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朗佩特

  • 哲学如何成为苏格拉底式的

    作者:(美) 朗佩特

    柏拉图将其对话作品散布于苏格拉底一生的时间跨度之中,这样一幅时间地图也描绘了苏格拉底思想的时间进展,也即苏格拉底如何成为苏格拉底的转变过程。在此过程中,苏格拉底与世纪之久的哲学传统决裂,转向自己的探询之路,并在历经岁月之后,步入对自然的最深刻理解,而此后又逐渐学会在哲学所面对的威胁面前(柏拉图重点展现了这种威胁),以恰当方式掩盖并传递这种理解。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和漩涡”——对于政治哲学史也同样如此,而政治哲学是哲学由以庇护并发展哲学的准哲学式的手段。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成为其自身的历时性记载具有一种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越了哲学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的存在,因为它是对哲学转变为苏格拉底式哲学的持续记载,而这种记载采取的形式最终主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生活。本书所讨论的三篇对话——《普罗塔戈拉》《卡尔米德》和《王制》——都涉及苏格拉底对哲学公共外观的关切。按照柏拉图设定的戏剧时间,《普罗塔戈拉》是时序上最早的一篇对话,苏格拉底正是在这篇对话中登上了公共舞台,苏格拉底在此前后的哲学政治有一种更加公开的政治意图。柏拉图将《卡尔米德》设定在苏格拉底从波提岱亚返回雅典的当天,此时的雅典城邦已经因为饱受战争和瘟疫而发生了改变,而苏格拉底也在离乡期间学到了某种非常重要的东西,他认识到,自己要采取全新的方式来传达哲学。《王制》设定在《卡尔米德》发生几周之后,《王制》同样是一篇苏格拉底在经历了长期的在外征战、重返家乡后的对话,在远离雅典期间,苏格拉底学会了某种重要的东西,并返回到一个已然变得不同的城邦。通过在《普罗塔戈拉》与《王制》之间设定一道鸿沟,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认识到,相比于自己在《普罗塔戈拉》中为哲学做的辩护,自己必须更为彻底地保护哲学。在《卡尔米德》与《王制》中,在返回雅典时已经发生改变的苏格拉底已经是这样一位苏格拉底——从此开始,他至少在公开场合将会始终保持不变,“总是在同样的东西上讲着同样的东西”(《高尔吉亚》490e)。
  • 施特劳斯与尼采

    作者:(美)朗佩特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全面把握施特劳斯的思想,却得到一些施特劳斯弟子的称赞,有人甚至认为,朗佩特对施特劳斯的理解胜于诸多施特劳斯弟子。 问题不在于解释者是否是施特劳斯的弟子,而在于如何理解施特劳斯。朗佩特的方式是:按施特劳斯所教诲的如何理解思想史上的大思想家的方式来理解施特劳斯——要像施特劳斯理解自己那样理解施特劳斯。本书的写作方式就是施特劳斯式的:对一篇幅短小的文本作精细的识读和理解——通过理解施特劳斯对尼采的理解,把握施特劳斯思想的基本特征,并对施特劳斯一生中发表的主要论著作出解释。作者似乎并不完全认同施特劳斯的哲学立场,但他强调,无论如何首先得理解施特劳斯,而要理解施特劳斯,就必须像他理解自己那样理解他。 【目录】 中译本说明 导言 第一章 施特劳斯的尼采研究 第二章 施特劳斯如何读《善恶的彼岸》 第三章 尼采在柏拉图政治哲学史上的位置 第四章 施特劳斯在柏拉图政治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尼采的启蒙 附录 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的谋篇(施特劳斯) 尼采主要著作缩名表 施特劳斯主要著和缩名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