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俄罗斯
-
基辅罗斯
曹维安、张建华、张来仪、施展重磅推荐!
通俗讲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历史渊源,
全方位展现东欧三国的早期文明
————————
【编辑推荐】
★难得一见的讲述东斯拉夫文明起源的国内佳作!梳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历史渊源,百科全书式展现东欧古文明
东斯拉夫人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东斯拉夫文明也是俄、乌、白三国共同的文明源头。本书讲述东斯拉夫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同时展现古代东斯拉夫人在文字、音乐、绘画、建筑、雕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瞩目成就,为读者了解今日冲突频生的俄乌之间的历史与文明渊源提供重要参考。
★ 考据翔实,文笔生动,还原基辅罗斯诸位大公、夫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和英雄故事
奥列格、伊戈尔大公远征君士坦丁堡,奥莉加大公夫人四次复仇,弗拉基米尔一世弑兄夺位,鲍里斯与格列布之死,三位公主与欧洲王室的和亲,罗斯军队与波洛韦茨人的数次大战,“长手”尤里兴建莫斯科……这些故事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家喻户晓,作者以《往年纪事》等古罗斯文献为本,还原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细节,以细腻、动人的情节再现古罗斯的过去。
★内附约70幅精美彩图,图文并茂,再现古罗斯历史场景
个中不乏维·米·瓦斯涅佐夫、谢·瓦·伊万诺夫、瓦·伊·苏里科夫等俄国名家的画作,众多著名遗址及重要教堂的高清照片,以及中世纪画家手下的壁画。精彩文字搭配丰富高清彩图,更直观展现古罗斯的魅力。
————————
【内容简介】
罗斯公国是9—13世纪以基辅为中心、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统治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区。罗斯被认为是俄、乌、白三国共同的文明起源。历史学家习惯上把这个国家称为“基辅罗斯”。
在罗斯公国300多年的历史中,征战、商贸、外交、文化碰撞不断,无数英雄人物与传奇故事诞生。留里克开创了以他为名的王朝,奥列格、伊戈尔远征拜占庭,奥莉加夫人为夫复仇开启清明的摄政时代,“红太阳”弗拉基米尔、“智者”雅罗斯拉夫和莫诺马赫将国家发展至最鼎盛的阶段……但纷乱血腥的内战与外患最终让罗斯分崩离析,1169年以后,罗斯的统治中心逐渐由基辅转移到了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公国,统一的罗斯不复存在。
随着蒙古铁骑踏上东欧平原,罗斯被永久尘封在历史的宝函中,但罗斯公国的解体奠定了今天俄、乌、白这三个东欧重要国家的主要历史版图,东斯拉夫文明的亮光依然闪耀至今。
————————
【学者推荐】
苏联解体后,俄、乌、白三国重新开启了古罗斯文明遗产之争。9—13世纪东欧地域上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国家,究竟是谁的遗产?《基辅罗斯》一书以生动形象的图文带领读者来到这个中世纪国家,倾听今日冲突之地上过去的故事,相信读者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曹维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肖瑜先生所著洋洋30余万字……旨在探索东斯拉夫历史的奥秘,通过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演变,来揭示东斯拉夫人独特的历史命运,探究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基辅罗斯的兴亡历史。……该书将促进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副会长)
读完《基辅罗斯》,就能进一步感受到东斯拉夫文明史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区国别史,它能为世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基辅罗斯》为东欧史知识走向中国大众打开了方便之门,理应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张来仪(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俄罗斯的历史虽然远没有中国长,却是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命运最为深远的国家之一,因此,梳理清楚俄罗斯的历史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它与中国之间的各种命运纠葛便极为重要。要真正理解俄罗斯的历史逻辑,需要在发生学意义上一直回溯到基辅罗斯时代。肖瑜先生的《基辅罗斯》一书,是国内学界少见的选题,值得郑重推荐。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由我国新生代学者所著的中世纪史,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深描东斯拉夫文明初创时期的历史学专著,生动地体现了东斯拉夫因素和拜占庭因素如何产生罗斯文明的进程,这在国内史学界,还是较为罕见的。全书脉络清晰、取材精当,配有多幅图片,有利于增强读者的时空感。因而,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科书,足见作者功力深厚。
——龙秀清(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教授)
-
苏联解体亲历记
关于苏联的崩溃,除了苏共政治局委员,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比马特洛克更为权威的叙述。——《科克斯评论》
·
★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
★美国大使亲历冷战结束与苏联崩溃,70万字还原大国解体的漫长历程
★外交官+学者的双重身份,局内人经历+学术研究的内外视角,回忆录+历史研究的非凡结合
★从莫斯科到华盛顿,从维尔纽斯到阿拉木图,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一众历史人物的鲜活记录,近距离刻画当局者的步步为营与举步维艰
★知名学者理查德·派普斯 | 赫伯特·埃利森,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科克斯评论》一致盛赞
★重温苏联70年历史,理解30年后的世界
·
这本书首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华盛顿邮报》
对于任何以开放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苏联解体亲历记》都是一本必读书。马特洛克与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以他的洞见、优雅与平和细致记录了这一过程。——马歇尔·舒尔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最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最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入深渊。
·
作为一名卓越的苏联专家,马特洛克以大使身份所接触到那些人和事,为其研究带来了一种罕见的权威。他在书中展现了苏联关键人物的回忆录中也没有的洞见。——《外交事务》
没有人比马特洛克更有资格讲述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他在俄国历史、语言、文化、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背景,让他成为这一问题的杰出权威。他的分析对于我们对苏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极为成功。对于书中写到的众多人物,马特洛克都十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偏见、力量和缺点在他笔下都极为生动。——马克斯·坎珀尔曼,国务院顾问,苏联问题专家
这本书精辟分析了苏联制度的成就和问题,同时生动叙述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人与事……马特洛克是在莫斯科、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多年的权威人士,他对本世纪最重大事件的近距离观察是其严谨治学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独特产物。——赫伯特·埃利森,华盛顿大学教授
没有其他美国人能够如此亲近细致地观察苏联的崩溃。多亏了马特洛克的精彩工作和判断,他的书贡献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录。——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类醉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语)歌咏爱情的典范之作
❤ 俄罗斯新生代插画家谢苗诺娃以爱之名,深情演绎
❤ 装帧典雅大方,封面覆进口触感膜,内文采用高档特种纸,全彩精印
❤ 随书附赠金属烤漆书签2枚(罗密欧+朱丽叶)
❤ 随书附赠主题明信片4张
————————————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名剧,讲述了意大利维罗纳城中两位陷入热恋的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两个家族的世仇而未能走到一起,最后双双殒命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插图典藏版》选用译莎巨匠朱生豪的经典译本,配以俄罗斯80后新生代画家亚历山德拉·谢苗诺娃精心创作的全彩插画,无论对于初读此剧的读者,还是重温经典的莎翁粉丝,都是不二之选。
-
欢乐的葬礼
※内容简介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是作家发表于1997年的作品,该书入围了俄罗斯文学布克奖,被翻译成数种语言,受到广泛好评。
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91年8月,在纽约一间闷热的公寓里,一群俄罗斯犹太移民聚集在一位名叫阿利克的艺术家的临终床榻前。阿利克是一个魅力四射的人物,人们(尤其是那些正在轮流照顾他的女人)都很喜欢他。乌利茨卡娅细腻地描绘了他们对这位垂死之人的复杂情感,以及他们那些不断被一些争论打断的关于俄罗斯生活的回忆。同时,乌利茨卡娅在小说中也设置了一些有趣的问题:阿利克最爱的是谁?他在临死前是应该像他那酗酒的妻子尼娜迫切希望的那样去接受东正教洗礼,还是应该由一位拉比来使他重新接受出生时的犹太教信仰?而此刻,莫斯科的政变对这些移民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编辑推荐
在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创作中,《欢乐的葬礼》的题材独树一帜,它书写了俄罗斯犹太移民在纽约的生存境遇,通过聚焦艺术家阿利克临终的一刻,穿插各式人物经历与记忆的碎片,编织出移民者复杂的思想与彼此羁绊的情感世界。他们古怪迷人、生活失意,矛盾重重地回望故土与往事,使个体命运与民族历史互为映照,流露别样的乡愁。乌利茨卡娅在故事辛酸、迷惘、痛苦的主题中注入了明亮、诙谐与抒情诗的品质,探索了生命深层调和与交流的情形。《欢乐的葬礼》是悲悯的挽歌,也是向爱、艺术与生活的致敬之作。
※外媒评论
“一本巧妙又带刺的书,有伊萨克·巴别尔和艾萨克·辛格的回音,或许还有一点萨缪尔·贝克特的影子。”——《纽约时报》
-
家族往事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
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俄罗斯“历史百科全书”及
“生活博物馆”
1 栋老房子、5 代人、80位家庭成员、100 种珍藏物件
集体讲述俄罗斯百年家族的悲欢往事与国家沧桑历史
编辑推荐
英、法、德、日、韩、意等十余国版权售出,2017年出版以来,不断加印、再版,在全球媒体上获得压倒性好评,赢得无数奖项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 (简称BIB)”
●俄罗斯图书插画大奖赛“图书形象奖”
●入选2019年博洛尼亚书展“最佳作品奖”
●插图作者获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第二大文学奖“林格伦文学奖”提名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堪称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由一个家族,读懂一个国家,20世纪时代集体画像与心灵史。
◎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百科全书”。完整讲述俄罗斯从1902年到2012年,100年间的大事件。涉及10个重要历史阶段。
◎俄罗斯复杂多面的 “生活博物馆”。百余件真实物件,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各个面向。
· 在20世纪各个年代,人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聊什么?
· 诗歌、歌曲、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涉及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供读者延伸学习。
◎鼓励代际对话的礼物书,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点滴时光。
历史是你,你的家人,你的故事,而不是窗外的某个地方。
·我们总是爱谈论外面的世界,对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故事却一无所知。本书鼓励读者关注家人,提问、寻找并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每个人都会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伤感与喜悦并存的普通人生活。
内容简介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媒体评论
非同寻常的俄罗斯历史视角,触动人心的百姓生活。——《出版人周刊》
我愿意把它看成一本家庭相册,或是一座生活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掩饰任何历史真相。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路边野餐
【故事简介】
外星人神秘造访地球后离去,留下六个高辐射、高污染的造访区。
二十多年来,凡接触者,或皮肤剥落而死,或生下畸形怪胎。僵尸纷纷从附近的墓地中爬出,游荡在人间。
可仍有一些人,为了生计游走在杀机四伏的造访区,倒卖外星人留下的高科技物品,过着刀头舐血的生活。
他们 被称为“潜行者”。
对死亡的恐惧、对金钱的贪婪、对命运的愤懑……他们在折磨中渐渐扭曲,走向崩溃。
然而,如果人类的这场浩劫,不过是外星人一次无心的路边野餐,所有的苦痛挣扎,所有绝望中的微弱希冀,还值得吗?
※※※※※※※※※
【编辑推荐】
◆外星人为何不侵略人类?《路边野餐》给你一个zui残酷的答案。
◆提前14年预言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79年,《路边野餐》被改编为经典电影《潜行者》,书中以“外星人造访区”隐喻核污染,而电影拍摄外景地塔林也恰恰曾遭核污染,包括导演塔科夫斯基在内的三名主创都受此影响,数年内相继去世。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爆发。
◆外星人的一次路边野餐,却成了人类的一场浩劫。
◆已发行134个版本,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31种语言。
◆莱姆、厄休拉·勒古恩、西奥多·斯特金……科幻大师纷纷拨冗作序的科幻经典。
◆《阿凡达》《湮灭》《路边野餐》(毕赣执导)……影视经典纷纷致敬的科幻大师。
◆经典电影《潜行者》(塔科夫斯基执导)原著小说。
◆全新译本。
◆初次收录厄休拉·勒古恩序言、作者鲍里斯后记。
※※※※※※※※※
【名人评价】
◆一般而言,“点子文学”的主人公都是提线木偶,但雷德却是个有血有肉之人。我们关心他的命运,因为他的生存和救赎都处在危急关头。毕竟,这是一部俄国小说。——厄休拉·勒古恩(科幻奇幻大师,《黑暗的左手》作者)
◆(《路边野餐》有着)栩栩如生的复杂故事,富有想象力的细节,以及道德和智力的成熟。——厄休拉·勒古恩(科幻奇幻大师,《黑暗的左手》作者)
◆阿卡迪兄弟对忠诚和贪婪、友谊和爱情、绝望、挫折和孤独的处理巧妙而灵活,造就了一个真正精彩的故事……你将难以忘怀。——西奥多·斯特金(科幻大师,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科幻。绝对推荐。——主流英语媒体《完全评论》
◆如果你只打算读一本俄罗斯科幻小说,这本小说应该是阿卡迪兄弟的黑暗而含义丰富的《路边野餐》。——主流英语媒体io9
◆阿卡迪兄弟对世界的看法既独特又充满人性……书中人物对他们所处的混乱世界的矛盾看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本书注定会让你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感到一份不确定性。——主流英语媒体Discover
◆去读《路边野餐》吧,这是一部现象级作品。——科幻媒体《科幻信号》
-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书改编自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弑父案件的法庭审判。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情欲、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
-
群星灿烂的年代
最黑暗的地方,思想的自由之光最为闪耀
十九世纪俄罗斯“黄金时代”文学回忆录
别林斯基、普希金、赫尔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
世界级文学大师纷纷登场
第一视角领略俄罗斯文坛传奇事件
一部文学回忆录,一部纪实文献,
一部俄国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史料
◎ 编辑推荐
☆ 在餐厅遇见普希金,在朋友家里听果戈里朗读《死魂灵》,见证莱蒙托夫的决斗,看巴枯宁和别人吵架,发现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作品,这本《群星灿烂的年代》生动地再现了那个俄罗斯文学群星闪耀的时刻。
☆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坛中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在一场接一场的文学沙龙中朗读新作,为一个又一个新文学家的诞生欣喜若狂……而另一方面,作家被监视,聚会被密探渗入,文章被修改,报道被删除……
☆ 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回忆录,也一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纪实文献,诗人、作家被流放西伯利亚,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阶级力量急剧分化,文学流派也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是一部翔实的俄国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史料。
☆ 入选多个俄罗斯文学必读书单,被称为关于十九世纪俄罗斯“黄金时代”那批知识分子的最佳回忆录。
☆ 孔夫子二手书网炒至上百至千的绝版好书,译者重新修订,新加彩插,全新上市。
◎ 内容简介
《群星灿烂的年代》是俄国作家伊·伊·巴纳耶夫的一部文 学回忆录,巴纳耶夫出生于十九世纪初期,活跃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的俄罗斯文坛,这一时期,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星光璀璨的“黄金时代”,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都在这一时期在文坛盛名远扬或崭露头角,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先进知识分子也在这一时期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倡导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纳耶夫处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圈子中心,同他们关系密切,十分熟悉,通过回忆与这些文学家及知识分子的交往,向我们还原了那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的文坛日常,也记述了这些文学大师们不为人知的生活及创作细节。
◎ 名人推荐
在散文写作这方面,巴纳耶夫无疑具有非凡的才能,他的《回忆别林斯基》是我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怀人文章……这本巴纳耶夫的回忆录就像一部撰写精彩的介绍性小册子,一读之下,当可掀起对俄苏文学更大的兴趣。
—— 著名翻译家 孙仲旭
巴纳耶夫生活在俄罗斯历史文化上的“黄金时代”……在回忆录《群星灿烂的年代》里,巴纳耶夫生动地记载了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音容笑貌,重现了那个满天星辰、交相辉映的时代。
—— 作家 余杰
-
白痴
◤刑法学教授罗翔推荐阅读◢
当善良成了白痴,仁爱变得无用,狂暴显示为力量,怯懦装扮成理性,美注定要被践踏和毁灭,恶却愈加肆无忌惮、扰乱一切。《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并没有能撼动这张根深蒂固的网,他并不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他只能回到他的净土。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净土吗?如果没有净土,我们还要做白痴吗? ——罗翔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典藏纪念版,收录黑塞深度解读◢
《白痴》是人类病态心理的高清显示器,我们又一次赤裸地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前,种种羞于启齿的委屈、愤怒、痛苦、分裂在他笔下纤毫毕现。
《白痴》是扑朔迷离的悬疑小说,情节离奇,充满爆炸式的悬念,令人神经紧绷、头皮发麻。小说开篇就预言了一场谋杀,直到最后一页才揭开谜底。
《白痴》是一部优秀的群像电影,结构恢弘庞大,群戏精彩纷呈,场面调度备受电影诗人塔可夫斯基称赞。每一个恶棍都让人着迷,每一个神经病都光彩照人。
《白痴》是极具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色彩的私密之书,书中加入了作者在临刑前死里逃生的真实体验。老陀曾说:“每一个说《白痴》是我最佳作品的人,都让我吃惊和高兴。”
◤内容简介◢
患有癫痫病的梅什金公爵从瑞士回到圣彼得堡,没想到卷入了一桩金钱、权力和性的罪恶交易。上流社会嘲笑公爵的天真和轻信,称他为“白痴”,敲诈、背叛、谋杀从此围绕着他。
白痴像一面镜子,洞悉了每个人伪装下的真实,相信“美能拯救世界”。那个自幼被豢养、被性侵犯的美丽女子,让他迷恋也让他痛苦。他看穿了她乖张外表下纯洁的本质,试图用爱将她拯救,却似乎加速了她自我毁灭的命运……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成熟期的代表作。在现代心理学完善之前,作者用这部文学作品,先知般地探索了人类的无意识。那些病态、疯癫、脱离常轨的人,揭示了人类思维无可逃脱的混沌和非理性。善良、温驯、爱着全人类的白痴是作者神圣理想的化身,他的悲剧或许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但人类对爱和被爱的追求将一直存续下去。
◤他们说◢
早在《罗生门》之前,我就想拍《白痴》了。我从小就喜欢俄罗斯文学,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最喜欢的,他是最诚实地描写人类存在的作家,至今,他仍然是我的偶像。 ——黑泽明
我想把《白痴》拍成电影,这部小说是天才的创造。 ——塔可夫斯基
《白痴》是一颗钻石。对于知道它的价值的人来说,它与几千颗钻石不相上下。——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这些罪犯、癔病患者和白痴,在我们眼中的面貌与其他畅销小说中的罪犯和愚人形象截然不同。我们如此恐惧地领悟他们,如此奇特地爱着他们,乃至从自身中发现了与这些人物的关联和相似之处。 ——黑塞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翻腾的漩涡,盘旋的沙暴,嘶嘶沸腾的喷水口,要把我们吸进去。人们既是坏人又是圣徒,他们的行为既美好又可鄙。我们既爱又恨。我们习惯的好与坏的明确分别不复存在。我们最喜爱的人往往是最邪恶的罪犯。罪孽至深者让我们感到最强烈的钦佩和热爱。 ——伍尔夫
-
女孩儿们
※内容简介
《女孩儿们》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发表于2002年的短篇小说集。
乌利茨卡娅以战后苏联为背景,通过六个互相关联的故事,用精准、简洁的笔触书写了女学生们的校园和家庭生活,以及她们细腻的感官和情感世界。故事展现了暗流涌动的青春期隐秘、不安的一面 ,描绘了女孩儿们与现实相碰撞的奇异情形。她们向陌生的外部世界做出初次窥探,这些源头性的影响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她们未来的命运。
※编辑推荐
相较于作家长篇小说中那种家族史与精神史的厚重叙事,这本短篇集更显出一种顿悟的灵光,也有尖锐和怪诞的一面。这六个略显碎片化的故事,彼此维系着微妙的关联与张力,透露出朦胧的神奇感,闪烁着女孩儿们敏感的心迹。她们有的如此内敛,深陷于自身隐秘的幻想,几乎是在半梦半醒间遭遇了外界的意志,承受着内在动荡和成长的种种瞬间。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富有讲故事的天赋,她的语言凝练、精准,充满暗示与象征,往往一句话、一个细节就负载起生活的怅惘,从中瞥见人际关系的古老原型以及命运幽深的内质
-
堕落者的天堂
本书是“金色俄罗斯”系列丛书第三辑之一本,收录波利亚科夫中短篇小说六部。波利亚科夫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始终能够触摸社会最迫切的伤痛,长于晓畅而又扣人心弦地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家之一。他笔触细腻,小说情节颇具戏剧性,描写的人物个性丰富、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社会各群体的挣扎与忧伤,触动社会症结、时代痛点,很大程度展示了俄罗斯社会现状以及俄罗斯的历史之路。
-
阿赫玛托娃诗选
《域外诗丛》 197首 -
安魂曲
本書將安娜.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沒有英雄人物的主人公》及阿赫馬托娃其他長詩,合編在一起出版,經由烏蘭汗(本名高莽)翻譯而成。《安魂曲》的詩作既簡樸又感人,看到阿赫馬托娃如何從一個傾訴自我愛情的詩人,完全蛻變成一個「民眾的詩人」,成為一個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可以在她那裡找到撫慰的詩人。 在《沒有英雄人物的敘事詩》選取了三個時間點:1913年舊俄羅斯帝國即將崩潰的前夕、史達林恐怖統治的高峰期、蘇聯衛國戰爭從最艱固的階段即將轉入反攻的關鍵時刻,她用這三個歷史的重要關頭,寫出了一首二十世紀的俄羅斯史詩,並把自己的一生織入其中,形成歷史劇變和個人命運緊密結合的大敘事詩。這麼宏大的企圖,在二十世紀重視個人內心世界的詩歌創作中是難得一見的。則顯示出作者「歷史畫的大師」的一面。 我們可以說,因為阿赫馬托娃始終堅持站在祖國的大地,和祖國人民同其命運,她才能時時刻刻站在歷史的洪流中。當然,被這個洪流衝著走,她的一生也就充滿了苦難,但也因此,她才真正的認識到、體會到二十世紀的人類命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才能寫出這麼了不起的作品。如果不怕女性主義者責罵,我們還可以說,這樣的作品由一個女性來完成,只能令人更加尊敬和讚嘆。 安娜?阿赫瑪托娃的抒情詩情意真切,傾倒了無數青年男女。隨著她家庭的、個人的不幸遭遇,瞭解一些無辜的人遭遇到迫害和冤獄,發現在陽光下的蘇聯諸多使人窒息的陰影,她的聲音變了,她的詩歌中唱出受苦受難的感受。作品多了一層隱晦的色彩,顯得悲愴深沈。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
战争中没有女性
《战争中没有女性》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全景性纪实文学。作者没有象前人一样,选择一个或几个原型,精心构思,写成一篇环绕一个或几个人物展开情节的小说。如果那样做,作者也是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和驾驭能力的。但是,阿列克茜叶维契志在开拓,她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似是要写出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妇女的整体形象。她不是描写一两个、十几个女性形象,而是集中了数十个战时妇女的故事,让她们作为主人公轮流出现,“自己讲自己”,仿佛直接面对读者娓娓而谈。这些女主人公的命运遭际丰富多彩、各个不同,又具有整体的共性。作者巧妙地剪辑和汇合了她们的故事,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妇女群象的长卷巨画。作者所取的描绘角度也颇具独特性,她不去渲染战斗和工作的过程,也没有直接描写女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而主要是通过女性心灵对于战争的感受,从感情上去反映和描绘战争,进而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战争的本质。战争本来似乎是男人的事,女性与军人难以得兼,但这一常规在卫国战争中被打破了,众多女性从戎参战。女孩子们身上习见的娇柔、温存、端庄、懦弱等等,在战火中改变了,女性非女性化了,这一事实说明了战争的严峻和残酷,更说明了卫国战争的正义性和全民性。这部作品着意于探索战争中女性的心理及其种种表现,种种变化,同时也就反映了卫国战争中苏联妇女的牺牲和贡献。 -
被侮辱与损害的
据英文译本转译 -
伊凡·伊里奇的死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晚年(1886)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
死农奴
《死农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写过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的是“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为了发财致富想出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在N市及其周围地主庄园贱价收购在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渔利。阅读《死农奴》,让我们“追随”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在各地漫游,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展示现实生活的画面。本书由娄自良译。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