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俄罗斯

  • 理解俄国

    作者:汤普逊,E.M.Thompson

    内容提要】 俄国红场上,圣瓦西里教堂的几个色彩艳丽的拱顶世界,而教堂守护圣人瓦西里却鲜为人知。不过,他在俄国民众记忆中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俄国民间传说中的知名人物,他的教堂备受推崇,证明世世代代的俄国人对他所象征的态度和价值观深为着恋。瓦西里属于俄国人所谓的“圣愚”。作者认为,圣愚现象源于萨满教的独特性,而基督教的强行加入又增长了这种现象的民间威信。必须正视的是,俄国的文化历史受到了圣愚现
  • 俄国史教程(第一卷)

    作者: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 俄罗斯史(第八版)

    作者:【美】梁赞诺夫斯基,斯坦伯格

    《俄罗斯史》第八版是在第七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更注重政治、经济史与文化、社会史之间的平衡;更新资料,主要是普京与梅德维捷夫执政时期的内容,叙述扩展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增加妇女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的内容;重新设计了地图,增加了彩色地图。
  • 俄国史

    作者:(美)莫斯(Moss,W.G.) 著

    本书叙述的历史自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登基,至1996年8月叶利钦正式当选第一位民选总统止,俄罗斯及苏联的历史。全书主干分为1855年~1917年的“沙皇俄国晚期”的历史,和1917年~1996年的“苏联及其后的俄国”两部分。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他们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在世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渗透到方方面面。 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从成吉思汗西征开始起,中俄两国就开始了比较密切的往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美国教授笔下的这部俄国史值得借鉴——中译本序言 原版前言 题解 第1章 俄国:地理、民族、前现代发展 陆地:自然特征、气候及资源 地理对殖民及民族身份的影响 民族 1855年以前的古罗斯:主要历史发展脉络小结 第一部分 晚期俄罗斯帝国(1855~1917) 第2章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义与激进主义 亚历山大二世:斯人和他的时代 农奴的解放 附加改革 独裁政府及其反对派 第3章 反动政治、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反对派(1881~1905) 亚历山大三世和波别多诺斯采夫:专制君主和他的主要顾问 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政策 1881~1903年间的经济现代化政策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反动政策(1894~1904) 公众舆论及政治反对派(1881~1904) 第4章 1856~1905年间的俄罗斯帝国及其对外政策 1856~1895年间的远东、高加索、中亚和阿拉斯加 1856~1875年问的欧洲、波兰及俄国的西方民族 1877~1878年间的巴尔干危机及俄土战争 1881~1905年间与欧洲的关系 1881~1905年闻的民族、俄罗斯化及种族歧视 第5章 革命还是演变1905~1917年间的政治与战争 1905年革命:从流血星期日到十月宣言 骚乱的持续及杜马的筹备 1906年和1907年的头两届杜马 斯托雷平的土地政策 1907~1914年间的第三届和第四届杜马 1907~1914年间的激进反对派 1906~1914年间俄国的对外政策 1914~1916年间的沙皇俄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论 第6章 1855~1917年问的经济与社会 人口、城镇和城市社会 企业家与市民社会 经济的增长 工业和城市工人 贵族和乡村农民 食物和饮酒;饥荒和疾病 妇女与家庭生活 法律的发展 第7章 1855~1917年间的宗教和文化 俄国东正教与国家 非东正教及其他对传统东正教的挑战 教育和学术 文学 艺术与建筑 音乐 佳吉列夫和艺术的交流 通俗文化 第二部分 俄国与苏联(1917~1991) 第8章 1917年革命 三月革命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双重政权 列宁回国和列宁主义 革命的深化:5~9月 布尔什维克、阶级和民族 11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执掌政权 11月革命分析 第9章 反对布尔什维克、国内战争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早期的抵抗运动、新经济政策和阶级斗争 立宪会议的命运和苏维埃日益严重的独裁专制主义 红军、白军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各民族问题及1920年间的俄波战争 来自大众的反抗活动 结果、代价及遗留问题 第10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和1921~1922年的饥荒 耐普曼和资产阶级专家 共产党及其政府的变化 斯大林的崛起 列宁和斯大林 斯大林和他的对手们:1923—1927 新经济政策时期:若干结论 第11章 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1928—1941 为什么还需要一次革命 斯大林、右翼反对派、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体化 五年计划的成就和失败:1928~1941 强制劳动、公审、清洗和死亡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想象与现实 民族政策和立宪政策 党和政府的变化 斯大林与列宁主义遗产 第12章 苏联的对外政策:1917~1941 苏联外交的开端及其概述 新经济政策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外交政策:1928~1932 寻求安全:1933~1939 苏联的“中立”:1939年9月~1941年6月 第13章 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1945 大战前夜 战事及重大战役:1941年6月~1945年5月 政府和人民;游击队和生产 租借及同盟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得失 第14章 战后及冷战时期:1945—1953 斯大林战后的国内政策 冷战早期 斯大林的战后外交政策:一个评判 第15章 经济和社会变革:1917~1953 经济概述与分析 人口、城镇及城市生活 社会结构与新的精英阶层 粮食与饥荒、酗酒与健康 妇女和家庭生活 法律与违法行为 第16章 宗教与文化:1917~1953 教会与国家 教育、科学与学术 文学 艺术与建筑 音乐 通俗文化与国家 第17章 赫鲁晓夫时代:非斯大林化、共存与对抗 赫鲁晓夫的出身、性格和信仰 斯大林的后继者们以及贝利亚被处死 国内政治及赫鲁晓夫的政策 对外政策 赫鲁晓夫的衰落和垮台 第18章 从稳定到停滞:1964~1985 领导人和领导层 政治衰落、腐败以及党的状况 经济:从指令性经济体系到黑市经济 公众舆论、少数民族和持不同政见者 对外政策:对抗与缓和 第19章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的解体:1985~1991 戈尔巴乔夫:一位改革家的崛起 国内改革:第一阶段 开放、改革重建及民主化 戈尔巴乔夫的三个危机:1988~1991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政策和冷战的结束 失败的政变及其后果 苏联的垮台:结论与分析 第20章 经济与社会生活:1953~1991 经济和环境概述 对外贸易和投资 人口、城镇和城市生活条件 统治阶级、社会结构和市民社会 蓝领工人:得与失 乡村生活· 食品与酗酒;疾病与健康 妇女、家庭及性别问题 法律与违法现象 第21章 宗教与文化:1953~1991 宗教生活:从镇压到复苏 教育、科学与学术 文学:从解冻到开放 艺术与建筑 音乐:从古典到摇滚 通俗文化的其他方面 第22章 后苏联俄国 转型中的经济 社会紧张局势和问题 走向民主和法制的社会? 宗教、教育与文化 外交政策 结论 附录:年表
  • 俄国史教程(第1卷)

    作者:[俄] 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为五卷本,此为一卷,共二十讲。讲授从古代至封邑时期的俄国历史。书中认为构成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历史力量是人的个性、人的社会生活和国家的自然条件三因素;并认为俄国的历史是一部迁移、殖民的历史,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他根据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把俄国史分为四个时期。本卷讲述的是:一时期——聂伯河的、城市的、商业的罗斯(八——十三世纪);二时期——伏尔加河上游的、封邑王公的、自由农业的时期。
  • 俄罗斯文化十五讲

    作者:任光宣

    俄罗斯文化是俄罗斯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历史类型,由俄罗斯民族意识的独特结构所决定,它是俄罗斯人民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个“成熟的果实”,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品位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书作者撷取了近千年来俄罗斯文化发展史中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希望大学生从本书中不但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文化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而且可以触摸到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俄罗斯文化的特征和内涵,从而对俄罗斯文化有一种总体概念和把握。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作者的话 第一讲 俄罗斯文化概述 一 俄罗斯文化诞生的假定时间 二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 三 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讲 “罗斯受洗”及其文化意义和作用 一 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 二 古罗斯的多神教信仰 三 “罗斯受洗”和“双重信仰”现象 四 基辅罗斯时期的俄罗斯文化 第三讲 伊凡雷帝的专制思想及其文化表现 一 伊凡雷帝其人 二 伊凡雷帝的专制思想及其宗教一哲学前提 三 伊凡雷帝时代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倾向 第四讲 彼得改革与俄罗斯文化世俗化 一 彼得改革的背景 二 彼得改革的内容 三 彼得大帝时代的文化世俗化 第五讲 普希金与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 一 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迅速觉醒 二 普希金是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的杰出代表 三 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诸门类的繁荣 第六讲 斯拉夫派与西欧派——世纪俄罗斯文化的“纵向”与“横向” 一 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产生的背景 二 斯拉夫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 西欧派及其代表人物 四 斯拉夫派和西欧派是俄罗斯文化的一种二元现象 第七讲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 一 白银时代——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复兴时期 二 白银时代俄罗斯哲学的繁荣 三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的多元化 第八讲 俄罗斯侨民文化现象 一 俄罗斯人流亡浪潮及俄罗斯侨民的文化活动 二 俄罗斯侨民文化是俄罗斯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 俄罗斯侨民知识分子的使命思想 四 俄罗斯侨民文学 第九讲 苏维埃文化诞生 一 苏维埃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类型 二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文化革命” 三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知识分子 四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文化发展 第十讲 斯大林时代苏维埃文化 一 斯大林时代的社会背景 二 斯大林时代的文化发展 三 斯大林时代文化发展的问题 四 斯大林时代的文化政策 第十一讲 赫鲁晓夫时代的文化“解冻”和“封冻”——世纪  年代中叶至  年代末苏维埃文化 一 赫鲁晓夫时代的文化“解冻”及其表现 二 赫鲁晓夫时代的文化“封冻”及其表现 三 持不同政见运动和地下文化现象 第十二讲 苏维埃文化的最后历程——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被禁文化的“回归” 一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维埃社会的变革 二 苏维埃文化发展的新现象 三 “回归文学”现象 四 苏维埃社会中的宗教复苏 第十三讲 新时期俄罗斯文化——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化 一 新时期俄罗斯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发展延续性 二 新时期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环境和状况 三 新时期俄罗斯文化多元发展中的亚文化现象 四 新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化 第十四讲 俄罗斯知识分子 一 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沿革 三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特征 第十五讲 索尔仁尼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 索尔仁尼琴的生平与创作 二 索尔仁尼琴的新斯拉夫主义思想 三 索尔仁尼琴——一个有争议的文化人物 四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文化的保护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作者:闻一

    闻一编写的这本《俄罗斯通史(1917-1991)》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 《俄罗斯通史(1917-1991)》以追求历史的原本和真实为职志,以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为线索,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为主题,即从沙皇俄国覆灭、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政权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集体化时期、苏联卫国战争、战后开启冷战、美苏全球争霸到最后的苏联解体,从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条理清晰地叙述了1917年至1991年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即苏联的历史。《俄罗斯通史(1917-1991)》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恢复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隐去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较为完整的面貌,如苏联生活的真实状况等;二是以俄罗斯解密的苏联档案作为阐述的依据;三是富有个人著作的色彩,如作者在每章的篇末对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所作的精彩点评,直奔主题,画龙点睛,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 A People's Tragedy

    作者:Orlando Figes

    Amazon.com Review Written in a narrative style that captures both the scope and detail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rlando Figes's history is certain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Russia as it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an almost cinematic eye, Figes captures the broad movements of war and revolution, never losing sight of the individuals whose lives make up his subject. He makes use of personal papers and personal histories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the revolution wrought on a human scale, while providing a convincing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in the revolution. He moves deftly from topics such as the grand social forces and mass movements that made up the revolution to profiles of key personalities and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Figes's theme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s a tragedy for the Russian people as a whole and for the millions of individuals who lost their lives to the brutal forces it unleashed make sense of events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tudents of Russian history. Sympathy for the charismatic leaders and ideological theorizing regarding Hegelian dialectics and Marxist economics--two hallmarks of much earlier writing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are banished from these clear-eyed, fair-minded pages of A People's Tragedy. The author's sympathy is squarely with the Russian people. That commitment, together with the benefit of historical hindsight, provides a standpoint Figes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n this masterful history.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From Publishers Weekly Packed with vivid human detail and incident, British historian Figes's monumental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spans Russia's entire revolutionary period, from the czarist government's floundering during the famine of 1891 to Lenin's death in 1924, by which time all the basic institutions of the Soviet dictatorship?a privileged ruling elite, random terror, secret police, torture, mass executions, concentration camps?were in place. Figes dismantles any number of myths surrounding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of October 1917, a military coup rammed through at Lenin's insistence ("hardly any of the Bolshevik leaders had wanted it to happen until a few hours before it began"). Using diaries, letters, memoirs and archival documents, Cambridge don Figes provides masterful portraits of cynical, power-hungry Lenin, driven by an absolute faith in his mission; Alexander Kerensky, weak-willed, vain democratic leader, the self-styled savior of Russia; writer Maxim Gorky, plagued by the fear?and later by the terrible realization?that the "people's revolution" was a descent into barbarism; Tolstoyan peasant reformer Sergei Semenov; and dozens of lesser-known figures. In this vibrant magnum opus, Figes illumines the manifold sources of Russia's failure to take a democratic path. Illustrations not seen by PW. Copyright 1996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 奔向自由

    作者: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

    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后人们仍旧在问,是否需要改革?   改革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然?   那些使改革停止并导致苏联解体的不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吗?   改革给社会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留下了哪些遗产?   读者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议题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拟定,当时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应邀从当事人的角度,在20年后对戈尔巴乔夫当年领导并推动的改革进行分析和诠释。书中收录了20多篇文章,集中反映了目前俄罗斯和国际问题专家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流看法,为我们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俄国史(全五卷)

    作者:[俄] 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原书名为《俄国史教程》,今去掉“教程”两字纳入世界历史文库,以与其他著作相统一。本书是俄国学术著作的代表作,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唯一的一部从远古写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多卷本俄国史书。它不同于前人的著作,打破了王朝体系,突出了社会经济。全书史料丰富,条理清晰,对讲述的问题经常及时做出小结,而且叙述生动,文笔优美。对系统地研究从古代到十九世纪的俄国历史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帝俄时代生活史

    作者:【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

    《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上下)》一书的作者米罗诺夫在详细分析大量的人类学资料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了220年间俄罗斯生活水平的变化,包括各地区生活水平的变化,还用农业生产、税款、赋役、收入、价格和工资、饮食和人口、农民和工人的预算以及国民收入方面的资料(使用有关方面公开的统计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研究结果。 帝俄人民的福利状况是俄罗斯人民和政府在改善国家生活方面共同努力(从17世纪末彼得一世改革开始,直至20世纪初尼古拉二世改革结束)的结果,同时也是衡量现代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那么则意味着从17世纪末起由最高政权开始的,在200多年间以不间断的交替方式进行的改革,至少在经济方面是有成效的,满足了多数居民的迫切需求,不管这些改革是否受到这些居民的支持。反之,如果多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那么对改革的评价就与上面截然相反。人民的福利状况是评价俄罗斯整体发展状况、执政上层政策的效率、所谓的自由和革命运动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论据。
  • 俄国社会史(上下卷)

    作者: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

    本书是世界史学中第一部综合研究俄国社会史的专著。它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史料和资料的极其丰富多样,一是题材和观点的新颖。从史料来说,本书引用了3500多种文献(其中包括700种以上的国外文献)、8家档案馆的档案,配有102个统计表和50个统计附表;正文中配有142幅生动的插图,衬页中另有72幅插图,对读者形象地了解内容极有好处。从题材和观点来说,本书涉及了俄国的个人主义、公民社会、法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城乡关系,阶级、阶层,妇女生育,专制主义与现代化,帝俄时期史分期等许多问题。读者可以读到与过去传统说法不同的有根有据的新解释和新观点。
  • 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

    作者:[法]尼古拉·韦尔特

    被战争搞得混乱不堪、又遭受反对派削弱的俄罗斯缓缓地沉沦着。在帝国首都彼得堡,人民饥寒交迫,革命自发而生。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逊位,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在各地成千上万个苏维埃和委员会里,工农兵破天荒地发表意见、主张权利、行使职责。整个国家都在进行“革命”。几个月的时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便营造了成功的条件。10月26日,一场军事起义之后,这个积极行动的少数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一时间,政变与社会革命殊途同归。在这部生动而又清晰的著作中,尼古拉·韦尔特再现了紧张激烈的1917年。这一年承载着宏传的希望、正义和自由,同时也展现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伟大的十月革命”——所制造的误会与神话。
  • 中国人在海参崴

    作者:[俄]聂丽•米兹,[俄] 德米特里•安洽

    “中国人在这里所做的最大的‘恶行’就是他们一下子离开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比战争还糟糕,我们会死去。” 1870~1938年,有一群中国人,默默繁荣着海参崴这座俄罗斯的远东重镇。然而,1938 年,随着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展开,30多万在远东中国人的命运和财产被定格。多年以来,这段历史一直被尘封。而今天,两位俄罗斯研究远东地方志的专家将掀开历史的面纱。 本书主要研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散民,阐述自1870年代初期起直至1938年被从远东驱逐的中国人在这近70年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时的报纸、杂志、旅行者的游记,并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870~1938 年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中国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全景图。此外,作者还提到了1933年到1938年期间中国列宁学校的历史以及曾经到访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重要革命人士。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有分量的著作,具有无可争辩的文献价值,它填补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人”历史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李辉
  • 日俄战争

    作者:查攸吟

    查攸吟编著的《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内容简介:19世纪末。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列强都急欲在中国东北扩张。甲午战争后,沙俄导演了“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日俄矛盾由此激化。1903年俄国修建的“东清铁路”及“南满铁路支线”相继完工通车,日俄两国面临摊牌局面。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旅顺口,为时一年四个月的日俄战争于焉展开。 《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以纪实的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具体详实地讲述了日俄开战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及其背景;对旅顺口攻防战、黄海海战、对马之战等世界史上著名的经典战例更有细致而生动的刻画。
  • 乌克兰史

    作者:保罗·库比塞克

    《乌克兰史》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的历史全貌,着重于苏联时代和后苏联时代的历史。《乌克兰史》收集多种第二手资料,包括一些普通读物和一些专题学术著作。《乌克兰史》的一部分,尤其是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主要参考作者本人于1992—1993年在利沃夫国立大学公民教育项目做讲师时的研究成果。
  • 千年俄罗斯

    作者:[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

    一部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的俄罗斯艺术与社会文化史,既涵盖了自10世纪以来这一伟大民族在建筑、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也对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尤其是皇家、贵族及平民的礼仪和习俗等做了细致的描述。 本书是此套俄罗斯书系的第一分册,主要是介绍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到统一的俄罗斯帝国,直至末代沙皇的退位、临时政权的组建、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辉煌与落寞,最后分析了俄罗斯的现状。虽然俄罗斯的盛衰、君主的成败、疆域的扩展,此书中未能一一详述,但是希望此书能抛砖引玉,使读者能够从中了解俄罗斯由古到今,由一个小小公园发展成一个庞大帝国的过程,以期为鉴。
  •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作者:左凤荣,沈志华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下)》,本书探讨了苏联现代化的曲折之路,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全书分八个部分:一、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其传统;二、列宁对现代化道路的最初选择;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现代化模式的代价和恶果;五、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停滞与倒退;七、“繁荣”背后的危机;八、试图重新开辟现代化道路的潜流。
  • 一杯苦酒

    作者:[俄]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政治局委员和总统顾问等重要职务,被认为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倡导者,是苏联“公开化”运动的奠墓人。在本书中,作者从俄罗斯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讲起,剖析了布尔什维主义对苏联各个历史时期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作者认为,在苏联经历了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各个历史时期之后,放弃人洞的革命理论,走改良这路,是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作者还认为,简单地导入不适合国情的西方民主制,给今天的俄罗斯带来了官僚主义盛行、国力不下降一系列恶果。 作者表明,强大的俄罗斯不是靠军事实力获得的,它需要凭人民的美德和生活的质量来赢取。只有在法律至上并重视人的价值的条件下,俄罗斯才能走上正途。 本书的观看与看法,针对的是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这些个人的看法请读者加以鉴别。 本书对于我国党政干部及研究机构借鉴前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和现实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雪舞者

    作者:卢基扬年科

    《雪舞者》内容简介:奇克列依身处一个濒临废弃的矿山行星,父母因为失业,连一家居住在幅射保护区的资格也没有了,为了他们的儿子,父母决定以向当局申请自杀的方式,将原本用于他们身上的配额全数转在奇克列依身上,至少希望他能有充够的粮食与空气配给在星球上长大成人。可是主角也受此惨痛经历,早已对这个星球感到绝望,他决定利用自己年轻的脑袋,充当一种借助脑组织分担宇宙船航行数据计算的工具,宁愿冒着变成白痴的危险,也要离开这个星球。几经波折,他来到了新科威特星球,认识星骑士法格。正当他以为自己找到新故乡时,这里的子民竟又遭受催眠攻击,在奋战中,他发现自己竟然拥有超乎想象的特殊能力,还被赋予重任,要去找出真相。 然而,他究竟是被真心托付,亦或只是个被利用的饵?已经被彻底洗脑的人们宁可继续过着假象的安逸生活,还是拥有选择的自由?在这场几乎看不见胜利的战争中,奇克列依发现了自己真正的身份,他最终会选择正义的一方,还是选择回归他真正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