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史

  • 黑洞

    作者:李洁非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 明史讲义

    作者:孟森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次出版,还恢复了通行本中删去的有关“安南”的两节文字,贴近作品原貌。
  • 晚明史

    作者:樊树志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化”进程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包括中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与文化。晚明时期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这个中西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 本书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关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本书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史事及人物为中心,以“大历史”观念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探讨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自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知识界和文化界好评如潮,其独特的体裁、平实的文风及深刻的思考令读者耳目一新。
  • 龙床

    作者:李洁非

    《龙床:明六帝纪(修订版)》为明代的六个皇帝作传。分别是:“另类”朱元璋,是独夫却不是民贼;篡位者朱棣,用一生给自己造了座假牌坊;“韦小宝”朱厚照,一个人格发育障碍的皇帝;朱厚熜,靠语言、心理控制权力的专家;朱由校,名正言顺的亡国之君;朱由检,被绑上道德战车的殉国者。 作者以大开大阖、跌宕起伏的笔墨,叙述这些皇帝平生中的典型事件与行为。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六个皇帝个性奇崛,各有其独具特色的统治铁腕或人格痼疾;透过居于明朝三百年历史始与终的这六个人和在他们的作用下,国家政治体制、政策措施的确立、实施及流变,作者清晰地描绘出明代并中国两千年以来帝制的内在肌理。
  • 明朝那些事兒 柒

    作者:當年明月

    以心寫史的巔峰之作 近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中國時報開卷版美、日、中書市回顧,強力推薦。榮獲「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暢銷500萬冊的最有閱讀價值讀物。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自來有一些傳說。關於崇禎究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還是一個力圖奮起的人,一直眾說紛紜。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也是一個精彩的時代。本書對這一段歷史進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在這一時期,北方的後金勢力崛起,經過努爾哈赤的經營,勢力急劇壯大。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即位。袁崇煥就在這一時期邁上了歷史的舞台。 本文作者告訴我們,袁崇煥這個民族英雄,在歷史上不過是二流角色。為什麼這樣評價?因為我們所了解的歷史是遠遠不夠的,在這背後,還隱藏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關於袁崇煥的死因,更是與我們知道的歷史大不一樣:一場與他無關的爭權奪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 大明的動亂此時才不過剛剛開始,隨後陜西等地爆發了各路義軍。 也許你知道闖王高迎祥、闖將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但你知道「薛仁貴」、「曹操」和「劉備」也到明末來了麼?這絕對不是穿越小說裡的場景。而你又知道竟有義軍隊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塊雲」,甚至「三隻手」這樣的名字嗎?本文作者當年明月一如既往的用詼諧的筆調,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後那些洶湧澎湃的暗流。
  • 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

    作者:崔瑞德(编),牟复礼(编)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 明朝那些事兒 貳

    作者:當年明月

    今年文壇大黑馬 2007年網路一哥《當年明月》驚世之作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興衰的全程解說 新浪Sina《當年明月》部落格,至今,每月點擊超過百萬的超強人氣巨著。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明朝那些事兒》,在第一冊朱元璋卷中,我們一直談到朱棣在驚濤駭浪中,終於排除萬難登上皇帝的寶座,史稱「靖難之役」,第二冊一開始的主角就是朱棣,也就是中國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永樂大帝。 朱棣登基,一個輝煌絢麗的王朝就此揭開序幕,五度揮軍北上遠征蒙古,派鄭和下西洋足跡遠達非洲東岸,南下平定安南;編撰一部光耀史冊,留芳千古的偉大書籍──《永樂大典》,文治武功達到顛峰,明帝國進入空前盛世,朱棣後來於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 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近入一個動盪的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命喪土木堡,幸虧一代忠臣于謙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但隨即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的「奪門之變」中被害身亡。 這一連串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可說是高潮迭起,讓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
  • 晚明七十年

    作者:十年砍柴

    制度与人性之间的生死博弈 解析大明王朝衰亡的历史真相 《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 像吴思那样去探究历史 晚明君臣的精神气质和行为举止,今人看来也许十分阴郁古怪,让人疑惑不解。专权程度远迈前代的皇帝,有权打文官的屁股甚至杀死他们,可面对效能递减的暴力,要么是选择躲进深宫要么是滥用重刑,险些而外别无他法;文官集团内意气激荡,有不畏死的官员在皇帝面前保持心理上的道德优势,将逆龙鳞视为英勇壮举让皇帝无可奈何,也有怕死贪财的官员则忽悠皇上中饱私囊。 彼此合作了两千年的东家和伙计,即皇帝和文官们,竟然不知道再如何相处下去。在争吵、赌气中,庄稼地荒了,盗贼进院了。最终,土地和宅子不得不归了别人。 明王朝的政治构架在技术层面设计十分精密,几乎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可从张居正的中兴,到崇祯帝殉国,仅仅七十一年。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看起来控制严密的庞大帝国?十年砍柴用精炼活泼的语言讲述帝国覆亡的全过程,再用深邃独到的思考分析帝国覆亡的历史因缘。 这是一篇当代语境下的《过秦论》。 中国传统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两种角色:皇帝和士大夫,在明朝留给接班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且困惑。时至晚明,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阴有脚阳春则怪异的精神气质,预示了帝国的覆亡。明亡不足惜,可叹的是,它彻底阻坏了中国士人阶层的入世想象。晚明尚不乏逆龙鳞的直臣,而清廷满朝大臣,却尽是奴才了。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作者:张宏杰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增订本)》内容简介: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岁的农民朱元璋,在万众瞩目之下,爬上龙椅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此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其中有七张独特的面孔,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我们: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人脉设计和高超政治手腕成功上位的朱棣,无视官场潜规则的硬骨头海瑞,在权力顶层呼风唤雨的大傻子魏忠贤,身兼政治墙头草和变态杀人狂的张献忠,在险恶政局中两面三刀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吴三桂,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清复明并一举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海报:
  • 明朝那些事兒 伍

    作者:當年明月

    中國時報開卷版2007年美、日、中書市回顧,強力推薦 全新寫史方式,流行文化經典, 全程演繹明朝三百年興衰風雲,再掀2008大明王朝熱。 《明朝那些事兒》第五冊內容包括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內爭。寫嚴嵩倒臺後徐階、高拱、張居正三個傑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罷我登場。三人都是實幹家,為中興朝廷嘔心瀝血;同樣又都是陰謀家,剷除異己心狠手辣。而這兩點又均以張居正為最: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遺惠萬民、澤及百代;順我者昌,逆我者死,雖殺門生亦不眨眼。 第二部分是外戰,亦即援朝抗日戰爭。從廟算到外交,從戰爭到和平,帷幄運籌神鬼莫測、驚心動魄。戰爭場面波瀾壯闊、殺聲震天。更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臨危受命、甘當大任的朝鮮名將李舜臣,誓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本冊內爭部分寫盡爾虞我詐,波譎雲詭,讀來毛骨悚然;外戰部分極言金戈鐵馬,盪氣迴腸,讓你如臨其境。
  • 明朝没有沈万三

    作者:顾诚

    顾诚先生治学谨严,在钩沉史料、严密考证的基础之上,他撰写了一些短小有趣的文史札记,如《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谈清官》《谈万寿无疆》《从李自成的诗谈起》《明代的宗室》等,既史料充分又颇有趣味。本书收入顾诚撰写的文史札记、随笔等共计39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见解深刻。
  • 明朝的皇帝

    作者:高阳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高阳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或焦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 高阳以每一位皇帝为中心,横线遍及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的生活日常,纵线论及开国、靖难、夺门、议礼等皇权制度的圈圈环环;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只寥寥几笔。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明代大历史。 高阳著史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余味无穷。 简要目录 第一章 建文帝之谜 第二章 夺门之变 第三章 成化畸恋 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 第五章 紫极仙翁 第六章 万历搜秘 第七章 没有年号的皇帝 第八章 奉圣夫人
  • 朱元璋传

    作者:吴晗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三案始末

    作者:温功义

    本书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史上最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最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案情分析”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造因”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
  • 正说明朝十六帝

    作者:许文继,陈时龙

    《正说明朝十六帝》(图文本)凸现了可贵的平民视角,以明朝十六帝为经、以历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个人命运)为纬、以“正说”历史为号召、以解说疑案为重点。《正说明朝十六帝》是阎崇年先生著《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由中国社科院明史青年学者精心撰写,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审订。
  • 明朝那些事儿1

    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 第一部 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本书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朱元璋驾崩为止,叙述了明朝艰苦卓绝的开国和建国过程。这期间,朱元璋率领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大战陈友谅、铲除张士诚、战伯颜、逐北元等故事,都成了不朽的传奇,同时也造就了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但建国不久,朱元璋就开始大杀功臣,刘基、李善长、徐达等人相继不得善终。朱元璋此举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考虑,还是为了某个人?而擅长弄权的胡惟庸,于洪武六年挤走另一个丞相汪广洋,贪污受贿长达七年之久,朱元璋对此却视而不见。到底是因为一向洞察秋毫的朱元璋此时已经昏庸,还是其中另有隐情?本来只是一件小事的“空印事件”,为什么会被办成那么大的一件冤案?种种历史的疑团,千头万绪的事件,都将在当年明月幽默风趣地笔下逐一解读,让你真正领略历史的魅力!
  • 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

    本书的内容包括“荆州张秀才”、政治生活的开始、休假三年、再投入政治漩涡、闪阁中的混斗、内阁中的混斗(下)、大政变、初步的建设(上) 、初步的建设(下)、第一次打击以后、从夺情到归葬、元老的成功、鞠躬尽瘁、尾声。
  •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

    作者: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百家讲坛》主讲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讲稿有四种稿本:一是文案稿,二是录音稿,三是播出稿,四是综合稿。本书就是取前三种稿本优长而成的综合稿,稍加润色,结集出版。其后半部分《明亡清兴六十年》(下),待适当时机,再出版面世。全书讲述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福临定都北京,其间整整60年。这60年历史的特点是四个字——“明亡清兴”:乃胜乃败,斯兴斯亡;兴亦悲壮,亡亦悲壮。为什么呢?我想起了贤哲释迦牟尼。 释家三世佛的哲学是:要用三双眼睛看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智者的思维,也是贤者的思维。因为不了解过去,就不能科学地认知现在;而不了解现在,也就不能科学地认知未来。历史学正是认知过去的学问。所以,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那么,中国历史的江河,源远流长,曲折回漩,日夜不息,奔腾向前,为什么要选取明亡清兴这段历史来学习呢? 明亡清兴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在表现,也都在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廉与贪。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世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世社会的重要元素——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民权,也都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明亡清兴的60年,亦如《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微,道心惟微。”就是说人心不安、道心不明。正义者不安其死,不义者鸡犬升天。而治国平天下,应当明道安民,道明则民安,民安则国泰。 300多年来,人们在思考:明朝何以亡?清朝何以兴?其道其理,亦显亦隐。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其兴衰、其成败,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结论和答案、经验和教训、思考和启迪、聪明和智慧。所以,每位后来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国籍,都可以从明亡清兴60年的历史中,学到宝贵的智慧并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灿若星汉的人物中,我选取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是因为他所身历的大喜大悲:喜,惊天地;悲,泣鬼神。袁崇焕值得后人景仰的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既是其时志士仁人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30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袁崇焕,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集》、《袁崇焕资料集录》(合)、《袁崇焕传》和《袁崇焕》,多次倡议或主持袁崇焕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全国同袁崇焕相关的历史遗迹,及其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也出版了《努尔哈赤传》、《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和《满学论集》。进而从明与清两个视角,加深了对明清之际60年历史的考察与思索。 在明亡清兴历史的背后,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兴起。我们重新阅读这段历史时,应当既看到中国,又放眼世界。要避免两种认识上的误区:或持敖自矜,或过于悲观。应取的态度是: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讲求历史的科学性,又力戒历史的片面性。 真实是历史科学的生命,玄幻则是历史科学的肿瘤。历史的大众传授要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否则的“浅”是浅薄;历史的大众传授要雅俗共赏,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则的“俗”是庸俗。观众和读者需要的是浅明而不是浅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表述史学的著作忌长——能省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知理虽易,实行则难。一部儒家经典《大学》才1546个字,字字推敲,句句雕琢。一部《史记》太史公司马迁说它不过526500字。无论历史的学术表述,还是历史的通俗表述,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我说过,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里补充一句:对历史的传承与表述,也应当采取敬畏的态度。 本书的旨趣在于同广大读者进行“求知、求真、求励、求愉、求鉴”的对话。 ——求知,历史会提供丰富有趣的知识; ——求真,历史会提供江山风雨的真实; ——求励,历史会提供修齐励志的经验; ——求愉,历史会提供赏心丽目的愉悦; ——求鉴,历史会提供参政资治的通鉴。 我们应从明亡清兴60年的历史中,学习胜利者的智慧与修养,记住失败者的愚蠢与骄纵。 阎崇年 2006年8月8日 于四合书屋
  • 明史讲义

    作者:孟森

    《孟森著作集:明史讲义》内容简介:1979年4月3日,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予之心事有三部书当表彰一、吴燕绍《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二、孟森《明元清系通纪》;三、钱海岳《南明史稿》。”1980年底,顾老辞世,而他一直惦记着的这三部书,不但未能“表彰”,甚至根本就没能正式出版。老人的心思变成了遗愿。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部书稿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绝少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