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袁筱一

  • 恋人向往的生活

    作者:(法)皮沃

    在这本书中,这些美丽的插图、唤起我们美好回忆的照片和优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有关恋人的神话、传奇和事实性描述。恋人们的故事通过历史和虚构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可以重新体验到有关瑟罗和格尼埃菲勒王妃、特里斯当和伊瑟、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甚至亚当和夏娃的传奇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传奇爱情都来自于古代。这里同样有从《乱世佳人》中走过来的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甚至,当鲍嘉与巴考尔在华纳摄影棚里初次相遇时,银幕上的浪漫都变成了银幕下的真实。您还将陶醉在那些浪漫之地的绝妙照片中--威尼斯、尼亚加拉大瀑布、巴黎街头的咖啡馆、卡布里岛等等等等。 在这一中文版本中,我们还能聆听到《牡丹亭》里一对梦中相遇的恋人柳梦梅与杜丽娘才子佳人似的爱情故事;感受到牛郎织女用永恒的守望来换取一年一次的结合的远古传说…… 这本美轮美奂的书可以一个人阅读,也可以与你的心上人一起欣赏,它会给你或你们带带温馨、美好的阅读时光。
  • 我与世界面对面

    作者:文:(法)奥斯卡·伯瑞尼弗,图:(法)雅

    《我与世界面对面(哲学启蒙绘本)》介绍了十二组彼此矛盾的哲学概念。开始,概念以彼此矛盾的方式出现,接着,由一个问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最后,再由结论揭示两个概念之间彼此需求的关系。三个阶段都配以美妙的插画,抽象的思想顿时变得鲜活而生动,因为思想得到了图像的滋养,正如抽象得到了它的对立面——-具体——的滋养一样。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矛盾的存在。我们发现,概念往往是以“相对”的方式出现的,高的反面是低,冷的反面是热,黑暗的反面是光明。 长大以后,我们的想法更为细腻。我们能够理解更为抽象、更为复杂的概念。然而我们仍然离不开矛盾。因为正是这一组组普遍意义上的“相对存在”,我们的精神才得以构建,我们的思考才能够进行一不论我们是谁,小孩子也罢,大哲学家也罢,如果没有“肉体”的概念,我们如何能够理解“精神”呢?如果没有“有限”的概念,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无限”?如果不是依赖于“表象”,我们如何能够理解“存在”?没有相互依存的正和反,我们就无法思考。 一本可以欣赏、可以思考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哲学启蒙书……
  • 红色中国的两位天真汉

    作者:[加拿大]杰克·赫贝尔(Jacques

    四十五年前,两位加拿大政治家特鲁多和赫贝尔应邀来到中国,在北京、长春、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参观了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监狱、教堂等地方,了解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教育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他们看到的是和当时西方舆论的谎言迥然不同的风景、事物和人,他们不得不对此有所思考,并且真诚地希望自己能站在较为公正的立场上看待中国。《红色中国的两位天真汉》就是他们中国之行的真实记录。他们中的特鲁多后来成了加拿大总理。
  • 文学翻译基本问题

    作者:袁筱一,邹东来

    本书讨论了在文学翻译中一些学术争鸣的重要话题,比如“可译”和“不可译”的问题、“意译”和“直译”的问题,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等。
  • 经过

    作者:黄荭

    《经过》是黄荭求学、游学、教书经历的一个总结和追述,这本书不仅仅是书评,更是作者对自己这个人生阶段的回顾。全书分为三辑:辑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作者的译后记,译作和人生交织相映;辑二“手掌中盛住无限”,是作者对他人的书评,社会、历史和文化自由穿行,以西方视角观察中国文化,其中有一些未在内地发行的书更是珍贵的资料。辑三“似是故人来”,记录了作者在国外游学其间结识的人和事,读来别有风味。
  • 流浪的星星

    作者:勒克莱齐奥

    小说以小女孩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圣城耶路撒冷的途中的种种遭遇为情节,展示了她以及她的亲人、朋友,在希望、绝望、等待、死亡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心态,对战争和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表露。
  • 非洲人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很长时间,我都梦想自己的母亲是个黑人。 当父亲到了退休年龄,回到法国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却发现他才是非洲人。对于我来说,这曾经非常难以接受。我必须回过头,重新开始,试图弄明白这一切。为了纪念,我写了这本小书。 正是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现在。这份记忆不仅仅是我的记忆。它也是在我出生之前的时光的记忆。 也许说到底,我的旧梦并没有欺骗我。如果我的父亲在命运的力量下变成了非洲人,我,我就能够想象我非洲的母亲,在我被孕育的那一刻,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把我抱在怀里,哺育我。
  • 给伊夫的信

    作者:(法) 皮埃尔•贝尔热(Pierre B

    这是国际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去世后,与他共同生活了五十年的同性伴侣、生意伙伴皮埃尔•贝尔热给他写的一些信。这是对他们五十年生活的一个总结,告诉大家,伊夫•圣罗兰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我也许又会重新开始给你写信,谁知道呢?我们不会分离,不管有什么事,我都不会停止爱你,想你。五十年里,你将我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故事,一个梦,梦中有最为疯狂的景象,现实在此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今天,我醒了。你的死亡敲响了结束这一乐章的最后音符。在你活着的时候,你的魔法令我心醉神迷……” 这注定是一个不同凡俗的故事。不仅仅因为在一起经历了五十年激情、动荡和风雨的这对伴侣是同性。事实上,所有的爱情——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都是一样的道理,都有中心,有牺牲,有遇见“唯一”的人时所看见的炫目的光环,有光环背后深深的怀疑,对自己,对他人。
  • 被钉上的嘴

    作者:马萨琳娜·班若(法)

    马萨琳娜的自传,首次公开表白成长期间的种种痛苦。
  • 多米尼克·奥利

    作者:(法)安吉·大卫 著

    这是一部严谨而中立的传记文学——中立地搜集信息、中立地谈论事件、中立地勾画人物。 传主多米尼克·奥利(1907—1998)是法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杰出的翻译家,作家,伽利玛出版社审稿委员会唯一女审稿人。她终其一生只写了《O的故事》一部小说,署名为波利娜·雷阿热。 色情小说《O的故事》的出版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从一千册不到的印数到一九五五年一月获得了双偶文学奖,这本书一直在秘密出版。人们乐此不疲地猜测着《O的故事》真正的作者,但是,没有人猜得出答案。对多米尼克来讲,《O的故事》只是写给情人波朗的一封长长的情书。 多米尼克·奥利是一个喜欢玩“躲猫猫游戏”的女人。试想,一个情色作家,披上“隐身衣”,或许在你身边,或许坐在你的对面,听你谈论她的小说,无论是褒是贬,都喜怒不形于色、事不关己地游走着,有心无心地听着,这是多么游戏的状态。《O的故事》从1954年出版到1975年解禁,多米尼克一直游戏着。 《O的故事》的出版、查禁以及引发的诉讼,卷入了多米尼克的情人和身边的朋友,这个隐身在事件背后的女人,用了巧妙而智慧的方式默默平息了事端,不由得让人感叹她的社交能力。 她喜欢神秘—— “这一切要等我不在了才会发生,就让那些人自娱自乐去吧。”
  • 我目光下的你

    作者:袁筱一

    作者袁筱一读遍世界名著,尤其是法国经典作家作品。读书的同时,作者自有一番心得体会,信手记来,集成这本文集,带领读者走进美丽的文学世界。 全书分为三辑,辑一是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这其中既有她的研究领域:法国现代文学,如伊莱娜的《法兰西组曲》,昆德拉的《无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等,同时也包括中国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辑二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的传奇人生,萨特,萨冈,杜拉斯……作者娓娓道来;辑三是作者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回顾和整理。
  • 杜拉斯传

    作者:[法] 劳拉·阿德莱尔

    ▉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20世纪最富戏剧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带有自传性,如《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的水手》等,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自我虚构的代表作家、职业忏悔师,她将自己隐藏于多张面具背后, 并热衷于 搅乱可追寻的踪迹,这令她的身世变为一个谜团。她经常说,书中的真实远比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真实。 ▉编辑推荐 ●杜拉斯最权威传记,曾获法国菲米娜批评大奖;爱,恨,传奇,写作,绝望,死亡,本书将这一切囊括在内。 ●作者与杜拉斯私交十二年,掌握大量私密信件,私藏照片和手稿;详尽的采访,冷峻的叙述,严谨的解读,直面杜拉斯生命中的真实和谎言。 ●传记可读性极强,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住读者。 ●译者袁筱一是国内一流法语文学翻译家。 ▉媒体评论 杜拉斯的一生带有20世纪的鲜明印记……她将她的经历转化为荒凉、诗意的小说,即使不熟悉这些作品,阿德莱尔这本精心建构的传记也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牢读者。 ——《纽约客》评论 杜拉斯曾说:“我不知道我自己能否容忍杜拉斯。”通过这本传记,读者对此可能会同意一半。 ——《出版人周刊》
  • 最难的事

    作者:袁筱一

    本书是法语文学翻译家袁筱一的散文随笔,收入文章13篇,既有作者在翻译法国文学过程中的随性感想,又对杜拉斯《情人》、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内米洛夫斯基《法兰西组曲》等的评论,更有对翻译理论的探讨。语言随性“轻盈”,引人入胜。
  • 大卫·格德尔 舞会

    作者:[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大卫·格德尔》这部出自一位女性之手的作品具有像巴尔扎克、陀斯妥夫斯基等大师那样的力量。 ——美国《纽约时报》(1930年) 内米洛夫斯基所有的才华在其第一部小说《大卫·格德尔》中已经展露无遗:她冷冷的注视和仁慈的心灵……《法兰西组曲》也许是她的桂冠,但是她的其他作品无疑证明,她不仅仅是一九四0年六月的时代记录者,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视野、并且终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 ——法国《读书》 《舞会》足以使内米洛夫斯基跻身她那个时代最具天赋、最著名的作家之列。 ——英国《卫报》 《大卫·格德尔》是内米洛夫斯基在法国文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俄国的国际金融巨头大卫·格德尔史诗般的一生:他一步步走到事业的巅峰,但又一夜间破产,妻子离他而去,女儿又和小白脸私奔。但是这个老赌徒还有一口气。他迎来一次翻身的机会,出于冒险的习惯,出于对女儿的爱,格德尔投身于这最后一搏之中…… 《舞会》则描写了一个炒股而暴富的犹太人家庭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决定举办一次舞会。十四岁的女儿安托万娜梦想参加舞会,却遭母亲拒绝。出于反抗和绝望,安托万娜进行了报复,而这报复行为没有预谋,毫无征兆,一切只取决于她的一个手势……
  • 文字·传奇

    作者:袁筱一

    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 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他们开启了法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所谓萨特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文字显示出它最后炫目的力量,它在延续一种以性感对抗死感的法兰西文学神话。 他们,建立了属于现代的文字传奇。
  • 法兰西组曲

    作者:[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历史的战火之中,它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的巴黎大逃亡,当时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场悲剧性的混乱之中。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没有放过逃亡中呈现出的怯懦,同样也没有放过人民在这场逃亡中显现出的团结一致的微弱火花。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妇人,有大资产阶级显贵,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布西小镇不得不迎来德军的进驻,而占领军的出现引发出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 在读者几乎已经忘记古典小说家魅力的时代,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最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 致D

    作者:[法] 安德烈·高兹

    2006年,一本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第二年,作者与其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这段长达六十年的爱情故事的结局,让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线上升。 写书的人大概没有料到,这纯粹记述两人感情经历的爱情告白,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以往写过的任何一部著作,给读者、甚至是严肃的思想界的同行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书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光辉,盖过了他以往的任何一种身份。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这个“丈夫”形象,才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成为永恒。也是这个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安德烈·高兹 (AndréGorz,1923-2007)。 《致D》是高兹写给她妻子多莉娜(Dorine,1924-2007)的“情书”,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爱情的墓志铭。法国哲学家高兹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向多莉娜回溯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那时,他已经知道身患绝症的多莉娜医治无望,很有可能会先他而去。面对缠绵病榻、体重只剩四十五公斤、身高缩短了六厘米、在他眼里“依然美丽、依然优雅、魅力无穷”的妻子,他感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爱,以致抑制不住要给她写信的狂热欲望。他要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爱她,多么后悔没有更多地向她诉说自己的无限深情,没有更早地表白人世间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爱,他说要用这封信重新组构爱情的历史,为的是把握它的全部意义。他所以要写这封信,还是为着理解他经历过的、也就是和妻子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高兹和多莉娜最后双双弃世的决定是最自然不过的结果。高兹,已经看到爱人灵柩的男人,终于作出了最终的抉择:“我们都不希望我们两人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死后继续活着。”高兹最后选择的不是哲学家的选择,他说为爱而死是唯一不能用哲学解释的观念,当爱成为两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发生共鸣的方式时,就已经超越了哲学。(摘自杜小真《哲学不能解释之爱》)
  • 三个折不断的女人

    作者:(法) 玛丽•恩迪亚耶

    《三个折不断的女人》是由三个相对独立而又暗埋伏笔的故事组成,讲述三位女性诺拉、芳达和嘉蒂在家庭、爱情和移民方面各自的命运,她们三人因共同的反抗与生存能力而相连。坚强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行为。它是在清醒地意识到一切之后,即使能力有限,仍然能够直面的勇气…… 第一个故事的女主人公诺拉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律师。与恩迪亚耶本人的经历一样,诺拉的父亲也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并回到了非洲,迷失于法国都市生活的诺拉决定去非洲达喀尔寻找自己的父亲,但结果找到的却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暴君”;同样是在达喀尔,第二个女主角芳达却不得不离开非洲,到法国与自己的丈夫鲁迪相会,结果她认识到鲁迪根本就不可能带给她理想的生活;最后是嘉蒂,一个来自达喀尔的寡妇,身无一物的她前往法国投靠远亲,但原本理想而美好的移民梦却被现实生活的种种残酷撕裂得支离破碎。 《三个折不断的女人》(Trois Femmes Puissantes)获得2009年龚古尔奖,是法国近年来最为畅销的纯文学作品之一。
  • 看不见的大陆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本反思失落的文明的书。 勒克莱齐奥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为我们开启了这块地球人视而不见的大陆。在茫茫大洋之中,在那些苍翠的岛屿上,依然是人开创了可亲可爱的文明史。然而就像其他殖民地一样,这是一部被西方主流文明掩盖和欺蒙的历史。勒克莱齐奥在岛上拾起那些古 老的记忆和传说,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美丽的大洋洲。 “都说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大洋洲却是看不见的大陆。看不见,因为第一次到这里探险的旅行家们没有发现它,因为直至今天,它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它只是途经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在场的。就像对待沙漠里的游牧部落一样,现代的国家政权曾经企图将这些海边的人民 关在所谓的边界内。多亏了他们对历险的向往,他们对于相对性的天生意识,在生命的每个时刻,他们都能够逃脱被关押的命运。” “有一天,在浩瀚的大洋上,如果自由能够重新建立,也就是说终止了太久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交流能够重建,也许这块古老的陆地可以重新开始,如果说它是看不见的大陆,只因为我们看不见。”
  • 流浪的星星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最杰出的代表作,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以美轮美奂的文字书写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让人无从拒绝。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