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俄罗斯

  • Speak, Memory

    作者:Vladimir Nabokov

    A rich evocation of Nabokov's life and times, even as it offers incisive insights into his major works, including LOLITA, PNIN, DESPAIR, THE GIFT and others.
  • 牛犊顶橡树

    作者:(俄)索尔仁尼琴

  • 但丁传

    作者:汪晓春,梅列日科夫斯基

    如今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个中等学识的人,一个具有中等感受能力的人,如果对于但丁的荣光一无所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只有少数人懂得但丁的伟大。但丁生活在暂时的尘世时受人轻蔑,而当代走向永恒时又被人遗忘。耶稣作为人的生活,只是路上白色灰尘中一闪而过的 黑影;但丁的生活,也是这样的。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喜欢意大利文化的读者,文艺复兴的研究者,文学家或将要成为文学家的“写手”,喜欢诗名在传记的读者,带点悲愤与豪情的人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俄罗斯)多利宁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回忆录的作者们引用自己的观察和回忆,引用“事实”;然而,一些个别的“事实”还构不成全部真实。真实是从分析和对比所有的事实中,从考虑所有的矛盾中,从概括全部资料中形成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是这样,他的活动始终处于社会矛盾的中心,他的作品常常引起他那一代人的剧烈冲突和互相抵触的评价。 回忆录就是回忆录;不能要求回忆录写得详尽无遗:回忆录作者只提供面貌的特征。认识一个人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人的看法。一部分现象似乎不大重要,被人忘掉;另外一些现象被人主观地加以解释,好些事实在时间上往往颠倒。回忆录总是需要考订,注释。常有这样的情况: 回忆录作者所回忆的那个人太伟大了,作者难于理解他。尽管如此,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还是他的生平经历的重要史料,有助于我们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个性和性格,有时候还能阐明他的创作。这些回忆录能比较具体地提供他一生活动中的要点——他同祖国的联系,和俄国生活的联系,与同时代人的联系,——不了解这个要点就无从了解作家。 ——俄文版序者 留利科夫
  • 普京归来

    作者:陈小蒙

    《普京归来》:“我希望一直掌权下去,将俄罗斯带回世界之巅!”魅力领袖、俄罗斯的头号男人又回来了——普京归来。在经历了8年总统和4年总理生涯后,他为什么还是重掌总统大权?他和梅德韦杰夫有着怎样的长远大计?退居总理二线,普京遵从了权力的游戏,却做了巧妙的安排,但他的真正权力从未滑落。可以确定的是,普京依然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媒体的宠儿,依然是新话题的制造者、新形象的缔造者,依然是俄罗斯的魅力一哥。普京归来,他更要用行动说明,他才是俄罗斯的船长和世界的领袖!
  • 彼得大帝

    作者:尼・伊・帕甫连科

    十八世纪肇始,欧陆大国纷纷兴起,而俄国却进展迟滞。彼得大帝,诞生于1682年,是俄国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为使俄国迎头赶上当时欧洲的文明进步,他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拖离黑暗时代,使俄国的版图不断地拓展,并将俄国推入现代世界。 Discovery Channel将带领您去了解:十八世纪俄国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现代化的过程。年轻时的彼得大帝,在摆脱了苏菲亚女王的控制后掌权继位,为突破与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企图取得周边海域的主控权,而成立海军发动海上战争,先后在亚速海、波罗的海战役中告捷,赢得全欧洲的赞赏与尊敬。继之而来,彼得大帝将国家发展重心西移,邻近欧洲各国,便于接受欧洲的开化文明,并建立起圣彼得堡的领导势力,结束俄国由莫斯科政权统治以来的黑暗时期,带领俄国进入文明新时代。
  • 我爱这片天空

    作者:童道明

    《插图本百年契诃夫: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分“少年时代”、“初登文坛”、“渐入佳境”、“草原歌手”、“乡居生活”、“创作高潮”、“结婚前后”等篇章,描述了契诃夫的一生。
  • 索尔仁尼琴传

    作者:(俄罗斯)柳·萨拉斯金娜

    《索尔仁尼琴传》是迄今为止记述该作家生平创作的一部内容最翔实、资料最全面、观点最公允、分析最到位的一部编年史式的传记。索尔仁尼琴不但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而且还是20世纪一种特殊的俄罗斯文化现象,因此他的人生和创作备受读者和世人关注。 作者在传记里详尽地介绍了传主索尔仁尼琴的家族历史,他的青少年及大学时代,军旅生涯及爱情家庭生活,被捕入狱和古拉格流放,被驱逐出境和海外流亡生涯,以及荣归故里和在俄罗斯度过的最后岁月,等等。作者在书中不仅谈及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及其文学创作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贡献,而且也梳理和总结了这位俄罗斯文化巨擘一生的社会文化活动。这样一来,作者就把20世纪后半叶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运动、“地下文化”现象、俄罗斯侨民第三次浪潮等重大的现象全都纳入笔端…… 索尔仁尼琴是位敢于仗义执言和恪守道德的俄罗斯作家。他从不说软话,不取悦于他人,伸张正义,勇于斗争,为此曾多次引火烧身,遭到来自左右派的抨击和苏维埃当局的迫害和封杀。但索尔仁尼琴一直持有高尚的气节和人格,以牛犊抵橡树的精神与俄罗斯乃至西方社会的各种邪恶和不义斗争,赢得俄罗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索尔仁尼琴传》是对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和评价,也是传记家萨拉斯金娜对俄罗斯当代文学和俄罗斯文化认真思考的成果。
  • 走出列宁格勒

    作者:布洛茨基

    作为本书基础的首先是弗拉基米尔·普京本人的回忆,另外还有与他相交多年、十分了解他的人们的回忆。除此之外,书中还使用了一些档案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本人提供的。尽管普京总统和他的夫人柳德米拉·亚历山德罗芙娜一向公务十分繁忙,但他们还是抽出时间多次接见作者。这些足以证明这位新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 魅力普京

    作者:斯人

    该书从“平民的后代”、“神秘来客”、“强力总统”、“标准男子汉”等专题,全面披露了普京工作、生活及性情的方方面面,并配有百余幅珍贵图片。
  • 普京

    作者:罗伊・麦德维杰夫,韩显阳,王晓玉

    本书详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初普京的仕途起步阶段,重点叙述了从2001年8月至2003年底以来的俄罗斯政治进程以及他的政治贡献。作者在书中对普京的四年克宫生涯做了初步小结,评述了他在近年发生的多个国际重大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并着重探讨了普京时期的俄美关系和敏感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事件等问题。  带着苦涩、骄傲和希望,俄罗斯人走过了20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剧烈动荡、革命和战争,但却没有一个大国像俄罗斯这样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如此频繁、急剧、病态地变化。早在100年前,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就在争论,俄罗斯是否可能、是否需要建设资本主义;然后,又在试图遵循党的“总路线”或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中,争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现在,已经不再有多余的争论了,我们正在开始从寡头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前进。   20世纪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俄罗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经历了俄罗斯帝国崩溃和苏联解体的痛苦。但是,俄罗斯却以一个伟大的国家、以多民族社会、以一种伟大的文化和欧洲及亚洲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存在下来了。这期间俄罗斯所有政党和它们的意识形态都痛苦地承受了这种崩溃和解体。俄罗斯人民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思考自身命运、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幸福、安全和重新获得的团结,这时,国家以另外一种面貌、另外一个疆界出现了。   今天,人们不难勾勒处于贫穷状况下的俄罗斯最灰暗的画面,而且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描述。自由派改革家和“休克疗法”致使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走向贫困,甚至有些人是赤贫,他们没能医治好国家的创伤,还差一点就将之毁灭。令许多人惊奇的是,90年代经济衰退和危机并没有导致大的社会动荡。苏联的解体是在相对平和的气氛中完成的,俄罗斯避免了20世纪许多国家没能逃脱的极端民族主义造成的灾难后果。今天的俄罗斯仍然是领土面积世界最大、军事潜力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她继续保持了在欧洲、远东、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影响力,也仍然是前苏联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在联合国,她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俄罗斯蕴藏着世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科学和文化潜力以及很高的教育水平。俄罗斯人民渴求秩序,但这不是强加的。   是的,俄罗斯还是一个大国,她的人民在经历了一场大病以后逐渐康复,这种高速发展已经开始。   新世纪的俄罗斯迎来了一位新领导人。在最近三年里,有关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有很多描述,而且这些描述往往千差万别。普京能够出现在俄罗斯政坛的峰巅已是出人意料,而更令许多人意外的是他顺利地走完了第一个任期,并且获得了俄罗斯公民高得出奇的支持率。我们确信,这位领导人是应时代、历史进程和俄罗斯人民的召唤而生的,他不仅在世界舞台上自信地、全面地展现了俄罗斯的形象,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根本性地扭转了那些对政治家无法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偏见。   弗拉基米尔·普京代表了新一代俄罗斯政治活动家:他们出生于“二战”以后,对那场战争的了解来自书本或是父辈的讲述;这些人在苏联的学校里、在60~70年代苏维埃的氛围中接受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他们在苏联时期开始了最初的仕途;在90年代自由改革的条件下,这些人没有销声匿迹,他们通常是冷静的实用主义者,与此同时,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借鉴旧俄国、前苏联和新的民主俄罗斯一切好的价值观和优良传统,期望继承俄罗斯帝国的传统,恢复她在欧洲和亚洲的本来作用。   弗拉基米尔·普京几乎是在紧急状况下接管国家政权的。那时,俄罗斯经济赢弱、国家政治乏力以及当时正在出现的联邦解体危险一并袭来,似乎,国家复兴的希望在丧失,人民对于20世纪所遭受的一切感到厌倦。在这种背景下,普京及其班子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责任。   在德国著名剧作家B.布莱希特一部剧本中有这样的对白:   ——产生英雄的国度是幸运的。   ——不,不需要英雄的国度才是幸运的。   世界上许多国家可能已经适应、习惯了没有英雄的生活,但俄罗斯却需要英雄们。这是我们的缺憾,因为英雄不是永远遵循这样的逻辑和要求:这些人被推举从政。   但是,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英雄这一话题成了他们研究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刺激因素。   本书是在2001年8月出版的著作(《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发生在近两年来的一些重大事件使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让俄罗斯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不得不紧张工作并做出重要决定,所有这一切不仅显著地改变了俄罗斯在世界的地位,而且改变了普京在国内外领袖中的地位。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作者写作《弗拉基米尔·普京——现任总统》,现在这本书被命名为《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在此,我感谢为我写作本书提供建议和信息的所有人。
  • 叶卡捷琳娜

    作者:[俄]瓦利舍夫斯基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公元1729-公元1796)》内容简介:1729年4月21日,在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的什切青城堡里,一个瘦弱的女婴呱呱坠地了。父母为她取的名字叫索菲亚·奥古斯特·腓特烈西亚。 作为一个德国没落贵族的女儿,由于她母亲重男轻女和家境不富裕的原因,她的童年并不幸福。但她聪明绝伦,美丽端庄,加之从小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功于心计,擅长外交,很讨人喜欢。一次极偶然的机会,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选定她来做一笔政治交易,通过她完成普鲁士与俄罗斯的政治联姻。于是她在多事的母亲的陪伴下风雨兼程地抵达了俄罗斯。 在蜚短流长、寻欢作乐、争名夺利、欺蒙暗算、玩弄阴谋的俄罗斯皇宫里,她以自己的美貌、智慧和心计排除万难,一跃而成为俄罗斯的大公夫人。从此,她就改名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寒耶芙娜了。她凭借意志和情夫这两个法宝在通往帝座的道路上奋力攀援。她努力学习东正教教义和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掌握和洞悉了宫廷内幕和俄罗斯历史。尽管在她的血管里没有一滴俄国人的血,但她却成功地把自己打扮成俄罗斯的化身,赢得了宫廷上下和百姓们的推崇。33岁那年,她利用情夫、禁卫军军官5个兄弟的力量发动了一场顺应潮流的宫廷政变,并通过这批支持者杀死了他的丈夫彼得三世,不仅登上了女皇的宝座,而且江山越坐越稳。
  • 布罗茨基传

    作者:刘文飞

    布罗茨基不爱张扬自己,除了本书提到的他那两篇关于早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小于一》和《在一间半房子里》,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自传;在美、俄和欧洲其他国家,至今也都不曾出版布罗茨基的传记或评传。缺少相关的资料,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这同时也给本书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布罗茨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诗就是诗人的传记”,“诗就是其作者的自画像”,“诗中具有一切的回声”。我们试图通过对布罗茨基诗歌作品的解读,来认识诗人,理解他的创作,因此,本书作者在这里较多地引用了布罗茨基的作品,较多地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赏析,较多地对布罗茨基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 第一人:普京自述

    作者:(俄)普京

    作者没有一般的堆砌材料、罗列事件,而是把普京作为一个活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语言、情感平民化、还有相当的幽默与讽刺成分凝聚于笔端,这种写作手法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简单的问答形式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清晰的思路,也使本书的内容尽可能地翔实和完整。作者的剖析深刻、下笔谨慎,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判断出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感情与褒贬,并引导读者对俄罗斯的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可感的观察与思考。
  • 普京的冷面人生

    作者:曲铮 编

    《普京的冷面人生》主要内容:他有“沉稳和深不可测的风格”,他有“惊人的决断力和超常的理智”,他兼有“深邃的思想、流溢的激情”,他有“坚决果敢的个性,运筹帷幄的韬略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他“素以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著称”,他“神出鬼没,带有传奇色彩”……他始终坚持着“结果至上”、“不轻言战”、“打败必胜”的三原则…… 俄国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个人崇拜”之拥护者或反对者,殖民主义之研究或爱好者,已成强国者或欲成强国者,大中小学生……
  • 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作者:肖斯塔科维奇,所罗门·伏尔科夫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在肖斯塔科维奇生命的最后4年,他与年轻的音乐家伏尔科夫成为密友。在伏尔科夫的鼓励下,一个“从棺材里逃出去”的计划逐渐形成,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婢膝的形象”。他为伏尔科夫提供材料,讲述往事,肆意评价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在伏尔科夫完成写作后,他通读了全书,并逐章签名确认,同意在他死后将书稿送西方出版。 1975年9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大卸八块。苏联宣称他是“国家最忠实的儿子”,西方国家则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苏维埃政权坚定的信徒。”一切仿佛盖棺论定,但他的幽灵却从强权与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中钻了出来,并顺手打了它们一记响亮的耳光——1976年,他的回忆录被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 这是他一生哀乐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往事已然如烟,生灵早已涂炭,回首前尘,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怅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尔科夫讲述往事的时候,时常忍不住说的那样:“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在自己的回忆录《见证》中,他口述了为苏联国歌作曲的趣事。当时,斯大林政府决定《国际歌》不再作为苏联国歌,因为考虑到《国际歌》是外国作品——法国的。他们匆忙拼凑了新歌词交给作曲家。对音乐充满好奇却又一知半解、被民间喻为“文化秃鹫”的斯大林命令哈恰图良和肖氏合作谱曲。 肖氏对此回忆道:“这个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图良和我风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气质也不同。何况有谁愿意在作曲家集体农庄里干活?但是我们不得不服从。” 评判专家显然认为哈恰图良和肖氏合写的这首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许修改。斯大林问肖氏需要多少时间,他说5个小时。 肖氏回忆道:“其实,我们5分钟就能弄好,不过如果我说我们当时就能在斯大林的桌子上改好,似乎不妥。尽管如此,斯大林当时一定想:国歌是国家大事,只要5小时就能改好,这不严肃。” 有趣的是,他和哈恰图良合作而成的国歌最后落选了。
  • 午夜日记

    作者:[俄国] 鲍里斯·叶利钦

    《午夜日记》是俄国前总统叶利钦继《我的自白》、《总统笔记》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带有总结性质的自传。书中,作者自称“尽量以最大程度的真实原原本本地记述”了从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间,即连任总统之后的俄国历史:政府换届和财政崩溃,寻找新的领袖人物和大选之前残酷的斗争。另一方面,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叶利钦在俄国政治生活中“十年”的总结。
  • 我的艺术生活

    作者:(俄)斯坦尼斯拉夫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中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供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 公主回忆录

    作者:玛丽亚·帕芙洛娃

    玛丽亚·帕芙洛娃是罗曼洛夫王朝末期的公主,她的人生注定与普通人不一样。这本传记,是她在42岁时写下的,包括宫廷里的童年回忆、嫁给瑞典王子后的婚姻生活以及流亡等经历,还记录了宫廷内部的暗杀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护士生涯以及十月革命的爆发等重大事件。玛丽亚优美的文笔记录下这些鲜为人知的活生生的故事,将会给广大历史爱好者、俄罗斯研究者及大众读者带来更加亲切和真实的阅读体验。
  • 我的自传

    作者:(俄罗斯)克鲁泡特金

    这是一部极富文学情趣的回忆录,有多种文字译本,多年流传不衰。 克鲁泡特金缕述他作为一个贵族子弟,怎样倾向进步,终于参加反沙皇的运动,出生入死。他又是一个地理学家,多年在西伯利亚进行探险活动,对地理科学很有贡献,甚至在监狱中也研究不辍。从政治观点说,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当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但是他反对反动政权的决心并不因此有所改变,毕生保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对于这样的革命家,纵然他走的道路有其错误之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应该视如敝履,把他们从历史上抹掉。事实上,克鲁泡特金晚年也是拥护十月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