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朝

  • 易代

    作者:周绚隆

    明清之际,从嘉定士人的死生弃用看个体人物的命运如何嵌入易代大历史。

    【内容介绍】

    明清易代,是一个生命与历史紧密交织着的沉重话题。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取舍之际,各人的考虑永远是不同的。太平年代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乱世人的心情。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承平之世写道德文章易,危难之际行杀身成仁难。这是读书人最易忽略的问题。时势既能造英雄,有时也会成为人性的镜子,照出人类的复杂和一些人的尴尬。

    本书从《侯岐曾日记》着手,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以侯岐曾家族及亲友为代表的嘉定文人群体的心态和事迹。全书共分八章,每章择取一个或几个主人翁,分别讲述了其在易代之际的个体遭遇,意在为《日记》中出现的诸多人物立传,并由此深入探讨朝代鼎革之际,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夏完淳、陈子龙、侯峒曾、侯岐曾、陆元辅等士人的生死选择、遗民心态以及女眷的遭遇、师友仆人的行止等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诸多历史问题,还原了大变局中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和价值选择。

    【名家推荐】

    《易代》想写的不仅是侯岐曾一人的生命史,也是嘉定侯氏一家的生命史,进而呈现一种处于传续和裂变过程的社会生命史。这种写法与林耀华的 《金翼》有相似之处,亦可谓之曰 “生命传记法”。

    ——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宋代范浚及其宗族考论》、《清代杨沂孙家族研究》、《莫友芝年谱长编》等

    《易代》从侯岐曾、夏完淳或者陆元辅们的经历写来,每个人的声音和立场交会起来,往往打破了一些原有的“定见”。书中对历史人物模糊行为的细辨、推究和复盘,让我们看到了在血腥暴力的时段中,各种偶然和日常理性、世俗考量的始终在场。

    ——王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漫说三言二拍》等

    【本书卖点】

    1.专家联袂推荐。著名学者张剑、王昕等于专业书评期刊发表学术书评,专文推荐;

    2.“微观史”的研究方法。本书以微观的研究视角,从日记、书信、回忆录及史志资料中再现嘉定士大夫侯岐曾及其亲友在易代之际的曲折遭际,重塑了明清江南士人及家眷死丧离乱的家国记忆。“易代”这个概念在《侯岐曾日记》中是怎么体现的?这个词所承载的沉重的家国黍离之悲是如何刺激着侯岐曾、夏完淳、侯玄汸等士人的乱后生活?侯岐曾们又是各自凭借着什么样的信念在死生、弃用的进退维谷中说服自己?为什么曾经的第一等家族在易代之后渐次凋零,终成绝响?透过本书,即可一一追索。

    3.突显“女性”的话语和立场。区别于以往的著述在书写明清之际家国离乱时几乎将视角集中放在传统士人群体之上,本书花了相当的篇幅去书写易代前后侯氏家族的女眷们如何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处境中体验人生命运的离奇。侯氏家族的年轻女眷们,在明亡之前,是“锦帏重重,时举兰亭之会;群雌粥粥,谁逊咏絮之才”;明亡之后,则是“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家门今夕、骨肉离散之悲,可为长叹!

    4.书写生与死的剧烈张力。在生与死的决然对峙中,在追念胜国与依附新朝的矛盾中,理解易代之际士人从行止到精神的尴尬与冲突。承平文章易,危难杀身难。在多数遭际易代离乱的士人身上,见之于行动的踟蹰正是和内心的彷徨互为表里,这其实正是鼎革时期一代士人的精神写照。

    5.生动雅致的文字叙述家国历史的吊诡和个体命运的不可捉摸。《易代》通篇文字明白通澈,叙述生动,没有缠绕艰涩之感。作者既有一种放胆论文的犀利和畅快,又有与其作为文史研究者身份若合符契的谨严和克制,整合各类常见和稀见的史料,去呈现大变局下的家国历史和探微隐藏在大历史背后的个体小人物命运,以小见大,时有洞见。

    6.装帧简雅精致,用料精好,附赠精美夹页。封面设计融合了《侯岐曾日记》中的书法手稿元素,突显士人身上的文雅。内文版式设计方面则将原版单色印刷升级为四色彩印,并配合文字,对图版大小做了合理的调整,突显图文并茂,从而更适合于阅读和鉴藏。此外,我们还随书设计制作了一张正反两面彩色印刷的三折页,内容为《侯氏家庭成员信息图》及《<练川名人画像>所载侯氏家族及亲友肖像》,作为附赠品夹于书内,制作精美,值得拥有!

    【编辑推荐】

    明清易代之际,传统士人多身陷死生弃用的两难抉择,既困于道德轨范与离乱生活之间的尴尬较量,复于追念胜国与依附新朝的矛盾中进退维谷。在多数遭际易代离乱的士人身上,见之于行动的踟蹰正是和内心的彷徨互为表里,这其实正是鼎革时期一代士人的精神写照。

    承平文章易,危难杀身难。嘉定侯氏,恰恰经历了这种家国历史的吊诡和个体命运的不可捉摸:“十年往事不堪论,凭杖清樽减泪痕。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易代,于国于家于己,都注定是一段痛史。

  • 月满千江

    作者:狐周周

    《月满千江》是狐周周所著长篇漫画,七个故事,串起一代悲剧帝王的一生。王朝末世的裂变,兵燹处处的神州,无力回天的君王,只手遮不尽漫天烽火……往事余音袅袅,似月映湖水,千江如练。

    作品描绘的虽是旧时故事,却更聚焦小人物的命运,让历史多了一份温度。作者投入真挚情感,搜遍史料,挖掘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融入漫画故事,成就一部有温度、有感情、有生命的佳作。

    《月满千江》从普通人视角出发架构故事,采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甚至有一种文学意味,又隐藏着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冲突,环环相扣,勾人心弦。并将电影分镜等融入漫画形式,独创东方古典白描风格,且考据严谨,人物造型秀丽而雅致。时而引用诗词戏曲,嵌入画面,一咏三叹,余音袅袅。

  • 十字路口的明朝

    作者:赵现海

    决定明朝历史发展方向的因素是什么?

    放眼14世纪的世界,明朝为何做出一个与其他文明不同的选择 ?

    在早期全球化历史潮流中,明朝为何错失了历史机遇?

    14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开始瓦解,拉开了世界历史新序幕。1368年,在东亚大陆上,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大明王朝建立;与此同时,西欧迎来了“文艺复兴”和此后的新航路开辟;阿拉伯文明在亚欧大陆扩张势力,充当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中介;莫斯科公国在蒙古帝国疆域的基础上,整合罗斯部落,建立起俄罗斯文明。蒙古帝国瓦解后留下的一片权力空间,四种文明开始竞逐其间,勾勒未来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推动世界近代史大幕的开启。

    与其他三种文明相比,孤处东亚的明朝,在疆域政策上,采取“内敛”取向。明朝在大体收复元朝旧疆之后,并未利用强大的国力,追随蒙古帝国的世界扩张脚步,而是重回亚洲,建立 起传统的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中华亚洲秩序”。 在世界走进近代的十字路口之时 ,明朝的这种选择错失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其他三种文明的扩张提供了历史空间,令人扼腕叹息。但是置身于历史中,便会发现明朝的选择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是地缘政治、文明传统、王朝性格综合而成的必然结果。

    作者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明代历史中17个典型人物和事件,以明朝的“内敛”取向为线索,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诸层面,生动讲述了明代纷繁复杂的人与事,深刻揭示了这种繁杂图景背后的深层内涵,并指出这些人与事对明代中 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深远影响。

  • 江湖奇闻杜骗新书

    作者:[明]张应俞著

    本书所讲的故事按照骗子的行为方式,分成二十四个门类,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叶后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骗人勾当。
  • 长物志

    作者:文震亨

    长物志:古代居宅陈设第一雅文化体验(今译图本)》主要内容:简洁素雅的居宅体验,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明代居家家具与陈设质尚明洁、不尚娇饰,是当代“简略”风格的古代范本,并因此在奢靡的生活之巅找到了朴质的至雅文化。 《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于品物的艺术鉴赏,而《园冶》则侧重于园林的技术探求,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我国古代园艺艺术的整体风貌。《长物志》共十二志,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等五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构建,其选材、构造与布局是造园活动与灵性生活的浑然天成,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沉醉其间的原因所在。而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等七志,则叙述了古代居宅所用器物的制式及极尽考究的摆放品位。
  • 1449大明惊变

    作者:吴蔚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 史家通常认为,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土木之变后,明朝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而土木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在本书中,不是单纯地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在历史中,背景才是主角”。所以,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与环境的关联上,如此,也是为了强调综合而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当历史人物处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中,有太多人在各种位置,为各种利益,发展出错综复杂却稳定的规则。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是一种自己的追求,都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多少可以责和非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改写了历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选择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和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
  • 明十三陵

    作者:胡汉生

    明十三陵在中国古代帝后陵寝变迁中有着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却殊少深入透辟的研究。作者通过实地测绘勘察,旁征博引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就明十三陵营建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陵寝规制、礼制风俗、维修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论述。本书不仅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广大普通读者闲暇浏览。
  • 张居正全传

    作者:杨益

    《张居正全传:从寒微草根到救时宰相》主要内容简介: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毫无疑问,张居正是一个天生奇才,他的智商情商,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然而他的成功,绝非仅仅靠这常人难及的天分。在这个过程中,也蕴含着朴实而又隽永的待人处世道理。从少年张居正在科举路上的一鸣惊人与挫折教育;从青年张居正入朝为官,跟随老师徐阶参与的政治斗争;从中年张居正在内阁里静观变化,一击得手;从壮年张居正为帝王师,宰割天下的十载岁月……我们讲述“宰相之杰”张居正的一言一行,讲述其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提炼其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闪现的智慧,剖析其官场的经营思想,细辨其从帝师到抄家的成败得失。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知人、用人?如何交友?如何在官场自由驰骋?如何避免失败?让张居正告诉你。
  • 奏折上的晚明

    作者:覃仕勇

    晚明年间的历史一直是读者关注热点,本书另辟蹊径,从奏折、上谕、皇帝遗诏、臣子间往来信件等原始文本入手,从细节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晚明,还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 本书以战争为主线,明将从万历任命李成梁戍边防鞑靼开始,到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护京;清军以努尔哈赤初次带兵开始,到皇太极挥军灭明,双线并进,以明清各个战役的布局、战况、人事任免,展现双方势力博弈,全面解读晚明倾覆过程。 读这本书,你也许会觉得,万历帝并不昏愦、天启帝并不白痴、崇祯帝并不刻薄寡恩、魏忠贤并不奸狡、袁崇焕并不是御边的能臣,毛文龙并不是拥兵自重的军阀、孙承宗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战略家……
  • 西游原来是禁书

    作者:刘乃达

    《西游原来是禁书(回到明朝看西游)》编著者刘乃达。 《西游原来是禁书(回到明朝看西游)》内容提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干个哈姆雷特”,后人研究占人著作,本着有出处、有主旨、有论点、有线索来还原作者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西游原来是禁书》原名《吴承恩密码》,部分章节始见网络,得到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好评。作者通过剖析《西游记》原著所在年代的背景、揣摩吴承恩的意图,柬还原五百年前的那个特殊年代里,《西游记》留给后人的讯息。
  • 阳谋天下刘伯温

    作者:华胥公子

    本书从元朝末年刘伯温考上进士、初涉官场写起,由于他不懂官场规则,四次当官,四次出局,终于在最后一次辞官后与元朝廷彻底决裂,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朱元璋多次邀请之下,欣然出山相助。刘伯温目光如炬,洞察大势,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扫平四海,成就了大明王朝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之功。 然而,功高盖主,为了制衡权力,开国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予以冷落、压制,更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不断对他排挤陷害,明初官场的权力三角关系自此形成。身处朱元璋、淮西派的层层夹击之中,刘伯温能否躲过这重重刀光剑影? 本书将带您重回大明开国的峥嵘岁月和政坛现场,透过一幕幕紧张激烈的军事斗争、政治风云,层层剖析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灵活的处世智慧与令人叹服的为官哲学,让您收获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示
  • 明朝十六帝

    作者:王天有 主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国开始,到明思宗朱由检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自缢煤山结束,共延续了276年,经历了十六位皇帝。 本书以明朝十六位皇帝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每位皇帝各一章,分十六章撰写。十六位皇帝通过各自曲折的人生经历,演绎了明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明朝的皇帝虽然都有自己的奇特个性。但他们都没有忘了自己是皇帝,要守住祖宗传下的基业,因此皇权都没有旁落,即便是太监专权猖狂的武宗、熹宗朝。他们也绝不允许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特权存在,因此刘瑾、魏忠贤都没有逃脱必死的下场,这也算是明朝历史的一个怪现象。 本书由明史专家王天有主编,各分章作者几乎囊括了国内明史专家,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曾印刷两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当更适应当前研究形势和读者阅读。 本书力求用通畅的语言,阐述明朝近300年波澜壮阔历史的来龙去脉,让十六位皇帝丰满生动,让历史事件形象鲜活,使读者阅后有愉悦的享受,收获的快慰,在洞悉明朝风云变幻历史进程的同时,掩卷沉思那尘封岁月带给我们的启迪。
  • 谁断送了大明王朝

    作者:邱紫华、邱牧

    大明断送在谁的手里?这个问题,困扰了国人三百多年。 说是“庄烈帝”崇祯?有人道不公。为何?“这是个励精图治的仁君,是个勤奋孤独的皇帝,一个并非亡国的亡国之君”。是啊,朱明王朝早在神宗万历年间就已经江河日下,日蹙千里了。且看这几个君王吧-- 万历有两个爱好:贪财贪吃。且在首辅张居正死后长期当“甩手掌柜”,结果宦官专权,政务混乱,横征暴敛,灾祸连年。民众要生存只有:“活着干,死了算!”“匪患”渐成燎原!万历之后是光宗朱常洛。这个人只当了一个月皇帝,最大的特点是沉溺女色,以致初登皇位,就重病不起,在连吃两颗“红丸”之后,一命呜呼了!继位的熹宗朱由校呢。此人喜曲艺骑射,更喜做木工活,且为人胆小。一次在湖中泛舟时,同两个太监一起落水。太监都被淹死了,自己被人救出却受惊吓,一病不起,没两年便死去了。熹宗无子,传位其弟--时年未满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这个朱由检,就是崇祯。 此时,魏忠贤和客氏当道,满朝文武非奸即庸,军纪涣散、边关吃紧,灾民暴动此起彼伏。崇祯感叹:“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一听这话,你我都知道,小小年纪的他,是个明白人。但要命的是,他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在心智和行为上都有障碍的“问题青年”!末世来临,用人惟上,杨嗣昌、袁崇焕等大英雄能为其所用吗?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来袭、山海关吴三桂降清、满人入关之际,各色人等都有着怎样的疯狂?本书将一一道来。
  • 大明十五疑案

    作者:冯玉荣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
  • 奈何江山唱晚

    作者:凌列

    《奈何江山唱晚》--我眼中的明朝 仔细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历史读物真的是看了不少,但看得越多疑问也越大,而这其中最大的疑问在于,即便是同一段历史,每位史家的叙述也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区别。因此,历史在我眼里更像一团迷雾,真假总是难以厘清。 在我的思维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还原历史,即便是条理清晰的考据也不可以。而事物又总是拥有连锁的可能,一点细微的错漏,就会导致翻天覆地的结局。因此我更喜欢从结果去反推历史,去寻找或者说是猜测最初的真相,而这也正是我撰稿时的基本原则--有人痴迷于过程,而我首先考虑结果。 《奈何江山唱晚》以明崇祯十七年为主线,其间穿插了一些之前之后的事情。资料引用了很多,当然,每次引用都让我充满疑问和顾虑。我总希望能有一种工具让我回到1644年之前的空间,让我看到汉民族最后的王朝是如何积重难返、看到袁崇焕是如何铁血镇辽东、看到吴三桂为什么会选择那样一条不归之路、看到轰轰烈烈的闯王到底是如何功亏一篑…… 然而假设毕竟是假设,时间机器也不属于我,我的根据更是离不开有限的史料。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我的思考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穿梭在那个时空之中。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目光所及、心中所想,只是我脑海中的当年,代表我的观感,未必代表所谓的真相。 至于真相嘛,它太虚无了!
  • 魏忠贤

    作者:清秋子

    内容简介:《魏忠贤》通过记述明末太监魏忠贤的一生,反映明代宫廷、官场尖锐斗争。 书中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明末三大案”和魏忠贤专权时期 的文化、政治、经济全貌,揭示了皇权制度下人性的复杂。
  • 大明日落

    作者:蔡磊

    明史乱弹:一本融会了我们思想、思考、情感和体温的读史笔记。   从朱元璋的洪武年到朱由检的崇祯年,大明朝已历经十七朝十六位帝王,历时二百多年。作为朱明王朝新接任的大掌柜,十七岁的崇祯皇帝只是被他接手的烂摊子弄得捉襟见肘一筹莫展,似乎从来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得全无章法。文死谏,武死战,天地经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在某种程度上打败崇祯的,其实就是崇祯自己。同样的,打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的,其实也是他们自己。一个王朝结束了,又一个王朝也就是又一次轮回开始了……   好像从登上皇位的第一天起,崇祯就发现自己差不多是坐在一座随时都有可能喷发的火山口上。按他的话说就是:“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崇祯的慨叹实在是一个被现实困境折磨到身心俱疲的人的苍凉心境的表述。但造化弄人,他又不得不硬起头皮强打精神,面对他不得不应对的局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满洲人的天下有一半是吴三桂的功劳。如此卖命,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取新主的欢欣和赏识,在心灵深处,他的确是想将和前明有关的一切都从这个世界抹去,抹得不留一点儿痕迹。   尽管李自成堪称一代枭雄一代豪杰,但他的难成大气还是表现在方方面面。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以为,最终没有当成皇帝,不论是对李自成本人,还是对于他的文臣武将乃至天下百姓,都未必全是坏事。   自视甚高的崇祯肯定是怀着天大的遗憾大行西去的,那才真叫死不瞑目呢。就在吊死煤山之前,他还先逼着周皇后自尽,又叫来太子和永、定二王,嘱咐三个儿子隐姓埋名为他报仇;然后他又持剑挥向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只有六岁的昭仁公主,并且没忘了到西宫手刃袁贵妃及遇到的嫔妃数人。他哪来的那么大邪火?!
  • 正说明朝十六臣

    作者:王丰明

    明朝是一个易于被人误解和遗忘的朝代。其实,它是自北宋以后惟一一个对全中国进行统治的汉族政权,上继唐宋风采,下开康乾盛世,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统治,诞生了无数的传奇人物。明代的历史进程常常因这些传奇人物而发生改变。   作者凭借多年的史学素养,秉承“正说历史”的精神,为我们讲述十六位明代人物的传奇一生,从中亦可透视明代纷繁复杂而又活泼生动的历史画面。
  • 大明帝国战争史

    作者:李湖光

    以军事之名还原史上最真实的明朝历史,堪称军事版《明朝那些事儿》,战争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明朝,是一个充满各种另类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刑网四布的统治,明成祖朱棣骇人听闻的杀戮,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毫不负责任的嬉乐,明世宗朱厚熄、明神宗朱翊钧爷孙的财迷心窍。 这样一个帝国曾经一度国力强盛,但也始终战争不断:北征蒙古,南定安南,东南抗倭,东北抵挡后 金,以及和农民起义军纠缠几十年这个时期。热兵器开始显现其战争威力,火器在明朝的内外征战中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呢? 这是一部通俗地讲述明朝火器故事与火器在历次重大战争中作用的普及类军事历史知识的稿子。书稿以故事的形式,配合一百多幅图片,从火器的应运而生,历次战争中的改进、升级,对战局的影响等方面,系统而有重点地讲述了整个明朝和火器相关的故事,堪称军事版“明朝那些事儿”。
  • 篡明

    作者:杨林

    本书主要是书写明永乐皇帝朱棣跌荡起伏的一生,本书中写了他的卓具才能,也阐述了他的残暴凶狠,他既是圣主,又是屠夫。在朱棣的身上,既有人性中的凶狠和坚韧,同时也折射着一个时代的明暗和流变,书写着十四、十五世纪之交诡谲多变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