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物理

  • 数字文明

    作者:郝柏林/张淑誉

    《物理改变世界:数字文明物理学和计算机》从数字文明的高度回顾了物理学与计算机相辅相成的历史,讨论了计算机和计算中的物理,分析了计算机发展所面临的物理限制和物理学为未来计算技术所提供的可能前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计算机原来应物理学的需求而出现,也由物理学准备了它诞生的物质条件。在20世纪,物理学首先成为立足于实验、理论和计算三大支柱之上的成熟的科学。在21世纪,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正在沿相似的道路前进。电子计算机正在全面进入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 The Elegant Universe

    作者:Brian Greene

    [Greene] develops one fresh new insight after another...In the great tradition of physicists writing for the masses, The Elegant Universe sets a standard that will be hard to beat. --George Johnso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In a rare blend of scientific insight and writing as elegant as the theories it explains, Brian Greene,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tring theorists, peels away the layers of mystery surrounding string theory to reveal a universe that consists of 11 dimensions where the fabric of space tears and repairs itself, and all matter-from the smallest quarks to the most gargantuan supernovas-is generated by the vibrations of microscopically tiny loops of energy. Green uses everything from an amusement park ride to ants on a garden hose to illustrate the beautiful yet bizarre realities that modern physics is unveiling. Dazzling in its brilliance, unprecedented in its ability to both illuminate and entertain, The Elegant Universe is a tour de force of science writing-a delightful, lucid voyage through modern physics that brings us closer than ever to understanding how the universe works.
  • 相对论的意义

    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对论的意义》作者以其特有的论述才能,精辟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对相对论的成就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译本忠实原文,使用现行规范的名词,对于所有对相对论以及物理学思想史有兴趣的读者,《相对论的意义》均有极大的启发价值,也是十分值得收藏的历史文献。
  • 天遇

    作者:(罗)迪亚库,(美)霍尔姆斯

    《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作者依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生动描写了庞加莱发现混沌现象的故事,概述了符号动力学,碰撞与奇点、稳定性以及20世纪重大数学成就之一的KAM的理论。
  • 夸克与美洲豹

    作者:盖尔曼

    “人类知识通常各种严密封锁着,但这本书横贯了几乎所有的科学,让人兴奋、刺激。了解第一流学者如何认识、掌握最伟大的秘密,永远是一件极愉快的事情。这些一流的学者在探索自然奥秘时,总是坚决反对神秘主义。” “对我来说,夸克和美洲豹正是大自然中我称之为简单和复杂的两个方面。夸克是物理定律中的一个符号,一旦提出来,在人类并未充分分析之前,就完全接受了它;美洲豹也是如此,虽然在灌木丛中人们可以闻到它那刺鼻的气味,但它也只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可能的隐喻,它同样没有经过仔细的分析。” 这是一本与作者一样十分有趣的书,他把那些看起来似乎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如黑猩猩的行为、雪崩力学、超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等等,都编织到一个迷人的故事当中,真是奇妙极了!
  • 不论

    作者:(英)约翰・巴罗

    此书的主旨如副标题所述,讨论“科学的极限与极限的科学”。 科学的极限往往是世纪末的热门话题。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登峰造极,祝捷庆功之余,极限论冒头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耳逊说:“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它被将来新发现取代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我们将来的发现必须在小数点后第6位寻找。”然而,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使这种极限论成了笑柄。 科学的极限这个命题很难处理,弄不好就会陷入悲观论。巴罗有鉴于此,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他将科学的未来按自然界的极限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极限分为四种可能:自然界无极限,人的能力也无极限;自然界无极限,人的能力有极限;自然界有极限,人的能力无极限;自然界有极限,人的能力也有极限,并旁征博引地加以综述,这不仅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和选择的自由,而且不落窠臼,“引而不发,跃如也。”手法确实高明。 对极限的科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作者对此加以发挥,触及许多科学的前沿,谈天说地,挥洒自如。宇宙学是其专精,滔滔然笔锋所向,遍及暴胀宇宙、混沌宇宙学、多维空间、时间隧道、黑洞奇点等假说和概念。此外,超弦理论、分子生物学、认知科学等也是他讨论的领域。这些科学前沿的假说和概念大多没有定论,为天马行空的思绪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此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对各种悖论的讨论。悖论的英文是paradox,也译为“佯谬”。在物理学中,佯谬往往以理想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启发了他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双生子佯谬”及“祖父佯谬”促进了对相对论含义的深入探讨;最近提出的“黑洞信息佯谬”,正在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论的结合催生。“薛定谔猫佯谬”和“EPR佯谬”使物理学家争论至今,不仅加深了对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解,而且围绕后者所做的一系列实验衍生出量子通信、量子编码、量子计算机等潜在新技术。 巴罗在《不论》中列举了十几个悖论,对它们的讨论深化了对各领域关键问题的认识。悖论的实质是形象化地揭露矛盾―――将矛盾的对立推到极至就成了悖论。它显示出现有理论体系的局限,呼唤突破。 突破,首先要对旧体系说“不”。如果不否定地心说,就无法建立日心说。说“不”的最大好处是冲决藩篱,有助于突破。但有利必有弊,说“不”最大的弊病是可能因此而人为地设限,使人被“不” 吓住了。因此,在科学前沿上,正确地拿捏说“不”的分寸是不容易的。听到别人说“不可能”时,一定要追问:“根据是什么?” 例如,“不可能超过光速”的理论根据是狭义相对论,但超光速并非绝对不可能,而是必须突破狭义相对论现有的理论框架。如果说“不”者提不出根据,那么说“不”就只是他个人的信仰了,信仰各有所好,却无约束力。最近有人写书否定地外文明的存在,其实这并无科学根据,更不能因此而阻挡人们去探索地外文明。又如,霍根相信“科学终结”,而我们有权不信。所以,追问说“不”的根据,这非常重要,否则就不敢突破,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其实,说“不”是为了求“是”,持这样的态度才不会为“不” 所惑,才能从“不”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不论》不仅泛论科学的各个方面,而且旁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技术等领域,作者用质疑的多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这对惯于单向思维的读者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但不习惯不正标志着进入了新的境界吗?由此可以扩大眼界,开阔思路。当前正极力提倡创新,创新要克服保守,敢于突破;创新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论》在这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不仅使读者漫游了科学的最前沿,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科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跳跃式的联想,善加利用将会有助于创新。例如,艺术家可以从中了解到科学与艺术原本相通。科学前沿的一些新思想往往会激起艺术家的灵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来。数学中的多维空间概念及哥德尔定理就在艺术界引起了回响。读者如能以开阔的胸怀和勤思善问的头脑来读《不论》,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可能是从此书获益的最大之处。
  • 可怕的对称

    作者:[美] 阿·热

    这本书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描述了20世纪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阐释了“对称”如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上的思想和美学的基础。
  •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编辑推荐 《量子物理史话——上帝之骰子吗?》最新修订版。80后,神秘客大话科学史,用“80后语言”叙述科学江湖。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霍金: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量子物理史话——上帝之骰子吗?》所获荣誉: 2006 荣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奖” 2005 “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创作奖 2007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本书将带你做一次量子之旅。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你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以极具诙谐但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经典实验. 作者其实是在用“80后”的语言描写科学家们的江湖,虽然这本书写的是量子力学史,并且清晰勾勒出这门物理学中让专业人士都觉得最难懂的学科的脉络,但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却不是科学,而是学术江湖。“有人就有江湖”,他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讲科学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更关心江湖,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了这个特别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方式来叙述科学。 谁可以谈科学,谁有资格谈科学?这本书用它的出现,向我们表明,不是物理学家也可以谈物理学,而且可以谈这么好。
  • 隐藏的现实

    作者:B·格林

    自古以来,“宇宙”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但在本书中,超级畅销书作家格林将以他那招牌式的睿智和幽默告诉你,我们的宇宙可能并非唯一的宇宙,他会带你游历梦幻般的各种平行宇宙。他将告诉你,我们的宇宙不过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这些平行宇宙的图景更是匪夷所思: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胀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虚拟多重宇宙和终极多重宇宙。即使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因本书而颠覆,你的视野也会因此极大地拓展。
  •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

    作者:R.P.Feynman

    本书为量子力学,系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为本科生所作的演讲。本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力学、相对论、光学、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热力学、波等。第二卷主要是电磁学,第三卷为量子力学。
  • 宇宙之书

    作者:约翰•D.巴罗 (John D.Barr

    头上的星空,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尽的好奇和想象。为了解释我们所见的宇宙,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牛顿、康德到爱因斯坦,再到现代学者对爱因斯坦宇宙学方程组的艰难求解,人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描述了种种面貌不一的宇宙。有的以地球为中心,有的以太阳为中心;有的宇宙空空如也,有的则如瑞士奶酪般;有的反复膨胀又收缩,有的则永远在膨胀;有的其中的自然常数也会发生变化,而有的则允许时间旅行,回到过去…… 而在最新的多重宇宙论中,可能的宇宙不只限于理论,而是真实的存在,数量更数不胜数,其中的自然法则可能各不相同。哥白尼告诉我们,我们的行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现在,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就连我们的宇宙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同时,对于宇宙的追问不只是个科学问题,也会涉及哲学问题。宇宙是随机的,还是设计的,怎么恰恰允许星系、恒星、行星、生命乃至你我的出现?我们会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现实的宇宙中而浑然不觉吗? 身为知名的宇宙学家和科普作家,作者将在这本宇宙之书中带领我们回顾历史,追踪现代天文学的前沿进展,纵览“奇异得超乎我们想象”的万千宇宙。
  • 热学

    作者:李椿

    本书是根据1977年高等学校理科物理教材会议草拟的《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在1978年经教材审稿会议定名为《热学》。编写时,考虑到各院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所以除编写大纲中规定的基本内容外,还适当地增加了部分参考材料,提供一些略为丰富和深入的知识.这些材料用小字排印、用星号(*)标明或写在附录中,供教学选用或参考.
  • 弦论(第1卷)

    作者:Joseph Polchinski

    When I first decided to write a book on string theory, more than ten years ago, my memories of my student years were much more vivid than they are today. Still, I remember that one of the greatest pleasures was finding a text that made a difficult subject accessible, and I hoped to provide the same for string theory. Thus, my first purpose was to give a coherent introduction to string theory, based on the Polyakov path integral and conformal field theory. No previous knowledge of string theory is assumed. I do assume that the reader is familiar with the central ideas of general relativity, such as metrics and curvature, and with the idea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through non- Abelian gauge symmetry. Originally a full course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was assumed as a prerequisite, but it became clear that many students were eager to learn string theor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at others had taken courses on quantum field theory that did not emphasize the tools needed for string theory. I have therefore tried to give a self-contained introduction to those tools. A second purpose was to show how some of the simplest four- dimensional string theories connect with previous ideas for unifying the Standard Model, and to collect general results on the physics of four- dimensional string theories as derived from world-sheet and spacetime symmetries. New developments have led to a third goal, which is to intro- duce the recent discoveries concerning string duality, M-theory, D-branes, and black hole entropy.   本书为英文版。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

    作者:V.I.Arnold

    Part of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The main part of this book was written twenty years ago.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symplectic geometry, developed in this book, have now found many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and in other domain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s well as in pure mathematics itself.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short wave asymptotic expansions has reached a very sophiscated level, with man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to optics, wave theory, acoustics, spectroscopy, and even chemistry; this development was parall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ies of Lagrange and Legendre singularities, that is, of singularities of caustics and of wave fronts, of their topology and their perestroikas (in Russian metamorphoses were always called "perestroikas," as in "Morse perestroika" for the English "Morse surgery"; now that the word perestroika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 we may preserve the Russian term in translation and are not obliged to substitute "metamorphoses" for "perestroikas" when speaking of wave fronts, caustics, and so on.
  • 数学物理方法

    作者:梁昆淼 编,刘法 缪国庆 修订

    本书系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修订而成的。全书包括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以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建立和求解为中心。本书保持了前两版教学紧密联系物理、讲解流畅的特点,并对内容做了适度精简。 本书可以作为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类各专业“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材,亦可共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选用。
  • 物理宇宙学讲义

    作者:俞允强

    《物理宇宙学讲义》是国内第一本为大学生开设宇宙学课程的教材,是作者在多年讲授本课的基础上总结整理而成的。内容分五大部分;(1)恒星和星系;(2)宇宙学基础(宇宙学的基本事实和宇宙膨胀的动力学);(3)宇宙的早期(早期宇宙概况、光子背景辐射、大爆炸核合成);(4)粒子宇宙学初步(正反物质的不对称、甚早期宇宙的暴胀);(5)结构的形成(物质结团的理论基础、结构形成的模型研究)。《物理宇宙学讲义》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
  • 终极理论之梦

    作者:S·温伯格

    《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讲的,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去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中级理论的梦想激发了今天许多高能物理学的研究,虽然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们相信已经开始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在《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讲述了对自己然的统一理论的伟大追求――一个能解释从原子内部的联结到太阳与地球的吸引等不同的力的理论。全书令人眼花缭乱去清澈透明,引导着我们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与我们同在的别的宇宙。
  • 寻找薛定谔的猫

    作者:[美] 约翰·格里宾

    《寻找薛定谔的猫(修订版)》是格列宾两部著作的合集——《寻找薛定谔的猫(修订版)》和《薛定谔的小猫》,书中全面论述了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赋予那些无限复杂又伤脑筋的实验以生机,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现代量子力学之迷。《寻找薛定谔的猫(修订版)》还揭示了一些让人着迷的发现——或许将来有一天,量子粒子可用来作星际的信息远程传输,且运用量子效应可使传送的信息不致被截获和破译。约翰·R·格列宾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作家,他以浅显易懂的文学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物理学最幽深美丽的一面。
  • 大自然的基本力

    作者:黄克孙

    《大自然的基本力:规范场的故事》既是关于规范场的故事,也是整个理论物理学的故事。规范场是基本粒子之间携带信号的信使,使它们彼此发生相互作用。规范场始于夸克层次,后来这个基本相互作用逐渐扩大到核和原子物理学,扩大到化学和固体物理学。正是规范场使得我们的日常世界运转。从麦克斯韦1860年提出的经典电磁理论,到杨振宁和米尔斯1954年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作者都用规范场论串在了一起。《大自然的基本力:规范场的故事》循序渐进介绍了规范场理论后面的思想以及实验和理论物理学中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最后归结为美即真。
  • 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中册.第二版)

    作者:梁灿彬,周彬

    《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中册·第2版)》中册包含4章(第11~14章)和6个附录(附录B~G)。第11~13章依次介绍时空的整体因果结构、渐近平直时空和:KexT—Newman黑洞,第14章详细讲述与参考系有关的各种问题,包括时空的3+1分解。附录B和C分别简介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和几何相,附录D和E分别介绍能量条件和奇性定理,附录F讲述微分几何很重要的Frobenius定理,附录G则用微分几何语言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李群和李代数的知识,并专辟一节介绍对物理学特别重要的洛伦兹群和洛伦兹代数。本册仍然贯彻上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为降低读者阅读难度采取了多种措施。 《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中册·第2版)》适用于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和物理工作者,特别是相对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