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

  • W.S.默温诗选(上.中.下)

    作者:(美)W·S·默温

    美国“新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W·S·默温的诗作貌似松散、甚至神秘,但内含着一种抒情的音调。他善于在诗里将自然和日常经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扑朔迷离的境界中去,他的诗歌常常用闪忽的、蜻蜓点水的语言写成,具有开放而洗练的形式,深邃而广远的想象力,深入了一个“更为隐蔽的世界”。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共收入作者各时期的力作380多首。
  • 梅利尔诗选

    作者:(美)梅利尔,James Merrill

    本书中的诗作均选择自梅利尔《诗选:1946-1985》,包括其短诗名作:《千年太平国》、《更新》、《献辞》、《城里的康复》、《花园异象》、《童年景象》、《天使》、《致一只蝴蝶》、《女睡衣》、《梅齐》、《狂暴牧歌》、《查尔斯着火》、《破碎之家》、《迷失在翻译中》、《破碎之家》、《维克托狗》,以及长诗《夏天的人们》等。诗作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和中文读者见面。
  • 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

    作者:肖开愚,臧棣,孙文波

  • 卞之琳文集(共3册)

    作者:卞之琳

    《卞之琳文集(共3册)》主要内容: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本文集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包括十年诗草、半世纪诗钞、散文钞、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等多个专题。
  • 阿蒂拉·尤若夫诗选

    作者:(匈)尤若夫 著,董继平 译

  • 波普拉夫斯基诗选

    作者:波普拉夫斯基

    波普拉夫斯基(1903-1935),被稱為俄羅斯僑民詩歌的第一人。巴黎俄僑知識分子的領袖梅列日科夫斯基對他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評價︰“要證明俄羅斯僑民文學的未來前景,只要舉出一個波普拉夫斯基就足夠了。”而俄國最具權威性的流亡文學研究專家司徒盧威則在自己的專著中如是說道︰“倘若在巴黎的作家和批評家中間做一項調查,誰是年輕一代僑民中最重要的詩人,毫無疑問,絕大部分意見都會認定是波普拉夫斯基。”俄國著名的宗教哲學家別爾嘉耶夫將他的創作稱之為“一顆犧牲和拯救的靈魂的呼聲”。 本詩選從波普拉夫斯基各個時期的創作中選譯了代表作近200首。這些作品關注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個性的危機之間的沖突,致力于以非邏輯的手段來反映世界之偶然性和荒誕性,“揭示我們潛意識中的內在恐懼,在火與寒冷之間的整個斗爭、失望和猶豫”,發掘夢幻和潛意識的合理性,在表象的不和諧中追求超現實的和諧。它們所展現出的戲劇性張力,透露著人類情感和思想的隱秘世界,因此,“不單是作品,而是詩歌檔案,是活生生的感覺,而不是抒情經驗的紡織品”。
  • 格雷戈里·柯索诗选

    作者:[美] 格雷戈里·柯索

  • 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

    作者:安德雷·考德拉斯拉库 编

    《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是从译者八年来译出的千余首诗中仔细遴选而成,包括了美国40年代之后至今的近二百位诗人的作品七百余首,分为两册。本册收入自1945年以后诞生的大部分实验诗人,只有极少有意的例外,那就是其持续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历史性”少于“当代性”的诗人,作为标记、桥梁和灯塔。这里有第二代第三代纽约派诗人,加利福尼亚禅宗超现实主义、行为诗派、“新浪潮”诗群、女权主义及“语言”诗派等。这些作品国内迄今鲜有介绍。
  • 诗神远游

    作者:赵毅衡

    1983年写出《远游的诗神》一书,为中国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本具有扎实影响的著作,得到中国比较文学协会颁发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但原书印数极少,已成学界罕见珍藏。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鱼目集

    作者:卞之琳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滢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骨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也就
  • 曼杰什坦姆诗全集

    作者:(俄罗斯)奥西普·曼杰什坦姆

    该书以1997年俄罗斯出版的《曼杰什坦姆诗全集》为蓝本,参照其它文集和全集,对出现异文的版本择善而从,收入诗人的全部作品500余首,其中既包括他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呈现了史诗性意味的《石头集》、《TRISTIA》、《沃罗涅日诗抄》,也收录有他不经意写下的那些打油诗、戏谑诗和寓言诗。
  • 沙上的卜辞

    作者:耿占春

    《沙上的卜辞》主要内容:为什么是“沙上的卜辞”:真正的卜辞是火上的,甲骨的裂纹作为启示,需要卜者把解释的词句刻写下来。我写下的词语虽也寻求启示与解释,然而却是世俗的。沙上的卜辞自然是一些世俗启示,它自知不是真理,也不会传之久远。 有人一定会记得,当圣经中的先知被人追问什么是真理时,他蹲在地上,在沙土上划字:这种沉默的举动随人怎么解释,反正连先知也没有留下现成的真理。 也许因此,人可以嗜好诡秘而不至于信以为真。
  • 郑小琼诗选

    作者:郑小琼

    郑小琼,2007年最受关注的80后诗人,先是获得人民文学奖,接着是拒入作协所引起的议论。一个低学历的写作者、流水线工人、打工诗人等等是她之前的全部简历。在某个意义上,郑小琼对诗歌和生活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她的诗歌充满了对世界不公平的挑战和蔑视,字里行间充斥着揪心的力量。2007 年底,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
  • 黑雨将至

    作者:廖伟棠

    廖伟棠的新诗集《黑雨将至》于4月10日由台湾宝瓶出版社出版。收录廖伟棠2001-2005年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包括从未发表过的500行长诗《猫头鹰诗章》。全书224页,定价260台币。 以下是出版社的介绍: 自诩为「波希米亚人」,廖伟棠的漂流不只表现在生活上,更彻底实现在创作上。诗集糅杂多种典故,文化、音乐、文学家、导演、诗人、中国古典皆入诗,自成一种繁复与兴味。早逝的黄国峻、张国荣,永远的革命英雄殉道者切格瓦拉等,更成为他笔下的永恒与变奏,而对现实的关注与自省、对国族的嘲讽以及拒绝被体制收编的性格,则让我们看见那早已失落的理想主义与纯真。
  • 帕米尔当代诗歌典藏(全十册)

    作者:欧阳江河 等

    “帕米尔当代诗歌典藏”由唐晓渡主编,收入9位颇具代表性的当代诗人的诗歌自选集,另有一本唐晓渡、耿占春、陈超三人的诗歌评论集。 全十册书目: 1 西 川 《个人好恶》 2 翟 永 明 《女人》 3 欧阳江河 《事物的眼泪》 4 王 家 新 《未完成的诗》 5 于 坚 《在漫长的旅途中》 6 骆 英 《小兔子及其他》 7 王 小 妮 《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 8 陈 东 东 《解禁书》 9 臧 棣 《宇宙是扁的》 10 唐晓渡 耿占春 陈超 《辩难与沉默:当代诗论三重奏》
  • 希梅内斯诗选

    作者:希梅内斯

    《希梅内斯诗选》收录了希梅内斯的经典诗歌作品。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是西班牙著名作家,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新抒情诗的创始人,在西班牙现当代的两个著名的作家群——“九八年一代”和 “二七年一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956年10月25日,“由于他的西班牙语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真树立了典范”,希梅内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先知(中英对照)

    作者:纪伯伦

    《先知》之所以历久弥新,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受益匪浅,在于它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在于它富于音韵之美的文字,宛如天簌之声,传达出人生的真理,让所有困顿仿徨的人们,都能从纪伯伦睿智的思考中,得到慰籍和鼓舞。
  • 顾城新诗自选集

    作者:顾城

    全书分为雪地、后裔、海篮三部分,附录有顾城自选代表作目录和创作年份。“雪地”主要收录80-81年诗作,“后裔”收录81-85年诗作,“海篮”收录86-93年诗作。全书第一篇为《我的幻想》(1969年5月),最后一篇代后记为《回家》(1993年9月3日)。中间诗歌末尾留白处穿插了些顾城的绘画作品。
  • 愛情真短遺忘太長: 聶魯達的20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作者:聶魯達巴布羅

    趙振江 1940年出生,北大西班牙語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會長。他選題嚴格,介紹和翻譯的物件都是世界級的名家巨作。 著有《西班牙與西班牙語美洲詩歌導論》、《拉丁美洲文學史》,譯有阿根廷史詩《馬丁·菲耶羅》、《拉丁美洲詩選》、《西班牙黃金世紀詩選》、《西班牙語反法西斯詩選》以及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魯文·達裏奧、加西亞•洛爾卡等人的詩集十餘部,並翻譯和校注西文版《紅樓夢》。 他在翻譯介紹西班牙語文學方面的傑出貢獻,使得他在1995年獲頒智利—中國文化協會魯文•達里奧最高騎士勳章;在1998年獲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頒發伊莎貝爾女王勳章;1999年獲阿根廷總統頒發共和國“五月”騎士勳章;2004年,智利總統又為他頒發了聶魯達百年誕辰勳章。
  • 唯有悲伤不撒谎

    作者:[韩]高银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韩国国民诗人高银的诗作精选集,完整收录了其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共计66篇,是其诗作的首部中文版。 诗集以创作时间为主线、主题为辅线,分为四部:“离家出走”“呐喊”“重新上路”和“很多人”。诗歌探讨了死亡、虚无等命题,勾勒了特定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下普罗大众的生活境遇,有时寓情于景、以景作评,有时具体地刻画某个人物,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幽深的意境素描现实生活;文字落在实处,描述具象,气韵却充满悲伤与虚无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