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史

  • 明季北略(全二册)

    作者:计六奇

    《明季北略(套装共2册)》共二十四卷,起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尤详,李自成入京后史事,几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内容大多涉及晚明农民战争、阶级矛盾、民族关系等,取材广泛,记事有序。
  • 边镇粮饷

    作者:赖建诚

    作者在汗牛充栋的明代史料中﹐挑选出五份史料﹐全面评估明朝在1531-1602年间北方边防部队的兵力(士兵及牲口数目)﹑粮饷以及中央白银拨款以倍数剧增的情形。作者选题眼光之准﹑气魄之大﹑分析之严谨﹑陈述之清晰﹐都令人敬佩不已。我们读明代史料﹐只见明代君臣论及边防时﹐满口甚么“边饷日增”﹑“边事可忧”﹑“规复祖制”﹐然后是连篇累牍难以解读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重构明代财政内的北部边防开支状况﹐诚然是“显而易见”的研究策略﹐只是知易行难﹐迄今为止﹐能够像作者这样就16世纪明朝北部边防的军事财政状况﹑提出如此全面而具体分析的﹐委实不多。该书的贡献﹐是不容低估的。
  • 城市·市场·海运

    作者:樊铧

    《城市·市场·海运》是一本樊铧的学术论文集,纪录了他的全部学术生涯。内容包括:民国年间北京城庙市与城市市场结构;民国时期陕北高原与渭河谷地过渡地带商业社会初探;明清北京市场考;明太祖对海洋的态度及洪武时期的海运等。
  • 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

    作者:刘毅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考古中颇具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明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的王朝,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之大成,这在帝王陵墓制度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本书通过回顾、梳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和以往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展开对明代皇陵制度、王陵制度及其所涉及的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渊源问题、陵墓选址问题、埋葬与随葬品情况、祭祀制度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学术观点,颇多创新之意,如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方面创新多于继承的认识,并且进一步指出有明一代,帝王陵墓制度也不是完全一样的。通过对帝陵的考古学研究,提出了凤阳明皇陵、明孝陵与明长陵及以后诸帝陵的三个时期分期的科学论断,并进而提出创新的学术推断:即凤阳明皇陵属于基本继承唐宋帝陵制度,孝陵开明代帝陵一新之格局,长陵因之小有改作,以后其他诸明帝陵则进入守成时期。此外,该书对于明代藩王陵的分期,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学术意义。
  •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作者:万明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以晚明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晚明社会变迁包含诸多方面,本书研究中注重社会整体结构的变迁。作者们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合作,选取了人口、商业、货币、城乡社会、法律、军事、社会保障、政治、思想文化、内外互动关系等专题进行论述。这里所论述的每一个方面虽然观察点不同,总体上都突出了社会显著变动的方面,注意到社会多元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变化的主流趋向。
  • 明代充军研究

    作者:吴艳红

    吴艳红的专著,对明代充军法规、充军刑罚进行了多层次动态研究。……对明代的刑罚体系、充军与明代军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是目前对明代充军问题最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史上,明代的法律与军制独具特色,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充军,即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本书为国内外专门研讨明代充军的第一部著作,作者勇于开拓、刻新创新……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 明史研究备览

    作者:李小林

    羅列一些到88年為止的明史著作.跟不上時代,起碼可以知道有哪些書.
  • 明代文化研究

    作者:南炳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至公元1644年春由于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其统治全国的政权宣告灭亡,而后福王在南京即位,建立起控制南部中国的第一个南明政权。公元1645年福王政权被清朝消灭,福王做了清朝的俘虏。后来又有鲁监国、唐王、桂王等南明政权的存在,直到公元1662年桂王做了清朝的俘虏,由朱氏子孙为首的控制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南明政权才最后结束。但是,此后尚有郑氏政权,沿用桂王的年号永历,作为南明政权的最后一支势力存在于台湾。公元1683年,郑氏政权降清,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至此才算最后终结。上述复杂的历史状况,使得明朝存在的时间下限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或取公元1644年之说,或取公元1645年之说,或取公元1662年之说,或取公元1683年之说,各说皆有一定道理。而统观其时中国大势,在公元1644年以前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有力量的势力为明朝,而至公元1644年春天之后,这一角色则被清朝所代替。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讲,公元1644年春应视为中国明朝时期与清朝时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应称为明朝时期,在此之后应称为清朝时期。有鉴于此,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着以公元1644年为明朝存在的时间下限的分期主张,基本上将所论述的内容限制在公元1368年至1644年的范围之内,只有个别情况,稍有突破。
  • 纵乐的困惑

    作者:【加】卜正民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经典之作——史景迁、司徒琳、宋汉理等海外学者极力推荐,作者为中文版撰写全新序言。 ★ 史家妙笔,随书附数十幅插图,生动再现明代三百年的文化变迁——既有大时代的宏观视角,也有小人物的人生遭遇,集生动叙事与严谨分析于一体,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必读书。 ★ 重估明代商业的历史角色,商品经济该为明朝的灭亡“埋单”吗?——阶级界线模糊,物质欲望膨胀,在晚明清初的士大夫看来,社会的种种道德堕落是商业发展造成的恶果。三百多年后再回望,我们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 ——史景迁
  • 家人父子

    作者:赵园

    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话题”“人物”(明遗民),《续编》的“制度”“言论”“心态”,本书尝试经由被认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夫妇”,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为日常的生活世界。本书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经验中的家族、家庭,他们所面对的伦理关系,以及他们对有关经验、体验的表述。士大夫与“家庭”“家族”有关的言说与叙述,与他们的其他活动,以富于个性的方式联系着,为我们有关历史生活的想象,提供了丰富、感性的内容。
  • 明代人物与史料

    作者:陳學霖

  • 永乐皇帝大传

    作者:毛佩琦

  • 明代軍戶世襲制度

    作者:于志嘉

    本書以明代官軍的世襲法為中心,探討兩者的身分是如何被固定起來。同時介紹清軍與武選二法,亦及政府方面為維持軍與官世襲制度正常營運所做的各項努力。
  • 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

    作者:肖立军

    《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简介:履行镇戍职能,实行于明代省、镇地区,以营制为核心的明代省镇营兵制,在探索营司队伍编制、兵将关系、指挥体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军制的内容。省镇营兵制在明代中后期居主导地位,在抵御边患,维护治安方面作用巨大。
  • 明代倭寇

    作者:鄭樑生

    明代倭寇,ISBN:9789575497712,作者:鄭樑生
  • 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

    作者:鄭永常

    西元 2005 年是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中國航海家,各國文化界和學術界,特別是華人地區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研討會和展覽會浪潮。學者們從不同國度、文化層面、價值觀等去詮釋鄭和下西洋的種種原因、成果與影響,也引起頗多爭議與討論。筆者不才,躬逢其盛,敬陪座末,若有所思,發現研究者多以當時現象出發,討論如何如何,創新之見俯拾皆是。然而仔細思量,多是孤立言之,來龍去脈交代不清,弄不明白鄭和下西洋與東亞沿海各國之關係。筆者以為歷史研究必須建基於史料的脈絡架構上,才能洞悉當時的時代背景及歷史因素,且要往前追溯,往後觀察才能還原歷史的發展過程。 本書的史料基礎主要是以《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為主,輔以當時相關沿海各國的外交與貿易關係,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前因後果及基過程中與南海各國的互動。本書是以宏觀的視野分析 14-15 世紀東亞海洋形勢變遷及各國的互動關係,而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又與當時東亞沿海各國局勢互為表裡,從而建構起東亞國際關係的新框架--近世東亞區域的朝貢體系。透過本書的論述和分析,讀者可感受到當時東亞歷史的互動過程中,各歷史人物如明太祖、明成祖、鄭和、威格拉瑪跋達拿、足利義滿、陳祖義、昭祿群膺哆囉帝剌、拜里迷蘇剌、宰奴里阿必丁等都曾經扮演重要的角色,各有其歷史地位,輕視不得。
  • 明代宗族研究

    作者:常建华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J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今言

    作者:郑晓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晓有禹贡图说,已著录。此书补吾学编所未备。首有薛三省序,称此书之辅吾学编而行,�汉史之外有西京京杂记与东观汉记。凡三百四十四条,其中为�言者十之四,为世言者十之二,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为�言、术言者十之一。盖据所见闻�笔记录,古杂史之支流也。
  • 明代内阁政治

    作者:谭天星

  • 明书(罪惟录)

    作者:查继佐

    《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为纪传体明朝断代史,分纪、志、传三类,无表,诸志繁简失宜,列传分目,似蹈马令《南唐书》,文笔诘屈,不脱明季文人习气,记事则往往有前后重见者。绳诸史例,自不及清朝官修《明史》之严谨。然而《明史》一书修成于清初屡兴文字狱之背景下,叙事每有趋避讳饰。《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于有明一代史事,秉笔直书,略无忌讳,故其足以补正《明史》者实多。 目录