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抗战

  • 最漫长的抵抗

    作者:萨苏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 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宽容与正义

    作者:秦风

  •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

    作者:宋波

    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1947年10月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1.7万名校尉),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因病;肖耗合计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5485人,牺牲是巨大的。 八年抗日战争,尤其是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中的大多数将士的作战是英勇的,他们为抗击日寇的进攻,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过殊死抵抗,与全国人民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民族的长城,是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尊敬和怀念的!
  • 塑造顺民

    作者:黄东

    抗日战争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的关键一役。在这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进行的总体战争中,汉奸及其政权所致力的统治“正当性”建构、对治下民众的“国家认同”建构,于现代中国的影响何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从建构的旨趣、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华北伪政权的“国家认同”建构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以严谨、细致的笔触刻画了那段隐蔽的历史,论断公正平和,发入深思,促使人们谨慎地重新审视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敌人的价值”。
  • 陪都重庆

    作者:秦风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因历史机缘,在短短几年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英与资源于此一地,以完成摆脱被侵略被压迫命运的重大使命。重庆这一地名不仅联系着战争岁月的记忆,更因战争的性质,被赋予神圣的意涵。 《陪都重庆: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1938—1945),“温故影像”丛书之一,由秦风老照片馆广泛收集影像素材,呈现重庆抗战的重要经历,包括大轰炸的抗日意志,各党派团结抗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重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丰富的抗战话剧,以及蒋氏夫妇和宋家姐妹的抗战活动。此外,本书也着重反映了重庆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1941年底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英、苏四国同盟的出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根本的改变,从抗战初期被压迫的角色,到了战争末期以世界四强的角色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重庆实际上成为亚洲的权力中心。中国在这里实行了对印度的大国外交,同时也完成了《开罗宣言》和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工作。重庆此一非凡的地位,在此书中得以完整重现。
  • 日本陆军与中国

    作者:[日] 户部良一

    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支那通”是日本陆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战前日本对华外交的先锋,对中国革命抱有强烈的共鸣,但后来却推动日本走向了侵华战争,并对中国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这种转变的根源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支那通”们的所思所想和具体作为又是怎样的?本书意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寻找日本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
  •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2007年春,秦风老照片馆从荷兰文物收藏家蓝柏先生处收购了一批抗战原版照片。它们是国民政府中央宣传机构于抗战时期,向欧美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照片,目的是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消息,宣扬中国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每张照片都附有一张薄纸的英文说明。稍微遗憾的是,当年新闻照片的习惯只注明发布单位,却没有写上摄影者。整体来说,时间大致是从1938年国民政府在武汉指挥战局,一直到迁至重庆的最初几年。值得重视的,这批照片的其中一大部分反映了武汉和重庆的救亡活动,以及大后方生产报国的情况。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抗战史实的重要部分,文字的叙述已经很多,可是影像的呈现却很少,这批照片可谓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结集成册的抗战时期中国国际通讯照片,所有图片说明均由原来英文图说中译而来,以期保留图文的原始风貌。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不断耕耘抗战影像的努力,也期待通过点点滴滴的累积,以逐步铺陈全民抗战的完整记忆。
  • 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国民党将领葛先才将军抗战回忆录

    作者:葛先才

    该书是国民党将领葛先才将军对长沙、常德和衡阳血战的回忆录,在台湾是获奖作品。这部千万血泪汇成的战斗史 篇记载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地拼搏纪实,是抗战中重大战役的特写和再现 。该书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为了保持这部抗战实录的真实性,书中对葛先才将军的记述原文照录,未加过多删减。
  • 抗战与战后中国

    作者:杨天石

    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抗战与战后中国》主要阐述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和战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局势。它以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为重点,考察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奋力抵抗与不幸失败,同时以更多篇幅阐明国民党人与日本的“秘密谈判”。作者曾遍访海内外各相关档案馆,仔细收集和研读日本政府和国民党人带到台湾的解密档案,终于澄清疑点,将这些最为隐秘难知的史实揭示于光天化日之下,得出公正结论,参与谈判的当事人的内心动机也均从而显现。作者艰辛访求而终于获得的珍稀史料,以及对史料分析体现出来的清明的史识,可以帮助读者客观地认识那段历史。这是抗战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抗战与战后中国》最为闪光之处。作者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陈光甫的解剖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
  • 驼峰航线

    作者:刘小童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内容简介: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CNAC)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 雪冷血热(上卷)

    作者:张正隆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 退后一步是家园

    作者:萨苏

    《退后一步是家园》内容简介: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日本历史图书的插页图片,据萨苏考证,是根据1939年3月21日南昌战役一次真实的战斗所绘,战斗地点为江西修水河畔凤栖山魏家营。在这次战斗中,为击毁日军战车,有12名中国士兵牺牲,他们隶属中国陆军第49军第105师315旅第1团。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作者:郭汝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由郭汝瑰、黄玉章任主编,田昭林、王文荣、张毓清、戚厚杰任副主编,萧克题写书名。参加编写和编审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共两党的将领,也有研究军事史的专家,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档案馆的抗战原始档案,参考了日、美、英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出版的300多种图书,经6年写作、4次修改,得以完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实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历史,既不为之“擦粉”,也不为之“抹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日本侵华,以及中国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面貌;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的核心内容,是按事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按地域、地区),将正面战场上开展的主要战役、战斗都作了介绍。每一重要战斗,都交代背景、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与兵力部署、作战经过,并对中国军队的得失加以评析。
  • 我的特一营

    作者:王金全

    1938年徐州会战一触即发,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56军军长廖光义下属特一营营长周天翼,率部奔赴抗日前线,遭到围剿。周天翼率部突出重围后,又被桂系当作“叛军”集体缴械,三百多号弟兄命悬一线。藤县保卫战,日军的猛烈攻击下,我方守军顽强守卫,激烈交火。台儿庄一役,周天翼驰援川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在弹尽粮绝后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腥肉搏…… 特一营弟兄们在惨烈的战争中最风趣,也最重情。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义薄云天、赤胆忠肝,誓死抵御外辱;他们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同仇敌忾,践行同生共死的誓言!廖光义之女廖真真,性格刚烈,敢爱敢恨,她对周天翼的爱在战火中灿烂燃烧、升华……
  • 抗日战争

    作者:王树增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登顶之作! 七十年,第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
  • 抗战纪实

    作者:赵曾俦 编著

    ▌编辑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尘封七十年的抗战细节震撼再现 117 幅作战地图 翔实还原惨烈悲壮的硝烟战场 兰封会战 天炉战法 虎贲之师 长衡血战 万家岭歼灭战 政略与战略 长沙大捷 扫荡游击 走近正面战场 重识那些陌生的战役 重现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从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记述,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军民全面抗击日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内容翔实,不仅有作战前的敌我情势分析,各部队的部署情况,亦有战后经验教训之总结,并配有珍贵的作战要图,是研究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史料。抗日战争,是中国集体的苦难。对于那段从未被忘却的记忆,时至今日,我们真正了解多少?事实那么近,而真相却那么远。历史面前,谁也不会被错怪。
  • 抗俘

    作者:樊建川

    这是首本抗日战俘写真,是抗日文物收藏家樊建川先生在他建立中国民间最大的抗战系列博物馆之“不屈抗俘纪念馆”时,对收集到的大师日军当年所拍摄的照片、相关资料、实物,进行查证、思考后编写而成,填补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影像,再现了沉寂数十载的抗日战俘们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是对暴敌的鞭挞,对国殇的祭奠,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讴歌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它更新了传统的论理观念,不仅描述了被俘后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还大量描绘了至今下落不明的普通战俘的处境。透过这些描绘,使人们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中的大部分,无疑也是抗日英雄。   这是战俘们最后或者唯一的影像,面对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面容,他们灵魂的负重和升华,我们泪流满面……
  • 黄河殇

    作者:邓贤

    《黄河殇:1938•花园口》主要内容: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同部的矛盾也日趋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 悲壮!惨烈!震撼!
  • 落日

    作者:邓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缓慢演进。在本世纪即将过去的一百年光明中,历史再次慷慨地向我们提供了如下几位有说服力的杰出人物,他们在动荡不宁战祸连绵的二十世纪相继出现意义是如此重大,以至于他们的思想、胸怀、情操、意志力量和个人品质都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者幸福生活,他们的名字不仅仅代表某种个体生命的符号而是整个时代的象征。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 我以为这是中国人的幸运。因为任何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时代都是可悲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由此获得了曲折前进。 我还注意到一个排列整齐的罕见历史现象;上述四位领袖基本上平均导演了二十世纪的百年中国剧,他们每人都自称做了两件大事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机会均等地统治了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 这是历史的偶然?! 孙中山,民国临时大总统,上个世纪末开始从事民主革命运动,一九二五年三月病逝。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建立共和政府,从而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蒋介石,一九二五年接替孙中山的权力直至一九四九年末败退台湾。他的主要作为在于基本上削平地方军阀统一中国和在中国近代百年史上唯一打赢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抗日战争充当了大国领袖的角色。 毛译东,建立新中国到一九七六年逝世。用他本人晚年的话说:这一辈子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出大陆,另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七十年代复出至本世纪末,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拨乱反正和坚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从而使十一亿中国人第一次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为实现强国梦指明了道路。 也许现在任何评说历史的企图都为时过早,我只想指出下述这样一个事实:纵观全球一百年,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像大陆中国这样伟人辈出,这样天翻地覆群雄争霸。更重要的是在本世纪人类史上,像中国领袖人物这样以绝对权威给予本民族历史进程乃至于世界历史以重大影响的个人为数寥寥,我们能够数出名字的恐怕只有列宁、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裕仁天皇。当两个或者更多伟人不可抗拒的意志力量同时发生作用和互相对抗的时候,世界就变得混乱不堪。于是就爆发战争;内部的或者外部的,局部的或者世界大战。总之我们人类就因此得到或者失去许多该有和不该有的东西。感谢上帝,任何伟人都是人,这一依据就为我们重读历史提供一条穿越误区的基本途径。 如果我们这代人曾经错误地读解历史,那么我相信我们还有机会更正自己的谬误与偏见。在本书中,我将尽量提供这种机会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