。作者以翻转西方学术传统的气势,探讨了穆斯林对西方认识的来源与性质。这部生动活泼的作品勾勒了千百年以来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彼此影响的微妙方式,以穆斯林的观点重述了图尔战役、十字军东征、勒班陀战役和维也纳之围等著名历史事件。作者引述了伊斯兰学者的史料,描述了他们对西方事物,诸如庭园、绘画、议会、卫生、仪态乃至妇女服饰的印象。 -
欧洲同性恋史
本书除了揭示英、法、德三国处理同性恋问题的不同模式,还告诉大家同性恋问题并非只是性爱史的一个次要部分,它在社会形态和表现的历史上自有其地位,它作为一种吸引或反感的作用揭示一个社会的幻想和恐惧。当然,作者并不企图仅仅借助性爱来解释两次大战之间的阶段、纳粹问题和二战的发生。显然,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本书也不同于心理学史,尽管有时借助心理分析的假设也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同性恋史研究应该把舆论的恐惧和政府的恐惧区别对待,也许应重新估量性幻想在社会想象中的分量。 -
罗马史(上卷)
上卷内容大体包括西班牙史、汉尼拔战争史、布匿战争史、伊里亚史、叙利亚史、米特拉达梯战争史和其他一些历史片断。作者以如椽之笔纵横古今,生动地叙述了罗马国家的起源、地中海周围各个民族的形成、政治经济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罗马征服这些民族的过程,实际上简要叙述了罗马帝国形成的全部历史。 -
帝国的年代
本书虽然出自一位职业历史学家之手,却不是为其他学者而写。它是为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人而写的。虽然我希望它能使读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40年有一些了解,本书的目的却不是告诉他们这段时期确实发生了些什么。如果读者想对史实有更多了解,只需查阅数量庞大且往往相当优秀的文献资料。 我在本书中设法想要做到的,和之前的两册——《革命的年代:1789-1848》(The Age of Revolution 1789-1848)和《资本的年代:1848-1875》(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一样,是要了解和解释19世纪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和解释一个在革命性转型过程中的世界,在过去的土壤上追溯我们现代的根源;或者更重要的,视过去为一个凝聚的整体,而非(如历史的专门化往往强迫我们以为它是)许多单独题目的集合,如国别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等的集合。自从我对历史开始感兴趣以来,我便始终想知道过去(或现在)生活的这些方面是如何连在一起,又为什么连在一起。 因而,本书(除了偶尔的例外情形)不是叙述性或系统化的说明,更不是在炫耀学问。读者最好视它为一种理论的展现,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各章来追踪同一个主题。虽然我已尽力让非历史学家了解它,可是读者必须自己判断这个企图是否成功。 我没有办法向许多作者致谢,即使我往往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却掠夺了他们的著作。我更没有办法向这些年来我从与同事和学生的谈话中所得到的许多构想表示谢意。如果他们在本书中认出他们自己的构想和言论,他们至少可以责备我误解了他们或误解了事实,或许我也确乎如此。然而,我还是可以向那些使我得以将对这个漫长时期的全神贯注浓缩到这一本书的人致谢。1982年,我在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开了一门13次演讲的课,完成了本书的草稿。我对于这个令人敬畏的机构以及发出这一邀请的拉杜利(EmmanuelLe Roy Ladurie)都非常感激。1983-1985年,勒伍豪信托(Leverhulme Trust)给了我一个荣誉研究员的职位,使我可以得到研究上的协助。巴黎的“人文科学研究所”(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和赫勒(Clemens Heller),以及联合国大学世界开发经济研究协会(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of the UN University)和麦克唐纳基金会(Macdonnell Foundation),使我在1986年有几个安静的礼拜完成本书的正文。在协助我做研究的人当中,我尤其感谢哈斯金斯(Susan Haskins)、马歇尔(Vanessa Marshall)和派克博士(Dr.Jenna Park)。赫斯凯尔(Francis Haskell)校读了有关文艺的各章,麦凯(Alan Mackay)校读了有关科学的各章,山恩(PatThane)校读了有关妇女解放的各章,使我少犯一些错误,不过我怕错处仍在所难免。希福林(Andre Schiffrin)以一位朋友和典型受过教育的非专家身份阅读了整本手稿——本书乃是为这样的非专家而写。我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beck College)的学生讲述欧洲历史有许多年,如果没有这一经验,我怀疑我是否会产生撰写19世纪世界史的构想。因此,此书也是献给那些学生的。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
刑罚的历史
事实上,《刑罚的历史》主要是欧洲的刑罚史,尽管其中也涉及到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但我们所见到的更多还是长时间笼罩着欧洲的司法黑暗。 以高度文明自傲的欧洲人也许无法相信他们的先人竟发明过那么多的折磨犯罪嫌疑人的手段。直至近代,被宣布有罪的人通常只有两条道路――死亡或奴役。仅是英伦一国,适用于死刑的罪名就超过了200种。而处决的方式至少包括了生祭、活埋、沸煮、溺毙、钉死、纹吊、斩首、由动物咬噬或用石头砸死等等。这些花样迭出的酷刑的发明者名单里不乏国王、贵族、神职人员以及备受敬重的专业人士。难以想象的还在于,在很长的时间里,欧洲的民众总是兴高采烈地过节般地去围观酷刑的执行场面。 文明伴随血腥而成长,历史终于翻过沉重的一页,我们到底看到的酷刑渐渐让位于较为人性的惩罚……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
一部分享人生智慧、提升职场情商的历史书 不管你是穷忙族、工作狂,还是职场达人、企业中坚, 每个上班族都应该读读世界史 ◎ 用谋略,知进退,能担当,善摆脱——世界史中有真义 ◎ 天涯煮酒论史版主押沙龙继《出轨的王朝》后,睽违多年尽显功力之作 ◎ 读史使人明智,读世界史使人练达。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 •生死攸关的立场选择•步步为营的利益谋略•灾难面前的无畏勇气•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坚守信仰带来的生命奇迹• 一部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 一次颠覆过往的阅读体验 伟大人物可以决定历史走向,你的人生要靠自己改变 人生,其实可以和历史一样精彩 公元前480年,当时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波斯向希腊发起入侵。帝国的力量排山倒海,遮天蔽日。波斯人一路挺进,血洗温泉关、焚烧雅典城。斯巴达王的头也被挂在了旗杆上。希腊幸存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它对自由的信仰从未泯灭。波斯王的海上巨兽被一步步引向了海峡深处,一场超级豪赌在那里上演…… 几百年后,另一个帝国罗马和耶稣劈面相遇。耶稣没有军队,没有财富,他撼动这个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自己的信仰。耶稣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哭泣过,诅咒过,但却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仰。他的信仰像太阳一样壮丽,像大海一样深沉。罗马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最终获胜的不是帝国,而是耶稣。 波斯没能击败对自由的信仰,罗马没能击败对生命的信仰。没有人能击败信仰。它比所有的帝国都更坚固,更久远。 【文摘】 “不要忘了雅典人” 伊朗高原。 波斯帝国的首府苏萨城。 大流士坐在宝座之上,头戴金冠,身穿红袍,手持金权杖。他身后,是高举羽扇的侍卫。他面前,是匍匐在地的群臣。 在朝堂之外,一万两千名“不死军”昼夜护卫着他,一万五千名奴隶随时侍奉着他。 在首都之外,几千公里的御道一直延伸到帝国边陲。无数信使在上面奔驰,传达他的指令。这些指令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决定千万人的命运。 他统治着一个辽阔的帝国。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庞大的国家。世界文明的四个发源地,有三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在波斯的掌握中。数十万波斯大军控制着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帝国人口多达几千万。其规模,即便是两百多年后的秦帝国也无法相比。在那个时代,它的庞大超越了人们想象的极限。 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的第三位君主。在他统治下,波斯帝国走向了巅峰。 无数的民族向它屈膝称臣。埃及的粮食、印度的象牙、吕底亚的黄金、巴比伦的白银、亚美尼亚的骏马、阿拉伯的香料、外高加索的美女,从四面八方涌入苏萨。 在希斯敦的悬崖上,刻着他的铭文:“我, 大流士, 伟大的王,乃万王之王,波斯之王,诸国之王。”这位万王之王享有人类史上空前的权力。在他之前,出现过无数帝王,但没有一个能和他比肩。 伊朗高原的太阳照耀着宝座上的大流士。在流溢着金光的宫殿里,他就像人间的神。 这时,台阶下忽然传来尖锐的叫声,撕破了大流士近乎完美的幸福: 陛下,不要忘了雅典人! 每天三次,大流士都会听到这声叫喊。它时时提醒着他:有一片土地还没有征服,有一个仇敌还没有惩罚。 事情的源头发生在伊奥尼亚——小亚细亚半岛(现在的土耳其)的西境。 希腊是片贫瘠的土地,不足以养活过多的人口。几百年来,一无所有的希腊人驾驶着蹩脚的船舶,在地中海四处游弋,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希腊人从没有深入陆地,只在大陆的边缘建立了诸多城邦。这些殖民地和母邦的联系相当薄弱,但是它们缓解了希腊的人口压力,并将希腊人的文化扩展到了更遥远的世界。 这些海外殖民地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伊奥尼亚城邦。 它占据了一片狭长的海岸。其国土微不足道,却创造了商业与文化的奇迹。西方第一个哲学家、第一个历史学家、第一个寓言作家、第一个女诗人都出生在这里。如果把它的伟大人物一一列举出来的话,会是很长的一个名单。而浩瀚的波斯帝国,在两百年里没有产生一个可以和他们比肩的人物。 波斯只有一个帝王,和匍匐在他脚下的千万奴隶。 可是波斯人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伊奥尼亚。他们用火与剑扫荡了这片土地,扶植起一大批傀儡政权。伊奥尼亚人成了波斯的奴隶。 公元前500年,这些奴隶奋起反抗。他们向希腊本土求救。绝大多数希腊城邦拒绝了,但是雅典却伸出了援助之手。二十艘船只载着雅典武士,驶往亚洲。 波斯人猝不及防。起义军一路东进,攻占了小亚细亚行省的首府——萨尔迪斯(它是波斯人的一个统治基地)。起义军将城市付之一炬,雄伟的神庙也化为灰烬。 但起义军的胜利不过是昙花一现。波斯大军从东方开来,像黑色的风暴一样冲过了小亚细亚。帝国轻而易举地击败了造反的奴隶,等待着起义者的是狂野的报复。 在许多岛屿上,波斯人用捕杀鸟的办法围猎人类。他们从北到南扫荡了整个岛屿,将岛民一网打尽。大陆上的伊奥尼亚人则像野兽一样,被波斯人捕捉。许多城市遭到血洗:男子被屠杀,女子被贩卖,最漂亮的男孩子被阉割后送入皇宫。 但是这些鲜血还不够,大流士的怒火依旧在燃烧。 他的目光越过了伊奥尼亚,投向了爱琴海的彼岸。那里有一片小小的土地——希腊。雅典人的挑战提醒了大流士:它还有待征服。无论从帝国安定的角度,还是从扩张的需要来看,希腊都应该被灭亡。 希腊是自由人的土地,它永远是伊奥尼亚人的榜样,激励他们反抗波斯帝国的压迫。 希腊更是帝国西进的一个阻碍。波斯帝国要想冲入欧洲,就要首先占领希腊。 征服希腊首先就要毁灭雅典。雅典人参与萨尔迪斯之战,焚烧了宝贵的神庙,却至今都没有得到惩罚! 大流士抽出一支箭,射向天空。他要神明来作证:“我要向雅典复仇!”从这一天开始,每天都有仆人向大流士呼喊三遍:“陛下,不要忘了雅典人!” 大流士没有忘。 -
欧洲中世纪简史
欧洲中世纪,过去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在愚昧的教士主宰之下的“黑暗时代”,“半梦半醒的一千年”。20世纪的史学家们已经终结了这一神话。在当代英语世界,《欧洲中世纪简史》是一本准确、权威的中世纪史入门佳作。它以清晰的线索、全面的描述让读者看到了中世纪的光明与活力。 作者将中世纪史析为早期(500—1000)、中期(1000—1300)、晚期(1300~1500)三阶段。在第一阶段,罗马皈依基督教之后,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相融合,促成了欧洲的诞生。查理大帝一度雄霸西欧。第二阶级是中世纪的盛期,经济起飞,城市兴起,政治文教发达,三百年问精彩叠现。第三阶段两百年,教廷分裂,英法百年征战,哀鸿遍野,疫病流行,一片颓败之势。而瘟疫过后,欧洲文化重又焕发生机,宗教革新,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理性时代”的近代欧洲呼之欲出。 本书由霍莱斯特教授始作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不断修订,内容与时俱进。霍莱斯特逝后,擅长妇女史的贝内特教授继续增补此书。第十版保持了原作结构上的平衡,叙述简明扼要,而且在社会文化史方面,内容更为丰富。 -
德国人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原名《德国人》(THE GERMANS),副标题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Double History of aNation),显示作者力图用心理学上的“人格分裂 ”为理论框架,描述日耳曼民族“内心分裂”的历史。《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作者Emil Ludwig是西方强调人物个性与心理之“新传记派”的享有国际声誉的代表作家。 -
法国
《大国崛起:法国》系列图书之一——法国,它展示的历史细节和专家观点,能够为人们提供一条通往浩淼历史和繁杂现实的路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内容简介:在盟军轰炸德国期间,文化珍宝的损失比家园的毁灭更让希特勒痛心疾首。希特勒的幕僚对这个事实大加宣扬,因为他们相信,这会让大家看到希特勒感情丰富的一面。如果不理解沃尔夫·勒佩尼斯所谓的“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便不可能理解这种思想。 这部作品讲述了灾难性的德国习性:认为文化成就具有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并将文化想像为政治的替代物。作者考察了这种倾向如何对18世纪以来的德国历史产生了影响。他认为,德国人对文化的迷恋、对政治的漠不关心是魏玛共和国垮台、纳粹崛起的原因之一,并且持续困扰着德国与欧洲邻国及美国的关系。 这本书由一篇篇关于知识分子的小品文组成,歌德与托马斯·曼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书中也有对其他人物的精彩评论,包括诺瓦利斯、惠特曼、列奥·施特劳斯和艾伦·布鲁姆等。 -
欧洲思想史
坊间欧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学思想史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为中心,且重点以西欧为主,后者则重视个人思想贡献为多。本书特点正好补以上之不足:作者以宏观的态度坦诚地从欧洲史源流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及后来与回教思想的糅合,追寻近世欧洲思想的源流,今日“全球化”格局的思索提供思想资源与历史经验。 本书特点:哲学史与社会思想史兼而有之,深入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社会角落,重视知识界精英思想与下层民间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渗透。 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历史观,关注中欧、东欧、西班牙以及西北欧的低地国家的思想与文化,重视西欧与欧洲其他地区的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揭示今日欧洲思想史格局的历史渊源。 突显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异教文化对整个欧洲思想文化形成的作用。 为我们了解整个欧洲文化的地区多样性与历史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从而突破了按照时代先后发展的线性式思想史的局限。 -
革命的年代
我们在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本书所追溯的1789-1848年的世界变革,正是从“双元革命”这一意义上着眼。因此,严格地说,本书所陈述的历史既不是一部欧洲史,也不是一部世界史。我在书中对某一国家的陈述(尽管常常显得粗略),是从它在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双元革命影响来着眼,那些在这一时期受双元革命影响微不足道的国家,我就略而不谈。因此,读者在书中会发现关于埃及的某些论述,而找不到对日本的评说,对爱尔兰的阐述多于保加利亚,谈拉丁美洲多于非洲。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所忽略的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历史要比本书所谈论的那些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有所逊色,或者较不重要。本书之所以把视角放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放在法、英,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不过,有些值得更详细论述的题目也被搁置一边,则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也是因为这些主题在本系列的其他几卷中将有充分论述(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所以,给本书加上大量的学术注释,似有卖弄学问、多此一举之嫌,这些注释应当为饱学之士所准备。因此,书中的注释几乎完全是关于实际引文和数字来源,有时还涉及到某些争议性特别大或者某些语出惊人之论述的依据。 不过,对于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著作,就它所依据的材料略微述及是完全必要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换个说法,在某些方面也更无知。),除了相当狭隘的某个领域以外,他们基本上必须依靠其他史学家的工作,对1789-1848年这个时期来说,仅二手文献就汗牛充栋,以致任何个人,即使他能够读懂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当然,所有历史学家实际上最多只能掌握少数几种语言。),也无法穷尽。因此,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二手,乃至三手材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同样,本书在材料上必然挂一漏万,相关专家将如笔者一样同感遗憾。 然而,历史之网只有拆破,才能抽出单独的织线,出于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主题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目。我试图非常粗略地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论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发展,而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双元革命创造出来的那种社会做一概要阐述。如果这样的区分会使书中有些内容显得重复,那并不是因为理论上的问题,而完全是出于方便。 有很多人与我一起探讨过本书某些方面的内容,还有些人阅读过本书初稿或校样中的某些章节,我在此谨表感谢,而书中的错误自然与他们无关。我尤其要感谢伯纳尔(J.D.Bernal)、达金(Douglas Dakin)、费希尔(Ernst Fischer)、赫斯凯(Francis Haskell)、凯尼格斯伯格(H.G.Koenigsberger)和莱斯利(R.F.Leslie)。费希尔的思想对第十四章的帮助尤大。拉尔芙(P.Ralph)小姐作为秘书和研究助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梅森(E.Mason)小姐为本书编制了索引,在此一并致谢。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
历史是什么?就是在快餐作品里读到的那些权谋诡诈、宫廷倾轧么?也许你以为那就是人类的历史。可事实上,历史要比那恢弘的多,也灿烂的多。 这套书展现给你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视野。它浸透着爱与泪,承载着人类的勇气与信仰、希望与悲伤。 这是一部文明的史诗,也是一曲人性的高歌。这里记载的,不是那些狗苟蝇营,而是像烈火一样燃烧的光辉岁月——马拉松的青铜人、温泉关的勇士、海上的巨兽、山巅上的先知、客西马尼的泪水、滴血的十字架、垂死的帝国、十字军的剑、神话般的圣矛、血王的舞蹈、情人节的屠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公元1096年,一群群骑士抛弃欧洲的家园,涌向东方。中古时代最灿烂的一段传奇就此开始。为了光复圣城耶路撒冷,这支十字军转战欧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战。胜利与惨败轮番上演,命运瞬息万变。最终他们被困在了孤城之中,马匹没有了,粮食没有了,外面的敌人却多如尘沙。十字军孤立无援,走投无路。但当他们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有希望。在最困苦的时候,他们也从没放弃过希望。凭借着那丝不灭的希望,他们捧着一片矛尖,骑着驴子,唱着圣歌,走向战场…… 250年后,一场旷世浩劫席卷世界。血王在欧洲驰骋,大地变成了一片骷髅海。整个世界都在崩塌。唯一能够支撑人们走出浩劫的力量,依旧是希望。他们在浩劫之中,苦苦守候心中那份希望,等待着明天的光明。 而希望也真的拯救了这个世界。 -
西方现代思想史
本书中文版是由作者本人授权的唯一完整版本,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资深教授罗兰・斯特隆伯格的扛鼎力作。本书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美大学,90年代新版问世,续写流行神话。斯特龙伯格教授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
神祇·坟墓·学者
这是一部探索人类神秘历史的记录。书中充满真实的冒险故事,令读者感到自己和书中那些人物一起出生入死,向早已湮没的远古世界索取财富:不顾众人嘲笑寻找荷马笔下的神秘城市特洛伊,打开亘古未曾开启的吐坦卡蒙墓,寻觅圣经中洪水的原始记载——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泥牌……书中重现了古巴比仑城和它的悬空花园的异彩,被死神保存了多少世纪的庞培城原貌,玛雅人弃置不顾的金字塔,以及米诺韬尔的传奇式的迷宫……作为一体具有世界影响的考古学经典之作,它将带领读者跨越时代的隔阂,去寻觅那业已湮没的人类的过去。 -
查理曼大帝的桌布
筵席、宴会和盛大的晚餐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中一部分纯粹是为了欢娱,一部分是为政治服务,还有一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本书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从波斯到日本,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洲王室到南极探险家,从中世纪奢侈铺张的宫廷宴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化宴会作品到朴素细致的日本茶席……作者讲述了宴会有趣的历史与其背后的故事。 -
中世纪的城市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
一战简史
◎300页读懂“一战” ◎牛津历史学家,撒切尔政府顾问重磅之作 ◎英国《独立报》、《卫报》、《旁观者》周刊、《旗帜晚报》、《今日历史》推荐 ◎对欧洲20世纪各国关系深刻解读,刻画真实具体的欧洲 ◎世界最发达的欧洲文明体何以发生内战又如何演变成世界战局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的崩溃到凡尔赛条约,从帝国到民主,从科技到文明300 页重回1914 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最复杂的论题。 为什么德国在20世纪最大的错误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出租车司机如何支援战役? 法国作为大国的最后时刻是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抢夺资源而发起的战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